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能力考核分析及改进
2014年妇科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总结
为配合护理部2014年护理人员分层级临床能力考核,科室同步开展对工作3~10年的护士和工作10年以上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临床能力由护士长和考核组长在床边进行,注重考核护士的临床护理思维、病情观察评估能力、专业知识点掌握、规范的动手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应变处理能力、人文关怀及素养等是否胜任临床工作需要,促进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提升。通过临床不定期对护士临床能力考核,将发现问题进行汇总(详见临床能力考核问题汇总),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落实改进措施。原因分析:
1、护士个人行为认识,工作机械,认为临床能力是考核就不注重对患者细节关注;
2、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检查经验、与患者交流不自然;
3、低年资护士与患者沟通宣教方式机械,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
4、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条理、判断、总结、归纳;
5、护士收集资料时没有顺序,资料收集结束未向患者核实,以确认总结患者存在问题;
6、护士体检时无针对性体检,趋于流程;
7、体格检查时无顺序,从污染到清洁,从下往上;
8、护士汇报病史时对患者阳性体征关注不够,不了解如何正确汇报,让检查人员清楚了解患者情况;
9、护士对护理诊断概念不清楚,易混淆合作性问题和潜在并发症;
10、护士不能正确下护理诊断,不能正确处理首优次优顺序;
11、护士归纳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措施不全面;
12、护士对护理措施缺乏动态效果评价,前后对比;
13、护理措施与护理记录不一致或者不同步;
14、护士缺乏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能力,特别是仪器风险、操作并发症的掌握;
15、专科问题、健康教育回答不全;
16、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17、部分护士因为紧张忽略核心制度,如手卫生、无菌原则。措施:
1、指导护士正确认识临床能力考核的性质:护士主导参与,护士长对优势加以鼓励,对弱势加以指导,引导护士正确的临床思维,重在提高护士临床能力,而不是以考核为目的。
2、科室开展人文素养培训,提高护士专科能力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的情商、沟通技巧。
3、组织高年资护士进行经验分享,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床边护理实施实时评估有条理,护理措施统筹落实有侧重点,与患者有适时交流,对患者的问题要有反馈,汇报病史条理清晰,全面掌握患者护理重点,汇报病史要前后呼应,措施落实也要前后对应护理诊断。通过临床能力考核让护士学会一种工作方法,完善临床护理查房流程,然后再科内进行分享。
4、完善科室培训体系,拓展专科工作三年以上护士评估、观察、分析、概括、判断、决策的能力,提升专科能力,提升评判性思维、预见性护理能力。
5、加强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完善科室相关流程指引,如第一次饮水、进食、活动指引、医用弹力袜穿着指引等,达到同质化护理,将评估落实在前,落实规避风险的措施。
6、强化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而不是流程化护理,针对科室患者情况完善科室个性化拔除尿管、个性化肠道准备指引流程等,切实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7、护士长和责任组长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检查时,不定期检查核心制度、无菌原则、手卫生的落实,不是在考试或者检查时才落实,与个人当月工作质量、绩效挂钩。
8、加强对护理文件记录的检查,要求准确、客观、实时记录,落实护理措施要及时记录评价效果,避免统一记录现象发生。保证护理记录与护理措施一致。
第二篇: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
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试行)
浙大医学院院字[2000]63号
根据《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试行)》制订本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申请人必须通过规定的课程学习、思想品德素质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申请相应的学位。本规定自九九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实施。
第一部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
一、转科考核
医学院按二
(三)级学科组成转科考核小组。考核小组(3~5人)由科室主任、带教的上级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职称的医师组成。可邀请病区护士长参加。
转科考核由转科考核小组负责实施,由轮转科室负责安排。转科考核应在科室轮转结束前一周内进行。
㈠思想品德素质考核
⒈考核内容
⑴敬业精神与工作责任心;
⑵服务态度与医德医风;
⑶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
⑷团结协作与谦虚谨慎;
⑸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
⒉评定等级
⑴单项评定分优、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说明:优:85分以上;合格:60~ 84分;不合格:60分以下。
⑵综合评定等级标准(按上述5项内容计):
①优:评定等级中至少获4项优,且无不合格项;
②合格:评定等级中无不合格项;
③不合格:评定等级中有1项为不合格。
⒊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本次申请无效,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学位。
⑴发生医疗责任事故;
⑵评定等级不合格;
⑶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行为。
㈡临床能力考核
⒈考核要求:考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培养要求,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⒉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室考核小组对申请人在《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上填写的临床科室轮转工作登记表和个人自我小结进行审核;考核其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写出对申请人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评语,包括带教老师评语和科室鉴定意见。
二、毕业考核
医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5名具有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其中应有2名外院专家参加。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同学科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担任。
