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

时间:2019-05-15 04: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

第一篇: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中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

(二)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高中作文中的论说文

(二)高考论说文要点

二.教学重、难点

在这一讲我们来谈一谈高考中论说文写作的要点,也就是什么样的作文往往能获得高分的问题。

其实,高考作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作,不强调“由感而发”的主动性,而是一种“要你作”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将其视为到考场去“创作”,而应当是到考场去“展示”。展示什么?展示我们的学识,展示我们的睿智,展示我们的才华。因此,是一种相对功利的行为。古人考科举时,有的朝代也设置有“诗科”,但在应试中要看诗歌是否合乎考试的规范——比如是七言还是五言,是律诗还是古风,押哪个韵,合哪个题,等等,往往谈不上主观情感的真实流露,更写不出名篇来。《唐诗三百首》中有这样一首诗: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这是王维侍从皇帝时奉命所作的“应制诗”。开头两句,以山川定长安宫阙的方位,并借渭水、黄山点明本秦、汉形胜之地,五六两句写“帝城”的气象,结末是颂扬,也是应制诗的通例。编选者的目的也许是要让当时的考生得以揣摩借鉴。但这并不是王维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还有一首诗,也和应试有关: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是王维的好朋友,但他可没有王维那样的官运。据说这首诗本来也是为应试而作的,应当是律体。作者却只写了四句就交给考官,人家问他下半首,他说:“意尽。”估计也没有因此而讨得官当。但就文学性来讲,后者更能超凡脱俗,但却得不到“好成绩”,考场作文的意义就在其中了。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考试中显露出优势呢?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被判卷老师相中呢?在这里我向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推荐不同的策略。高考判卷时,老师们大体上根据一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来进行评价的,因此,下面的建议也基本上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一)基础等级(面向一般作文水平的同学): 1.明确的中心

要求:立意扣题,中心集中且明确。

例文:豪迈的选择,潇洒的忘记(话题:铭记与忘记)

溪水一路坎坷,一路执着终不忘记最终的梦想——奔向大海。小鹰跌跌撞撞,振翅欲飞不忘的是心中的志向——博击长空。

花儿孕育春华秋实,含苞待放不忘的是一生的执着——争妍春天。

也许我们还在忘与不忘的取舍中徘徊往复;也许我们还在忘与不忘的天平中艰难抉择。回首萧瑟处,先哲们已用他们不变的信念为我们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商鞅祖宗之法不可守,上天之命不足畏,他大胆革新变法,撑开枷锁,踏飞樊篱。他忘记了甘龙的磨刀霍霍;忘记了杜挚的咬碎钢牙;他忘记一切的艰难阻碍,而不忘的是心中的理想——富国强民。

韩信寄食南昌亭下,匍匐无赖胯下,他献计刘邦,一统中原。他忘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尊严;忘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忘记了一切侮辱与讥讽,而不忘的是心中的理想——大鹏千里,争锋天下。

11次的竞选,8次的失败,终在最后一次的成功中铸就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他们选择忘记。而不变的追求一如金石镂印永刻心中。

就像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选择忘记世俗纷争而不忘“小舟从次逝,江海寄馀生”的旷世情怀;就像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选择忘记功名利禄,而不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境界;就像屈原选择忘记生命“虽九死而犹未悔”而不忘对祖国的深情;同样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绝然,而将光照千古的赤胆之心镌刻于心。

我们赞许前人,在忘与不忘之间的潇洒选择,生命诚可贵,气节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失败可以忘记,艰难可以忘记,功名利禄,锦衣玉食,甚至是仅此一次的生命,也可豪迈的抛弃,但我们心中一如鸿鹄奔月的理想却不可忘记!忘记暂时,不忘永恒。

方法:

A.抓住一句中心句,置于关键处(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B.抓住几个关键词,使这些词或与这些词意义相近的词汇反复出现在文中,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各个论证层次中。2.清晰的思路

要求:结构严谨、清晰,读之易懂。例文:(见下一点中)方法:(1)平时多练习将一个中心论点拆开成为三个或四个分论点,开始多练习近平行的分法;(2)熟练并且思想深刻后,多练习分成纵向的几个层面,这样就可以达到更高的等级了。

