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

时间:2019-05-15 03: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

第一篇: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 主讲人:李里

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学与国学的关系,要探讨什么是国学,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叫学问,人类学问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几种欲望,人类一共有五种欲望,食欲、色欲、真欲、善欲和美欲,食欲色欲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食欲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欲望,所有的动物,都要由食欲来摄取能量,来维持生命,第二种欲望,色欲,人类生命的延续要通过色欲,这两种欲望既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也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无奈,所以佛家里边有一句话说人是莫名其妙地来,无可奈何地生,糊里糊涂地死,为什么这样讲呢?人要找吃的,你看动物也要找吃的,人也是找吃的,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在工作当中,人只要进入了社会这张大网,就会被牢牢地套住,想抽都抽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食欲。

有了色欲的催促,人就要去追逐异性,在追逐异性的同时,就会产生爱恨情愁,结了婚以后,又有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的关系,家庭这张网又把你牢牢的抓住,所以有了食欲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这张网,由色欲所建立起来的家庭这张网牢牢地把人套住,一般的人想逃都很难得逃出来,这两种欲望就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

但是人呢,他又不同于禽兽,所以人有不同于禽兽的另外三种欲望,就是真欲、善欲和美欲,真欲就是人总想探讨这外边是什么呢?总想把外在世界搞清楚,走在一个新环境,总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为什么就最多,有部书叫《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给小孩子的,这是人的真欲,但正是由于人对外在世界希望了解的欲望,促使人类创造出科学,人还有善欲,什么是善欲呢?举个例子,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不管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只要你表扬他,称赞他,他就会很高兴,其实这种喜悦,并不是人喜欢听别人赞扬,而是觉得自己的善得到了一种承认和肯定,这就是善欲的表现。那么人类在善欲的驱使下,就创造出哲学,宗教也属于哲学的范畴,解决善的问题,人还有美欲,什么是美欲,看到美丽的鲜花,你会为之一笑,觉得喜悦,女孩子看到年轻漂亮的帅哥,会为之一动心,眼睛一亮,年轻男孩子看到漂亮的女子,会为之心动,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美欲。那么人类在美欲的驱使下,创造出艺术,真欲解决了人类物质的问题,善欲解决了人类精神的问题,美欲反过来解决了人类的情感的问题,所以在真善美三种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创造出了科学、哲学和艺术三大学科,当然科学包含的范畴很广了,它主要是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种物质文明的解决,而善欲主要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美欲所创造出艺术,解决人的情感世界的问题。

古今中外,所有的民族,有人类文明的民族,差不多都有这三种学问,科学、哲学和艺术,宗教包含在哲学的范畴当中,这个文学包含在艺术的范畴当中,这就是人类的学问,人类有了这三种学问以后,可以反过来帮助人去超越由食欲、色欲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食欲、色欲给了人类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的这样一种能力,但是它也反过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无奈,所以科学、哲学和艺术就创造出来了,而科学、哲学、艺术反过来就可以从各种方面去调节人由色欲、食欲所带来的那些烦恼痛苦,古今中外的学问就是这三门,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情感方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所以各个民族的科学、哲学艺术有了各个民族不同的特色,中国人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用中国人自己的认识方式,用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创建了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科学、哲学和艺术,那么西方人,他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学术体系,所以民国时候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说,人类有三大文化体系,西洋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和印度文化体系,这三大文化体系里边,它都有科学、有哲学、有艺术,可是他们所用的方法认识的途径,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洋哲学的特色,那么中国人在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表达方式上,就形成了中国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问体系,这就是国学。

节目导视:在真善美三种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创造了科学、哲学和艺术这三大文化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被称之为国学,那么国学是怎样发展建立起来的?人们又该如何认识国学呢?

李里:那么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国学呢?国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学问就是国学,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我们中国人在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上所建立起来的科学、哲学和艺术就是国学,那么要认识国学,首先要看一看什么叫做中华民族,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也就自然认识到了我们学问的体系,中华最先叫华夏,什么叫华夏民族,什么叫中华民族,象形文字里边这个华字是一个草头,下边一个花萼的萼,它象的形就是一朵花的形状,所以华者花也,在古文当中,华和花是相通的,到魏晋南北朝才专门造了一个字和花相区别,所以说华夏民族就是花夏民族。

那为什么我们要叫花夏民族呢?我们古代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帝王黄帝,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他娶了一个皇后,黄帝要娶皇后,那是很正常的,可是他娶了一个古蜀国的女儿,古蜀国是那里,四川,黄帝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娶一个四川女子呢?我们来看看那个蜀国的蜀字,蜀字的象形文字,上边是一个目字,就是像一个眼睛,下边是一个弯弯的,就是一条虫的身子,中间是个虫子,所以蜀国的蜀字本身就是指的一条虫,《说文解字》里边讲,蜀者葵中蚕也,什么意思,就是说蜀就是指的蚕子,所以蜀国就是出蚕子的国家,也是全中国最早出蚕子的国家,那么有了蚕子就要吐丝,吐了丝就要织丝绸的衣裳,所以最早开始创造丝绸业的,也是在蜀国,在四川,所以黄帝娶嫘,娶一个四川女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四川的丝绸带到中原,黄帝的这个皇后的名字叫做嫘祖,是现在四川的盐亭人,她嫁给黄帝以后,就把古蜀国的丝绸带到了中原,给皇帝织出美轮美奂的衣裳,当中原的人都把这个丝绸穿在身上的时候,丝绸穿在身上是要闪闪发光的,而且丝绸上绣满了花纹,穿在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的身上就像有鲜花一样,所以花夏民族的花,就是指的我们身上的服装之美,所以《左传》里边就讲了,有衣冠之美谓之华,所以华就是指的我们中华民族衣服、衣冠的美丽。

