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科技创新立法核心制度的研究及建议
上海科技创新立法核心制度的研究及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有关“统筹推进地方立法,及时开展涉及创新的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的精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要求,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专门成立了以会长姚明宝为组长,副会长孙运时、秘书长林荫茂为副组长的课题组,就市委文件列举的制定科技成果转移、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修订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利保护等条例所涉及的核心制度,以及海内外推动科技创新立法的共性内容和核心制度,展开课题研究。课题组组织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五个分课题报告和一个总报告。
一、关于海内外推动科技创新立法的共性内容和核心制度
从全球范围看,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非亚、台湾新竹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相比较,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法制环境和创新氛围欠佳、促进创新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到位、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不够等挑战。而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和立法保障的经验表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吸引全球人才、强化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制度保障,是海外有关科创中心立法的共性内容,对上海有很大启示作用。一是以激励性立法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创新。如韩国在过去十年中,营建了从《宪法》到《中小企业基本法》再到各种特别立法的较为健全的立法体系,其中尤以《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更为突出,明确规定: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应谋求供给人力、税制与金融优惠以及优先购买等多方面之措施。对照上海实践,激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尚有欠缺。二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并辅之相关立法制度。如美国政府一直重视对高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在硅谷等地建立几十个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并直接成为科技研发成果的消费者。对比上海,如何构建由制度支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使众多颇具实力的企业与较多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还要在立法保障上有所为有所创新,并最终由市场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三是以立法保障人才吸引这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发展所需人才,美国一直立足于积极引纳并在立法上给予保障。美国60%的高技术公司里,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90%;计算机产业领域的博士中50%以上是外国人;“硅谷”企业工作的外籍(主要是中国籍和印度籍)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占33%以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突出对人才引纳的重视和保障,这在国内地方立法中首开先河,为中关村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修改《上海市科技进步条例》使其成为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母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属于上海科技宏观管理方面的法规,调整和规范本市科技活动的全部范围,为制定其他单行科技法规提供基本依据,是本市科技法规、规章的“母法”。由于现行条例条文较为原则,缺乏实施细则,也没有明确的配套性文件,对法规的实施和统领作用带来一定影响。需要确立全新观念,统领条例的修改;通过梳理、提炼和升华现有科技创新制度的成果,以问题为导向,突破科创中心建设中的旧观念、旧制度的束缚;通过理顺与其他条例的关系,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使其真正成为上海科技领域的“基本法”。关于修订的基本思路,一是建议遵循创新规律,改进政府的工作。重点处理好创新活动跨界与政府体制改革滞后、创新随机性与创新资源获取及时性、创新风险强度与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力度这三方面的关系。二是建议加强组织协调,改变科技工作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脱节的状况。进一步做到法律体系上协调,关注与其他法规的互补和衔接问题,完善科技法规框架体系,使上海科技法规产生一体化效应;关注新近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市委22号文件的要求对其规范的详略程度决定吸收内容。进一步做到组织管理上协调,切实解决本市在依法集聚创新资源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建立由各部门参加的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机构。三是建议强化监督。增加实施监督一章,将以往本市日常管理中的做法制度化,并考虑给予市政府的推进工作机构相应的授权,以保障市委22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愿景目标的实现。四是建议完善科创政策。以促进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化为目标,重视研发和创业中介的作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在条例修订中细化科技和金融两者的融合政策和措施,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建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扶持众创空间发展,除了强调政府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外,要充分发挥民营机构和“四新”企业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孵化机构,支持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探索设立国有非企业研发机构,引导协同创新。
三、修改专利条例的关键是构建激励创新与转化的职务发明新制度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程度,职务发明制度的合理性是决定科技创新动力与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必须把构建激励创新与转化的职务发明新制度作为修改《上海市专利条例》的核心条款,为有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制度保障。在我国,由于现行职务发明制度所确立的职务发明种类划分与归属关系过于简单,将发明人与所属单位之间较为复杂的智力劳动与投资关系作了简单的制度安排,将职务发明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宽泛且边界模糊,并将职务发明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完全归于单位,发明人只拥有获得一定奖酬的权利。建议:一是将现有职务发明分为“任务发明、职责发明、岗位发明”三种不同类型,并根据这三种职务发明分别形成三种不同的财产权利归属关系与财产利益分配制度。二是建立“权利共享、利益共担”的职务发明制度机制。用单位发明成果的部分财产权利换取发明人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实现“权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制度安排。这既有利于充分激发发明人的创新热情,又有利于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