3.丰富的材料

要求:首先做到恰当、大量,然后是精巧、脱俗。例文:记忆需要选择(题目同上)

是否知道,记忆需要选择。

不忘记该忘记的是种愚蠢;忘记不该忘记的是种懦弱;不忘记不该忘记的是种坚强;忘记该忘记的是种洒脱。

文学在忘记上选择。当唐在秦汉魏晋文化中选择了不忘记,才有了她雄厚的底蕴,异彩的光芒。当明清的文人不为世俗所困,在话本小说上选择不忘记时,才有了古典小说的鼎盛,夺目的繁华。当六朝忘记了建安风骨,他们纸上仅有浮华;当元人念念念不忘马上牧歌,他们笔下只剩干涩。

文学在忘记上选择,不论忘与不忘,都带来过一阵春风或是一盆冰水,忘记需要选择!

历史在忘记中选择。当汉初选择不忘暴秦亡国之史,才出现了‘文景之治’。当北魏孝文帝选择忘记鲜卑旧例,才换来统一北方。而当北齐不忘游牧旧例,拒绝封建化时,历史早已把它归入衰落一族。当国民党中软弱分子忘记埃法之战时,换来的只有注定的失败。

历史在忘记上选择,每次选择的经验和教训都在昭示:忘记需要选择!

艺术在忘记上选择。当梵·高在极度贫苦中选择不忘记自己理想的时候,一幅幅惊世之作才得以流传。当施特劳斯在创作时选择将父亲的作品忘记时,圆舞曲才真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当明清文人不敢忘记前人之作时,灿烂的诗歌艺术落得‘万马齐喑’。当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选择‘摒弃’一切‘旧事物’时,才给艺术带来如此浩劫!

艺术在忘记上选择,每次辉煌和衰败,都醒示后人:忘记需要选择!

忘记或是不忘记,愚蠢懦弱或是坚强洒脱。当唐炫丽文化,汉繁荣景象,艺术的伟大展现在你面前时,你难道不为当时做出忘或不忘的正确选择而拍案喝彩吗?当文学的衰落,历史的倒退,艺术被扼杀再现时,你难道不为忘或不忘选择出的惨痛结果而扼腕惋惜吗?是否已经知道一味选择固执或逃避来对待选择,都是种错误。

忘与不忘需要选择。忘与不忘请慎重选择。方法:

(1)平时抓住任何机会大量积累材料;

(2)多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巧妙的运用材料的方法,拓展材料的用途。4.通顺的语言:

要求: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前后连贯一体。方法:

(1)语言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最不能含糊的,也最难提高,但尽量减少错别字和病句,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是不难的。

(2)此外,语言的通顺与否直接反映了一个人思路是否清晰,其实,写作论说文往往需要如同做理科题目一样严谨的步骤。

(二)发展等级(面向有一定作文基础的同学)

在这一等级中,各个方面既是相关的,各篇文章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放在一起说,再举两篇例文。1.成熟的思想 2.凝练的语言 3.巧妙的结构 4.脱俗的材料

“成熟的思想”是首要的,思想成熟了,写文章的各方面技巧都会上一个台阶,而不只追求基础等级的要求了。基础等级中还可能出现幼稚的思想、熟滥的材料、“豆腐块”一般的结构和人人都能用的语汇,但在“发展等级”中是不可以的,而必须要在至少一个方面表现出“亮点”!

有“成熟的思想”的文章更注重思虑的深刻,能道常人所不能道,读罢使人大呼“精辟”。

“凝练的语言”是指语言的水分,大多数同学写作文,是为了凑齐800字,于是翻来覆去地陈说一个问题,水分极大!有时候,一篇800字的文章的内核不过100字,就是因为其余的文字多是没有必要的冗长材料的堆砌,或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的反复陈说;“凝练”就要求我们的作文尽量减少水分,充实起来。大家可以读一读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从中应能获得不少启迪。

结构的巧妙往往要靠一种灵感,在方法上只能多注意线索、虚实、抑扬、呼应等技巧的安排,其中尤其重要的开头的设计!

