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BER改进报告
UBER改进报告
UBER少年
为详尽了解UBER打车软件在深圳地区的使用情况,调查UBER乘客和UBER司机产品体验,UBER少年团队分别对注册并使用UBER的乘客和司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收集有效问卷312份(乘客200份,司机112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团队成员自身作为UBER用户体验,分析归纳出目前UBER在乘客服务和司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本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改进方案,详细情况如下:
一、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UBER乘客在使用UBER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司机不熟悉道路,地图定位不准确(表1)
UBER乘客在用户体验方面最不满意的两点就是司机不识路和UBER地图地位不够精确,其实这两点最终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地图定位精确度不够。有部分乘客反映,使用UBER叫车时,司机确认了乘客位置之后,却等了半天没等到司机,等坐上车之后询问司机,原来是司机不熟悉地形,找不到乘客的具体位置,浪费了很多时间。另一种情况,乘客要去的目的地,司机不是很熟悉,在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中,饶了冤路,耽误了时间,有点甚至没有办法将乘客送到目的地。种种情况,给乘客留下非常坏的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表1乘客对UBER的各项满意度(1-5满意度逐渐增加)
2、UBER乘客端APP运行不稳定 不少乘客反映想要打车时,启动UBER非常缓慢,有时候APP会自动停止,特别是安卓系统,APP运行的不是很稳定,存在不少BUG。
3、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UBER的客服系统不是很完善,至今还有很多UBER乘客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与谁沟通:一方面是投诉问题,UBER乘客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投诉渠道有哪些(图1),并且相当一部分乘客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另一方面,一些乘客有些疑问想要咨询UBER的工作人员,发了很多邮件,没有得到回应,在微博中询问,也出现了文不对题的回答,总之,乘客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快速解决,严重影响乘客用户体验。
图1乘客对Uber司机的投诉渠道了解程度
二、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结果的显示,UBER司机端的体验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UBER司机端功能不稳定性、UBER用户不足和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1、UBER司机端功能不稳定性(图2)
一方面现在UBER司机端地图定位不准,不少司机,特别是不熟悉路线的司机反映,有时UBER软件的导航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本来很近的路要绕弯子,从而耽误了乘客的时间,又多收取了他们的费用,这样就会照成乘客的不满,而给司机差评。另一方面自动收费的程序问题,有时当司机将乘客送达目的地时,司机点击接受行程时容易出现死机,迟迟不能够结算乘车费用,让乘客与司机都非常烦躁。
图2 UBER目前存在的问题(多选题)
2、UBER用户不足
图3 影响UBER司机上线的因素(多选)相当多UBER司机都是兼职司机,很多人都有一份正式职业,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娱乐休闲的时间,出来做UBER的司机了?其中很大的动因,就是赚钱(图3)。因此,UBER乘客的数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司机的数量和活跃度。可是,相比于滴滴与快滴,目前UBER在市场占有率偏低,这也是UBER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图2)。一名UBER司机曾说过,除了UBER在做活动,送优惠期间,他接单很少。如果UBER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司机从UBER中得不到足够的收入,离开UBER将会是迟早的事情。
3、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调查问卷和面对面的访谈显示,许多司机对UBER深圳的客服系统不满,主要是缺少客服电话和微信平台,在司机端使用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可以反馈的渠道。有位司机说到,不知道为什么他接单时从来没有取消过乘客订单,也没拒载过,自己的账号却突然被永久停用了,运用了很多方式联系UBER工作人员无果后,后来直接到UBER深圳公司去再办了一系列手续才弄好。客服系统不完善,给UBER司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改进方案
通过对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和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发现其实很多问题是一个点而两方面体现的,主要集中在UBER用户数量(UBER产品推广)、UBER软件优化和客服系统三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基于UBER主要用户的行为方式、需求,从打车前、打车中和打车后三个阶段,就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1、UBER主要用户分析 通过调查(图4、5、6、7),我们发现UBER乘客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收入的年轻白领,这一部分乘客有较好的消费力,频繁接触互联网,追求时尚和优质的服务。
图4 UBER乘客年龄 图5 UBER乘客教育程度 图6 UBER乘客职业 图7 UBER乘客收入
2、打车前
这一部分主要针对UBER的宣传,UBER的消费者都比较年轻,频繁接触互联网,因此,可以在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平台上推出营销活动,扩大UBER的知名度。同时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互动,保持用户的活跃度。在UBER客户端中设置品牌论坛和分享专区,分别为乘客和司机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其他人提供帮助,体验到社交的乐趣,实现自我,增强用户粘性和归属感。同时,UBER可以从用户交流中获得产品改进方案。
3、打车中:APP优化和UBER司机标准化服务
UBER乘客端和司机端目前存在着不少漏洞,在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对软件不断的进行测试、优化和升级,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并且实时接受用户的反馈,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优化地图的定位功能,让司机以最快的速度接到乘客,将其准确无误的送达目的地。在细节方面,有的司机反映接到乘客后往往忘记打开计费按钮,汽车 都运行好一段路了,才想起来,让他们郁闷不已。在司机端的APP中可以设置启动计费的提醒,让司机记得计费,在到达目的地时,司机结束行程时,也设置一个结束计费的提醒,这个是为了提醒乘客司机已经结束计费,打消由司机一人结束计费而引起乘客的疑虑。
由于UBER整合很多私家车资源,在法律上属于打擦边球,这使很多乘客对使用UBER有安全方面的担心,所以,越是这样,UBER司机就越应该以标准化的优质服务取信与乘客。这些标准化的服务包含:着统一服装,乘客上车前必须为乘客开门提行李、上车后递水、询问乘客是否需要充电、车上设置WIFE等等,虽然有一些UBER已经要求司机去做,但是结果并不是太好,所以,UBER应该设有监督和惩罚机制。
4、打车后:快速高效的客服系统
不管是UBER的乘客还是司机都曾反映过UBER的客服系统不够完善,让他们有问题没有途径去解决,这非常影响用户体验。所以,在这个方面,UBER必须增设多渠道的客服系统,除了已经设立的邮件、微博之外,还要设立电话、网站、微信等多个平台,对用户的疑问和投诉须尽快的耐心解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途径尽量选择公告号,比较有公信力。之前有乘客反映,在注册UBER账号的时候,由于是私人号码发的验证码,让他们有很大的顾虑,就没有继续注册了。
除此之外,客服系统可以发送很多信息:比如在UBER活动期间可以通知各位用户;在每位乘客或者司机结束行程之后,发一条温馨的短信,感谢他们使用UBER;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发一条短信提醒UBER司机注意安全……这些人性化短信虽然微不足道,但代表UBER对每一位用户的尊重和关心。
第二篇:uber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Uber公司战略评估报告
小组成员: 许梦桥 邢丽君 章淑蓉 宋 杨 指导老师: 韩 震
Uber公司战略评估报告
一、公司产品及业务领域
UBER TECHNOLOGIES, INC.(简称:Uber)是一家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和交通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以移动应用程序连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Uber移动应用程序在2010年于旧金山地区推出,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型手机。截至2015年2月,Uber已经覆盖了全球58个国家250多座城市。乘客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是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预约车辆,利用移动应用程序时还可以追踪车辆的位置。