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立法应规范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对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上海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较多瓶颈制约,应针对现行制度中的短板和不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尤其要通过立法规范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这对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立法应包含下列内容:一是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条款。规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选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合伙企业,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体制上存在的独立性差、依附性强、缺乏开拓发展的动力机制的问题,逐步实行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二是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条款。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协会、技术经纪人协会的建设,赋予行业协会对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业务培训、质量考核、同业交流、行业自律和信誉监察等职能等。三是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建设条款。鼓励科技成果的信息化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公共研发机构联合搭建服务企业创新的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同一类型或服务于同类对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联合体”以及科技中介园区,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鼓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公共科技信息平台,进一步向科技中介机构开放科技成果、行业专家等信息,为其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四是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税收条款。
五、张江园区立法要集中关村条例、东湖条例、深圳条例的亮点于一体
在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全局中,起着核心载体作用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园区亟待解决的是立法问题。而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深圳等其他国家自主创新园区,不仅有实际经验与教训,又有多年立法和执法实践,从这方面说走在了上海前列。这三部条例又各有特点,如深圳条例比较重视市场作用,重视企业主体地位;中关村条例比较重视政府推动作用,在科技金融政策突破方面先行先试;东湖条例同样也有不少特点鲜明之处。他们的立法集中了管理体制机制、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上海张江园区立法一定要集兄弟省市亮点于一体,解放思想,加快速度,大胆借鉴,力求有新的突破。建议着重把五个方面作为核心制度:一是建立创新的管理机制体制,如市政府设立市示范区管理机构,将大张江管委会和小张江管委会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二者在规划、指挥、协调以及服务方面的作用。二是优化空间配置,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统一规划示范区的建设用地与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通过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激励、人才评价机制等,使张江园区成为上海人才新政实施的高地。四是创新科技金融相关机制。五是推行双自联动,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改革平台,发挥“双自联动”优势,创建人才改革、金融改革等试验区,为全市相关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二篇: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以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高擎开放式创新大旗,政府携手市场“良币驱逐劣币” 看上海求解科技创新“方程式”
2016年 05月 30日 解放日报
一年前, 勇当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 奏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的号角。从科创中心22条到人才新政20条, 从高大上的尖端科学设施到小清新的众创空 间,从最前沿的脑科学到最实用的机器人,从云端之上的北斗应用到万米之下的深海观 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首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使上海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成为扩大有效供给、改进供给质量、提升要素能级的最有力支撑。”
政府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
在一个创业者微信群里,主管科技的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因长期 “潜水” , 被“不明真相” 的群主直接踢出群。“在这个被踢的群里,我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包括创业的艰辛以及创 业者们的需求。”周波说。
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创业创新最大的艰辛是什么?成本!地价高、房价高、商 务成本高——从市场角度看,政府要逆转这种现象很难。
但这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住房是特殊的商品。如果不坚持调控,将影响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信贷从紧、限购从严,在减少房地产依赖方面, 上海决策层有着清晰的认识。
而对众创空间发展和大工业用地,上海“另眼相待” ,相继出台了明确且量化的支持政 策。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各类众创空间达450家左右,90%由社会资本创办。
如果说房地产调控是“当头炮” ,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堪称上海激活 创新的“杀手锏”。
“今年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要100%上网。不是简单往网上一放了事, 而是要内部流 程再造和改革,目的是简政放权。”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期表示。
增值税申报“月改季” ,是今年上海为支持创新推出的一项简政措施。腾讯科技上海公 司财务总监张琳说,申报“月改季”后,企业可将每季度前两个月的税款“释放”出来,提 高资金周转效率。申报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大大减轻。
与简政放权环环相扣的, 是政府的优化服务。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相距不到1公里,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 遥相呼应。这两个大科学设施, 对国内外 用户免费开放。“不用飞国外,就能用上世界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这对科研人员的吸引 力可想而知。”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说。