材料是论说文所必需的,如同古人诗文中的用典,古人用典很讲究避免俗滥,我们为文也是如此,大家常备的材料多集中在一些国内外大事、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言论或故事等,但具体用起来差别就大了。这其实是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但要有一个意识,一切具有文化意味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论说文中的例证!不要让自己的文章“言必称„„”,更不要长篇幅引用题目中的材料。

例文1

面对大海(2002上海卷)

道家“山水说”便有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博论。而大海则把水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阔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 1.“泛博爱而近仁”

当我们面对那宽阔的海,我们感悟她广博的胸怀,她可以包容万吨巨轮,可以海纳万种生物,甚至在那天水一色的海平面上,她包容了天。

儒家之道提倡“泛博爱而近仁”。提倡人类懂得博爱,要懂得宽容。从前不理解莫里老人那句“相爱或者死亡”,读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才明白了一个对他人的爱是可以用生命作为代价的。有了海的博爱,“北海道面馆”的老板可以为身处逆境的母子多煮一碗阳春面;有了海的包容,才让人感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关怀。面对大海,我们要懂得博爱。

2.“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海的包容并不掩盖大海的豪放。面对大海,可以看到避风的港湾,亦能领略惊涛骇浪。也许这就是所说的风险和磨难。

圣地亚哥与海浪搏击了三天三夜,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风险,经受许多磨难,但我们要有向大海发难的准备,向巨浪叫板的勇气。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观大海潮起潮落”

由于自然界的力量,大海潮起潮落;由于社会圈的原因,人生潮起潮落。

面对大海,面对潮汐,我们总有一种平和的心态。百川总归要归入大海,海水的蒸发、降水又会回归百川;秋天总要落叶,但落叶又何曾不是一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和?

面对人生,也应有这种平和。贾谊和苏东坡都遭受当时朝廷的不公正待遇,但两人的心态便有所不同。贾谊被贬后,作了《吊屈原赋》郁闷而死;苏东坡受了“乌台诗”案后,仍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面对人生的起伏,应该有子瞻的豁达,有观大海潮起潮落的潇洒。

面对大海,我读懂了要宽容、要博爱;面对大海,我读懂了要奋斗、要拼搏;面对大海,我读懂了以一颗平和心去看待人生„„只有如此,心胸便不再狭窄,大海便没有了疆界。

例文2

面对大海(同上)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是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是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对光的独特认识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勿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1.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将它分化成三到四个分论点:(1)《心灵的选择》(2002全国)(2)《面向大海》(2002上海)(3)《包容》(2004北京)

(4)《留给明天》(2005天津)2.2005年高考题目:

(1)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全国3)

(2)“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 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重庆)

第二篇:MBA语文作文-论说文

2013年管理类联考论说文真题及解析(2013-01-05 19:55:1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与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争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此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今年的考题难度不大,与往年真题类似的是,命题者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什么障碍,无论考生写论说文的水平如何,都能很快入题。有的考生写的主题是“穷则变、变则通”,虽然没有契合材料所暗示的“合作”主题,但只要结合材料作分析,能自圆其说,也不至于得低分。但必须指出的是,材料写了两个竞争导致合作的案例(欧洲飞机制造商与波音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波音与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波音兼并麦道),如果只写竞争的重要性,偏题就比较明显了。

今年的主题契合了系统班曾经讲过的一道题目: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来得及品出鲜鱼的肉香,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远处那片蔚蓝色的大海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世。

生活中有类似故事里人事的现象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外,在系统学习阶段以及冲刺阶段,我曾多次强调09年10月真题写“团结合作”这个主题,最好模拟写一下,很可能会再次考到;在冲刺阶段的串讲讲义里面还专门给出了“团结合作”为主题的范文,其中的不少语句可以直接运用到这次考试中来。如果认真研读过这些材料,相信同学们拿到考题应该感到胸有成竹。

以下,再结合这个题目,做一些具体分析,给出一些论证角度。这些角度的每一个要点,考生未必需要面面俱到,只要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结合材料作分析了,作文就会比较成功。其实这些思考的角度,正是串讲阶段所强调的“成本—效益”分析。

立论:生存需要结伴,发展需要合作

为什么发展需要合作?

