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言意:老年人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态度会对年轻人的思想和言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实,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中也有一些教坛老兵,拥有耀眼的职业履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同样也该释放正能量,沐浴年轻教师健康、茁壮成长。但是,有时老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身份,便限制了自己本应发挥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正面影响力,笔者认为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一、身份与辈份
每一个处于职业生涯暮年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师中毫无置疑的长辈与前辈。他们以自己的勤勉、智慧、豁达在教坛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无论是资历或是经历,无论是业务能力或是工作业绩,年轻教师都不能望其项背,他们也理应得到年轻体育教师的尊重与敬仰,甚至学校领导也是处处礼让三分。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辈份的优势心理,也导致了部分老教师养尊处优,工作中马虎大意,敷衍了事,不备课、不上课(放羊)、不服从学校体育任务安排,许多年轻教师也是纷纷效仿,不仅扰乱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工作秩序,也让歪风邪气肆虐。在工作中,我们把辈份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是一种人性化的情感表达,但是,当我们的部分老教师过分放大了辈份,甚至把辈份当成盾牌与工具的时候,应该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位教师,应当要去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这里没有年轻与年长之分,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至于在具体的工作中,年轻教师出于对老教师的照顾,在一些方面,例如,计算机操作,重体力劳动等方面主动地承担老教师的任务,那老教师也应心怀感恩,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也该照顾年轻教师,这样的“礼尚往来”才能呈现一种和睦、融洽、向上、进取的工作氛围,才能有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才能发挥自己对于年轻体育教师的正面影响力,让优良的传统世代传承。因此,笔者认为部分老教师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身份与辈份的关系。
二、主角与配角
毋庸置疑,无论是年长的或者年轻的体育教师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角,共同肩负着学校体育发展的重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教师逐渐走向退休,退出教学舞台是职业生涯的必然。因此,如果我们的老体育教师一直充当着各项工作的主角直至退休,事实上也在剥夺着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同时,也让年轻体育教师产生一种严重依赖心理,凡是还有老教师顶着,缺少决策与行动的勇气。例如,有些学校的运动队一直由老教师负责,直至退休才有年轻教师匆匆接手,缺少了新老过度就直接完成了更替了,年轻教师往往会措手不及,从头摸索,甚至,运动会的编排都是老教师负责,老教师退休了,年轻体育教师再从头学起。有些学校的教研组长也由老教师一直做至退休,年轻教师才匆匆走向台前,缺少了老教师的扶持与经验的借鉴就匆匆上路,一切从头开始。让优秀、宝贵的资源白白流失。但是,如果,我们在老教师进入退休周期时,有预见地通过师徒结对,以旧带新,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体育教师尽早、尽快地熟悉甚至能独立胜任各种任务,就很容易且平稳地完成了新老更替。因此,从老体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看,我们应当对他们的付出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但是,从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全局出发,笔者认为老体育教师应当有一种主动的身份退出意识,从台前走向幕后,甘当年轻教师的配角,去看着年轻体育教师走路,必要时帮着他们走路,才是他们的能量得到最有价值释放的途径。
三、名师与明师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名师”是指由名望的教师。而这种名望来自于教师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他们为同行,为同事,尤其是年轻教师展现了一种业务的境界。启发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激发老师们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的创造潜力与追求意识。名师对于具有进取心、主动性的年轻教师的正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年轻教师正是追随名师的脚步茁壮成长。在当前的学校体育界,许多老教师都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功勋卓著的教育老兵,许多人都是当地公认的学校体育名师,每一次的培训都有他们的讲座,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他们的示范课,每一次的学校体育的督导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确实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甚至有的人也成长为名师。但是,如果名师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一种精神的影响,名师总是以一种“高大上”的形象存在,那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看,名师并没有完全释放其应有的价值,名师也仅仅是一个挂着荣誉的教师而已。笔者认为,名师最为珍贵的应是其钻研一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何把这部分内容传递给年轻教师,除了那些泛泛而谈的讲座、公开课等,名师还要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从田野出发,在实践层面对年轻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培养,能毫无保留、倾其所有地把自己一生所学、所研、所教的精华,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传授给后人,让更多的后人受益于自己的经验,也让更多的后人们能沿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前进。例如,南通中学的潘雪峰老师就做到了这点。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精神与实践层面对年轻体育教师施加双重影响才是真正的明师,老教师要主动地从名师向明师转变。
老体育教师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这些能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老教师对自我的定位与身份认识,只有厘清了不同的身份关系,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老教师才能发挥余热,才能真正圆满地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落幕。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226151)
第二篇:正确处理三种关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依法行政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重点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加快发展的关系 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靠发展来解决,在发展中解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是推进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基础;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按法律程序办事,不讲政策法规、不依法办事,不仅不能促进发展,反而会影响发展。一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旅游名区、财政富区、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创新策略,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积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政策、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强化法制,营造政策“洼地”,构筑环境“磁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以苏仙区科技工业园为龙头的工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经济走廊,以城东新区为龙头的城镇经济走廊,以飞天山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经济走廊,以朗坤生态养殖、海华竹木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济走廊,开辟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二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呼应郴资桂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紧贴苏仙“生态”、“科普”、“城郊”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景区人文景点建设,建设生态旅游走廊,做优生态旅游文章;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营造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扩大社会就业等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强化农民工培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扩大劳动力就业渠道。
