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站管理中心

时间:2019-05-15 02:4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场站管理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场站管理中心》。

第一篇:场站管理中心

场站管理中心

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按照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为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成果,根据《场站管理中心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中明确的整改思路和举措,紧密结合场站工作实际,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解决影响和制约场站管理中心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中心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以坚持取得实效为关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校外场站如何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做贡献”为主题,进一步明确场站定位和发展目标,把校外场站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使之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柱。紧密联系场站实际,努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场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努力推动中心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紧密结合场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场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基本要求

1、明确总体思路。整改工作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场站又好又快发展。

2、统筹解决问题。整改工作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治标又治本,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把业务工作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

3、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向群众通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满意。

4、务求取得实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职工。

四、整改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整改措施:在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再提高,在场站建设和发展定位和思想观念上,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运用方面,再提高。

责任领导:黄东亮 张岁平涉项单位:中心党委 完成时限:长期

2、解放思想的力度还不够

整改措施:校外场站条件差,遗留问题多,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发展。

责任领导:黄东亮 张岁平涉项单位:中心党委 完成时限:长期

3、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还未建立

整改措施:加强与学校推广处及相关学院联系,充分利用校外场站拥有3000余亩土地和房屋资源、分布在七个县(区)的基础和区域条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使校外场站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责任领导:张岁平

涉项单位: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米脂试验站

完成时限:2010年12月底

4、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未解决好

整改措施:积极向学校反映场站管理中心除了杨凌农场和火地塘林场外,其他五个站的土地资源在为教学科研和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利用率低。杨凌试验农场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各场站建立土地(林地)使用信息档案。

责任领导:张岁平

涉项单位:中心综合办公室、各场站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5、场站职工结构不合理

整改措施:针对场站职工技术人员短缺,年龄结构老化且出现断层的实际,建议学校给场站调配年轻技术人员,使场站能全面开展业务,提高整体的服务工作水平,促进场站自身可持续发展。

责任领导:黄东亮 张岁平涉项单位:中心综合办公室 完成时限:3~5年

6、场站职工收入较低

整改措施:场站和学校同类岗位相比,同岗不同薪,场站职工收入较低,职工思想波动较大;内退职工人数较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建议学校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考虑;场站也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责任领导:张岁平黄东亮

涉项单位:中心综合办公室、杨凌试验农场、火地塘试验林场、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米脂试验站

完成时限:2~3年

7、场站基础设施老化

整改措施:由于场站基础设施差,制约着场站服务功能的发挥和自身发展,维修改造场站自身无法解决,建议学校把场站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

责任领导:张岁平涉项单位:各场站

完成时限:长期

(二)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服务平台建设

整改措施:周至试验站的蚕种楼改建及变压器更新,咸阳试验站高压输电线路更新改造和职工家属区暖气入网项目,眉县试验站柴家岭200亩核桃园建设及办公区改造等项目,三原试验站打井项目,米脂试验站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及远志山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火地塘林场高压线路改造及购置发电机项目,杨凌试验农场购置谷物清选机等项目。提出建议报告积极与学校争取,对于老化落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和更新,使场站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责任领导:张岁平王恒让

涉项单位:中心综合办公室、各场站。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

2、职工队伍建设

整改措施:着眼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建立职工培训机制和人才补充机制。积极与人事处协调,争取学校解决火地塘林场和三原试验站等场站的技术人员和中心办公室管理干部缺编问题。

责任领导:黄东亮 张岁平涉项单位:中心综合办公室 完成时限: 3~5年

3、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整改措施:以工会为主,行政补贴的办法为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米脂试验站添置乒乓球台、羽毛球架等部分体育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增强职工凝聚力。

责任领导:张岁平赵锁劳

涉项单位: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米脂试验站

完成时限:2009年8月10日前

4、离退休及内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整改措施:建立场站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管理服务体系,明确各站服务管理责任人,解决好离退休及内退人员困难问题,落实好生活待遇。为米脂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建好离退休人员活动室。

