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5 04: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支持系统顺畅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旨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从而造就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竞赛是指实践类竞赛,分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

国家级竞赛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行业学会(协会)组织的学科竞赛;国际性学科竞赛(含分区赛),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或某国学术团体面向全球组织且参赛国分布在三大洲及以上的学科竞赛。国际性学科竞赛视同国家级学科竞赛。

省级竞赛是指省政府有关部门或省级学术团体等机构组织的全省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以及全国性学科竞赛在全国各大赛区的选拔比赛。

校级竞赛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科面向覆盖两个及两个以上学院的竞赛。

纳入学校竞赛体系的竞赛项目,须经学校职能部门确认。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负责领导,教务处、校团委负责宏观管理工作,并组织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和举办校级竞赛。校团委负责主持“挑战杯系列”竞赛,教务处主持其余学科竞赛。

第五条 职责分工:

(一)教务处、校团委负责各级竞赛的组织、宣传与协调工作,落实经费、实施奖励、总结交流;组织制定校级竞赛章程及实施方案,组织校级竞赛工作;成立竞赛研究团队进行专门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组织落实省级以上竞赛的承办工作。

(二)承办校级竞赛的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学院分团委书记分工落实竞赛实施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及仪器设备,协助学校组织竞赛专家做好竞赛命题、评审等工作,做好竞赛过程组织及颁奖工作,建设竞赛文档。

(三)参赛学生所在教学单位,宣传竞赛章程及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赛;选派高水平教师进行赛前辅导,提供赛期后勤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竞赛参赛者原则上应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学校鼓励跨院、跨专业组成参赛队。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各学科校级竞赛,校级竞赛优胜者有资格参加省级竞赛,省级竞赛优胜者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竞赛。如竞赛级别序列不连续,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优秀学生参加上一级竞赛。

第七条 凡是由学校资助经费的竞赛作品,知识产权均归学校所 有。竞赛作品由竞赛承办单位,或学生所在单位负责存档。

第三章 竞赛奖惩

第八条 竞赛所获荣誉归属参赛学生、指导教师、责任学院和学校共有。学校将根据竞赛级别、获奖等级,对参赛学生、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予以奖励。一次参赛多次评奖的竞赛项目,或同一竞赛项目(参赛者)在不同级别竞赛中获奖,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均按最高获奖等级进行一次性奖励。

第九条 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学校为指导教师(组)核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以团队参赛的赛事,以队为单位核算工作量,省级竞赛每队40个标准学时,国家级竞赛每队80个标准学时;学生单人参加的赛事,省级竞赛每队20个标准学时,国家级竞赛每队40个标准学时。

指导教师(组)指导学生(含团队)获奖,学校颁发获奖证书,并按吉林大学校内津贴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对获奖教师一次性给予奖励津贴。

第十条 学校对获奖参赛队颁发“创新实践成果奖学金”。奖学金由团队负责人(第一作者)分配。奖励标准执行《吉林大学本专科生创新实践成果奖学金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参与指导学科竞赛,教师(组)应获得教学业绩(成果)认定,应用于当年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教学评优等工作。

竞赛获奖学生及创新成果,应用于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课外培养计划学分认定等环节。各教学单位须制定相应的“获奖成果应用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二条 学校每年评选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并发给相应的奖金。“优秀组织单位”每年度评选一次,分别评选国、省、校三级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各一个。

第十三条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须遵守相关章程、严守学术诚信。学校将依照吉林大学考风考纪等相关规定,对实施违反学术道德等行为的相关学生给予相应处分;在职教职工及单位责任人,按照吉林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处罚相关规定给予处分;如涉及法律问题,移交相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大学生学科竞赛

全国性

综合类学科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校院学生创意实作竞赛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理工科专业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

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过程控制仿真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ACM国际编程大赛

SCILAB自由软件编程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大赛

文科专业竞赛: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营销大赛

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策划比赛

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

课余生活竞赛:

全大学生DV影像艺术竞赛

全国大学生街舞 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

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数码媒体艺术大赛

中国大学生在线暑假影像大赛

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

CDIO中心剩余项目 机械

1.超声波换能材料设计

2.摩擦系数测量仪设计

3.超声波流量计

4.压电晶体换能器设计

5.气敏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6.染料电池制作与测试

7.LED金属气相沉积工艺研究

8.LED散热场模型的建模分析

9.超声波换能材料设计

电子电气

10.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11.语音录音电路设计

12.便携式充电器设计

13.红外遥控器设计

14..汝铁硼无刷电机设计与研究

计算机

15.声拍频演示器

16.光学现象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

17.力学现象多媒体课件软件设计

第三篇:皖西学院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皖西学院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院发〔2016〕8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学科和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使我校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落实我省“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完善竞赛开展模式,科学构建教研结合、项目驱动、多部门协同的竞赛实施体系和格局。分类分层引导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竞赛工作,切实提高竞赛效果,充分发挥竞赛育人作用,不断提高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

