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高压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抗高压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林彩红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高压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分别在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做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00例,按照随机标准及检查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分别对两组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造影剂渗漏、软管的断裂以及患者的疼痛反应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使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造影剂的渗漏率、软管的断裂以及患者的疼痛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T增强检查中使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比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发生造影剂外渗更少见、发生留置针软管断裂的风险更小、患者的疼痛感更低,使用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抗高压静脉留置针;普通静脉留置针;CT增强检查;造影剂渗漏;软管断裂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CT检查以其简便、迅速、安全、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检查是临床上疾病诊
[1,2]断与鉴别诊断中常用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CT扫描速度的提高,对造影剂注射速度提[3]出更高的要求。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静脉穿刺留置针大剂量高压力高流速注射造影剂,因此,对静脉留置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本文对近一年在我科进行CT增强检查的60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探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CT增强检查6000例。其中男3216例,女2784例;年龄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41.36±3.25)。两组均因做CT增强检查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其中观察组使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患者30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患者30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充分做好检查前各项评估及健康宣教后,观察组采用20-22G抗高压静脉留置针穿刺试通畅后,用3M透明辅料固定后用抗高压延长管连接高压注射泵,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根据疾病的需要、患者的疾病及检查部位设计造影剂注射用量(1.5~2.0ml/kg)、注射速率2.7~5.0 ml/s及注射压力限值(300-500psi),注射时间21-40s等注射造影剂,待检查完毕,保留静脉留置针20分针,观察病情确保病人无不适后拔掉。对照组采用20-22G普通静脉留置针,其它方法与步骤均与观察组相同。
1.3 评价方法 研究两组患者拔针时是否出现留置针软管断裂,一旦发现软管断裂及时按不
[4]良事件程序逐级上报,并展开原因分析并且设计整改方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造影剂渗漏率及疼痛反应率。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对比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检测。比较后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出现 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增强检查,问卷调查患者疼痛反应18例,无一例出现软管断裂,发生造影剂渗漏5例。对照组患者也均一次性完成增强检查,问卷调查患者疼痛反应35例,出项3例患者拔针时软管断裂,其中1例软管前端残留体内查找,2例拔出留置针软管时发现软管有裂缝;发生造影剂渗漏9例。具体见表1。
表1 抗高压静脉留置针组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的比较指标 % 组别
抗高压静脉留置针组 普通静脉留置针组
软管断裂率
0 0.1
造影剂渗漏率
0.17 0.3
疼痛反应率
0.6 1.17 讨 论
3.1 抗高压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使用中可以避免因高压导致留置针软管断裂的发生。
[5]增强CT成像检查技术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CT增强检查发展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是一项标志性的技术,抗高压留置针的钢制针芯直径小,外套管柔软、壁薄、管腔大,可以保证造影剂高流速、高流率、高压力进入血管内,提高了造影[6]剂注射的成功率。又加上具有抗高压作用,避免了增强检查中注射速率快,注射压力高所带来的负荷,从本文调查组与对照组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增强检查中软管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CT增强检查中使用抗高压留置针可以有效规避留置针软管断裂的风险。3.2 在CT增强检查中使用抗高压留置针可以减少造影剂渗漏的发生。有相关文献报道,在造影剂渗漏发生的原因中,穿刺针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抗高压静脉留置针选择材质优良,外套软管长而且柔软,管径粗,弹性好,可随血管弯曲,且无害及低刺激性,最主要具有耐高压作用,可以抵抗高压注射造影剂带来的压力,防止外套软管管壁的裂开及断裂,降低造影剂快速注射对血管前部内膜的压力,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造影剂的渗漏,及局部肿胀。而普通静脉留置针不具备抗高压作用,当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流速快压力大容易造成药物外渗,局部肿胀疼痛,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另外造影剂渗到局部组织除肿胀疼痛外,严
[7]重时会造成局部坏死,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3.3 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观察组CT增强检查患者疼痛反应率较对照组低。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组高压注射造影剂时病人的疼痛反应率低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原因可能是抗高压静脉留置针材质较好,具有耐高压等优点,使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时,抗高压静脉留置针管壁的抗高压性可以减少造影剂对血管前部内膜产生的压力,降低血管前部内膜组织的损伤。因此使用抗高压静脉留置针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比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时更顺畅,产生阻力更小,减少血管内膜的压力,使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降低。
综上所诉,抗高压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软管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玉娟,王士芹,赵梅玉.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23-25.[2] 毛燕君,田梅梅,叶文琴.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B):41-45.[3] 董桂青,邢珺,王巍.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92-93.[4] 邓江兰,张英.普通留置针与正压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155-156.[5] 方红,樊红霞,王萍,等.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858-859.[6] 李红.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4):63-64.[7] 聂秋容,孙涛涛,王淑侠.静脉留置针与静脉输液针在PET/CT增强扫描中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57-2458.
