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大学校长案例分析 蓝海静
一位高等教育的耕耘者与他的教学理念---史宁中
摘要:史宁中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的莫基人.也是近代著名的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今天努力创办一流大学进程中,研究史宁中校长身上所具备的优秀素质如人格魅力、管理能力,以及改革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大学校长素质建设有着很强的现实惠叉和理论意义。关键词:优秀大学校长 管理 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是当时教育部直属的3所师范人学之一。1996年,成为第一所进入国家“21l工程”建设行列的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史宁中这位著名专家、海归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在建设培养优秀师资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教育规模的扩大,办学环境的改善和名列前茅的高就业率使这里已成为中国培养优秀师资的摇篮。
史宁中是著名数理统计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数学与力学指导委员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指导组召集人,吉林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获2000、2002年度长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1 975年毕业于原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 982年至1989年赴日本九州大学理学部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的博士生。1989年回国后,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5年赴加拿大纽芬兰大学访问研究。1997年至1 998年在日本一桥大学任教授,并被日本文部省授予终身教授。2001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991年至1998年先后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1 998年至今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先生是—位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是老师、学生眼中的“亲民校长”,他身上流露出谦和、儒雅的学者气质,他也是冷静、果敢的教育改革者。
史宁中校长很注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强调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是抓骨干人员的培养。他要求职员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和服务态度。职员们在校长领导下,忠于职守,埋头苦干,热心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他把权力下放给各系教师与行政人员,从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他用人的另一方面就是尊重人,相信人。整个大学的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史宁中说,“为基础教育服务”是东北师范大学最鲜明的力学特色,学校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学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提出了“尊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责任感”;在东北三省17个县市成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探索“师范夫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997年史宁中赴日本一桥大学做访问学者,被聘为教授,日本文部省给他颁发了终身教授聘书。“当时我在日本一桥大学任教授,那里的科研环境很好,待遇也很优厚,教育部让我担任东北师范大学的校长,我确实犹豫过,但东北师范大学培养了我,我对学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隋,而且确实想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还是回来担任了校长。”
1998年史宁中赴任后,提出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是“一个特色、三个一流”,即“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流的教育教学,一流的科研氛围,一流的管理水平”。学校首先从一流的管理水平做起,1999年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机关,后勤和院系三大改革。机关改革是关键,学校大幅度精简了机构和人员,提高了服务意识,探索并实行了职员制,后勤改革是难点,学校成立了信诚后勤集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后勤服务与学校相对剥离;院系改革是 核心,突出教授治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实现管理莺心下移。
1999年至2003年,学校还集中加大了硬件建设力度,全面改造了老校区,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又新建了占地80万平米的净月校区,带动长春东南部形成大学园区。
作为专家、学者,教育如何为国家发展培养有用人才是史宁中经常思考的问题。首先,他认为,应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发展需要—批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把握学术前沿、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学者。近些年来,学校有意识地从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学者、专家。史宁中介绍说,学校在引进高水半的学者、聘请外国专家,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4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次,充分发挥教授与学术机构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学校要发展,教育要创新,是史宁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国外做教授或者做访问研究时,我会有意识地关注国外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我发现国外一流的大学都非常注重教授们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我国的人学中,行政人员权力很大,他们支配着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权力由行政人员来把持,这不符合大学的性质,不利于大学的健康发展。回国后,当我走上校长岗位之后,又直接面对这一问题。所以,就积极推动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教授会制度,一定要结合中国大学的情况以及中国的国情。”