毕业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负责实施,由各附属医院科教科统一安排。被考学生导师可参加考核提问,但不能参加评分和评议。
申请人在申请毕业考核前,应向所在附属医院科教科提交《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程序(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⑴申请人简单介绍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轮转情况(时间不超过5分钟)。
⑵抽取病人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⑶结合上述病例进行病例答辩,时间不少于20分钟。
⑷全部申请人考核完毕后休会。
⑸考核答辩委员会抽取申请人经治的完整病历5份进行评估。
⑹结合转科考核情况评定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等级。
⑺登记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总体评价。
㈠思想品德素质考核
考核答辩委员会结合转科考核情况评定考核等级。
㈡临床能力考核
⒈考核要求:考查申请人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⒉考核内容和方法:
⑴临床基本技能考核
A、病例考核:考核答辩委员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选择一位未经申请人经治过的病人,由申请人对该病人进行询问病史、体检后,书写病历并作出诊断和初步治疗意见。
B、手术或辅助诊疗技术:外科系统的申请人做一例手术(考核手术中的部分操作);内科系统的申请人做一项辅助诊疗技术或辅助检查并作出诊断报告;医疗技术学科(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有关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及诊断水平。
⑵病例答辩
申请人结合上述病例,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分析、拟订治疗原则以及预后判断。考核答辩委员会就该病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提问,考核其理论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思维能力。
⑶病历评估
随机抽取申请人经治的完整病历资料5份。评估项目包括病历是否规范、完整,诊断是否正确,病例分析是否合理,处理是否及时得当,预后情况等。按《浙江省住院病历质量(医疗)评价表》评估。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负责实施,由各附属医院科教科统一安排。可结合病例答辩进行。被考学生导师可参加答辩提问,但不能参加评分和评议。
申请人填写《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书》,同时提交5本学位论文、实验记录本等有关材料,经所在附属医院科教科审核同意,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人应由3名与论文学科有关的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专家担任,其中应有1名外单位专家。具体事项按《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试行)》执行。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⒈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⑴宣布答辩会注意事项:
①申请人报告论文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②委员及来宾提问时,只提问题,不对论文发表评论。
③申请人在准备问题时不能翻阅图书资料。其他人不得提示。
⑵申请人简单介绍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轮转情况(时间不超过5分钟)。
⑶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时间20分钟左右,不得超过30分钟。
⑷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及来宾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提问,申请人进行答辩,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⑸全部申请人答辩完毕后休会。
⑹考核答辩委员会举行评议会:
①结合临床能力考核成绩、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等级,对申请人作出总体评价。对是否同意毕业和是否建议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设立投票匣)。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含三分之二)同意者,方得通过。
②写出考核答辩委员会决议。决议经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有效。
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的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中有一项未通过者,考核答辩委员会应作出是否同意半年后一年内重新考核或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考核或论文答辩通过者,可建议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⑺复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决议。
⒉答辩结束后,秘书应在3日内将学位论文连同学位申请书、答辩记录和表决票报送申请人所在附属医院科教科。
第二部分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及学位论文答辩
一、专科定向训练考核
医学院按二
(三)级学科组成专科定向训练考核小组。考核小组(3~5人)由科室主任、带教的上级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医师组成。可邀请病区护士长参加。
专科定向训练考核由考核小组负责实施,由定向训练科室负责安排。考核应在专科定向训练结束前一周内进行。
考核内容和方法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转科考核同。
二、毕业考核
医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7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包括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和外单位专家各1至2名)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同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
毕业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负责实施,由各附属医院科教科统一安排。被考学生导师可参加考核提问,但不能参加评分和评议。
申请人在申请毕业考核前,应向所在医院科教科提交《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程序与硕士专业学位同。
㈠思想品德素质考核
考核答辩委员会结合专科定向训练考核情况评定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等级。
㈡临床能力考核
⒈考核要求:考查申请人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否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是否掌握本学科宽广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⒉考核内容和方法:
⑴临床技能考核
诊疗技术操作着重考查申请人诊疗技术或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关键问题的处理以及技术的熟练
程度与应变能力。
病例的选择标准应符合初年主治医师应掌握的病种和手术类型,可以是疑难病。
外科系统的申请人做一例手术;内科系统的申请人做有关辅助诊疗技术及特殊检查并作出诊断报告;医疗技术学科(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有关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及一些疑难病的鉴别诊断。
⑵病例答辩
申请人结合上述病例,进行病例(或读片)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理论根据,病情变化处理原则及预后判断。考核答辩委员会就该病例和申请人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广泛地提问,由申请人回答。着重考核申请人对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对临床疑难病例的处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对有关学科发展动向的了解程度。
⑶病历评估
随机抽取申请人经治的完整的疑难病症病历资料5份,供考核答辩委员会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病历是否规范、完整;诊断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及时得当;预后情况以及申请人是否掌握了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等。按《浙江省住院病历质量(医疗)评价表》评估。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负责实施,由各附属医院科教科统一安排。可结合病例答辩进行。被考学生导师可参加答辩提问,但不能参加评分和评议。
申请人填写《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书》,同时提交7本学位论文、实验记录本等有关材料,经所在附属医院科教科审核同意,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人应由5名与论文学科有关的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博士生导师,有4名外单位专家。具体事项按《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试行)》执行。
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⒈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⑴宣布答辩会注意事项:
①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②委员及来宾提问时,只提问题,不对论文发表评论。
③申请人在准备问题时不能翻阅图书资料。其他人不得提示。
⑵导师介绍申请人的简历及培养情况;秘书报告申请人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等级与临床能力考核成绩。
⑶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时间30分钟左右,不得超过40分钟。
⑷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及来宾提问,申请人进行答辩,时间不少于60分钟。
⑸申请人答辩完毕后休会。
⑹考核答辩委员会举行评议会:
①结合临床能力考核成绩、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等级,对申请人作出总体评价。对是否同意毕业和是否建议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要设立投票匣)。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含三分之二)同意者,方得通过。
②写出考核答辩委员会决议。决议经考核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有效。
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的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中有一项未通过者,但已达到硕士专业学位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曾获得该学科的硕士专业学位,考核答辩委员会可作出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或作出在半年后二年内重新考核或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考核或论文答辩通过者,可建议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⑺复会。主席宣布考核答辩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决议。
⒉考核答辩结束后,秘书应在3日内将学位论文连同学位申请书、答辩记录和表决票报送申请人所在附属医院科教科。
第三篇: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考核标准
滨海县人民医院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考核标准
滨海县人民医院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记录表
(注:等级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档。能准确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措施具体有效,操作规范熟练,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注重人文关怀综合评价为合格;≥40%项目不合格,综合评价为不合格;其余为
基本合格。)
第四篇: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 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也是最直接的客观原因为:临床路径软件系统及ICD编码不对接;其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职能科室监管不到位。
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详见各会议记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3、成立及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督导小组成员;科室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上承下达;建立合理的品管体系。具体计划如下:
1、由于领导班子的交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重新调整,由张守仁院长任组长,孙成宏院长任副组长。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由孙成宏院长任组长,朱新兵、陈维峰任副组长。
2、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
3、修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奖罚措施。
4、由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商定并上报需要增加的临床路径病种。
5、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各科室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的培训,再由个案管理员负责科室成员的培训学习及临床路径的日常维护工作。
