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因素涉及面广,主要表现在资本、人员、技术装备、产品品种、资源等方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有色金属原料对进口依赖程度大
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二,排在美国之后,但我们的资源结构不合理,铜、铝原料30-40%依赖进口。氧化铝和铜精矿是生产铝、铜的主要原料,“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了山西铝厂、平果铝厂、中州铝厂和德兴铜矿三期、安庆铜矿等一批矿山项目,但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氧化铝和铜精矿的自给率只有60%和50%,其余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冶炼原料的自给率不断降低,骨干矿山的基础作用正在消失。多年来有色金属上下游生产能力之间的“倒宝塔”现象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剧。由于建设国内氧化铝和铜精矿项目资源条件不理想、投资大、工期长、效益低,自给率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另外,有色金属总公司管辖的60多家矿山半数以上已经进入末期开采阶段,可以利用的矿量很有限,而等待开发的新矿大多地处边缘,开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品位低,以及各地疯狂的民采使矿资源遭受破坏。因此,“九五”、“十五”期间发展氧化铝和铜精矿的生产将是有色金属工业的一项主要任务。
2、成本不断上升
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费用的提高,使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仅电力一项,1996年有色金属总公司系统因电价上涨多支出12.5亿元以上。
3、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地方小冶炼厂、小加工厂重复建设严重
有色金属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同时,也由于行业宏观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想象十分严重。到目前为止,全国铜铝加工厂多达1400多家,5万吨以上规模的仅有4家;小规模的铜、铝、铅、锌冶炼厂多达几百家。这些小规模的加工厂、冶炼厂技术起点低,装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4、新建项目债务重、经济效益不好
自“七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在铜金属方面,先后建设了德兴铜矿三期、武山铜矿、安庆铜矿等;在铝金属方面,先后建设了山西铝厂、苹果铝厂一期、中州铝厂一期、西南铝加工厂、青海铝厂二期等;在铅锌金属方面,建设了西北铅锌冶炼厂、韶关冶炼厂等一批大型项目,为有色金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靠高利率贷款建设起来的,非债务性资金占的比例很小,项目资本结构不合理,加上相当一部分是矿山项目,投资大、达产难、效益低。项目建成后,大部分出现亏损,无力还贷,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有的项目如中州铝厂等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了100%。
5、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经济指标不高
在矿山方面,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多属中小型,以坑采为主的占90%左右,采矿方法落后,效率低。全国铜、铅、锌矿山劳动生产率为500吨/人年,仅为国外的1/12;在冶炼方面,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从采矿到冶炼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0-35%,是国外的1/2左右;在加工方面,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水平低,质量不高,综合成材率仅为60%,较国外低20%。
6、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把有色金属视为战略物资,在安排建设时都把原料和加工企业分开,即矿山和冶炼厂分开、冶炼厂和加工厂分开,而且有的厂还远离城市进入山沟。尽管后来也发展了一些联合企业,但数量很小。这种分离结构进入市场时就带来了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弊端。
同时,有色金属产品结构也不合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只生产原料而没有生产效益好的有色金属的延伸产品或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这带来的结构是,第一是企业效益差、第二是由于产品单一而整体效益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原料价格影响大,回旋余地小。
此外,结构不合理在有色金属工业中表现相当突出。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全国铜加工生产能力当时已经达到252.8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达到342.7万吨,而实际产量只分别达到157万吨和174万吨,生产能力仅发挥了62%和50%,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资源和资金浪费严重。(二)有色金属行业热点及焦点问题
1贸易摩擦困扰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高附加值的铜管材和铝型材、铝板带、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受到了国外用户的欢迎。同时一些国家趁国际金融危机之际,滥用世贸规则,对我国铜铝材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近年来,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之多、时间之频繁、涉及金额之大、影响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有色金属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2产能过剩,库存过高
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生产商大力扩产,年内已确认投产的新增产能达到790万吨,未确认的有510万吨,在建但不能投产的约有230万吨。此外,到今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冶炼产能将超过2300万吨,供应过剩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上半年,37家公布年报的有色上市公司期末存货总额约为799.97亿元,同比增长35.02%,逼近2008年第三季度库存的历史高位。巨额库存不但大量占用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3“小金属”成为行业热点
根据统计显示,受国内宏观经济以及美元不断走强的影响,有色金属板块上半年实际上是跑输大盘的。由于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而首批试点可能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因此在大盘整体表现疲软的情况下,以稀土为代表的“小金属”股可能会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吸引炒作资金的入驻。
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分布比较集中,因预期未来我国政府将对这些稀有金属的采矿权、产量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调控,近年来,五矿集团、中铝公司和江西铜业集团在行业内进行布局,获得稀有金属资源。未来稀有金属的行业整合将进入加速阶段,矿产资源将会更集中,我国对这些优势矿产的话语权将提升,而相关的企业未来可能受益于行业整合。
(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1国家拨款4500万元,支持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
铜是重要的结构及导电材料,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我国当前铜产业生产技术落后、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带动我国铜加工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铜材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自明年起的3年时间里,国拨经费4500万元人民币,主要对高纯无氧铜带连续挤压新技术与装备开发等五个课题进行研究项目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实施年限为3年(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项目针对铜带材与铜管材的短流程制造工艺及装备、高精压延电子铜箔制造工艺以及铜资源回收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产业化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铜材短流程、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备技术和铜材循环再生产利用新技术,全面带动我国铜加工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十二五”规划将严控有色金属产能