责任领导:黄东亮 叶宏谋

涉项部门:中心综合办公室、米脂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

完成时限:2009年9月10日前

5、改善场站办公和生活条件

整改措施:按照场站总体建设与发展,给中心办公室及有关场站添置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场站的办公条件,及环境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

责任领导:张岁平尚扶岗 王恒让

涉项部门:中心综合办公室、杨凌试验农场、火地塘试验林场、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三原试验站、米脂试验站

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中心成立以黄东亮书记、张岁平主任为组长的整改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各项整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综合办公室和各场站要将《整改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整改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研究建立以《整改方案》执行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把《整改方案》执行工作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考核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二是进行督导检查。中心督导宣传组,围绕《整改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和整改措施,定期 5 组织开展动态监测、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跟踪检查《整改方案》实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改进意见,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是公开征求意见。本整改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干部通报,接受大家的监督,并认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场站实际,统筹协调资源,使之在服务教学科研,场站建设中发挥出最佳效益,全面提升场站管理中心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支撑地位。以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以更加昂扬的锐气推进改革,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以更加有为的姿态加快发展,为实现学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把校外场站建设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为教学科研提供一流服务的平台。努力开创场站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 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

云南日报记者 程三娟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 2

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

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

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下)

云南日报记者 程三娟

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杨善洲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就直奔乡下去了。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杨善洲„„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施甸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

与杨善洲谋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地委开会都在晚上。”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

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 8

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在杨善洲身边工作过8年的保山日报记者苏加祥这样解读这位“农民式”的地委书记。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2008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杨善洲: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

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杨善洲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1982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杨善洲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杨会芹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

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杨善洲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 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隆阳区芒宽乡现在是保山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乡,全乡的咖啡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可在30年前,这里的咖啡树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杨善洲走进芒宽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之后发生的。1980年10月,杨善洲到了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种咖啡挨过批斗,便想让朱自祥带头发展咖啡种植。杨善洲踏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说:“过去,我也没顶住‘左’的妖风„„我看这咖啡树是摇钱树。”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三.杨善州精神

杨善洲的事业观-------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事业

在很多人看来,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了。可杨善洲却在退休后继续为事业奋斗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林场的一草一木,惦记着林场群众的林权 11

证。是怎样的一种事业观,支撑着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地勤恳工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视工作如生命?

杨善洲的答案很简单:“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

“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许多和杨善洲共事过的干部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杨善洲干什么工作都喜欢亲力亲为,冲在第一线。他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里这样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保山地区纪委原副书记吴发启至今还记得杨善洲买草鞋视察灾情的故事:那是1981年7、8月间,昌宁某乡一座水泥大桥被洪水冲垮。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到受灾现场。吴发启当时任保山地委办副主任,也跟随杨

善洲书记一起到了现场。

“到现场察看灾情后,杨善洲转身去了供销社买了双草鞋。乡上的陪同人员和我都很纳闷,他买草鞋干什么?”吴发启告诉记者,“没等我们张口问清楚,书记已经从供销社走了出来,向灾情事发现场赶去。到了现场,他换上草鞋,沿着被洪水冲垮的庄稼地察看农田受灾情况。看着书记在漫过膝盖的水里走,我和乡上的工作人员不敢再在一旁站着,赶紧跟着他一起趟着洪水察看灾情。足足走了两公里,他才停下来,而此时,我们这些穿着胶鞋的随行人员的脚早已经被沙

石硌得苦不堪言。”

曾任杨善洲秘书的杨兆华想起和杨善洲在35年前那场地震里一起救灾的故事,至今还有点后怕:“1976年龙陵地震以后,杨书记到腾冲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天,刚到一个村委会,水还没来得及喝,几个农民就跑来报告

