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血评估、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静脉输血法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
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4.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预防及控制出血。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适应于血液病病人。
(2)库存血:仅保留红细胞及血浆蛋白。适用于各种原因大出血。4℃冷藏,保存2~3周。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酸性增高,钾离子浓度增高,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警惕酸中毒与高钾血症。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收集、抗凝、过滤、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病人
2)术前预存自体血:术前2~3周内,定期反复采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要时再回输。
2.成分血
(1)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
3)红细胞悬液
(2)白细胞浓缩悬液: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
(3)血小板浓缩悬液:保存于22℃环境,24小时内有效。
(4)血浆: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
1)新鲜血浆:包含全部凝血因子。
2)保存血浆
3)冰冻血浆:保存在-30℃低温下,有效期1年;应用时先放在37℃温水中融化。
4)干燥血浆: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5)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常用5%白蛋白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
2)纤维蛋白原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三)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1)备血:填写输血申请单,采血2ml送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取血: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
(3)取血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不能将血液加温,室温放置15~20min后输入。
(4)输血前:再次两人核对,确定无误方可输入。
2.直接输血法
在准备好的注射器内抽取抗凝剂,50ml血液中加4%枸橼酸钠溶液5ml,操作时由三人完成,分别担任取血、传递和输血。
3.间接输血法
1)按密闭式输液法(用输血器)给病人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2)两位护士再次三查八对,将血液轻轻摇匀,常规消毒贮血袋并连接输血器。
3)开始输入速度宜慢,少于20滴/分,观察10~15min无不良反应,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儿童酌减。
4)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须输入生理盐水,输血结束时,继续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直至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入人体内。
4.注意事项
(1)每次为一位病人采集配血标本,禁止同时为两位病人采集血标本。
(2)必须两人核对。
(3)库存血取出后,30min内给病人输入。
(4)如用库存血必须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正常库存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层界限清楚,无凝块;如血细胞呈暗紫色,血浆变红,血浆与血细胞的界限不清,有明显血凝块,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5)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高渗或低渗溶液、酸性或碱性药wu。
(6)加压输血时,必须由专人在旁监测,以免走空。
(7)加强巡视,听取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发生严重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查找原因。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至40℃以上,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持续1~2h。
(2)原因:致热源引起;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抗体有关;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血液、输血用具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2)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处理。
3)对症处理,给予保暖或物理降温。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5)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轻者皮肤搔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过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为过敏体质
2)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已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抗原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
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应少量清淡的饮食。
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
2)轻者减慢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
3)对症处理:呼吸困难——氧气吸入
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过敏性休克——抗休克治疗
4)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5)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一般输血10~15ml后即可产生症状。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同时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致坏死脱落,进一步使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输入异型血:ABO血型不符
2)输入变质血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核对
2)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保留余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3)维持静脉通路以备抢救时给药。
4)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立即抢救。
4.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1)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大块瘀血斑或伤口渗血等。
2)原因:大量或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液。
3)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伤口有无出血;根据医嘱输入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临床表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甚至心跳骤停。
2)原因:大量枸橼酸钠与血中游离钙结合,血钙下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下降、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3)护理措施: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5.其他反应
(1)空气栓塞
(2)输血传染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
(3)细菌污染反应
第二篇: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
1、原因
可由致热源引起,如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受血者在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症状
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h后缓解。
3、护理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2、症状
大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3、护理
(1)预防: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②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2)处理:①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②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③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1、血管内溶血反应
(1)原因:①输入异型血,多由于ABO血型不相容引起,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②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血温过高,输血前将血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受细菌污染均可造成溶血;③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
(2)症状:第一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3)护理
1)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2)处理: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⑥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2、血管外溶血反应
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和抗-E所造成。临床常见Rh系统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由D抗原与其相应抗体所致,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血管外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一周或更长时间出现,体征较轻,有轻度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提高。对此种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等。
1、循环负荷过重
其原因、症状及护理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1)原因: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病人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血,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
(2)症状:表现为皮肤、粘膜瘀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后伤口渗血。(3)护理: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断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原因: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至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2)症状:表现为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发生心跳停止。
(3)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五、其他
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远期观察还可有因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
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
第三篇:输血反应及护理
输血反应与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发热是输血中常见的反应
1、原因
(1)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
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h后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3、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减慢低速或停止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爆出静脉通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病情平稳。
(3)给予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生活护理。(4)必要时按医嘱用药,例如激素、抗过敏药若异丙嗪等。
(5)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2)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
(4)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临川表现
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反生过敏性休克。
3、护理措施
(1)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3)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4)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三)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1、原因
(1)输入异型血:多由于ABO血型不相容引起,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服而造成,一般输入10-15ml即可出现症状。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血液保存温度过高,输血前将血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受细菌污染均可造成溶血。