工信部正在起草稀有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有金属规划将涉及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规划主要包括总量控制、确定收入目标、利税目标、重点鼓励发展方向等内容。以钨行业为例,确立了6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硬质合金深加工、钨基高性能合金、特种性能钨丝、装备制造业加工辅具等。按照规划,到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镁、海绵钛、汞)产量控制在4100万吨。
预计2015年我国四种基本金属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380万吨。其中:铜830万吨,铝2400万吨,铅500万吨,锌650万吨。根据草案,未来五年,有色金属行业将根据国内外能源、资源、环境等条件,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到2015年,粗铜冶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电解铜控制在650万-700万吨之间,氧化铝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电解铝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铅冶炼控制在550万吨以内,锌冶炼控制在670万吨以内。从数字看,未来有色金属冶炼总产能扩张的空间将相当有限。
虽然有色行业整体规划不会独立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但有色金属领域中的稀有金属行业将作为独立的部分出现在国家规划中,对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出要求。
3电价调整将压缩中国铝业盈利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限期取消现行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的优惠,此举将大幅上调中铝的吨铝成本。该政策的实施,预计对中国电解铝的供给将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国家宏观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优化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结构、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是有色金属行业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1655.3万吨,同期增长7.3%,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低6.5个百分点;矿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增幅。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正在从依靠冶炼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变,行业固定资产也出现向西部转移的明显态势。
价格方面,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趋紧、美国经济复苏程度缓慢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重现,宏观环境的恶化打压了基本金属的上行空间,全球有色金属在上半年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而我国基本有色金属价格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上涨动力更小,呈现出伦强沪弱的态势。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大幅上涨。
进出口方面,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产生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而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大逆差。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760.85亿美元,实现了贸易逆差334.55亿美元。
价格:宏观调控致基本金属价格伦强沪弱,政策推动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上涨
1.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基本有色金属价格伦强沪弱
2011年上半年,基本有色金属伦、沪两市金属价格大多表现震荡整理。上半年基本有色金属价格走势,主要由中国因素与美国因素影响,其次,欧洲因素对有色金属价格的阶段性走势也了影响。上半年,我国国内受国内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鉴于国内越开越严重的通胀压力,政府对流动性控制也更加趋紧(央行频繁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收紧)。在此背景下,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空间较小。
2.政策提升稀土上升空间,推动稀土价格大幅度上涨
稀土是2011年以来最为炙手可热的稀有金属。中国以超低价格用世界上31%的稀土资源供养了95%的市场,而出售稀土产业的收入却远远不够修补因开采稀土带来的环境破坏。2011年以来中国开始重视稀土产业并逐步整顿混乱的开挖与出口秩序,2011年上半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稀土产品管理政策措施,旨在限制稀土资源过度开发,收紧稀土原料出口,推动力稀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此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稀土的应用,也推动了产品价格的提高。2011年上半年,主要稀土氧化物价格涨幅高达300%。
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情况:国内矿产资源品质不能满足需求,贸易逆差难以扭转
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长期大量进口原料局面难以扭转。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76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3%。其中:进口总额5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7%;出口总额2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62.86%。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差额为334.55亿美元。由于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期内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额逆差。
1.铝:进口处于亏损致铝产品进口量减少,但是原料加快大幅增长
2011年以来,我国铝沪伦比价持,续低位运行,进口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导致我国铝产品进口量明显减少。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未锻造的铝及铝材53008万吨,同比下降9.6%,其中月度进口量持续同比负增长。
与铝产品进口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铝产品原料铝土矿进口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上半年其进口大2075.1万吨,同比,48.46%,使得铝土矿对外依存度继续上升。中国氧化铝加工企业的扩建以及产能的增加,是铝土矿进口总量上升的直接原因。而国内铝土矿勘探和开发速度明显落后于氧化铝产能的增长,从而令铝土矿进口量在上半年出现大幅度增长。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展望
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产生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同时,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迅速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客观上必然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但是现阶段,有色金属产业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色金属行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要立足能源、资源、环境等条件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控制冶炼产能过度扩张,加大保护优势资源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开发国内外市场,控制初级产品出口,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着力抓好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拉动世界有色金属增长的主导因素,成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复苏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国际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价格的重点地区之一,在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方向及对策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方向及对策