二、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执政为民的关系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良好的动机,采取违法的手段,必须背离执政为民的理念,必然导致好心办坏事。一是领导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抓好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认真吸取滥用行政权力侵害群众利益的深刻教训,在企业改革、改制,农村土地流转和城市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严格按程序办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益密切联系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执法为民的观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在执法中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三是增强民本意识。要把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把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尺。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努力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坚决纠正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深入基础、深入群众,摸准民情,要抓住群众普遍反映的关键性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要善于见微知著,捕捉群众的情绪,并以此作为我们作决策、办事情的第一信号。
三、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科学政绩观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扎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看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加,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褒奖和重用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教育和惩戒无所作为、好大喜功的干部,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团结干事、扎实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二要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真正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坚决克服“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绝不能用“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思路和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法创造政绩,搞谋划、做决策、上项目,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而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同时,在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环境和人才优势,放开手脚,大胆发展。三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领导干部干大事、创大业,不能忘记天下大事必先作于细。要切实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创造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政绩。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XX区正确处理三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为构建和谐**作保障
中国共产党站立在时代洪流之上,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意愿,勇于开拓创新,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区委召开了二届九次全委会,此举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决策的一次深入贯彻落实,会上提出了“傍着**,争当排头兵,实现新跨越”、“激情干事业,实干兴**”。
当前,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总体局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区30周年来,一方面我们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方面我们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小康,另一方面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一方面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种关系,事关**跨越发展的全局,关乎到我们是否能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事关全局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在《决定》中明确指出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是我们自始至终必须面对的课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加快发展;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体制中的不合理部分,解放生产力;但是,改革必然会触动某些既得利益者,处理不当,会出现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坚持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区地处**市腹地,辐射毗邻县市,在**的发展中起着龙头、代表的作用,大量的发展机遇涌向这里,其改革发展稳定便上升为整个**市区的改革发展稳定。
2、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定》提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策。通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还不完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兼顾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到不同阶层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
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随着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区是一个人口高密集区,大部分人口聚居在城镇,生活水平总体上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切实做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满足,就必须要做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改革、发展、稳定决要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注上。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来。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努力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践中。和谐社会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范围狭小的,更不是暂时的和谐,而是广泛的、全方位的、长远的和谐。我们在制定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问题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各项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推进科学发展时,要与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统一起来;在维护稳定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1、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了人与人这间的和谐,才能谈得上其它关系的和谐。当前,道德沦落、交往失信等状况还比较普遍,众所周知,没有诚信友爱,人际关系紧张,就谈不上和谐。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一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必须诚实守信;二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必须礼貌谦让;三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必须理解、包容和宽恕。**区人口稠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繁,眼下,**区正处于大跨越时期,要把**区建成一个工业、商贸大区,就要进行大手笔、大力度地招商引资,如果没有和谐人际关系是无法招商引资的。
