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基础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 本章重点: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成效。(三)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本章难点: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央地方共享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分类。知识点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类
一、财政管理体制含义
1、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政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
(1)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是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依据;(2)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3)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受益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益范围划分政府事权; 效率原则: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确定事权的归属; 区域原则: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划分事权;
技术原则:根据公共物品的规模大小、技术难以程度划分事权。
3、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1)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2)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集权原则: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效率原则:中央收入(流动性强)地方收入(流动性不强、收入相对稳定)恰当原则:调控能力强、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收入;
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收益与负担直接对应的收入作为地方政府收入。(3)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出的非对称性特征:
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收入大于其职权范围; 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地方政府职权大于其拥有的财力。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配套制度。【例题:单选】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a.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b.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d.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答案:b 【例题:多选】政府间事权及支出的划分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a.效率原则
b.受益原则 c.区域原则
d.恰当原则 e.技术原则 答案:abce
三、财政管理体制类型
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1)财政联邦制模式: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称一体的体制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来实现。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
(2)财政单一制模式: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如:法国、英国、日本等。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1980-1993年:以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三次“包干型”财政体制改革。
(2)1994年:取消包干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知识点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国家的全部税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的实质: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划分的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2015内容变动)
1、支出责任划分(图15-1)
中央财政支出 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以及其他支出
2、收入划分:维护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适合地方征管划为地方税。
①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
②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收入的部分)、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属于中央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③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北京、上海、深圳分享3%。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了解)。
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多选)
划分为中央的税种: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易转嫁;
划分为地方的税种: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知识点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
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通过垂直的资金流动,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1)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2)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3)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例题:多选】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有()。a.完整性 b.科学性 c.非对称性 d.统一性 e.对称性 【答案】abde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1)均衡拨款: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所以又称一般性转移支付或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专项拨款:此类转移支付有附加条件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因此又称有条件转移支付。支出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等。
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1)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2)专项转移支付:中央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例题:单选】在我国,中央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资金,称为()a.财力性转移支付 b.均衡性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答案:d
3、税收返还制度:保持各个地方既得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机制,实际是将因财政体制改革而集中到中央的收入“存量”返还给地方。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三、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长机制;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结束练习习题练习
多选题:第1题.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有()。A.完整性 B.对称性 C.科学性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E.法制性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包括:(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
多选题:第2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包括()。A.分税制 B.转移支付制度 C.财政联邦制模式 D.财政单一制模式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C,D 解析:
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财政联邦制模式、财政单一制模式。
多选题:第3题.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原则包括()。A.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B.效率原则 C.恰当原则 D.技术原则 E.集权原则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E 解析:
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包括: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多选题:第4题.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包括()。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集权原则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多选题:第5题.根据税种属性特点,合理划分税种,以下属于中央税特征的()。A.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 B.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C.税基分布不均衡 D.明显受益性
E.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
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A,B,C 解析:
划分为中央的税种: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易转嫁;划分为地方的税种: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
单选题:第6题.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对称性安排 B.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性安排 C.收入增长与支出增长的对称性安排 D.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根据国际经验,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单选题:第7题.下列不属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成效的是()。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B.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D.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8题.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和地方分享的比例分别是()。A.75%和25% B.50%和50% C.60%和40% D.25%和75%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9题.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A.分税制
B.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管理体制
D.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A B C D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单选题:第10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是()A.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B.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D.政府间财权的划分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11题.在我国,中央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资金,称为()A.财力性转移支付
B.均衡性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结束练习习题练习
第二篇: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渐行渐近,网校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专业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希望您提前掌握,以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有财政分配,就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从事财政管理。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比较完善的财政机构来管理财政事务,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财政管理系统。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在多层级政府及其财政结构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集中在中央,也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都下放给地方。过度集权和过度分权都会产生许多问题。政府问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受益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对于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地方;
对于受益范围涉及多个区域的事权划归相关地区政府协商承担,或者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由受益地区共同承担。
(2)效率原则。这是指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
(3)区域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将没有区域性特征、需要按统一规划和标准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中央政府,如外交、国防事务等;将具有区域性特征、需要因地制宜来提供的地区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地方,如社会治安、城市供水、公园事务等。
(4)技术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规模庞大、需要高技术才能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公共工程;反之,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问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集权原则。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一般都是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
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二是效率原则。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如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收入)地方政府比较了解税基等基本信息、收人相对稳定的,划归地方政府,既易于操作,征税效率也比较高。三是恰当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中央地方分享收入。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对于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也就是说在财
政收支总量中,划归中央政府掌握的收入要大于其实质性职权范围的一定比例,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权则往往要超过其直接收入划分所拥有的财力。所以在财政收支划分上作出这种非对称性安排,一方面,中央j吱府拥有相对较多的财力,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府支持,同时中央政府也有能力予以支持,这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是具有区域性的,各地企业和居民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具有质和量的差别,由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需求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要比中央政府提供更为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作为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本章后面将专门阐述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