1.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分工、精力的有限性、优势特长

2.合作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使各项成本下降,这既是企业的效益,也是社会的效益; 3.合作将导致竞争的秩序化:竞争固然好,但是生存的法则除了“优胜劣汰”之外,还有 “适者生存”,生存才是目的,竞争只是方法;

4.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所以需要建立共赢的格局。5.引申:个人的发展(优势特长、精力有限„„)欧洲一体化

不合作的坏处:

1.资源的分散使用导致企业、社会成本虚高 2.重复投资 3.缺少核心竞争力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竞争的着眼点是自身的优化,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只是附属品,不是根本目的。

如何合作

1.长远的眼光: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2.宽广的胸襟:对于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接纳 3.分享的心态: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4.学习的胸怀:空杯心态

5.正确理解企业的真正目标:盈利,而非战胜竞争对手

全面的考虑A:新的理念:竞合

1.“竞合”的主要精神,在于共同创造价值。

2.企业的真正目标,是追求本身的盈利,击败竞争对手只不过是手段,因此企业要以“利润”而非“胜利”为荣。

3.通过同业合作,可吸引更多数量的顾客,能令整个行业人人受惠,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策略。4.市场竞争中,除了同行还有外行,因此“竞合”还有一个功能,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制造声势,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加入。

全面的考虑B:向现实引申:中国应该怎样做?

1.整合兼并,优势互补:整合国内力量,让同行业厂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善长的坚决砍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参与国际竞争。

2.国际联盟,取长补短: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并不是想消灭中国企业,而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我们明确了他们的目标,那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走战略联盟的道路,与国外企业进行资金联盟、技术联盟、或者市场联盟,共同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进一步的思考:一味提倡企业合作也会带来问题

1.市场调节的结果是从竞争走向垄断,是大量的弱者被淘汰,是强者凭借其技术、资源、信息和组织权力掠夺弱者。

2.企业巨头的兼并会带来垄断力量的增长,使企业可以滥用垄断地位索取高价,这是社会代价。3.那么究竟如何权衡呢?只能用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加以调控,即只能用管制的办法来反对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

2012年1月MBA管理类联考大作文解析(2012-01-09 13:30:19)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之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要说今年的论说文考题,真可谓又创命题水平的新低。

专业硕士的学习本来就重实践,你在选拔中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却去讲什么“中国学人死症”,不是舍本逐末吗?有多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话题值得去选,偏偏搞了一个科学硕士更应该关注的“学人”的问题。

再说,以这段半文半白的语言作为题干,命题者是预设所有考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吗?这样的预设是大纲曾经给出来的吗?试想一个人,就是不懂文言文,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了吗?有些理科生,他们的文言功底可能早就还给了中学老师。这样的门槛,有不公平之嫌。不要争辩说一名好的管理者必定是哲学家,必定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请这样说的人拿着这个题干找德鲁克、乔布斯看看去。

再再说,熊先生当年所言,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囿于其当时所处时代?即便对现实有指导作用,其分析是否可取?是否可信?能否反驳?——显然,面对这样一个题干,稍有考场作文常识的人都不会也不敢去反驳之。考了半天批判性思维,跋山涉水经过了逻辑和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洗礼,命题人在大作文这儿告诉你:还是得按照上面的、权威的意思说。恶心吧?

恶心也得写。还得认为熊先生说得太精辟了,太一语中的了,太发人深省了;这话说了半个多世纪了到现在这种现象还变本加厉了,这真是„„太不能说明社会主义优越性了(后半句就算了)。

看到有不少同学写了“坚持”、“不跟风”等等,不错,都可以。不过我还是觉得,扣题最准确的立意,得写“学人”如何。考虑到大部分人都不这么写,法不责众,也就罢了。

熊先生这段文字有一个中心:“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两个基本点:遇事无从深入、非主流尽皆荒废。后两者是前者的不良后果。所以你只需要做痛心疾首状,表示两个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啊„„就这样,这就是评论。

你也可以做深沉思索状,后果那么不好,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呢?要求大家都去学习冷门,这个就如同柏阿姨强迫路人捐款一元那样无耻和无聊。干脆,还是说大家要沿着自己的兴趣去钻研、深入探讨,不要对于社会潮流趋之若鹜„„

估计你这样写也不能真的说服自己,不然考MBA干嘛?下午干脆就不要来了。命题者不过是很暧昧地向我们抛了个古装的(文言的)媚眼儿,我们就只好顺从地分裂了。

又及:

此文的写作,可以参考我在2012年1月3日凌晨一点在博客中发的、模考班要求大家考前务必要看的四篇文章之一,文章如下:

想成大才,就剪掉不必要的枝桠

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剪自己的枝桠。广度和深度的探讨,你赞成“博大”,还是“精深”?

