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奈尔大学学校历史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上州手指湖地区伊萨卡市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共有50位师生曾荣获诺贝尔奖。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于1865年建立,为八个常春藤名校中唯一一所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创办。
康奈尔大学的立校之本是任何人都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是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实行性别平等的男女合校大学,在招生录取上最早实行不计贵族身份,不分信仰和种族,并且以创建学科齐全、包罗万象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为建校宗旨,因而该校一直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真正意义的全民大学。康奈尔大学也是常春藤名校中唯一采用公私合营的办学模式,最初以农工学院为特色而起家,其酒店管理学院、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为全美首创。康奈尔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包括农业、兽医、工科、劳工关系、文理、经济、建筑、教育、商科、传媒、以及酒店管理等。该校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是友好联盟学校。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2015-2016年度,康奈尔大学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13、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1。
学校历史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由企业家埃兹拉·康奈尔和学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两人携手合作创办的一所独具特色的大学,于1865年在美国纽约上州伊萨卡山城的东山上奠基兴建(获得州长签署的特许状)。
创始人怀特时为美国一著名学者,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并留学法国和德国,后任当时最富改革精神的密歇根大学文史教授。早期的美国高校不仅学术规模狭小,而且经典教学的内容也很单调,远不及欧洲学府的气势,怀特一直设想改变美国高校的状况。传统的文科学府已经无法满足美国机械化农业以及工业革命时代对技术人才的全面需求,联邦政府遂于1862年通过了莫里尔法案,由联邦政府赠地拨款支持美国各州兴办一两所高校,除了经典的文理教学之外,还应至少包含面向农业和工业的新学科。1864年,怀特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并任参议文教委员会主席,主管纽约州联邦赠地高校的创建工作。恰逢康奈尔在同一参
议院任农业委员会主席。康奈尔基本上是个自学成才者,早年曾是木匠,最终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技术致富。他是纽约上州的知名企业家和农场主,西部联合电报公司(Western Union)股票的最大拥有者。作为农场主和当地首富并任纽约州的农业主管,康奈尔切实期望在迫切需求的农工教育事业领域有所建树,便决定捐出盈余个人资产(共50万美元)用以创建一所高等学府。康奈尔与怀特两人一拍即合,规划建立一所规模宏大、学术优秀、不受政治和宗教干扰、学科齐全、面向社会实际技能需求的全新大学。怀特向纽约州议会递交了以最大捐资者命名的“康奈尔大学”的建校计划,并顺利被纽约州参议院法案批准为该州的赠地院校(Land-grant Institution),获得资格接受州政府的长期资金赞助。
怀特被委任为新校的首任校长,具体负责校园建设和学术章程。怀特倾向将校址设在上州交通便利的大城市锡拉丘兹(今锡拉丘兹大学所在地),以利于更好地吸引名师并保证生源,但遭到康奈尔本人的反对。康奈尔因为早年在锡拉丘兹做木工时曾遭到抢劫的不良经历,认为伊萨卡小城才是更适合专注学术的安全之地,并愿意进一步捐出他在伊萨卡东山上的私人农场作为校园土地,康奈尔大学遂于1865年4月27日在伊萨卡正式创立。前三年,怀特校长负责建造了校园最早的两座大楼,并为征集师生来源而全球奔波。学校于1868年10月7日举行了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第二天共计412名学生正式入学,这便是当时全美规模最大的大学。康奈尔大学的规模和办学风格立即在全美范围内引起轰动,虽然在学校建成招生时美国已经设立有将近一百所高等学府,康奈尔大学仍然一跃被纳入古老的常春藤八校联盟。
在担任首任校长的18年期间,怀特不遗余力地强调康奈尔大学的办学理念在于保持优秀的传统文科教育的同时,突出理工科和实用技能方面的教育,并致力于开辟新颖学科。因此,早期的康奈尔大学几乎是全美科技的象征,并在历史上一直注重将其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付诸实施。1883年,康奈尔大学是全美最早通过水力发电来照明校园的大学之一。
康奈尔大学有着极为活跃的校友组织,也是全美的校董事会成员中最早包括有校友代表的大学之一。
