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19-05-15 02: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篇: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当代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劳动。那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呢? 美国著名创造性教育专家托兰斯提出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1)重视与众不同的观念;(2)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出内心的喜悦和自豪;(3)向学生证明他们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和学生真诚相处,创造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理解的环境;(5)不把集体和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某个学生。

针对这个观念我为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刭对问题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置,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引导和发动积极思维活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漫画、小品表演、录像、故事、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乐于发现“柳暗”,并孜孜于探求“花明”。如在讲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和原则时,很多学生都说发现许多对身体有害的食品、劣质产品。“这些生产者的行为合法吗?”“违反了什么

法?它属于哪一类型的法律?”“这些生产者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制裁?”这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能解决,而有些他们不能解决,在心中留下悬念,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质疑,巧妙设疑,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毫无学习兴趣。真可谓“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进行教学,哪里还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邹韬奋提出:“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老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看。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的自立的精神”。思想品德课教中,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去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讨论。如在让学生学习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时,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老师,根据度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居民倒垃圾是不是也要收费呀?”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课堂争论,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环保,应该收费。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的提出疑问,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撞击学生思维火花,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创造。那么,怎样设疑才能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呢?就其标准而言:一是有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既是学生最关注的、也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因而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而问题的答案既不是唯一的,也不能局限于教学的内容。老师要将知识拓展,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一个个争着发言,最后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二是问题要有思辩性,辩证思维是基本的思维素质,提出的问题必须蕴涵多处辨析点,不能是单向肯定或否定。如在讲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时,我巧妙提出“合法的事情是否一定合乎情理?合情合理的事是否一定合法?”让学生进行讨论,激活他们的思维。三是问题要有激励性,要善于把学生思维欲望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去想象、推理、比较、联想等。在讲到环境保护必须以防为主时,学生发言非常活跃,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事例。我又提出“还有同学有更直接、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点吗?”,这时,有位平时十分顽皮的学生从容走到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他拿起老师故意放在讲台角上而没作任何暗示的半瓶墨汁,倒进了原来给学生洗手的半盆清水里,然后端着盆对大家说:“谁能把这盆水立即变清?”同学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由此可见,只要老师巧设疑问,适当的激励。“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有创造之人。”

三、激发辩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才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个性得以发挥,才能创新。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性创造的潜意识。

四、学会宽容,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科学教育>>一文中提出:“教育要学会宽容,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失去了创造的内驱力。没有宽容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没有批判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就失去了技术支持”。假如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所创造,同时又希望他处处听自己的话,顺自己的心,不给自己惹一点麻烦,那等于等着天上掉下馅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不是扳着脸给学生严厉的批评,而是微笑着给予表扬。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学生的自尊就是保护创造。作为老师要给学生宽容的教育氛围,自由的探索空间,顺其自然地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点燃创新火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培养。

五. 注重参加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的。” 在影响人的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实践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决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走进生活,走向社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大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完“关爱自然、关爱人类”这一单元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学生的工作十分认真,他们一个个以主人翁的姿态,走街串巷,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凭一双双慧眼,写出了一份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回到班级进行交流,并以班级的名义给当地有关部门分别发出了一封封建议信,有关部门被这些中学生的环保意识震撼了,有的立即提出了整改措施,而且给学校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此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他们终于领略到了创造的快乐。

二0一四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有预设 重生成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辅助性教学工具,在有预设,重生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创新的含义本来就是更改、求新。我在常态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以下一些做法,不妥之处请同仁斧正。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案例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促进,共同参与研究活动,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在八年级思想品德关于“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活动中,为促进课堂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和交流,我向全班学生提出了:(1)马上就到“五一”黄金周了。假期里,老师准备乘飞机外出旅游。老师以前没有坐过飞机,不知道坐飞机有那些规定和要求,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提供些建议,告诉老师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2)坐飞机有这么多的规定,太麻烦了,老师想改变乘火车。坐火车就没这么多规定了吧?(3)坐火车也要受到这么多的限制,那坐汽车呢?(4)为什么无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各种规定的制约。通过因材施问,使全体同学都能投身参与思考去回答问题。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表达的启迪思维,做到充满探索,研究求证,发现乐趣,问题明确清楚,简明易懂,难易适度。在教学中充 分运用这种商讨式、征询式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并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尊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四、改变学习方式,鼓励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滿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针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关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本县建设洞河镇生态岛的情况,采取:

(一)分组的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第一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小组;第二组:农村工业污染调查小组;第三农村水资源状况调查小组;第四组:农村植树造林调查小组。

(二)拟定调查活动的对象和目的;

