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俞正声在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网上海频道12月31日消息: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情况,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任务,切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自身发展转型和筹办世博的繁重任务,在去年年底的市委全会上,我们提出了 “四个确保”的总体目标任务,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筹办有序进行。今年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日益加深、上海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态势,我们在九届市委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把调整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 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个总体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开展工作。一方面,千方百计保增长,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快落实保增长的政策举措,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虽然GDP增长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知道实现9%左右的增长有难度,但在非常时期有必要为实 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地推动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件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大事,就是全力筹办世博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 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认真实施南汇并入浦东新区,积极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努力推动迪斯尼项目落地。目前,这六件大事都在 有序推进,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突破。比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9号文件,把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召开 全市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细化明确了160多项今年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和措施。又比如,我们把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上海制造业提升 能级、向高端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了9个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级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年来,我们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为今后更长时 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经受了新世纪以来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服务业 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克难奋 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必将大大增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上海经济发展 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需仍然不振。目前,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全面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升 温,外需不振可能持续较长时期,将会对上海未来的工业增长构成压力。二是某些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一年来房价、地价上涨过快,均处于历史高位,潜在 风险加大。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传统工业外延式发展已十分困难,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质量、品种和效益的提升艰难而紧迫,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还难以显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力
度需要加大。三是财政持续较快增长面临一定困难。虽然今年财政增长超出了原来的预期,但收入 结构仍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地依赖于房地产业;财政收支的矛盾仍较突出。四是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增幅低于9.3%的全国平均水平。
总之,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发展信心和工作决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们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进一步增强的共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二、明确方向,加快推进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央的一贯要求。早在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正式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 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中央希望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也是一贯要求。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其首要任务就是率先转变发展 方式。这次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时进一步指出,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有条件、有能力走在全国的前头”。我们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加倍努力,在率先转 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新进展。这是中央赋予上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上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应尽的义务。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进一步凸显了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 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更是经济发展理念、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 想,尤其要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束缚和路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增 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要切实转变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上海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长远发展后劲,实现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在发展中实现转变。要正确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转变的难点成为工作的着力点。比如,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就要着力在金融、航运、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中寻找新突破,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空间,提升服务业辐射功能,发展高端型、总部型、离岸型的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和文化产业,以及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新领域新空间。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就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信息产业的新发 展,占领新能源、新材料的新高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捕获新机遇,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形成新的增量。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化,就要着力推进一批新城和新市镇 建设,紧密结合轨道交通网络、大型住宅区和试点城镇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功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必须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转变。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必须放到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大局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必须在扩大开放、利用“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中实现上海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明年举办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广交国内
