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5 02: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广东省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做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主要的成绩在于管理模式上由原来的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发生转变。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外来人口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与政策调整的合理建议。【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口管理 广州市

作为全国一线移民城市,广州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管理的原则,着重抓好治安管理和劳务管理,形成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劳务管理为根本,其他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使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流动人口管理理论及重要性

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时期,在各种资源的市场配置中,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实行地区流动和产业流动。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口再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 年,《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确立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制度,条例在取代 1999 年的旧条例的同时,名称也由“管理条例”变为“服务管理条例”,明确“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七年、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无犯罪记录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是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一次深刻变革。参与起草讨论的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认为,“改变还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一种归属感,居住证有限度,控制总量地,慢慢地将部分外来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在让外来人口有归属感的同时,也为广东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广东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工告别“暂栖”的身份,进入“居留”时代,虽然推行“居住证”这一善举还不足以承载“户籍改革”一步到位的理想,但可

以肯定的是,它正在朝着理想前进的路上。它以一字之差突显政府理念之变,以九项服务承诺让流动人口享受“准市民待遇”。

二、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当前广州市外来人口有这样几个特点:(1)从龄结构看,年龄趋向年轻化,其中青壮年占大多数,未成年人、大龄劳动力少 ,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已婚与未婚比例基本持平,如果以20—25岁为结婚的年龄界限考虑,则外来人口中未婚的年龄密度更大,这说明婚姻与家庭是影响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2)从学历结构看,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影响外来人口在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从来源结构看,仍以外地外来人口为主体 ,省际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外来人口流向的主要原因。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

(1)就业渠道多样,但有组织外出较少,以自发式独立就业为主。广州市外来人口主要是根据同乡和朋友介绍来打工的,通过职业中介机构介绍、用人单位直接招工、通过招聘会获得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2)职业技能单一。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外来人口仅接受过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占大多数;有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较少。(3)从事的行业分布广泛。大部分布在制造业,其次是服务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4)流动性较高,平均就业时间为2年左右。

(二)广州市外来人口的权益保护问题

(1)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尽管工作强度很高,但外来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据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2010年上半年,广州市的外来人口平均收入约1343元/月,明显低于社会平均工资。(2)休息休假难以得到保障。外来人口在法定假日有休息的不足一半。(3)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目前广州市小私营企业较多,管理上相对不规范,企业主为减少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4)劳动安全保护差。外来人口就业的许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动环境较为恶劣,企业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相当有限。(5)劳动权益保护不到位。外来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劳动法律知识相对缺乏。

(三)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关于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广州市政府于2004年下发了《广州市人民政

府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以流入地区一级政府负责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从2007年起,广州市不仅减免了外来人口子女借读费,且免了杂费,现在外来人口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只需交代办费(有住宿的再交笔住宿费)。上小学,代办费约100多元钱,上中学,则大约200多元钱。不过,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所需缴纳的费且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所以现在广州市的外来人口都非常渴望子女能进公办校就读,但由于公办学校太少,还有很多外来人口子女进不了,政府正在调整本区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中小学建设计划,抓紧落实建设的配套资金,建成和正在筹建一部分小学。但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三、现阶段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人口管理是基于对人口问题的价值判断、服务于特定的人口发展目标的,对人口事件或人口行为实施的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城市政府和管理部门进行人口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人口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调控和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出稳定、协调的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保证城市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口管理的理念理应服从这一目标。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使进入城市的外来工难以转化为正式居民,只能以暂住人口形式滞留城市。外来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之间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明显落差,导致了城市社会中“新二元结构”的出现。城市内部的“城乡分治”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格局,集中表现为对户籍人口利益的过多保护和对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不到位和制度缺失。尽管与户籍相联系的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的城市人口管理思路也是基于当前人口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的政策选择,但地方政府对户籍人口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和针对流动人口的带有歧视性的政策及管理手段,使正常的管理逻辑遭到破坏,有悖于社会公平目标,也不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管理机制不符合“齐抓共管”格局

广州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确立了“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区县管理、社区为主”的人口工作机制,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管理职责界