东北师范大学在2000年开始在学院一级成立了15个教授委员会,学院实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教授委员会被赋予了8项重要权力,包括学院的科研与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决策权力。目前教授委员会已经运行了3届,较好地发挥了学科带头人在治学尤其是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95%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都安心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2006年,学校又在校级层面成立了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全校的学科,科研等重大规划。学校近两年还建立了教务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大学发展委员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赋予学者更多治学的权力,他们的积极陛被调动起来后,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史宁中校长还提出了“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助推东北振兴”一条。东北师范大学在东北地区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毕业生最多,东北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校长很多都是东北师大的毕业生,他们以扎实的基础、敬业的精神、良好的素质为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史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十分注重高校科研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一直鼓励广大教师的科研要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
史宁中校长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是办好大学的思想保障,而大学理想是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核心。史宁中校长认为,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问,二是造就人才。他同时指出,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令师生拥有幸福感。大学校长要深切认识到管理之本在于经营人心,只有团结人心,净化人心,调动人心,学校才能万众一心。
教授治校,保障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均衡发展是大学管理的又一核心问题。“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高校专职行政人员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打破“官本位”,摆正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位置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治校巾的作用,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保证这些机构能行使学术权力,坚持贯彻教授治校理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唤,以及国内一些大学脱颖而出的事实,人们意识到大学校长在大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当前,在中国推进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诸多矛盾和困难,这一切对大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大学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大学校长,以高尚的人格为保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而具有伟大的人格,卓越的管理能力,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是每个有作为的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
201027920310 政管1003 蓝海静
第二篇:柴静穹顶之下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柴静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困境倒逼自救方法
伦敦,曾发生过“大烟雾事件”,污染远比当下的中国更为严重,但历经20年的治理之后,污染物下降了80%。洛杉矶,曾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现在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却降低了75%。这些经验教训,都说明雾霾并非无药可治,关键在对症下药。
柴静给出的答案,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
这些观点,都与当下的改革方向相吻合。拍摄传播《穹顶之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和柴静交流时,我问她真正搞清雾霾后悲观吗?她说不会。为什么?她解释,一开始也是挺悲观的,后来觉得,人追求的不是完美的生活,而是自己能参与建设的生活。只要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可以令它改善,人就不会悲观。的确,看见了问题所在,不代表有关部门会去做,也不意味着能做好,更不等于能解决问题。
2014年年底,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全文,向社会征集意见,柴静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如数寄送,意图为立法带来借鉴。问题:
1、分析中国雾霾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我国雾霾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风向、温度对流等。风向及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地区污染物的汇集,静风或无风天气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进而导致已产生的污染物无法得到中和降解。温度对流使高空的高温气体阻止近地面温度较低气体的上升或其它趋向与纵向的运动,从而导致空气中悬浮的微粒难以向其它区域扩散造成在污染源区域富集。在人类生产活动方面,中科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PM2.5的构成成分主要是:燃煤、工业污染、二次无机气溶胶、生物质燃烧、垃圾焚烧、土壤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其中前三种成分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9%。我国的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使空气中颗粒物增加,尤其是FM2.5浓度上升,导致了能见度的降低雾霾颗粒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动车的尾气净化不足。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 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2)煤炭的无节制燃烧。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占70%左右,工业中和生活不合格无烟煤或未经过脱硫净化处理的煤炭直接造成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的增加,因此燃煤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3)企业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4)中国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建筑行业和道路交通运输也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及不可见颗粒不仅对吸入者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还大大加重了我国的雾霾污染。