外朋友和企业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使世博会成为推 进上海发展转型的契机。要下决心调整外贸发展方式,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装备制造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使上海成为中国最佳国际贸易交易地。同时,要在“走出去”和拓展国际新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必须在发挥优势中实现转变。我们要深入 分析上海的优势,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和恰当的定位。上海优势有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智力密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多、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科 技创新、文化创意的氛围。二是开放度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与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城市联系密切,具有广阔的腹地,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 才。三是商务环境好,商业发达、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特别是上海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商业习惯、商业作风,讲规矩、守信用、做事精细。四是有“四个中心” 建设的国家战略和中央政策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挥好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化为上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扬长避短,走出一 条具有上海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是必须在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中实现转变。人民生活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 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恰恰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重任。我们应该更好地发现、重视这些需求,不仅仅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应看到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准,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 发展的成果、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妥善解决因生产布局调整、落后产能淘汰、旧区改造和建设中涉及城乡群众利益问题,关注新 形势下出现的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二元结构”问题,切实做好就业、安居和保障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水平。
五是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保障,转变发展方式成效不明显往往与改革不到位有关。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上提出,要从制度安排入手,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这为上海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淡化 “唯GDP”的目标导向,建立新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确定一些可以衡量发展方式转变深度和广度的指标体系。有的同志提出,是否 可以做到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要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工业利税的增长要高于增加值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要高于 工业的增长,服务业的增长要高于工业的增长;还有同志提出,要明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土地产出等指标。有关部门应该研究这些建议,明确 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并以此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坚持不懈地努力。要加强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审批制度、政府管理体制、选人用人机 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系统性政策合力。
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办好世博会是上海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县、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条工作主线,更 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 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更
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1、关于进一 步落实好国务院19号文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国务院19号文件政策含金量大,很多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当务之急仍然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方面,对现有 政策落实情况要进行梳理、评估和分类。对已经取得突破的政策,要进一步扩大战果、放大政策效应;对那些初步具备实施条件、各部门达成一致的政策,要抓紧落 实落地。另一方面,要主动思考、深化研究。对一些属于探索性、各方观点尚存分歧的政策,要主动加强研究,针对难点问题,积极想办法,形成可行性思路和方 案,努力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全市各部门要加强配合、通力合作,不推诿、不避难,建立健全滚动推进的落实机制,特别是要制定好明年需要落 实的重要事项和工作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督办、有评估,扎扎实实、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
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准确把握全球 化、信息化条件下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深入研究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法制等瓶颈问题,探索新的具有制度突破意义的政策,为服务业发展拓展 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比如,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要研究和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如功能性总部成为其区域管理 运营重要平台、一系列贸易新方式和新业态相继催生等。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外高桥保税区的作用,并根据新形势,进一步研究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和方法,同时 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离岸贸易,探讨建立“离岸国际贸易示范区”的可能性,使上海逐步向依托本国进出口贸易与全球离岸“三角贸易”并举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转变。比如,研究制定激励服务业发展的税制和税收政策。目前现代服务业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精细化、与制造业融合等新趋势,我国现行的服务业税制还存在一定程 度的不适应。同样,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企业母体中分离和独立出来,也面临较高的税务成本。为此,要认真研究与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措施和政 策,积极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还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依赖,也与传统的服务业、基础工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措施,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生活环境,切实增强上海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2、关于大力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培育形成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信息网 络、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抓紧研究对接。今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激烈竞争的态势,我们在重点产业 的布局、现有政策的落实以及体制机制的突破等方面仍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为此,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特别要重视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比如新能源、智能电 网、新能源汽车等,立足于面向未来的市场、占领产业制高点和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使政策和资源更加聚 焦。要尽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发现、评价和转化的体制机制。很多同志希望增加投入,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缺乏对科技新成果、新创意的发现、评价和激励机制,缺乏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结合的机制。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其他兄弟省区市的做法,大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为科研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主体的作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新想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 新市场的发现和开拓过程,有许多不确定甚至未知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因此,用什么思路和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将决定其成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要更 多地运用市场化运作方
式,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择和扶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参与,不论是上海本地的企业还是外地的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我们都要敞开大门、热忱欢迎,真正使上海成为海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乐园。
此外,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也不能忽视。传统工业虽然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孕育着新兴产业;虽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但需要高 新技术武装。上海工业基础雄厚,充分发挥传统工业作用,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重视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传统产业中的发展,是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各方面都要支持和重视。