第二篇:26G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观察
房欣娟 彭程
【摘要】 目的 观察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 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普通Y型留置针, 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普通Y型26G留置针, 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普通Y型26G留置针较24G留置时间更长, 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 26G留置针; 24G留置针; 静脉输液; 早产儿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1],具有保护静脉,减轻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同时能随时保持静脉通道,便于急救和给药,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早产儿因为皮肤薄嫩,血管细小,隐匿,弯曲,血管壁嫩,管腔窄,较直的部分短,且脆性大,给留置针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难[2]。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将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普通Y型26G留置针应用于早产儿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科使用
留置针的早产儿200例,其中男婴109例,女婴91例,日龄0—15天,体重1.8—2.2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使用药物为常见的一、二线抗生素及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2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疾病种类、注射部位等一般资料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用物准备。2组均使用上海锦泽夏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留置针型号为24G; 观察组使用留置针型号为26G;另附3M 透明敷贴, 自粘胶带及静脉输液常规备物。(2)置管方法。2组操作均由静脉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参照第四版护理学基础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选择富有弹性、易于护理、粗、直、避开静脉瓣、血流丰富的静脉[3]。早产儿头皮静脉细小循环差,血管走行短,不易保留,对于早产儿颅内出血、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选择头皮静脉穿刺会增加头部搬动的次数,从而加重患儿病情。故我科常选的穿刺部位有上肢手背静脉,下肢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穿刺方法: 用拇指与食指持针翼进针, 以15°--30°角度缓慢直接穿刺血管, 见回血后再沿血管方向前进1mm--2mm, 将外套管前端送入血管内后送管, 退出针芯。用3M 透明敷贴封闭式固定针体及针柄,再用自粘胶带绕肢体环行固定, 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3)封管方法 2组均采用边脉冲式的正压封管方法。封管液为生理盐水3mL, 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脉冲式推注2—2.5ml,封管液,使导管及肝素帽充满,剩下0.5--1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针头[4]。
3.观察指标:观察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针等情况。
结果
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比较见表1;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例数 100 100
穿刺时间 3.814±0.704 2.632±0.465
4.427 P<0.05
表2 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合计
结论
1.发生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留置时间比较。(1)26G 留置针
例数 100 100
一针成功例数 一针成功率(%)
89
89 例数 100 100 200
静脉炎 8(8)11(11)19(9.5)
静脉渗漏性 5(5)12(12)17(8.5)
针眼发红 9(9)13(13)22(11)
合 计 22(22)36(36)58(29)
截面小于24G,根据液体的连续性原理:相同输液管,液体的流量保持不变,截面积小的26G 留置针针尖处液体流速大,进入血管很快线性分散开;而相对24G 留置针针尖处液体流速小,药物在血管壁停留时间长,对于输入一些高渗性液体或刺激性较大的液体,26G 留置针减少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保护了血管。(2)26G 留置针因其管径小,对穿刺点皮肤损伤小,同时可减少留置针在血管中漂浮的机械摩擦和对血管内壁损伤[ 5], 减少针眼处渗血的发生,减轻炎性反应及感染。
2.穿刺成功率比较。早产儿血管细小,隐匿,弯曲,血管壁嫩,管腔窄,较直的部分短,且脆性大,给留置针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难。24G留置针较26G 留置针管径粗,机械冲力大,更易超过痛阈值,产生痛感,不良刺激使患儿烦躁,更增加了穿刺难度。26G留置针管管径较小,长度较短,相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朱咏梅等[6] 也证明了小型号针更易穿刺成功, 减少了再次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 而且患者疼痛感相对较轻。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当然,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1)护理因素。穿刺成功后, 由于固定不妥当造成针头脱出;输液量大,持续输液导致外渗;穿刺部位及药物刺激性的影响。(2)患方因素。早产儿无配合度与保护意识,运动自由度强,由于摩擦碰触而致针头移位, 机械性刺破血管使液体外渗。(3)其他因素。如光线不足, 护理人员的情绪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也是造成穿刺失败的原因。
3.在不影响输液速度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小号的穿刺针,早产儿
血管内径小,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利于血管的自我修复,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能够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早产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患儿舒适方便,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7]。在早产儿外周静脉输液中,有效选择穿刺部位与针型是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高俊芳,张雪雁,付洪杰,等.留置静脉留置针患儿198 例舒适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46-47 [2]庞继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新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2008,24(2):35 [3]鲍晓敏.3800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护理实践与研.2009,6(12):97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3 [5]吕华,徐红贞.外周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病儿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 2002,1(3):217 [6] 朱咏梅,马晓化,杨绍荣,等.化疗药物推注速度及压力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12):942-943 [7]冯艳华.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09,7(21): 1964