康奈尔大学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和扩增。本世纪以来,学校在国际上开始拓展,并于2004年在卡塔尔建立了康奈尔医学分院。康奈尔大学已经与中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项目。前任校长Jeffrey Lehman称康奈尔大学为一所“跨国大学,Transnational University”。2014年3月9日,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携手在以色列和约旦边境主创了一座跨越鸿沟的学术交流中心。
第二篇:康奈尔大学奖学金申请
启德教育-广州美国部新浪微博 @启德_留美同学会VIP QQ群 213883170
Cornell University
综合排名:1
2公共事业排名:36
公共政策和管理排名:20
学校的【申请要求】是:GPA3.0以上,TOEFL:writing 20, listening 15, reading 20, speaking 22,GRE1250以上。同时,学校也提出“We look for students with potential for public policy leadership evidenced by professional work, community, extracurricular, or other relevant experiences.”据历年服务数据统计,申请成功的案例中托福分数范围为93-111分,但是100分以下的被录取者都有政府实习、发表论文若干篇等经历或背景;GRE范围为1250-1410分。被录取者多为有政府、事业单位、NGO的实习;普通的论文发表;全国英语演讲赛、辩论赛获奖;交换生经历等。所以对于此program的申请,背景提升和文书的创作是格外重要的。
Cornell University每年都会招较多中国学生,给奖范围为$10000---27000。奖学金类型主要有:Teaching Assistant(TA), Research Assistant(RA), Graduate Assistant(GA),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GRA)和Fellowships。全奖的内容包括a stipend, a full tuition fellowship, 和Cornell individual student health insurance。很多中国学生拿到的是奖学金是一次性奖励的形式发放。这些奖学金都不需要申请者提供额外的申请材料。
Teaching Assistant(TA)
TA是department提供的一项奖学金,需要协助教授上课或者独立给本科生上课,一周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5个小时。中国学生想要获得TA机会一定要参加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s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ITA)summer program,以提高语言能力和了解国外学校和人员的基本架构,有利于TA工作的开展。
Research Assistant(RA)
RA主要由相关教授提供,针对PHD申请者,一般MPA或者MHP的申请是不能申请到这项奖学金。这项奖学金需要申请者在申请时与学校教授进行沟通,获得教授首肯定和接受后才能获得。RA每周工作不能多于15小时,同时,RA从事的研究题目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研究,而是教授的项目。因此申请时一定要找到研究兴趣相匹配的教授。
Graduate Assistant(GA)
GA是直接由学校Board of Trustees提供的奖学金。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教授参与学术会议,参加学术研讨和其他活动等,并不需要参加教授的研究项目,因此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要求没有RA高。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GRA)
GRA和以上三项奖学金不一样,是在读高年级学生申请的。该项奖学金主要是资助master或者PHD学生进行与学位相关的研究计划或者毕业论文。如果申请成功,申请者的项目经费将全部由学校提供。
Fellowships
Fellowships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国际生能获得的就是Cornell University Fellowships。该项奖学金是择优录取,每年大概20%的PHD申请者能拿到该项奖学金。奖学金内容主要是
启德教育-广州美国部新浪微博 @启德_留美同学会VIP QQ群 213883170
full tuition, a nine-month stipend, 和Cornell individual student health insurance。同时,还能获得summer stipend。该项奖学金主要是针对PHD申请者。
就会
第三篇:去康奈尔大学燃烧青春(定稿)
去康奈尔燃烧青春
—编程男与文艺范的故事
“(Any person, any study)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任何专业”,是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自建校以来的校训,让任何人都能学到想学的知识。也映衬了其鲜艳热烈、热情奔放的大红色校色。每年来自美国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学子都将康奈尔大学视作自己的Dream School(梦想的大学)。而在今年的美国大学早申请阶段,华附国际部两名学子杨关道与吕诗林收到了来自康奈尔大学这所常青藤盟校的录取通知。他们,一个是理工程序男,一个是在学校电视台当过导演,在学校歌手赛中摘夺桂冠的文艺范,却同样受到康奈尔大学招生官的青睐。在他们身上,有怎样的特质吸引招生官,在他们背后,又会有怎样的申请故事?