3、关于支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最具有竞争活力,不仅是解决就业、推动增长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领域,许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领导 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过去五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公司的构成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全球福布斯2000指数的构成公司更换了51%,德国指数更换了 50%,英国指数更换了50%,韩国指数更换了49%,印度指数更换了91%。美国市值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的构成公司更换了59%。经验表明,许多 大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期开创了他们的事业,才成为今天的市场领导者。因此,在经济衰退期如何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就成为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很尖锐的问题,这 也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熟悉、了解他们,与民营中小企业拉近距 离、增进感情,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市、区县两级政府要专门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让中小企业知道有困难该找什么部门解决。第二,要全心全意做好为中 小企业服务的工作。新兴中小企业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有市场规范不够好的问题。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雪中送炭,真心实意地支持他们 成长和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落实还不够。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要尽快出台贯彻实施办法,确保政策落实制度化。第四,要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小 额贷款、担保公司等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直接融资方式,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关于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始终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就业、公交、养老等民生问 题,我们都要着力解决好。我这里重点谈谈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上海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最为关注的大事。推进住房体制改革和住房建设,既要坚持市场化的方 向,也要关注民生的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回应各方面的愿望,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好住房问题,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房地产业是重要的 支柱产业,应使其健康平稳发展,但也要看到,住宅是民生之重,发展房地产业必须与解决好居民的住宅需求相结合。过高的房价、地价不仅不利于民生,对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也都有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障民生需求;必须研究制度性举措,克服对土地收入的偏好。其次,在工作举措上,要 积极采取多种办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是要增加各类保障性和租赁住房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住房、配套商品房、单位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工面 积,争取开工面积占到全市住宅年度开工面积的60%以上。二是要保证每年有足够的住宅土地供应量和开工面积,这是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的一个关键性 举措。明年要保证至少2000
万平方米的住宅开工面积,抓好规划落地,抓好开工建设,要作为重大措施加以落实。三是要适当控制需求。对境外人士购房要严格 执行原有规定,对投资性住房要按照中央政策严格予以控制,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财税政策。四是要加大旧区特别是危房改造的力度,这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解决民生需 求相结合的措施,为大部分群众所企盼和欢迎。要明确明年和“十二五”的目标,运用新的改造机制,注意处理协调好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五是要 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总之,我们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要 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市住房建设发展纲要,对未来住房建设明晰方向、明晰性质、明晰目标、明晰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并作为我们“十二 五”住房建设的方向;要以规划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居的需要。
5、关于提高执法公信力。公 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的生命线,是保证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在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执法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媒 体的关注。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很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引起民怨甚至民愤,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钓鱼”事件 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
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有些源于执法人员自视“高人一等”的封建意识,有些源于不顾民生的错误的发展观,更多 的是源于制度设计指导思想的偏差和管理的松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各种执法行为和方式的合法性,并使之有合情合理的操作;我们应该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思考和 创新,寻找在信息化程度、开放透明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在全社会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的情况下,更具可操作性并为群众拥护的执法方式;我们应该细化执法标 准,严密执法程序,做到全程可以监督、后人可以复查;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阳光执法,除法律规定情况外,执法依据、程序、过程、结果均应公开,并应明示当事人 权利;我们应该分期分批全员培训执法人员,除学习岗位应具备的法律知识外,还应使其具备尊重当事人的品德以及应有的文明素养、法律语言和回应媒体的能力。明年,应将提高执法公信力作为改进政府机关、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件大事,全面部署,有序开展,切实取得成效。
上海是执法行为比较规范的 地区,但如果发生制度性的偏差,结果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我们要总结“钓鱼”事件的教训,使各项执法工作更正确、更规范、更细微、更周到,为上海人民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上海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这既是社会和谐的要求,也是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条件。
6、关于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是指导上海未来发展转型、关系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规 划。“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不仅仅在于某些具体指标的确定,关键在于对一些重大矛盾的认识、对重大认识的求同以及重大措施的制定。我们要广泛征求意见,集 思广益,对一些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让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得到真实表达,使“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要深入研究 上海发展转型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建立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和考核指标,如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资产权结构的改革,如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如何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如何妥善解决人口结构的二元化等,通过解决重大矛盾和问题,使“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上海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 构、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筹办世博会等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迈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步伐。