(一)打车服务
Uber不仅仅局限于成为一个出租车公司,其业务范围正在逐渐扩大,逐渐涉猎到生活服务业务及金融服务业务。Uber基础的打车服务按照服务价格从低到高可以分七类:人民优步,UberX,UberTaxi,UberBlack,UberSuv,UberLux,UberPool。
2014年7月,Uber与差旅和费用管理公司 Concur 合作,推出了Uber for Business 服务,针对的是公司用户,允许员工直接将打车的账单记到公司的信用卡上,完全不需要先垫付、再报销。
2014年7月14日,美国智能用车软件Uber“优步”正式宣布进军北京。8月4日Uber“优步”正式宣布将在北京市场引入一项新的服务“人民优步”。人民优步是一项惠及更多司机与乘客的公益拼车服务,Uber“优步”不以此服务盈利。
(二)生活服务
Ubermovers(搬家业务),UberTree(送圣诞树),UberChopper(一键呼叫直升机),uberFRESH(午餐外卖),UberDream(一键呼叫CEO),UberRush(及时快递服务),Uber Dream Car(一键呼叫周公)。
二、市场定位
Uber根据打车用户的收入水平,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主要有高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由于Uber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及“Uber For Everything”的宗旨,Uber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了将所有的细分市场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为此,Uber推出了多种差异性
打车服务,其目的就是满足不同群体对打车服务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其特点是对价格敏感,而对服务没有太高要求,为此Uber推出了UberX服务,服务于老百姓的日常需求,UberX比出租车更便宜,更快,更好。针对高收入群体,其对价格并不敏感,他们更强调打车的舒适性和追求身份的体现,为此,Uber推出UberBLACK打车服务,该服务为用户提供豪华轿车服务。及时的专属司机与豪华的车型,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乘车体验,也给用户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
Uber的市场定位采取的是迎头定位。在中国国内滴滴和快的占据打车市场的情况下,Uber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横刀直入,闯入人们的视线。在司机和用户两个方面都提供比滴滴、快的更有诱惑力的补贴和福利,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打车服务及相应的生活服务,直接威胁到滴滴、快的的市场地位。
三、PEST环境分析
(一)POLICY环境分析 1.交通部门的表态
(1)2015年3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私家车永远不允许进入专车。针对目前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2)自2014年1月1日,北京出台了我国首个《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给予市民拼车合法身份,“顺风车”收费将不再违法。
2.法律环境
(1)Uber采用的是私家车参与运营的方式,私家车参与运营是不合法的,属于非法营运,对乘客没有安全上的保证,扰乱正常运营秩序,也会增加社会不安全因素,同时还会影响正规出租车的利益。
(2)但目前,我国在专车上的法律是空白的。出租车是招手即停,而专车则是通过预约,因此用出租车管理办法来约束一个新生事物,是不合理的。
3.Uber表态
针对目前专车在中国政策、法律所面临的障碍,Uber副总裁卡兰尼克表示,Uber非常愿意与政府合作,探索更规范、合理的方式,解决本质存在的安全问题,让发展中带来的一些隐患和顾虑随之消失。
(二)ECONOMY环境分析
“共享经济”允许人们分享资源,而不影响自身的生活。其逻辑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带给我们的实用价值和切身体验。“共享经济”的优点显而易见:成本低、浪费少。“共享经济”颠覆了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中心。“共享经济”的去中心化降低了产品供给的成本,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共享经济有了规模效应。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借助于中间平台,核心是按需分配,既合理调配了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闲置的车辆如果从理论上已经是沉没成本时,汽车拥有者通过在Uber平台上注册成为司机,让闲置的车辆物尽其用,不仅增加了司机的个人收入,而且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了新的供需产业链。
(三)SOCIETY环境分析 1.O2O消费习惯逐渐形成
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移动互联网迈入到“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线上与线下联动(O2O)成趋势,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打车软件向各个年龄段用户渗透。
2.价格敏感消费心理
在市场机制下,消费者对于价格高度敏感。2014年初滴滴快递“烧钱大战”,空前的补贴力度使打车软件用户激增,同时打车软件的便利性与智能化也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形成了新的出行习惯。
当然用户对补贴的高度敏感也向Uber等打车软件提出了新挑战——利益补贴并不是维持用户黏性的唯一方式,而应该找准定位,推出更多的创新举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四)TECHNOLOGY环境分析
1.手机基站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手机基站定位服务又叫做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站定位一般应用于手机用户,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GPS的定位,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站 的定位。其精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基站的分布及覆盖范围的大小,精度较高,有时误差不超过100m,给打车软件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
2.云计算技术
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为打车行业提供汽车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空车信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信息,以及电召服务预约、派单、应答、服务和驾驶员服务质量评价等信息。这不仅仅提供了规范行业管理和整合行业资源的依据,而且让出租车行业具备更强更灵活的市场适应力。四、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一)替代品的威胁
Uber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公共交通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加、出租车的运营等。
1.轨道交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各国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性、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部分乘客。此外,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放弃私家车和打车。这些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Uber形成了替代品的威胁。
2传统出租车
国内连续不断的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也对Uber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虽然新兴的打车软件发展迅速,但是在目前,传统打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旦他们集体罢工,整个城市的交通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虽然从理论上说,不同的出行方式本身就是互为替代品的,但是它们在出行距离和灵活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Uber主要定位的市场而言,它目前所面临的替代品并不多,替代威胁并不大。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壁垒
打车软件的成本主要来自软件开发方面的投资和软件推广上的支出,这些属于沉没成本,并不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软件一旦投入使用,用户的
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摊销在每个用户身上的总成本是不断减少的。打车软件市场上的在位企业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用户,获得很低的平均成本,后入企业短期内的用户安装基础难以与之抗衡,高成本阻碍了大量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2.网络外部性
