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3:4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

第一篇: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

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新探讨

——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述评

黄中习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翻译界关心的主要话题,也是于2007年4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的重要议题。来自全国54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出版社的100多名代表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刚刚在北京落幕的“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是一次官方组织的专业论坛,本届研讨会则是一次中国典籍英译的专题研讨,也可以视为前者的一个“分会场”。与会代表正是带着强烈的“译经意识”①,为传译和弘扬蕴藏在我国历代典籍中的中华文化精髓的目的参与研讨,为发展中国典籍英译事业献技献策。

一、承前启后,出谋划策

典籍英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本届研讨会的重要主题。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榕培教授在大会开幕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典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就翻译学的学科建设、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认为,目前的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佳时期。本科翻译专业的设置,翻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增多,都说明翻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翻译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已经实现了对接,同时也为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从事典籍英译的资深人士已渐入高龄,而中年人才又严重匮乏,因而典籍英译研究出现了断层,这是制约中国典籍英译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重视翻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部门要遴选和培养有一定翻译经验、对汉译英感兴趣、热心于典籍英译的学生,强化汉译英翻译实践,有计划培养一批汉译英的专门翻译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会上畅谈了目前我国典籍英译的良好机遇和发展典籍英译事业一系列对策中的“一个认识、两个理论和四个工程”。“一个认识”指的是中译外究竟应该由中国人做还是由外国人做的问题,即译入还是译出的问题;“两个理论”是指由于语言上的巨大差异性,“中西互译”与“西西互译”需要两种不同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四个工程”是指以《大中华文库》为代表的具体翻译工程、翻译研究工程、工具书和资料的编撰工程和翻译人才培养工程。基于中西语言有较大差异,外国人学习汉语有较大困难,“中译外”与“外译中”之间有着很大的专业差别。他呼 吁译界专家学者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典籍译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多研究中西互译方面的理论,建构西方翻译理论所没有的、也不能提出的、而我们又急需发展的中译英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发展我们的翻译理论,并在典籍翻译的“四个工程”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他还一贯认为,“中国学者和翻译工作者应该在加强中英语言与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从事汉籍的外译工作,为在新世纪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潘文国,2004:40)

我国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老中青学者普遍认为,应大力加强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改进翻译教学,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的培养阶段以及不同的培养目标,在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上各有侧重。

二、百花齐放,理论创新

翻译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理论创新”是当代翻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翻译玛丽·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的新作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New paradigms or shifting viewpoints?(《翻译研究:新范式还是转变观点?》)对近30年来国际翻译研究的种种转向和发展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和概述,对非英语国家(尤其德国)的翻译传统进行挖掘和总结,多次提到或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了中国翻译研究的现状之后,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最近(2006:23-25)坦然承认:“在中国,翻译正在复兴„„翻译研究的三个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很快„„中国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尤其是翻译史”。而我国有的学者一概否定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盲目吹捧西方翻译理论,对我们的翻译成就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说中国不存在翻译理论,这是不正确的。但是说中国的翻译理论与其他学科比起来尚不十分发达,这却是客观的评价。”(辜正坤,2000:24)不久前,《中国翻译》杂志杨平副主编在一次关于中国翻译理论建构的规范化问题的学术报告中也指出,翻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各国翻译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以不同方法对翻译现象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历时和共时的动态研究,不同国家、地区译学理论研究的多元互补共存以及各国译论的接轨与融合是未来翻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国内外译界人士还在继续努力,发展翻译学及其分支学科。

中国海洋大学杨自俭教授指出,翻译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在译学方法论系统中加强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四个子系统方法论的研究与建设,应该重视“理论、方法、方法论”和“策略、方法、技巧”两组术语的界定与区分,重视翻译的本质属性和学科研究对象这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他为我们指出了发展翻译学必 2 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博士生导师、四川外语学院王寅教授从哲学高度将Langacker的“意义概念化”意义观修补为“体验性概念化”意义观,进一步提出了“主客主互动模式”的理解模式,并以“枫桥夜泊”的四十个译本为语料,深入解释翻译的主观性。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宝童教授结合自己英译《千字文》的实践,探讨了效法前贤、引经据典等诗歌翻译策略,认为《千字文》具备诗的特点,应该以诗的形式翻译《千字文》。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以乐府诗翻译为例,论述了情感真、语言好、文化美三位一体的诗歌翻译原则。大连海事大学夏廷德教授深入探讨了典籍翻译的损失与补偿,指出翻译补偿的必要性、分类和原则。