第二篇:俞正声在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俞正声在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01月05日 16:45 来源: 解放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0)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情况,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任务,切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自身发展转型和筹办世博的繁重任务,在去年年底的市委全会上,我们提出了“四个确保”的总体目标任务,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筹办有序进行。今年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上海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态势,我们在九届市委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把调整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个总体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开展工作。一方面,千方百计保增长,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快落实保增长的政策举措,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虽然GDP增长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知道实现9%左右的增长有难度,但在非常时期有必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地推动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件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大事,就是全力筹办世博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认真实施南汇并入浦东新区,积极推动虹桥商务区建设,努力推动迪斯尼项目落地。目前,这六件大事都在有序推进,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突破。比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9号文件,把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了实施意见,细化明确了160多项今年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和措施。又比如,我们把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上海制造业提升能级、向高端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了9个重点发展领域,制定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级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年来,我们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为今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经受了新世纪(002280)以来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总体来看,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克难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必将大大增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需仍然不振。目前,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全面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外需不振可能持续较长时期,将会对上海未来的工业增长构成压力。二是某些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一年来房价、地价上涨过快,均处于历史高位,潜在风险加大。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传统工业外延式发展已十分困难,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质量、品种和效益的提升艰难而紧迫,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还难以显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力度需要加大。三是财政持续较快增长面临一定困难。虽然今年财政增长超出了原来的预期,但收入结构仍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地依赖于房地产业;财政收支的矛盾仍较突出。四是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增幅低于9.3%的全国平均水平。
总之,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发展信心和工作决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们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进一步增强的共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二、明确方向,加快推进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央的一贯要求。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正式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中央希望上海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也是一贯要求。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其首要任务就是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这次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时进一步指出,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有条件、有能力走在全国的前头”。我们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加倍努力,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新进展。这是中央赋予上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上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尽的义务。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进一步凸显了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更是经济发展理念、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尤其要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束缚和路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要切实转变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上海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长远发展后劲,实现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在发展中实现转变。要正确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转变的难点成为工作的着力点。
比如,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就要着力在金融、航运、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中寻找新突破,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空间,提升服务业辐射功能,发展高端型、总部型、离岸型的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和文化产业,以及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新领域新空间。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就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信息产业的新发展,占领新能源、新材料的新高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捕获新机遇,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形成新的增量。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化,就要着力推进一批新城和新市镇建设,紧密结合轨道交通网络、大型住宅区和试点城镇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功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必须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转变。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必须放到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大局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必须在扩大开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实现上海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明年举办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广交国内外朋友和企业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使世博会成为推进上海发展转型的契机。要下决心调整外贸发展方式,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装备制造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使上海成为中国最佳国际贸易交易地。同时,要在“走出去”和拓展国际新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必须在发挥优势中实现转变。我们要深入分析上海的优势,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和恰当的定位。上海优势有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智力密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多、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氛围。二是开放度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与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城市联系密切,具有广阔的腹地,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三是商务环境好,商业发达、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特别是上海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商业习惯、商业作风,讲规矩、守信用、做事精细。四是有“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和中央政策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挥好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化为上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上海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是必须在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中实现转变。人民生活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恰恰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重任。我们应该更好地发现、重视这些需求,不仅仅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应看到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准,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妥善解决因生产布局调整、落后产能淘汰、旧区改造和建设中涉及城乡群众利益问题,关注新形势下出现的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二元结构”问题,切实做好就业、安居和保障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水平。