说出事啦,上面有一个小塘坝溃坝了,有母女俩在山坡下种玉米,被泥石流卷走了。听说这个消息以后,老书记拔腿就往出事地点跑,我们也跟在他后面跑。到了一个地方,下面是悬崖,他一脚踩空差点掉下去。我当时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皮带。但是他顾不上危险,还是继续往上走,赶着去看灾情。后来我跟他开玩笑说那次要不是我拉你一把,你就成‘烈士’了。”

人们都说,越穷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越险的地方越能看到杨善洲,他这辈子一直“不要命地在做事”,身先士卒,永远冲在最前面。因为杨善洲相信,只有这样干工作,群众才能信任你,群众才会拥护你。

“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培光至今还记得杨善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

他给记者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来保山视察,提出“增百致富”,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实现“增百致富”。张培光被派到腾冲组,为了完成增百致富的任务,他把往年没有列入农民收入的那部分列入了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杨善洲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说:“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张培光说,这件事对他后

来的工作作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在他的眼里,杨善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人,不图虚名,不要表扬,最关心的是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在1987年地委召开的地县乡三级干部会上,杨善洲说:“领导干部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全面,不要只盯着万元户,也要看到贫困户。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能让困难户掉队,要帮助这些群众。”后来,地委就出台了《保山地区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意见》。

杨善洲特别注重机关作风建设,反对公文旅行。杨习超记得:“他有一次开会说,最近有些歪风不能继续下去了,地委行署就在一个院子里,门挨着门的,一步路的事情,文件从这里到那里送一下就可以了。但我们的部门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文件都要送到收发室,在那里摆几天,再送到邮电局,在那里又摆几天,最后又回到机关大院。这是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必须要改!”在他印象里,那是杨善洲用极少有的严厉口气批评大家,后来这种现象果然得到了有效地遏制。

“干任何事首先要赢得民心”

熟悉杨善洲工作风格的人都知道,他在保山地委工作期间,推广新技术都喜欢先办样板、树典型,找一个地方搞试验,等成功了再推广,而不是搞大呼隆、一哄而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施甸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孙中惠告诉记者:“杨善洲书记对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工作方法。我1964年毕业后曾在施甸县委宣传组工作。由于50年代末期浮夸风盛行,群众对各级干部指导生产的能力不信任,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的自然灾害,群众的生产生活比较困难。杨书记在1964年的三级干部会议上说,他要以办样板树典型的工作方法来指导群众、带动群众、影响群众。”

孙中惠记得,当时县委在甸阳镇罗街建起了40亩的样板田,引进了“稻麦杂交”和“西南175”两个高产品种。由于试验田靠近城郊的大路边,从栽插一直到收割都做给群众看,现种现割现收现脱粒现场计算产量,甚至架起锅现场煮给农民吃。群众直接感受到这两个新品种在产量、口感上的优越性。通过典型示范,群众打消了疑虑,之后的几年,在保场、董家村、迎将村这两个品种推广种植达上万亩。

“这则事深深教育和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方法,就是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赢得民心,要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来教育和影响群众,千万不能乱干硬上、违背民意。几十年来我照着杨书记的这种工作方法去指导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孙中惠说。

云南省原副省长黄炳生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他说:“杨善洲跟我讲过一件事,保山要发展蚕桑,但那时候粮食比较困难,尽管补了钱,农民还是不想种,还是把苗丢了,所以首先要让农民接受,不要先补这个补那个,效果不大。这对我之后制定政策有很大的启发。”

杨善洲曾说:“群众的任何小事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正因如此,他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尊重、爱戴和拥护。

杨善洲的人生观------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

“是什么支撑着杨善洲以毕生精力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在大江南北传颂的同时,人们禁不住要问。

再次探访杨善洲生前的亲朋好友,听他们细数老人生前的一个个故事,不难发现:杨善洲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人生观,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改变。

