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4:4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第一篇: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

2012级新闻学张云帆

20122114084 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与它给世界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密不可分。

印刷术最早的雏形是我国早在先秦就出现的印章,章体较小,字数少,多为人名或者为官名,分为阴阳两种形式,印文均反刻在印章上,这种反刻的形式成为日后早期印刷术的特点之一。拓片和印染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印刷术的产生,直到隋唐时期(7世纪左右),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正式开始了印刷术的历史。宋代(11世纪左右)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术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弥补了雕版印刷术费时费力,不易保存等缺点,极大的提高了印刷效率。400多年后,德国商人约翰•古登堡在毕昇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法,同时还造出了印刷机,虽然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但它已经具备了机器的某些特点,所以部分人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部分启迪是从印刷机上得到的。古登堡将铅、锑、锡三种金属按科学、合理比例熔合铸成的铅活字,并采用机械方式印刷,这套印刷术采用的原理和技巧,部分仍沿用到了今天。它的出现,开启了印刷技术的新时代,也成为现代印刷技术的起源。

印刷术作为一种媒介,极大的促进了文化成果的共享以及思想的传播,当然它的出现也是建立在造纸术的发明之上,印刷是乃是一种大规模的复制,它首先要求有足够的载体来承载它所复制的内容,所以在提及印刷术的作用时,总要提及造纸术的发明。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后,唐朝的诗歌典籍,故事文献等有关文字的记录,都大量的保存了下来,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宋代出现的活字印刷术更是有力的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空前繁荣,宋朝所保留下来的文字记录也躲过唐朝,从唐诗宋词的数量上可以略窥一二,虽然不同朝代文献的数量和它们距离现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有关系,同时也受部分文物尚未出土、当时战乱的破坏、统治者政策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笔者认为,印刷术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效率不断提高,复制品规模不断增大,使古代书籍存留几率升高,保留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印刷术繁荣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印刷术减少了手抄本的错误;印刷术对文字普及,交流知识、共享文化成果、传播文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45年,日本“大化改新”,向中国派遣大量的“遣唐使”,雕版印刷术随之传到日本。到了宋朝,高丽国也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雕版印刷术,公元14世纪,朝鲜人从《梦溪笔谈》中,了解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不久之后便掌握了此项技能。此后,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均开始学习并使用中国的印刷术。

印刷术不仅对亚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变革以及社会转型时期。

11世纪左右毕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有力的推动了14世纪时期文艺复兴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在文艺复兴的前期,普及了文化知识,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教育水平,同时让当时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观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发展减少阻碍。1477年,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已经传遍欧洲,为文艺复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15世纪末期,文艺复兴逐步由意大利发展到欧洲各国,金属活字印刷术成为各国先驱思想交流的桥梁之一,它在欧洲各国的普及性以及便捷性,推动着文艺复兴走向鼎盛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被认为是欧洲历史的序幕。纵观文艺复兴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印刷术的不断完善,成为推动文艺复兴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自此,中国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力由直接转为间接,最后逐渐消失,而德国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杠杆,影响力逐步扩大。

继文艺复兴之后,另一场轰轰烈烈且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开始在德国兴起。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希望可以将《圣经》发放给普通民众,让民众直接与上帝对话,而不是通过第三人作为媒介来和上帝沟通。此时需要大量的《圣经》,而印刷术在又经过一个世纪的完善后,勇敢的接下了这个重担,它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复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诉求,打破罗马教廷对广大人民精神的专横统治。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①”。

在《圣经》广为流传的同时,德语也在不断统一,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印刷术间接为德国的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产生。

在宗教改革的同期,新闻事业也利用这种新型技术,在悄然间飞速猛进的成长。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的兴起,成为了近代新闻事业正式诞生的第一个标志。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日后的文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7世纪后期,印刷术应用到了纸币之上,而印刷纸币的出现为日后资金流通,各国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

18世纪,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这次机遇下,印刷术又一次迎来了春天,在此次大革命中,印刷术从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开启了印刷术机械化的时代。机械化的印刷术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牟取的利益之高,使得它迅速随着工业革命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并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又回到了中国,刺激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在西方国家扩展殖民地的过程中,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让落后地区逐步与世界文明接轨。