五是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保障,转变发展方式成效不明显往往与改革不到位有关。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从制度安排入手,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这为上海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淡化“唯GDP”的目标导向,建立新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确定一些可以衡量发展方式转变深度和广度的指标体系。有的同志提出,是否可以做到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要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工业利税的增长要高于增加值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要高于工业的增长,服务业的增长要高于工业的增长;还有同志提出,要明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土地产出等指标。有关部门应该研究这些建议,明确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并以此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坚持不懈地努力。要加强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审批制度、政府管理体制、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系统性政策合力。
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办好世博会是上海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县、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条工作主线,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1、关于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19号文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国务院19号文件政策含金量大,很多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当务之急仍然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方面,对现有政策落实情况要进行梳理、评估和分类。对已经取得突破的政策,要进一步扩大战果、放大政策效应;对那些初步具备实施条件、各部门达成一致的政策,要抓紧落实落地。另一方面,要主动思考、深化研究。对一些属于探索性、各方观点尚存分歧的政策,要主动加强研究,针对难点问题,积极想办法,形成可行性思路和方案,努力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全市各部门要加强配合、通力合作,不推诿、不避难,建立健全滚动推进的落实机制,特别是要制定好明年需要落实的重要事项和工作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督办、有评估,扎扎实实、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
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准确把握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深入研究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法制等瓶颈问题,探索新的具有制度突破意义的政策,为服务业发展拓展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比如,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要研究和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如功能性总部成为其区域管理运营重要平台、一系列贸易新方式和新业态相继催生等。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外高桥(600648)保税区的作用,并根据新形势,进一步研究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和方法,同时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离岸贸易,探讨建立“离岸国际贸易示范区”的可能性,使上海逐步向依托本国进出口贸易与全球离岸“三角贸易”并举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转变。比如,研究制定激励服务业发展的税制和税收政策。目前现代服务业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精细化、与制造业融合等新趋势,我国现行的服务业税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同样,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企业母体中分离和独立出来,也面临较高的税务成本。为此,要认真研究与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措施和政策,积极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还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依赖,也与传统的服务业、基础工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措施,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生活环境,切实增强上海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2、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培育形成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抓紧研究对接。今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激烈竞争的态势,我们在重点产业的布局、现有政策的落实以及体制机制的突破等方面仍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为此,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特别要重视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比如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立足于面向未来的市场、占领产业制高点和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使政策和资源更加聚焦。要尽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发现、评价和转化的体制机制。很多同志希望增加投入,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缺乏对科技新成果、新创意的发现、评价和激励机制,缺乏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结合的机制。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其他兄弟省区市的做法,大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主体的作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新想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是新市场的发现和开拓过程,有许多不确定甚至未知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因此,用什么思路和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将决定其成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择和扶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参与,不论是上海本地的企业还是外地的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我们都要敞开大门、热忱欢迎,真正使上海成为海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乐园。
此外,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也不能忽视。传统工业虽然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孕育着新兴产业;虽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但需要高新技术武装。上海工业基础雄厚,充分发挥传统工业作用,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重视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传统产业中的发展,是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各方面都要支持和重视。
3、关于支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最具有竞争活力,不仅是解决就业、推动增长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领域,许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过去五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公司的构成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全球福布斯2000指数的构成公司更换了51%,德国指数更换了50%,英国指数更换了50%,韩国指数更换了49%,印度指数更换了91%。美国市值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的构成公司更换了59%。经验表明,许多大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期开创了他们的事业,才成为今天的市场领导者。因此,在经济衰退期如何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就成为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很尖锐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熟悉、了解他们,与民营中小企业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市、区县两级政府要专门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让中小企业知道有困难该找什么部门解决。第二,要全心全意做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工作。新兴中小企业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有市场规范不够好的问题。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雪中送炭,真心实意地支持他们成长和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落实还不够。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要尽快出台贯彻实施办法,确保政策落实制度化。