一款打车软件的用户安装基础越广泛,它的网络就越庞大,乘客们可选择的司机就越多,司机们面对的潜在乘客也越多,它就能提供较其他软件更快捷的服务,因此也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潜在用户。对消费者而言,用户规模最大的那种打车软件带给他们最大化的效用,他们自然会选择该种产品,即使其他厂商的产品拥有更优的技术,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也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无法长期吸引用户。
3.规模壁垒和网络外部性共同作用
规模壁垒和网络外部性还可以相互作用——用户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单位成本,并引发更大的需求,又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规模。这种相互作用对大规模在位厂商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却使规模小于临界值的厂商的用户安装基础不断缩水,导致小厂商的亏损与退出和潜在厂商的高进入壁垒。
上述两种进入壁垒的存在,使得很多小企业和个人无法进入该行业。但是像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实体租车公司,它们本身拥有大量的车队、规范的营业执照和基础的用户规模,因此这些企业基于此开发打车软件,上述的两种壁垒对其的阻碍并不明显。实体租车企业可能是Uber的最大潜在竞争者。
(三)同行业竞争者
同行业竞争者主要包括: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神州专车。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易到用车和Uber分别以80.9%、17.5%和8.1%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
2015年第1季度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占比分别为78.3%、10.9%、8.4%。
截至2015年3月31日,易到用车以74个城市位列专车服务覆盖城市数首名。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覆盖了61个城市,AA租车、Uber仅分别覆盖了13和9个城市。
2015年3月,滴滴快的发布了互联网专车安全与服务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也标志着滴滴快的已经正式将运营重心转移至专车服务,联合发布互联网专车安全与服务标准亦是在向同行业竞争者展示其市场领先地位。
虽然滴滴快的在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上已占据了近八成的份额,但这一领域 的竞争仍未停止。继2014年底百度战略投资Uber之后,双方在地图、支付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快速推进。面对资本、技术和规模都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易到用车也在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陆续与海尔、奇瑞、博泰集团展开合作。
面对激烈的竞争,Uber并不避让处于领先地位的滴滴快的,而是采取迎头定位的策略,凭借极致地用户体验,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社会化营销等手段,向其领先地位发出挑战。
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还在于产品本身——只有优化用户体验,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打到车,才能获取更多用户,同时帮助合作的汽车公司最有效利用车辆闲置时间,从而建立与更多汽车公司的合作;与更多汽车公司的合作反过来又可以提高车辆供给,提高服务的可靠度,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四)供应商 1.汽车租赁公司
目前汽车租赁整体市场仍然高度分散,前10 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原因如下:
(1)汽车租赁公司资源大量闲置,客户找不到服务与租赁公司找不到客户并存。
(2)按小时租赁,规避了传统租车公司按天租赁,导致车辆大部分时间闲置。
(3)高端客户价格敏感度低,汽车租赁公司和客户之间还允许有一个服务商。
Uber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汽车租赁行业的困局,若能将闲置的汽车资源挂靠在Uber平台,让闲置汽车动起来,将会大大提高汽车租赁公司的资源利用率,在这种关系中,汽车租赁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议价能力较弱。
2.私家车
Uber加入门槛低,加入人数多。根据广州一家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22日,当月在广州地区新加盟的Uber、滴滴等专车司机加起来有4200多人。
司机们热情高涨,司机申请量骤增,几乎无议价能力,甚至出现找熟人或中介机构加入专车平台。
(五)消费者(用户)
对在线支付这种特殊的给付方式,用户议价能力无法体现。但是用户体验很重要,对于Uber来说,用户就是其存在的最大支持,因此Uber必须重视用户体
验,才能的得到用户的货币选票。
五、商业模式
Uber有着和传统出租车行业明显不同的商业模式,它是一个真正具有颠覆性的O2O出租车服务:在互联网上整合闲置的私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高档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用户通过GPS系统向Uber发出叫车服务,结束交易后,Uber向私家车主抽取20%的提成。
Uber有着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重视用户体验
在保障用户体验方面,Uber几乎做到了极致:
1.Uber 的司机没有选择用户的权利,也没有拒载权。一旦用户发出了叫车信息,Uber 会自动将其分配给最近的空载车辆司机,司机只能接受。
2.Uber让用户付出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大的效果,在叫车界面上只需要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是选择车型,同时点“设置位置”,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整个体验的关键的第一步。第二步,进入第二个界面后,只需要点“点击用车”,打
车的动作就全部完成了。
作为一个平台,不可能完全均衡地对平台的多方来进行协调,必然要倾向于这个平台的某一方,对于 Uber而言,更多是无条件地倾向于用户方,也就是说在Uber整个体验的设计中,没有太多考虑司机的感受,所以这也是经常被司机诟病的一点。
(二)颠覆低效
Uber提供一个平台,实时提供私家车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并把他们相匹配。当用户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或者深夜动身要去机场这些很难等到出租车的时候,就可以使用Uber的叫车服务,附近的司机会闻讯赶来,用户得到了最快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按传统的叫车服务如果预约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会告诉你他已经出发,而你并不知道他开到哪里了。在Uber中,一切都是可见的,用户可以看到其预约的车辆实时地理位置信息——你可以看到汽车向你的方向开过来,系统也可以计算出汽车到达的时间。
定位、挖掘、匹配,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疑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它有效地降低了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调查显示,在使用打车软件后,45.1%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10%以上,40.8%的司机认为每月行驶里程增加10%以上。
(三)磁力吸引
Uber模式利好的对象并不仅仅是用户,它使更多的劳动力——闲置的私家车主进入了市场,并获得了灵活的劳动时间。
这正是Uber模式大获成功的地方——一种弹性的、可选择的工作方式。想做的时候,门槛很低:有一辆车并且会开;不想做的时候也随时可以选择不做,不受出勤制度或劳动合同的约束。这样轻松的心态,也的确促使了更多私家车主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Uber深谙价格杠杆的力量。Uber司机每周接够一定单数就会得到公司给予的可观固定收入,即冲单奖励政策。另外,Uber采取错峰定价的差异化定价办法鼓励司机接单,调节供需。
毫无疑问,Uber的专车服务盘活了闲置的高档车资源,让私家车主大获其利,同时,它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租车需求,在公众场合提升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客户使用体验到达极致。
六、核心竞争优势
(一)精准的算法。
1.溢价算法
与国内打车公司策略不同,动态定价策略是Uber核心之一。
溢价算法,是基于他们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功能的完全相信及完全理解。溢价不是计划好的,而是依据供求动态平衡,溢价系数是根据一定区域内用户发送的需求和司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的。因为溢价的出现,当更多的司机奔赴供不应求的区域时,可能又会出现司机多过乘客的情况,于是再取消溢价,降低系数,来维持动态平衡。
2.自动匹配算法
和其他软件不同,Uber采用“派单”而非“抢单”的方式。当乘客下单时,系统将用户需求指定给最近的司机,自动匹配,不需要抢单,以实现社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高利润率。