定不清、多头管理,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等问题,造成了政府有效资源的浪费。部门间协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以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例。一般来说,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程度越高,其发挥的效用就越大。长期以来,作为公共资源的广州市人口信息基本上由各职能部门独自享有。公安、民政、劳动、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均建有各自的流动人口信息库,但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未能发挥各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各部门分别从本部门管理角度采集信息,进行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但有相当一部分信息(特别是基础性信息)是相互交叉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人口管理的设施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管理法规不符合“实用可行”原则

主要是体现在立法滞后,导致管理的被动和无序。我国关于流动人口的立法,是地方立法先行,全国性立法滞后。最初关于流动人口的立法,是为了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如最早的市一级的流动人口立法是上世纪八十年的 《广州市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最早的省一级的流动人口立法是上世纪八十年末的《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据统计,从1987 年至 2002年,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38个地级市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在此基础上,1991 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而对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其他相关问题,到现在仍没有统一的管理法规。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因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不愿管、不敢管、管不了等管理被动和无序管理现象。另外广州市流动人中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执法不力,监督不严现象。由于执法者自身素质不高、执法不力,侵害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种种原因,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法治意识还不尽如人意,部分管理人员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加之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权常常被滥用,外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管理方法不符合“科学高效”目标

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方法上还有防范式管理理念和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有悖流动人口管理“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原来我国城市外

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一直侧重于防范式管理,通常从整体上把流动人口当作一种破坏性因素来管理,防止这部分人危害城市已有的社会秩序,往往忽视了保护、教育、服务等管理的重要职能。防范式管理的理念也明显地带有歧视流动人口的成分,不利于调动外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而且容易激发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各地的外来流动人口正在不断增加,他们对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变对外来流动人口的防范式管理,而注重服务、法治化管理,加强管理的保护、教育、服务等职能。

四、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导致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打击”轻“服务”管理观念不适应流动人口管理新要求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流动人口的看法是消极的,他们过多地强调流动人口给流入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效应,“简单地把流动人口视为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和‘城市病’的根源,把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就业活动称为‘盲流’”,而较少考虑其对流入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效应。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中,“预先假设管理对象对主体或他人有危害的危险行为”。因此,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主体强调的是防范和管理,注重限制与控制甚至打击,注重治安管理和整治打击,对如何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加快建立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等认识不够,“各级政府管理机关公安、劳动、工商、计划生育等在行使管理权时,基本不考虑流动人口有什么利益和要求,而仅仅关心收费和巧立名目罚款,”没有从整体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服务政府的理念。

(二)重“各管”轻“共管”管理体制不适应流动人口管理新局面 人口管理工作涉及公安、教育、市容、计生、房管、卫生、工商等众多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衔接的问题,又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齐抓共管、综合执法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单凭公安部门唱“独角戏”,既管不到位也很难管好,当然警力不足一直是个困扰广州发展这一问题的难题。流动人口分布在各行各业,其管理与服务涉及到治安、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工商税务、劳动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广州为解决流动人

口管理与服务问题,各个部门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也做过了各种努力,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公安、劳动、计生、工商、房管等部门之间基础设施不能共用,相关信息不能共享,管理与服务工作难以同步。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各部门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互相“制肘”,使各项政策和公共资源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从而导致流动人口的问题越积越多,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重“制定”轻“操作”管理法规不适应流动人口管理新发展 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要求任何社会管理活动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但首先是有法可依。广州市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法规,如《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广州市出租屋及租住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但这些地方性法规没有与其它法规做到很好的衔接,目前,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法规、规章的主要执行机关为公安、劳动、规划国土、城管、计生等十多个政府部门,虽各部门都有部门法规,但对部门之间如何协作和配合却未做出详细的规定。由于有些法规、规章在制订时未注意相互衔接,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在实践中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遇到实际问题通常无章可依,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做法不一的现象,缺少规范化的准则,使得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未能落到实处。