2、多角度分析中国雾霾日益严重的原因
1、能源使用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使用量也是逐步上升的,而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虽然煤炭使用量占总能源使用量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其总体能源使用量的增加,使得煤炭消耗量增加也非常的迅速。而煤炭作为能源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虽然已经采用了相关的脱硫脱硝等措施,但由于监管以及效益问题,大量燃烧燃煤、排放处理不达标导致了空气中的燃煤烟尘量非常大,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日趋严重。
2、工业布局
工业污染企业主要有钢铁企业,水泥企业,火电厂等。以钢铁产业为例,河北省自2007年以来成为中国钢铁第一大省,这些钢铁厂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东麓。钢铁厂较多的省份其次是山东省,江苏省,这三个省的钢铁厂数目超过全国钢铁数目一半。而之前雾霾发生较多的地方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
3、汽车尾气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扣除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475万辆,千人保有量首次超过百辆,达到105.83辆/千人。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由于汽车尾气、加油站挥发等造成的PM2.5影响加重不容忽视。
4、集中供暖
中国北方(一般是淮河以北)到了冬季,就会有集中采暖。集中采暖通过燃煤方式加热热水,将热水提供到家家户户提供采暖。此外,我们在我国广大农村依然可以看到较为落后的取暖方式,也即是火炉,在某些地方还存在利用秸秆进行取暖的方式。由于存在不完全燃烧和没有相对的处理措施,会产生大量的炭黑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加重PM2.5的产生。
3、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请设计治理雾霾的路径和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雾霾治理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将具体治理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
2、治理汽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近年以来,全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车辆通行不通畅又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限购限行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小汽车出行的优点是便利和舒适,如果其他出行方式在这方面缺少竞争力的话,就很难改变人们既定的行为,放弃小汽车出行。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城市曾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保护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的发展,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赋予人性化设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在主要公交站点都应有自行车免费停放站点,其站点设计和功能应该比汽车停放站点更适宜人们的寄存。应在公交大的站点提供价廉或免费的自行车租借服务。
3、建立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立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在GDP中考虑环境污染这样的“减法”项目,在工业GDP中扣除资源损耗部分、环境污染成本,形成工业绿色GDP核算体系。
4、走生态发展农业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农村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通过作物残茬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防止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生产力。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须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以畜禽养殖畜业粪污为主要原料,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改变农村畜禽养殖业粪污随意排放现象,提升农村生态水平。同时,开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技术,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5、建立城区雾霾联防联控机制
雾霾污染的治理必须改变以往城市之间“各自为战”的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来加强区域内各个省市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努力解决雾霾治理问题。首先,建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制。应当成立中央层面的、国务院分管的雾霾治理地区协调机构,以及由该机构牵头、相关部门与各个省级政府参加的雾霾联防联控工作小组,统一管理雾霾污染防治工作。其次,建立联合检查监督机制。核查区域内行业及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并公布重点行业和企业名单。对火电、煤炭、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及企业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对于违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进行整顿改造或“关停并转”。强化对区域内企业的搬迁监管,禁止高污染企业为躲避区域环保要求所进行的搬迁。对新建工厂和项目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证准入制度。第三,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区域内的各个省市要依托现有的网络设施加强区域之间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机制,打造区域内各省市之间、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平台。
第三篇:农资销售蓝海
农资销售蓝海——邮政物流农资分销(第十一届农资市场与营销高峰论坛)
一、邮政物流农资分销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未来展望
(一)分销历史
我国农村地区的邮政连锁配送业务开始于1999年,但是真正成立专门的公司——中邮物流还是2003年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邮政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市场的巨大机遇。通过几年探索,中邮物流形成了“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农户”的流通模式。
2003年1月18日,中邮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7亿元人民币,公司下设31个省级子公司,是一家集仓储、封装、配送、加工、理货、运输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企业。中国邮政的现有资源为中邮物流大展宏图提供了基础,约300万平方米的场地可以做物流仓储库或物流集散中心。中邮物流拥有中国覆盖最广、最全的物流运营网点。
