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

时间:2019-05-15 02:1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

第一篇: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

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

G营销091

赵倩

2209151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为导向,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基石,以法制和道德约束为手段,坚持继承、借鉴、改造、创新的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学生道德模式。然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他们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了有些人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了大学教育后,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着重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立意识增强了,协作意识降低了。就拿潘老师上次和土木工程的学生之前的矛盾来举例吧,毕竟我们不在现场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可是在潘老师的描述下我们了解到,那位同学的确是做错了,身为一名学生,就学生和老师之前的关系,尤其是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是怀着一颗尊重老师的心里去和老师交流学习,若是对老师教学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私下和老师探讨,又怎么能和老师起冲突呢?或许在大学生校园里,这种师生间的矛盾数不胜数,但是这也想发达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当师生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一触即发,要有一种处事不惊的大将风度,用理智驾御情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师也没有必要因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一时的不敬、一次的恶语或一次的冲动等,耿耿于怀;学生总归是要成人,然而成长必然伴随着错误,所以在我们尊重老师的基础上,老师也要善于和我们学生沟通,用真诚的态度询问分析,要对我们学生显示出最大的尊重和耐心。一位教育学家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邪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可以互换立场,老师如果能站在那些正在成长成熟的学生的立场想一想,就不仅可以理解学生过激的行为,而且更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成功的教育都在于激发心灵的力量;师生真心交流是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

那么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社会及学校应该鼓励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则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成长过程特别是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形成良好品德有重要影响。因此,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强正面典型宣传,打击家庭,学校及社会中的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养产生极大影响的腐败现象,进行社会综合治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1854.html?si=1

第二篇: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社会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评价标准的滞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社会大环境和个人素质等几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从社会、学校及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形成合力,协同努力、配合育人,共同筑起道德的铜墙铁壁,从而唤起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重塑我中华民族的良好道德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凸现。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道德水平出现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和谐的现象,诸如,有些大学生在家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在学校也是很孤傲,没有涵养,同学之间关系冷淡、僵化,常常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有时大打出手,甚至走向极端、闹出严重后果、触犯法律[1]……。

众多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严肃批评抨击了80后一代,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信念不足,爱情观轻率,诚信缺失,好逸恶劳铺张浪费、道德观念淡化的一代。在众多媒体的曝光下,当代大学生俨然已经成为桀骜不驯的叛逆者,更有媒体以“马家爵事件”进一步衍射理想信念不足、心理素质脆弱,以个例未婚先育的女大学生严厉抨击当代大学生爱情观轻率、贞操观淡化,以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毕业生就业违约率高等现象渲染了诚信缺失。是媒体言过其实还是我们的大学生真的出了问题,其实关于道德的进步与滑坡,很多时代的很多人都有过争论,差不多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当然现在的大学生身上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说诚信问题等,但这并不单是中国的问题,日本、美国的情况也类似,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16号文件指示和要求,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评价标准滞后于道德水平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判断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首先就必须弄清楚评价标准是什么,评价标准不同判断的结果就不一样,现在来看,目前我们不自觉使用的两个评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了。

其一是已经过时的标准,即用旧时代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的大学生,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道德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变革,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人,不论对那个人群来说,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节俭问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标准对现代的大学生来说确实需要改进,节俭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我们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来要求现在的学生了。再比如说现在比较敏感的恋爱问题、贞操观问题,其实潜意识里,很多人还是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当代的大学生的,70-80年代的人们,在他们那个时候恋爱本身就是不好的,自然就转入地下,而21世纪的大学生,受到西方爱情观的冲击,尤其是性解放、性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的恋爱观、贞操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你还用已经被修正的标准去评价判断当代大学生,结果就是你会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到处都是问题。

第二个就是用理想化、浪漫化的标准去评价衡量当代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理想,每个社会也有它的道德理想,目前来看,大学生这个群体仍就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社会对他们具有更高的期待,这是正常的,但是道德理想和道德期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过高的,过浪漫的理想作为人生的追求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就有问题了,就像现在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压抑了孩子的积极性,出现了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也一样,我们的整个社会像一个大家长,对他们过高期待反而使道德教育显得虚伪,显得假太空。[2]