班级:法学院卓法1401 姓名:王馨竹 学号:2001140506
一、概述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1位。2004年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达到1430万吨,比2003年增长1614%,是1995年的2188倍,年均递增速度为12147%。然而其固有特点及生产过程中的不当举措使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二、问题
(1)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不足;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原材料工业,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有色金属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长很快,而新增的探明储量增幅下降,致使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减少。一批大、中型的老矿山企业曾为国家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而目前却因矿物原料的短缺陷于困境。到2010年,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近一半矿种的保有储量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短缺形势。(2)矿石品位低和“三废”产生量大;
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约占铜总储量的36%。在大型铜矿中,品位大于1%的储量仅占铜总储量的13.2%。铅锌矿的平均品位为3.7%,仅有10余个大型铅锌矿床的铅锌平均品位达到12%以上。钼矿也多为贫矿,钼品位大于0.2%的储量占钼总储量的3%。金矿品位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金总储量的83%。
我国有色金属矿伴生元素多,冶炼工艺复杂,生产过程长,“三废”产生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统计,全国有色金属矿山一年外排工业废水27715万t,工业废气652亿m3(标态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4451万t。
(3)能耗高、污染重、水耗大;
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现在国内原料60%~70%的矿量由坑内采出。采1t有色金属同时要挖出几百吨、上千吨的废石,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矿石的品位逐年下降,能耗逐年升高。加上生产工艺复杂,致使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有色金属生产的主要污染物是采、选、冶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在冶炼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硫、氟化氢及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随废水带到环境中的有害废物也是多得惊人:每年排放汞5~6t,镉30~50t,砷120~150t,铅150~200t,这些物质对一些企业所在地区河段或湖泊的水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污染。
同时,许多地处西北地区的有色金属企业,因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和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行矿产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降低矿产资源消耗;增加地勘投入,扩大矿产储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入国际大循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从而走出一条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对策
(1)改进有色金属行业“三废”污染治理的技术工艺;
近十年来,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开发和引进了一批新技术、新设备,但这仅限于少数重点企业,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仍比较低;加之产业政策在有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早已被现代生产淘汰的工艺和设备使用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提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技术,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回收尾矿中的有用矿物和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井下充填技术,大力开展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提高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和水重复利用率。
(2)执行产业政策、发挥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和集体小企业发展极快,在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小企业无序盲目发展。这些小企业的特点是技术老化、设备陈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生产率低。这些小企业的分散、不规范,不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违背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方针,应逐步加以限制和淘汰,以使原料集中,发挥大厂的规模效益。(3)改善产品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初级产品比重大,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特别是高新技术需要的品种、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仍依靠进口解决。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建筑业、电子、通讯、家用电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合金、超薄铜板、管材及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应促进科研、生产部门重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对已开发并生产的这类产品,要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4)重视矿山的发展,扩大资源的利用;
我国有色冶炼能力超过矿山能力, 供求矛盾大,导致冶炼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下降。为了保证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应重视矿山的建设。
为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加强地质工作的同时,对尚未开发且已具备开发条件的铜矿,应给予开发扶持。对原料资源较好具备扩产的有色老矿山应加速技改,创造条件扩产。同时应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提取工艺的工业化研究,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
此外,我国尚有一部分矿藏资源属复杂难选多金属矿,有害杂质含量高,受环境污染所限,常规的选冶技术不能利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工业化研究进程,解决复杂矿的冶炼工艺,使这类资源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5)发展金属循环经济,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再生金属的回收也显得更为突出,它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回收的有色金属大约仅占消费量的1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废旧金属回收有很大潜力,应采取分散管理,集中回收的方式,以便提高回收工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防止环境的污染,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生产原生金属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硫,而金属再生固体废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与原生金属的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6)加强中西部地区有色矿山的开发建设;