“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

时隔60年之后,施甸县的许多群众依然对当年杨善洲“重病赴会不失约”的故事津津乐道。

1951年9月,杨善洲在原保山县西南乡搞土改。一次,他与篱笆寨、甘蔗地的群众约定开会,可到了约定时间,天却下起了大雨,杨善洲又感染了疟疾,高烧不退。同事们劝他让其他同志代为开会。但杨善洲不同意:“我和当地群众已经约好了,不能失信于民!”他叫同事们扶他走了6公里泥烂湿滑的崎岖山路,来到篱笆寨、甘蔗地。

“老书记经常说,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他这辈子,向来是说 15

到做到!”曾与杨善洲共事多年的施甸县原县委书记杨嘉宾感慨地说。

把信守承诺作为共产党员的一个起码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杨善洲的人生信条。退休后上大亮山种树,也一样是为了履行诺言。杨善洲曾这么解释自己种树的原因:“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给他们办一件事。但我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考察来考察去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现实。”

为了这句承诺,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每天起早贪黑,把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说话算数”四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杨善洲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施甸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孙中惠给记者讲了当地流传很广的“县委书记被当成老农”的故事。1965年的一个早晨,天麻麻亮,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矮个子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请问你们公社的领导在哪里?”

见来人一身农民装扮,接待员答:“领导不在!”来人听了没作声,转身下了村子。过了约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一打听,原来接待员

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

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因为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杨善洲被百姓

亲切地唤作“草鞋书记”。保山当时下辖5个县,每个乡、村都留下杨善洲的足

迹。

“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

在许多人看来,杨善洲似乎不爱钱,甚至以“贫穷”为荣——

从1951年工作到去世前,杨善洲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提成和奖励,还把市里给他的20万奖金捐出了16万,仅留下4万元给老伴养老;一直到2006年前,杨善洲才在老家新盖了一栋砖瓦房。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善洲认为自己的使命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才是自己。于是,他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搬至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义务植树造林,每月仅领取70元的生活补助。20多年之后,大亮山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大亮山周边共有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杨善洲的不懈努力下,大亮山的群众们终于过上了致富的好日子!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依然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

杨善洲的权力观-----权力属于党和人民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从保山到杨善洲的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在任期间探亲,杨善洲一直坚持自己买公共汽车票坐到施甸县城,然后再徒步回家,从 17

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老书记总是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特地翻出了老人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正因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搭顺风车。杨善洲经常会让人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在他看来,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给记者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

1987年7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时任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的杨习超去腾冲调研林业、茶业发展情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当车开始爬高黎贡山时,看见不远处一个被大雨浇透的老农正挑着担子吃力地上坡。杨善洲赶紧示意司机停车,让杨习超问问老农要去哪里。得知老农刚从潞江坝买粮食回来,要到腾冲上营乡,杨善洲赶紧让杨习超帮老乡把粮食搬上车,一路和老农聊起了农活家常。该下车了,杨习超问老农:“老倌儿,你可知道给你搭车的人是谁?”老农一脸茫然,得知是杨善洲,才恍然大悟:“哦,你就是‘草鞋书记’!真不像个当官的!谢

谢啊!”

另一个故事是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保山一中读书时,有个星期天,也是下大雨,父女俩走路到施甸搭车回保山,衣服全淋湿了,就到姚关镇政府躲雨。躲了一阵见雨不停,杨善洲打着雨伞继续往县里走。镇党委书记就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当时的副主任寸发瑜知情后吩咐驾驶员,先开着车超过父女俩一段路程,然后调转车头开到他俩面前说:“老书记,去施甸吗,正好顺路,上车吧!”杨善洲疑惑地说:“怎么这么巧?”父女俩到了施甸县城,谢绝了司机要继续送他们去保山的好意,坚持乘公共汽车回保山。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

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

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小时候,有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送了她三棵甘蔗。回家时,被父亲看见了,当得知是别人送的,杨善洲发火了:“赶快送回去,别人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要!”杨惠琴只好哭着把甘蔗送了回去。