(四)重“静态”轻“动态”管理方法不适应流动人口管理新趋势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外来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以社会型和文化型为主。1984年以后,随着国家有助于人口流动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颁布实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州区的外来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型流动人口成为主体,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静态人口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外来人口在规模和形态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广州地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治安管理部门,基层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对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自觉,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当时政府对外来人口管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也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因此,在管理上表现为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的被动应付,以及伴随问题积累而进行的大规模阶段性运动式整治。原来这种以“静态”人口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新趋势。

五、优化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模的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人口管理是基于对人口问题的价值判断、服务于特定的人口发展目标的,对人口事件或人口行为实施的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城市政府和管理部门进行人口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人口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调控和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出稳定、协调的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保证城市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口管理的理念理应服从这一目标。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大问题。传统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强调的是“防范”,注重对流动人口的限制和控制,注重治安管理与整治打击。这一管理理念不仅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而且也无法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和有序管理。法律制度不仅是社会强制力的体现,同时更具有倡导社会文明,引领观念进步的作用。“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观念和素质,法律制度应该引导和强化这种观念。我国宪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具体法律将之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当代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立法的起点和归宿。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制定有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法制的过程中,要转变理念,真正以人为本,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态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保障。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立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社会公平或社会正义,以体现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关怀,即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立法不是以维护流动的有序性为目标,而是以为其创造平等、公正、自由的环境,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目的,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由管理主导式向服务主导式转变,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生活得安宁愉快。

(二)形成“齐抓共管”流动人口管理合力

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安、房管、劳动保障、工商、人口计生、卫生等职能部门动员协调全社会的资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界定与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对各部门所掌握资源状况、管理权限、职能发挥,以及部门间信息交错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流动人口管理 的合力机制,促进人口信息共建共享。

广州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统领全区人口管理和相关政策的综合协调工作,这种综合管理与服务模式己初见成效,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该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其综合协调和运作能力,在该机构的领导协调下,各个系统和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管理思路,摆脱防范腔制型的管理方式,重新界定公安部门在人口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将人口的社会管理权回归基层政府和社区。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

(三)完善“实用可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因为在所有的国家机关中行政人员数量最多,对人们群众的影响最大。要想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首先必须有完善的相关法规。因此,在制定流动人口管理的行政规章时,应从广州的实际出发,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法规,着力做到在实际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程序可循,又符合大的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方针政策。严格约束相关管理部门的权力,将这些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统一起来,从而将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首先,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从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与这些政策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并加大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其次,对于一个已经实施的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相关职能部门与流动人口之间建立比较通畅的告知通道。这样就不会出现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但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受这个政策影响的流动人口仍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政策的局面。

(四)构建“科学高效”流动人口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科学高效的人口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IC卡进行网络化人口管理,可以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打破部门层级的条线限制,促使政府组织资源和职能整合,促进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有利于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统一、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一卡式”管理可集户籍、劳动力、计划生育、出租房屋、工商税务、社会保障、治安

管理等多种职能于一身,有利于促进人口信息资源化,提高人口管理效率,改善人口调查和统计质量,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基础性资料。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大城市流动人口特征及管理:以广州为例兼与北京、上海比较》,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2].玛晓英,《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以北京为例》,《人口研究》,2005年第5期。

[3].顾骏,《关于上海流动人口管理的深层次思考》,《城市管理》,2005年第2期。

[4].宗原,《办居住证比例较低 上海加强实有人口管理》,《解放日报》,2009 年4月25日第?版。

[5].廖世同,廖世添,《广东省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导向》,《中国人口科学》,1989 年,第 6 期

第二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二)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三、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三)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四)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第三篇: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纲)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组成

(二)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三)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二、当前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二)管理法规不完善,部门合作不协调

(三)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

(四)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加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二)统一管理,加强协作沟通

(三)加大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力度

(四)提高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水平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育贤

内容提要: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流向深圳成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在加快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挑战了深圳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因此,加强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研究,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析了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并概括了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做法、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深圳市 流动人口 管理

有“移民城市”之称的深圳,吸引着大批建设者们来此逐梦。大量流动人口来到深圳,租房而居,流动性强,他们为深圳的快速城市化做出了贡献,有力支撑了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与优化调整,但流动人口也对公共设施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挑战,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深圳市传统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上的缺点,推动人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组成