目前我国可供建设的大型铜、铅、锌矿山,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为保持国产矿在矿产原料中的适当比例,国家应该采取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有色矿山的开发建设。重点开发广西、贵州的铝土矿,扩大氧化铝生产能力;开发建设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的大型铜矿,增加铜的有效供给;加快云南、甘肃、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区已探明储量的大型铅、锌矿山的建设;加强金川铜、镍、钴和铂族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支持青海、西藏盐湖锂、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
(7)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资源不平衡、部分金属原料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而世界资源丰富;因此,应当实施“走出去”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战略,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多数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均鼓励去国外开发重要的有色矿产资源,并提供资助或风险担保。除西欧和北美少数发达国家外,大部分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还较低,发现矿产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通过修改矿业法,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开发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另外,我国也可以根据有色金属工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铝、铅、锌、钨、钽等具有资源优势和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发展;在产业政策引导下,通过整合,建立国际化经营的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加强技术工艺改造,采取清洁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指标,从源头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0%以上,60%的总产值、7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60%的出口,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推进经济市场化,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培育风险型企业家,特别是在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技术创新及构造市场主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和宏观管理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资源投入方面的问题
(1)人员素质差。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小,专业技术人员少,为数众多的乡以下小企业甚至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小型企业所有者的素质也相对低下,许多所有者往往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这也是许多小企业成长不起来或破产的原因。
(2)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原值远远低于大企业,仅为大企业的l/4,而且设备陈旧落后。从地区来看,占小企业绝大多数的农村工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是城市淘汰的旧设备,中西部一些企业又是使用东部淘汰的设备;从行业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机械、棉纺行业中,机床出厂年限属于70年代甚至以前的占全部机床的比重高达38.1%,棉布织机该比重也高达31.7%。
(3)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收集手段落后。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行搜集信息,信息收集成本较高,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分析人员,信息利用效率较低。对信息中介组织的利用程度低。
(4)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资信差,抗御风险的能力弱,难以像大企业那样自由进入金融市场,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严格加以限制。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而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提供担保,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重重。
2、运营能力方面的问题
(1)财务风险高。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其中中小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于大型企业7个百分点,而流动比率偏低,中小工业企业流动比率低于大型企业1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较高。
(2)管理风险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
(3)产品风险大。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抽查合格率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难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企业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
(1)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畅
目前,我国有乡镇企业管理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以及一些地方性生产力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对中小企业中的某一所有制类型或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导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掌握,更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规划、引导、监督和扶持。
(2)经济政策不公平
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具有的不同行业特性来制定的,在经济政策上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如国家给非国有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过小,使之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国家银行的呆账准
备金、资本结构优化扶持金、新增贷款和新增上市额度等优惠政策几乎全对大中企业倾斜。另外,中小企业还负担着各种税收构成以外名目繁多的收费。
(3)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现在,我国对中小企业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但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力地位上的不平衡发展和不规范运作。
(4)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中小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向中小企业开放,中小企业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服务,而且服务对象往往局限在本系统、本部门的小企业内;另一方面有些中介机构的设立,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中介服务的好坏没有同工作人员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缺乏为企业主动服务的内在动力。另外,新创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服务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单靠中小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实。
第四篇:我国二手车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我国二手车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班级:汽车服务工程091
学号:Y06309106