知道杨善洲脾气的人都不敢给他送东西。给他送礼的人,总是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回去。一次,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部下来看他,带了一小袋玉米面,买了一斤蛋糕和一些香蕉,这些东西在当时不超过10元钱。为了不伤感情,杨善洲没说什么。事后,他托人给老部下捎去了10元钱。

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他用清清白白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从不以权谋私的坚定原则。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

认识杨善洲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开“后门”。1981年的一天,一位转业干部找到杨善洲,想借着俩人是老相识的情分,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你怎么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你个人的私利!”

“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保山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怎么也忘不了,当年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主动过问,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曾经多次采访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云南日报社记者程三娟感慨地说:“从采访中听说的无数个故事里,我发现了好多鲜明的对比:林场先后有三个职工生病,他都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到大医院去治病,甚至不惜四处借钱给他们做手术,但自己摔伤后却只找了个赤脚医生;他不肯帮自己的家人农转非,却帮好几个山沟里的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通过这种对比,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一下子凸现在我的面前。”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在日记中的心声,更是他为官几十载对自己权力观的最好注解。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认定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运用手中权力的唯一准则,把一切奉献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四.杨善州优秀事迹报告视频

第三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眉县试验站 邓果成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场站中心党委安排,自己坚持自学为主,同时参加场站学习活动辅导会,是自己在进一步掌握党的重要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系列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我理解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我理解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宏观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不协调、非典的袭击、群众上访人数增多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三方面背景。

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小康,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社会公共卫生等远远没达到小康标准,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和社会必须同步加快发展,而且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很重要的背景。

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也促使政府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虽然非典影响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但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震动是巨大的,如何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是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如果在社会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会治理、公共教育等方面没有长足发展,一定会制约经济发展,所以提出了五统筹的概念。

据统计去年上访的人数骤然增加,说明人民群众有许多问题要向党反映,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之一。我党必须要谨慎处理这些矛盾,妥善兼顾这些利益关系,搞好五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积新中国五十多年发展经验教训之总结,符合中国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可谓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第一代发展战略,其主题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即是具体体现之一。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则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亮点,在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突破了单讲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局限,拓展了经济规律的内涵,不但将物与物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而且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个新飞跃,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带头深入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学善思自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勤加思索,对于教材中的闪光点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深度把握提炼,更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实践。

融入群众实践。《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句话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应永远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员,时刻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甘为人梯、甘做公仆。只有善于学习、融入实践,提纲挈领,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快乐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如何发动群众、广泛实践,使科学发展观的宗旨与内涵不断经过实践检验,获得物质运动的再提升,上升为众人的真理。因为“实践”不是空泛单一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概念,是群体共同朝着共同的伟大目标运动、互动的结果,而只有群众,才是实践的永恒载体。这同时也是物质与精神转化的永恒定律。

努力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应以服务的心态从细节入手,从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环节着手,从工作一线最薄弱的环节着手,真正将不符合、不匹配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节完善起来;将还不完全合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部分强化、优化起来;将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节改造过来。

在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细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取舍、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我以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列主义的矛盾观点去学习最能事半功倍,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列主义的矛盾观点的具体体现。正因为有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制约科学发展、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才将科学发展观提到了议事日程,推向了当代中国马列主义的颠峰。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认真领会其哲学层面的深厚内涵: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发展与制约发展的矛盾之中,并为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南,并将不断在我党带领全中国人民不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永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对什么是与时俱进、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作出了精辟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既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角度体现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又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获得了本质的规定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联系我们目前的工作实际,我感觉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使命和主要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场站管理中心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场、站,更好的服务学校的各项事业。这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搞好生产工作,具体的讲;就是建设好柴家岭基地的杂果园,力争早日结果。既为社会创造财富,又提高职工收入,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是大学的试验站,我们要利用大学的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方法为农民示范,促进当地农业生产,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今天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要通过精深的学习研讨,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自己,使科学发展观融入心灵深处,成为思想和行为的永恒指南,并经过更为广泛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去丰富她、发展她,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第四篇:场站工艺流程学习心得

