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5 02:4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

第一篇: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

XX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办法

为明确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开发区自我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引领全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发„2014‟号)文件精神,结合现行财税体制政策,县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建立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一、基本原则

(一)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根据经济开发区事权范围,合理界定财权,实现权、责、利相结合。

(二)促进和保障发展原则。创新发展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与财力增长同步,充分调动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三)财力给予倾斜原则。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倾斜用于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四)科学透明原则。体制设计公开透明、科学简洁、便于操作、利于结算。

二、主要内容

对经济开发区实行“定收定支,收入分成,核定基数,保障重点,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自2015年起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金库,完善预、决算制度,单独核 算财政收支。

(一)收支范围。

1.收入范围的划分。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实现的各项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纳入县与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范围。其中:工业企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3:7分成; 房地产及建筑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8:2分成; 其他行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5:5分成;为促进园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使用税收入全额留给开发区。

2.支出范围的划分。经济开发区主要承担自身范围内机关运转所需的支出,以及辖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所需的支出。具体包括: 人员经费支出、基本运转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征地拆迁及安置支出、支持企业发展支出、社会事务支出及其他应由开发区承担的支出。

(二)财政收支基数及补助(上解)基数。

1.收入基数的确定。按以上经济开发区税收收入范围的划分,以及2014年税收收入实绩,确定开发区的收入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2.支出基数的确定。根据经济开发区事权范围的划分,以及各项支出的标准,确定开发区的支出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3.补助和上解基数的确定。根据经济开发区的收入基数和支出基数,确定财政补助或上解基数。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 2 部分定额上解;收入基数小于支出基数部分定额补助。经核定,县财政对经济开发区补助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三)其他事项。

1.财政体制确定后,财政收支基数原则上不作调整,遇政策变化需调整基数,报经县政府批准后执行。

2、经济开发区收入基数确定后,在体制执行期间,依据经济开发区年度入库地方级收入实绩,超收入基数部分,全额返还经济开发区使用。

3.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扣除县调控部分,剩余部分留给经济开发区,用于相关的支出。

4.列入县年度建设计划的土地征迁及建设类项目支出,开发区自身财力不能保障,经县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调度资金借给开发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需要。

5.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取得的基金收入缴入县金库,扣除按政策计提的专项资金后,剩余部分统筹使用,包括用于经济开发区土地收储相关费用,各项基础建设支出,归还前期项目借款等,具体数额根据县政府批准的项目支出计划确定。

6.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涉及的农村财政财务管理方面收支,按县对镇(场、街道)有关政策执行。

(四)结算办法。

县与开发区财政结算实行“按月结算、分月调度(或上解)、年终清算”的办法。经济开发区金库设立前,县财政依据税务 3 机关及县非税局提供的收入归属统计,计算经济开发区分成收入,纳入县预算管理系统,分月下达用款计划;开发区金库设立后,按属地范围组织的税收收入及非税收入缴入经济开发区金库,经济开发区财政按照行业范围税收归属统计,按体制分月上解县金库。年终进行财政体制资金清算。

三、配套措施

(一)建立预决算编制及审批制度。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建立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要求编制财政预算、决算(草案),报县财政局审查,县财政局在向县人大报告本级预算、决算时,一并报告,批准后执行。经济开发区财政局要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设置会计岗位,建全预算、决算管理制度,并按时向县财政局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二)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为加强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税收征管工作,县国税、地税部门要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产生的各类税收,由派出机构负责征收,并按月编制经济开发区税收入库情况报表。

(三)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经济开发区要按照财政管理有关要求,建全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审批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硬化收支预算,明确支出顺序;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保证人员经费、机构运转及重点项目支出需要。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不断 4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暂定三年。在执行期间,如遇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县政府将按政策规定,对管理体制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第二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法规分类地方法规铁岭市

【法规名称】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颁布部门】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颁布日期】2006-10-13

【是否有效】 有效【批准部门】

【失效日期】 【法规文号】铁政办发〔2006〕66号 【实施日期】2007-01-01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日期】

【全文】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铁政办发〔2006〕6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建设步伐,加大对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产业的支持力度,市政府决定对高新区实施“一级财政、县级管理、计划单列、专户运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按照“以区养区、滚动发展”的思路,根据高新区事权范围,合理界定高新区财权,建立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高新区内原有企业实现收入继续执行原体制,仍列新台子镇乡级收入,保障原既得利益;高新区内新增企业实现收入按照高新区管委会和新台子镇各自承担的事权合理划分。

(二)与现行市对下财政体制框架相一致原则。市对高新区实行与其他县(市)、区基本一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属地化管理,计划单列。