现阶段,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组成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主要是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第二类是农村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农民,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子女的教育,涌向城市,共享城市公共资源的便利。第三类是从小城镇流入的人口,这些人主要是掌握了一定技术能力,受教育程度较高,不满足于现状,为谋求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如一部分高校毕业生。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深圳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2003年为557.41万人,2008年达到了876.83万人,2010年增加到1200.55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深圳市全市累计登记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达1700.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84.9%;其中户籍人口212.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

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最”:一是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2014至2015年进行的统计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6:1。二是人口密度全国大中城市里最高,从“四普”时每平方公里825人增加到“五普”时3597人,十年间增长了3.46倍,以年均15.32%的速度增加。三是人口年龄结构最轻。据“五普”资料,全市人口年龄平均25.37岁,且20-3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高达66.38%,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绝无仅有。四是适龄劳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最低。在全市的劳动力资源中,受过中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15.21%,而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高达66.52%。

(三)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深圳市作为全国主要文明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颇多的城市之一,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近年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管理”的原则,着重抓好治安管理和劳务管理,形成“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劳务管理为根本,其他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使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制定高效的管理方案。一是确立并完善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属地管理制度。突出重点,改革管理对象,将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具体表现为:以村(社区)居委会为主,成立综合管理办公室。由村(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统一组织,集计生专干、治安员、城管员、卫生员等共同管理;二是分片负责,实行所谓的“三定,五保,四不漏,八清楚”包干责任制。三是建立了相应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为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深圳市先后出台了“1+5”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深圳市户籍人口迁入若干规定(试行)》、《深圳市暂住人口证件和居住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暂住人员就业管理办法(试行)》和《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四是创新了流动人口管理方式。以证管人服务促进管理;以房管人管理创新模式;以卡管人填补治安漏洞。

2、关爱流动人口,提高优质管理服务。在防止和排查外来流动人口带来的治安管理问题和出租屋隐患问题的同时,深圳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尽量增加其归属感以及对深圳的认同感。不仅帮助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免收中介费,还将限制使用农民工的规定全部撤销并免收来深建设者的行政管理费用。同时,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据《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按照管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接受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原则,制定《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范围、职责和程序,逐步有序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实施社保扩面,使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深圳市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和参保人数逐年提高。积分制以及办理深圳市居住证等政策放宽了流动人口在深圳入户的条件,增强了他们对深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深圳市对本市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全市实施了对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户籍劳动力平等保护措施,从最大程度上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仲裁部门也积极加入到保护流动人口 合法权益的行列中来,不仅简化程序,而且优先为流动人口办理,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减免相关费用的政策。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宣传工作。

4、不断探索完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有效措施。面对庞大的流动人口,深圳治安隐患之多可想而知,为此,深圳市早在2004年6月就启动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颁布了《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意见》,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认为,此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政府的社会安全、公共服务功能被强化。从社会管理出发,比如,城市管理办公室升格为城市管理局,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比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局、质监局等都得到了强化,在合并、撤销很多经济管理部门的同时,继续保留了教育文体等部门,在精简公务员队伍的背景下,却为公安部门增加了3000个编制。同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全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为群众解决一大批实际问题。

二、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围绕建设流动人口和出租屋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并把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全部录入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动态跟踪管理。可以说,深圳市政府虽然在流动人口管理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综合分析深圳市关于农村流动人口各项文件可知,许多部门对流动人口存在重视管理、轻视服务的风气,说明深圳市并未形成尊重、重视流动人口的良好氛围。

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治安管理工作的需求,流动人口信息无法及时录入网络系统并随时更新,导致有关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相关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并未建立全面的共享机制,无法更好地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更谈不上为流动人口提供最佳的服务。各个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各项信息,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难度。多数流动人口由于逃避登记办证,导致其信息无法在公安机关管制视野中,管理漏洞助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同时导致流动人口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例如: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遭受不公正对待,严重损害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当地社会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权益受损案件缺乏重视,案件进展缓慢,流动人口想要维护合法权利道路艰难。从住房问题的角度来说,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多数从事服务业、制造业,大部分流动人口是夫妻或举家在外生活,因此,住房需求明显增加。