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也是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 第一资源。“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招揽高端人才的成本反倒不高。” 中芯国际负责战略规划 的副总裁高永岗说。
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GE、英特尔、诺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 上海是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度最高的 地方, 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高质量的外资公司, 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 大底气。问题也随之而来:外资太强,会不会对国内人才形成“虹吸”效应?在高度开放环 境下,如何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好在, 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让上海找准了一条解决之道——开 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 把体制机制接轨放在第一位。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 更要借鉴国际上已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经验, 让国内创新主体少走弯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上海张江 在国内率先启动生物医药代工试点。研发企业可以将新药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基地生产, 而不 用费时费力自建厂房,接通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只要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产权, 其他 环节都可外包。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推动张江的新药研发进入爆发期。”再鼎医药董事 长杜莹说。
开放式创新,还要善借外力汇众智。今年5月,张江园区联手GE、联合利华等,在国 内率先试水 “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张江管委会副主任王维刚说:“跨国公司内部有一套自 给自足的创新体系,但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岛现象’。所以,有远见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希望 与有潜力的本土中小企业合作,激发自身创新活力。”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马瑞文介绍,通 过参与孵化器, 被联合利华相中的本土初创企业, 不但有机会拿到投资, 还有望得到跨国企 业的庞大市场网络支持。
开放式创新,不但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在更广泛、更前沿的科研领域,上海不 断展示海纳百川的气质: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推进量子通信“京沪新干线” 项目, 与清华大 学合作研发工业明珠燃气轮机„„汇聚全国智慧, 参与国际竞争, 这就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 创新中心的本义。
向监管与创新平衡点迈进
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对假冒伪劣不手软、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在国内, 上海素以监管 严格著称。“上海太规范了。”这是一些习惯了“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企业经常发出的抱怨。毋庸讳言,监管与创新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什么留不住马云?”曾经让上海 反思了好多年。不过, 正是这样的碰撞与交锋, 推动上海向着监管和创新的平衡点一步步迈 进。
上线出租车信息平台、颁发全国首张专车平台牌照、试水出租车服务社模式, 去年上海 在出租车改革领域“三箭齐发”。对于网络约车这种新生事物,不是“一上来就管死” ,而是 “看一看” ,给其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在鼓励创新和依法合规之间,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也力 求“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在上海的监管创新中,正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 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开展合作, 向后者提供包括行政 处罚在内的近6万条企业信用信息。而针对市场征信机构反馈回来的数据, 监管部门也将采 取高风险预警、增加检查频次等监管措施。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靠政府大包大揽不行。需要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参与进来, 下好信用监管这盘大棋,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说。
对于新的技术、模式和业态, 上海保持了一定的监管弹性。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 形之手协调配合,实行“业界共治”。但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事项,上海坚持 足够的监管硬度,不断强化准入管理。“上海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这不仅指集聚度 高,更是标准高。一款新药,如能在上海市场立足,走向全国也不是大问题。”张江生物医 药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兰忠颇有自信。
正因为监管的高标准, 包括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等重要改 革,纷纷在张江率先落地,这反过来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
第三篇: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及立法建议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及立法建议
(1)劳教制度在我国已运行近50年,对解决社会问题起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劳教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失控,越来越远离法治的轨道,其弊端日益暴露。为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以《违法行为矫治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本文试分析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就违法行为矫治法立法提出一些看法。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
1、劳动教养缺乏法律依据
现行劳教依据的是《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年发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1979年发布)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发布),仅此一个决定,一个补充规定,一个试行办法而已。其中决定和补充规定虽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但其发布主体是国务院,其法律地位仅处于行政法规之档次。而试行办法则是国务院转发公安部的文件。被转发的试行办法在内容上较为完备,对决定和规定作了补充,成为了劳教的主要依据。