(三)体制机制创新原则。鉴于高新区刚刚起步,暂不设立一级国库,国库业务由新台子镇国库代办处(设在铁岭县农行新台子镇营业所,下同)代管,实行专户管理。

(四)建立激励机制原则。为支持高新区优先发展,3年内市级收入部分全额返还高新区,用于支持高新区建 设。

(五)公开透明原则。科学、简洁、规范,便于操作,利于结算。

二、主要内容

(一)高新区财政收入范围的划分

高新区内原有企业(指在高新区成立前注册企业)实现税收和非税收入继续执行原体制,除上划中央、省、市收入外,县以下部分仍列新台子镇乡级收入;高新区内新增企业(指在高新区成立后注册企业)实现税收和非税收入除上划中央、省、市收入外,县以下部分列高新区收入。高新区内新增企业实现税收和非税收入按下列体制执行:

1.共享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五大共享税种按现行体制规定和分享比例分列各级收入,县以下收入列高新区收入。

2.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市与高新区按比例分享,市分享50%,高新区分享50%。

3.契税。实行市与高新区按比例分享,市分享50%,高新区分享50%。

4.非共享收入。

(1)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费收入列新台子镇乡级收入。

(2)资源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筵席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排污费以及其他收入等均列高新区收入。

(二)高新区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

支出的划分按事权范围确定,包括高新区运转、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支出,主要包括高新区管委会机构运转支出和事业发展支出。机构运转支出是高新区管委会机关运转过程中发生的基本支出和专项业务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由市财政补助,补助部分列市级支出;事业发展支出是指高新区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拆迁安置、市政维护、支持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支出,事业发展支出由高新区财政承担,列新台子镇乡级支出;高新区社会管理支出由新台子镇和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新台子镇和高新区商定;中央和省对高新区

补助由市财政直拨高新区财政专户,列市级支出。

(三)市对高新区财政激励机制

3年内市对在高新区内取得的财政收入全额返还,用于支持高新区发展,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补助。

三、相关问题的处理

(一)预算管理。按照分级预算要求,高新区财政局每年要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和市提出的预算编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编制财政收支预算,经高新区管委会批准后,并入新台子镇乡级预算,新台子镇财政所对高新区财政收支预算实行计划单列。

(二)征收管理。高新区税收收入由新台子镇国税、地税征收机构征收管理,征收后直接缴入新台子镇国库代办处,高新区非税收入由高新区执收执罚单位和财政局征收,缴入新台子镇国库代办处。

(三)国库业务管理。新台子镇财政所设立高新区财政专户,新台子镇国库代办处、新台子镇财政所、高新区财政局单独核算高新区财政收入,新台子镇财政所要及时将高新区财政收入拨入高新区财政专户,当日收入,次日划转,日清月结。高新区财政局根据年初预算和收入实现情况,自主办理财政支出。

四、本实施意见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暂定3年。如财政体制和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则相应调整。

二00六年十月十三日

上一页 [1] [2]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益阳高新区财政体制上解基数的通知

(益政发〔2007〕11号)

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益发〔2006〕14号)和益委纪〔2007〕9号文件精神,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对益阳高新区继续实行“定额上缴,逐年递增”的财政管理体制,从2007年起,益阳高新区定额上解基数调整为1482万元,并在此基础上按6%的比例逐年递增。期间如遇中央、省政策调整或益阳高新区运作模式变化,则按规定重新调整。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三日

发布部门:益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3日 实施日期:2007年06月13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关于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意见

关于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意见

关于镇级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议

根据市财政局2004年4月提出的关于调整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案和目前市财政对三镇财政实行的收支全面监管的措施,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对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一些考虑汇报如下:

一、对原分税制体制运行基本情况的评价

市人民政府嘉政发(2002)

86号文件确定的市镇预算管理体制,以完善镇财政职能为目标,以增加镇财政收入为中心,按照“镇事镇办”、镇政府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分税制财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合理界定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市镇财政核定基数、分灶吃饭、超收分成,建立了奖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市财政下达的收入基数并有一定的超收,既保证了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和正常的公用经费开支,同时,镇财政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每年的镇财政超收分成对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镇级社会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镇近年来实施的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农村居民点改造、镇村道路硬化、镇文化活动中心、镇机关食堂、剧场、道路绿化、日光温室基地、良种胚胎移植基地、镇卫生院医疗大楼、镇政府一条街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得益于这一体制。我们认为,这一体制对于镇上来说,是责、权、利相结合,财权事权相统一,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是基本符合我市三镇实际的。我镇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和目前我市三镇实际情况,目前这一体制不宜做大的调整。

