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及采取的对策
西营门街地处天津市城郊结合部,现有十个自然村、八个居委会和一个农场,与红桥、南开、北辰三个区相邻,在工业园建设、土地的连片开发上起步较早。一个街属泰和工业园,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工业、企业。全街外来务工人员多,居住人员结构复杂,私房出租户多,租住外来人口多,增大了我街治安防范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也给全街的平安创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近年来,流动人口发案率越来越高,减少和控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发案率,必须从发挥流动人口在平安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入手,确保房屋出租聚集地的治安稳定。
一、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单位,行踪不定,所以很难像常住人口那样管理起来。现行的管理制度法规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流动人口法规制度落后,相应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落后,手段单一,治安管理、户口管理和计生管理互相脱节,信息共享性差。有些流动人口没有纳入公共管理的视线内,传统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是以街流动管理办公室牵头,协助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制度,很少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出发,对流动人口的需求了解非常少,而直接能为流动人口及时的服务就更难了。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只是单一部门的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如公安、工商、民政、计生、劳动、城管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管理的业务。但 因彼此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只好各自为政,再加上手续繁琐,使外来人口无所适从,造成大家都管但都没有管好的局面,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还有些居委会、村委会、治保会等组织不重视流动人口的管理,很少与他们联系与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这也影响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管理专项经费缺乏,管理人员不足,出租房屋的管理仍很薄弱。自从取消对流动人口的收费后,这种矛盾更为明显,在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使得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管理者热情难调动,使得协管员、巡逻队员难配齐,专项活动难开展。各类出租房屋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落脚点,目前的出租房屋多且乱,违章房屋、窝棚很多。违法出租房屋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出租屋房主只顾收取房租,而对租房人的更换、人数的增减和所从事的职业等都不闻不问,还有一些房屋出租者,以逃税为目的不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租赁房屋治安许可证,使一部分租赁房屋没有纳入公安机关的视线,这就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加强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管理的有效对策
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如何改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是各个部门应当解决的当务之急。为此我街积极贯彻开展了流动人口“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并创新制定了一些新的举措和方法,如“三卡”、“三纳入”制度,“平安房屋出租户创建活动”。
(一)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立足大局,有所突破,一我街流动人口管理协调小组积极与劳动、卫生、民政、工商部门齐抓共管,互相策应,做到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这样既克服了各自人员不足、重复劳动,保证各部门任务的完成,又方便了广大流动人口;二街工商所、街劳服中心、街安全办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教育关、管理关,如果用工单位违反规定使用诸如无暂住证、身份证等证件的外来人口,相关部门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三尊重流动人口,杜绝在管理流动人口中“歧视”的做法,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在育龄孕检、子女入学、健康查体、劳务纠纷,劳动保障,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上,街教委、街劳服中心、街计生办做到增强服务意识,管理与服务并举。
(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质低,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更增强服务意识,使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减少治安隐患。针对他们大多数人法制观念淡薄,文化水平低这一客观事实,一方面,街宣传部门结合各种活动,结合典型案例,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同时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流动人口知法守法的自觉性,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 ,针对流动人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街司法所、中北法庭有重点、有选择的宣传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帮助他们掌握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街团委、街妇联也开展了对流动人口进行培训的活动,提高其生产技能,并依靠其既能与劳动在城市自食其力,谋到合适的职业,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开展流动人口“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实现社会化 管理
自发性流动人口群体,有自己的组织者(或带领人),彼此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我们对这些组织者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并发挥起个人威信的正面效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风俗和关系趋强化其内部的管理,形成“亲帮亲、友帮友、同乡帮同乡”的风险防范机制。另外,由他们为公安机关提供大量的第一手动态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向。去年我们招募了35名流动人口志愿者组成街巡逻队,认真组织开展流动人口“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初步起到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作用,也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些刑事案件。今年按照上级规定的6‰的增建计划,制定了流动人口志愿者招募的数量和对流动人口志愿者的权益保护,意外伤害保险措施,充分调动流动人口志愿者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四)建立和落实管理防范工作责任制探索“三卡”、“三纳入”管理机制。