那么什么叫夏呢?夏的象形文字,上边是这样子写的,表示一个脸谱,旁边是两只手,下边是一个脚在跳动,所以夏字的象形文字,就表示一个人在载歌载舞,在跳舞,所以夏就是指的人类在一起载歌载舞,而歌舞礼乐的源泉,礼乐从歌舞中产生,所以夏实际上就是指的礼乐,《左传》里边讲,有礼乐支付就谓之夏,夏就是指的载歌载舞的礼乐,那么华夏合起来,衣冠礼乐就是指的文化,什么是中华民族,就是有文化的民族,其实衣冠和礼乐,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可是在远古时代穿不穿衣服,就是野蛮与文明的象征,没有穿衣服代表的是野蛮,穿上了衣服,代表的就是文明,所以说我们民族最早穿上美轮美奂的衣服,就标志着中华民族最早进入了文明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华夏民族。

我们现在都是华夏子孙,那后来我们又怎么变成中华民族了呢?从汉唐以后,中国逐渐成为了亚洲的中央之国和世界的中央之国,到行唐以后,我们就已经是亚洲的中央之国了,从北宋到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均GDP一直是全世界第一位,全世界的首富前一百位都是中国人,全世界的白银70%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所以这个中字第一层意思,就是说我们民族是世界的中央之国,这是值得值得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感到自豪的,它说明了我们中国在历史上的辉煌,第二,这个中字还有第二层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宇宙精神的认识,中国人认为宇宙精神就是综合的,是和谐运转,所以中字的第二层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对宇宙精神的认识,所以中国人把宇宙精神称为中和,《中庸》里边,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就各位,万物就生生不息。

那么中和的精神用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就叫中庸,什么叫中庸呢?庸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就是指恰当好处,把日常生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就叫中庸,比如说处夫妻处得恰到好处,这不容易,处上下级关系,领导和下级处得恰到好处,处朋友处得恰到好处,不过不及,处弟兄姊妹处得恰到好处,所以把人类各种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就叫中庸,所以中字一方面揭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宇宙精神,就是中和,一方面中和的精神运用在现实人生当中就叫中庸,所以中华民族,华夏由此就变为的中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叫中华民族的道理。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从伏羲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八千年了,在八千年当中所积累的一切学术文化合起来,就成为国学,国学它就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经、史、子、集。

节目导视:从华夏民族到中华民族,国学历经几千年积累和衍化,被划分为了经、史、子、集四个方面,那么这四方面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呢?

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所谓经学就是指的儒家的经典之学,就是我们几千年以来,以孔子为代表所建立起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经学,第二就是史学,就是记录历史之学,中华民族的史学是全人类最发达的一门学问,正由于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才使得我们民族五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他的文明古国都已经断代的断代,灭亡的灭亡,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人尊重历史,重视历史,第三个,就是子学,所谓子学就是指的诸子百家之学,这也是我们这一次的讲座重点要探讨的一个部分,就是诸子百家的学问,诸子百家的学问,既是中国国学的一个组成部门,又是中国国学的源头,中国的国学有正式的书籍、典章可以考证,就要从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开始,子学它内容很广阔,分为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四个部分,宗教里边就包含了道教、佛教,哲学里边就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等,科学里边就有中医、天文算法、术数和农学,这是科学类的,另外还有艺术,艺术类里边就有书法、篆刻、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这是子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广阔。它展现了我们国学的丰富性,最后一个就是集学,集学就是文集之学,说穿了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纯文学,诗词文章之学,就包括我们的楚辞、汉赋、魏晋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文学理论,把这四门合起来,经、史、子、集就组成了中国全部国学的内部,全部的国学就包含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里边呢?经学是我们国学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史学是国学之肉,精神主要通过血肉来体现,子学就是国学的经络,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学问的丰富性,集学就是我们国学的外貌,它展现了我们国学的优美,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国度,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的载体,所以说这四样也就是整个国学所包含的内容。

那么子学我们重点谈一谈,因为它既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门,又是国学的源头,那么什么叫子学?子学就是指的诸子百家之学,子字在形象文字里边,上面是个圆头,然后是一只手,下边是一只腿,就象征着是一个小孩子的形状,为什么小孩子是一条腿呢?因为小孩子的下身是用被单裹起来的,你看父母抱着娃娃,下边是一个被子裹起来,所以看不到两只脚,下面好像只有一只脚,子字的本意就是最男子的尊称,国学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子学时代,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魏晋南北朝被成为玄学时代,唐代被称为禅学时代,宋代被称为理学时代,明代被成为心学时代,就是心理的心,清代被成为考据学的时代,这就是整个国学大致发展的沿革,所以子学既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学的源头,最早开始研究子学的人是汉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论六家旨要》,他把诸子百家归纳起来为六家,就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一共六家,后来西汉末年又出来一个大学者叫刘歆,他又补充了四家,补充的纵横家、农家、杂家和小说家,他说九流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他说诸子百家归纳起来一共有十家,最重要的一共有九家,小说家,他认为是稗官野史,道听途说,姑且保存,但是它的重要性没有前九家重要,所以前秦的诸子,我们一般讲到的就是这九家是比较重要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乾坤皇帝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在子学里边,又把印度传来的佛家也把它归纳进去,认为佛家哲学也是诸子百家当中的一家而已,然后又收入了能够治疗人疾病的医家,还有研究天文,研究数学的天文算法家,另外还补充了一些相关的一些内容,这就是全部子学所探讨的问题。