(二)管理法规不完善,部门合作不协调

法律是约束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准则,也是管理流动人口的基础保障。深圳市制定的关于流动人口的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大量问题并未涉及其中,并且缺乏国家范围内统一的管理规则,这种情况 使各个地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存在差异或发生抵触,导致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过于混乱。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公安、教育、计划生育、交通及城建等多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按照部门综合划分原则,分工管理,无法实现合并统筹,严重影响流动人口管理效果和效率。有些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均以自身利益出发,在工作中相互推诿责任,对流动人口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中相关部门缺乏统筹协调,不同区域或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密,缺少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标准,造成流动人口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

大量事实表明,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特别是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在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政策不够完善。近年来,深圳市虽然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但有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还仅仅是部门规定,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安居乐业的政策规定相对缺乏,使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二是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保障。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不依照合同执行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任意延长劳动时间且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随意拖欠克扣工资、生产现场存 在安全隐患、女工特殊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引发的劳动纠纷时有发生。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仍然较低。有些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劣,危房出租现象依然存在。在民营企业中组建工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法律援助的人员力量和经费保障与流动人口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不相适应,落差比较大。在流动人口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还不多,方法有待创新,效果尚待提高。

(四)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仍然偏低,未能真正形成政府与用工单位、出租屋业主、村委(社区居委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流动人口本人和用工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在理解上存有偏差,认为暂住人口登记需占用一定时间,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主动向公安机关申报登记的较少。二是企业为规避劳动监察部门检查或为节省办证费用,瞒报流动人口数量。三是部分出租屋业主为追求经济利益,对承租人基本上不履行出租人的法律责任,不查验承租人身份、不主动办理登记手续、不签订治安责任书等不履行管理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出租屋业主与出租房分离,出租屋管理失控,有的房屋出租人对承租人在出租房内从事违法活动情况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熟视无睹。四是部分村委或者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职能弱化,人员缺位,责任不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无人问津。

三、加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但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并未有所提升。虽然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常住人口,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流动人口属于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这些人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有关部门和市民对流动人口排斥、歧视等情况,各个级别政府先要转变公众对流动人口的错误认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中;还要认识到流动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客观看待流动人口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意识到流动人口也是这个城市的一员,他们同样享受深圳居民所具有的合法权益和待遇。此外,相关部门在思想层面上要由“管理”至“服务”进行转变,重视并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正当权益。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科技逐渐应用到流动人口管理中。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根据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居住、教育、就业等各项信息,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计算机硬件,并设计一系列软件系统,借助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完善的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达到多个部门相互连通、实时共享信息,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效果。

(二)统一管理,加强协作沟通

现阶段,多数流动人口管理法规为部分省市地区出台的地方性管理规范,这些法规是由地方管理部门针对所处地区情况出台的文件。因地方保护主义和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的影响,这些法规极少涉及流动人口利益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层面制定规范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明确规定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人员、职责等内容,为规范管理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支持。

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大、涉及面广、问题繁杂等问题,仅仅依靠公安部门进行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时期社会形势的改变,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应相互协作,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与管理新模式相互配合为流动人口提供最佳的服务。以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及所处城市为据点,创建流入和流出地双向管理机制。采用网络共享交流平台,明确流动人口流出、流入地区双方权责。各个地区定期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实时掌握流动人口最新动态,达到无缝对接管理流动人口的效果。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行政参与机制,从而调动各企业、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各方监督管理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力度

要想切实保障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流动人口平等就业服务水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是流动人口来深圳的最直接动因。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实行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和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等服务;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所有用人单招用流动人口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劳动保障部门要严肃查处不签订、不履行合同,超额加班加点,超强度用工,使用童工,侵犯妇女权益等违法行为。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工资清欠预警机制,健全欠薪保证金、企业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及时查处拖欠和克扣工资行为;加大企业工会组建设力度,支持更多的外来劳动者进入工会组织,依靠企业工会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对外来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地区和企业的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和职业中介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