二、关于市财政新方案一些看法

1、新方案提出,在取消农业税后,镇财政不再组织收入和管理支出,除镇政府外,镇属各单位经费全部按业务归口上划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工资统发,由市财政在市级预算中统一予以安排,这一点对于保障镇属单位正常人员和业务经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减轻镇财政的支出压力,总体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经费渠道改变后,镇政府对下属各单位的管理权限会随之缩小,监控力减弱,而许多下属单位的工作,市上是统一纳入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中进行考核的,经费和人员管理权限不放在镇上,镇上在人员管理和业务协调上比较困难,会给镇上整体工作协调发展造成被动。

2、新方案提出,每年在全市计划中考虑一块乡镇建设资金,各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确定的项目,纳入市计委的全市计划盘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即市计委立项后市财政安排资金。我们认为,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镇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问题,但考虑到镇级建设项目在全市社会发展计划中的比重较小,即使经过争取得到了安排,项目计划和资金安排也不会太多,而且要在三镇进行平衡,总体上影响到各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同时,镇级财政一旦不再组织收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就会陷入靠“天”吃饭,完全靠市上安排项目和资金,才能进行,镇政府完全没有了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会严重影响到乡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目前,由于自身收入有限,各种隐性支出项目(市级计划盘子和市级预算中未予安排和承担的支出)很多,镇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仅我镇历年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负债数额达200多万,就目前的收入能力而言,镇级财政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近年因拖欠工程款镇政府曾被告上法院,镇政府帐户甚至镇金库帐户都被法院查封过。如果目前取消镇级财政收入管理职能,而市财政又不可能对这些镇级债务一次性解决,必将会使这些负债的偿还更加困难。如能维持现体制,由镇财政从镇级收入中进行逐年消化,无论是对于市财政,还是对于镇财政来说,都应属比较稳妥可行。

4、自今年起,市财政对三镇实行下达总支出指标,按月核拨经费的办法。由于市财政税务部门对三镇入库税款严格按照税收级次进行稽核,而镇属企业利税效益不佳,镇金库基本已无税收收入,我镇今年1-3月累计收入仅5.3万元,而镇级财政每月仅人员工资一项即需10万元,现在每月由市财政按人员核拨经费,镇政府没有一点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

三、综合意见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

1、原来实行的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仍应基本维持不变,这样,市镇财政责权明确,预算管理上较顺畅,镇级财政有动力有压力,可以提高镇上抓收入控支出的积极性,有有利于市财政的监管和镇级财政今后的长远发展。

2、在现体制基础上,为了稳定农村基层政权,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基本职能的发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镇级支出中人员经费和维持正常运转的公务经费及已列入市级计划盘子内的项目资金应由市财政全额负担。使镇政府能够减轻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抓经济促发展。

3、重新核定镇级收入范围,农业税取消后镇级税源减少,为了保证镇级财力,可否考虑将各

镇镇域辖区内的所有企业税收收入全部划定为镇级财政收入范围,镇级财政组织入库的收入全额留镇作为镇级收入,以使镇政府能够有一定的财力进行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

4、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需要,请市财政考虑对镇级财政收支安排进行适当倾斜。请市财政考虑到镇级财政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各镇历年沉淀的债务进行清偿,以减轻

镇级财政支出压力。

5、在支出安排上,考虑到镇级政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全面性、复杂性,镇级党政同时负担党务、行政、民政、农林、土地、文化、综合治理、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多项工作职能,工作涉及面广泛,对口业务部门众多,工作头绪繁杂,历年来镇级政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办公费、取暧费、差旅费、小车燃修费、公务接待费等,往往捉襟见肘,如市财政对镇级支出预算仍按照对市属其他部门的统一标准进行核定,显失公平,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我镇意见请市财政应在经费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充分照顾到镇级政府的工作实际,以使镇政府的承担的各项综合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以上意见,请斟酌。

天河镇财政所

二○○五年四月十三日

第四篇:经济开发区协税护税工作实施意见

**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3年协税护税工作实施意见

各村(社区)委会,各局(办)口,**、**景区,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从强化税源监控着手,提高综合治税能力,充分发挥协税护税效能,促进开发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协税护税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税务工作在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税收所承担的组织财政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税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税收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活跃,各类经济主体和经济行为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在社会信用体系、相关政策制度不尽完善的情况下,税收征管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协税护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对于推进开发区协税护税工作,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培植壮大税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有效防止税收流失,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协税护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动员各个方面力量参与协税护税,深入挖掘增收潜力,有效地强化税源控管,优化税收环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纳税意识,为壮大开发区财政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两级联动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开发区协税护税工作,既要有利于调动开发区加强协税护税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开发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管委会、村两级联动,促进开发区经济的稳步增长。

2、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强化执法监督,营造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税收环境。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开发区领导小组,落实协税护税制度。成立以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开发区有关部门和国税局开发区分局与地税局开发区中心税务所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对所管辖范围税源进行一次集中彻底巡查,全面掌握辖区税源变动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辖区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任协税护税联络员,密切配合协税护税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和材料。责成专人负责协税护税日常信息报送工作。