2、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社会流动性大、利益分配失当等因素导致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扩大,地区、部门差异非常明显,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在强调效益优先的情况下,必须兼顾公平,完善机制与体制,坚持让一部份人、一部份地方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带动后富,“区域互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要紧紧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的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争取得到有力的支持。三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谈不上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更谈不上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加大扶农、支农、惠农等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载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会有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区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十分严重。首先,人口密度大,达到平均每平方千米900人,大部分集居在城镇,给资源、环境、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次,资源有限,相对种类少,人均占有量相当低;尤其水资源严重贫乏,而且由于污染严重,造成水质下降,人畜用水缺乏,有些城镇生活用水十分紧张;第三,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工业布局混乱,对周围环境破坏十分大,并且都是高能耗,对环境的污染特别严重,片面地追求工业的发展使很多地方的生态遭到了破坏。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必须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培养和推广植物能源,如沼气等;第三,必须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大幅度地实施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耕则耕,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良性互动;合理地规划工业、商业布局,实行关停、整改、退城进郊的办法,尽量减少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现状,《决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地提出了要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局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再看**区,与其它县市相比,尽管不是一个农业大区,但是不能忽略农业在全区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应欣喜地看到,**区幅原面积小,农村现状凸显出了我们城市化水平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区的农村都分布在城镇周围,交通便利,物质条件丰厚;二是农业化水平比较高,产业结构能与城市产业有效地对接,形式多样化;三是地域条件、人文环境、人口素质在全市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离其它地方还有相当远的差距;四是地处中心腹地,为工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纵观自身,有一定的优势,但把眼光放到中东部地区去看,劣势就十分明显,首先,农村在助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得到城市的带动、帮助;其次,城市工业的落后,没有良性地反哺农业;再就是,一味地大搞城市建设,对农村的发展滞后,使农村这个基础地位变得薄弱,形成了农村和城市走向两个极端发展的方向。在“实现新跨越”的紧迫形势下,要解决农村系列问题,就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要具体做到:
1、大力发展工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
**区二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提出:大上工业,富强**。在充分体现工业主导经济的基础上,无疑对农业起到很好地反哺作用;在构建魏复路工业经济长廊的前景下,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区作为**市的主城区,除了发展好二产业之外,更应该大力发展三产业,从而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容量和辐射力,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第二、三产业就业,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建立新型农业,着力抓好副业,集中连片地发展优势农业项目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在宏观政策上对农村有计划地投入,加大对农村农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城市同步或者超前发展的位置上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保障。
3、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体系,搞好医疗救助;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民的住居环境,享受到舒适的住居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民同样享受到两个文明成果,在体现工业文明的同时更应该体现出农业文明,切实解决新时期面临的“三座大山” 所带来的困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实现共同理想必经阶段,也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只有关系顺畅、和谐,社会才能走向和谐。**区更是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二届九次全委会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建设的伟业。
第四篇:贯彻民主集中制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贯彻民主集中制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党的一项根本的组织原则。江泽民同志把它概括为“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三讲”教育中指出,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应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这是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党的民主集中制规定,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党员干部都要按照这一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摆正个人在党组织中的位置。一是必须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对党组织做出的决定,组织内部的每个成员,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党员,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否则,就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行为,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二是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党委成员都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这一规定,绝不能借故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更不允许出现不接受组织监督、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三是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组织对自己工作的分配和调动。近年来,有些同志口头上讲服从党组织的决定,但一遇实际问题特别是组织决定与个人愿望发生矛盾时,言行就不那么一致了,往往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组织需要少。有的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不服从组织的安排;有的斤斤计较待遇地位,横攀竖比,总感到自己亏了;更有甚者,公开向党伸手要官要权。诸如此类,都是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违反了“四个服从”的原则。