才华横溢的编程男
在杨关道身上,你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标签去形容他。他的兴趣爱好是广泛多样的:喜欢运动,打篮球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痴迷编程,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设计出网站;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弹琴,读书赏画,听音乐,看电影。数不尽的兴趣爱好铸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他,也为他的留学之路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杨同学交流,你会惊讶于他的成熟想法。但,听他娓娓道来他的经历,一切却又是在情理之中:一年的美国交换生经历,考验了他的独立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之外,也让他感受到了不同的价值观与文化带来的差异与融合。这也坚定了他去美国留学的信念:“其实文化跟价值观会有不同,但也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建立在大家没有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
高二的暑假,杨关道与另外一名同学,着手建立起HFI Campus校园网,“建立校园网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同学们跟老师之间的联系,比如老师讲课的课件,推荐的书单都可以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下载,学生有问题的话也可以在校园网给老师发邮件,同时,学生也可以给每一位老师打分,包括提建议,比如教学方式,作业布置等,这样让老师能够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或者比较喜欢哪种教学方式。”而在前期,杨关道与社会学社的同学一起,就校园网希望实现的功能上,做了一次调研。“我更希望把我自己定义为工程师,把目标放在用户需要什么,自己如何实现它。”并写了长达十几页的校园网说明书,这样的举措也获得了学术校长的认可,不仅热心的给予了建议,同时也让部分老师协助他完成校园网建设。
在申请大学写文书的时候,杨同学没少被升学指导老师一次次残酷地驳回。“一篇文书通常要修改好几回,甚至在提交前一天文书还被指出要重新写。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老师指
出文书中的问题,兴许也没有现在康奈尔大学的offer。”在校友面试阶段,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准备让他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我知道他们要什么,我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准备。”
散发无限活力的文艺范
吕诗林,对于华附国际部的同学来讲,并不陌生。校园小歌手大赛亚军,“华附好声音”冠军、全国大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 中学组冠军等等„如果你见过她,你会觉得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散发着无限的青春与活力。在谈到获得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录取的时候,吕同学更是笑着回答:“我觉得酒店管理就是为了我而设置的课程。”在高二的暑假,吕诗林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课程。在这期间,她与各国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互相打闹,也与大学教授有很多的主动性沟通。暑期课程临结束时,她给教授夫妻二人写了两页长长的感谢信并记录了课程中让她难忘的点滴,并大胆地提出了一些她对课程安排的建议,同时还附送了她亲手做的芝士蛋糕和从中国带过去的特色剪纸作为纪念品。如此用心和认真付出的吕同学,终于在其高三面临升学择校尚犹豫不决时,出乎意料地收获到了教授的邮件,支持并鼓励她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申请。真诚热情的性格和敢于与人沟通的态度,无论是从康奈尔大学教授的交流,还是在实习过程中与业内人士的交谈,让她持续不断地汲取营养及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最终,也让她收获了一纸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
在写给康奈尔申请文书中,吕诗林用自然、温和的文笔描写了自己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工作室里面的那份最满足的心情。她夜以继日为众多学生会竞选者做竞选视频的小小的角落,不辞劳苦地挥洒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疯狂热爱和认真努力的付出。她不但细心地观察着各个竞选者,耐心、微笑、温暖地支持着他们,而且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在这份她挚爱的工作上。她认识到自己的小疯狂,同时十分乐意释放自己这种疯狂和对这个工作室的由衷的奉献,正如文章最后她提到:“Within this studio I call my own, I can confront the past and unleash my true self: the genuine Cathleen half way between madness and creativity.”
(在工作室中,我能够直面过去并释放真正的自我:具备创造力及有点小疯狂的凯瑟琳)
以上的两位学子分享由华附国际部学生杂志《Voice》记者高一学生黄嵩帜整理。
老师点评
无论是从今年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杨关道及吕诗林身上,亦或是前年被录取的李伊然同学身上,我们都能够感觉到,康奈尔大学更加青睐的是有“趣”的学生。除了优秀的学术成绩外,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闪光点,我们都能够感觉到,他们同样经历过适应、学习、提升的过程。学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希望学生能够正面积极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去挖掘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在中美课程体系融合的教学环境里,提供给学生能够提前适应海外大学的土壤。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每一个蜕变,都离不开积累。每一份顶尖大学的录取,都离不开坚持与努力!