(1)劳动教养制度明显违反了《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立法法》第8条第五款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而劳动教养不经正当的司法程序,不需审判,甚至被劳教人员没有上诉的权利,仅由劳动教养委员会审查决定,事实上是由公安机关或党政领导决定,就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长达3年,还可延长为4年。
(2)劳动教养制度与现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也不符。《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第10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64条第二款规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由此可见,作为行政法规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劳动教养”这样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但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规定矛盾和冲突,而且已经在事实上处于缺乏法律依据的状态。
(3)劳动教养制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上违背。1998年,中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9条规定: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此处的法律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劳动教养成为公安机关滥用权力的“温室”
依据1982年《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对劳动教养的决定只需经过公安局有关科室的批准,不需经过任何形式的取证、控辩、一审、二审等程序。这样,司法机关就无权对决定劳动教养对象的决定过程进行合法的控制和监督,而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甚至连申辩的渠道都没有。这就必然会导致公安机关滥用这一权力的现象发生,成为公安等机关滥用劳教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打开了方面之门。
(1)将刑事诉讼案件作劳教处理。有的公安机关对一些在法定羁押期限内无法侦查结案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取证困难、证据不足、怕移送起诉后被退查的案件,办案经费紧张、办案人手有限畏于追查的案件,或案情复杂根本无法查清的案件,都处以劳教了事。前两年中央对超期羁押进行清查,许多地方就将证据缺乏和证据不足的案件以劳教处理,而且一律三年。
(2)利用劳教进行创收。有的办案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创收指标,或者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以劳教相威胁,对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处以高额罚款。而被罚者往往因为畏于劳教的严厉,只能忍气吞声。
(3)利用“劳教”打击报复上访和维权人员。劳动教养无需经过法律程序,就可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有的“刑期”甚至比正式有罪的人还长。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未根本好转、法制和监督环境还未完全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这个制度确实有可能成为某些腐败分子、贪赃枉法者打击和迫害群众的工具。
3、劳动教养的性质被扭曲
劳动教养作为一种治安行政处罚,其适用对象主要是有轻微违法行为,不够刑事处分的人。然而,劳动教养的期限和对被劳教人员人身自由的剥夺程度却相当于犯有严重罪行的人。犯罪的人最低一档处罚是管制,是部分限制自由的开放性刑罚,在居住地执行,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2年;第二档刑事处罚是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就近执行,每月可回家1-2天,期限最低1个月,最长6个月;第三档刑事处罚是有期徒刑,最低6个月,最长15年,但可以处3年以下的罪名占刑法总罪名的90%以上,而3年以下,还有缓刑的机会,被劳动教养的期限起点1年,高可达4年,被劳教者一般在戒备森严的劳教所执行,节假日照常进行。于是人们都把劳教和劳改混为一谈,都称之为坐牢。久而久之,国家机关也将劳教与劳改一视同仁了。例如:在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第1条规定:劳动教养人员逃跑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劳教人员解除劳教后三年内犯罪,逃跑后五年内犯罪的,从重处罚,并且注销本人城市户口,期满后除确实改造好的以外,一律留场就业,不得回原大中城市。其中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重新劳动教养或者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第三条规定:劳教人员、劳改罪犯对检举人、被害人和有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干部、群众行凶报复的,按照其所犯罪行的法律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显然,劳教人员与劳改犯是等同的。
更为混乱的现象是:在一个共同犯罪中,主犯被起诉,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从犯被处劳动教养三年,主犯在外面,从犯在里面。难怪有的劳教人员刚进所后立即挖空心思交待多年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捏造犯罪行为。因为他多年前的犯罪行为至多被判有期徒刑一、二年,而且极有可能缓刑。这使劳教与劳改颠倒了。
4、劳动教养程序缺乏监督
按照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设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兼职组成,负责劳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主要负责审查批准劳教,提前解除劳教和延长劳教期限。但实践中,这个管委会形同虚设,劳教的审批机关是公安机关,不服劳教决定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是上级公安机关。不仅大中城市的公安可以决定劳教,县公安局也可以决定劳教,派出所也可以决定劳教,连派出所所长也可以决定劳教。(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第四篇:新上海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及新技术
新上海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及新技术
新工艺推广实施意见
总则为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矿井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鼓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搞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形成讲科学、比贡献、学技术的良好风气,加快矿井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新上海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实施意见》。
第一条 组织领导
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赵仁乐
副主任:高建平胡殿友肖顺生陈广印
成 员:王忠密李大国孙晋良薛彦辉董方明
李英新刘星来永福张汝海刘德杰
李勋田孔庆志刘保华郭昌启丁鑫
主要职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全年的重点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计划;总结、验收与评审本的科技创新成果;负责科技创新成果登记、归档与推广应用、交流;组织召开科技大会进行表彰奖励。
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科,王忠密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由赵世忠负责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归档工作。
第二条 工作计划
2010年科技工作计划:
一、已立项的科技创新项目:
1、软岩巷道地应力的研究与应用;
2、S7-300PLC在井下中央泵房软启动控制中的应用;
3、软岩大断面硐室施工技术;
4、动态无功补偿SVC在变电所谐波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二、推广、应用适合我处建井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安全施工、经营管理、增速提效、节能降耗、经济环保方面要求各专业紧紧围绕本专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有利于现场安全生产的措施,鼓励技术人员小改小革。
三、在科技论文发表、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方面:鼓励员工积极撰写科技论文,总结经验,提升矿井知名度。
第三条 实施步骤
为保证科技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调研立项:各专业根据计划安排组织调研,报矿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由科技委员会审核进行立项。
2、组织实施:各专业根据施工安排和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实施,由领导小组进行监督,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总结表彰:年底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对奖励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进行评选表彰。
第四条 奖励范围
科技创新奖励的范围指与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相关的科技开发成果:技术革新和改造;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优秀科技论文、专利;优秀科技人才、先进科技工作集体等。
主要有:
1、自主或联合开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生产、安全、经营活动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2、推广、应用适合我矿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取得新增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创出最好水平的项目。
3、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为增产提效、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以及小发明、小创造,能够解决技术关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4、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实施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有明显作用和效果的现代化管理成果。
第五条 奖励标准
1、对年增利或节支增收额50万元以上的创新项目,按累计新增效益的1~2%给予一次性奖励。特别重大的项目,经处研究可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2、获得国家或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奖的项目,按照上级的相关奖励标准执行。
3、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奖励1500元;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奖励800元,与其它单位合作发表论文,奖励减半。所发表论文必须解决安全、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优秀科技工作者:对思想先进、技术全面、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科技人员,处对其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一次性奖励1000元。同时对被上级单位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人员进行嘉奖1000元。
第六条 评审程序
1、科技成果的评选时间:年底评审一次并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对符合条件的所有项目进行评选表彰。
2、评审材料:①科技成果申报表;②科技成果鉴定或验收材料;③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3、评审程序:①科学技术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目;②对获奖项目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③召开科技工作大会进行总结表彰奖励。
第七条 其它规定
1、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核实后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和证书,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
2、本规定自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第五篇:上海二十项核心制度.
目 录
上海二十四项核心制度
1、查对制度
2、值班、交接班制度
3、消毒隔离制度
4、出入院管理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制度
7、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8、物品、药品、被服、器械管理制度
9、健康宣教制度
10、压疮预报登记制度
11、饮食管理制度
12、探视陪护制度
1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4、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5、护理工作会议制度
16、护理新技术管理制度
17、各级护理人员考核制度
18、护理人员培训制度
19、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20、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21、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22、医嘱执行制度
23、医疗垃圾分类制度
24、各级护理人员职责(1)护理部主任岗位职责(2)主管护师岗位职责(3)护师岗位职责(4)护士岗位职责
(5)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6)病区护士岗位职责(7)手术室护士长岗位职责(8)手术室护士岗位职责(9)供应室护士岗位职责(10)导诊护士长岗位职责(11)导诊护士岗位职责
(12)理疗师护士长岗位职责(13)理疗师护士岗位职责(14)输液室护士长岗位职责(15)输液室护士岗位职责
查 对 制 度
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按要求认真查对,必要时需两人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全名,转抄医嘱后经查对无误,方可执行。(2)临时医嘱要准确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4)无论注射或口服,非紧急抢救情况下,不执行口头遗嘱,抢救时口头遗嘱需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丢弃。(5)当日医嘱,认真查对,主班护士负责。(6)护士长查对当日医嘱。(7)夜班护士查对当班医嘱。(8)护士长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9)查对者必须做好登记,签全名。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有效期。
(1)三查:查药物名称、有无沉淀、混浊、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不可使用。(2)摆药后必须经两人核对,方可使用。
(3)易过敏药,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配伍禁忌。
(4)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3、输血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差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查血带有无裂痕)