我们就主要集中起来讲这诸子里边最重要的各家各派,讲讲他们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几家当中,有四家对我们中华民族影响是至深至远,第一家就是儒家。

节目导视:尽管诸子百家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但是其中只有四家的学说影响深远,那么这四家是什么?其学说又是如何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呢?

李里:儒家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了,它从汉代以后,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官方的学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自天子以至庶人都必须要研习,要了解的一种思想,而且也对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道家,它作为儒家的补充,对普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艺术家、文学家都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法家他对于历朝的君王、统治者影响深远,所以说从古到今的凡是有作为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包括慈禧皇太后,他们都是法家,他们骨子里边都是法家,虽然他们行的是儒家之道,他们外儒而内法,另外就是阴阳家,阴阳家对于中华民族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至深至远的影响,后来我们的天文、算法、中医、术数、命相、农学都是以阴阳家为思想基础,包括我们的建筑,都跟阴阳家有关,所以这四家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至大,但是还有一些家,比如墨家、名家,虽然他在古代,在春秋战国以后,就逐渐成为了绝学,所谓绝学就是断绝之学,再没人研究了,墨家从孟子批判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到梁启超先生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才提出,他说古今中外,义务精神之强,牺牲观念之重,基督而外墨子而已,除了季度就要算墨子了,所以说墨学从战国以后,一直到清代都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清朝末年还有人开始研究,不过它和现代的文化也有一些深远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对它进行介绍,还有名家,它是专门谈逻辑的,从逻辑上来探讨很多哲学上的问题,它补充了我们中国文化里边缺少逻辑的这么一个现象,所以说探讨名家也有它特殊的价值,另外你比如说像纵横家、杂家这些,它都各自在它的时代发生了特定的作用,另外像道家,最后它发展成为道教,也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土生土种的宗教,对中国也影响深远,所以鲁迅先生说,把道教搞清楚了,中国文化就搞清楚了一大半,因为道教是个大杂烩,什么东西都收进去了,几乎中国传统文化里边的方方面面的精神,我们都可以在道教里边去找到它的元素,特别是四大发明,有两样都很道教有关,而佛教它本身是一家外来的思想,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吸收它、融合它、改造它,最后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唐朝的禅学,它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对它进行阐述,所以我们一般都会讲到中华文化的思想主要是儒释道三家所构成的,特别到了宋朝以后,基本出现了三教合流的倾向,我们到中国的很多名山大川去,基本上都能够看到佛家的寺院,道家的道观,儒家的书院并存,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更有甚者在民间,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坐的是孔子,右边坐的是老子,把三个圣人都供在一起,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种儒释道三家的重要作用,这个就是子学发展的一个大致的情况,那么对子学的探讨,就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国学的源头,我们中国文化为什么产生出来的,对后世又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另外子学的产生也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周朝的解体,礼崩乐坏,天下混乱,许多有思想有见解的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来起到改良社会统一天下这样一个目的,所以诸子百家虽然他们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但是他们的核心思想都是要建序,什么叫建序?建立社会的秩序,所以所谓的诸子,他们提出的学说的核心都是要把社会从混乱变为有序,这就是子学的核心思想,把这个思想一搞清楚的,我们对中国的子学也就有所体会了。

下一讲我们再把诸子百家的重要思想逐一给大家介绍,本讲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十一讲神秘的阴阳家

主讲人:李里

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上一讲节目当中,给大家介绍了诸子百家当中的兵家和纵横家,这一讲给大家讲诸子百家当中最有神秘色彩,也对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远的一家阴阳家,阴阳家这一家是春秋时候,中国对春秋战国以来,对以前的方士、术数、巫术的各种思想的集大成,形成的一个学派,阴阳家他主要的核心是讲阴阳五行,阴阳主要是对宇宙生成的一个解释,宇宙是怎么生成的,中国人试图对它进行解释的时候,就用了阴阳的理论,五行是解释了世界的结构,世界是用什么结构组成的,这就形成了五行。

阴阳五行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候的齐国人叫邹衍,邹衍又叫邹子,当时在战国时候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像孟子这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深通阴阳五行之术,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在里边,所以邹衍当时大受欢迎,邹衍他是第一个把阴阳和五行两种东西联合在一起,创立阴阳家的一个思想家,实际上阴阳和五行是不相同的,阴阳的思想是出自《易经》,五行的思想是出在《尚书》,是中国的两部经典当中所承载的,阴阳是阴阳家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生成的最重要的两种元素,阴阳家认为宇宙的生成是天地间的阴气、阳气二气作用的产物,那么阴阳在阴阳家看来,它并不是两种事物,它是什么?它是一种事物的两面,什么叫阴,什么叫阳,我们看看文字学。