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等被加进印刷术中,加快了印刷术现代化的发展。

电子媒介的出现,曾对印刷行业出现打击,广播和电视出现的时候,人们预测报刊将很快消失,可是现在报刊事业依旧红红火火。网络媒体的迅速壮大,令这种预言再次出现,认为纸质书籍,报刊将会像泡沫一样消失,可时代发展至今日,书籍报刊依旧存在,而印刷术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普及文化,传播知识,同时仍在不遗余力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所以说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离不开印刷术,而印刷术对文明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其积极影响体现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期待印刷术的下一次飞跃,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的血液。

① 吴伟:《文化西游印刷术》,华文出版社,2009

第二篇:《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西区昌平小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教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教学设计

中山市西区昌平小学

刘安莹

[教材分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活动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3、了解印刷术发展至今的现状,引发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急意识,激发参与、改进、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和决心。[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自由组合形成4人小组。

2、各小组准备橡皮泥、萝卜等容易雕刻的材料。(每组至少要有2份材料)

3、自备墨水、毛笔、钥匙、直尺或刻刀。

4、查阅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2张白纸。(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以防止学生出错时使用)

2、查阅相关的资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活动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西区昌平小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教学设计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 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壮观的字模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00年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3、师引导学生小结雕版制作基本步骤。(第一步:制作原稿。第二步:固定原稿。第三步:雕刻字画。第四步:上墨拓印。)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按这几个步骤试着刻出“一二三”,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最快。制作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①注意安全,别划伤自己的手。②由于我们只是用橡皮泥模拟,而且雕刻的内容又很简单,所以制作的第一、二步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四步。

5、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音乐伴奏)

6、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二)体验二:活字印刷

1、师:好,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刻出“三二一”,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采访:最快的那组。

师: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完成?

3、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种印刷术的名称——“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板书)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西区昌平小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教学设计

4、从刚才的活动中,你们能不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5、课件出示: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6、学生思考交流。

7、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优越性:第一,省时省力省料,印刷效率更高。第二,易于存放。)

8、师:那雕版印刷又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

9、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②雕版印刷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优点:印刷量大,反复印同一内容的印刷制品,印刷效率高。

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不易存放。)

10、师生共同举例说明现代印刷品的制作含有“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两种技术”。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橡皮泥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刻字、排版、印刷、比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感受印刷术的神奇,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使封闭、静止的课堂成为充满趣味的立体化的互动空间。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可在此环节充分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1、生交流课前收集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资料。

师: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相关资料,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2、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结合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内容:

课件出示P14页《金刚经》

观看活字印刷的资料

师:关于活字印刷的资料,老师课前也收集到了一些,一起看看吧!

4、感悟印刷术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巨大作用。

①师:刚才的资料中说毕昇的发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那么,这项发明对当时的世界其它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谁来说说。

②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西区昌平小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教学设计

③师抓住“沈老抄《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加以引导。

师:假如你是沈老,不分昼夜地用了整整一年四个月半时间,不但坐坏了一把藤椅,还写坏了十几支笔才抄完的书,你想卖卖多少钱?为什么?

师:假如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就要靠手抄的,那么这本书会是6.5元吗?能抄这么多吗?

师:同学们,这么昂贵的书买不起,你们能上得起学吗? 师:上不起学,读不起书,我们的知识又从何而来?

5、师小结:所以说,有了印刷术,就可以大量地、快速地印刷书籍,书籍也就便宜了。人们可以从书籍中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人类文明的步伐就加快了。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前充分引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这一课前准备,为本教学环节能够得以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本教学环节中安排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抓住“沈老抄《三国》”连续抛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换位思考,旨在实现第一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四、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现代印刷术的足迹。

师:那么到了现在,这项发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将你们课前收集的与印刷有关的东西拿上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实物)

3、欣赏图片。

师:是呀,印刷术这项发明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刷术不仅给我们带来实用,而且经我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组有关印刷的图片。

4、师引导学生介绍印刷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相机出示“豆博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豆博士。知道吗?你们刚才介绍的那些只是目前印刷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现在的印刷产品主要有报纸、期刊、书籍、图片、画册、地图、招贴、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如人民币、美元等各国货币)、服饰、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印刷依据其印版特点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四大类。