我有个同事,很聪明,多才,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随和,各方面都很讨上司和同事的喜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彻底。他承诺的东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会被他忘掉。如果谁的韧劲比较强,盯得比较彻底,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追的,或者追得不彻底的,肯定会一无所获。如果去仔细统计他所承诺和跟进的事情,其实成功率相当低,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类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还很讨老板喜欢。但他真的有价值吗?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里,这种人是花瓶,是盆景,虽赏心悦目,但不能大用。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业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艺,是一种资源,生活可能会丰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却绝对是一种灾难。你会发现,他有效率而无效果,有行动而无结果,有眼花缭乱的过程,却没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绩。其实这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

借用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人,像孙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者无突出的主业,其结果,就会为了几个没有多少价值的蟠桃,搅和坏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所贡献出来的东西,对于一个公司或者组织而言,大多是负面的。其产生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甚至有点迂的唐僧——他只锁定一件事情,但却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这种人还会变成一种坏榜样。因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羡慕,如果连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轻重,喜欢和偏爱他的话,必然会产生示范作用。而那些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观。在他的工作能力还没有形成前,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里,不选中自己的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也干,什么也插上一杆子,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结果,必然是样样平常,样样稀松。一个样样稀松的人,在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职场里,注定就会变成泡沫和浮云。

一个人,犹如一棵树。在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它有很多叶子,比之于人,我们觉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长到我们看见的时候,开始抽枝,会有很多个枝桠长出来,这也可以视为多才多艺。但接下来,如果要让它成长的话,必需开始分主干,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干之外的枝桠剪掉,它就会向各方面平均用力。这样长成的树,就没有什么价值。小小的时候,还可搏个可爱,人们可以拿去当盆景欣赏。如果长大的话,肯定只能当柴烧。

如果树是被动的话,那么,我们人就是主动的,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剪自己的枝桠。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成长,我们就得忍痛剪掉可能会分散自己主业和主力发展方向的爱好。更危险的,是那些成绩非常接近于你的主业和主方向的爱好,因为接近,所以你越发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着它必然会消弱你主业的成就。

一个栋梁成长过程中,所有影响到它主干发展,会吸收它主干成长营养的枝桠,都一定会被剪掉。人也一样,若要成大才,绝不能因爱好而影响主业发展。

2011年1月联考论说文解析(2011-02-12 23:05:42)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题干: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1.“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

——指出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当中最好有一段简略回应人才的重要性。2.“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文章立意的中心点,你要围绕人才这个话题,写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是侧重写人才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还是侧重写怎样发现提拔人才呢?需要继续看后文。3.“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

——这是提示我们,这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是需要辨析的。因此,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篇观点分析型作文,如果你没有分析人才出现的方法,而是结合下文分析“冒尖”的重要性,也可以得到高分。

4.“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这两句话,前面一句是解释概念,后面一句暗示了一定的倾向性,所以需要结合起来看。前面一句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否定拔尖,但是对于冒尖显然是褒奖态度,后面一句通过多少之辨进一步暗示考生我们需要冒尖的人才。可以这样考虑,为什么拔尖的多冒尖的少呢?是不是因为被提拔更容易,而想冒尖需要下的功夫更深一些?是不是因为社会没有形成鼓励冒尖的氛围(例如“枪打出头鸟”等)?是不是因为尖子不自信,或者非常低调,以至于无法形成更大的影响?是不是我们社会还缺少评价何为尖子的明确的合理的机制?„„

在拔尖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才是通过某种机制拔出来的,或评选、或推荐,不是自发的、内生的。在冒尖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自身是主体而且必须有愿意冒、敢于冒和能够冒的勇气和能力,外力是条件,要有支持冒的机制和氛围。冒尖人才的出现是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中水到渠成的结果,其中当然可以是拔的结果,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人才自身的自觉、自在和自为的行动结果。