2、大力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拥有较为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是广大外来人口的普遍愿望。近年来,虽然深圳市一些地方兴建了一批“新市民公寓”,有些企业改建、兴建了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但总体居住容量小,布点不尽合理,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为此,政府要在规划城镇居住体系和工业园区建设时,将“新市民公寓”建设纳入其中。要出台相关政策,在土地划拨、贴息贷款、城镇建设配套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以鼓励民间资本 建造“新市民公寓”,并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廉价低利润出租。要积极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建造职工宿舍,让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住宿。要在房地产开发中适当增加经济适用房比例,鼓励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申购,使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3、健全流动人口的医疗和计生服务制度。医疗和计生部门要按照深圳市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计划生育、重大传染病控制和外来儿童计划免疫措施。要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水平。要研究完善适合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医疗补偿待遇。

4、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快研究制定深圳市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办法,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参加五类保险的覆盖面。

5、完善流动人口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引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知识技能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新深圳人”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文明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成为受流入地居民欢迎的人。

6、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强化政府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子 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职能。建议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公办学校吸纳比例。政府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吸纳为主”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吸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二是改善简易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简易学校的监管力度,建议将每一所简易学校划归一所公办学校代管,提高简易学校办学质量。

7、丰富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区域,很容易与当地常住人口产生文化冲突。深圳市宣传、文化、体育等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以流动人口为主要参加对象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文艺体育活动,丰富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提高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水平

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不仅数量多、成份杂,且变动快、管理难。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很难奏效,必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水平。

1、推行“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模式。流动人口在一个地方的落脚点一般离不开两个地方,一是“住宿地”,二是“工作单位”。抓好这两个区域,就是抓好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因此,建议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开发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出租屋业主、房屋中介公司、新市民公寓建设单位、用工单位的权利义务,落实相应的服务管理责任,将居住于“新市民公寓”、私房出租屋、企业集体宿舍、建筑工棚、自购房等各类住所的流动人口全部纳入登记、管理服务的范围,切 实改变出租屋业主、房屋中介公司、新市民公寓建设单位、用工单位只收租金不尽责任、只用人轻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状况。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推行综合管理责任书制度,改变现行的治安责任书单一做法,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中全面签订包括安全、治安、计生等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书。同时,要制定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对签订综合责任书的单位和房屋出租业主进行必要检查,了解责任履行情况,督促责任落实。对不履行管理责任的,应制定相应措施,作出相应的处罚。

2、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外来人口在流入地实行属地登记,获得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基础。享受就业、求医、入学、保险、购房等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有关政策待遇,都应以登记并持有居住证为前提。按照学历、技能、居住期限、所需人才等不同要素,将居住证区分为不同级别,按级别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最后达到将符合落户条件、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转变为获得当地户口的常住人口。

3、完善流动人口户口迁移制度。进一步放宽城镇地区投靠亲属、投资落户、纳税落户、人才引进、购房落户等条件限制;对于长期居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较稳定收入,符合当地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可允许落户;总之,政府要通过种种政策引导,使流动人口中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员尽快融入深圳,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参考资料:

1、胡静思,《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期。

2、钟孟伟,《深圳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区域经济》,2014年第2期。

3、张永爱,《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难点》,《探索带》,2014年第14期。

4、胡玉萍,《改进北京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建议》,《中国国情国力》,2016年第3期。

5、王丽娟,《流动人口道德教育现状问题及成因》,《思政研究》,2014年第8期。

第四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及对策

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镇位于北京市某郊区西部,全镇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9万人,是我区面积最大的平原镇。目前,全镇现有流动人口5231人。外来人口的大量集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我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租金收入。本人对本镇流动人口做了相关的调查,对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居住模式和人际关系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流动人口现状

1、基本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集中在20-40岁的中青年;72%的外来人口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已婚人员一般都有一个及以上子女;居住在单位宿舍的流动人口占35%,居住在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占27%。我镇外来人员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

2、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新劳动法颁布后,流动人口多数已签订固定期劳动合同;流动人口月收入普遍偏低,多为800-2000元之间,一般生活比较节俭,主要用于日常开支。