租车服务有着极高的时间敏感度——一个市场对时间越是敏感,就越是有利可图。在用户打不到车又急需打车时,他们通常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Uber 提供的私家车比普通出租车贵不少,但用户依然愿意付费,这说明了用户有花高价租车的真实市场需求。其次,Uber对其提供的租车服务有定价权。在一些高峰时刻(比如大型活动结束后、新年夜)因为需要租车的人很多,人们对租车的需求超过供给,Uber顺势开出的价格也更高,这进一步提高了Uber的利润率。
七、未来发展预测和建议
(一)如何保证司机素质
Uber的快速发展,接入平台的司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外地车,由于路线和驾驶技术不熟、逆向行车、高速路口倒车等也有发生。如何保证司机驾驶素质,保证司机提交注册证件和实际驾驶人一致,不仅需要车主诚信,也需要软件公司监管的问题。Uber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加强对司机素质的审核,在源头上把关。
(二)如何保证叫车车型一致
按照Uber司机加盟规定,驾驶车辆必须为3年之内的新车,且车型价格在一定价格以上。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Uber司机驾驶的车辆与软件注册系统注册车辆并不一致,新车和旧车都个别出现在Uber运营中。Uber应规范司机行为、明确责任及适当的惩罚条款,并且重视用户的评价。例如,车型与软件叫车不一致时,用户可以向Uber提出索赔。对于司机的某些恶劣行为Uber可以采
取永久封号的惩罚,以规范司机行为,保障用户利益。
(三)如何保证互联网拼车的安全性
Uber系统随机分配的司机是否资料完全真实有效,乘客对此一无所知。目前爆出的多起乘客受害事件,使得专车的安全性被抬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Uber的支付方式与一般支付不同,是一种直接代扣,安全性较低。Uber的运营与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没有乘客险,也没有司机保险。一旦出现交通意外、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涉及无论是Uber车主还是乘客,都需要双方自己购买短期意外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来保证。Uber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投保,在收取的车费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保险费。对于已经注册的司机,也应为其提供保险。另外,Uber也应该事先做好规定,防止司机与用户联合骗保。
(四)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Uber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阻碍。广州、成都等地的Uber纷纷被工商执法部门查处,不仅影响了Uber正常的业务,还影响了Uber在用户心中的形象。一个无法获得政府认可的企业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间的。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是Uber在中国扎根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Uber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Uber应高举高举互联网+大旗,倡导用互联网来改变生活、改变原来的经济形态,这正是中国政府所乐于见到的,以此为突破点,必然能够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
(五)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一种事物的快速发展必将掀起一股跟风狂潮。Uber作为专车市场的领导者,其先进的核心技术必然会被其他公司模仿、复制。如果Uber现在的核心技术被其他企业掌握了,那Uber还有什么可以支撑它未来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创新。Uber要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和高精尖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创新,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更新产品,在无人驾驶的研究上取得新的进展。此外,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其核心技术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篇:Uber司机市场营销分析
Uber司机市场营销分析 1.概述:
Uber将其市场分为两部分,即乘客市场与司机市场。在社会愈多关注前者的情况下,后者对于Uber同样是举足轻重的支柱力量。从Uber成立短短5年的时间内,Uber注册合作车主迅速扩张到遍布6大洲300多个城市,而Uber创始人Kalanick也在旧金山总部大楼Uber五周岁的生日宴会上明确公布了Uber合作车主的数量:Uber在纽约拥有26000个司机,在旧金山拥有22000个司机,在伦敦拥有15000个司机,在巴黎拥有10000个司机,而在中国,仅成都一个城市就有42000个司机。Uber在司机市场的迅速扩张不仅仅取决于为司机提供一个低门槛的增收途径,更是得益于这一途径的自由度与趣味性。但同时,Uber在司机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2.Uber在司机市场的特点: 1)低门槛、潜在市场大 充足的潜在司机群体
以中美两国市场情况对比为例,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Uber上的司机有80%的人在之前都是处于就业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全职工作,其中,仅有8%的人在加入Uber之前并没有工作,这仅仅比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高一点点——美国全年的平均失业率为6%。这份数据经常会被人拿来质疑Uber究竟能否帮助社会就业率的提升,甚至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其提倡的所谓“共享经济”的逻辑。但是,质疑这份报告的人通常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相同,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数据去证实类Uber模式的公司(例如滴滴、快的、Uber中国)在中国帮助提升的就业率是多少,但相信这不会是一个小数。从社会现状来看,美国并没有所谓的“黑车经济”,甚至也没有这个概念,数据也表明在美国,大多数人从事Uber司机工作,只是为了通过这一“兼职”在工作外进行创收。而在中国,Uber模式的价值或许对于“就业”这一问题能够有足够的执行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存有大量的黑车,仅北京就达8万量。另一方面,目前全国每天有6000万量级的出行需求,出租车大约可以提供3000万次的出行需求,加上全国有35万租赁车牌,其中有一部分营运车牌,每天承载的运输量最多是400万单,每天有2600万次的出行需求是靠黑车来满足。这意味着,如果黑车司机能够通过Uber模式合法化,由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赚钱空间,可以促使现有的黑车司机成为Uber模式的一员,这样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率,同时也Uber得到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司机群体。 注册Uber司机的低门槛
成为Uber合作车主的要求非常简单,车子5年内新,价值8万元以上,仅仅几分钟便可完成成为合作车主的申请。这对于失业或正在待业的人来说,是非常迅速的再就业途径,而对于目前对自己收入仍不满意,想要寻找一份自由又门槛低的兼职的群体来说,成为Uber车主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2)司机有充分自由度
“自由职业者”的司机性质
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不同,如果从运营模式上看Uber,可以用“众包模式”来定义——Uber与司机之间并非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也就意味着Uber司机不需要给Uber交份子钱,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今天是否出车。可以这样说,Uber司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工作团体。
一方面,Uber司机在正式可以载客之前,需要接受Uber的资质审核,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符合Uber司机的从业标准,另一方面,Uber又没有规定固定的出勤制度和KPI,也就是说,如果Uber司机在拿到资质之后,什么时间工作、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完全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来定义——当然,在工作最长时限上,考虑疲劳驾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Uber可能会限制工作时长。这与我们通常所见的那些新媒体平台类似,媒体不会具体要求所谓的出稿量甚至不会限制写作的话题内容,但能否发表则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媒体本身的要求。
这正是很多人群所梦寐以求的自由职业的模式。实际上,近年来“自由职业者”的模式已经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做过8年《连线》主编,写过《长尾》和《免费》的克里斯.安德森曾经提出,“未来的公司将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的便利作用会逐渐消失,未来人们会更愿意完成那些感兴趣并获得快乐的工作”。他认为,公司的雇佣关系也将会被社区和志愿者所取代,“在未来的社会形态中,人们不在乎他是谁,而是更加的注重他能贡献什么,通过利益的引导从而达成一种共识。”人们对于每天固定一家公司的模式已经逐渐的厌倦,尤其是在一二线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城市,人们逐渐希望能够自主的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过去的自由职业者通常会限于能力的最高端和最低端,高能力者一般会得到企业的争相拥戴,完全可以依靠能力就得到一个体面的生活;社会底层的人,通常因为找不到一份固定工作而被迫去多家兼职。而对于中产阶级,既没有那些可以让企业求着的高能力,又无法回到底层做一些零碎的工作,使得自由职业更多的只是一个概念。