同学们,印刷术从古代发明到现代应用,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西区昌平小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教学设计

程。我想:不仅在过去,即使是现在,甚至是未来,印刷术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正因如此,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然而,中国很早便有了印刷术,但专为印刷而设计、并且只有通过印刷才可能制成的印刷品,特别是报纸和期刊,最早仅出现于西方。那么,为什么一个最早发明印刷术,一个崇拜文字几乎到巫术地步的国度,一个历朝历代知识分子都多到用不完的文明大邦,却在新闻事业上晚于西方如此之久。做为炎黄子孙,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后应如何在这领域里做出相应的贡献?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活字印刷术在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具有的重大意义并看到辉煌背后的不足和危机,由其激发学生爱国、为国争光的信心和目标。)

五、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1、生写感受。

师:是呀!做为一名炎黄子孙,这你此时有怎样的感想呢?请写下来。

2、生贴感想,说感想。

3、师结合生的所感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写心情语录”,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抒发,表达。同时,进行了爱国、爱学习的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板书1

文明之母——印刷术

板书2

心情语录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注:本板书设计分为教师板书即板书1和学生板书即板书2两部分。板书2由“教学环节五”中学生所写的感受组成。)

第三篇:印刷术,文明的传承者

印刷术,文明的传承者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划过指尖,未曾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是毕竟我们拥有过,所以,多少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科技发展史》的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随着假期的临近,我们的课程也马上就要结束了,很舍不得。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课程,可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以小憩一番,而且我们在这期间还能了解一些重大科技事件的发展经过。

我的结课作业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印刷术。我认为她的发展和文字的起源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堪称我们的“文明之母”!是她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文明。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代表,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究竟是什么年代发明的?根据现有资料,已经无法确定。但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版印刷术是在公元7世纪出现的,即唐朝初期。

雕刻印刷是我国的印刷术的最早形式,是印章盖印和拓石两种方法的结合和逐步演变,所以印章和拓石为印刷技术的发明准备了技术条件,是印刷术发明的先驱。

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中提出雕版印书始于唐贞观,其主要依据是明史学家邵经邦的《弘简录》,因唐太宗令梓行长孙皇后的遗著《女则》约在贞观十年印刷,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书中还引唐冯贽《云仙散录》:唐玄奘印施普贤菩萨像施送四方为旁证。

这一切说明印刷术发明于7世纪,也就是唐朝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时期,这是 1 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

印刷术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毕生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在西方的很多书籍中,往往把印刷术的历史起点,定为谷腾堡的铅活字印刷,这实际上割断了在此之前八百多年的印刷历史。

公元1041~1048年,为了克服雕版印刷的不足,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印刷方法,是毕升在世界印刷史上树立的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自此,中国的印刷术将全世界带入了新的文明时期。

印刷术的意义

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面貌,人们积累的经验可以写成文字,进行大批量的复制、传播,这就是社会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机会。雕版印刷事业,从唐代推广应用,到宋代得到普遍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学术传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还仅仅只是雕版印刷术带来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有了活字印刷术,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沟通等等都发生变化了,就中国而言,中国突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图书的普及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之雕版印刷术在发明后不久,即传至日本,后来又在十二世纪传入埃及。欧洲大约在十四世纪才有木版印刷的图像,现行之木版水印画依然采用雕版印刷之方法。活字印刷术则在大约十四世纪传到朝鲜、日本,复由中亚传至小亚细亚与埃及,并影响于欧洲。欧洲最早用铅、锑、锡合金所制之活版印刷,乃1450年德人古腾堡(J.G.Gutenberg)所创,距毕升之发明已四百余年了。可以说,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对世界进步的一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同文字一道,记载、传承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活字印刷术在今天已经发展到高度机械化的地步,是现代文化的一根主要支柱。既然印刷术的起源来自我们中国,那么现代的科技印刷术我们也不能落后,应当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将之发扬光大。

随着这篇论文的结束,我们的《科技发展史》也即将落幕。希望能再有机会继续和刘新峰老师共同探讨关于科技的发展史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学科!