姓名:刘海胜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迅速增加,因此也给二手车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是发现二手车市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同时提出它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二手车市场问题发展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China's auto output and, therefore, to second-hand car market has brought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is problem is to find the used car market to find solutions to problems or ways to put forth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Key words: second-hand car market,Problem,Developing
二手车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之前或在经济使用寿命期内服役,并仍可继续使用的机动车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也越来越多,我国二手车市场也迅速发展,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起步比较晚,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中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入WT0为我国经济迸一步繁荣提供了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增强二手车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的二手车流通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目前二手车市场市场的状况
国外
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二手车市场,国家法规的政策导向和新旧车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促进这些国家二手车市场繁荣的关键原因。
二手车的经营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品牌专卖、大型超市、连锁经营、旧车专营、旧车拍卖等多元化经营体制,其交易方式多样化。例如:直接销售、代销、租赁(实物和融资)拍卖、置换等。以英国为例,在英国有超过1500家从事二手车销售和服务的汽车修理厂,英国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二手车品牌多达50余种,每年的二手车销量达600多万辆,占整车销量的70%。二手车经销商手中的二手车存量十分充足。成熟的汽车市场上,汽车报废周期平均为8~12年,而汽车更新周期平均不到4年,经销商可以在拍卖市场或者其他场合购买到大量的二手车。在成熟的国际汽车市场中,整车利润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零部件利润约占20%,售后服务领域利润占60%左右。这包括了二手车置换、维修保养服务等业务。其中又以美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更为突出,二手车利润占利润总额的45%。
国外的二手车市场主要依靠行业组织进行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等。例如:美国的汽车经销商协会、英国的汽车零售业联合会、德国的汽车经销商协会等。英国汽车零售业联合会(RMIF)是英国汽车零售业的代表,对英国汽车业的流通销售起监督、规范、培训和资格认证的作用。英国的汽车从业人员达50万人,都经过培训和资格认证。
国内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销量逐年上升,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二手车市场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2006年我国的新车销售量达到600多万辆,二手车达到200多万辆,新旧车销售比约为
3:1,2007年约2.67:1,2009年约4.09:1等,从二手车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上看,2009年1月~6月交易二手轿车75.61万辆,同比增长21.37%;客车26.52万辆,同比增长14.66%;载货车26.94万辆,同比增长44.09%;越野车2.51万辆,同比增长27.41%;摩托车5.12万辆,同比增长4.20%;其它车型共交易5.99万辆,同比增长49.32%。可见,轿车仍然是二手车市场的交易主体,而载货车的增长速度最快,成为二手车市场新的增长点。
北京、广东、江浙一带的经济发达地区一直是汽车行业重点省市,二手车市场发展也很快,一直处于二手车交易量区域排名前列。在交易排名前十位中,与去年同期交易量相比增长速度最快的分别为陕西158.29%、重庆92.47%、山东91.71%、四川62.98%。交易量排名在前5位的省市交易量之和占全国总交易量的59.14%,排在前十位省市的交易量占全国总交易最的81.91%。可见,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还很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二手车市场活跃程度要远高于落后地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等等原因。
同过国内外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二手车市场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三、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的发展,二手车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虽然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仍然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
1.二手车交易的税收标准不统一。据调查,各地对二手车交易中的税收基本上都按当地有关政策,因此各地税收的种类和标准都不一样,有的按增值税,有的按营业税征收,最高的17%,最低的2%,税率高低相差悬殊。造成了一些地区二手车的成本过高,经营二手车的企业利润微薄,一些地区采用交易不过户来逃税,场外交易、私下交易、非法交易,扰乱了二手车交易秩序,可以说二手车交易税收问题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税费成为二手车市场发展的瓶颈。
2.评估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二手车交易起步比较晚,估价的标准全国不统一,在交易中存在着定价不合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有的地方为了抢二手车生意,故意低估价格,竞相压价。甚至还出现“私卖公高估价,公卖私低估价”的现象。由于价格压低,使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的税收减少。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可操作的二手车评估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二手车售后服务问题多。目前我国新车品牌的销售基本上建立了信息咨询、配件供应、维修、汽车保险等一条龙服务。而二手车的售后服务还没有建立,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美国在二手车售出之后,还提供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这与新车的服务一样,而且所有车行出售的二手车都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技术合格证书才能上路行驶,同时一般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还有一定时间的使用期,避免消费者利益受损失,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汽车售后服务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企业对产品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4.二手车技术检测不到位。在2000年我国颁布的《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一是重点调整了非营运客车中的私人、机关、旅游及外事接待的使用用车,即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越野车)使用期15年。二是以技术检验为延长汽车使用年限的依据,即达到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必须依据国家机动车安全、污染物排放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格后可延长使用年限。但是从通知发布开始到现在,国家并没有要求所有二手车在交易前必须经过有关的技术检测,这样就很难保证二手车的行使安全和
购车者的利益。
5.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卖方往往对自己手中的二手车有比较充分的信息,而买方往往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再加上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卖方故意隐瞒某些瑕疵,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欺骗买方。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二手车经营的潜在效益还远没有挖掘出来,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二手车交易管理办法,没有二手车价值评估国家标准,缺乏二手车价格信息管理系统,另外车源状况也存在问题,也缺少相应的法规,建立和完善二手车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二手车市场势在必行。