阳字这一边,左边这个旁边是个阜字,阜就表示山的意思,高山,最上边是个日字,下边几撇,是表示太阳所发出的光,什么叫阳,太阳发出的光,首先照到高山之说,因为越是突出的地方,越早受到阳光,这就是《增广贤文》里边讲的,向阳花儿早逢春,所以这就是阳字,那么阴字也是一个,这边是个阜,表示山,这边是个今天的今,下边是个云字,阴就是指的今天有云,云把太阳光给遮住了,所以说高山上就没有了阳光,这就是阴,那么什么叫阴阳呢?凡是被太阳光所照得到的就成为阳,凡是被太阳光所照不到的就称为阴,就这是指的阴阳,那么阴阳家就认为宇宙之间是阴气和阳气两气在不断地故鼓动,不断地作用,在不断地交合的情况下,生长出万物,所以《易经》里边有一卦叫做泰卦,泰卦的卦象是什么?天上的阳气下降,地上的阴气上升,天地将阴阳二气交合,阴阳二气交合的时候,万物就生生不息的开始生长,所以万物要生长是阴阳二气交合的产物。那么人也是,男女一交合,就诞生出新的生命,这就是阴阳家试图对宇宙的产生做出的解释。

那么五行,五行出自《尚书》的《洪范篇》,《尚书》的《洪范篇》是周武王得到天下以后,去向上朝的遗臣箕子请教治国之术,箕子就告诉他,大禹治水以后,洛河出图,洛河里边出了一个图,这个图里边就蕴含了九筹之道,然后箕子就对周武王讲了九筹,这九筹里边,筹就是计谋,九种治天下的方法计谋,在这九筹当中,他认为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五行,他认为天地是五种元素所构成,那就是金木水火土,宇宙的结构就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所构成的,而且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又是相生相克的,它是一种相互生克的关系,怎么个生克法呢?金一熔化就生出水,水可以生出草木,所以金生水,水生木,木一点燃,可以生火,火一烧焦了就是灰尘,就是尘埃,就是泥土,所以火生土,土当中又蕴含着金属,所以土生金,这就是五行的相生。那么五行还是相克的,怎么个克法呢?金就是金属,就像刀一样可以刻进木头当中,所以金克木,木要牢牢的抓住泥土,所以木克土,有树木在的地方就不会有水土流失,为什么?因为大树牢牢地把土给抓住,我们现在为什么到处水土流失,因为树给砍伐了,所以树它可以克住土,土可以克住水,水来,我们拿土来挡,所以长江发大水的时候,1998年,我们靠什么?靠沙袋,靠泥土去堵塞,去克它的水,那么水可以克火,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了,救火就要靠水,火可以克金,金属再厉害,火可以把你熔化,这就是五行的相克,这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五行家就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资所构成,而且这五种物质就是相生相克,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生克制化。

那么五行,什么叫做行呢?行就是指的行动变化,这五行是互相在什么呢?一直在运动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五行的行就是指的运动,这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是互相在运动变化,互相在生克制化的,这就叫做行,所以行代表了运动,五中物质是永远处在运动当中,所以阴阳家就从物质的角度解释了宇宙的生成,这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什么呢?基础,中国的一切科学是从阴阳五行家当中诞生出来的,所以说中国科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家,阴阳揭示了宇宙生成的原因,五行解释了宇宙的结构,另外在儒家的经典《礼经》当中,特别是《礼记》这本书当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月令》篇里边,又把五行和季节,方位、色彩、气味、声音全部联系起来,这样子一来的时候,整个宇宙世界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节目导视:阴阳五行既是阴阳家的主要核心历年又是中国古代科学基础的根本,那么,五行学说是怎么和自然社会的万事万物联系起来的呢?

李里:后来《黄帝内经》当中,又进一步地把五行的理论和人体结合起来,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所有的身体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又和五行挂钩,再到后来,五行又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德挂钩,然后再和一个家庭的成员挂钩,和方方面面的社会的一切事物挂钩的时候,阴阳五行家就为整个中国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宇宙模式,用五行的理论可以统摄一切万有的物质,这是阴阳家很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后来五行家直接成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的中医完全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学说的基础之上,因为它是中国科学的根本。