第四篇: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简述印刷术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技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活字印刷的发明无疑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毕升的伟大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提高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但是这一科技成果未被统治者重视,毕升死后,也只在小范围内运用,又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大力推广。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朝鲜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陈出新,将木活字改为铜活字,铸成了二三百万个铜活字,并在1436年铸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十五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国家。1456年德国使用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世俗人士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产读者们对于历来存在的对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认识,因而削弱了对传统说法的信心,进而为新学问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传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也就随之产生。原始社会中,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更没有文字帮助记载,传播属于最初萌芽阶段。后来,随着人类语言器官的日趋完善,加之文字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被打破,曾经发生的事件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文字在,传播的过程就永远不会中断。正是因此,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得以传承,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借助保存下来的史料,去了解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一般来说,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但在此之前,印刷术早已产生了雏形。从战国时代的铜印,到东晋葛洪发明的大木印,再到拓片的产生,人类一步步在接近印刷术的真正发明。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1)。这和雕板印刷已经所差无几了。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初步形成,后来北宋的平民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由此基本上得以完善。

印刷术在中国产生之后,伴随着国对外交通的日益发达,逐渐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根据他从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登堡开发了使用凸起的活字,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制成的活字印刷性能好,像这样的配比成分,甚至到5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铸字的工艺上,谷登堡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谷登堡还首创了脂肪性油墨,大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脂肪性油墨也一直沿用至今。谷登堡发明的印书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改进了印刷的操作,是后世印刷机的张本。以上这些都是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所没有的,也是毕升活字版印刷术没能广泛流传的技术原因。谷登堡的创造,使印刷术跃进了一大步。谷登保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谷登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6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途径。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总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之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准确的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印刷术可以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由此,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过文字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传播也依赖印刷术逐步得以实现。

总之,印刷术在人类传播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发明。人与人,地方与地方,国家与国家,因此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更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起到先导作用,它将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

注释:

(1)出自《李潮八分小篆歌》

参考书目: 《传播学史》

第五篇: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推荐]

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

一 在东方的传播

东亚和东南亚的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而且与 中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关系 非常密切。他们使用中国的汉字,效仿中国的政治乃至科举制度,同中国一样地信奉佛教、尊崇儒家思 想。他们经常、大批地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从中国索取或购买佛经和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印刷术发明后首先传往这些周边临国是自然而又必然的 事情。中国早期印刷品流入这些国家也在情理之中。

1、传入朝鲜

从现存文献来看,朝鲜是最先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历史上,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至为悠久。到公元前二、三世纪时,两国的交往已相当密切。七世纪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那时正值中国的唐朝。他们经常派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学生回国时往往带走大批书籍,同时也 学到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印刷术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缺乏记载,人们还难以断定朝鲜出现印刷术的年代。从现存记载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 十一世纪。公元1237年,当时的高丽翰林学士李奎报(1108-1241年)撰有《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称 "高丽

显宗二年始雕经版。可断为半岛出版的最早印刷品,是高丽朝总持寺1007年刻印的《 宝箧印陀罗尼经》。"已故韩国学者安春根教授在《新罗时代的印刷出版问题》一文中,建 议:"有必要确认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经》是我国(按:韩国)最早的印刷物。"至 于1966年在南朝鲜东南庆州佛国寺发现的、刻印于七八世纪之交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经专家们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为由中国传入品。

朝鲜最早出现的印刷术是用来刻印佛教经典的。显宗王询时,契丹人大举入侵,显宗王询南 行避难,契丹屯兵松岳城(今开城)。当时显宗兵力不足,难以退敌。便与群臣商议,想借助 于佛力退敌,发誓刻印《大藏经》。自显宗二年(1011年)起,历经德宗、靖宗以至文宗,到公元1082年完工,历时71年。这部《大藏经》,主要根据宋《开宝藏》和辽《契丹藏》 刊刻而成,全藏六千卷,刻成以后,经版藏于符仁寺,世称高丽"大宝"。