1.加强二手车市场管理的力度。1998年发布了《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在当时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保障购车者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流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手车市流通其规定有些已不适应特别是品牌汽车新旧置换问题,不但影响了二手车的流通,也影响了新车的销售。因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现状,尽快调整、完善、充实、修订原《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
2.制定统一合理的税赋。尽快解决二手车交易中不合理的税收政策,统一二手车交易税费标准。包括几个方面:(1)、统一规范交易凭证,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二手车交易发票;(2)、确定所收的税种,如按增值税收取,应考虑到二手车无进项税抵扣,实际操作有困难;(3)、考虑到国情,所收税率不宜过高。
3.尽快建立科学的二手车价格评估体系。鉴于我国在二手车的价格评估还不规范,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二手车鉴定估价师的培训和再培训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关行业组织应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价格评估标准。
4.尽快建立二手车售后服务体系。服务方式单一是目前许多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通病,缺乏必要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因此二手车经营企业不但要能销售公司应当对二手车进行跟踪式的定期检验帮助维修等售后服务形成“一条龙”服务到家的完整市场,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售后服务内容迎接人世的挑战。
5.政府应进一步整顿、改善二手车消费市场环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加速,二手车流通领域的软环境建设应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把汽车、环境、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实现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还应采用更多的经济手段。
6.建立健全旧车交易诚信体系。中国整个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汽车交易中的交易信息、车辆的维护保养信息、车辆的产权转移信息、车主信息等都难以确保真实统一。企业要对客户的信息要建立好完善的保护措施,防止外泄,政府要加强诚信建设,要严厉打击虚假。
7.大力发展二手车信息网络。大力发展二手车信息网络工作的目的,一是为国家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掌握和分析;二手车流通的行业和动态二是充分利用行业社团组织开展国内外信息交流;三是为委托交易中心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沟通,创立二手车信息平台。建立进入市场的局域网和数据库。政府应当在建立各类数据库上发挥其应有的组织作用。数据库包括贷款车欠款状态登记库,车辆事故库,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库。并且发展征信会员。政府牵头组织社会力量招标,并组织各个有关部门对中标公司提供资源。
五、结束语
在目前状况下针对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具体情况,国家应尽快出台二手车市场的相关法规;尽快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评估体系,培养一批既懂汽车专业知识又懂评估知识的复合人才;在二手车市场里建立一批汽车检测机构和相应的服务部门以方便交易在一些成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尽快建立二手车售后服务体系;对一些大型汽车企业来说可“以旧换新” ;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现状和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二手车市场。我相信将来我国的二手车市场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美好。参考文献
[1]陈超我国二手车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22(5)
[2]赖克林 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中共南宁市委党校报告 2006,18(3)
[3]柯雅瑜,江三良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态势与制度环境分析-技术与市场2010,17(6)
[4]姜正根 二手车鉴定评估实用技术
第五篇: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放牧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还有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的砍伐,导致石漠化严重等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环境的严重。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下面将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55.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吨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肥力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科学家研究推算,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 400倍。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7万平方公里以上。
2、土地沙化的面积增大。土地沙化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平方公里,毁林18.7万平方公里,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二是过度放牧。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万(只),而草地面积却减少了6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草牧超载率达50% ~ 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三是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据测算,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8~ 10亩土地,仅甘肃省每年因这样破坏的草地面积就达90万亩。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原近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生态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目前我国沙化草原168.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其中有11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貌的。另外,还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
4、在我国云贵高原,属于喀什特地貌,全省喀斯特面积10 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其中石漠化面积达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53%。由于植被被砍,导致山上泥土被冲刷,加重了该地区的石漠化。
5、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粮食高产区往往也是农药过量使用区,而且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多。同时土壤污染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地,也是水分的保养所,但由于当今的农业生产把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作为增产的主要手段,其用量与日俱增。1978年,我国化肥用量约为884万t,到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981万t,增加 415 倍。据有关研究证明,大约施用量的30%左右溶解在水体里或残留在土壤中,不仅成为量大面广的污染源,而且也使土壤本身遭受污染。另外,我国农药的施用量也在逐年增多,农药使用量1985年为 4.6kg/ hm2,1991年达 15.9kg/ hm2,6年增加了2.4培,全国农药总用量1990年为 7313 万t,1995年增至10 817万t。与化肥相比,农药毒性更大,更不易降解,对水土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会造成人体中毒,而且杀伤有益动植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6、工业的发展,所排放的有毒物质对于农业用地的污染,对于目前重金属对于农业农地的污染统计还没有一个具体数据公布,但是重金属污染严重也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现在我们吃的大米镉超标,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大米有10%重金属镉超标,是对人健康的隐藏着得杀手。同时还有在其他作物上重金属的污染。