(三)拟定调查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四)拟定调查活动要解决的问题。

(五)各调查小组集中汇报调查的情况

(六)要求每人写一份解 决环境问题的建议报告。

(七)举办建议报告展示会,评选出优秀的建议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同学都能饶有兴趣地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们学到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了应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能,也是最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个性得以完全自由地发展。原来的一言堂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精心安排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授课,每节课无疑都应是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个生动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外部感官进行观察、感知所见所闻,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考是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外活 4 动中,教师也要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阵地,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深化知识的把握,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发掘自身个性特点”这课教学后,我设置一个自查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全部优点和弱点、缺点,并挖根总结优点缺点如何形成。学生基本上都能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优点找足,缺点看透,并能查出滋生缺点的根源。这样对促使他们扬长避短,改变弱点、缺点,塑造良好性格无疑是很大帮助。在教授“培养正当兴趣”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而形成兴趣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好奇,好奇心的产生兴趣的前导和开启创造力的杠杆。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我设置了正当兴趣参与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都能参与具备一至两种兴趣爱好。如参加运动队、器乐训练小组、绘画组或者学会下象棋,办板报、演小品等,比一比看谁坚持的好,练习得好。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当的兴趣爱好,在集体力量的监督及作用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为性格良好,情趣高雅,举止文明,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更改、求新,综合运用多种教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陕西省“国培计划”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专家教授讲稿。

第三篇: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程》中明确提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

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新课标教科书在每一课巧妙的设置了引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上)《西周兴亡》一课就有这样的导入语: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是怎样来的?从西周的制度立,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学生齐读或作为教师教学导入语。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新课标教材辅栏设置的读读、议议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如:《春秋争霸》一课中辅栏中议议: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自然地引入对该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设问,不会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只作正面引导和鼓励即可。

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种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二、质疑问难,促进积极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历史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唯权威.如讲述《张骞通西域》一课后学生问:“匈奴人采用了那些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张骞为他们效力?”讲《秦末农民起义》时有学生问:吴广是怎样被杀害的?是谁杀害的?甚至还有学生质疑教科书上的内容,如讲夏朝的建立者是谁时,竟有学生问我:老师夏朝的建立者真的是禹吗?我看应该是他的儿子启才对。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学生的质疑,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和习惯,逐步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育论文,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辩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后,我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秦始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或是失败了?”的辩论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台独”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

三、创新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教育论文,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每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都成为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的固定陈述。

我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时,为让学生对史实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课后我安排了一次精彩的讲成语故事的比赛。在讲商鞅变法时,为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过程有所了解,我安排学生课后排练了一段商鞅与公子虔和公孙贾的辩论的历史短剧。从学生参与的情况和热情程度上我知道了我的这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是成功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在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思索新思路、新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多多启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单一的教材中走出来,把历史学活学好.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单位:大庙中心学校 作者:张华杰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2、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4、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5、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语: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强烈的呼唤着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没有创新和实践型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富于创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勇气。为此,我在十几年的政治课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刻反思,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敢怀疑,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增强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创新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二是不相信答案的唯一性,三是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四是

勇于实践与探究。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有些传统性结论实施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倡导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与实践的勇气和精神。例如在学习初一思想政治“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在要求学生分组列举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许多诚信与否的实例后,就出示这样一个例子:初二学生小王的爸妈都出差了,一个人在家,一天突然生病,感冒发烧,远在异地的妈妈打来电话,问她:你好吗?她思索了一下,告诉妈妈:“你放心吧!我很好。”教师设问:小王撒谎了,她讲诚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设想打破了学生以前认为“撒谎就是坏孩子”的常规理念,使学生迅速活跃起来,积极思维,大胆探究,并一致认为:原来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是诚实守信的,而且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例如:在学习“生产力”这一概念时,我就引领学生,难到生产力只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吗?请你大胆设想,还可以怎样补充和完善它。学生很快想象思索,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创新自然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勇气和创新精神,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成名成家的,都是一些十分“痴迷”的幻想家。例如,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的动人故事,就以丰富的想象力激励人们去探究宇宙的奥秘;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想象假如人追着光线跑,光速会因此减慢吗?如果人同光速一样,光会不会静止呢?

丰富的想象力始终萦绕着他,启发他去思索,去探究,去创新,去实践,终于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启发、引领、激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富于想象,但是这种想象不是主观臆想,更不是忘想,而是合理,科学的想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讲“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时,我布置了课前预习是:几百年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远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请同学们尝试着预测和想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文化发展程度、生活状况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与实践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指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常常与事物相悖,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打破常规。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水,而是让水脱人。再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也不是按常规让人们去造一杆大秤,或是干脆把大象杀掉,一块一块地去称象肉的重量,而是让人们把大家牵到船上,标出船的吃线,然后让人们向船里装石头,再去称石头的重量。

这种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能养成学生思想的“叛逆性”,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养成“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那些“打破常规,闪现异样的智慧之花”,而且呵护它,使之燃烧。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这一伟大构想已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那么,用这一构想就一定能使台湾与大陆团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吗?并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逆向思维,并得出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用这一构想难以实现。因为:第一,经济差异导致部分民众不愿接受;第二,远隔台湾海峡,中国大陆鞭长莫及;第三,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威摄力不够;第四,美国的支持并向台出售高科技先进武器等。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了学习潜能,又激活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牢牢把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收到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源。为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认知的概念、规律和观点,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学习需要探究的材料和问题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合材料,学会信息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让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和钻研教材的内驱力;同时,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实施探究实践,对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例如,通过举行学生讨论与辩论会、写政治小论文、办政治小报、新闻短评、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应用、整合的能力。为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题、做调查,把这项活动作为平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依据,收到了较强的实效。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组织和实施教学。这是因为:

1、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就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家一致认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根本内驱力,是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

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画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兴奋至高点,吸引其思维触角,促使学生积极去创造与实践。这是由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实施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视角画面,达到激趣的目标,而且以电教媒体作为载体,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连在一起了。例如,在实施“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的教学时,我将孔繁森、焦裕禄、周国知、航天科技工作者等发扬艰苦创业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勇于探究与创新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对他们的敬业爱民的精神无比钦佩,而且能促使学生将这种作用内化为自己今后的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有关艰苦创业与创新实践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例,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这种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行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变革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少年,未来的世界靠青少年去创新,去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和学习质量。例如,为了搞

好“一国两制”的教学,使学生坚定和平统一祖国,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我布置了下列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有关台湾问题知识,从①台湾的历史;②台湾不容分割的法理依据;③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好处;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的演变;⑤实现和平统一的时机和条件等,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较为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课后,又让学生利用信息网络等从不同资源中收集、整合相关信息。在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全体学生共享有关台湾问题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习成果。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参与者、引领者,并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这样做既能使内容得到充实,又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平等共存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双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能使当代青少年真正自立于未来的世界,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应尽职责

第五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造物主是创造者,但他有许多未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接过来继续创造。”的确,人类是在创造中发展前进的,“创造”能力应该说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一万年前的大象与现在的大象其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恐怕微乎其微。而人呢,简直是天壤之别。从茹毛饮血到登临太空,从鸿雁传书到国际互联网……其发展变化之大,用什么词形容都不会过分。这其中不就是创造起着关键作用吗?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培养孩子具有创新的意识,也可以叫做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异求新的欲望等。其实,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我们见到,一个婴儿出生后,他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少年时好奇心、探究的兴趣都极强,甚至终生保持着这种本性。达尔文童年时长时间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活动;爱迪生对母鸡孵蛋好奇不已,进而在家里的库房做个“鸡窝”,趴在鸡蛋上“孵”起小鸡。由好奇产生疑问,由疑问引发探究,通过探究,产生发明创造。

要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保持不衰,还要靠后天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一个小孩子,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美国的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对不同环境下长大的6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智力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特征30%相同,70%不同。同卵双生,他们的先天遗传素质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后,却有了这么大的差异,可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而现实的教育状况是,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还很大程度存在着短视和功利的色彩,只看眼前,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会去过多考虑是不是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这样下去,“钱学森之问”,不知何时才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以想象为前提,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为。没有看似荒诞,异想天开的大胆想象、假设,创造就无从谈起,人类只能在原地踏步。许多幻想当初提出时,人们不以为然,甚至挖苦讽刺,但幻想者不顾别人的冷眼,孜孜以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之变成现实。潜水艇在凡尔纳的笔下,仅是科幻小说的一个虚构,但仅仅百年之后,它就成为一件平凡的航海器,一件便捷的海上交通工具;录音机的幻想者最初只是想把声音装在竹筒里保存住,何其荒唐?但后人终于把他变成了现实;还有神话中的奔月、补天,插上翅膀飞翔,脚踏风火轮穿行等,几乎都成为了现实。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可现实情况呢?不是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嘛: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出若干个答案——月亮、烧饼、皮球、小猫的眼睛等等;同样也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问大学生,却只有一个答案——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为什么人的想象力就消失殚尽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过于追求整齐划一,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教师和家长,疑问看似简单而又新颖奇特,回答问题跟预想的答案总有距离却又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我们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世界,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思维,那就势必把许多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为此,我们要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大张旗鼓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对经常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耐烦。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瓦特和牛顿正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的重大发明。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随时问“为什么”的孩子,他的思维一定是“活”的、“新”的,只有孩子的思维“活”起来,“新”起来,才能慢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因此,我们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为什么”,而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新与活的思维。新,就是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种透出新意。活,就是在理解、表达时,思路要宽,不局限在某一点某一个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在理解与表达时表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

下载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目前,初、高中学生中存在着一些现象:不管家庭条件好坏挑吃穿、讲派场,稍有得不到满足便和父母吵闹;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明知道是吸烟有害健康却有学生吸烟;懂得法律知识却偷抢......

    谈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5篇)

    谈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本身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发挥数学思维的优势,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

    谈思想品德课的行为训练

    谈 思 想 品 德 课 的 行 为 训 练 贵福镇第二中心学校李晓辉 行为训练在初中思品课教育目标中占有重要位置。《思想品德》科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要求,也有行为表现方面的要求......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营造创新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义龙中学学员王绥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

    新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率0.67%。饮食的控制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减少降糖药物剂量。以下介绍了5种能够降低高血糖的食物。 常吃这5种蔬菜 可帮你降糖 1、芹菜......

    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语文课外阅读中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然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显......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讲述创新思维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