简介:房欣娟(1972---),女,陕西西安,本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儿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710077 西安,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通讯地址:710077
西安市沣镐西路48号,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联系电话:***
029—84277320 邮箱:fxj-1010@163.com
1184483802@qq.com
第三篇:PICC与留置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PICC与留置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安全、快速的静脉给药途径。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32例和对照组(留置针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材料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378.00±175.73)h,材料费用为(1680.00±0.00)元,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40.44±19.04)h,材料费用高于对照组(141.82±131.3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受限制,痛苦少,满意度高。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输液治疗中,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PICC;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c)-018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ICC and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o explore how to provide safe and fast intravenous drug delivery way for SAP patients.Methods 60 SAP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of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PICC group,n=32)and control group(indwelling needle group,n=28).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indwelling time,material cos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3%,obvious lower than that was 71.4%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e(P<0.01).The PICC indwelling time and material co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378.00±175.73)h and(1680.00±0.00)yuan,obvious longer or higher than that were respectively(40.44±19.04)h and(141.82±131.37)yuan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e(P<0.01).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1).The patient′s daily life activities is not restricted,with less painful and high satisfaction.Conclusion Duing the transfusion treatment of SAP patients,the indwelling catheter effects of PICC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indwelling needle,and is worth to popularize.[Key wor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PICC;Indwelling needle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重而凶险,预后差,胰腺坏死、坏死感染的病死率分别为10%和30%[1]。SAP的治疗方法有液体复苏、胰腺休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解痉止痛、营养支持、抗菌药物的应用等[2]。SAP患者因治疗过程中常需要输入一些高渗、刺激性药物,且输液量大(发病初期需要补液5~10 L/d[1]),因此,为了保证SAP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种好的输液途径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PICC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因其留置时间长、操作安全、易护理,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欢迎。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外渗等优点,应用普及。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SAP患者治疗的输液途径,我科在SAP患者中使用PICC导管和留置针作为输液途径,现将观察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60例,SAP的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2006年)”[2],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与对照组(留置针组)。实验组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7~88岁,平均54岁;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1~91岁,平均52岁。已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均进行SAP的常规治疗。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巴德公司的4F三向瓣膜式单腔PICC导管(1680元/套)[3],根据患者具体条件选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完成后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1.5 c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并行正位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患者使用BD公司生产的24G安全型留置针(41.8元/颗),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外周血管进行穿刺,并用6 cm×7 cm的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患者输液路径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材料费、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