那么《月令》里边,后来我们中国人又是怎么样子把这五行配合起来的呢?阴阳家就认为,木有生德,火有长德,水有藏德,金有收德,土有化德,变化万物的德行,所以五行元素有五种德行,就是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德行,那么阴阳也有两种德行,阳的德行是什么?是生养万物,只有阳气才能使万物生发,使万物欣欣向荣,而阴气的德行是什么?是消是散,所以阴气生长的时候,万物就凋零,万物就熄灭,所以这就是阴阳家认为的阴阳五行他所蕴含的德行,那么有了这个德行以后,世界的格局就出来了,阴阳五行家认为。木有生德,那么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所以把木配在春天,而且什么地方最早来春天呢?东方,离太阳越近的地方,春天来得越早,因为向阳花儿早逢春,所以把东方配在木,把春天配在木,所以季节有了,方位有了,木就有了它的方位,有了它的季节,木的方位在东方,在春季,那么火它是长德,万物生长,万物什么时候生长得最茂盛,夏天,所以说火配在夏季,而且哪个地方,夏天最炎热,南方,离赤道越近的地方越炎热,所以把南方,把夏季配在火,然后继续走,土有化德,化成万物,那么土气最胜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夏秋之交的时候,这个时候因为太阳光的蒸发,雨水的下降,土气的升腾,所以夏秋之交的时候,是土气最盛的时候,所以把夏秋之交配在土,那么土在什么方位是最多的,在中央,中国的中部全是黄土高原,所以说土被配在中央的位置上,那么金它有收德,万物要收藏了,所以说万物在什么时候要收,丰收了,秋天,所以把秋季配在金,而且在什么地方,到了什么方位的时候,万物开始收,在西方,因为西方太阳落坡了,万物也开始收了,所以说西方配在秋季,西方和秋季都配上金,到最后水有藏德,什么地方是万物藏呢?到了冬天,很多动物都要冬眠,万物要藏起来,保暖,所以冬季配的是水,冬季又是最寒冷的,什么地方最寒冷,北方最寒冷,因为离赤道远,所以说把北方,把冬季和水配在一起,这样子一来,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中五方全部和五行配合起来了,这是一个大的宇宙模式。

然后这五种元素又分别由自己的颜色,春天的木配的是什么?配的是青色,夏天的火配的是红色,中央的土配的是黄色,西方的金配的是白色,北方的水配的是黑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五色,然后还有什么呢?有五种色,还有五种气,还有五种味,还有五种德,都分别配上去了,比如东方就配的是仁德,因为草木有仁的品格,仁义道德的仁,南方就是属火,是配的什么?是配的礼的德,火是升腾的,像礼一样它有形式,还有美感,土是配的什么呢?配的信德,仁义礼智信的信,相信的信,因为土很沉厚,金是配的什么呢?金是配的义,刚义之德,像金属一样,水是配的智慧,仁义礼智信的智,因为水上善若水,所以智慧得像水一样,所以说水配的是智慧的智,这是五德,这就是阴阳五行家所建立的一个宇宙模式,这个模式运用很广,我们中国人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跟这五行有关,我们人还有各种气,还有各种味,都和这五行配合在一起。

那么这个配合在一起以后,万物是相生相克,互相制约,那么这个时候阴阳家他搞这么一套学说,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节目导视:阴阳五行和人的脏腑、季节、颜色、礼仪、方位、山川等方方面面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这种联系主要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还影响到哪些方面呢?

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我一再讲到诸子百家,它的核心的精神都是要建序,建什么序?建立一个社会的秩序,都是要对现实政治有所作用,那么阴阳五行家,他建这么一套学说,除了对宇宙进行解释以外,他更重要的作用是要来解释历史的发展,阴阳五行家认为,历史的发展也是一个相生相克的过程,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它必定是要追寻一种德,邹衍在他的著作当中就解释了,邹衍他写了十万字的著作,可是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记载,邹衍虽然十万字的著作,可是都失传了,我们只能从其他的著作当中散见到阴阳家的思想,主要是在杂家的《吕氏春秋》当中对阴阳家的思想保存的比较多,记载的比较多,那么邹衍的著作当中就谈到了,他说每一个皇帝他要分属五行的一行,必须要占一德,他说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因为它是以土得王,他占了土德,土的颜色是黄色,所以黄帝成为黄帝,那么朝代,新的朝代总是克了旧的朝代才建立起来的,那么他就说了大禹,他黄帝以后,或者直接讲的是大禹要克黄帝,那么什么能够克土,木可以克土,所以大禹是以木得王,木是主青色的,所以夏天都以青色为主,那么什么可以克木?金可以克木?所以他说商朝是以金得王,金的颜色是白色,所以说金属商代的青铜器就非常兴盛,到了周朝,什么能够克住金,火能够克金,所以邹衍认为,周朝是以火得王,所以周朝礼仪很兴盛,因为礼是属火的,所以典章文物制度,所以孔子说周朝的礼仪是泱泱乎大哉,一切礼仪都很完备,好了,到了周朝以后,这个历史再继续发展,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哪一个国家统治天下,最后能够兼并得到天下呢?就是看哪一国的国君能够得到哪一种什么?哪一种德行,那么能够克火的是什么呢?是水,以水得王,所以阴阳家就推出七过当中的哪一国能够符合水德的,那么这一国最终就能够得到天下,后来秦始皇得天下以后就认为,他是直接了周朝而来的,他是克了周朝的,所以秦朝就认为自己是以水得王,主黑色,所以说秦朝的服装朝服都是穿得黑色的服装?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以水得王,以水而得天下,后来汉朝建立以后,一直争论这个问题,汉朝到底要克秦朝而后的一个朝代,还是直接周朝以来的朝代,因为汉朝人就觉得,秦朝是个暴政,很快就亡了,刻薄寡恩,不能算他一朝,我们还是直接周朝而来吧,所以汉朝初年有些人就说我们汉代是以水得王,后来汉武帝亲自下令就说我们不是以水得王,我们是以什么呢?什么能够克水,土能够克水,我们是以土得王,我们要换上黄色的衣服,穿上黄袍,所以他说我们是接着秦朝而来的,汉武帝就规定以土得王,这就是阴阳家讲的五德终始说,一切历史的演变都是这五德循环的产物。