第四篇:一位考上康奈尔大学学长的建议
一位在康奈尔大学的武大校友写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武大校友们:
在美国,这里还在放圣诞假呢,可我的心却没有跟着放假,我时时刻刻还关注着这边。应他,也就是“天才中的天才”的要求,我想我在这里冒昧地给大家说点什么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最近,我的心一直被今日美国上一个叫吴孟超的老人给牵动着。他和他的老师在他拿到国家科技最高奖后,当着记者痛斥那些因为钱就不看的医生。两个古稀老人,勇气却如此的不寻常。现在已经很难再寻找这样的勇气了。曾几何时,我把21世纪的e-generation想象的无比的美好,认为他们一定能发展中国,重振国威。但我错了,或许,和60年代的美国一样,我们也已经有了垮掉的一代。在陆步轩之后,京师大学堂又走出了一个“失败”者,一个在家乡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大家听说了吗?反正我是在net上看到了。和陆步轩暴光时的一片哗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什么震动。是人们理智了吗?不,是麻木了。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看重什么京大学的文凭和学位,北京大学,鲁冠球不也是个农民吗?潘刚不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地方出来的吗?大学算什么?学问算什么?
浮躁和激进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覆盖整个中国。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看过一部叫《地平线》的影片,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我在收费频道的discovery上看过,把我,真的看得哭了。andrew wiles那种8年如一日,守口如瓶专心致志于一个看似毫无实际价值的fermat last thereom的勇气,带来了整个数学史的改变和21世纪史学的新发展。邓中翰,一个改变了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对中国芯片看法的人,却没有多少人知道。baidu 的老板李彦宏,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毕业院校是北大和纽约州立大学这样的地方。陈省身,凭一己之力就让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的伟大学者,却很多人不懂装懂的说是MIT毕业的。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术,科学,人文,进取,这样过于跟不上时代的令普通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在今天的世界里已经失去了尊严。事实上,超级计算机的准确概念的普及程度肯定是不如超级女生的。至少,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超级女生的威力的。
就业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敏感话题。现在充斥着校园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感,是对中国体制的漫骂,是对自己前途的没有信心,以及对母校的指责。有些人是有资本这么做的,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本这么做的。现在很多学生都说教材编的不好,但说实话,能够把教材里讲的内容基本复述清楚理清关系的又有几个?既然有人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专家编的教材好不好呢?很多孩子说课程安排不合理,让他们就业很困难,理论上不去,实践又没有学到,导致就业竞争力很低。我要说的是,才读几年书啊?孩子们,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课程的设置呢?连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都还不了解的人,又谈什么课程结构呢?不合理是肯定存在的,但这也是和中国现实紧密联系的。但我认为这绝对不应该成为学生们找借口的理由。说理论上不去,请问,有几个学生是从大一到大四认认真真的阅读完每一门专业课至少3本学术著述或参考习题集呢?理论,理论不是逃课和社团活动能培养出来的。说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其实这多半是学生自己造成的。以马字开头的课程为例,我在国内这边读书的时候,我可没有现在的学生这么消极。我觉得,取精华去糟粕,讲的不对的,就不看,马爷爷还是讲了很多对的嘛?