1.4.1 静脉炎评价标准 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形成;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形成,长度>2.5 cm,有脓液渗出[4]。
1.4.2 渗出评价标准 Ⅰ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15.0 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Ⅳ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0 cm,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出[4]。
1.4.3 堵管评价标准 通畅:抽取有回血、推注液体顺利,液体滴速≥100滴/min;轻度堵塞:抽取有回血,液体滴速60~99滴/min;中度堵塞:抽取有回血,液体滴数20~59滴/min;完全阻塞:抽取无回血和(或)液体滴速≤19滴/min[5]。
1.4.4 导管脱出评价标准 轻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仍在上腔静脉内,导管脱出长度<5 cm;中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导管脱出长度在5~10 cm;重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位于外周静脉内,导管脱出长度在10~20 cm[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及材料费的比较
实验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材料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满意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讨论
3.1 日常生活能力
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易受限制,PICC留置在肘部,妥善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日常洗脸、穿脱衣服,合理包裹后可以洗澡。而对照组患者活动易受到限制,留置在手背时,不方便患者日常洗漱,沾水后,留置针敷贴易卷边,针管易脱出,留置在关节处时,影响关节活动,易脱出。
3.2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SAP患者的缺陷
SAP是由于胰酶被异常激活后产生的“自我消化”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弹力蛋白酶水解血管壁的弹性纤维,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激肽释放酶可使激肽酶原变为激肽和缓激肽,后两者会使血管舒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血浆、白蛋白等丢失[1],同时,由于患者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和早期禁食,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极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因此,SAP患者极易出现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甚至微循环障碍和休克,在发病初期患者每天需要补充大量液体(5~10 L)、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临床上SAP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在禁食期主要靠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EN),当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后可恢复饮食。生长抑素可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且生长抑素需要24 h持续泵入;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甲磺酸加贝脂)能够广泛抑制与胰腺炎进展有关的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磷脂酶A等的释放和活性,还可稳定溶酶体膜,改善胰腺微循环[7]。对SAP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有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的作用,疗程一般为7~14 d,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时间[7]。然而,输入上述药物的同时也会增加外周血管损伤的风险,如含有氯化钾注射液的溶液静脉滴注时常引起血管刺激性疼痛[8];而营养液一般由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脂肪乳、氨基酸、50%葡糖糖注射液等组成,输入后容易导致静脉炎及外渗的发生[9]。据报道,在应用甲磺酸加贝脂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血管疼痛、皮肤发红等刺激症状及浅表静脉炎[10]。由于一次性留置针留在血管内的塑料套管较短,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容易脱出血管使穿刺点缓慢溢液而导致炎症发生[11],若输入的为刺激性液体则对外周血管伤害更大。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应用于SAP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两点:①刺激性药物进入静脉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痉挛;②易脱出血管,出现刺激性液体的渗漏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3.3 PICC在SAP中的应用优势
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 ml/min[12],所以,SAP患者在输入刺激性药物时,PICC能降低刺激性药物的渗透压及浓度,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伤,同时可按时给药和加速输液,确保药物发挥作用,有利于病情恢复,在SAP的高营养支持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3],并且PICC留置在血管内的长度为45~50 cm,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直接损害,且不易移位,也不易出现液体外溢,从而有效保护SAP患者的血管。本组3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堵管1例,无渗出发生。
3.4 留置针在SAP患者中的留置时间大大缩短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国内研究表明,输入高渗等强刺激性液体时留置针的更换间隔以不超过3 d为宜[14]。在上述病例中,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0.44 h,不足2 d,并且SAP时血液黏度增高,若频繁地更换留置针,不仅增加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而PICC留置时间可长达一年。在上述病例中,留置PICC的患者均为出院时拔出导管,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组2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渗出3例,堵管6例,脱出2例。