竞赛范围与类别

第二条 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是指由政府部门、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与学科专业教学关系紧密的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本办法所指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包括:由国家、省有关主管部门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或行业协(学)会、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且经学校认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的常设性竞赛。

第三条 学科与技能竞赛分为以下几类:

A类赛事: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竞赛项目、省教育厅认定和批准 1 的其它国家级或国际重大赛事。

B类赛事:A类赛事的省级赛事;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学会等举办的全国性赛事、安徽省级政府部门(省科技厅、团省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经信委等)举办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与技能竞赛,以及省教育厅参与举办的其他重要省级赛事。

C类赛事:A、B类竞赛以外的(不含校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其他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

第三章 竞赛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学科与技能竞赛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竞赛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第五条 学科与技能竞赛工作由领导组统一组织领导,领导组办公室协调管理,有关学院承办、组织与实施,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竞赛工作具体职责分工是:

(一)竞赛领导组宏观规划、组织协调全校各类竞赛活动,负责竞赛项目与级别的认定,审核全校竞赛经费的预算。

(二)竞赛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工作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竞赛工作方案及经费使用审核、工作量补助和相关奖励核算,各类竞赛结果公布及相关资料归档等。

(三)各学院是竞赛活动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制订所承办竞赛项目的实施方案,负责竞赛的通知发布、宣传动员、组织学生报名;落实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遴选参赛选手及组队,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安排竞赛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材料和场地等;竞赛期间的安全和 后勤保障;竞赛经费预算及项目开支的审核;完成竞赛工作总结,做好有关材料存档和报送备案工作。

第六条 学校对所有竞赛均实行项目制管理,承办单位由学校指定或学院申报审批确定。各承办单位在接受承办任务后,应及时提交竞赛项目申报材料,明确提出实施方案(包括是否需要校级选拔赛及奖项设置等),细化经费预算、预期成绩等,经领导组办公室审核后,方可组织实施;竞赛结束后,承办单位应向竞赛领导组办公室提交总结报告和获奖证书(复印件)、图片等竞赛相关材料,履行经费报账手续。

第四章 竞赛经费使用

第七条 学校将学科与技能竞赛经费列入“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资金预算,对A、B类竞赛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C类竞赛项目根据学校总体预算适当给予资助。

第八条 各学院应于每年底对下一A、B类竞赛项目及所需经费做初步预算,并向竞赛领导组办公室提交详细的竞赛经费预算,竞赛领导组办公室汇总形成全校竞赛经费预算。

第九条 竞赛经费主要用于:参赛报名、资料费,竞赛所需的元器件和耗材费,参加与竞赛有关活动的会务费、培训费、差旅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补助,专家指导评审费,以及必须开支的组织和宣传费等。

第十条 竞赛经费应由项目负责人严格遵照学校财务相关规定,在竞赛活动经费预算计划内合理使用,厉行节约。

第十一条 使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归学校所 有,承办单位应当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使用学校经费制作的参赛作品,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作品由承办单位负责妥善保管,必要时应移交学校存档。

第五章 竞赛奖励办法

第十二条 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可以依据学校相关规定,申请认定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

第十三条 学校对在A、B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视获奖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具体办法参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获奖级别的认定,以竞赛组织文件发布单位或获奖证书的落款单位为依据。

第十四条 对参加A、B类竞赛项目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分别在综合测评、考核、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加以体现。一个获奖团队或获奖学生对应一个指导教师或团队,以参赛报名信息为准。

第十五条 对于优秀竞赛成果,经申请和评审,可以培育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学校优先帮助优秀竞赛成果进行专利申请,推荐参加各类评奖评优和相关学术活动。

第六章 竞赛指导工作量

第十六条 学校对教师指导A、B类竞赛项目给予工作量补助。指导教师每次指导活动均应填写《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情况记录表》,竞赛结束后由承办单位统一归档,并汇总报送竞赛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补助的指导工作量根据相应级别分别按超课时标准计算课时酬 金,不计入教学总课时。补助办法如下:

(一)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直接参加A、B类竞赛,按每队10标准课时补助,原则上每项赛事指导工作量补助总额不得超过60标准课时。