“拔尖”与“冒尖”一字之差,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如何让人才愿冒、敢冒、能冒出来成为“尖”,而不仅仅是被拔出来成为“尖”?如果你的文章写到了人要勤奋、写到了制度建设、写到了要自信,甚至写到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尖子(由此去联系创新、奉献、钱伟长那样的务实精神、曾懿丽那样的挺身而出的精神)„„只要是围绕“尖子的出现”这个话题,都是可以的。这篇作文的立意范围比较广泛,不太容易走题。

综上所述,如果写观点分析型作文,你可以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让人才自然涌现比拔尖更重要”、“既要鼓励人才涌现,也要勇于提拔人才”(这个观点实质是重点写拔尖非常重要),也可以站在人才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与其等待被发现,不如主动涌现”、“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实质是写真正的人才不怕等待被提拔)。如果你认真分析过往年考题,也许还会联想到2003年考的“相马不如赛马”那个题目。

如果写立论型作文,可以写“如何让尖子冒出来”等等,上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无论写哪一种类型的作文,有三点可以帮你锦上添花。

1.第二段最好能界定一下尖子的概念,把“尖子”的外延扩大成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各种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概念范畴大了,行文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展开论述也不易偏题。

2.行文中不要忽略拔尖和冒尖的辩证关系,无论支持什么,也不要反对另一点,倒数第二段最好也强调一下另一点也很重要。

3.最后一次串讲课提供的论据,稍加变通就可以应用上,会让你的文章更有时代感,尤其钱伟长、吴冠中的例子。本次作文暗合了“信念(希望,精神,信心)”这个人生素质。

【参考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置,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010年1月联考论说文(2011-02-13 00:25:00)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硕士考前辅导——写作 今年写的是坚持学术正直、学术真理。

很多同学围绕一个空洞的概念来写,比如“真理”。我觉得仅写真理如何重要就显得文章言之无物,如果能在开头阐释学术上坚持真理表现为什么就更好了。换句话说,要先给自己的论点下定义,具体化,例如:学术上坚持真理意味着独立的学术人格,不为权贵所利用;意味着对前人学术成就的批判性传承;意味着不慕虚荣、耐得住寂寞;意味坚持独立自由的思索和创造;意味着健全的人格和对真理执着的追求。

这样阐释之后再写,举例子比较容易,文章也就丰满了。

但是总的来说,今年作文的考题对于考生来说,审题的要求并不高,一般都能准确立意,这也符合我们之前说过的原则:命题趋势上对于审题立意不做过高要求(从08年“原则与原则上”、09年“诚信”)一般来说会让你看出来命题人的立意倾向;在文字材料的内容上有所回归,不是结合时事热点来考察,但是如果了解时事热点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下笔还是大有可为的;最后,发挥空间比较大,即使没有准备,也都可以或多或少写一些见解——命题并不依赖背景知识。

听过1月3日写作课的同学应该还记得,我给出的第三个考点是关于季羡林先生的。当时的ppt如下:

考点三:季羡林 立足点:坚实的根基、健全的人格

人所共知的是,季羡林先生曾经推辞“国学大师”等头衔。很多人以为,这是先生的一种自谦。事实上,从学术上说,他从来没有深入研究过国学。尽管他曾涉猎敦煌学,但那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国学,但是为什么他至死也推辞不掉“国学大师”头衔呢?

其一,对真正国学大师稀缺、零落现状,备感焦虑忧切的社会情绪和心理。毫无疑问,当前,“国学”已成为一门声势极盛、趋之者众的显学。于是,诸如“读经”、“国学讲座”之类活动,蔚为大观、日渐热闹。但与这种热闹不相称的是,真正品学兼备、能被世所公认、并足以引领这一显**流的、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却显得极为凋敝、似有实无;相反,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伪大师、假大师,倒是层出不穷、时有所闻。

此种背景下,向来以学问精深、为人淳朴、品德高洁著称,并且在其学术领域无论国内国际均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季老,纵然国学并非其主要专业,纵然本人强烈反对,也一再被人们强赐“国学大师”的桂冠、以寄托其对大师的向往,无疑并不出人意表、难以理解。

其二,对产生、滋养国学大师的学术土壤、生态环境日趋贫瘠、恶劣状况,极为焦虑不满的社会情绪和心理。不能不承认,在季羡林先生这一辈学人中,包括国学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大师级学者的产生率均相当之高,如近年来先后辞世的便不可胜数——像钱钟书、李慎之、张岱年、费孝通、启功、王元化等等。在这一辈学人中,大师所以能如此辈出,除了他们各自内在的优异学术禀赋之外,无疑更离不开滋养了他们坚实学术根基、健全学术人格的那个时代的总体性学术生态环境。我们向季老学习什么?