如何学习场站工艺流程图

1.前言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水平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命运。随着陕西省天然气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公司每年都从地方院校招收大批新员工,作为公司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直接关乎到天然气事业未来的发展命运。由于许多新学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如何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天然气的工作,关键在于对场站的工艺流程图快速、准确的理解认知。要做到这些,只要理解掌握工艺流程的核心部件的作用就可以。2.工艺流程的作用

输气场站是通过将一定的设备和管件相互连接成输气系统的。为了直观表示气体在站内的具体流向,便于设计、操作和管理,需要将流动过程绘制成图形,即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可以按实际比例绘制,主要反映站的功能和介质流向,要求图形清晰易懂。图中最好对管件和主要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和说明。同时还有流程操作说明以及主要设备规格表。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需绘制输气系统的原理流程图,反映输气系统操作、主要设备、阀件及管路间的联系。施工图设计时,需绘制工艺安装流程图,可以知道施工图设计及输气管道施工,投产及运行管理。它反映站内整个工艺系统,包括输气及辅助系统在内。3.如何快速准确的识读场站工艺流程图

任何的设备及其工艺流程只要理解了其工作效应、原理就不难掌握,只要我们将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先逐步划块,再连线,后到点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下面以中间站为例讲解:

3.1首先要认知工艺流程上有一个生产流程和事故流程,事故流程是为了在场站内部设备发生事故时,输气生产可以正常进行的流程。在识读工艺流程图时要先找出上游进站与本站出站口,图中的(1)就是正常的生产流程。进出站阀门间并联有一条管线,此管线为越站旁通管线,将进站与出站直接连接,图中的(2)是事故流程。根据《输气场站工程设计规范》,输气站应设置越站旁通,进出站管线必须设置截断阀,并应在截断阀上游、下游设置泄压放空设施,场站工艺流程图必须客观准确的反应这一情况。此管线上的阀门在事故状态下才处于开启状

态。在进出站处会设置现场仪表(压力表、温度计)以及用于远传显示的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等。

全站放空总线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事故(检修)状态下天然气的排放而设置,在工艺流程图上常用红线表示放空管线。排污总线是对场站污物的汇集,在工艺流程图上常用黑线表示排污管线。绝缘法兰是为避免管线杂散电流对场站设备的干扰而设。

3.2在正常的生产流程中同样存在输气流程和清管作业流程。对于首站不存在收球流程,对于末站不存在发球流程。现在以中间站为例讲解。不论是收球还是发球流程均是不会影响输气生产的。图二中的3是输气流程,兰线部分为收球流程,绿线部分为发球流程。值得注意的是收球流程上有排污管线,发球流程上无排污管线,另外收球筒为同心大小头连接,发球筒为偏心大小头连接,在发球同上设置平衡阀的目的是为平衡清管器在前后的压力,避免球速过快对发球筒上的控制阀造成机械伤害。

3.3在正常的输气流程中,由于输气干线管道来气不够平稳,所以在进站阀门后会设置汇管(图1),以便使得流体得以暂时的调整,以较为稳定的流态进入到相应的设备中,降低对场站工艺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在汇管前后都会设有切断阀门(图5),设置阀门既有关断阀门还有清洗注水阀、排污、放空阀门以及现场压力表。以便对汇管的检修;干线来气往往会混有杂质,会加速管道及设备的腐蚀,降低管道的生产效率,因此,对管输天然气中的杂质必须除去,所以通常会安装分离除尘器(图6),保证输出的气体含尘不超过规定的要求,在分离器的前后通常也会设置切断阀门(图7),这两个阀门间还会有清洗注水阀、排污、放空阀门以及现场压力表、放空管道以便检修分离器时使用(图8)。