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好像体会不到了,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影响很深远,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句话,叫什么?叫做奉天承运,对不对?每一道圣旨当中都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什么天,承什么运,奉天命为人间之王,承什么运?承五行之运,所以奉天承运那个运就是指的我们这个皇帝,我们这一朝是承了哪一个运,五行当中的是金运吗?水运吗?火运,就是五德之运,就是指的这个意思,那么阴阳家有了他的五德终始说以后,他们就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什么理论体系,他们就觉得阴阳五行在天空中运行,整个人类当中运行,那么人间的一切政治得失,都会在宇宙当中有所表现,如果政治上昏暗,那么老天就会降灾疫,如果政治清明,自然界够会风调雨顺,天下也就国泰民安,这就是后来阴阳五行家所讲的天人感应的学说。

这一套学说,后来对中国影响很深远,几乎历史上的所有帝王都要讲这个天人感应,后来汉朝的董仲舒就吸收了阴阳家的理论来改造了儒家哲学,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了解到,以前所说的三纲五常,三纲从哪里来?是用阴阳家的理论改造儒家的产物,董仲舒

就讲天地无非是阴阳二气,阳气是主生,阴气是主散,阳气就是天地之正气,阴气是天地间邪气,所以他说万物都有阴阳,那么在人文关系当中,父亲是属阳,而且是属阴,国君是属阳,臣子是属阴,丈夫是属阳,妻子是属阴,那么按照阴阳的理论,阳气是正气,阴气是邪气,那么邪不胜正,邪气一定要服从于正气,所以而且要绝对服从父亲,臣子要绝对服从国君,妻子要绝对服从丈夫,这就是我们传统讲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三纲的理论,从哪里来的?从阴阳家的思想当中推生出来的。

董仲舒认为,人都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这五种品德都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合的德行,他说人要在天地间生存,是得五行而化生成人的,那么五行各有德行,所以人也应该有金木水火土相应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人是五行说生成,所以五行的这五中品德,人也必须具备,这就是人的五种常德,叫仁义礼智信,这就是三纲五常的来源,从哪里来的?从阴阳家当中来的。

而阴阳家的运用非常的广泛。

节目导视:阴阳家用阴阳五行的学说解释了世界的秩序,解释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那么阴阳五行中的哪些理论被运用到中医理论体系当中了呢?

李里:特别是在中医当中,中医就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和阴阳五行配合起来了,中医里边就讲,人体的飞是属金的,人体的心是属火的,人体的肝是属木的,人体的肾是属水的,金木水火土都有了,那么这五行当中在人体当中相生相克,那么人体的健康任何一个器官生病了,都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比如说肝脏生病了,就会影响什么呢?影响肝是藏魂的地方,人体的睡眠好不好?肝气在起作用,肝气平和的人情绪就温和,睡眠就安稳,如果肝风一妄动,人体的睡眠就会不好,就会失眠、惊悸,不容易入睡,很容易惊醒等等,这都是因为肝气妄动的结果,那么一个医生,只从肝上去论治,你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因为水才能生肝木,要所以肾水才能治肝木,所以肝上有病了,必须要从肾上论治,要去滋养肾水,肾水充足了,肝木得到滋养了,肝风不妄动了,你的睡眠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联系的理论,从那里来的?从五行的生克当中来,所以中医他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叫整体观,人体的所有器官是相互关联的,这就和西医的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区别,而且不仅是五脏六腑联系,五脏六腑还跟人体的五官相联系,比如说按照五行的理论,人体的肝就开口于眼睛,人体的肺就开口于鼻子,人体的肾就开口于耳朵,人体的心就开口于舌头,人体的脾就开口于嘴唇,通过五官,就能判定你人体五脏的情况,那么肝是人体的藏魂的地方,也是人体的解毒结构,我举个例,人体上情绪上的毒素,人体的烦恼痛苦,那些情绪都在哪里?都郁结在肝上,要靠肝去解,那么肝脏怎么解,它要排毒,什么是肝脏所排的毒呢?肝脏的毒从哪里排出来呢?从眼泪,所以说我们人体在哭泣的时候,就是在排毒,是排肝脏的毒,肝脏的毒素所形成的那种毒液就是眼泪,所以当我们哭的时候,能够起到良好的排毒的作用,但是男同志不大好哭,女同志喜欢哭,所以说癌症病人里边,得癌症病的,据医学考察,男性要远远多于女性,为什么?因为男性不爱哭,毒排不出去,而女性好哭,在哭泣的时候,眼泪就排出去了,所以女同志要鼓励男同志排毒,男同志要约束女同志排毒,这个就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你看跟五官之间的关系,所以阴阳五行的学说,不仅在中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我们后来的术数家、命相家、风水家,都是从五行的学说出来的,所以要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要了解阴阳五行,所以后来的术数、风水、命相,它的核心要素就是阴阳五行,所以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讲,阴阳五行是解开中国文化的一扇大门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今天我们的阴阳五行家就介绍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再给大家介绍,诸子百家当中,最后的集大成的几家,本讲节目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第二篇:解释之诸子百家名词100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风 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 大雅 云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大序)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辅”指车轮外的直木。(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傅”通“附”附着,靠近。(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做人要守信用。)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罔,迷惘。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论语)

1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21.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利:使„„锋利。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 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雕:同“凋”,凋落。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高兴。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注:自, 从