第三篇: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1)受益原则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2)效率原则 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3)区域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4)技术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2)效率原则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3)恰当原则
(4)收益与负担对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等原则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例题1·多选题】(2011年)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例题2·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熟悉)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类型
特征
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
(1)财政联
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中央财政与
邦制模式
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力财权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
(2)财政单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一制模式
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等 政活动进行管理。财政单一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代表国家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熟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是“包干型”财政管理体制(1)1980-1984 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2)1985-1987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3)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了解)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了解)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
1994年改革
近年来的调整完善
确定支出(1)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确定各级财政
范围的支出范围。教材111页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1)证券交易印花税:现在中央分享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97%;地方分享3%
中央固定收入:将
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2)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
维护国家权益、实
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5%——8%——5%
施宏观调控所必
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营(3)将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
需的税种划分为
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入上缴中央财政。
(2)依据中央税
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
财权事权
润等收入。
相统一的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原则,合理划分中
收入划分
央与地方收入。按
税种划分地方固定收入:将中央和地适合地方征管的方收入
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营业税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其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增量分现在分成比例:中央60%;地方:40%。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成。
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而增加 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中央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机制。以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
数部分现在中央、地方负担比例为92.5:享改革:除铁路运输、7.5。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
中央与地方共享
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
收入:将同经济发
方25%;
展直接相关的主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
要税种划分为中
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央与地方共享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
(3)按统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一比例确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以定中央财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
政对地方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
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确定。1994年后上划中央的收入如果达不到1993制度
数额。
年基数,相应扣减税收返还额。
(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例题1·单选题】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A.事权和财权相结合B.事权和收入相结合C.分级管理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A.增值税B.所得税C.证券交易印花税D.资源税『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
【例题3·单选题】(2007年)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房产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例题4·单选题】(2010年)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中央税。
【例题5·单选题】(2011年)2010年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亿元。A.125B.250C.200D.30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从2003年以后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所以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500×40%=200亿元。(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了解)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2)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4)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将政府间转移支付归纳为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熟悉)(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
(1)均衡拨款——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2)专项拨款——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
(1)一般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性转移支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付
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筹安排。
(2)专项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转移支付
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
3.税收返还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2.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3.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第四篇: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论文
中国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各项权利的下放,中国政府教育财政管理权限也在下移。教育财政的“分级管理”给整个教育体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中国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某些问题就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新的教育财政体制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体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教育不公有社会分配不公的因素,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可以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教育是社会公共品,投资属于公共品的教育无利润可言,即使说有利可图,也是体现在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幸福和长远效益上,不可能有短期的“产业化”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让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学校和部门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利润”,大喊教育产业化改革。
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
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财政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的结构失衡。
首先,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
教育投入的地区分级负担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教育投入地区
之间的不均衡随时间的递进在进一步加剧。最后,是重点学校与普通
学校、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均衡。重点学校的存在可以说是
目前教育乱收费、教育腐败的祸根之一。此外,重点学校的存在还是
引起公民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教育帐“倒挂”的失衡现象。
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
在任何社会,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
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和谐社会是以公平为基础的社会,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始,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
教育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
(一)教育公平是公共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价值理念。公共财政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形式,它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
缺陷进行弥补。公共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靠市场难
以满足,必须通过政府财政来提供。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
共品,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市场经济
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责之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并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教
育体制。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社会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事务的行为,科
学地界定各级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逐渐向培育市场环境、调控市场
运行、维护社会公平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转变。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完善我国
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前提。目前教育投入体制的诸多问题,都是
由于依然存在计划经济年代下的户籍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的教育体
制以及“精英教育”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这与现代社会城市化发
展、知识经济社会及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教育和教育政策首先要适应
社会的发展,要改少数精英教育为“大众无差别教育”。
(三)加大投入,调整结构,让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度向弱势
群体倾斜。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刻不容缓。
首先按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借鉴发达国家
对基础教育确定标准办学水平和实行职位轮岗的做法,完善我国义务
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实行
中央对省,省对县的教育均衡化转移支付,并由中央对全国的义务教
育承担兜底责任。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0908061085 李燕
第五篇: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按排。财政管理体制:财政联邦制模式(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单一制模式(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
中央固定收入:①关税;②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③消费税;④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⑤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⑥中央企业上缴利润。⑦【2013新增: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仍作为中央收入】
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2013新增: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不含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不含各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
①地方企业上缴利润②城镇土地使用税③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④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⑤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中央与地方共享: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分享40%)。【注:2013新增包括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所得税、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资铁路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财政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与专项拨款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