(二)教师指导学生个人并以论文、作品等形式参加A、B类竞赛,按每人2标准课时补助;原则上每项赛事指导工作量补助总额不得超过30标准课时。

(三)经B类竞赛选拔参加A类竞赛的指导工作量补助在原来基础上增补50%。

(四)竞赛项目负责人承担竞赛的组织、经费预算等相关工作,每项竞赛负责人组织工作量补助10标准课时。

第十七条 推进竞赛活动课程化,鼓励各学院围绕我校品牌赛事开设相关综合培训类课程,经学校批准开班上课的,可以纳入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计算教学工作量,并计入教学总课时。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以学生个人报名参加的大学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以及其他特殊类竞赛指导教师的奖励和工作量补助办法,由承办单位申报,竞赛领导组研究另行决定。

第十九条 A、B类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列表将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适时认定与更新。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学科与技能竞赛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016年5月30日

第四篇: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倡导学习、合作、竞争、向上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为使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达到竞赛目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学生竞赛,是指由国家或省(部)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组织的,由在校大学生参加的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

(一)竞赛的类别:

1、学科竞赛:指各类与学科教学关系紧密的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

2、第二课堂:指旨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文艺、科技和征文等素质拓展类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

3、体育竞赛:指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单项锦标赛。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高校篮球锦标赛等。

(二)竞赛的级别:

1、校级竞赛:指以学校名义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各类全校性竞赛。

2、市级竞赛:指由市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市级团体组织的全市性或跨市区的各类竞赛,或省内各地区举办的区域范围的各类竞赛。

3、省级竞赛:指由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或省级团体组织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各类竞赛,或国家各地区(如华东地区)举办的区域范围的各类竞赛。

4、全国性竞赛:指由国家政府部门或全国性团体组织的各类全国性竞赛。

学校重点支持省级以上的竞赛项目,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等等。下文中校外竞赛指市级以上(包含市级)竞赛。

第三条

按照“学校组织,院系承办,目标管理”的原则,学校成立“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规划和指导工作;“指导委 1 员会”由校领导任主任,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等部门及各院(系)负责人任委员,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一)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1、制订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办法,实施宏观管理;

2、审批承办部门的竞赛申请;

3、审批承办部门的竞赛经费申请;

4、协调各具体负责部门的工作。

(二)教务处工作职责:

1、负责竞赛方案的审查;

2、核算指导教师工作量;

3、负责检查、考核竞赛过程及成效,并作为对院(系)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4、负责学科竞赛成果原件(或复制品)的存档。

(三)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作职责:

1、负责竞赛方案的审查;

2、负责竞赛的学生组织、宣传工作,协调安排竞赛的相关事项;

3、给予获奖学生相应的奖励;

4、负责第二课堂、体育竞赛成果原件(或复制品)的存档。

(四)竞赛承办院(系)工作职责:

1、负责申请并承办校级学科竞赛项目;

2、负责申请所承办的校级以上学科竞赛项目;

3、制订院(系)学科竞赛方案、管理细则,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方式、时间、内容、培训教师、指导教师等)、能力训练目标及竞赛获奖目标;

4、各院(系)的主要领导要对竞赛项目的具体工作负责,并落实专人负责竞赛的组织、报名与参赛工作。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5、提供和保障培训与竞赛期间的场地、设备与仪器、辅助人员配备、部分经费以及其它必要条件;

6、对培训与竞赛过程进行督促与检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遇有本院(系)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学校主办或主管部门;

7、通过竞赛活动,结合创新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将所取得的经验固化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中。第四条

全校教师应积极指导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并尽可能接纳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课题。

第二章

基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

为了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由学工处(团委)管理。

第六条

学工处(团委)根据《陶瓷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规定》进行竞赛基金管理。

第三章

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各类竞赛项目,竞赛实施单位须到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领取或到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并填写相应表格(校外竞赛项目填写《景德镇陶瓷学院参加校外竞赛申请表》,校级竞赛填写《景德镇陶瓷学院举办校级竞赛申请表》),经竞赛指导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实施。

第八条

竞赛结束后,竞赛实施单位应将书面总结上报竞赛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第九条

竞赛成果应分别提交教务处和学工处(团委)存放,并对广大学生进行竞赛成果展示。

第四章

奖励办法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第十条

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竞赛获奖,由主办单位颁发统一的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及奖励金额按《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管理规定》、《景德镇陶瓷学院学生奖励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由竞赛实施单位进行统计,在竞赛前报教务处审核后确定,该工作量不计入教师的年工作量,另行计算。