二、流动人口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外来人口的生活现状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就业竞争大,工作时间长,收入偏低。由于外来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能依赖的技术和资金,加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来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困难,很多人干的都是“脏”、“累”的工作,如服装厂、建筑工、游摊贩、收破烂等,工作相当辛苦但挣钱不多。如:我镇某俱乐部六十多名装修工人因对工作现状的不满,纷纷辞工,仅剩的20多名工人同住在一间汽修厂房内,没有取暖设施,条件艰苦。

2、生活质量整体低下。外来人员生活和饮食均极为简单,卫生状况较差。大多是租一些廉价房用以栖身,人均居住面积最小仅为5平方米,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有的甚至住危房。

3、缺少归属感,带来社会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流动人口无法极好的融入到本地,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极少有归属感。有些没有工作的或工作不稳定的难免会给本地社会秩序带来麻烦。

4、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流动人口普遍缺少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多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脏、乱、差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村容村貌。

三、流动人口管理的几点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职责分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条块管理,分片负责,分片考核。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切实保障社会稳定和流动人员生产、生活、劳动、消费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流动人员思想稳定和生活安定。

2、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优质主动服务。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认定及处罚。基层服务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各项咨询工作,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有关生育、教育、就业等咨询信息,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二是及时走访流动人口,把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宣传教育、证件审验、证件办理等服务送到他们中间去,提升服务的有效覆盖率;三是针对流动人口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律法规、文化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劳动致富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3、互通人口信息,共享管理平台资源。通过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革新,各村已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把已存在的流动人口以及新增的流动人口信息全部输入到系统中,并

与公安、计生、卫生部门做到资源的共通,更好的完善工作中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

努力实现暂住证登记、出租房屋登记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三者之间的对接,做到资源共享。

四、总结

通过调查,对外来流动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影响本地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让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进本地是任重而道远的。

第五篇:2008年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2008年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各科室

2008年,我局根据南岸片区综治委《关于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008]06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强和规范外来人口的日常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落实外来流动人口“管住、管活、管好”的各项措施,杜绝、震摄和遏制违法犯罪活动,为南岸片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全区蔬菜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领导,今年3月份,我局对市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做了适当调整,由局党组副书记担任组长,局党支部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4月4日召开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惠彬讲话,对今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总的工作要求是: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对外来人口实行全方位动态管理,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同时,制定和明确具体工作职能和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单位分成后勤、综合管理和调研督察三个工作组,并明确了相应的具体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台帐。形成了局、科室、门卫的三级管理网络。组织建立健全了外来人口住宿登记、就业登记、婚育查验、通报协查、身份核查、定期巡查六项日常管理制度,为实现我局外来流动人口长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突出管理重点,积极开展房屋出租整治

-1-

根据南岸片区总体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开展了房屋出租整治。通过整治,出租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一是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提出了“合法经营、规范运作”整治要求,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台帐和日常经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对无证经营和拒不整改者,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开展对房屋出租户的专项整治。整治期间,提出制定对房屋出租户实施分类管理的整治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签定治安责任书6份。

三、强化齐抓共管,深化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成效 在外来人口管理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作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综合管理功能有了明显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办理《健康证》20人;结合“五五”普法,认真做好对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办理外来人员劳动就业证15人,查验外来育龄人员10人;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调解各类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四、坚持打防并举,构成形成动态防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针对南岸片区外来人口违法犯罪比较突出的问题,着力构筑对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的动态防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违法犯罪。

加强以登记为主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了外来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规范管理台帐,在对外来人员登记时,注重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做到信息采集齐全、完备外来人员的信息库。使外来人员人人都在登记中、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管理中。杜绝并遏制了外来流窜人员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以来,我局外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管理任务和管理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一套适 -2-

合实际、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3-

下载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2011年城北社区社区外口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区拆迁频繁,私有住宅的萎缩,据初步的计算,目前本社区的暂住人口在800多人左右,且分布在我社区各个角落,全社区出......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杨体军、李晓婧、于洪、王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文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转移,有效增加了农民的......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向......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共5则范文)

    对松江区泗泾镇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在他们给泗泾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环境保护 问题 对策 环保队伍建设 投融资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与对策(xiexiebang推荐)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方面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