所以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特别严重,不仅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安全,还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因为现在有一句化就是不吃早死,吃了慢慢死。也就是我们农产品的安全受农业生产环境的问题严重影响。
(二)市场环境
主要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由于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还有工业污染,导致我们生产的出来的农产品被人吃后会对人造成伤害。同时农产品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加入的添加剂,防腐剂,还有食品长时间存放也会自生产生有毒物质,对我们人体健康都是危害。对这其中的例子太多,在这里就不在详细论述了。这些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结构和层次也在变化,一方面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在增加,需求量在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在变化、消费档次在提高,而产品结构却维持原样,产品提供仍维持在初级产品层次。农产品供求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矛盾既有量上的也有
结构上的,更有质量上的。正因为如此,在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地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表现出需求不旺,农产品供给过剩。过剩的供给改变了原有的卖方市场格局。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现有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等问题迫在眉睫。
二、对策
1、山区及山区水土流失的整治类型区。以水土保持林建设为主,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确保河川径流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使林草、耕作工程等措施在浅山、坡面、沟道形成一个统一的全方位综合保持水土和生态农业开发体系。扭转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功能,保障水库安全。在草原及荒漠化草原地区要有计划封育,遏制草地退化。我们的草原生态系统除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外,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在治理中,首先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扭转人们长期以来轻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的局面,走坚持“大面积封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建设新路,把依靠生态自然修复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工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封、退、还、建、改”5个字。其中“封”是大面积封山禁牧,育林育草,给予生态充足的恢复时空,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功能;“退”是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行退耕,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推广封、退、还、建、改5字经验。
2、沿沙区及荒漠化整治类型区。以防风固沙林建设为主,扩大封沙育林、育草面积,积极建设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示范区,探索治沙先进技术和开发模式,使之成为生态治沙产业的示范样板。实施封育、保扩和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对绿洲边缘的固定、半固定沙地(柴湾)严格封禁,促其自然恢复、更新,对二十里大沙、八十里大沙实行封护,不准放牧、樵采、开荒等人为活动。通过封禁管理,逐步提高植被覆盖,阻截流沙,固定沙源,防止土地沙漠化、荒漠化。
3、沙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类型区。在荒漠、半荒漠、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主要通过引进、驯化和繁殖,使适于荒漠、半荒漠环境濒于灭绝的动物在圈养集约经营和控制放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种属,增加数量,最后释放、野化,使自然达到最低限度的载畜数量,丰富荒漠系统的成分,为沙漠综合治理开发探索新的利用模式。
4、草灌结合,发展乔木。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稳定的、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各种生态因子的和谐统一。有些地区山川秀美工程或者生态环境建设被片面的理解成为种树,实践证明,“种树等于造林,造林等于森林,森林等于生态”是一种片面错误的观念。片面理解生态建设还会造成忽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态作用。如陕北地区有些方生态环境已经退化,土地涵养水分能力极差,水土流失严重,不宜
植树造林,可有些部门或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片面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结果是“年年栽树不见树”。尽管有些地方树木能够成活,但由于缺乏水分和营养而多年不长,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头树’。退耕还林(草)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只有草灌乔相结合,生态造林,才有明显的生态效果。退耕还林(草)也应根据自然规律科学规划,有些地方只有尊重先草后灌再乔的规律,即必须先恢复草,改善生态条件,再植灌木,草灌结合,最后发展乔木,才能真正达到生态建设的目的。
5、对石漠化地区治理,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以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为主的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恢复植被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环节,因为植被覆盖率的高低直观地反映了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考虑到目前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的实际情况,除立地条件极差的个别石漠化地区外,大部分石漠化地区应以人工恢复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
6、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学肥料。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今后要加强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综合技术和天地昆虫等,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特别是高毒农药,以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的安全。同时多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7、对于重金属的污染,我可以栽培吸收率比较的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吸收,同时可以通过育种来减少吸收,更重要的对工业上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后在排放。减少污染源。
8、通过改善我们的环境,使我们的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得到改善,同时生产出品种多样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好的农产品品牌,提高我们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目前我们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治理和改善他。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