综上所述,PICC的费用虽比留置针高,但其带来的远期效果是留置针所不能比拟的。在SAP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带来的输液并发症低于留置针,其留置时间长,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可以降低输入刺激性和高渗液体带来的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的风险,并且在SAP发病初期每天需要补充大量液体,PICC在快速持续补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输液效果及治疗。总之,PICC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减少,满意度提高,在SAP患者的输液治疗中其效果明显优于留置针,因此,PICC置管值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吉辉.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5.[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3] 王雪茹.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中长期输液患者中医用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232-233.[4] Infusion nurses society.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infusion nursing[M].Norwood,MA: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11:151-196.[5] 封秀琴,金丁萍,梁皎.应用尿激酶疏通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09-710.[6] 韩忠秀.PICC导管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0):1861-1862.[7] 王兴鹏,李兆坤,袁耀宗.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胃肠病学,2013,18(7):428-433.[8] 王进菊,苗瑞华.不同氯化钾溶液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113-114.[9] 胡玲,郭向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0,23(1):208.[10] 罗珍利,何燕.药物治疗胰腺炎同步置PICC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65-4566.[11] 潘新辉.PICC与留置针的使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0,29(14):42.[12] 李彩凤,牟春山,张焕,等.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44-145.[13] 高立卉,邹静,尹桂芹.PICC在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9):30-31.[14] 孟庆慧,洪华,张伟,等.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6):70-73.(收稿日期:2015-12-16 本文编辑:顾雪菲)
第四篇:静脉留置针在ICU的应用
静脉安全留置针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技巧
杨兴菊
伊书峰
莱芜市人民医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静脉安全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在国内特别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并且在临床应用范围及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我院作为二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收治的患者有各个年龄段的,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类患者一般应用阿托品后都比较烦躁,与传统的输液方法头皮针相比,静脉安全留置针具有卓越的软化功能,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不易穿破血管壁,从而保护了血管,价格适中,患者家属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安全留置针对护士也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范围: 1.1静脉输液输血: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病人的长期输液及输液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要求,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快速补液的要求。可随时给给药,为病人提供方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对于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1.2 静脉取血 :可使用静脉留置针取静脉血标本(前提是需停止此处静脉输液10分钟以上,以防对检测结果有影响),能够方便多次取血液标本,减少静脉抽血对血管的损伤,减轻病人精神的痛苦。
2用品准备:
2.1应用材料:我科目前采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静脉安全留置针,按静脉留置针内径自粗向细可分为16、18、20、22、24五个型号,根据病人年龄、静脉输液量、血管情况来综合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如婴幼儿多选用24号;20、22号适用于成人常规输液使用;
16、18号可供成人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用。
2.2用品准备:静脉安全留置针、无菌敷料贴、两条胶布备用、其余用物同传统静脉输液法。3 操作方法:
3.1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针对小儿患者注意语言技巧,采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鼓励性语言,使患者觉得自己很勇敢、坚强,乐意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向家属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及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的配合,减少患者因躁动不安而引起穿刺失败对家属的刺激。在给老人进行注射时,语言要诚恳,对患者富有高度的责任感,言语举止大方,认真准确回答各种问题,既要主动服务又热情服务,用科学合理的安慰语言进行药物注射的指导,让老人消除因注射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3.2静脉选择:静脉选择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小儿一般多选用头皮静脉,比较合作者可选用四肢血管;成人一般选用较粗、直、富有弹性且容易固定的手背及前臂静脉。3.3穿刺方法:选择好血管,放小垫枕与止血带于穿刺肢体下方,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操作者右手持静脉安全留置针,左手绷紧皮肤,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再沿血管方向进针约0.5~1.0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然后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送入静脉,拔出针芯,固定针翼于皮肤上,针眼处用无菌敷料贴覆盖,再用胶布将静脉留置针软管固定于穿刺部位一侧,以免留置针脱落。
3.4封管方法:可用250/ml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3~5ml,缓慢推注肝素帽内边推边退针正压封管,以免管内有空隙形成负压造成空气栓塞。