抓住机遇促发展
中邮物流自成立初期就不断抓住各种机遇,将企业的发展推向快车道。首先意识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机遇。
连续三年国家对邮政政策支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经批准,可以在农村开展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物资配送。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2007年的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邮政系统要发挥邮递物流网络的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抓住“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机遇为中邮物流参与农资流通寻找到了资金支持。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工程总体目标是从2005年开始,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培育出25万家连锁经营的“农家店”,纳入“万村千乡”的企业可以获得商务部的资金支持。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的邮政物流部门成为商务部这一工程的试点企业,还有很多地方邮政部门在申请加入。
控制终端显优势
据《中国邮政报》的消息,到2007年底邮政农村连锁配送服务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 1600多个县(区);“三农”服务网点20多万处,行政村覆盖率达 30%;
庞大的网络保证中邮物流控制终端的实现。无力控制终端是很多大型农资流通企业无奈的地方,进行终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防止串货和假冒产品的出现。而中邮物流通过直接配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不给假冒伪劣以可乘之机。而且在承担风险上中邮物流也有自身优势,农民不用担心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后找不到中邮物流。
分销高层次产品
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中邮物流将运送的产品定位于: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多批次、高时效、高附加值、小批量、小体积、小重量的物品为主,以农资和快销品作为农村终端的主要产品。并陆续深入IT(电子、电信)医药、出版、汽车配件、高档消费品、烟草、电子商务销售配送领域,为品牌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高层次精益物流服务。
2001年以后发展逐步加快。2002年中邮与第一家农药企业山东玉成生化合作,开辟了农药邮政物流销售的新纪元。后来陆续有江西正邦、重庆中邦等农药企业相继的加入。2003又与第一家农肥企业——广西北海喷施宝有限公司合作,为其销售小包装、高附加值的叶面肥。在与多家化肥企业进行合作比比较突出的为山东金正大化肥。除此之外,中邮物流还开始与山东鲁西化工等生产传统肥料的企业进行合作。
邮政物流主要按照“渠道经营、要数分销、项目管理、质量监控”的思路,采用“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面向广大农村的渠道网络,为农民提供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及农村快速消费品的分销代理和配送服务。
“农资搭邮车、科技进万家”已经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中邮物流的成立为农资企业与邮政联合共同服务“三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二)发展现状
邮政局于1998年开始启动农资连锁分销配送服务,截止到2007年已经有接近10年的发展历史,已建成上千万家农资连锁经营店,覆盖全国全县各个乡镇。
显而易见,中国邮政在“万村千乡”工程上迈开了一大步。在老百姓眼中,中国邮政农资连锁分销配送服务在下面增加连锁店,不仅在数量上下了大功夫,而且在技术推广和服务增值上争效益。
目前邮政农资连锁分销配送服务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统一选点。
2、统一VI(品牌)。
3、统一价格。
4、统一宣传
5、统一采购(质量保证)
(三)发展趋势
A一体化农资完全解决方案供应商。
即农药、种子、化肥、农机、地膜和药械等农资综合一体化全部“打包服务”,一站式购物,一体化服务,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甚至农民对外完全承包,邮政有能力承接全部业务。
B、做农资植保的服务供应商。
邮政物流成为农资植保相关产品的全面综合服务供应商,实现服务增值。
(四)未来展望
A、成为中国农资连锁分销配送的“沃尔玛”。
B、成为农资新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和最大的网络。
C、解决农村营销中“最后一公里”的品牌供应商。
二、邮政物流的优势与劣势分析(SWOT分析)
优势:
1、网络优势
省、市、县、乡(镇)、点,邮政是一张遍布全中国的网络。邮政可以说无处不在。现在邮政的网点数量有20多万处。是其他集体或个人单位或投资机构所不可比拟的,统一中国农村市场,统一中国农资连锁,惟独邮政有这个能力。邮政利用每天每条道上的邮车和投递网络优势,送农资到农家地头、家门,开展农资流动销售,可以节约成本开支,方便农民购药,优质服务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基层邮递员每天身处农村、贴近农民,触角直达农户,具备农资需求信息的采集优势。
2、品牌优势
邮政百年积酝的品牌影响,在大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是一种无形的商业价值与品牌价值。邮政百年品牌已在老百姓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老百姓相信邮政经营的农药产品货真价实。
3、配送优势
依托邮政庞大的物流实物运输能力和强大的后台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快速的将货物和信息传达给各级网络直至末梢。
4、信息优势
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5、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05年:鼓励邮政系统开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06年:鼓励邮政系统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2007“邮政系统要发挥邮递物流网络的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6、邮企联袂,减少环节。集团采购优势,利润充分保证,杜绝假冒产品。
劣势:
1、邮政物流人员农资基础知识和农资销售经验匮乏。
2、整体产品利润分配不合理。对于行业的不熟悉和对于利润的急切求成心理,导致邮政与终端利润分配比例失调。
3、单店盈利程度不高。影响终端人员积极性,寻求可持续发展要决有带苛升。
4、邮政物流资金运作模式不成熟。暂时无法解决来自业务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解决途径,服务站带款要数形式有待积极引导并做到水到渠成,缓解资金短缺对业务的压力。
5、邮政物流的产品品种少和产品结构不完善。农资的六大业务中,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机具、饲料。具有普遍适用简单易操作的是农药、化肥和种子,作为农资流通必须全面发展和齐头并进,而非重化肥、轻农药,要从产品利润、适销程度、操作难度、长期发展角度综合衡量、稳步发展。
6、邮政体系和制度复杂。邮政部门采用农资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即以县级邮政部门为配送中心、乡镇邮政支局为配送站、村级服务点为配送点的三级配送网络。百年邮政的体系和制度,生产企业与之合作流程过于复杂烦琐。
三、农资企业如何利用邮政物流借船出海?