(二)扩大重点税源监控面、培植税收增长点。领导小组确定工作重点,按照村(社区)和重点行业进行地毯式巡查清理。深入企业调研,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预测,抓住重点行业和纳税大户,认真测算税源变化情况,深入实施纳税评估。找准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对关联交易企业、减免税企业、异常申报企业等特殊类型企业以及辖区内比较集中的特色行业的管理。对个体和集贸税收管理采取个体定额核定,加强对临界点业户的跟踪管理,对达到和超过起征点标准的个体业户,及时恢复正常税收;对达不到起征点和免税的个体业户,加强日常巡查等措施,强化对其经营情况的日常监控。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引进税源,培植税收新的增长点。

(三)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并充分利用山东省国税局开发的《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系统》和《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同工商、地税等部门加强联合,建立相互密切配合的完善网络体系,及时采集户籍变化信息,了解业户的开业、停业、注销及走失等情况,督促新开业户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确保户籍管理无遗漏,数据采集无差错,加大力度清理偷税漏税户。同时充分利用此次协税护税工作采集的各类征管资料,分类整理,测算出不同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合理税负,为下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打下良好基础。

(四)宣传到位,争取支持。大力开展税法宣传,向纳税人宣传《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培养和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将税法宣传与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切实提高税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争取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并尽可能减少管理模式变动对纳税人的影响。

(五)严格政策法规,依法处理偷税漏税户。对偷税漏税户依法追缴偷税漏款,督促其办理税务登记证,纳入正常管理。对故意逃避办理税务登记和不按规定时限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统一认识。领导小组要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树立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拓宽信息渠道,搞好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建立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税护税工作联席会议,总结协税护税工作成效,听取各成员单位的意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税收征管中的有关问题,安排布置下一阶段协税护税工作。

(二)税源信息报告及协调处理制度。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及时向税务部门或协税护税办公室报送税源信息,协税护税办公室要及时将税源信息向税务部门进行反馈。对税务部门提出的需要各成员单位协助办理的事项,协税护税办公室要积极协调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篇: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

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各项权利的下放,中国政府教育财政管理权限也在下移。教育财政的“分级管理”给整个教育体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中国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某些问题就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新的教育财政体制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体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教育不公有社会分配不公的因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可以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教育是社会公共品,投资属于公共品的教育无利润可言,即使说有利可图,也是体现在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幸福和长远效益上,不可能有短期的“产业化”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让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学校和部门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利润”,大喊教育产业化改革。

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

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财政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的结构失衡。

首先,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

教育投入的地区分级负担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教育投入地区

之间的不均衡随时间的递进在进一步加剧。最后,是重点学校与普通

学校、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重点学校的存在可以说是

目前教育乱收费、教育腐败的祸根之一。此外,重点学校的存在还是

引起公民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教育帐“倒挂”的失衡现象。

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

在任何社会,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

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和谐社会是以公平为基础的社会,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始,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

教育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

(一)教育公平是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共财政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形式,它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

缺陷进行弥补。公共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靠市场难

以满足,必须通过政府财政来提供。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

共品,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市场经济

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责之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教

育体制。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社会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事务的行为,科

学地界定各级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逐渐向培育市场环境、调控市场

运行、维护社会公平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转变。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前提。目前教育投入体制的诸多问题,都是

由于依然存在计划经济年代下的户籍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的教育体

制以及“精英教育”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这与现代社会城市化发

展、知识经济社会及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教育和教育政策首先要适应

社会的发展,要改少数精英教育为“大众无差别教育”。

(三)加大投入,调整结构,让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度向弱势

群体倾斜。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刻不容缓。

首先按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借鉴发达国家

对基础教育确定标准办学水平和实行职位轮岗的做法,完善我国义务

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实行

中央对省,省对县的教育均衡化转移支付,并由中央对全国的义务教

育承担兜底责任。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0908061085 李燕

下载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

    贵阳市人民政府完善市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文件筑府发〔2011〕68号 ——————————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完善 贵阳市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金阳新区管委会,......

    安远县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意见

    安远县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促进和谐社区......

    经济基础财政管理体制(精选5篇)

    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 本章重点: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成效。 (......

    经济开发区财政分局整改总结报告

    经济开发区财政分局“四治四提升”活动 整改总结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开展软环境建设“四治四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开发区财政工作实际及......

    关于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 关于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意见的通知文号:赣府厅发(2002)28号 颁布日期:2002-06-18 实施日期:2002-06-18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

    浦东新区财政扶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浦府„2011‟60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浦东新区财政扶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世博核心区配套......

    黑龙江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意见 (试行)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就黑龙江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