针对我街地处城郊结合部,私房出租户多,租房外来人员多,管理经费少,管理人员不足,容易成为各类违法犯罪分子落脚藏身的实际情况。今年我街在流动人口管理防范工作上,研究探讨了“三卡”、“三纳入”管理机制。“三卡”是指街综治委与村综治办之间、村综治办与村内用工企业单位之间、村治保会与村内房屋出租户之间层层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防范责任卡》。今年以来,全街共有6个村与80多个用工企业单位和600多个房屋出租户按要求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防范责任卡》较好地解决了流动人口管理防范上长期存在的“无人管,无人防”的问题。“三纳入”是:
1、派出所将暂住人口纳入户籍管理范围,使其同 常住人口一样进出都要履行登记手续;
2、是村(居)委会将外来租房人员纳入其职责管理范围,使其同村(居)民一样接受村规民约的管理约束;
3、是用工企业单位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人事管理范围,使其同正式职工一样给予严格的教育管理。通过落实“三纳入”管理制度,强化了各级部门、社会组织、用工企业管好流动人口的责任意识,消除了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的死角和漏洞,同时也减轻了流动人口管理经费、人员方面的压力。
(五)将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范围,规范“三清”、“三不”、“三无”的标准,开展了“平安房屋出租户”创建活动。
外来流动人口是在动态状态下进行流动,但在动态下的流动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一面,那就是“住”。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流动人口往往选择出租房屋作为自己的落脚点,出租房屋为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外来人有的流动人口利用租赁来的房屋制假售假,卖淫嫖娼,盗窃销赃。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在抓获的几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中,大都居住在我街出租房屋里。因此,管理好出租房屋是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综合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从源头上掌握和控制好流动人口。因此,我街创新性地开展了“平安房屋出租户”创建活动。
出租房屋的房主要做到“三清”:一是对每一名租房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清;二是对每一名租房外来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清;三是对每一名租房外来人员的日常活动规律清。租房外来人员要做到“三不”:一是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二是不违犯暂住人口管理的各项制度规 定;三是不故意与当地群众制造任何矛盾纠纷。所出租的房屋要达到“三无”:一是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二是无不办证(暂住证)、不交税(出租房屋税)现象;三是无各类事故及不安全的苗头隐患。
“平安房屋出租户”创建活动是指各村治保会和各小区居委会要以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确保“三无”为目标,组织巡逻队员和治安片长,与辖区内每一个房屋出租房户分别签订《创建“平安房屋出租户”责任卡》。街开展创建“平安房屋出租户”活动办公室统一在每年的十一月下旬进行“平安房屋出租户”的评选。凡被评为“平安房屋出租户”的,街综治委统一颁发“平安房屋出租户”门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违法违规出租房屋而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的房屋出租户,由派出所和村治保会出面停止其房屋出租,并对所在村(居)进行通报批评。此项活动强化了每一个房屋出租户参与平安创建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主动性。绝大多数房主和租房外来人口的平安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形成人人想平安,事事保平安的浓厚风气;房屋出租聚集地的治安状况有较大改观,本地群众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外来人口发案率要呈下降趋势;外来人口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有明显改善,突出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
总之,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是长期而又艰巨的,我们要根据新时期下流动人口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转变管理思路,研究新方法、新举措,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还要同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搞好综合治理,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转轨。
西营门街流动办 2008年6月20日
第二篇:浅谈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中小型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一些质量隐患已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法人制使得工程产权明确,确定了项目法人的经济法律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规范和指导了业主的建设行为;招投标制的推行,实现了工程承包企业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场选择方式转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承包企业的水平;工程监理制,极大拓宽了业主项目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相互制约,各方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水利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规模大、工序复杂,且花费工时较长。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在施工的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是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任何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大的问题的出现,因此,加强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严格把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在任何工程的施工中,质量和安全都是工作的重点,但在现实的实施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还是有所欠缺,例如:不按照规定程序施工;随意缩减工期;工程的非法分包、转包等。一些施工单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全然不顾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才是工程施工的首要因素。同时在对施工的监督检查过程中,有关上级单位没有尽到监督检查的责任,放任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也不够到位。
2.没有健全的安全质量体系
一些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生产体系和管理的不健全,使得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施工单位的内部也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人员配备不全、安全质量管理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
3.招投标环节存在问题