那就应该多看看啊,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尊为历史上影响人最大的10个人之一个karl max在中国却被人丢进垃圾桶,只有两个字形容:无知。而其他的各方面知识,请问:中国四大名著几个人看完过?战争与和平谁看完过?《通论》谁研读过?《国富论》呢?〈舰船知识〉呢?开玩笑,知识面,知识面可不是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能得到的。郭敬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小丑罢了。说实践能力不强,武汉大学的社团活动,有哪一个是由学生自己的创意诞生出来的?又有哪一个活动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有哪一个是在引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走的?好的没从国外学,坏的都学到了。一个
学生会的学长,说四年除了抽烟喝酒什么都没学会,奖学金制度的黑暗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我读的学院学生会干部加的分比发表 sci论文高10倍。嘿嘿!这是什么地方。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要源于扎实的功底的。我当年在湖北省最好的高中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告诉我:“素质教育不是会唱歌,会跳舞,会打球,会画画,会辩论,会走台,素质教育是教一个人培养广泛高雅的志趣,学习扎实丰富的知识,掌握系统综合的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解决的问题。”综观现在的大学生,都在高考这个所谓应试的终结后全部选择走素质教育路线,脱离书本,整天醉心于社会所宣传的“能力的锻炼”中去,其实呢?学到了什么啊?办点小报纸,开点小会,搞几个交际舞会就是能力?大学不是职员的培训机构。尤其是武汉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不该这样的。
在美国这边,还应试些呢!columbia的一个教授亲口对我一个认识的人说,告诉你们吧,我们在选研究生时最看中的,还是gre的成绩!而sat(美国高考)toefl,toeic或者bec,这都是国际标准化的考试,我们国家的高考,四六级还不是呢,人家的企业动辄要两t的成绩,不够高还不要。连考试都要搞国际标准,能说只有中国应试吗?就业,就业不是要一群基本功不扎实的家伙。复旦校园网搜索引擎的创立者,后来将其市场化,开复旦大学之先河,被邀请到美国google总部应聘,结果被李开复亲手送回来了。为什么?他的成绩单实在是太烂了,mr。lee一说要成绩单他就傻眼。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即战力,但不是最需要,因为如果需要即战力不要大学生要的是有经验的成手了。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啊?搞关系,会做事再会搞关系才有用。所谓social experience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不会做事再会搞关系,会说话,那些老板自己也需要员工来创造财富的,要一个草包不会做事,老板自己不赔本吗?其实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以后在3-5年内能不能培养成骨干,也就是说潜力的问题。而成绩和学业当然是最能证明你有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第一指标。所以实际上,我们除开像一些报纸上刊登的“华科中文系女生7万年薪应聘tencent”或者是“应聘面试江大学生战胜华科学子”这样的很少数的被过分放大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大量在面试中受到青睐的学生仍然是学习成绩优异,技术能力过硬,有一定科研经验或者真正企业实习经验的传统的好学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这边都是这样。而那些看似social expierence很丰富但学业般的学生,却往往华而不实,在被用人单位看穿后,很容易失败;而且就算应聘成功,基本功和知识储备不过硬的后果往往是很快就江郎才尽,这是我们年轻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像microsoft 宝洁,siemens这样的国际企业,其实是非一流名校高才生不用的。就不用说来这边读书的孩子们了,北大04毕业的物理化学方向跟我一起过来的一个班来了27个,而且总共一个班就30个人啊。武汉大学,全化学系总共才就13个offer。差距呀!其实在77年的时候武汉大学能出国深造的精英们和北大的数量是不相上下的,但现在呢?