第四,要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直接融资方式,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关于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始终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就业、公交、养老等民生问题,我们都要着力解决好。我这里重点谈谈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上海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最为关注的大事。推进住房体制改革和住房建设,既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也要关注民生的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回应各方面的愿望,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好住房问题,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房地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应使其健康平稳发展,但也要看到,住宅是民生之重,发展房地产业必须与解决好居民的住宅需求相结合。过高的房价、地价不仅不利于民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也都有极大的危害。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障民生需求;必须研究制度性举措,克服对土地收入的偏好。其次,在工作举措上,要积极采取多种办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是要增加各类保障性和租赁住房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住房、配套商品房、单位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工面积,争取开工面积占到全市住宅开工面积的60%以上。二是要保证每年有足够的住宅土地供应量和开工面积,这是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的一个关键性举措。明年要保证至少2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开工面积,抓好规划落地,抓好开工建设,要作为重大措施加以落实。三是要适当控制需求。对境外人士购房要严格执行原有规定,对投资性住房要按照中央政策严格予以控制,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财税政策。四是要加大旧区特别是危房改造的力度,这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解决民生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为大部分群众所企盼和欢迎。要明确明年和“十二五”的目标,运用新的改造机制,注意处理协调好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五是要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总之,我们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市住房建设发展纲要,对未来住房建设明晰方向、明晰性质、明晰目标、明晰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并作为我们“十二五”住房建设的方向;要以规划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居的需要。
5、关于提高执法公信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的生命线,是保证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在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执法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很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引起民怨甚至民愤,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钓鱼”事件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
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有些源于执法人员自视“高人一等”的封建意识,有些源于不顾民生的错误的发展观,更多的是源于制度设计指导思想的偏差和管理的松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各种执法行为和方式的合法性,并使之有合情合理的操作;我们应该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思考和创新,寻找在信息化程度、开放透明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在全社会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的情况下,更具可操作性并为群众拥护的执法方式;我们应该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做到全程可以监督、后人可以复查;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阳光执法,除法律规定情况外,执法依据、程序、过程、结果均应公开,并应明示当事人权利;我们应该分期分批全员培训执法人员,除学习岗位应具备的法律知识外,还应使其具备尊重当事人的品德以及应有的文明素养、法律语言和回应媒体的能力。明年,应将提高执法公信力作为改进政府机关、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件大事,全面部署,有序开展,切实取得成效。
上海是执法行为比较规范的地区,但如果发生制度性的偏差,结果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我们要总结“钓鱼”事件的教训,使各项执法工作更正确、更规范、更细微、更周到,为上海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上海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这既是社会和谐的要求,也是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条件。
6、关于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是指导上海未来发展转型、关系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不仅仅在于某些具体指标的确定,关键在于对一些重大矛盾的认识、对重大认识的求同以及重大措施的制定。我们要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对一些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让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得到真实表达,使“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要深入研究上海发展转型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建立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和考核指标,如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资产权结构的改革,如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如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如何妥善解决人口结构的二元化等,通过解决重大矛盾和问题,使“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上海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筹办世博会等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迈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步伐。
第三篇:俞正声主持经济工作会议并讲话
俞正声主持经济工作会议并讲话
韩正部署明年工作
12月24日,本市举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抓改革、促开放、稳增长、保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做好明年的工作要切切实实在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在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要下决心有所作为,力争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俞正声指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体现在经常到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体现在研究分析工作的不足上,体现在关心人民群众的诉求期盼上,并将之转化为制度创新和发展推进的各项课题,实行项目管理,落实目标、措施和责任
要真正持之以恒地继承发扬办博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疲劳、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尊重群众、回应群众、服务群众、情系群众的宗旨意识,正视问题、创新制度、勇于探索、脚踏实地的求实品格,公开透明、闻过则喜、严于律己、大气谦和的坦荡胸怀,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取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胜利。
俞正声在讲话时指出,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要认真听取在沪外资企业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跨国公司全球架构调整中提升上海作用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保税区的作用,使之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要努力扩大进口,使上海成为高附加值产品进口的重要集散地;要大力加强面向世界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更多地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人才到上海工作,真正使上海成为世界级人才宜业宜居之地。
“创新驱动,首要是改革驱动。”俞正声强调,对上海的转型发展而言,突出制度创新,并由此带动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明年“四个中心”建设的先行先试、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很重,各级领导干部要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将其作为解决现存矛盾的主要措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