在招投标环节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投标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高额的利润,拉关系、走后门、各种小动作不断,通过对有发包权的甲方负责人、有关建设部门的人员的贿赂等手段干预招投标,从而导致工程招投标环节中出现各种违规问题。(2)一些评标专家和代理不讲诚信,与业主投标企业联合进行虚假招标。一些专家评审时没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而是依据企业所给的利益来打分,影响了招标的评审结果。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4.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完善的空间,不完善的原因包括:项目中的权、责、利三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取得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受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导致管理效率低。最终导致水利工程的发展缓慢。
5.目标管理不健全
在现今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没有明确的工程管理目标(1)缺乏科学的管理态度,只是凭借个人经验来进行管理;(2)管理成本不能及时落实,对于工程的成本控制没有达到要求;(3)忽略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看重质量管理的结果。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确保工程质量,重视安全生产
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施工企业的员工以及施工的过程息息相关。对于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等多种手段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各项目的负责人,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责任机制,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监督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对于上级领导发出的不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施工单位也要对施工人员加强监督,防止施工人员因懒惰或者个人利益偷工减料。
对于安全制度不健全,质量体系不够完善的施工单位,要严加监督,限期要求整改,并且将整改落实到实处。
2.规范项目的招投标运作过程
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再到管理,应该全面执行招投标制度,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审查参与投标的企业的资质,同时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的管理监督工作,一旦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和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招投标规范化、公平化、透明化,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及规程和规范严格执行原材料及其构件和中间产品的检测检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程及隐蔽工程要执行严格的验收签证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真正实现“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的目标,严格按照施工提供并经审查的施工组织计划。对照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按照合同规定,对资金支付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工程投资的有效控制。
3.加强对施工的监管
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是说明在施工的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目的还是盈利。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第一,做好对相关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同时还要明确其安全质量体系、组织设计以及监管规划等;第二,落实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相结合,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第三,做好工程验收工作的把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验收鉴定程序之中,以确保验收程序合格合法,从根本上把我好工程的质量。
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各地区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进行,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水利工程的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层出不穷,作为设计施工单位,应该多多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332+330.[2]许国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J].经济师,2013,04:293+295.[3]韩敏.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3,09:253.[4]陈慧霞,张中平.试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6:159-160.[5]杜延庆.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50.
第三篇: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宜城二中
张贤丽
管理问题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有关高中阶段学校管理中具体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探索思考如下:。
1、唯“人情为本”,轻“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的和谐,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凡事都可以放宽要求,甚至没有要求,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人人只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最终使学校纲不举、目不张,风气不正,学校工作变成一盘散沙。
2、唯“分数论英雄”,轻过程管理
过分强调最后学生考试的分数,按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名次靠前的则奖,靠后的则罚。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
3、唯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
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只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在凡事都讲钱,无钱不做事,做事得有钱,过分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成了学校管理的万能钥匙。
4、唯“白加黑”拼时间,轻课堂高效
不少学校对上课时间抓的非常紧,作者曾在教室里看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算了一下学生总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在13个小时以上。即使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还要规定老师到教室监督学生学习,实际上学生除了吃饭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教室学习,很少有自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做法的实际后果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难以提高。
要解决学校这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改进的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