第十二条

给予获奖队的指导教师的奖励,由学校竞赛指导委员会根据获奖的级别、等次,按照《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工作成绩效果量化积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学校“大学生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吉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为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建立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特制定《吉林大学慕课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标与任务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MOOCs的音译名称。慕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慕课以量大面广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双学位课、公共基础课为重点,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网络教育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二、组织与实施

学校负责慕课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校级慕课建设计划,并按照普通本科教育、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慕课建设和使用。

学院是精品慕课建设的主体,按照建设要求,组织教师建设校级慕课,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并向学校申报课程。

三、建设要求

申报课程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一)课程类型

1.完整知识点慕课:以完整系统的课程知识点呈现,视频总时长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2.部分知识点慕课:教师结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选择部分知识点以慕课形式呈现,为学习者提供课堂教学之外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3.网络教育慕课:以碎片化、流程管理、富媒体形式体现,适宜于网络教育教学。

(二)内容要求

1.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2.课程应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创意、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基本流程为:对原课程解构、拆解知识点→择取、凝练核心知识点→重新创意、设计、结构课程→拍摄制作→翻译、校对→课程上线。

3.申报课程应做好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及其它环节,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视频教学一般为3-15分钟。

4.慕课以周为单位安排学习进度,一般每门课程全部教学时间为8-15周。

(三)资源要求

1.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2.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3.为避免产权纠纷,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尽可能使用超链接的形式。教学测试建议采用视频嵌入式测试和阶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四)团队要求

慕课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助教队伍。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形式

1.各教学团队根据不同课程要求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模式;课程教学与在线教学紧密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在线教学为辅助的 3 辅助教学模式。由我校建设并面向校内本科生开设的慕课课程原则上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2.慕课应该设计足够的、高质量的讨论主题,以引导学生讨论。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涉及好后续翻转授课的讨论内容或活动主题。

(二)成绩认定

1.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学院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学校承认校内开设慕课及学校引进慕课的有效成绩。

2.慕课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研讨课)及课末考试成绩等组成;课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3.校内开设的慕课课程参照正常授课模式,由慕课课程团队登录成绩至教务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学校对建设完成的慕课建设课程,视为通过验收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

2.学校负责每门课程的全部建设经费,主要采取招标形式面向社会实施慕课建设。

3.学校对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慕课,依据课程视频时长,按照15元/分钟标准,一次性给予课程团队奖励酬金。4.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课程,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相关政策核定主讲教师教学工作量;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在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相关政策基础上,增加50%的主讲教师教学工作量。

5.主讲教师根据慕课教学需要选聘在线教学助教,助教人数原则上应在3人以下。学校按照课程执行计划学时数,每位助教每学时按照25元标准给予酬金。担任校外引进课程辅导的教师,按照每学时50元标准给予酬金。

6.慕课建设奖励津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部分以及在线助教的酬金由学校单独发放。

(二)知识产权管理

教师按照学校教学任务建设的慕课属于职务作品。凡申报慕课建设的课程,其推荐遴选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三)技术保障

学校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吉大在线学堂”共享慕课平台。申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相关MOOC平台进行建设。学校实行与国内教育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与校内自主开发并重,校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组配备技术人员负责慕课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六、申报与验收方式

(一)申报途径

1.课程教学团队向学院申报校级慕课建设项目,填写《吉林大学 慕课建设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向学校教务处推荐。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分批列入建设计划。

2.鼓励各学院支持慕课建设,并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的培育、建设和使用,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学名师,提升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和学院教学影响力。

(二)课程验收

1.学校依据《吉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评审和验收,验收合格后上线运行。

2.学校择优推荐建设高水准的优质慕课进入校外相关MOOC平台,并按照相关平台规定组织教学及取得收益。

附件:1.吉林大学慕课建设申请表

2.吉林大学慕课制作基本要求

下载《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大学生主要学科竞赛

    全国大学生主要学科竞赛搜集制作:vanven威威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试行) 为切实做好我院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吉林大学大学生地学类专业实践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吉林大学大学生地学类专业实践技能竞赛实施方案为加强地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我校地学......

    XXX 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

    安宁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教育、培养和考核,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根据XXX省委办公厅、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吉林大学老干部车队管理办法

    吉林大学老干部车队管理办法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老干部车队主要为我校离休干部,重点是副厅级(含副厅级待遇)以上离休干部和副厅级以上退休干部服务。离退处(党委)和校区离退办(党委),......

    20世纪的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学科

    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学科概况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55年,当时叫“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同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被评......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2015年2月6日经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水平高......

    广东培正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广东培正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