Uber模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中产阶级的自由职业理想。目前Uber模式下司机的收入非常可观,如果能够有更多的类似于Uber模式的自由工作机会,那么通过各种“兼职”来实现固定生活,自己购买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的生活,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司机
与许多竞品如神州专车不同,Uber很相信经济杠杆的力量,因为优步司机只是合作者,不是员工,所以Uber不要求优步司机一定如何如何,而会说建议如何如何,因为怎样怎样你就会得到好评,而好评是拿到奖励的门槛(Uber设置4.8星的好评率是司机拿到特定奖励的)所以实质他们还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这就是游戏规则的力量,胜过一万句规定。
同时,Uber不通过强制规定来保证司机的上线时间,却通过经济手段始终保持司机在路上。Uber2014年开始推出一个拼车业务,叫UberPool,基本思路就是让同一路线的乘客沿途共用一辆车,这样可以降低大家的费用。这有点像传统的公共汽车,但乘客不用等太长时间,而且上下地点更加灵活。
参与的人多了后,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司机在一条环路上,有可能不断搭载新的乘客,然后放下旧的乘客, 形成一个循环不停的”永久旅程”(Perpetual Ride)。司机不必将近一半时间空车去等待寻找下一个客人,效率提高,收入也提高,那么更多的司机原意参与Uber, 形成良性循环。
3)为司机创造趣味的工作及跨界营销带来的意外福利
趣味的工作
接近7成的私家车主成为Uber司机的原因并非是纯粹赚钱,他们大多数有自己的主要职业,仅利用闲暇时间在Uber接单并不能大捞一笔。事实上,成为Uber车主的群体多半是出于打发时间,通过与不同的乘客聊到不同的话题来增加生活的乐趣,私密的车内空间为陌生人之间的畅谈提供了恰当的时间和场所。有些司机表示自己曾在与乘客的交谈中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遇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而成功脱单,车内的封闭空间及Uber相对宽松的管理为司机创造了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工作环境。
司机是趣味跨界营销的直接参与者
相比于滴滴打车、快滴打车直接用红包大战攻城略地不同,Uber另辟蹊径,通过品牌跨界营销快速占领市场。Uber在中国市场与妈妈网、歌莉娅、宝马MINI、特斯拉等品牌的跨界合作都是最好的佐证,其实在国外市场,这已经成为Uber营销的常用手段。通过品牌跨界营销,Uber不断带给用户新的惊喜,借“他山之石”更加迅速地扩大了自身知名度,能够更快攻陷合作品牌原有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可以说这样的强强联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应。
而这些跨界营销活动基本都发生在Uber特有的场地内——各私家车主的车内,因此司机成为最直接的跨界营销的参与者,例如在Uber全球冰淇淋日向乘客馈赠冰淇淋,在Uber借复仇者联盟的话题营销时将自己的爱车装扮成超级英雄主题等,这些活动无疑会给司机平淡的日常生活带来趣味和惊喜。
在跨界营销中,Uber除了通过司机向乘客派发福利外,也会准备同样的一份福利赠与司机,无论是早餐车活动的爱心早餐,还是中秋节的订制款Uber月饼,参与司机都人手一份。Uber除了通过跨界营销影响乘客市场外,也会与车的周边品牌合作为司机创造福利:车辆的保养折扣、ETC的免费发放等等。这些无疑给参与车主不断的福利,使车主与Uber品牌间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
3.Uber在司机市场存在的缺陷及弊端:
1、刷单问题削弱资金投入回报降低安全系数
面对公司给出的高额补贴政策,司机不惜铤而走险,持续进行着刷单行为,自己刷,亲朋好友帮刷,司机群内讨论刷单策略。补贴的最大结果,就是让众多乘客养成了打专车的习惯,在补贴高峰时甚至传出“大妈”叫专车去菜场的事。同时,也涌现了一大群开专车赚钱的业余司机,有的甚至炒了老板鱿鱼,变身为全职专车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注册多个账号,自己给自己叫车,跑完后多台手机同时付款,多个账号同时获得收益。这样的行为损害的无疑是Uber公司自己的利益,“烧钱”换得的客户使用率大打折扣。
同时也有媒体报道称,一些Uber司机通过微信去寻找“同谋者”,帮助他们完成虚假的订单。
这样的“同谋者”只需坐在家中,关闭手机的位置功能,随后选择附近Uber司机的车辆即可。随后,司机可以接受订单并空驶。在这一“乘客”选择付款之后,司机再将车费重新转账给“乘客”,而双方将对奖金进行分成。这并不是最聪明的致富方法。但对司机而言,相对于将车停在停车场中,等待真实的乘客前来叫车,这样做更简单。
还有一些中国司机试图欺骗Uber的新司机注册系统。通过使用虚假的资料注册Uber司机帐号,他们可以多次获得新司机奖金。
一般情况下,Uber在招募司机时会确认司机的身份证和驾照,同时将司机背景调查和车辆检查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然而,淘宝平台上正出现黑市,帮他人花钱买到Uber司机的资格。
在淘宝上,用户最低只需花7元人民币,即可获得Uber的司机应用。尽管步骤不尽相同,但通常情况下,只要向卖家付款,用户就能获得唯一的用户名、密码和支付宝账号,并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注册成为Uber司机。
一名淘宝卖家在微信上表示,获得多个Uber帐号可以帮助司机们刷单。考虑到Uber对安全性的承诺,这样的行为尤其值得警惕。Uber声称,在所有开展业务的市场都进行了司机背景调查,这样的调查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第三方公司来完成。然而,Uber验证司机的方式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例如,未注册的司机可以向已通过Uber验证的其他司机借用手机。
2、司机认证与管理缺失为犯罪提供渠道
工作的未知性当然能为司机带来惊喜,却也意味着潜在的安全隐患。由于乘客并非实名注册,身份信息也存疑,而Uber的派单制也使司机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拒单,即司机无法选择乘客,一开始并不知道乘客身份及去处,因此增加了司机搭载心怀恶意的乘客的几率。
与出租车公司存在雇佣关系、事发后有公司作为保障的出租车司机相比,Uber司机与Uber公司仅为合作关系,而这一关系车主遇到安全问题谁应负责的问题无法得到明确解答。
为了了解更真实的信息,我们搭乘Uber专车时有意向司机了解了关于司机注册,运营,监管等问题。根据司机们的回答,司机注册的方式仅仅是通过网站上传驾驶证,行驶证,以及身份证件和一张与车辆的合影。一旦资料上传成功,在很快的时间内即可上岗运营,由此看来Uber公司对司机的审查力度并非严格,而且据司机们介绍,公司与司机并无直接的沟通,完全依赖于几个格式格式并不规范的客服邮箱以及在线客服人员,服务速度并不能让人满意。而且公司似乎也并没有考虑安全性问题,由于注册时需要验证司机车辆的强制险证明,所以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可能只有司机自己承担。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平台,正如目前看到的那样,这个平台给一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提供了渠道,安全问题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3、司机市场的忠诚度存疑长期发展并不乐观
根据调查问卷以及对司机的访谈来看,不管是司机还是群众都对Uber的未来持怀疑态度。不仅在国内,就连一些本土市场也接连不断地发生着抗议活动。在国内大多数人认为虽然政府并未对其有任何表态,但相比受到政府支持的滴滴快的,Uber处于明显劣势。由于前期Uber慷慨的补贴,司机和用户数量激增,然而这都是利益诱惑的产物,当补贴力度由开始的4-6倍下降到1-2倍时,一些司机渐渐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划算的生意,一些人在前期尝到了甜头,辞职来开车,然而在我们所采访的司机来看,他们也渐渐意识到这一点,“过一段时间可能去找个工作,专车就当兼职赚个油钱吧。”。一位前不久辞了工作的司机这样说。一些细心的乘客发现,以前一下单就有司机来抢单,现在等上好几分钟都未必有反应;以前刚一下单,可能抬脚就能上车,而现在接单的专车与自己隔着好几条大街。
高力度补贴只是Uber抢占市场份额的前期举措,却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培养合作车主的忠诚度、保证在补贴力度下调的情况下仍然保证庞大的司机群体不流失仍是Uber在司机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Uber司机由来已久的刷单现象归根结底来源于低忠诚度。由于只是被补贴力度所吸引而对Uber品牌本身无忠诚度,司机群体才会不择手段在Uber尽可能获得更多利益而不顾对Uber品牌的损害。一味的封号只能起到警告作用,但仍会有大批司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如何与司机群体建立起情感联系,培养品牌忠诚度,才是Uber根除刷单现象的良方。
在一番“补贴大战”之后,专车市场已经开启,吃多了免费“蛋糕”之后,用户习惯也已形成。
对于竞争最激烈的滴滴快的、Uber这两家企业来说,现在已不再需要花很大力气进行“市场培育”,要做的只是在市场份额争夺上,进行持久较劲。于是,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新闻是,Uber在哪些新城市开发业务;滴滴把业务范围扩散到了巴士、代驾、拼车等领域。
再回头看看专车业务,补贴虽然仍存在,但补贴标准越来越低,专车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么一来,专车市场到底还有多少空间?