针对我国翻译界有人对西方翻译理论盲从跟风以及我国图书翻译质量下降的现象,著名翻译家江枫先生指出,目前我国翻译界确实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良倾向,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现实问题,处理好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主张多进行一些能够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探讨。霍跃红博士谈到了当今国际译学的热门新话题——翻译伦理学(translation ethics),认为翻译研究现在应该回归伦理问题,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提高翻译的水平和质量。在她看来,正确的荣辱观应包括:以热爱、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化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耻;以忠实再现原文、原作为荣,以胡译、乱译为耻;以对读者负责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

三、视野开阔,领域拓宽

霍恩比在其新著中还呼吁,在当代翻译研究中,人们应该“进行对话,而非战争:走向‘翻译转向’。(2006:164)从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及发言上看,我国典籍英译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正朝着以上学术方向健康发展,有“视野开阔、领域拓宽”的特点。

发掘我国传统译论,并对传统译论进行现代转化,这也本届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回顾了中国翻译教学的技能训练和观念局限,从方法体系上寻求进入文学翻译手法的超越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惠生教授指出,典籍英译应该注意有意味形式的研究,因为有意味的形式与意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汕头大学卓振英教授以《楚辞》英译为例,论述了典籍英译中的总体审度,分析了翻译理论的指导功能和检验功能。苏州大学王宏教授的发言探讨了典籍英译研究当前面临的三个问题——译什么、怎么译和为什么这样译的问题,认为典籍英译的对象应是中华典籍,即中华民族古代科技文化的精品,既包括汉语典籍,也应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典籍作品。

许多代表的典籍英译研究视野开阔,典籍英译批评的理论气氛相当浓厚。很他们运用现当代翻译理论或语言学理论分析和解释种种典籍翻译现象,这样的翻译批评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燕山大学的刘泽权教授等学者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红楼梦》中 的诗歌翻译;中央财经大学的吴新云副教授以译介学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典籍英译中的变异现象;苏州大学的刘迎春博士以互文性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英译问题;广西民族大学的周彦副教授对典籍英译中的女性译者进行了多维度探讨。有的代表还探讨了拓展典籍英译研究领域的可行性,认为应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和对外翻译。

我国历代典籍就是我们的“文化资本”,我们要利用好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理论探索与翻译实践,说不定在这过程中我们就能生发出具有独创性的翻译理论。国外不少翻译理论的源头不就是《圣经》的翻译吗?

四、以老带新,形成团队

在本届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带着他们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来自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多名研究生参与了学术研讨。典籍英译队伍形成了“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形成团队”的崭新局面,这为典籍英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典籍英译理论与实践并重,师生组成团队,参加翻译实践,这是近年来典籍英译领域的新特点之一。在前辈的指导下,中青年学者在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逐渐茁壮成长。例如,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榕培教授带领博士生与硕士生进行吴歌、评弹、昆曲和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英译;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指导他的博士生进行新疆和内蒙古史诗的英译;燕山大学刘泽权教授带领硕士生进行典籍翻译课题研究,等等。广东金融学院黄中习副教授认为,在当今多极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典籍英译事业大有作为,青年外语学人应该向老一辈学者学习,刻苦用功,博古通今,中西兼通,克服外语研究与汉语研究、国外译论研究与本土译论研究、理论探索与翻译实践等方面的“两张皮”现象,为发展中国的翻译事业,为中国文化走为向世界多做贡献。因为“我们要的不是两张皮, 而是一条龙——一条兴云作雨, 灌溉整个学术王国的龙。”(王宗炎,2001:163)

五、初见成效,再创佳绩

中国典籍种类繁多,汗牛充栋,典籍英译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清末之前,中国典籍翻译主要是国外传教士进行。晚清民初,辜鸿铭先生英译了《论语》(1898)和《中庸》(1906),开创了国人独立翻译中国典籍的先河。如今,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 中国典籍翻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几代翻译家的辛勤劳作,我国已经出版发行了有数十种典籍翻译丛书。