(1)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要求,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教育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统筹安排学校的工作。
(2)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符合管理理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请名优校长讲学,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
(3)学校领导要研究教师心理,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够愉快地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民主理校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是发扬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基本途径,是统一大家思想、统一大家行动的重要方法。以师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样可以使领导与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等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稳定持久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民主决策制。学校以教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主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晋级评选、提干等热点问题,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开,坚持学校重大建设项目与购物项目由学校职工代表成立的领导小组参与决定,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议、民主监督的作用。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学校成立了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纪律督查小组”,依据学校出台的《关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严肃工作纪律的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情况和爱岗敬业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评估坚持每学期由校长代表班子向教代会述职,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既维护了学校领导的中心地位,又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评议融洽了干群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了领导干部的自律和他律。
(3)校务公开,阳光治校。为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设置了意见箱及举报电话,网站公开、书面公开等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聘任、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基建项目、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调动了广大教工职的积极性。(4)当好师生的“后勤部”。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经费,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长期坚持党群联系制度。如果哪位教职工思想出现波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难题,校领导能及时主动找其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我们始终坚持尽心尽力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一是一年一次组织教职工查体并逐人建立内容详实的健康档案,使老师们对自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二是教师节、重阳节、新春佳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日常则热诚探望、慰问生病或家庭特困教职工,并向每一名教职工赠送生日蛋糕、为每一对新婚夫妇发放“安家补贴”等,以随时送上学校的关心与问候。三是连年举办教职工子女素质教育拓展班和托管班,并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习优秀奖,既教育鼓励了孩子,又减轻了家长负担。五是一年一度组建由副校长牵头的走访团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并坚持实施以“减、免、助、奖”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设立贫困生助学岗,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二中学子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三)、建立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制度
从目前学校的状况来看,校长不兼课、不经常听课,远离教学第一线,对这一问题较普遍的回答是:①“校长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② “上级党政部门会议多、社会应酬多,没法兼课、听课”;③“现代学校管理,校长应做校长的事,不能像教 师那样钻课堂。”有许多校长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经营型”上,“科研型”和“专家型”的校长还不多,对深入教学第一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式的需要,校长的管理观念必须转变,校长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参与教学、听课、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师生解决教育教学的难题。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才能正常决策和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以身垂范,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学校教学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引导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不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学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宜城二中教师聘任办法》、《宜城二中教职工考核方案》、《宜城二中教学效果评估与奖励方案》、《宜城二中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宜城二中高考奖金分配方案》等。在评估过程中,学校专职评估小组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深入教师了解教情,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情、准确性、全面性。学校评价机制立足于教学过程,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要求,而不是用拼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间不断有新问题产生,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探索。管理过程中,既要有严格的制度,又要给全校师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第四篇:浅谈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及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及防控工作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升入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提出,标志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但由于城郊结合部地区历来是治安复杂地区,治安问题突出,防控工作薄弱,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立足职能积极维护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秩序,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作贡献,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结合鲇鱼山乡实际,对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防控工作以及面临的问题、对策提几点看法。