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注:欲, 想要 施, 给予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知, 同”智” 乐,喜欢 4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是,这个 孰:哪个

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寡,指人口少 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预,预先立,成就 废,败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琢,雕琢 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注:困,困惑,理解不透

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审,详尽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4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规”是圆规,“矩”是直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老百姓

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这句话是老子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所提出的。)

6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

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即美者不真,真者不美。(这里老子把美与真看成是对立的、不相容的。这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善用漂亮的言词掩盖虚假本质的欺诈、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有着重要的批判意义和价值。)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成。)

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生:生命。涯:边际,极限,知:知识。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

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醴,此处意为甜酒。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交朋友以利为先,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爽。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只有国家储存粮食的仓库充足,人民才会懂得繁文礼节,只有丰衣足食,百姓才会懂得光荣和耻辱。

(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是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

7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7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为:实际去做。行:走。至:到达目的地。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7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7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天地那么广大,路途那么遥远,我将四处寻找与我志向相同的贤人。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7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7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7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78.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无以正曲直。(淮南子)

没有仪器不能进行测量,使用仪器必须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则。(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现在多已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出现,指没有规矩的约束,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8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8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8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8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空:穷困。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龄越是年长,身体应当越强壮.84.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8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老大:年老。徒:徒然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86.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8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风俗通)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8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8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90.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志)

只有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只有安定清静,才能使自己有开阔的眼界。9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 已:完,结束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9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 曹操《龟虽寿》)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 曹操《短歌行》)形容求才心切来抒发求贤若渴的心情 9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东晋 傅玄)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比喻人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

9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王献之传)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96.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晋书 李密传)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9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 李密传 陈情表)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9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 陶渊明 移居)

遇到不寻常的文章要共同评赏,对疑义还要作一番辨析(比喻读书认真,仔细,刻苦)9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 陶渊明 饮酒)南山:泛指山峰东墙下采着清菊时那份心情悠然,猛然抬头喜见南山圣景绝妙

10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东晋 陶渊明 饮酒)

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只有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三篇:诸子百家读后感

诸子百家读后感

(一)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太阳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爱,当然还有点小无赖。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虽然他还很稚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虽然只是以天明这个稚嫩的孩子作为主角,不过因为被刻画的很逼真,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随着他一起犯错,一起学习,一起成熟。

诸子百家读后感

(二)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爱,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照。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只有如水一般的人会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净、清澈的朋友关系便成了对友谊至高的评价。我自己对“水”极为推崇,这或许和我的性格亦有关系。

诸子百家读后感

(三)之前看诸子百家的着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第四篇:心情随笔:朋友的精义

心情随笔:朋友的精义

据我个人的意见,人,乃是最为复杂的动物之一。大概,因为他有思想故。

譬如嘴巴,进食之余,它,还要与人说话、交流、甚至吵骂、接吻什么的。于是,麻烦大了。而讲话,又不能总是讲给自己听,还需要有个听的对象才行。这,就又把朋友的问题,也给牵连出来了。

朋友,这个问题很严重的。大概,没有人离得开他。实在不敢想象,没有朋友的'痛苦,会是什么样子。但,人还必须离得开他。正如,你手中撑开的雨伞,下雨时,它为你遮蔽风雨;天晴了,你必须还得将它收好放起来。否则,晴天白日,开开心心的时候,你的手里,老是拿着柄雨伞,算是咋回事呢?既使,你自己不太在意,却也管不住别人的心里,对你的嘀咕和闲话。

有一首歌,唱得很好:朋友啊,当你快乐的时候,请你忘记我;当你孤独寂寞的时候,请你想起我。这歌,唱得透彻,而且也流露了,歌者的豁达与大度。另外,它,也让你明晓了一个潜信息:世上,没有永远不分离开的朋友。君请看,古今数千年朋友的历史,有几对同生死,共罹难,至死不渝的朋友?烦恼来了,痛苦和寂寞难奈了,或者酒瘾、棋瘾、舞瘾什么的,犯了的时候,需要了,聚在一起,玩玩,谈谈,跳跳,狂狂。玩过,谈过,狂过了,也便散开去了。一句话,朋友,又如我们手中的钱,方便而已。

既如此,还有什么可以执著的呢?我们短暂的人生,岂不悲哀,而更加痛苦?

忽然觉得,老祖宗所创造的汉文字,很有意思。譬如,朋友的“朋”字,由两月字组合而成。两个月字,如何才能聚在一起,而成“朋”意呢?借用佛家的一句话曰:因缘具足。因者,同类、同好、同声气是也;缘呢,是事情外在的客观条件。否则,便只能你是你,我是我了;更不能称其为“朋”,而应谓之曰孤独的月亮了。说起来,朋友,也蛮不易的。需得这样,还得那样。不然,稍有不同,便各自东西了。很难的。

至此,心中忽发奇想:假如,“朋”字不是由两月字组成,而是由两个“一”划,或两个“1”划什么的,合和而成,便作“朋”意解。即,把“朋”字的组合标准降低,甚至,最大限度的降低,比如:所有的笔画,无不起始于一个“。”划,那,它的组合空间,岂不宽广的多,而自由自在了?

文字如此,朋友同焉。你我的朋友,不也就遍天下了?

嘻!由是而知,朋友之精义矣!