俞正声指出,“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建设工程监管制度的一些严重缺陷。明年我们将把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作为一件大事,以消防安全、工程建设安全为突破口,明确若干重点,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支持群众参与,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改进城市运行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使城市公共安全切实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谈到物价和住房问题时,俞正声指出,物价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海的稳定物价工作重点在菜价,特别是绿叶菜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务必倾听群众呼声,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拿在手中、落到实处。住房方面,经济适用房要明晰产权;公共租赁房要推进包括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农村集体建设租赁房的多层次体系建设;要尽快修订完善城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改善租赁市场供给状况。
“坚持群众路线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俞正声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总方针,是每位领导干部要经常自省、自问的重要课题。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不是纸面上的空谈,而是要落实到我们对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处理方式中。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及时了解民情,及时研判、及时处理,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改进工作。
俞正声指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其体现在经常到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体现在研究分析工作的不足上,体现在关心人民群众的诉求期盼上,并将之转化为制度创新和发展推进的各项课题,实行项目管理,落实目标、措施和责任。要真正持之以恒地继承发扬办博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疲劳、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尊重群众、回应群众、服务群众、情系群众的宗旨意识,正视问题、创新制度、勇于探索、脚踏实地的求实品格,公开透明、闻过则喜、严于律己、大气谦和的坦荡胸怀,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取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胜利。
韩正在讲话时指出,做好明年工作,要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贯穿落实到明年工作各方面和各环节,在指标安排上做到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突出民生改善,突出可持续发展。明年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握“六个着力”: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有所突破。首先要全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紧紧围绕“两高一少”目标,在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有所突破;二要加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管理平台,推动一批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三要全面实施区县财税体制改革;四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抓紧研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等重大改革问题。
着力加快结构调整。要继续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功能性突破。制造业发展要抓新增长点和改造提升能级。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在资金统筹、资源安排和支持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方面有新举措。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快重点区域和郊区新城开发建设。要将培育、集聚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改善生活、工作与创业的环境,建设人才高地。
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从群众立场、群众需求、群众利益着眼,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每年扎扎实实抓好几件实事:一要全面推进“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廉租住房要做到应保尽保,公共租赁房要解决好房源和融资问题,经济适用住房要确保供应,动迁安置房要保证建设进度;二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关注高校应届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围绕保持城市安全、整洁、有序的基本要求,让人民满意。要抓紧吸收和转化世博管理成果,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深化城市维护管理机制改革。
着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明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要痛下决心,深入抓好建筑市场整顿工作,全面加大检查整治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整治;二要健全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为城市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三要切实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不留空白和死角,强化全过程监管;四要举一反三,抓好重点领域安全工作。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明年要特别关注三方面的价格波动:一是食品价格,特别是主副食品价格,要落实“菜园子”、“菜篮子”区县长责任制,加大各项调控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和质量安全;二是住房价格,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多管齐下,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三要切实稳定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
第四篇:俞正声在上海市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让世博成为上海发展的新动力)
让世博成为上海发展的新动力
——在上海市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
俞 正 声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即将落下帷幕。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尽心尽责,出色完成了全市人民的委托,使会议做出的决议和批准的报告,充分体现了上海人民的共同意志。今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全力以赴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全市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上海的光荣、机遇和挑战。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好世博的总动员令,会议刚刚通过的倡议书,既是对全市人民的号召,也表达了实现总书记“六个确保”要求的决心。
2002年12月,我们以“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的庄严承诺,赢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八年来,我们乘“世”而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城市面貌、城市管理发生了显著
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八年来,我们顺“世”而为,紧锣密鼓开展园区建设、招展参展、主题演绎、对外推介等工作。目前,一轴四馆等永久建筑以及园区内自建馆、企业馆、租赁馆和联合馆等设施都基本建成,各项布展工作有序推进,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
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八年来,我们因“世”利导,以“平安”、“快乐”为重点,持之以恒推进迎世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五”集中行动和“迎世博、保平安”打击整治攻坚战等活动,狠抓礼仪文明、秩序文明、窗口文明、环境文明,引导广大市民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世博志愿行动在全市蔚然成风。历时八年之久的近三千个日日夜夜,我们风尘仆仆、昼夜兼程;我们胼手胝足、殚精竭虑,未敢有一刻懈怠。八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广大市民对世博的热情和奉献,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对上海的支持和帮助,感受到国际社会及友人对我们的祝福和期盼。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世博会的人大代表,向为世博筹办工作付出辛劳和汗水的人们,向为世博默默做出奉献的市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行百里者半九十”。
尽管已经有了八年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但此时此刻,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交通组织能否在保障巨
大的人流车流顺畅通行的同时,又基本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我们的安保工作能否有效应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挑战,确保平安世博的实现;我们的市民能否在设施文明已有改善的基础上,秩序文明和服务文明得到提高;我们的接待工作和重大活动安排能否有条不紊、得体周到,给人留下美好印象。为此,我们必须做最大的努力和拼搏。
——我们要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184天将迎接7000多万人次的参观游览,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观盛会,不容出任何重大差错。全力做好世博安保工作,确保开闭幕式、贵宾接待、场馆运行以及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需要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不断完善已经建立的安保指挥系统和运行机制,细化和深化各项安保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每个街道和楼宇,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演练,形成人人参与“平安世博”工作的强大合力。
——我们要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响亮的口号,标志着世博是人类“进步、创新和交流”的盛会。不仅世博的展品、布展、活动、宣传报道等方面要有创意,给人带来惊喜,感到受益匪浅;而且城市运行和保障,以及园区和场馆的管理也要创新,确保在世博期间交通顺畅、食品安全、优美整洁、有序运行,让城市的智慧无所不在。
——我们要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要使整个办博过程成为便民、利民的过程,让参与奉献与共享快乐并存,让全社会人与