一、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现状及特点
(一)治安现状
以鲇鱼山乡为例,其城郊结合部位于商城县县城以西,成三面环绕城关镇,与城关镇接壤的有紫云山村、柿子园村、大碑村、木头河村、新华村,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3千余人。该区域有商城县高中、二中、实验幼儿园等科教场所,荣基大酒店、万豪大酒店、华阳音乐会所、香港湾洗浴中心等歌舞娱乐场所,城建局、财政局等一系列党政机关、金刚台大道、黄柏山路,崇福大道、温泉大道、省道339、226线贯穿其中。2012年至今我乡共发刑事案件180余件,其中城郊结合部的5个辖区共发刑事案170余件,占全乡刑事发案的94%,其中“两盗”158件,包括入室盗窃32件、盗窃机动车126件,占全乡刑事发案88%,诈骗4起,占全乡刑事发案2.2%,故意伤害案件7起,占全乡刑事发案3.8%,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3
起,占全乡刑事发案1.6%。
(二)主要治安特点
一是人、财、物流动大,刑事案件防控和侦破难度大。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热点”,人、财、物的大流动也为犯罪分子特别是流窜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空间。近年来,发生在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流窜犯罪活动始终居高不下,并逐渐显现职业化、组织化倾向。今年以来,商城县局共打掉多个系列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这些团伙分工明确,组织纪律性强,流窜于周边安徽、湖北等几省区作案高达几十起。
二是管辖地域广阔,治安问题复杂,管理工作滞后。城郊结合部地区是城市向农村扩张的“大陆架”,其管辖区域往往是中心城区的几倍,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公安机关在管理方式上既不能按照原有的农村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实行城市化管理。同时,由于发展格局尚未定型,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管理、重复管理、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存在较多的工作“盲点”和“盲区”。此外,城乡结合部地区违章建筑大量存在,由于生存空间大、生活费用低,招致大量外来人员租住,也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三是开发建设速度快,潜在不安定因素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在逐步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工伤事故等问题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如处臵不当极易造成集体上访、堵路等群体性事件。此外,由于居住人员混杂,调解机构不够健全,致
使各类纠纷大量发生,调解难度也相对增大,导致许多普通的治安和民事行为转化为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今年以来,我乡6个城郊结合部辖区由于防控及时,未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但往年时有发生,如崇福家苑停尸闹桑事件、商淮路新华村段停尸闹桑事件等。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乡结合部地区在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形成了城乡交错、村企交错、居民与单位交错的复杂状况,社会面貌和格局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部分社区基层组织未能及时建立。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社区管理、社区警务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滞后,极易造成防控上的死角和疏漏。同时,由于发展格局尚未定型,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直接影响着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建设。
(二)动态控制能力不强
城郊结合部地区管辖区域面积大,道路交通状况复杂,要求公安机关应具备更高的动态控制社会能力。而城郊结合部地区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警力少,民警责任区面积大,警种配臵参差不齐,装备较差等问题。治保会巡逻队的经费不能及时得到保障,群防群治工作往往处于落后状态,安全小区创建工作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偏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防控实战效能的发挥。我所现有民警10人,文职人员2人,但接警量一直高居榜首,警力严重困乏,案件民警兼职社区民警,社区警务这一块处于零的状态,这也是造成案件高居不
下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防范机制亟待完善
一是勤务模式跟不上治安形势的变化。城郊结合部地区居住人员混杂,盗窃、抢劫案件多发,特别是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5点、中午11点至下午2点这一时间段案件高发。由于公安机关在此时段街面处警警力紧张,巡逻防范措施难以落实,因其处于郊区,巡警基本不在此区域巡逻。二是社区防范机制跟不上治安形势的变化。城郊结合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私房出租户多、外来人口多、三无人员多,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而公安、工商、文化、税务等部门配合不够,在管理上还不到位,导致无证出租、无证暂住、无证经营等问题突出,加上基层治保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致使以外来人口和重点人口管理为重点,以厂企单位、居民住宅防范为主的社区防范机制很难跟上治安形势变化。
三、加强城郊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积极构筑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要针对城郊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自身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按照“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从打牢基础着手,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逐个地区、逐个阶段地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我所通过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状况,主动与辖区的商城高中、商城二中等学校联系,建立了由派出所和学校保卫处、学工部、团委、后勤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校园内外一
体化防控机制,形成了由派出所负责校园周边,保卫处负责校园大门、学工部负责学生宿舍区、团委和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学生寝室的4道防线,大大减少了校园周边案件的发案率。
(二)强化治安卡点的查截堵控功能,构建防控工作的动态管理“支撑点”