目前,滴滴快车的收费价格是每公里1.3元;Uber人民优步是每公里1.8元,算上常年8折活动的话,每公里也才1.4元左右。一辆排量在2L的车子,每公里的油耗就可能在1元以上。如果没有补贴,专车司机的利润空间非常微薄。
如今,记者在采访中碰到的专车司机,更多的是晚高峰出来打打“酱油”的,月收入基本上两三千元(除去油费)。“现在补贴虽然少,但兼职出来玩玩也还凑合,如果取消补贴,谁还来开专车啊,那不是活雷锋吗?”一位专车司机说。
第四篇:uber专车
交委“打脸”优步 成都专车还开得下去吗?
自5月6日下午Uber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办公地点被成都交委和市工商、市公安执法人员联合调查以来,5月12日,Uber成都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简短声明,强调已经与成都市多部门有关领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
在该声明中,Uber似乎更加表达出了一种与政府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和发展愿景。
在如何应对平台运营风险问题,尤其是新合作伙伴的监管的问题上,Uber表示将紧密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接入和考核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
不仅如此,在声明中Uber似乎还透露了企业对未来的一些打算。其表示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探索“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在规范中求发展。此外,企业还将陆续推出更为完善的平台管理、审核、保障措施,在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大力发展。
然而,就在Uber发出声明的当天,成都市交委在深夜23点01分,也首次通过其官方微博对此次调查事件作出简要回应。
文章称,因涉嫌组织私家车接入平台从事非法营运,5月11日下午5点,市交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对Uber(优步)中国区负责人进行约谈告诫。明确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在国家深化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法律法规出台前,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专车”运营的,均涉嫌非法营运,交通部门都会依法查处。
对于双方颇为不一致的回应态度,或许不难看出,Uber及其它“专车”市场在成都的长远发展,在合法性、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为Uber方面此次声明全文:
目前,我司与成都市多部门有关领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现做出如下声明:
一、我们将紧密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接入和考核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
二、我们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探索“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在规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完善。
三、未来我司还将陆续推出更为完善的平台管理、审核、保障措施,在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大力发展。
中国优步始终以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利益提升为己任,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
UBER
要因势利导 不能机械查处
《川报观察》客户端评论员 高云君
关于优步之争,最为尴尬的是相关部门,明明是依法行政,何以引发如此对立的民意?其实,对立的民意、尴尬的处境折射出的恰是新时代、转型期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困局。如果民意总为蝇头小利所拘,监管者又仅仅局限于判别简单的对错,争来争去,除了一地口水,什么也不会留下。
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循法治以求善治,把问题放到转型期改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考量,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加以打量,专车之争,没准正是促进监管转型、破解执法困局的良机。
回溯历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对传统监管方式的挑战,社会正是在适应不断的颠覆与挑战中发展进步的。
我们不妨把以优步为代表的新的资源整合模式对出租车行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以及对传统监管的挑战,看成是新的生产方式对旧有生产、监管方式的冲击与挑战。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新技术正在革传统行业的命,无疑,这种冲击与挑战还将继续,涉及的将远不止出租车行业。
传统从业者和从事监管的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正视的现实是,已经尝到打火机带来的好处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
那么,对于那些受到冲击的传统行业来说,摆脱困境的上上之选,就不是沿袭惯性思维,想方设法吁请政府保护,而是应以主动的姿态,寻求在与新技术的合作中再生。
对政府监管部门来说,破解困局的出路在于,不能再因循机械的查处而放弃与时俱进的责任。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新生事物,因势利导,促其进入合法合规的发展轨道,善用法律引导其健康发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达成真正的善治。
有争论是好事,若能通过争论达成共识,进而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更是天大的好事。从目前报道看,与以前相比,尽管是例行履职,各地监管部门的态度也都比较审慎。我们有理由期待,政府监管部门有勇气回应时代召唤,更有智慧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寻找到既保护市场创新,又符合社会秩序和法制要求的新方式,为新业态创造公平生长的法治环境。大河向东流,九曲十八弯,改革自然也不会一蹴而就,身处转型期,我们理当有足够的耐心。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 4月30日晚间,手机打车软件平台优步(UBER)在广州的分公司,遭到广州市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
据广州市交委于晚间11时20分向广州当地媒体发出的声明指出,三部门的联合检查,系针对一家“涉嫌未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组织不具备运营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过程中还对“相关经营工具的一批手机终端等物品进行暂扣处理”,而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广州日报》微博和客户端则引用消息称,遭到执法部门检查的,即是优步的广州分公司。
在官方声明中,广州市交委重申了交通运输部对于各类“专车”软件的管理立场,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将遭依法处罚。
声明还透露,近期广州市市、区两级执法部门所查处的多起“利用手机软件揽客的非法经营个案”,均已被分别处以3万元的罚款,并称“对扰乱运输市场的非法营运,广州交通执法部门一贯保持高压的整治态势,绝不手软”。
但广州市交委在声明中也表示,当地交通部门已注意到传统出租车“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水平参差,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因此广州市政府正在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约租车”服务,为市民提供规范、合法的优质出行服务。
无独有偶,在4月30日,深圳市工商管理部门也曾赴优步在深圳的分公司进行检查。此后,优步深圳公司还曾向当地合作司机发出通告称,“今天工商局来访优步公司纯属例行检查”,“优步正在密切跟各部门沟通,优步公司一直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积极配合,平台服务没有授到任何影响”,并称该公司一贯“响应中央号召提倡公益拼车”。