我们除了高山仰止、自惭于季羡林这样先辈的大师风范之外,还能拿什么去告慰他们,进而薪火相传、延续他们的学术遗愿?!

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爱之情,甚至提出以东方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来拯救西方文化的没落,预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忽略,正是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铺平了他的大师之路。

自1949年到1978年,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二三十年间,受时代环境所影响,季羡林先生并没有太大的学术贡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年过花甲的他又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译著和散文。

他自言散文乃学术之余的闲笔,但正是这些著作,搭建了一位研究领域偏僻的学者与大众沟通的桥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学术大师的人格风范。

季羡林先生并不是一位对现实政治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或观察者,也不是一位敢于以生命换取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但是他是一位有良知的学者。他不仅提出了“学术良心”的口号,而且在“文革”中对胡适、陈寅恪等先贤的批判中,他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沉默。风烛残年之时,他写下了关于“文革”的回忆录《牛棚杂忆》,不仅检讨了自己的经历,也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季羡林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朴素,尤其是对待后学的平易近人,也成为从北大校园传到全社会的佳话。

学习季羡林先生一生中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

第三篇:考研英语作文中常用论说文常用句型

考研英语作文中常用论说文常用句型

●说明事物优点的常用句式

1.There are several advantages in/of…The first/biggest advantage is that… 有几方面的优点,第一个/最大的优点是……

2.Nothing/Few things can equal/match with/be compared with…in terms of…

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相媲美。

3.For all/In spite of/Despite the disadvantages/side effects, it has its compensating advantages/beneficial effects.尽管存在一些缺点/负面影响,但它并非一无是处。

4. … has a positive impact/influence/effect on people’s lives.……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

5. …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ves.……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说明事物缺点的常用句式

1.However, just like anything else, …has its negative side as well.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2.Of course, the disadvantages can not be ignored.当然,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3.However, it still has some drawbacks.但是它还是有一些缺陷。

4.However, just as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 also has many disadvantages.但是,正如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也有很多缺点。

5.However, … may also cause/bring about/lead to/result in/contribute to some problems.但是,……也可能诱发一些问题。

6.However, it’s often blamed for its obvious defects.但是,它经常因一些明显的缺陷而受到指责。

7.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is no exception.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也不例外。

8.As the proverb goes,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every medal has its reverse…is no exception.正如有句谚语所说的那样,每件事物都有利有弊。……也毫不例外。

9.However,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obvious/evident.To begin with, … To make matters worse, … Worst of all, …

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更糟的是,……;最后……。

10.The side effects… have exerted on human beings can be boiled down to several major ones as follows.First, … Second, … In addition, …

……对人类产生的副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其二,……;此外……。

●表明事物利大于弊的常用句式

1.As to me, I think the advantages outweigh/carry more eight than the disadvantages.就我而言,我认为利大于弊。

2.Anyway, I still believe…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不管怎样,我仍然相信……的利大于弊。

3.But for me, I think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its positive side.但就我而言,我认为它积极的一面更加重要。

4.The advantages of/derived from… far outweigh/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s/problems…entails.……的优点远远多于它引发的问题。

第四篇:人教语文三上二单元教案

课题:

5、灰雀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8.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课题:

6、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8、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4.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重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名人名言。

3、了解成语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读读背背)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我会填、成语故事)

一、我会填

1、观察每一组形近字,发现规律,记住区分方法。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二、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积累

三年级语下册知识积累

△意思相反的词语: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带有数字的成语: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九死一生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少见多怪 大同小异 南辕北辙

异口同声  大材小用

口是心非 上行下效

内柔外刚 公报私仇 左右为难  出生入死  远交近攻  天长地久 反客为主

△带有重叠词的成语:零零星星 郁郁葱葱  实实在在  缝缝补补  结结实实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AAB的词语:

圆溜溜

孤零零

亮晶晶

光秃秃

黑乎乎

绿油油

黑糊糊

△AABC的成语

孜孜不倦  蒸蒸日上  源源不断  夸夸其谈  滔滔不绝  头头是道  彬彬有礼  面面俱到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源源不断  翩翩起舞  息息相关

△ABAC的成语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自言自语  有声有色  自作自受  全心全意

△喜欢读书:

博览群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过目成诵

努力工作:  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竭尽全力  坚持不懈

△注意力集中: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描写鲜花

光彩夺目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

芬芳迷人

△描写春天:  莺歌燕舞  花红柳绿

春风得意  春暖花开  春和日丽

春风化雨  春花烂漫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色迷人

△描写夏天:

烈日炎炎

烈日中天

骄阳似火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描写山林: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嶂

苍翠欲滴

△与夏天有关的古诗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声,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和思想有关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水面平发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和气象有关的农谚。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朝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与友谊有关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用在大家各出各的主意时。)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形容一个人没有主意。)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形容一个人办事坚持原则,不谋私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可以用在有勇有谋的人身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用在乐于助人,助人为乐。)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们一致痛恨的。)

△珍惜时间的格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日之计在于里,一年之计在于春。

△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报怨的话叫怨言。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把句子补充完整

如果没有水,(大地会干枯)。

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如果没有电,(就没有我们现代化的工业)。

△自从有了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到处是欢歌笑语)。

自从有了西门豹的管理,(邺年年都有好收成)。

自从有了太阳的光辉,(就有了这个可爱的世界)。

自从有了机器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妆:打扮。

(2)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3)读了这首诗,我好象看到了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我想到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柳树的枝条在翩翩起舞的样子。

△《春日》唐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

寻芳:游春,踏青。

(3)

等闲:平常、轻易。(4)“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6)读了这首诗风我想作者在泅水河畔会看到盛开的迎春花,活泼可爱的燕子,翠绿的柳树等。

△《七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见了(人们为了拯救燕子,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四处寻找燕子那种艰辛的境况)。

△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修好了羊圈),结果(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楚国人不听人的劝告,结果(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这两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接受中国人的建议和劝告)。

△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受了箭伤,又孤单失群)

△大家把视线集中在博莱克身上,是因为(博莱克是一名残疾儿童,但他的表现与其他一样出色)。

△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

△电脑网络的功能真多,可以(迅速查找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网上购物)。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我“的遗憾是(不能把这件精美的木雕带回国)。最后非洲少年做了个(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送给我)。

下载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作文中的论说文(二) 高考论说文要点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政治七年级(下)知识要点归纳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是人人都需要⑴自尊既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背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

    高考满分作文中学习要点

    http:///高考满分作文中学习要点一、学习满分作文的文体样式:许多满分作文在结构上都有其优点。尤其是那些眉目清楚、层次清晰、样式清爽的作文,更是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2009年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

    2009年人教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54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整饬叱咤风云插翅难飞 B.悚然宿怨 肃然起敬夙兴夜寐 C.取缔孝悌 瓜......

    高三语文二模优秀作文

    出世心,入世行 朱雨添 (城桥中学·高三(1)) 有人说:你简单了,这个世界就简单了。愚以为这般“简单”肯定的是超凡脱俗,淡然而甘愿“曳尾于途中”的精神品格,铸就的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和......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要点知识及单元检测附答案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要点知识及单元检测附答案 一、生字 shū shì xiān qǐ 舒 适 起 kuí wú shèng 魁 梧 圣 gē bǎn 搁 板 sī pò 撕 破 mián qiǎng bà......

    高三语文 小说类要点二 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三语文 小说类要点二 分析人物形象教案高考题型: 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XX有哪些优秀......

    小学语文三年级《争吵》人教 二课时教案

    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

    人教语文一年级下第二单元生字过关

    第二单元生字过关测试 一、 看汉字,写拼音。(74分)姓名认错碗筷关掉奇妙拖鞋眼睛棉被遍累合帮换愿改完躺太篇值病脱事替收顾旦元另午墙赛教精贴盖气票户装医刚蹈却夸母父扫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