为展示近年来我国典籍英译的丰硕成果,本届研讨会举办了“典籍英译新作展”,共展出200多种334部新作。展品中有汉英对照的翻译丛书,如“大中华文库”、“儒家经典译丛”、“古诗苑汉英译丛”、“一百丛书”等;有介绍中国文化与习俗的英文版系列丛书,如“熊猫丛书”、“中国圣人文化丛书”“大师经典文库”等;有汉英对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系列丛书,如《昆曲精华》、《吴歌精华》、《评弹精华》等;有典籍英译的理论研究著作,如《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的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汉诗英译论要》等;有介绍典籍翻译历史的图书,如《汉籍外译史》、《中国佛典翻译史稿》、《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等;有汉英译翻译参考词典,如《中国翻译词典》、《汉英中国文学词典》、《中国历代文化典籍概要》(汉英对照)等。这些新作种类很多,或是英文版,或是汉英对照版,或是全译版,或是选译版,或是精华版,或是绘图版,或是大陆版,或是海外版,或是港台版。从这次新作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典籍英译成就特别突出的当代翻译家有杨宪益夫妇、许渊冲、汪榕培等等。我国典籍英译的理论探索与翻译实践已经初见成效,理论研究著作日趋成熟,英译作品覆盖面逐渐扩大,英译作品质量越来越高;典籍英译作品的多元化和系列化格局已经形成。考虑到我国历代典籍浩瀚渊博,举世罕见,考虑到国内典籍英译的丰硕成果和良好水平,“中国人的典籍英译,即使不说胜过,至少也可和英美人的译文比美。”(许渊冲,2006:72)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这次新作展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新成果。2008年将在上海举办的第18 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然而,“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多元化,就只有将各种文化‘译出’到国际共同语(英语),从而成为全球文化的组成部分。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前提一是保持民族的本色,二是要译介到世界上去,没有‘译出’,就没有世界可言”。(潘文国,2004:42)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本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我国典籍英译事业是国家文化输出战略的需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中外英语读者的需要。展望未来,在国家战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和多方协作等方面一系列积极措施的引导下,中国典籍英译事业一定能够再创佳绩,谱写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注释:

① 王友贵先生(2005:46)认为:“所谓‘译经意识’,既指一种翻译态度,文化态度,亦指翻译方法„„它指译家主观上对原作百分之百的尊重,由此而产生的亦步亦趋的翻译方法,以及在此前提下所做的最大限度的翻译努力。”

第二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儿子,抱怨来的次数太少,老太太每次都要用笔记录双方见面甚至是通话时间。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人。

“如果夫妻双方都健在,我还是愿意居家养老。毕竟,一切都是熟悉的,有感情,也方便。”一位现年近50岁的朋友表示。

调查显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大部分。理由如下:一般家庭目前居住都是成熟社区,医疗、购物、交通等都比较方便,这些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

其实,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最近,上海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模式。即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内居家养老的实际,将本区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成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使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服务站上门服务,基本上做到了人性化;第二,能够减轻老人思想压力,使老人安心静养。老人们待在家里静心休养,而不再为吃饭、就医、保健、洗澡、理发等犯愁;第三,能够减少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这个休闲城市,也在居家养老上成效明显。全市有10126名“空巢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有22000余名志愿者、1000余个社会组织、5000余名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同了,估计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早有思想准备”,一位受调查者告诉记者。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有部分人群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是老年公寓养老。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各种服务设施齐备,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只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亲情的渴望显得极为迫切。

再看吴秀波将自己母亲送进北京西城区老年公寓的事情。一个月4000元,30多平方米,卫生设备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都建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区,这很不方便,尤其是医疗等。毕竟,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把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孤零零地建在郊区,不太合理。

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达到了“超老龄社会”。日本人平均寿命高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也说明日本在养老保障上的成功。据悉,日本老年人住宅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跟政府规范管理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对于建筑规模、人员、服务内容等等都有详细规定,老年住宅的建设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约束下开展的。而且,建造地点都是在城市中间,交通等都十分便捷,这样,防止老年人彻底脱离社会主体。

其实,客观上说,老龄化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潜在商机,如中国养老产业。据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老年人规模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2010年1万亿元到2050年要增加到5万亿。其中,护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受益最大。有专家表示,养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了城市社区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物资配送业发展,带动经济持续稳定运转。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减轻区域内就业压力。与此同时,还得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家政、饮食服务人员。

第二部分----莫言获奖看文学翻译暗淡现状

随着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中国籍作家诺奖“零的突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目前我国当代文学向外传播面临着复杂情况,想登高涉远,谋求合力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今天,世界阅读中国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学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选择。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次骆驼背上托载的不是瓷器、茶叶,而是文化与精神。