6、有设备科负责引进、更新临床路径系统,并及时联系软件工程师维护软件功能。
7、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委托医务科及质管办负责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对在科室发现及科室反馈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
8、初步设定利用一个季度的时间使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得到提升,并满足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入径率>50%,入组完成率>70%。下半年临床路径病种增加至30以上,并逐渐增加病种及科室覆盖率。
9、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经过,提升医疗服务,让患者得到更规范、合理的治疗
五、实施过程及检查督导
1、在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后,下发通知,使科室成立 各自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形成品管模式。
2、于2014年7月21日制定并下发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知 情同意告知制度》及《临床路径流程图》。
3、增加临床路径病种由7个科室12个病种增至33个病种,涵盖科室17个。(详见临床路径实施科室与病种目录)
4、2014年6月下旬请临床路径系统的工程师对新增临床路径的科室个案管理 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驻扎我院4天及时帮助各科室解决所遇问题。
5、由临床路径软件工程师调整更新了ICD编码。
6、于8月下旬由软件工程师完成临床路径与HIS系统的对接,并对全院临床路 径个案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其重新制作并管理维护路径系统。
7、由医务科组织对全院临床青年医师进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培训。(详见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相关资料)
8、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监管,对各科室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及各次临床路径相关督导检查)
9、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并落实。(注:1.奖罚措施见医院管理方案 2.奖罚明细见临床路径完成奖励明细表)
10、成立由牛明、李永贤、朱新兵、李长庆等组成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专项 督查小组,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督导并帮助其即时整改
六、成果分析评价
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价分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我院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自7月份整改明显起到成效,并持续上升,且超额完成了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对入径率及入组完成率的要求,入组人数大幅度提升由6月份每月38人次提升至8、9月200余人次。
2、临床路径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病由上图可以看出,多数临床路径病种的第三季度治愈率较第二季度有所提高。、临床路径效率评价(住院日)暂缺数据
4、临床路径经济评价(住院费用)暂缺数据
评价总结: 成果:
1、通过整改第三季度临床路径的执行评价及效果评价均得到了提高。
2、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有制度、有品管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奖罚。
3、路径病种增加、科室涵盖率增加。评价:
1、取得的成果说明本次整改有成效,可按照此整体管理模式持续进行。
2、临床路径的经济评价(住院费用)、效率评价(住院日),未见明显改进,需要对此方面问题作出分析研究并制定整改措施。
3、个别科室虽然入径率达成,但是入径人数过少,比如儿科,已由牛明等临床路径督导小组下科室调查并督促其整改。
七、下一步计划及目标 目标:继续提升入径人数、入径率,并保证入径质量 计划:
1、继续按照《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执行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2、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成效,按2014年《莒南县人民医院管理方案》实施奖惩
1、继续按照《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执行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2、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成效,按2014年《莒南县人民医院管理方案》实施奖惩。
3、加大临床路径的培训与科室的宣教,增加入径人数,提升入径率。
4、临床路径软件系统仍然缺陷:如操作繁琐,数据统计不便利等,需要及时联系软件方作出调整。
5、医务科加强监管,临床科室定期上报数据及问题反馈。其中包括大量的支撑材料,都需要搜集到,放在分析后面,以便查阅
第五篇:中风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2012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胸痹(心痛病)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胸痹(心痛病)患者95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临床路径47人次,期中进入临床路径有其他并发症二退出路径7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32岁,平均56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平均住院费用4916元,痊愈2例,好转41例,未治愈4例;疗效优良率达91.5%。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急性起病,昏迷、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难以用纯中药治疗。急性期中成药(醒脑静)参与抢救,后期配合中药内服、针灸康复治疗。
2.中风的发病猝然发生,病机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冲于脑,病情危重,起初可表现为闭证,病情极其危重而危及生命。
3.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缓解多半患者可遗留肢体瘫痪 等症状、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部分患者起病与情志变化有关,调节情志,心里疏导尤为重要。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中风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中风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中风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昏迷不省人事,可给予鼻饲灌药,中成药静脉滴注,配合针灸等治疗。
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