出国,那是少数牛人的事情。出国?不也是为了找工作吗?况且有个好文凭又怎么样?是呀,出国,并不是那么被人感冒的,现在的人除了生活消费上崇洋外其他方面已经不崇洋啦。说多了,别人还以为有卖弄炫耀之嫌呢。过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事宜已经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封闭的象牙塔这样的名词完全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不要说书呆子,现在的学生连成为书呆子的勇气都没有了。连上课记不记笔记这样的中学生才问的问题居然在某些大学的论坛上被热烈地讨论,不知道是智力的退化还是时代的悲哀。一位教授说:“过多的社会时间或所谓能力的锻炼把学生的心弄野了,根本无心读书,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这是很危险的。”对这个看法,我举双手赞成。上课的时候逃课,考试的时候突击。国内总说研究生就业形势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嘿嘿,有几个考研的是不是就业压力大被逼考的或者跟风考的或者想混文凭,而是真真切切的说想要追求?总的来说,同学们,要知道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来大学,学习的是思想,培养的是创新能力,造就的是领袖社会的精英,一流大学尤其是这样。euclid 曾经对奴仆说,让他给一个想要问学几何能干什么的学生一个金币然后驱逐他走,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得实利。如果想从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工作技巧和工作
能力,学那些能够一被聘用马上就能派上用场的practical skills,那最好去career training camp了。大学不是就业的训练场,是让人修炼的地方,是修炼,修行,修身养性,寻求自我发展。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求知,好好的钻研,能力到了,不会被别人不要的。很多学习好的是书呆子,但不要觉得不是书呆子就是不用学习好。现在的社会已经减负减过头了,已经偏离了方向。学习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能力也需要自己从自己所学的东西里去提炼。这些,并不是一个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能表达的。
我们中国的 80后一代自称是阳光的一代人,青春的一代人,是新新人类,是e世代。但很有可能现在要成为the beaten generation了。我们已经很久很久缺乏真正的感动,缺乏真正的关怀,缺乏真正的追求,我们有的只是就业,考研,保研,公务员,女人,傍大款,超女,酒精,香烟还有就是彩妆。这个娱乐时代下,浮躁的心理已经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现在连大学都难以幸免,学生们用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每一部分宣称着自己和前辈们的不同,不仅是生活的,也有成就上的,当然很可能是成就不如他们啦。我妈妈那一代人,武汉大学77级化学专业,那时候多少学生挤到数学院听数学课,到物理系听物理课?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挤着要去争通宵自习室的座位,生怕学习时间比别人少了。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有全校的元旦联欢,中文系的出灯谜,外语系的唱英文歌,数学系的人出智力题,物理系和化学系的人变小魔术,生物系的人展出病毒标本,那个时候真的好丰富,有创意。我妈妈他们那个时候老师很多都是工农兵学员,水平根本不行,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研究,学生自己上讲台讲,现在学生连书都懒得翻了,还讲题呢。我听我的一个小朋友说,他亲眼在湖滨食堂一楼的一个书店看见一个女研究生,说被教授逼着来买varian的intermediate microecon,还说太厚,不想买。简直是傻子,她知道varian是谁吗?我们需要拯救这个时代,一个连超女都能成为文化标志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小小的自恋,一点小小的自尊,一点小小的勇气,一流学的学生,就要拿出点骄傲的勇气来,一种哪怕不近世事的狂傲,这是非常可贵的进取精神。2006年,我们需要时代的救赎。到美国有半年了,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学生的进取和睿智,还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国内的〈作家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学在 yale。i can really prove it true,because it is widely heard of in chinese students here。有个yale门口卖花的女士,卖的是不知道哪里摘的野花,很贵,一美元一朵,一个yale的学生问她,为什么这么贵,她说她就指望哪个好心人买一朵,一美元才够她生活一天。她说**经常欺负她,打她,不让她卖。后来,yale的学生真的亲自看到了**欺负她时,他上前愤怒的制止了。后来,yale的学生完全自发的组织起来,捐了7000多美金,请了new haven当地最好的律师,帮小女孩打赢官司,成功保释她。然后又帮助她谋到了一份正规的工作,让她能自立更生。说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哭了。yale的校长曾经说:“yale大学建在new haven这个落后的小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美国最好的精英教育的同时,能够在new haven这个贫穷的城市里体察美国最低层的民情,从而感受到一种最深层次的最强烈的冲击和感触。这,是学生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财富。” 