1232年,蒙古入侵朝鲜,焚毁了高丽"大宝"。其时蒙古兵力强大,高宗束手无策。于 是又效法显宗,重新刻印《大藏经》。这次刻印工程,起自1237年,成于1251年,全藏6,7 91 卷。这部经版后世几经修补,一直保存至今,即有名的《高丽藏》。与此同时,还在靖宗八 年(1042年),刻印了《两汉书》和《唐书》;靖宗十一年(1045年)刻印了《礼记正义 》 和《毛诗正义》;更于1058年刻印

了《黄帝八十一难》、《伤寒论》、《本草备要》等书。从此,中国的儒家经典、史书、医书等各类书籍,在朝鲜陆续刻印,广为流传。朝鲜半岛不但采用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还采用了毕升发明的活 字印刷术。他们先后应 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图11-1),还有后来创制的瓢活字印书。其 中最有成就的是铜活字。

大量铸造金属活字,是朝鲜印刷史上最突出的成绩。它们铸字的方法,可能受中国铸铜币、铜印和制作锡活字的影响,因为朝鲜铜活字采取的雕木字模、作细沙 反模,然后浇注铜液等基本方法,与中国铜币铜印铸造法,几乎是一样的。

朝鲜半岛大规模铸铜活字,是从十五世纪开始的,韩国学者孙宝基教授认为朝鲜半岛的金属活字始于十三世纪初的高丽朝,比中国文 献记载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印刷约晚一个世纪。而且都由政府主持。当时太宗李芳远感到中国书不能完全传到朝鲜,雕版又不能尽刊天下之书。所以他要"范铜为字"来刷印群书,并在1403年2月设立了"铸字所",几个月内就铸成数十万字。那年是明永乐元年癸未,所以称这年所铸之字为"癸未字"。

朝鲜半岛不但很早铸铜活字,也是较早采用铅印的国家。世宗在公元 1436年"命世祖大王书 纲目大字,范铅为字。这次制作的铅字,字身特别大,约3.5厘米宽,3厘米长,字形略高。

此外,在1688年,朝鲜人还铸成铁活字,铸造铁活字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可见,中 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人民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 发 展,尤其是在金属活字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们可以从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 《 直指》(图11-2),可见朝鲜半岛于十四世纪时铜活字印刷水平之一斑。为印刷术的推广应 用 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创新、发展与发明是两回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从活字制作,到拣字排版,到刷印、拆版和还字,有着一整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方法。后来中国乃至朝鲜 出现的泥、木、锡、铜、铅、铁等活字,除材质的不同外,工艺技术上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 刷并无实质性不同。拿木活字来说,毕升于制作泥活字之前已试用过 木活字,只是因木字遇 水膨胀故,改木而用泥。此后不久木活字又被采用,这有西夏文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实物为证。西夏木活字印刷与毕升泥活字印刷除材质之外,工艺技术上无多大区别。再以金属活字中 的锡活字为例,元王祯《造活字印书法》介绍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时在宋末,与宋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相比,除材质和活字制作上略有不同外,就是排版时 采用以铁条贯之,界行印书,作为活字印刷的整个工艺,亦无实质性 不同。此后出现的铜活 字、铅活字、铁活字,铜、铅、铁与锡同为金属,在活字印刷工艺上能有多大的区别? 故" 发明"一词是不宜滥用的。滥用则有背历史的真实,反倒让人莫明其妙。

2、传入日本和琉球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同朝鲜半岛一样,日本使用中国的汉字、崇信佛教和儒家思想,学习和使用中国的典章制度,与中国交往甚密。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制墨术、印刷术,在这种密切的交往中不失时机地传入日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关于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日本学者秃氏佑祥博士指出"是通过公元754年东渡日 本的中国人鉴真(687-763年)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据日本古书《三国传记》载,鉴真和 尚在日本主持过三部律典的印刷。虽然此书晚出,但鉴真及其随行弟子在日本传授印刷技术 的可能性不可否定。况且,刻印佛经、传播广远,乃当时佛教徒对佛祖虔诚的一种被认为是 功德无量的事,鉴真一行即历尽艰辛到了日本,在日本刻印和布施佛教经咒是情理中事。故 此时传入日本之说是可信的。