人之间充满了关爱与亲情,让世博的运行管理更为人性,切实做到让参观者、参展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切身感受到友好的情谊。
各位代表、同志们,世博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世界文明的盛会”意味着学习和交流。我们应该学习各国各地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发展理念,使办博的过程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成为上海更好服务全国的重要平台。“我们大家的世博”意味着世博是属于全体市民的,只有人人了解世博、参与世博、热爱世博,世博才有意义,才有可能“成功、精彩、难忘”;也意味着世博不仅是上海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集全球智慧才能确保成功。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工作在上海,生活在上海,我们热爱上海,齐心协力地建设上海。世博在上海举办,我们是承办地,是东道主,我们的生活与办博进程息息相关,我们的发展与办博效应互为支撑,我们的荣辱与世博成败紧密相连,我们的努力与世博结局密不可分,办好世博我们责无旁贷。
为此,我恳请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动员全体市民,大家都来投身办博实践。我们这座城市历来有良好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曾举办了APEC、上合组织峰会、特奥会等重大活动,每一次都面临许多挑战,每一次大家都本着拼搏、奉献、合作的精神,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并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水平的提
升。现在,期盼已久的世博会,终于要来临了!我们大家要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礼貌迎天下客,以文明添城市美,以平安铸世博成,真正做到全城总动员,人人齐上阵,以参与世博为贵,以奉献世博为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面对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面对中央领导和13亿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面对世界关注的目光,面对全市干部群众八年来为筹办工作所付出的心血,再大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克服,再大的艰辛,我们决不退缩!我们必须以信守承诺、说到做到的行动,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决心,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力,克己为博、乐于奉献的精神,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谦和坦诚、海纳百川的气质,同舟共济迎挑战,全力以赴办世博,让世博成为城市新的骄傲!
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峰!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出一切可以做出的努力,就一定能共同书写出世博历史上璀璨夺目的崭新篇章!
第五篇:在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8年4月21日)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专程来沪出席大会的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界妇女和广大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五年来,全市各界妇女在妇联组织的带领下,踊跃投身“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在各条战线上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建设新生活,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实现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展示了当代上海女性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五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市委和全国妇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上海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实践再次证明,当代上海妇女不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上海各级妇女组织不愧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坚实桥梁和纽带。
各位代表,同志们!
妇女的命运从来都是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广大妇女长期处于被歧视、受压迫的不平等地位。新中国的诞生,不仅开创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新纪元,也开创了妇女解放和进步的新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妇女的伟大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精神风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妇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面向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妇女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上海,正在新起点、新水平上攀登新高峰,面临着长三角联动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这些都将为上海妇女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加强大的动力。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对广大妇女同胞提几点希望:
希望你们在崇尚学习中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妇女与知识无缘的状态已经结束。特别是善领风气之先的上海女性更是当仁不让,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用新思想、新知识武装起来的优秀妇女人才。但是,时代的发展不容我们有半点懈怠。妇女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用崇高的理想激励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争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希望你们在建功立业中赢得发展。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伟大号召。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离不开广大妇女同胞的参与和奋斗。希望大家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要志存高远,顾全大局,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起来,把自身的奋斗与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本职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希望你们在促进和谐中发挥优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妇女在维系家庭稳定、促进家庭和睦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希望广大妇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倡导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争做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模范;要努力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做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诚信友爱的践行者、充满活力的创造者、安定有序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倡导者。
妇联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是推动中国妇女运动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妇联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就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在妇女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坚持把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结合起来,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与妇女群众的联络员、广大妇女群众的服务员,建立健全妇女利益表达机制,从妇女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反映最强烈的事情抓起,努力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坚持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在原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妇联的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效;要坚持把发挥自身作用和动员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既充分挖掘妇联自身潜力,又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各界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事业的良好局面。
妇女事业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妇联工作的领导。要自觉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关注和花大力气解决妇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和谐现象,保障广大妇女应有的权利。要大力支持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妇联积极承担政府妇女儿童事务,进一步发挥妇联的社会服务功能。要认真研究解决妇联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实际困难,大力支持妇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积极关心妇联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加大培养和使用妇女干部的力度,为更多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各位代表,同志们!
时代的发展进步为广大妇女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希望广大妇女同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扬光荣传统,不负时代重托,积极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