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也能记住这句话,也去拥有这样珍贵的感悟。武汉大学培养的不是普通人,是千万中选一的精英份子。不要拿太一般的要求去要求自己,也不要太多的关心一些太一般的事。志存高远,这是一切美好和灿烂前程的开端。cornell或者princeton为什么比武汉大学强?因为这里也有几乎赶上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我永远认为我的母校最美),有漂亮的树林,有广阔的草地,更重要的是princeton的一句老话:grassland is not for looking,but is for sitting and studying。在这里,80%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不排除堕落分子和纨绔子弟),都会选择中午拿着简单的免费午餐,带上一两本书,拉上几个同学,可以完全自由地随地坐在一颗大树的树荫下,边吃边讲,亢奋地让思想的种子在大树下的泥土里发芽,长大。。。武汉大学里到处是车,经常有演唱会,舞会,模特表演,就业讲座等等。到处是活动的海报和协会的展览台,还有就是小贩的地摊和人群们悠闲的脚步。“看一个大学的好坏,看里面人的脚步的速度就知道大概了。”这是华中科技
大学一个老师的名言。希望在将来回到母校回忆人生的时候,能少两场演唱会,多两场辩论会;少几次就业知道和财富创业的讲座,多几次学生自己演讲的自己讨论的讲座;少几次新东方报告会,多两次学术报告会。希望能够看见,在将来的一天,武汉大学的道路会变得更加洁净,宽敞,樱园的情人坡下,桂园操场的草地上,梅园李达塑像的树林里,枫园珞珈山的山道旁,到处都有进步的青年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行色匆匆地奔向各自美好的未来。希望胡适先生近百年前说的话成真吧:要看到进步青年的影子吗?不要去燕园,去武昌珞珈山看看罢。代表所有在我们这个program的中国学子,向你们祝贺新年好,春节快乐,学业有成!永远爱我的祖国和母校
第五篇:康奈尔大学学生吴越写2013高考作文
康奈尔大学学生吴越写2013高考作文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辽宁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何必
一个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这一把沙子再也不能被人认出而挑拣出来。
他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这一颗珍珠则是稳稳的窝在沙子里,能叫人一眼就看出不同来。
在旁观察的、一事无成的年轻见此景恍然大悟:原来只有做一颗珍珠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疑惑:这年轻人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的? 难道他定义中的“获得认可”,就等同于“因为自己的不同,被他人一眼就拣选出来?”
珍珠之所以能被一眼认出,只是因为它不是沙子。你把这颗珍珠扔进珍珠堆里,再看看年轻人是不是能再把这珍珠找出来。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呀,珍珠是和沙子不同,可它价值也高啊。好吧,那你把这颗珍珠扔进一堆钻石里。珍珠和钻石的价值哪个高?可鹤立鸡群还是那颗珍珠啊。
“不同”不一定等于“更高的价值”,“被认出”也不能一定代表“认可”。
如果这年轻人获得了感悟,是因为他理解为珍珠是不同的,而一个与他人不同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那他得出的这个结论是错的。极端点说,这世界上有4%左右的人类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算是和他人不同了吧?可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份不同而获得了普遍意义上的“认可”了呢?
又如果这年轻获得了这份感悟,是因为他理解到珍珠的价值比沙子高,这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那么他获得的这个结论是对的,却和他看见的场景没有任何关系。珍珠在这个场景下能被又找出来,就是因为它仅仅是因为它在外表上有所不同而已,和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么说吧,假设你拥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沙子,只是它的样子还和别的沙子一样,然后“哎呀”一下你一不小心把这颗沙子掉在了沙滩上„„那你慢慢找它吧,找到了告诉我,我一定给你竖大拇指。
基于以上我所想的内容,我对这个故事的唯一感想就是:“真是无法理解啊”。我大概了解这个故事的作者想要启发读者的心情。我猜他想说,年轻人啊,你要做一个有价值,有成就的人——又或者是,要做那个经历了磨砺,最终变得更好的人,就像砂子在贝壳里慢慢化作的珍珠——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个被认可的,美好的人生。
所以他才编了这么一个故事。
„„但是你为什么不直接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呢? 和珍珠无关,就只是写一个平实的小故事——比如海滩上,素不相识的老人和年轻人开始了交谈。一开始年轻人总是时不时沉默,皱着眉头;而老人从年轻人的脸上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只觉得感慨,像是对过去的自己交谈一般,慢慢开始了开解。
带着长辈对小辈的关怀,带着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带着年轻人落在谷底时的沮丧,和他之后决心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时,那种自他身体里迸发出的,鲜活向上、像太阳般耀眼的能量——的这样一个故事。
这样一个故事虽说不上好,但比起一个披着哲理的外衣却站不住脚的故事,总觉得真诚很多。
平直的道理总有真实的力量,不用刻意修饰。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进行的编排和假象,只会让观者觉得滑稽蹩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