(一)专业运作(成立邮政产品专业销售公司)
为确保农资邮政营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根据邮政物流特点,专门成立邮政项目营销公司,下设区域管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专业化运作。
(二)市场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如战场”,容不得半点懈怠,做好市场调查,可以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1、市场容量篇(种植结构、面积、农资需求资金额)
2、客户篇(客户资料、往年运作情况)
3、竞争对手篇(邮政厂家和社会厂家)
(三)宣传攻略
1、广电宣传:重点地区投放广告,快速启动市场。
2、悬挂横幅:在重点地区做产品宣传条幅。
3、流动宣传:利用宣传车。
4、墙体广告:在重点地区做产品宣传条幅。
5、光碟投放:企业和产品宣传,同时内容也要着重宣传邮政的质量保证。
6、网络宣传:利用公司网络向邮政展示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体现企业魅力。
7、产品单页:直观、明了的宣传效果可以由此体现。
(四)培训实施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知识、销售知识和作物知识
培训人员主要包括:省、市、县、乡(镇)、点五级培训。
1、建议邮政自聘植保专家对邮政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邮政农资市场营销的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每位员工都能担当起各个阶段产品的使用指导,解答农作物的使用问题,使之成为人人都是“农技员”。
3、编写发放公司产品、业务知识学习手册,让知识可视化。
(五)产品示范
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说话,以点带面,树立客户信心
1、新品示范
2、新开地区示范
3、示范让农民和邮政同时看到效果
4、示范成功案例推广
5.做出样板。将农资营销业绩比较好的邮政好做法、好模式作为重点在各地推广,使销售落后的邮政支局
仿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六)激励措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给予邮政的奖励快速及时兑现。
诱人的奖励政策、高额的利润空间、适时定期的促销政策(奖励)、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有意义的礼品相送、按销售承诺的旅游指标、合理的各级邮政利润分配比例与奖励额度等。
竞赛激励
(七)方案营销
农资方案化、简单化、视觉化。根据各地种植结构,提供“一张纸”解决方案,为邮政编写《市场容量分析》、《邮政盈利分析报告》《市场具体操作方案》等,做邮政的销售参谋和全程业务指导者。
(八)重点跟进(6KEY战略)
重点地区(3—5战略)
重点客户(对应原则)
重点产品(适销对路)
重点作物(上量程度)
重点时期(分别对策)
重点服务(培训、宣传、示范、激励、促销)
(九)立体营销(全面出击)
地面推进
视觉冲击
人海战术
短信攻略
(十)全程服务
售前
售中
售后
四邮政物流与社会经销商的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
1、目标市场、消费群体一致
农资销售市场范围是是广大的农村,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广大的农民。
2、销售目的一致
商人的本质是以获取商品的利润最大化为销售目的。虽然邮政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但邮政改革后,邮政物流实行管理、财务独立运作,所以更加看重商品的利润。
3、农资经营范围一致
以农资三大版块业务为主(农药、化肥、种子)。
不同点:
1、品牌、信誉与知名度不同
邮政百年品牌,值得农民信赖,产品质量可靠,顾客信誉度高,而社会经销商多是追求短期利益,昧心销售假冒伪劣,时常出现坑农害农现象。
2、产品质量程度不同
邮政产品均来自大型厂家的商品,产品质量有保证,而社会经销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3、管理层次、制度不同
邮政全国一张网,以省为单位或以市为单位独立采购运作,管理上层次太多,不利于扁平化管理,而社会经销商人数少,层次少便于管理。
4、处理问题的速度、能力、灵活度不同
邮政因为层次过多,对于市场的产品决策把握时机不准,遇到问题处理的能力微弱,应对农民季节性的快速需求反应速度慢,机制“关卡”多,缺乏灵活性。而社会经销商则灵活多变,不断适应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市场动态把握准确。
5、邮政终端与社会经销终端的不同
A、终端人员的专业知识(农资知识、作物知识)、销售经验(技巧、策略)不同,经销商终端人员的专业水准高。对产品和作物熟悉,销售经验丰富,而邮政站点的人员“初出茅庐”、“涉世未深”。
B、终端的商品品种和结构不同,经销商的终端店铺商品品类多,商品结构合理,基本可以满足当地农民的农资需求,而邮政的终端(三农服务站)产品品种少,产品结构不完善,农民可供选择的余地小,不能吸引农民多次购买。
6、邮政物流与经销商的专业程度不同
经销商对农资知识、行业特点、销售经验等十分熟悉,而多数邮政因为是刚刚做农资,对产品、销售行业专业度不高,缺乏对行业、对农民、对作物、对销售的全面了解。
五、涉足邮政物流农资企业的情况
从邮政运作农资业务以来,分别有知名的农资企业相继加入。化肥企业如:金正大、鲁西化工、鲁北化工等;农药企业如:山东玉成、江西正邦、重庆中邦等;叶面肥企业如:喷施宝、天达2116、保得等;种子如郑单958(河南农科院)等。
上述企业是进入邮政物流比较早、发展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是做的最成功的几家,在全国主要省份都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发展势头强进,发展速度迅猛,从与邮政的合作中选择了一条企业长远发展的渠道,开辟了农资销售的蓝海战略。
◎熊兴平xxingping@sina.com
xxingping@sina.com
第四篇:蓝海宣传片脚本
一、全球美食美居酒店领航者——蓝海酒店集团
二、蓝海集团是一家以高中档酒店经营为主,以餐旅职业教育为辅的大型酒店集团。
三、历程介绍
1994年东营蓝海西城宾馆营业;
1999年成立蓝海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济南钟鼎楼食府开业,迈出异地化经营第一步;
2006年成立蓝海酒店集团;
2007年跻身全国最具规模酒店30强;
2008年上海博龙国际大酒店开业,实施全发展战略;
四、蓝海酒店集团旗下酒店,遍布北京、上海、青岛、济南等十几个城市。
五、蓝海秉承建设百年品牌,创世纪经典的企业使命,打造出蓝海钟鼎楼等知名品牌,独创美食加美居的差异化经营模式。设计蓝海菜品研究所,推出全球唯一的千道菜数据库,首推中餐标准化,开创全球中餐标准化新纪元。
六、提供24小时管家式服务,五星级定制化、个性化、人情化服务体验。功能完善的中央预定系统,在线预订功能,为客人提供便捷的商务与服务。