在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就私家车参与“专车”营运和进行“拼车”行为,表达了政府部门的不同态度。当时,杨传堂说,为了安全理由,“永远不允许”私家车进入专车营运范围。但对于拼车软件的发展,杨传堂则称,“我个人来讲对拼车是支持的”,“但拼了以后价格是多少,有的是当面议价,我想议完价以后多少,收税就完了”。
为更好地运用官方对于“拼车”行为的宽容立场,优步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和武汉等地,推广其覆盖面最广、车辆数最多、收费最便宜的营运种类“人民优步”时,亦将“人民优步”诠释为“公益拼车”的一种形式,并指该公司在“人民优步”服务过程中,给予司机的补贴不时高于乘客于旅途中所支付的费用,因此公司并未从中得利。然而,优步司机亦不讳言,在优步的软件操作平台上,举凡乘客叫车、系统配对派单时,司机并不会知道乘客的目的地;而一名乘客开始旅程后,途中司机也无法再搭载其他乘客等实际情况,也未尽符合一般情况下,民众对于“拼车”行为的定义和理解。
一名在北京执业的司机告诉财新记者,本周内,司机在登入优步营运平台时,还都必须先签署一份所谓的《拼车协议》。协议内容为:“(1)您已经签署有关合乘性质的协议,并同意遵守该协议的全部条款及后续修定;或者(2)在不违反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条件下,您或您所在单位已合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或者拥有从事营运活动的相关资格。”
这名司机表示,如果不单击“同意”选项,即无法再继续使用营运软件,因此,“理论上目前仍在路上跑的司机,都已经签了这份协议”,并承认协议中所载的内容属实。
然而,这名司机称,一部分优步平台的在京加盟司机认为,协议的内容实质上是在替优步公司“免责”,“将全部责任都推到司机身上”。因而从上周以来,有部分在京优步司机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串联消极执业,减少营运时段。
这名司机推估,采取类似行动者,大概占全体在京加盟司机的三成左右。但目前,尚不能确定优步公司所下发的这份《拼车协议》,是否仅要求在北京的司机签署,或者还包括国内其他城市。
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布点超过230个城市的优步平台,在全球各地的遭遇有起有伏。截至目前为止,西班牙、法国、德国、韩国、泰国、荷兰等国的行政管理当局或法庭,已经优步提供的私家车专车,必须终止在当地的运营。禁止的原因和执行禁令的强度虽略有差别,但大多是以私家车入市提供运输服务违反当地法规,或对乘客投放的保险力度不足为由。
而在优步的发源地美国,已有部分州和城市,如优步总公司的注册地加州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皆已替优步等手机软件叫车平台制定新的监管专法,使之就地合法化。然而,优步对乘客乘车纪录隐私的保密问题、对司机背景的筛查程序和筛查深度,以及司机在行车中使用手机营运端所衍生出的道路安全问题,都仍使优步不时在各地陷入争议。
去年八月,为更好地推展该公司的公关策略、反制来自政界、媒体和传统出租车业者的质疑,优步公司宣布聘请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的竞选策士David Plouffe,担任该公司的政策及战略资深副总裁。优步公司的创办人Travis Kalanick称,“我们已经置身于一场政治运动之中了,而这次我们的候选人─就是优步。”
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交委客管处约谈包括Uber、滴滴、快的等在内的多家打车软件公司,并向四家平台公司正式发文,要求各公司对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及司机进行自行清理,并再次强调私家车营运专车违法,将坚决查处。: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继4月30日晚, 广州市工商、交通、公安部门联合行动, 对Uber(优步)广州分公司进行检查并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后, 5月6日晚,位于成都的Uber分公司也遭遇当地部门的调查。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交委客管处约谈包括Uber、滴滴、快的等在内的多家打车软件公司,并向四家平台公司正式发文,要求各公司对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及司机进行自行清理,并再次强调私家车营运专车违法,将坚决查处。在专车服务受到广大乘客欢迎的同时,也处于国家法律的灰色地带,关于专车的争议也因此一直不绝于耳。
谁在开专车
记者于5月6日下午五点晚高峰时在安徽合肥体验了“一号专车”软件,七八分钟以后,一辆黑色的丰田凯美瑞缓缓停下。在路上,开车的李师傅告诉记者,自己白天在单位上班,做这一行是兼职的,今天休息,来赚个奶粉钱。在另外一次体验中,记者打开“一号快车”,接单的是一辆奔驰E260,司机是一个扎着时尚潮流马尾头,穿着蓬松休闲服的小伙子。司机告诉记者,自己是做投资的,最近比较闲,想在合肥路上多跑跑,顺便接些乘客多聊聊,看看能不能出现新点子。
更有接单的女司机告诉记者自己家里闲着实在是无聊,跑专车当成了自己的休闲,送完孩子上学,出去溜达两圈,然后接孩子回家。
如何成为专车司机
专车运营公司对专车司机的培训是如何进行的?暗访中记者发现,滴滴专车培训、考试半天就结束,司机准备好材料和装备,激活账号就能去拉客了。
在滴滴打车南京公司,记者体验了专车公司对司机培训的过程。一位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每周培训六场,约有180名车主前来听课。该公司宣传单上写着“全程软件派单,日赚一千元,工资周结”的广告语,吸引了不少车主报名。公司要求车主带来的车价格要在10万元以上,并且是三年八万公里之内,才有资格加盟专车,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带车来通过考试,车主是否为本人不重要。
按照现行运管部门规定,现金交易是非法营运的证据之一。培训中,她反复鼓励司机要努力抢单,每月130单以上服务评价在56%至100%的司机可以获得公司100至2000元不等奖金。有司机提出,如何避免运管部门的查处,工作人员称:“如果被查,公司会帮司机解决。”滴滴公司要求,司机购买348毫升装百岁山矿泉水供乘客饮用,车辆购买30万以上商业保险,经过考试后合格,要签一份租赁公司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就可以成为专车。
专车监管难在哪里
从去年专车这个新生事物诞生以来,各地交管部门也曾有相关措施出台,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像北京、上海、济南等多个城市的交管部门曾一度以“专车”有安全隐患、部分车辆涉嫌非法运营等理由叫停了专车,但专车市场仍然不断发展。河南洛阳市运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专车目前并不在行业管理范围内。这位工作人员说:“现在有好多非法营运的私家车,私自搞营运,这对乘客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也没备过案,没有办相关的营运手续,对乘车的人来说,坐这种没有行业部门管理的车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打车软件Uber广州总部和成都分公司,先后被查,让专车市场感受到了些许寒意。但目前来看,真正出手整治的城市还是占少数。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交通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交通部门之所以对待专车的态度不一,主要原因是,各地监管的配套设施没有出台。
据了解,在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中提出了“预约出租车”的概念,并规定预约出租汽车的车身颜色和标识应当有所区别,且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这位业内人士介绍,这个官方文件中的“预约出租车”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专车”。下一步,各地将在发票领取、电招商收取费用、汽车租赁行业行政许可上出台具体管理细则。
第五篇:UBER基本情况介绍
UBER基本情况介绍
一、UBER简介
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译作“优步”,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09年,因旗下同名打车APP而名声大噪。作为一家国际公司,Uber强调自己和国内同类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出国旅游时,同样可以使用Uber来叫车,而国内公司则基本只在国内有运营。