2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是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道德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关系,市场经济强调物质需求方面的多一些,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非常突出的,比如说没理想、没追求、功利化、利己主义,这些在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是“配套”的,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利润的最大化,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个人主义走向极端所导致的利己主义的东西就会增多,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物质化的社会往往是越来越俗气,无论你怎么评价,很多时候整个社会大众的美丑观和审美趣味都在降低。

3社会大环境影响是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间接原因

社会没有理由一味地指责大学生,今天他们的行为,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也是现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现在的社会上不讲信用的人、铺张浪费的人、投机取巧的人比比皆是,社会成员普遍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责任感。为官的虚报政绩,结果反而官越做越大,为商的制假卖假,反而发了大财等等。这些“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叫大学生们作何感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学,耳濡目染慢慢随波逐流了。

4学校有效教育缺失是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教育体制的缺陷和教育者的失误对大学生的道德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几十年来教育体制一直是应试教育,它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心理和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一种文理兼备的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观。一般来说教育的投入主要放在硬件上,而缺少对人文教育的过问,忽视了道德建设。殊不知拥有过硬的道德素质,对一个大学生的成才起着决定性作用[2]。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坏了,这个人的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高等院校在向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良好的道德素质的修养,并且呼吁全社会也要更多地认可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技能。

其次,大学德育工作机制存在着缺陷,大学德育工作被机械地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块,“两课”教师集中于社科部或马列部,而设有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如班主任、辅导员又归属于各个院系。“两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后却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而未能对学生更进一步的教育指导,因此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惑;作为院系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又由于理论知识不足,自身素养的缺乏,加之工作琐碎、繁杂,也只能顾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从而以“堵”代“疏”,视德育任务为对违反纪律的大学生以惩处。加之教学、管理各块之间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缺乏交流与协调,导致德育工作的失效。

第三,由于受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道德教育演化同其他教育一样,成为了一种知识教育、认知教育,视德育智育化,把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的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以机械的限制性的管理、处罚替代德育。全然忽视大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忽视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道德规范难于有效的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致使德育停留在他律的层面。

另外我认为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这一问题也是值得商榷的。

5个人基本素养降低是造成道德缺失的主观原因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仍然是主流,只不过是少数学生的道德败坏行为影响了校风、学风,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近年来的高校扩招,让许多人圆了大学梦,但是招进来的学生只凭分数,道德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存在缺陷。

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集体主义观念很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集体、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这些人多时主观上认识不够深入,学校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时间长了,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于是出现了一些“道德残疾”的大学生。

此外还有媒体方面的原因,媒体把某些问题凸现出来是有功的,但从评价的角度讲是相当不全面、不理性的,媒体喜欢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新闻,一方面他是事实,另一方面他的取样是特别少、不足以代表全面的,所以有时他会误导整个社会。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措施探讨

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协同努力、配合育人,共同筑起道德的铜墙铁壁,从而唤起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重塑我中华民族的良好道德形象。

1强化道德意识,净化学生心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上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外部反映,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德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德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辅,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在德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是认识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既是运用理论知

识解决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通过解决思想问题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从外界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而受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其自身的深刻认识。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实现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的转变,还要教会其自我教育的方法,如内省法、慎独法、自我分析法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3]。

此外德育教育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自身和谐全面展。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不断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的真正有用人才。

2加强道德建设,健全道德体系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随着贯彻落实《纲要》的不断深入,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人们心中越来越牢固,人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在自觉参与中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文内涵,使老有所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公民道德建设让整个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园,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逐步在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互交融,产生了强大力量,正不断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向前发展。

面向未来,公民道德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有德则安,循德则兴。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各种社会评价机制十分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社会缩影的学校也就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只有加强社会道德法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踢开德育的绊脚石,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本可宣。