城郊结合部作为城区与外界的通道,是犯罪分子入城和出逃的必经之路,因此,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道路设施的分布情况和实战需要,按照“联通全局、攻守兼备”的原则,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能够控制全区主要出入口的治安卡点,配齐配强卡点警力和装备,建立健全卡点的盘查、堵控运行机制,形成能攻善守,堵截查控犯罪分子的有力屏障。这一措施以得到党委政府和县局的大力支持,现在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安装调试中。
(三)建立健全路面巡逻机制,在治安防控网中织起严密的“控制线”
针对城郊结合部地区管辖地域广阔,城镇、乡村交错,交通道路点多线长,防范力量薄弱,犯罪分子易于流窜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巡警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有效整合各警种、各部门的力量,尽快形成既分工协作,又相互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有警情,一呼百应。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巡警和派出所在社会面巡逻防控中的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上,努力做到以快制快,以动制动。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重点地段和时段的巡逻密度,切实提高控制发案和抓获现行的能力,把巡逻作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要勤
务模式,积极组织保安和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巡逻活动,解决好第一时间报警、出警,有效强化路面控制。
(四)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夯实公安基础工作 针对城郊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多、成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推行民警上门“家访”制度,摸清辖区外来人口实际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规范出租房屋管理,铲除违法犯罪的滋生土壤,增强防范效果。
(五)建立和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提高化解不安定因素的能力 公安机关是管理社会治安的主力军,城郊结合部的派出所要积极依靠街乡党委政府建立和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首先,要在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市场及有关行业建立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形成以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治保、内保组织为纽带,政府职能部门为依托的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其次,要坚持“三个在前”,即发现走在萌芽前,调处走在明朗前,查处走在激化前;再次,要运用“四种方法”,即思想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四种途径,做到思想教育化解矛盾,落实政策化解矛盾,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减少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防止民事纠纷转化成刑事案件。
第五篇:浅谈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及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及防控工作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但由于城郊结合部地区历来是治安复杂地区,治安问题突出,防控工作薄弱,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立足职能积极维护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秩序,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作贡献,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青羊区实际,对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特点、防控工作以及面临的问题、对策提几点看法。
一、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现状及特点
(一)治安现状
以青羊区为例,其城郊结合部位于成都市西南面的二环路以外,有光华、金沙、东坡、苏坡、文家、黄田坝6个辖区,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6千余人。该地区有著名的金沙遗址、西南财经大学、成都飞机公司、金沙汽车站、大型商场麦德隆、家乐福,三环路、光华大道、成温公路贯穿其中。2003年城郊结合部的6个辖区共发刑事案1419件,占全区刑事发案的26.6%,其中“两抢”307件,包括抢劫173 件、抢夺134件,占全区“两抢”发案39.4%,“两盗”274件,包括入室盗窃146件、盗窃机动车128件,占全区“两盗”发案36.4%;2004年1至6月共发刑事案885件,比去年同期610件上升45%,其中抢劫109件,上升41.6%;抢夺117件,上升64.8%;入室盗窃88件,上升27.5%;盗窃机动车50件,下降24.2%。
(二)主要治安特点
一是人、财、物流动大,刑事案件防控和侦破难度大。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热点”,人、财、物的大流动也为犯罪分子特别是流窜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空间。近年来,发生在城郊结合部地区的流窜犯罪活动始终居高不下,并逐渐显现职业化、组织化倾向。今年2月,青羊分局黄田坝派出所抓获4名抢劫嫌疑人,经审查明,该4人在4个月内在城郊结合部采取暴力殴打的手段抢劫三轮车夫疯狂作案11起。今年3月,青羊分局东坡刑警中队摧毁一盗窃市政设施的4人犯罪集团,该集团专门购买一辆面包车作为运赃工具,在二环路以外的城郊结合部大肆盗窃窨井盖100余个。
二是管辖地域广阔,治安问题复杂,管理工作滞后。城郊结合部地区是城市向农村扩张的“大陆架”,其管辖区域往往是中心城区的几倍,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公安机关在管理方式上既不能按照原有的农村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实行城市化管理。同时,由于发展格局尚未定型,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管理、重复管理、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存在较多的工作“盲点”和“盲区”。此外,城乡结合部地区违章建筑大量存在,由于生存空间大、生活费用低,招致大量外来人员租住,也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2003年10月,青羊分局刑警大队和苏坡桥派出所在苏坡乡百仁村查获一个租用废弃厂房藏匿被盗汽车的窝点,当场缴获被盗汽车4辆。
三是开发建设速度快,潜在不安定因素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在逐步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企业转型等问题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如处置不当极易造成集体上访、堵路等群体性事件。此外,由于居住人员混杂,调解机构不够健全,致使各类纠纷大量发生,调解难度也相对增大,导致许多普通的治安和民事行为转化为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今年1至6月,青羊区6个城郊结合部辖区共发生群体性事件11件。6月1日至3日,苏坡乡黄土村一、二组村民400余人,因对94年和96年征地修建火车西站时的赔偿安置不满,连续三天阻断武青路、封堵火车西站,并提出新的赔偿要求,分局及时依法处置,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乡结合部地区在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形成了城乡交错、村企交错、居民与单位交错的复杂状况,社会面貌和格局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部分社区基层组织未能及时建立。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社区管理、社区警务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滞后,极易造成防控上的死角和疏漏。同时,由于发展格局尚未定型,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直接影响着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建设。