不过,莫言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现实。“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作家刘震云说。据统计,目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有150多位,只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1.3%。中国每年出版的引进版外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却十分巨大。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在3%的份额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影响能有多大?我个人感觉这种尴尬源自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偏颇。

其一,现在的很多外语教育也和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教育套路是一样的,就是两个字,考证。国内等级,国外等级,各种水平测试不厌其烦,而这些水平测试的方向更多的注重的是词汇和语法之类的,无法体验出语言的优美,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完成任务。

其二,大部分的外语学院只是重视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自身文化的涉猎,很多同学拿着各种奖学金,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获奖感言。唐诗宋词几乎不会,遑论汉赋元曲,就连很多当代作家的大名都没听说过,又怎样能理解中文文学作品的精髓?无法理解文学

本身的精髓与魅力,即使外文水平再高也翻译不出文学的价值。

教育的不成熟造成了人才的不成熟,而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恰恰缺少的就是一批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作家徐坤说,如果中国作家能与这些外国翻译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合力,将既有利于外国译者快速锁定有价值的中国作品,也有利于中国作家深度了解别国的读者心理。

莫言说“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他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

第三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

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法汉互译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翻译理论知识。本考试遵循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法语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对报考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1.考查考生的法译汉实践能力;

2.考查考生的汉译法实践能力;

3.考查考生对翻译基础理论的了解程度;

4.考查考生对翻译现象及翻译本质的认识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

1.法语文学语篇汉译约30%

2.法语非文学语篇汉译约20%

3.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约38%

4.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约6%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阐释或翻译现象解析约 6%

四、试卷题型

1.法译汉: 共2题,其中文学语篇翻译40-50分,非文学语篇翻译20-30分。

2.汉译法:1-2题,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50-60分。

3.名词解释: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或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2题,每题5分。

4.论述题:1题,对翻译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自由阐释或解析翻译现象,10分。

III.考查范围

1.19-21世纪法语文学作品翻译

2.法语非文学语篇翻译,侧重文化翻译

3.中文现当代文学语篇法译或中文非文学语篇法译,侧重文化翻译

4.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现当代著名法语翻译家名词解释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或具体翻译现象阐释与解析

第四篇:翻译理论与实践题签A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Term 1 2011-2012 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11-12-1)-018612A

试 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翻译实践 考核类别(Type of test): 考查

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专业选修课 考试形式(Test type): 论文

使用范围(Target group):外语系2008级英语专业1-8班,合作1-3班,英语(旅游酒店管理方向)1-2班,英语(商务英语方向)1-3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合作1班,英语(市场营销方向)1班

Writing a paper on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1.浅议功能目的论在经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浅析功能目的论与科技英语翻译

3.浅议功能目的论与旅游英语文本翻译

4.浅议功能目的论与商务合同翻译

Requirements:

1.You are required to choose one from the above topics.2.Your paper should have a complete organization, including a title, a clear and logical

argument, analysis with examples and a conclusion.3.You are required to write at least 3000 words with several English examples..4.The format of your paper should be standard(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Evaluation Criteria:

1.Format(10points)

2.Language(vocabulary, structure, organization)(30 points)

3.Knowledge(you are required to show the knowledge you have learned)(30 points)

4.Idea(your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30points)

第五篇:翻译理论与实践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实习名称

系别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外语系2010级英语专业(向雅芳、刘文红)

邵阳学院

2013年 7 月6日

一、实习时间

2013年上学期7月1日—7月5日

二、实习地点

邵阳学院李子园校区1栋108

三、实习目的通过本周的翻译与理论实践课程了解并掌握了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原则,通过学习能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准确、通顺、忠实完整地将句子、段落、短文进行翻译;能够正确使用学会的翻译技能,翻译方法和翻译旨要进行翻译。

四、实习对象

2010级英语本科412人

五、实习内容

1.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知识 予以掌握。

2.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训练

3.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

4.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

5.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6.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

7.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

六、实习方式及步骤

1.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2.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

3.周五进行总结。

七、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翻译是体现我们英语水平的一个手段,不管是以后我们从事教师工作,还是进外企,我们都需要翻译能力。每一次实习都是一次学习,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这次实习的经历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明年我们就要面临走向社会,踏上自己寻找工作的旅程,这次翻译大实习对我们而言无疑也是一次珍贵的、工作前体验和模拟翻译工作坊的机会。尽管知道自己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英语水平应该也提高很多,但心里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对未来的一切感到忧愁。但这次的翻译实习之后,我感觉到翻译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我们都可以翻译出来。但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1.这次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翻译有关的知识,如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等。