第二,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诸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贯彻民主集中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扬民主不够或强调集中不够。发扬民主不够,就是不经过广泛酝酿讨论,便由少数领导匆忙下结论,主观决策;强调集中不够,就是党委成员各执己见,长时间形不成一致意见。这“两个不够”,对贯彻民主集中制十分有害。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应把握三点: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党的会议上,要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不要怕有不同意见。实践证明,凡是好的主意,正确的意见,科学的办法,大都是集体讨论产生的。因此,不管哪一级党组织,不管研究什么问题,都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集中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这样做出的决定才靠得住。二是适时集中。古人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党委
内部,正副书记要善于审时度势,在大多数委员态度明朗,议题议透,意见一致,而且符合上级精神和单位实际时,就要果断决策,不能一味适应个别人的不同意见而错过决策时机。三要抓住根本点。即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即要反对过分强调民主而不要集中,也要反对过分强调集中而不实行民主。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实施正确的集中。同时,我们坚持的民主,决不是极端民主化,而是对党、对人民、对单位建设高度负责的行使民主权力。
第三,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于依靠集中智慧,提高决策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团结,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看,大多数党委坚持这一制度是好的,但少数单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领导同志决定重大问题时,置集体领导于不顾,不召开党委会或常委会讨论,便由一两个人拍板;有的对什么是重大问题概念不清,导致本应由集体决定的事项不提交党委集体讨论,而由办公会或领导碰头会敲定;有的不看是不是该由党委研究决定的事,就一古脑地推给党委讨论,名为集体领导,实为无人负责;有的片面强调分工,把分工变成分家分权,视个人分管的工作为自己的领地。这些现象,都是没有正确把握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统一。首先,要切实坚持集体领导。关键是要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不能凭少数人的意愿随意更改。党委研究决定重大问题,要把功夫下在会前,充分进行个别酝酿,尽量不搞临时动议。会前要准备好议题、议案,出“安民告示”,使委员有时间对议题进行认真思考。会上要严格按事先确定的议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委员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积极主动地献计献策。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书记严格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时集中,形成决议。对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的议题,可经重新协商后下次再议。其次,要分工负责。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同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党委成员既要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关心全局工作,又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形成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原则中,书记与委员是平等的关系,是一票对一票的关系。正副书记要防止把行政职务带进党内生活,同时党委也要主动发挥作用。一是书记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书记作为“一班之长”,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一致的意见要听,不一致甚至反对的意见也要听。要防止会议未开先定调,不经讨论便拍板的错误做法。二是委员要有很强参与意识。对于党委的工作,委员与正副书记一样,负有重要责任,不能有任何依赖和不负责任的思想,要与书记、副书记同舟共济、恪尽职守;讨论问题时,要力争拿出独到的见解,不能当“点头”委员:要勇于打破情面,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只看正副书记的“脸色”,怕影响团结,就违心地投赞成票;要对整个党委工作负责,不能把个人恩怨带进党委会,影响决议的形成。每个党委都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参与党委集体领导的能力。三是书记与委员要及时沟通。在提出议案前,正副书记应主动与委员交换意见,使一些重大问题在会前就形成一致看法,避免会上互相扯皮。
第五,要正确处理会上与会下的关系。所谓会上,就是在召开会议时,无论正副书记,还是委员,都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怕抓辫子,不准扣帽子。所谓会下,就是一旦党委形成了决定,会后不能发表与党委决定不一致的议论,更不能把党委的分歧意见或对个人的评价捅出去,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自由主义。对于党委的决议,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不允许借口自己有不同意见而顶着不办或拖着不干,在党委没有改变决定之前,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第六,要正确处理决策与落实的关系。既要注重做好党委集体科学决策的“上篇文章”。一要大力宣传党委的决议。通过各种必要的形式,使党员、干部了解党委的意图和目标,形成抓落实的共识。二要指定专人负责抓落实。正副书记要敢于放权,充分调动副职和部门领导在抓落实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党委的意图,坚决贯彻决议,实现党委意图。三要实行责任制。对于党委决议的贯彻执行,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质量要求,分清责任。落实好的及时表扬,因不负责而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好的,正副书记要提出批评,改变抓与不抓、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使民主集中制在科学决策,推动单位建设上发挥应用的作用。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各级党组织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 “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性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始终做到“活而不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要自觉把社会和谐作为稳定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根支柱。当前群众对行业垄断、城乡差别、干部特权、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十分不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又要通过宏观调控,在二次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各个地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就业、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着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坚决克服一切恩赐思想和包办代替的做法,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善于通过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群众代表会议等,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既要发挥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组织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政治优势,更要注意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建立一套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一些地方之所以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对群众冷暖漠然视之、不闻不问,致使群众有苦无处诉、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申;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久拖不决,致使小事拖大、矛盾激化;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引起民愤;有的动辄使用专政工具压制普通上访群众,引起群众不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群众工作机制僵化,缺少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有效办法。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上,逐步建立顺畅的民意沟通机制、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公正的司法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