3强化学校职能,开展道德教育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面对高校德育现状,面对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寻、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德育所要面对的对象是一个整个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所以我们要掌握德育原则,即必须遵循德育发展的自身规律,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同时德育工作在复杂的社会中面临复杂的问题和对象,必须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如心理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做到既要解疑释惑,又要凝聚人心,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和风细雨、恰如其分地分析是非曲直,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目前的德育教育是有缺点的,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即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然而对于思想道德这样一个特殊的课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忽视主体需要、轻视人文关怀、注重教条灌输的经验型、工具型、单项式的德育模式,以实现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化。使高校德育凸显主体精神,回归生活世界,强化隐性德育的渗透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品格高校德育。4构建德育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道不可以坐论,德不可以空谈。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践行,重点应放在知行统一上。德育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即学校的内环境和社会的外环境。学校的内环境指学校内部的班级、同辈群体、课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社会的外环境指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大众传媒以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环境内部的各要素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重要的是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减少磨擦,构筑新型的德育环境,形成社会化和开放性的道德教育体系。重视和加强显性的道德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潜在道德教育作用。重视学校各科正式课程教育的德育功能,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关

注不良事件的背景,如谁的观点、什么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境,教育学生永葆民族文化的精华,坚守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

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内外部生活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为此,我们必须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在电视、广播台、新闻报纸,互联网上大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间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其次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再次可以在学校、社区设立心里救助站或心理咨询中心,使每一个心里不畅快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和倾诉的对象,通过心理咨询和救助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德育教育[4]。最后必须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励志青春主题报告会,网络道德问题辩论,重大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感召他们。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当代大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反之,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蔓延、任其发展,忽略德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德育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和重要性,认真努力地探索、研究、加强、改进、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

摘 要: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我们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围绕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牢固把握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主流,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培育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我学习逐步养成和提高的。影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而学校道德教育对其影响尤其深远。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格素质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经过多年努力,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有理想、有道德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形象和基本精神面貌。但在以社会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新时期,在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进步并视之为主流的同时,应客观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仍然矛盾重重。

一、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有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偏颇,同时也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断渗透的结果。其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是根本原因

转型是指事物运动形态的转化过程,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自20 世纪80 年代起的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了现行社会的系统改造,这标志着中

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其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引发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改造虽然并不以改变现行社会形态为目的,但改造者的种种努力,多半达于对现行社会形态迄今赖以支撑的许多重要的社会观念与社会制度的基本否定。”当代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中,经历了社会转型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和调整的全过程,他们在感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不可躲避的受到消极效应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观念、行为活动等造成冲击。而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最活跃、吸收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加上价值观不成熟、求知欲强烈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其影响。大学生的自立、自主、自强精神提出强烈要求,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而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尊崇个人价值,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却伴随着道德责任的缺失。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一种金钱关系,在政治与业务、知识与金钱之间的价值选择逐渐偏重于后者。当代许多大学生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在看待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上,他们不再高呼知识的力量,而是高呼知识就是金钱。除此之外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哲学思潮、道德价值观念也会伴随而至,并与我国相应的文化、哲学思潮、道德价值观念发生碰撞,加上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可控性较差这一切都使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大学生们将不得不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更为复杂的选择。

(二)学校教育的疏忽

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道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道德教育方法与现实社会脱轨,现行的大学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着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道德认知教育,轻视道德行为的培养。结果使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发生断裂,造成受教育者道德欠缺。这种断裂观主要表现在将受教育者德性的内容结构与形式结构分割开来,要么只重内容的灌输,要么只重形式的发展;将受教育者当做理性的存在,忽视非理性在其德性生成中的作用;将受教育者与其德性生成和发展的土壤隔离。二是道德教育内容不新颖。大学道