2.再次巩固了我翻译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加深了我的深层认识。

3.增加了做一个合格翻译工作者的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翻译生涯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也许我不是天才,不能一下子就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但我愿意先从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做起,从合格到优秀,一直努力,一直在进步,这才是我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梦想。翻译是一个理解、求证、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与不见面的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了解原文的背景和目的,将作者的思想准确、通顺地传递给读者。非文学语篇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时,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严谨。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接近或达到作者的理解水平,充分发掘作者原语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意义,以符合习惯及规范的目标语表达出来。

有人说,译者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此话一点不假。经过阅读、理解、翻译、查证、修订、审校,完成一篇译文,过程是相当耗费心力和时间的,期间得承受身心的煎熬。因此从事翻译工作需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我们在翻译时常说,译者要突破语言的外壳,这并非易事。在翻译时怎样实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平衡,阿阿其实都要译者做出艰难的选择。世界上什么最难?选择最难!所以,翻译工作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也正因为永远没有最完美的翻译,所以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翻译,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尽管我们戴着镣铐,但是如果我们肯下苦功,在点滴进取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假以时日,我们也能成为出色的舞者。还是那句话,译海无涯,学无止尽。

八、存在不足与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自己的翻译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平时练习少,所以没有重视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次着手翻译时,发现有诸多长句、比喻句等很难理解的句子,而后,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得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至对文章总体风格和立的把握,小至句子的结构、选词、标点,均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甚至日思夜想,几易其稿。

电脑前绞尽脑汁、思来想去地寻觅恰当的表达来传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这个过程诚然是痛苦的,因为自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总是不能让人觉得完美。而且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译文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但是当看到一行行字在键盘上敲出心里又是非常高兴的,特别是找到了想要的表达法的时候。我想这也是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奔在翻译这条路上的原因。翻译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享有这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翻译的时候还可以大大地扩展知识面,要是能够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多留意,我们一定能够掌握丰富的只是,为将来寻求全方位发展打下基石。

现在我们大家在翻译时调查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专业性很强、必须要调查的内容,当然这表明了大家勤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时候,大家是否是害怕注释写的太少,作业分数会比较低呢?这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当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更加见多识广了,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减轻一些调查的负担呢?特别根本不是专业性的内容,只是英语语言本身的问题。当我们的英语好到一定程度,会不会觉得有一些东西根本就是浑然天成、无需思考的,因为我在哪儿已经看到过了,存在我的大脑里。但是遇到专业领域的文本,肯定还是要做调查的,只是这个度应该怎样把握,怎样真正体现自己的思维。

翻译是一门必须亲自动手实践的课程。不亲自动手,翻译水平如何就永远无法得知,也永远提高不了。这次的翻译实习暴露了我在翻译上的缺点和不足,也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如广泛收集并识记各类词汇 ;把握各种翻译技巧; 参照样本英汉互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针对不足之处加以训练,并且多读多看各方面书籍和新闻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不仅仅是翻译的要求,对

于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也很重要。

六.其他。

很珍惜这次实习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翻译技巧,也巩固了语法。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习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工作阅历对工作的技巧与工作效率的深刻影响。我充分明白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显示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与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的重要性。

感谢学校给予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习机会,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的!

二、排版要求

1、统一用A4纸打印;

2、页边距25mm,小标题用四号黑体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4;插入页码居中,

下载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探讨(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一生都从事着翻译工作。他不仅留下了大量译作,而且在翻译......

    翻译理论与实践II期末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题型Part I.Multiple Choice(30 points, 1 point each) 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hirty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5篇范例)

    谈严复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一直在广泛进行着。丰富的翻译活动,有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对翻译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严复就是中......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实习名称 系别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外语系陈景楠(1140501086)邵阳学院 2014年7月5 日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2014年......

    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探讨

    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探讨 进入新时期以来,部队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级......

    我国政府自然资产审计理论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政府自然资产审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宏亮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8期 摘要:自然资产审计是顺利进行自然资产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理......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习报告 2

    一、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日—7月5日 二、实习地点; 1L210 三、实习单位; 邵阳学院外语系 四、实习过程概述; 1.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

    翻译理论与实践(高校英语专业珍贵教案)

    第二章 翻译的实质和任务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或交际活动,其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 (Nida) 意义的本质是语言符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