第五篇:英宪精义读后感

《英宪精义》读后感

这学期选修了法学名著导读这一课程,法学名著甚多,但是对于我们宪法与行政法学的研究生而言,《英宪精义》应该是必读书目之一。因为,该书作者戴雪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和有着丰富实务经验的律师,他善于分析事理,也善于在变异和复杂的事实中提炼出主要原理,从而使《英宪精义》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成为研究世界宪法特别是英国宪法的一部权威性著作。近期,我也读了一下《英宪精义》,但是读后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有好多地方不明白。读完此书感触最深的是戴雪有关“法律主治”的阐述,其从三个角度来阐明这一问题:

(一)全体国民只能接受和承认法律的统治。

戴雪指出:“一切独裁、特权,以至宽泛的裁夺权,均被摒除。英吉利人民受法律治理,惟独受法律治理。一人犯法,此人即被法律惩戒;但除法律之外,再别无物可将此人治罪。”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并由普通法院,按照普通法律和正当程序,判决嫌疑人有罪外,任何人不得受其他处罚。由此可见,戴雪所强调的法律主治就是说任何人都是依法自由行动,一切政治的专断、特权与不受约束的行政裁量权都是背离法治原则的。如果政府能超越法律以武断的权力执法,那么人民就会受到公权的不法侵害。即因此,公民个人只要能遵守法律,就无须畏惧政府,个人自由也不至于受其干涉和侵害。

(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戴雪认为,“在英格兰国境内,不但无一人在法律之上,而且每一人,不论为贵为贱,为富为贫,须受命于国内所有普通法律,并须安居于普通法院的管辖权之治下。”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能高居于法律之上或逃避于法律管辖之外,任何人都受治于普通法律和普通法院。“所有在职官吏,从内阁总理(首相)以至巡士或征税差役,倘若违法,一律与庶民同罪。”当政府官员以个人身份犯罪,法院必须追究,无所宽恕;当他们执行公务而至于越权,法院也责令其赔偿损失。法律平等是法律主治的基本特征。

(三)个人权利是宪法的来源而非宪法的结果。

英国宪法不是制宪会议拟定的,而是“千百年来法院替私人权利力争而得到的结果。简约地说:英宪只是一宗裁判官造成的宪章”。在英国宪法中没有各种权利的定义和宣言,只有法院判决之下确立的准规。故个人权利乃是宪法的来源而非宪法的结果;个人权利先于宪法而存在,是法官独立判案之法理依据。英国个人自由的权利则由法院予以承认和维护。另一方面,戴雪指出,英国宪政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英宪之下,法律的全部精神注意救济方法”,即人民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法。戴雪强调,对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比宣示人的权利更为重要和实在。“有救济才有权利”。只有具备有效的救济方法,法律之下的权利才能受到尊重,名义上的权利也才能转化为实在权利。而法国1791年宪法尽管庄严宣告了个人的各种自由、权利,但个人权利常受蹂躏,原因是未设定权利受到损害后的救济方法。而英国个人权利是司法判决的成果,宪法“不过以通则作概括地申明而已”。因此,戴雪对英国法治制度之下的对个人权利的司法保障推崇备至,英国宪法的优点不是堂皇的权利宣告而是权利的落实。

对于老师所提出的“巴力门主权(即议会至上原则,如果议会至上,那么有怎么限制议会的权利,英国的宪政何以能实现?)”问题,我觉得上述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着一问题。我觉得上述三方面是议会至上的基础,有效限制议会至上的第一个基础是:英国宪法不是制宪会议拟定的,而是“千百年来法院替私人权利力争而得到的结果。简约地说:英宪只是一宗裁判官造成的宪章”。第二个基础就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议会的议员不因其身份、地位高高在上而享有特别的待遇,即任何人都不能高居于法律之上或逃避于法律管辖之外,任何人都受治于普通法律和其他法院。第三个基础就是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并由普通法院,按照普通法律和正当程序,判决嫌疑人有罪外,任何人不得受其他处罚。

因此,我觉得能有效限制巴力门主权的是法院,因为宪法等都是来源于法院的判例等,先有个人权利之后才有宪法,都是以法院的判决为基础的,同时还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为基础。

下载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经部: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周易......

    《中国语文教育简史》之“诸子百家”教育思想归纳

    《中国语文教育简史》之“诸子百家”教育思想笔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敏墨家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

    诸子百家经典总结

    1.儒家经典书籍 知识补充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

    诸子百家名言集

    修身之经典 随着西周王朝衰亡,中国走进了春秋(前770-476) 战国(前475-前221)时代。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诸子百家思想概论

    诸子百家思想概论 1、诸子百家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

    《诸子百家》读书笔记2000字

    先秦诸子,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经典。没有它,我们的文化会黯然失色。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石。没有它,我们的思想会索然无味。几千年来,先秦诸子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存活......

    名言警句诸子百家

    政府: 1、 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诚信是公务员和政府的根本)2、 圣王以贤才为宝,不以珠玉为宝。(人才、民意的重要,要重视民意,吸纳民智,珍惜民力) 3、 一沐而三握发,一食而三......

    《大学》《中庸》精义[5篇材料]

    《大学》《中庸》精义 一、大学 《大学》点出“格物”,直承孔子之“学”,大有功于圣门。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难而后获”、“先事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