(3)血中加入药物:多由于血中加入高渗、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4)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但输血2-3周后即产生抗Rh阳性的抗体。如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因子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应发生较慢,可在输血后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并且较少见。
2、临床表现
轻者和发热反应相似,严重者可在输入10-15ml血液后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由于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2)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3)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标称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物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护理措施
(1)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迅速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并保留余血和病人血标本送化验室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给予氧气吸入,维持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入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3)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4)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氨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6)认真作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等。
1、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2、出血倾向
(1)原因: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病人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血,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破坏较多而引起出血。
(2)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斑,牙龈出血,穿刺部位大块瘀血或手术后伤口渗血,严重者出现血尿。(3)护理措施:①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②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原因:大量输血同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下降,以至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2)临床表现:病人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发生心跳停止。
(3)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预防发生低血钙。
(五)其他
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等,远期观察还可有因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
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
第四篇:常见输血反应的护理 胃癌病人的护理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胃癌病人的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
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治疗与护理
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根治性切除为彻底切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受累邻近器官,依据肿瘤原发部位不同分别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次全切除:姑息切除:主要用于肿瘤已有不能清除的淋巴结转移或累及重要脏器及血管,原发肿瘤在解剖上尚能作胃大部切除;短路手术:原发肿瘤已无法切除,肿瘤造幽门梗阻或可引起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起到解决梗阻,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可抑制细胞活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采用术中放疗,清除不能切除或肉眼看不见的癌灶,可提高手术疗效。(1)术前注意病人的营养与进食情况:按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软食、半流食或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对重度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贫血者,术前补蛋白质或输血。有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每晚用温盐水洗胃,消除胃内积存物,减轻胃粘膜水肿。严重幽门梗阻者,应于术前1~3天作胃肠减压,使胃体积缩小。予术日晨放置胃管,抽尽胃液后留置胃管。(2)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硬膜外麻醉4~6小时或全麻清醒血压、脉搏平稳后半坐卧位。注意保持卧位正确,以利呼吸和腹腔引流。鼓励深呼吸、咳痰、翻身及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腮腺炎。(3)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管接无菌瓶,每3天更换1次,以防逆行感染。必须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一般在24小时内量多,为血浆样渗出液,以后逐渐减少。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超过500ml应考虑有出血。要勤巡视,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有无扭曲、脱落。
(4)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以减少胃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刺激,预防吻合口水肿和吻合口瘘。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1次,每次量不超过20ml并相应吸出,避免压力过大,冲洗液过多而引起出血。注意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有鲜血抽出,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胃管应妥善固定,不可随意移动,并注意有无脱落或侧孔吸胃壁,使胃肠减压停止。
(5)术后饮食:术后3天禁食、禁水,静脉补液,每日3000ml左右。在停止胃肠减压后,可饮少量水。次全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术后饮食要求有一定的区别,术后饮食常规 术后日数 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
第4天 清流200ml/2小时,两餐间饮
水200ml,每日7次 禁食
第5天 清流全量 禁食
第6天 流质全量 清流50ml/小时 第7天 流质全量 清流100ml/小时
第8天 流质全量 清流200ml/小时
第9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0天 半流 清流全量
第11天 半流 流质全量
第12天 普食 流质全量
第13天 普食 半流
第14天 普食 半流
第15天 出院 半流
第16天 普食
第17天 普食
第18天 普食
第19天 出院
(6)观察术后并发病:
①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7~14天,病人进食后感到头重、心悸、脉快及出汗或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增加、腹泻等。应少食多餐,进低糖、半固体饮食,嘱病人平卧位进食,并卧床休息1小时,症状可逐渐消失。②空肠梗阻:远端肠梗阻可有上腹部胀痛,胃管内无胆汁,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及腹膜炎。其梗阻多发生于术后7~14天,表现为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应及时报告医生。
6、预防
胃癌病因尚不明确,应祛除与胃癌有关致病因素。
(1)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食盐、咸菜及烟薰食物。忌烟、酒。
(2)积极治疗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多发性息肉等,预防癌变。(3)对高风险人群定期普查,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五篇:输血护理
输血护理
1、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指定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传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己免受感染;(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2、护士对安全输血起什么作用?
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但护土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护土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则可避免输血前某一环节的疏忽(包括护士自身的疏忽)而造成输血意外事故的发生。
3、需要加温输血时,护士应怎样给血液加温?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若有特涨情况,如:大量输血超过5袋,输血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病人体内有强冷凝集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将血袋置于35~38℃水浴中,轻轻摇动血袋,并不断测试水温,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2)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35℃,水温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3)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4)有条件可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按说明书操作)。
4、护士应如何掌握输血速度?
(1)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
(2)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3)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贝地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
(5)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务是长菌危险。
5、袋装血液如何加压输血?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的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油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加压的作用;(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3)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
6、为何成分血中红细胞制品会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如何处理?
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添加液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这些红细胞制品在制备肘往往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或添加液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输往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就沉淀于血袋的下部,导致血液粘稠度过大,故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红细胞制品在输往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混匀才能输注。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是起,就不会出现越输越慢了。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扣一扣TIll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的塑料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7、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输往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1)血小板:①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②摇句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③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④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决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⑤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协山顶聚集),不能放入4℃冰箱暂存。
(2)新鲜冰冻血浆:①输驻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②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③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8、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夕卜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2)谋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
(4)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人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