3.5静脉安全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3~5天,最好不超1周,也有专家认为,只要无不良反应就可继续应用。4 护理
4.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检查安全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应禁用。4.2固定要牢固,避免过松过紧,注意保护有安全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3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要经常巡视病房,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及不适,如有异常,应及时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对症处理,减轻病人痛苦,如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4.4 根据药液的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5 给患儿选择头皮静脉时剃毛范围要大于无菌敷料贴的面积,以防固定不牢或粘连头发而造成患儿痛苦。
4.6使用静安全脉留置针应做好严格消毒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隔日用碘酊消毒一次,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以防感染。
4.7应用安全留置针可同时输注几组不同的液体,应严格交接班,调节滴速,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8静脉安全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静脉留置针越来越被患者所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参考文献:
[1] 徐亚丽.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4.[2]靖林新,邹光华,董健.注射时语言沟通的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3):266 [3]王洪丽,于美红.静脉留置针在催产素引产中应用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23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
2009-05-24 来源:作者:刘春林 李俊荣 杨素娟
【关键词】 血管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上肢静脉留置针手推注射法在磁共振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脑肿瘤行动态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10例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选择上肢静脉用18号留置针静脉手推注射,能快速大剂量团注,以每2~3ml/s均匀推注。结果 在50例留置针病人中胶质瘤21例、脑膜瘤12例、垂体瘤7例、动静脉畸形6例、血管瘤2例、动脉瘤2例。增强图像均获诊断标准。结论 静脉留置针手推注射法能保持快速团注,灌注成像曲线稳定,并确保对比剂的有效浓度,从而提高了灌注成像和三维动态血管成像的质量和诊断效果。
用18号静脉留置针手推注射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解决了没有高压注射器设备的情况下,保证了对比剂注射的速度、流量、容量等,诊断标准及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诊断效果。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收集了2001年8月~2003年8月在我院磁共振扫描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增强扫描病例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脑灌注检查40例,增强血管造影检查10例。
1.2 设备药品 设备为Siemens Harmony1.0T超导MR仪,对比剂为上海奈可明制药公司出厂的欧乃影,另备0.9百分比NaCl、18号静脉留置针、20ml注射器、无菌贴膜、消毒剂等。
1.3 方法 对50例磁共振增强患者用18号静脉留置针于扫描前10min在治疗室进行静脉穿刺(上肢桡静脉或手背静脉),并加以固定,欧乃影用量依据检查目的而定,脑灌注成像注射量为0.2mmol/kg。血管成像注射量为0.2~0.3mmol/kg。以每2~3ml/s推注对比剂后再以同样的速度推入0.9百分比NaCl20ml为缓冲液。结果
用18号留置针快速手推注射脑灌注成像40例,其中21例为胶质瘤,12例为脑膜瘤,7例为垂体瘤。10例血管成像中6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血管瘤,2例为动脉瘤。经手推注射脑灌注图像曲线稳定,血管成像的图像显示、血管细小分支显示明显增多,血管结构行走及侧支循环清晰可见。见图1,2。
图1 不同ROI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 略
图2 1例颞叶胶质瘤的灌注图像;略 讨论 [1,2]
3.1 静脉留置针手推注射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安全、有效。在没有高压注射器设备的条件下同样可以每2~3ml/s注射速度达到预期效果,保证了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和效率,使病变区域灌注曲线稳定,血管成像显示清晰,能为分析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3.2 用0.9百分比NaCl,在注射对比剂后用20ml生理盐水为缓冲液静脉推入冲净残留药液,以保证对比剂有效浓度,用生理盐水封管无血液凝固,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了感染机率,减轻了静脉损伤。
3.3 静脉留置针起到了持续保留生命通道的作用,对于过敏时抢救可快速有效用药,减少了病人思想顾虑,增加了安全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方便于病人搬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留置针已日益受到了临床各科的普遍重视。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
4.1 在留置针穿刺前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检查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医学知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及家属能够理解地配合检查的全过程。注射前经病人及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注射。4.2 穿刺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力求穿刺一次成功,减少对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保持静脉通畅,妥善固定针头,防止滑脱或穿破血管,造成药液外漏而损伤周围组织。
4.3 操作前严格三查七对,详细询问过敏史,合理使用对比剂,注射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反应情况,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吸氧、保暖、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并且对症处理,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马月琴,高静.普通头皮针短暂留置的临床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43.2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0.作者单位:730030甘肃省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