七、蓝海职业学校,作为蓝海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蓝海输出大量的实践性人才,为集团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八、蓝海坚持以人为本、唯贤是举、量才使用的人才理念,倾力打造精英管理型团队,为蓝海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九、蓝海将西方的科学管理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打造蓝海集团职能管理模式,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2009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蓝海职业学院,这是对蓝海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集团发展的肯定和鼓励。
十一、忆往昔蓝海创新发展,看今朝蓝海追求卓越,自2011年,蓝海将每年增加8至10家星级酒店,打造出中国酒店集团领先品牌。
十二、蓝海万物,海纳百川,全球美居美食酒店领航者——蓝海酒店集团。
第五篇:《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抱着开拓思路学习优秀管理经验的态度,我认真的研读了蓝海战略这本书,感到启发很大!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企业市场发展的追求方向,让我们从这个品牌同似性和产品同质性越来越强的产业竞争中解脱出来!让我明白了把竞争中所用的对抗性的战略方法变成了追求创造性的的战略方法,以价值创新作为基本的原则,将创新与效用,价值与成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蓝海战略,从能实现企业的高速的发展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蓝海战略它是抛弃了已有的市场竞争空间,努力去寻找和开创无人竞争的空间,甩脱了竞争对手的纠缠,是在创造一种新的需求而不是在开发现有的需求,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时在研读中我也学习到了如何在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中让机会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就需要贯彻书中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和各种途径,去规避各种风险.对我们在实际中的操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再联系一下实际,这本书对我们中建三局成都分公司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也在尝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经过很久,还是纠缠在苦苦的残酷竞争中,老是着重于在传统的建筑市场去争夺,现在我们将利用央企政策优势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去开创新的市场领域,去开创自己的一片蓝海。从而求得企业始终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和高速增长。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案例,阐述了“红海”和“蓝海”的内在联系,探求着“蓝海”开创之路。所以说《蓝海战略》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创新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移则事易,因为之备”。客户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目光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移需求一方,也就是与其与竞争对手死拼,不如推出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跨越现有的竞争边界看市场,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 ”(新的市场空间)。
一个公司必须坚持探索蓝海,因为只有不断发现蓝海才能保证公司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才能不会被市场淘汰。只考虑红海是不行的。但红海是必须的,有了一套红海的竞争能使你在发现蓝海并迅速在蓝海里确立你的地位,如果没有红海我想即使你找到拉蓝海你也不能迅速占领。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完全是在已有产业边界以外创建的,但大多数蓝海则是通过在红海内部扩展已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
《蓝海战略》还阐述了另一个观点: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不在于尖端技术,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这些因素有时候会存在,但更多时候,它们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一体时,才有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如此植根于价值之中,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会落到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只重价值,不重创新,就容易使企业把精力放在小步递增的“价值创造”上。这种做法,也能改善价值,却不足以使你在市场中出类拔萃。只重创新,不重价值,则易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或只注重市场先行,或一味追求新奇怪诞,结果是常常超过买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力。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先行区分开。
最后,《蓝海战略》论证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辩证关系:即价值和成本间的权衡取舍关系。常规看法认为,一家企业要么以较高成本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还算不错的价值。这样,战略也就被看作在“差异化”和“低成本”间作出选择。与之相反,志在开创蓝海者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坚信三局是一个有序发展的公司,使我更加坚定了现在的发展方向,准备好迎接三局历史新篇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