公元770年,日本曾刻印《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等佛经一百万卷,分藏在一百万座小塔 里,置于十大寺院内,至今尚存。鉴真大师将印刷术传入日本不久,日本即兴师动众,进行了如此巨大的刻印工程,难以让人置信,加之此后二三百年间日本没有发现有关印刷事业的 记载,故一般学者对此百万经咒是否为日本所刻印,尚持怀疑态度。其实。此次大规模佛教 经咒的刻印工程,事出有因:

公元七世纪末,武则天既老又病,为灭罪延寿,决定翻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汉文,以广为抄写或刊印,普施供养,广做功德,达到神祗保佑、消灾延寿。此后在中国兴起了长 达数百年的刻印《无

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热潮。这股热潮很快传到与中国交往甚密而又崇 信佛教的朝鲜和日本,势在必然。

时隔不久,日本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武装叛乱,当时的日本称德女皇派兵平叛,并 发愿造百 万佛塔,每塔置陀罗尼经咒一枚,以求护国、驱恶。遂于平叛后调动全国工匠三十一万五千 余人,投入大量资金,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到公元770年完成此项工程。日本造百万小木塔,刊印百万经咒,时在鉴真大师赴日之后,且鉴真大师与称德女皇和主持这次刊印工程的太 政大臣道镜和尚有着十余年的交往,加之日本百万经咒刻印尚不娴熟,据此可以 认为此百万经 咒系在鉴真影响下由日本人刻版印刷。值得一提的是,据潘吉星先生 考证,此百万经咒所据之 底本与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所据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即中国武周时期的原刻 本。若此,则日本雕版印刷的起始年代要早于朝鲜半岛。然此毕竟还是推论,因刻印百万经 咒并无日期记载。在日本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是1088年(宋哲宗元 佑三年、日本崛河天皇 宽治二年)所印的《成唯识论》。这是宋版书传入日本以后的产物。历史上自唐迄宋,有不 少日本僧人和商人从中国带回佛经和书籍。譬如:日本僧人宗睿入唐多年,于公元865年回 国时,曾带走佛经和书籍七百余卷,其中就有印本书《唐韵》和《玉篇》,宋太宗太平兴国 十二年(983年),宋太宗将刻印不久的佛教经典《开宝藏》一部赐给日本僧人 大周 然,带回日 本。无疑,这对日本以雕版印刷事业为主的印刷业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此后,由于日本笃 信佛教,需要刻印佛教经咒,雕版印刷逐渐兴起。出现了"

春日版"、"高野版"、"五山 版"等版本。内容多是禅僧语录、僧史、僧传等。

日本雕版印刷兴起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不少中国刻工到日本从事刻书事业。他们除刻印 佛经外,还刻印了不少小学课本、字书等其他书籍。据日本印刷史家长泽规矩也着《和汉书 ◆印刷◆◆◆历史》记载,元末明初一段时间中国到日本从事印刷业者多达五十多人。质量较好和刻书较多者首推天台的陈孟荣和俞良甫。其中:陈孟荣刻书质量甚佳,除自己单独 刻印外,有时也同别人合刻,并在刊记中刻有"孟荣妙刀"、"孟荣 刊施"等字样;俞良甫 系福建兴化路甫田县人,在日本刻书长达三十年之久,刻印《唐柳先 生文集》(图11-3)、《集千家注 分类杜工部诗》等多种,一般刊记中刻有"中华大唐俞良甫学士谨置"、"大明国俞良甫刊 行"等字样。

印刷术传入日本后,中国刻工东渡日本,对日本印刷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 于日本的活字印刷,出现较晚,可能与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日本称活字版为" 一字版"、"植字版",或仿照中国称"聚珍版"。

日本采用活字版印书,不仅比中国晚,而且比朝鲜半岛、甚至比欧洲 都晚。这是需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1597年,日本用木活字排印过《劝学文》一书,书后有"此法出朝鲜"一 语。有人认为日本的活字印刷传自朝鲜,或系以此 为据。但尚有日本于1593年用活字