(二)动态控制能力不强
城郊结合部地区管辖区域面积大,道路交通状况复杂,要求公安机关应具备更高的动态控制社会能力。而城郊结合部地区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警力少,民警责任区面积大,警种配置参差不齐,装备较差等问题。治保会巡逻队的经费不能及时得到保障,群防群治工作往往处于落后状态,安全小区创建工作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偏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防控实战效能的发挥。
(三)社会防范机制亟待完善
一是勤务模式跟不上治安形势的变化。城郊结合部地区居住人员混杂,盗窃、抢劫案件多发,特别是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5点这一时间段案件高发。由于公安机关在此时段街面处警警力紧张,巡逻防范措施难以落实,目前三环路以外的区域没有固定的巡警和交警。二是社区防范机制跟不上治安形势的变化。城郊结合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私房出租户多、外来人口多、三无人员多,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而公安、工商、文化、税务等部门配合不够,在管理上还不到位,导致无证出租、无证暂住、无证经营等问题突出,加上基层治保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致使以外来人口和重点人口管理为重点,以厂企单位、居民住宅防范为主的社区防范机制很难跟上治安形势变化。
三、加强城郊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积极构筑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要针对城郊结合部地区防控工作自身基
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按照“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从打牢基础着手,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逐个地区、逐个阶段地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青羊分局光华派出所通过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状况,主动与辖区的西南财经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联系,建立了由派出所和财大保卫处、学工部、团委、后勤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校园内外一体化防控机制,形成了由派出所负责校园周边,保卫处负责校园大门、学工部负责学生宿舍区、团委和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学生寝室的4道防线,防控机制建立后4至6月,该辖区6所院校及周边共发刑事案17件,比1至3月的33件少16件,下降了48.5%。
(二)强化治安卡点的查截堵控功能,构建防控工作的动态管理“支撑点”
城郊结合部作为城区与外界的通道,是犯罪分子入城和出逃的必经之路,因此,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根据道路设施的分布情况和实战需要,按照“联通全局、攻守兼备”的原则,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能够控制全区主要出入口的治安卡点,配齐配强卡点警力和装备,建立健全卡点的盘查、堵控运行机制,形成能攻善守,堵截查控犯罪分子的有力屏障。
(三)建立健全路面巡逻机制,在治安防控网中织起严密的“控制线”
针对城郊结合部地区管辖地域广阔,城镇、乡村交错,交通道路点多线长,防范力量薄弱,犯罪分子易于流窜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巡警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有效整合各警种、各部门的力量,尽快形成既分工协作,又相互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有警情,一呼百应。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巡警和派出所在社会面巡逻防控中的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上,努力做到以快制快,以动制动。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重点地段和时段的巡逻密度,切实提高控制发案和抓获现行的能力。派出所则在分局的统筹指挥下,把巡逻作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要勤务模式,积极组织保安和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巡逻活动,解决好第一时间报警、出警,有效强化路面控制。
(四)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夯实公安基础工作
针对城郊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多、成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推行民警上门“家访”制度,摸清辖区外来人口实际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规范出租房屋管理,铲除违法犯罪的滋生土壤,增强防范效果。今年4 月,金沙派出所与办事处等有关单位密切协作,在辖区兴建了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民工公寓”,1000余名民工入住公寓,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截止今年6月,公寓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草堂派出所在辖区有160余间出租房屋的青羊上街185号建立了外来人口服务站,给出租房屋编制了门牌,制定了“入住登记制”、“会客登记制”、“大宗物品进出检查制”,实行外来人口旅店式管理服务,今年1至6月,青羊上街185号仅发各类案件3件,比去年同期14件下降78.6%。
(五)完善勤务制度,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扎实推进勤务制度改革。城郊结合部的派出所要立足内部挖潜,通过推行弹性工作制,采用民警搭档制、警种间的联勤制等形式,把警力向案件多发的时段和地区倾斜,使警力在时段和空间上分布更加合理。其次,治安防范部门要从构建“大防范”格局出发,在认真分析城郊结合部发案特点规律基础上,牵头组织、协调城郊结合部派出所开展联动巡逻,提高巡逻效率。目前,青羊分局在认真分析城郊结合部治安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联勤巡逻机制,即从城郊派出所统一抽调民警和警车组成区域联勤巡逻队,同时抽调机关科室警力,在重点时段上参与辖区巡逻,刑警大队负责对挡审人员的审查工作。新的巡逻机制的建立,打破了城郊各所在巡逻时各自为阵的局面,有效整合了各警种、各部门的力量,形成了既分工协作,又相互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今年3月9日至4月9日,城郊结合部辖区共发“两抢”案40件,比上月下降12.5%,其中抢劫发案下降40%。
(六)建立和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提高化解不安定因素的能力
公安机关是管理社会治安的主力军,城郊结合部的派出所要积极依靠街乡党委政府建立和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首先,要在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市场及有关行业建立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形成以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治保、内保组织为纽带,政府职能部门为依托的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其次,要坚持“三个在前”,即发现走在萌芽前,调处走在明朗前,查处走在激化前;再次,要运用“四种方法”,即思想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四种途径,做到思想教育化解矛盾,落实政策化解矛盾,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减少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防止民事纠纷转化成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