八对:姓名、床号、病案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查输血单和血瓶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2)护士取血时,必须同检验人员一起核对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及血瓶(袋)标签内容内容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输血期间严密观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输血完毕,应保留血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消毒隔离制度
1、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3、病房应定期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擦洗。
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黏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7、对待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8、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9、各种医疗废弃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0、病房及卫生间的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浸泡,晾挂备用。
11、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2次。
12、重点部门:供应室、重症监护室等执行相应的消毒隔离要求。
13、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出入院管理制度
一、入院制度
1、病人住院须持医师开具的住院通知单,办理住院手续。住院处通知病区做好准备,为重病人可先住院后补办手续。
2、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病房护士应与预诊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手术病人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或抢救准备。
3、新入院病人须及时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执行医嘱,填写床头卡、治疗卡、收集资料,制定病人的护理措施。
二、出院制度
1、病人出院由床位医生决定,护士及时通知病人及家属,并通知住院处办理结账手续。
2、给与必要的出院指导,并主动征求病人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3、协助病人整理清点用物,做好床单位终末处理工作,传染病人及死亡病人的用物,按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4、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或家属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及医务处,获批准后,由病人或家属办理自动出院手续。应出院而拒绝不出院者,要通知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作相应处理。
护理文书书写管理制度
1、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护理文书书写除特殊说明外,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3、护理文书书写应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目前主要指英语)缩写或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4、护理文书书写应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原色在错字字体上划双线或作出修改并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护理文书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写,避免重复,并由相应的护理人员签名。
实习期或试用期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文书,必须经过本科室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护理人员审阅,双签名。
具有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进修护士书写护理文书,要先经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认定后方能单独签名。
6、上级护理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文书的责任。修改和补充时需用红色水笔,修改人员须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修改须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7、因抢救急、危重病人未能即时书写护理文书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8、护理文书书写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通用外文缩写。表格内已注明计量单位的,记录时只填数量,不必重复写单位名称。
9、护理文书纸张规格与医疗记录纸张规格相一致,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应有科学性、严谨的态度,做到精力集中,一丝不苟,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认真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脱岗,不空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分级护理标准,及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病请变化。交接班做到口头、书面、病人床头旁三交接,做到交的清。接的明,对工作为完成或工作质量未达标准者做到六不接。
4、认真做好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如输液、输血、注射、服药。医嘱每班查对,每周一次总查对,每次查对后均要及时记录。
5、严格执行医嘱制度,除抢救病人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及术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并经医师查对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6、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前,要交待注意事项,病人或家属签名后再执行,如遇有家族过敏史或呈假阳性者应用该药需由医生签字后方可执行,用药后要注意严密观察。
7、使用氧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四防,氧气筒空、满分别放置,吸氧装置要无漏气,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8、认真执行药物管理制度,抢救药品每班交接,帐、物、卡相符,使用后及时补充,专管人员及护士长每周必须检查一次,保证种类齐全、不过期、不变质,毒麻精神药品必须加强保管,每班交接专人管理,治疗室内药物分类放置,严禁混放、乱放。
9、抢救仪器物品应专人管理,做到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定期消毒,保持常备状态,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10、手术病人做到术前到病房接病人病人并认真查对,进手术室再次查对,并注明病人已查对无误。术前及手术结束前均必须认真清点查对手术所用物品,并双签名,术后护送回病房,认真交待病情及治疗和注意事项。
11、供应室按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技术规范,严格科室管理,应常规进行各种监测,不得将不符合无菌要求的物品及过期包、物品不齐的包发放到临床,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关、抽样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临床使用。
12、凡住院病人必须向其讲明住院须知内容并请病人在住院须知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