排印的 古文《孝经》一说。故日本的活字印刷究竟传自中国还是朝鲜还难成定论。

日本的活字印刷业始于十六世纪末年,当时从两个方面传入了不同的活字印刷术。一方面,丰臣秀吉在十六世纪末侵占朝鲜平壤时,把李朝铸字中的铜字劫往日本,使日本熟悉了朝鲜 的活字印刷术。另一方面,意大利教士范利安于1590年从印度果阿带了一部西洋铅字印刷机 到日本,第二年便用以印书。因为后者是作为传教工具,所印又是西文书,因而没有发生什 么影响。而由朝鲜传去的源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则大受欢迎。得到广泛流行。1593年日本就 仿照朝鲜活字版的方法制成木活字,用来印成古文《孝经》一卷,这种印书法很快扩展开来。由于当时日本所印的书都是汉文书,也由于两国文化联系极为密切,由中国传去的活字印 刷术也就容易为日本人所接受。这种情形直到十九世纪西洋印刷术重行输入日本以后,才有所改变。

东方海上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同中国大陆交往甚早,并采用中国文字。十四世纪后半期(明太祖洪武年间),琉球成为明朝属国。明朝大批航海人员迁到琉球,琉球的对外交通有了 改进。琉球国王经常派遣学生在北京国子监读书,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瓜留学生 到南京留学;清末北京国子监仍有琉球学生在读书。他们回去时往往携带着大批书籍。同时,当时明朝政府也定期派遣使节到琉球去。使节的船上照例带着刻字工人,以便临时刊印 文告。他们在琉球要

停留一段时间,这对琉球的刻书业是不会不产生影响的。相传在十六 世纪初期(明武宗正德年间),琉球国王就已翻刻过中国的《四书》,随后又刊印《五经》、《小学》以及其它书籍。起初只是翻刻中国所印的图书,后来也将本国学者着作雕版付印,这样中国印刷术就在琉球扎下了根。

3、传入东南亚各国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 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

1.向其它南亚国家的传播

中国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居民,自宋代开始就陆续飘洋过海,到南洋诸国谋生。到了 明朝,中国人到南洋各国的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纸张、笔墨和 文化知识,对南洋诸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明代史书记载,南方诸国诸如泰国、柬埔寨、爪哇等,在明初都曾得到明朝政府所赠送的 "历书大统历"和"大明宝钞"(明代通行的纸币)。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曾命礼部印 制《列女传》一百本,分赐诸蕃,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各得到一百本。中国印刷品

直接传 到南 洋各国,包括中国刻印工匠在内的中国沿海居民直接到这些国家经商或定居,必然会引起当 地对印刷术的兴趣,促使他们开始并发展他们本国的印刷业。

二 向西方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东、南各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西亚而影响了非洲、欧 洲,进而传到美洲、大洋洲。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欧洲印刷术是由东方传去的直接证据,但 许多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不仅仅是晚于中国印刷术数百年,而且是在中国印 刷术的深刻影响下诞生的。这一点已为大多数西方学者所接受。

一、元朝时期欧洲人和中国的接触

中古的欧洲对中国一无所知,阿拉伯国家无形中形成了隔绝东西的壁垒,十三世纪初期,成 吉思汗打破了这坚固的壁垒,使中国和欧洲在短时期内正面相对。在中国印行书籍已有近六 百年的历史情况下,欧洲才萌发了对书籍的需要。出现了最初的雕版印刷。关于雕版印刷如 何进入欧洲,目前尚无明确的文献证据。但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欧洲人已经感受到来自远东 的影响。有人据此对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路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1.蒙古人的印刷

蒙古人是通过维吾尔突厥人开始接受印刷技术的,成吉思汗征服的西夏帝国,是 采用印刷的民族,主要借助印刷术来翻印佛经。当时西夏的国教为佛教,所有汉文和西夏文雕版印刷的 经文,都奉国王命令刻印。目前所发现的文物中,与汉文和西夏文经文在一起,还有两种用蒙古文字印的经文和一些纸币,反映了征服者如何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化。

蒙古大军向东推进时,经常接触到懂得印刷术的民族,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是以印刷为基础的。蒙古人开始征服中原时,中国的雕版印刷事业正处在历史的兴盛时期。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印行书籍的数量并未减少。蒙古人不但用汉文,而且还用他们本民族文字译印中国古代文籍。