3.4由于分离除尘设备的使用性质决定,在分离器后仍会有气流波动,所以还需要设置汇管2(图9),为求气质的平稳有些场站会设置汇

三、汇四。对气质要求比较严格的设备往往会采用多次分离除尘。不论是多次汇集还是多次分离除尘原理同前面的一样。在末级汇管2后分为两条以上之路,其中一条为出站支路进入下游干线(图10),其中以阀门控制是直接出站还是进入发球流程;另一条支路供给用户(图11);

3.5在用户之路上,为方便经济结算往往设有计量装置。根据使用用户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调压用户和直供用户。对于调压用户,必须在该支路上设置调压装置(调压阀),为体现调压效果该装置前后会有现场压力表、温度计或远传显示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同样也会在用户之路上设置切断阀门、放空阀门。

4.结束语

根据《天然气管道输送》输气站的主要功能包括调压、净化、计量、清管、增压和冷却等,所建位置应由工艺要求和管线压力计算来决定,必须服从输气干线的大走向。工艺流程图必须表明工艺流程所使用的设备及其相互联系。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新学员需要迅速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供气要求,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场站工艺流程图,为更好的完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李长俊

输气站工艺流程[J].天然气管道输送,2000.11(6):2

第五篇:场站安全管理制度

场站安全管理制度

一、值班人员工作时应按规定穿戴劳保工作服,禁止穿高跟鞋、带铁钉的鞋、拖鞋、化纤服等可能引发缠绕、摩擦起火的服装上班。

二、瓶组站的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考核,熟悉站内各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操作,否则不准单独值班。

三、外来人员严禁进入防爆区域,必须进入时需经领导批准,在运行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不得随意动用、敲击站内任何管线、设备、杜瓦瓶和仪表。

四、站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与运行无关的杂物。

五、运行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每次运行检查后,及时记录各项运行数据,在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前不得离开。

六、在场站运行操作过程中设备、仪表等严禁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

七、发现调压设备和仪器仪表出现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退出运行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八、站内的安全阀、压力表、杜瓦瓶应定期检修和校验,必须保证其灵敏可靠。

九、检查燃气泄漏时可采用肥皂水或燃气检测仪查漏,严禁使用明火查漏。

十、站内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维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随意挪用。

十一、瓶组区与调压计量撬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齐全完好,并定期检查。

十二、站内需动火或危险作业时,应制定方案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按方案动火作业,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下载场站管理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场站管理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

    天然气场站岗位责任制

    目录 1、总调度岗位职责............................................................................................... 2 2、副总调度岗位职责...........................

    场站排污操作

    场站排污作业指导卡 一、 准备工作 1、确认工艺区及排污池周边安全; 2、检查排污池现有污物状况以便估算排污量; 3、仔细检查排污所要操作阀门的状态; 4、准备好排污所用工具。......

    学习实践发展观心得体会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精选多篇]

    学习实践发展观心得体会 杨凌试验农场 薛永增 当前,全党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铁路场站建设建议

    伊滨区经济发展局 关于铁路场站建设的建议根据洛阳市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关于开展我市铁路货源调查的通知》和伊滨区现有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需求,现就铁路场站建设提出以下几......

    车场站工程总结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轻轨三期工程(四号线南段)停车场与综合基地桥涵工程已完工程总结 工程概况 一、本工程为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轻轨三期工程(四号线南段)车场站为侧式高架站,车站......

    公交场站部工作总结

    公交场站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中心的正确领导以及各部室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公交场站部贯彻落实市局布置的35项任务中涉及我部门9项重点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

    场站月度工作汇报提纲

    场站月度工作汇报提纲一、上月任务完成情况 1. 上月领导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 2. 站内缺陷整改情况简单汇报 3. 站内遗留缺陷 二、生产情况 1. 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2. 简要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