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于缺乏探索和创新,确实陈旧、保守、老化,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道德教育及其活动本身,而在于缺少针对性和魅力,在内容上缺少生活基础,在方法上缺少互动、讨论和对话,失去了道德学习者的内在热情与动力特征。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得不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当他们在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中产生各种困惑时,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高校德育中道德责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深受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涉及的面比较宽。正如道德是法律、政治等其他价值的基础一样,在道德自身的价值体系中,责任又居于基础地位。道德责任是人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人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一种社会规定和价值诉求。人是道德责任的主体,道德责任生成的内在根据也只能从人的社会本性和实践需要中去探寻。人的尊严,体现在只有人才能对他们所做的事负起道德上的责任。道德责任是人高于其他存在物的一个标志。实质上,目前的信用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责任感的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本质要求讲也是一个具体内化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问题。解决好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问题,其他方面的思想道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如何用知识去实现人生理想与个体价值,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担当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接班人。可见,高等学校在转型时期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的责任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高校道德教育应从责任教育入手,强化他们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把握,努力使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与社会要求达到有机统一。

(二)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理论灌输,所谓理论灌输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德,引导受教育者分清是非、明辨事理,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过程。但是理论灌输要取得良好效果,还必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教育才能把

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增强其对复杂问题的辨别能力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生活,使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青年学生汲取营养、补充学识的过程。其作用有:第一,知识结构的弥补作用。学校课程结构再严谨,也不能涵盖所有内容,而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认识。第二,实践有利于社交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与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强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第三,思想上得到锤炼。不少大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校园里,对一些问题认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可是参加社会实践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师德与师风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要靠广大教育者。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一个好的教育者身上应该具有两种力量:知识和人格。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靠的正是这两种力量。而教育者要言教和身教相想结合,其中言教就是展示知识的力量,身教就是展示人格的力量。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学无术和品行不端的人固然不配成为教育者,而言行不一的人同样没有教育人的资格。这就要求教育者对自己宣传的道理,自己要坚信不移;对自己提倡的品德,自己要力求具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应切实做到。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此外,还要加强教育者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引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28-329.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定稿]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撰稿人:钱跃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二是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则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二要大力开展社团 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允图书资料,大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使学生尽早使用 先进设备进行学习,尽早接触先进科学技术,并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提高科 学文化素质。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是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试点高校的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心理素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一是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常常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对他们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更具有竞争性的挑战性。所以,21世纪的大学生经受着成长的压力、时代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这三重压力构成了对个人心理健康最严峻的考验。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多数人主动求助的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的,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

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求助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为此,宣传工作不仅要经常开展,而且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

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五篇: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胡锦涛总书记

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方向。如今大学校园中,书声琅琅、大谈国事的越来越少,天天睡懒觉、打DOTA的越来越多;尊老爱幼,公车让座的越来越少,闲散烂漫,常闯红灯的越来越多;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越来越少,以“老爸是李刚”而为所欲为的越来越多......一个高素质的民族,其他民族对他有的只是敬畏,决不会轻易侵犯。可悲的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基础不太壮大的情况下,我国的民族素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下。不说大的方面,就在校园中,用过了水龙头不关就离开的时常可见,教师墙壁上乱涂乱画,大爆粗口的随处可见,上过厕所从不冲厕得不在少数,不说什么尊师重教,就连和老师大打出手的竟然也有。突然想起一句话,从大学生教室墙壁上的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就能看出当今大学生的素质。

现阶段南海岛屿及资源被侵占,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猖獗,台湾、西藏问题仍待解决„„内忧外患,振兴祖国大学生们责无旁贷。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是刻不容缓。

培养大学生身系社会,身系祖国,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树立社会责任感。从教学、从媒体,从网络、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来人性化的培养激发大学生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所处的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利用自身的先进性带动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使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民提高素质,从媒体做起,从校园教育做起才是根本。这是我的观点,请老师批阅。

下载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阶段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建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尊敬的党支部: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但由于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三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指导思想 2、 了解这个确立社会主......

    论新阶段读后感

    论新阶段读后感 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着重讨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于对人民的教育。下面,是我关于对民族精神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的感悟。 改革......

    2008年12月大学生思想汇报:发展观发展的新阶段

    尊敬的党组织:“发展”是一个动人的字眼。中国人、外国人都憧憬“发展”二字。各种各样的包含有“发展”这一概念的国际会议、首脑会议不知开过多少。人们常讲的“蒸蒸日上”......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了解和认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站在代表先进文......

    浅谈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浅谈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