蒙古人征服中国北部之后,又转而向西,深入波斯和俄罗斯,军锋直抵匈牙利和波兰,统治 势力逼近到威尼斯、布拉格和巴伐利亚等城市;而这些城市恰恰是后一世纪欧洲最早推行印 刷活动的地方。蒙古人是否曾留下可以启示印刷的东西呢? 鉴于当时蒙古人尚未达到高度文明,以及那时的战争多为袭击性质,没有与当地人民进行较多的文化交流,似乎还难予肯定 的回答。然而,那印刷的咒符或纸牌等物品,随军传入,是完全可能的。况且,蒙古军队中 的维吾尔人,也完全可能随身带有像宗教画像等比较重要的印刷物。

最早提出中国印刷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的,是历史学者约维斯。他在1550年说:"在广州的 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

书籍,包括历史和仪节的 书,……教皇利奥曾将 这样一本书赐阅。这是葡萄牙国王连同白象一头送给教皇的礼物。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相信,早在葡萄牙人到达印度以前,基种人和莫斯科人已经把这一种对学问可以发生无比帮助作 用的样本传给我们了"(见《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第136页)。

欧洲最早的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在德国纽伦堡出版的宗教版画。现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 欧洲最早的木刻版宗教画,是现藏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St.Chri stoph)及耶稣像。此画印刷于1423年。画面刻着圣克里斯托夫背着手捧十字架的年幼的耶稣 渡水图,图的左下角有从中国传去的水车;图下有两行文字,意为:无论何时见圣像,均可免遭死亡灾。

欧洲人雕版印刷书籍的方法,是先在木板上雕刻阳文的文字或图画,上面蘸墨,然后铺上纸张,用刷子轻轻刷拭,印成书页;所用印墨,同中国一样,也用烟炱和胶混于水中制成;印页均为单面,在一块版上同时印出两面,然后对折。其印刷工艺、原材料等和中国雕版印刷是完全一致的。这一切都表明,欧洲的雕版印刷术是在中国影响下产生的,而且在技术特徵上和中国也是完全相同的。

在中国开始推广应用雕版印刷八百年、发明活字印刷四百年后的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术。这时雕版印刷术在欧洲已相当普遍,谷腾堡的发明是在中国影响 下出现的当无疑义。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迄今还坚持谷腾堡的独立发明权,认

为他的发明和中国的印刷术,甚至和欧洲的雕版印刷术都无关系,显然这是一种偏见。谷腾堡的活字印刷,晚于中国毕升的胶泥活字四百年,而此时的东西方接触之频繁远非昔日可比,况且此时中国雕版印刷已应用八百余年。各国学者们提出的谷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印刷和欧洲的雕版印刷 源于中国的论据的可靠性姑且不谈,仅这四百年到八百年的漫长岁月,在东西方多渠道接触的情 况下,说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没有给欧洲带来影响,本身便是离奇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总之,中国发明的印刷术,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其后通过中亚传入中东和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或蒙古军队进攻欧洲的战争传到欧洲,最后通过欧洲传到美洲、澳洲以及世界更多的地方。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时间将会为这一历史事实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

下载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刷术对文明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希腊文明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历史只是现代人对远古时候的回想记忆。其实现在每个人看见一些关于远古的人物、事物、还是其他一些东西,现代的人都想知道以前的人们是如何......

    基督教文明对美国革命的影响

    基督教文明对美国革命的影响 郑易平王维 (摘要]基督教文明对美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客忽视的。清教的契约思想为北荚殖民地人民反抗英王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I新教的人权政治......

    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技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初人们将文字......

    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5篇材料]

    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共5则范文)

    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历史上任何重大工艺技术的发展,都有它自身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

    印刷术的意义之我见

    印刷术的意义之我见 陈佳莉 07编辑出版班 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后,我对印刷术有了很深的印象。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在文化的传承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推动......

    试论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五篇)

    试论古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1 综述 古希腊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世界闻名的一个奇迹,崇尚自由创新民主独立的古希腊人为后世文化创造了许多的杰作,同时为其树立了古希腊文......

    论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文明的影响

    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历史的过程无所不包。科学探索和技术创造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技术和科学的产生,才使人类的生活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产生了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