截止2016年4月,优步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每天都有上千万 的用户选择优步出行。优步开创的典型”互联网+交通”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透明的计价方式,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指针定位,一键叫车。公司成立至今,优步完成了多笔增资项目,公司约价值182亿美元。虽然优步并未宣布公司的投资者,但据许多报道指出,富达投资是主要投资者之一。
二、发展历程
优步最早是在2009年由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格瑞特•坎普成立,起初名为“UberCab”。优步在2010年6月正式于旧金山推出服务,同年8月莱恩•格雷夫斯就任首席执行官。格雷夫斯不久后离开首席执行官一职,并由卡兰尼克接任。格雷夫斯为营运副总裁和董事会成员。
2010年下半,优步获得加州硅谷一群超级天使投资者的创业投资资金挹注。2011年初,优步获得了来自创投公司Benchmark的3,200万美元资金。2011年下半,优步再次从多位投资者处获得了3,20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包括高盛、Menlo Ventures和杰佛瑞•贝佐斯等,这让优步获得的总创投资金达到4,950万美元。
2012年7月,优步进入伦敦市场,最初车队拥有90位奔驰、BMW和捷豹汽车的驾驶。7月13日,为了庆祝“国家冰淇淋月”(National Ice Cream Month),优步在七个城市推出“优步冰淇淋”(Uber Ice Cream)活动。用户可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招呼冰淇淋车提供冰淇淋的外送服务,并从用户的账户扣款。2013年7月3日起,优步开始在纽约市和汉普顿(The Hamptons)间提供实验性的直升机招呼服务,称为“UberCHOPPER”,定价为3,000美元。
2013年6月27日,优步在台湾台北市进行试营运。并于一个月后在7月31日开始正式营运。
2014年6月6日,优步宣布在新一回的募资活动中获得了12亿美元的投资。
经过数个月的试营运后,优步在2014年6月19日正式于香港部分地区推出服务,初期服务范围仅涵盖中环及邻近地区。2014年8月14日,优步于香港增加了招呼普通出租车的服务。
2014年7月24日,优步推出支持Windows Phone的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
2015年2月20日,虽然在西班牙被禁,但Uber又重新在该西班牙推出了送餐服务。每餐价格约为10欧元,外加2.5欧元的配送费。该公司希望借此保持其在西班牙市场的存在感。送餐服务名为UberEats,而在旧金山和比佛利山庄的类似服务则名为UberFresh。
2015年3月4日Uber首次收购地图及搜索创业公司deCarte。Uber发言人表示:通过收购deCarte,我们将继续改善基于地图的产品和服务。
2015年4月9日,打车应用Uber宣布,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推出机动三轮车打车服务uberAUTO,以提升公司在印度的影响力,并与当地一家对手竞争。
三、运作方式
Uber对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款打车应用,而是“为乘客提供一种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
在美国,用户可以通过走优质服务路线的Uber black服务订到像加长林肯、凯迪拉克、宝马、奔驰等豪华私家车,司机会带着白手套彬彬有礼地提供服务,让乘客享受到“私家车”的服务感受,感觉到自己多花的资费是值得的;也可以通过UberX服务订到丰田普锐斯和大众捷达这样的紧凑型轿车。
自己并不拥有任何车辆的Uber却擅长整合各类资源。在美国,Uber和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甚至私人签署合同,让车主通过Uber接收订单。
四、中国情况
(一)进入香港
2014年6月,Uber宣布正式在香港提供服务。
Uber将按照每分钟2港元(约人民币1.6元)每公里9.32港元(约人民币7.4元)的标准进行收费,但起步价为35港元(约人民币28元)。
Uber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在香港推出旗舰服务UberBlack。香港有牌照的出租车数量仅为18138辆,而人口则达到700万。香港的情况与只有约1.3万辆出租车的纽约类似,而Uber已在纽约迅速发展。
(二)进入北京
2014年7月14日,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此前Uber已经在北京试运营了两个半月,主要覆盖了三里屯和国贸区域。北京是其进入的全球第100个城市。
(三)百度投资
2014年12月17日,百度与美国硅谷新兴互联网巨头Uber签署了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三个方面展开合作。
(四)联合穷游
2015年2月11日,Uber(优步)联合穷游网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推出锦囊“Uber环球用车指南”,为六千万穷游用户海外游即时用车提供贴心指南。这是暨2014年Uber与穷游“行程助手”独立APP进行API对接之后两家企业的二次合作。
(五)上线拼车服务
2015年8月25日起,在上海部分地区内试行“人民优步+”拼车服务,乘车费用可节省30%。目前优步已经在全球8个城市(旧金山、巴黎、纽约、洛杉矶、奥斯汀、波士顿、成都、北京)推出了合乘模式。加上新上线的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可以“拼”的城市数量将增加至12个,而这其中,中国城市的数量占到了一半。
(六)优步为中国市场定制“顺风车”功能
2015年9月,Uber在成都全球首推顺风车产品“优步同行”试点,该功能类似于“顺风车”。
这一产品针对城市中早晚上下班出行的白领车主或经常往返于同一路线的车主定制开发。在技术上,通过新的算法快速解决“即时+派单+同路匹配”,即时推送最适合车主既定路线的上下班拼车伙伴。
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说,这一功能根据中国情况发起,因此选择在中国首发,体现了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优步本土化的探索。未来,这一功能或推广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城市。
(七)出行保障
优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结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在本地的运营经验,优步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优步专车服务安全及保障标准》。
优步设立行业最严格的车辆和驾驶员准入和淘汰准则,审核合作司机/拼车车主的个人身份 证件和驾驶员证件,并进行安全驾驶记录和无犯罪记录的背景调查,同时对违规司机设置 严格的处罚标准。
优步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透明、全程监管、保障安全。用户在上车前,可以根据APP 上显示的司机头像、车牌号和车型,核对司机和车辆信息的真实性;上车后可以将自己实 时的行车路线分享给家人或朋友。优步为每段行程提供单程理赔额上限在人民币50万元的补充商业保险。
优步首创的无现金支付功能不仅方便用户还提高了司机的安全系数。优步独有的智能就近匹配派单技术(而非抢单)可以避免司机在开车时因为抢单而分心,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优步通过全球首创乘客和司机双向匿名评价的信用构建机制,优化平台上司机的服务质量。
(八)优步在中国市场重要时间节点
2015年5月 实现在中国市场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的里程碑
2015年7月 在成都试运营多人拼车产品“人民优步+”
2015年8月 广州全球首创线下“优步拼车站”(UberSTATION)2015年9月 正式向中国企业、开发者开放API接口 2015年9月 在成都全球首推顺风车产品“优步同行”试点
2015年10月 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人民币,预计在中国投资63亿元
2015年10月 与中国太平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升级安全保障体系 2015年10月 在武汉投资6300万元,建全球最大运营中心 2015年11月 与阿里钉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1月 “人民优步+”多人拼车正式在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深圳五城推出
2015年11月 顺风车类功能“优步同行”在成都、北京、上海、深圳四城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