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汇匮乏怎么办
词汇匮乏怎么办
相信有不少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进行习作尤其是考试时,想将心中的好素材进行仔细描绘,却怎么也描绘不出心中的画面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审查习作要求
从?事起,我们都经历过许多次考试,请你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一次考试经历写下来。
二、病文观察
天才测试(节选)
在作文课上,老师手上拿着一叠试卷,说是要给我们测智商。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我一听到就感到非常紧张,心里一直在想:要是我的智商很低怎么办?我的心里真是感到“压力山大”啊!此时,我神情紧张,有一种要上刑场的感觉。老师说:“这一次测试只有5分钟,大家抓紧时间。”一听到只有5分钟,我们都感到惊讶。
开始考试了,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们在背面写上名字。老师倒数5秒钟,开始!此刻,我们都非常紧张,打开试卷一看,这都是什么题啊?开始很容易,写到后面就越来越难了,我越写越紧张,心想:这题要怎么写啊?我快要抓狂了,我一直思考着,怎么也想不出,于是只能跳着题去写下一题。“时间只有一分钟了。”老师说道。我越来越着急,心想:能写多少写多少。写不了就只能蒙了。“最后20秒了。”老师又提示了时间。我神情异常紧张,正在快速地写着试卷。“10秒。”我看着题目,心想:一定要写完这道题啊!“5秒。”再写最后一题吧!“停!”老师坚决地喊道。呼,又写完了一题,这时我的心里还是紧张,担心我的智商不高。
三、病因诊断
这篇作文的选材没有问题,符合我们选择小事情、波折起伏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新事情的选材原则。可是我们读起来,却感到这样的阅读效果不让人满意。原因在哪呢?原来这篇文章通过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去推动整个事情发展,可是文中的“紧张”一词重复使用了6次,“心里”“心想”之类的词也重复多次,此外,“神情”一词在文中也出现了不少次。词语的反复出现,加重了读者的阅读疲劳,也让人看出作者词语积累不足,写作技巧不灵活等问题。
四、出示药方
写作时,尤其是无法使用工具书的时候,我们的词汇量不够,或者一下子想不起要形容的那个词,该怎么办呢?
良药一:用近义词替换重复词,或者加强程度以区别开。
当词语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应该用近义词去代替你要表达的写作意思,还可以在原来的词语前加上表程度的词语,如:更、更加、越来越等。我们来看看替换的效果:
天才测试(节选)
在作文课上,老师手上拿着一叠试卷,说是要给我们测智商。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我一听到就感到非常紧张,心里一直在想:要是我的智商很低怎么办?我感到“压力山大”啊!此时,我神情忐忑,有一种要上刑场的感觉……
……老师倒数5秒钟,开始!此刻,我们都非常慌张,打开试卷一看,这都是什么题啊?开始很容易,写到后面就越来越难了,我也就越写越着急了,我心想:这题要怎么写啊?我快要抓狂了,我一直思考着,怎么也想不出,于是只能跳着题去写下一题。“时间只有一分钟了。”老师说道。我越来越着急,心中念叨:能写多少写多少。写不了就只能蒙了。“最后20秒了。”老师又提示了时间。我神色更慌张了,正在快速地写着试卷。“10秒。”我看着题目,后悔极了。早知如此,当初为什么要玩那么多的电脑呢!我一定要写完这道题啊!“5秒。”再最后写一题吧!“停!”老师坚决地喊道。呼,又写完了一题,这时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担心我的智商不高。
点评:运用了“良药一”的方法修改过后,我们读起来要比未修改过的习作清爽多了。
良药二:当词语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句子替代词汇表达意思。
例1:
春运会(开头部分)
三月五日,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校园里处处充满生机盎然的感觉,柳树摇摇摆摆的,好像在欢迎我们。
例2:
春运会(开头部分)
三月五日,天空格外的蓝,四下里阳光灿烂,大自然都沐浴在日光下,显得生气勃勃。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校园里处处生机盎然,柳树在微风下缓缓摆动,好像在欢迎我们。
例2是通过句子加深对“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两个词的描写,作为读者来说,阅读效果显然比例1要好很多。因此,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朝着一个思路去考虑问题,应灵活地展开自己的写作思路。
五、注意事项与其他
对于“良药一”和“良药二”中的两种方法,我们写作时该用哪一种呢?一般来说,当我们书写的那个段落或者句子不是文章重点的时候,我们多采用“良药一”的办法。而当我们写的那处段落或者句子,正好是文章的重点时,我们会多采用“良药二”的办法,因为这会让文章的重点内容更加出彩。
第二篇:中国心理治疗高手匮乏
中国心理治疗高手匮乏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虎军 发自上海
2007-05-23 19:08:00 德国专家玛佳丽博士谈中国心理治疗师的历史性机遇
本月21日晚8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和作家余华同时坐在2007中德心理治疗大会的演讲台。根据大会的安排,他们要进行一场有关中国人心理变化的演讲。
崔永元旁边坐着他的一位医生朋友: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旭东。“接到邀请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突然,”崔永元说,“因为我是中国著名的抑郁症患者。”
在中国,像崔永元一样遭受过精神疾病困扰的大有人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肖泽萍则在此前一天的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到:“根据卫生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中,精神障碍已经排在第十位。”
与很多抑郁症患者相比,崔永元更坚强,也更幸运。“治愈抑郁症的关键是,找到能够治愈抑郁症的医生,”他将头转向赵旭东,“我非常庆幸自己找到了赵医生,我感谢赵医生。”
或许,崔永元还应该感谢台下的一位特殊的听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玛佳丽(Magarete Haass-Wiesegart)博士。
心理治疗的“黄埔军校”
当下的中国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迁,公众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玛佳丽这位德国女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已故的万文鹏教授等中德专家共同创建了一所心理治疗的“黄埔军校——中德心理治疗培训项目(简称“中德班”)。
“中德班”历届学员已经成为中国心理治疗的骨干力量。显然,“中德班”将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中德心理治疗师之间真诚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曾经是“中德班”一期学员的肖泽萍教授说。
1976年9月12日,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穴DAAD?雪研究生奖学金的玛佳丽,来到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此前,她曾是一名德国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对中国有浓厚兴趣,并根据在德国搜集到的有限资料,完成了一篇关于中国精神病人治疗的心理学毕业论文。
1982年,玛佳丽再次来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恢复心理学系后的第一个留学生。第二次留学期间,玛佳丽争取到了参观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精神病院或精神卫生中心的机会。她惊讶地看到,“所有病房都是所谓的封闭病房,对严重精神病或严重抑郁症使用电休克治疗是很平常的事情”。
1983年,玛佳丽在昆明见到云南省精神病院的万文鹏教授。万文鹏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因受“反右”运动牵连,被发配至边陲云南,成为云南省精神病院第一个正规受训的医生。他后来为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尤其是在跨文化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学和药物滥用研究领域作出了先驱贡献。
武汉心理医院副院长施琪嘉教授说,万文鹏先生对人的精神心理的探究兴趣,远超过对病人用药物简单控制的兴趣。
对中国心理治疗来说,玛佳丽与万文鹏的第一次会面具有历史性意义。玛佳丽告诉南方周末:“我们关于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理解,以及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的长时间讨论,是以后合作的实际起源。”
1988年,玛佳丽与万文鹏在昆明举办了第一届中德心理治疗研讨会。玛佳丽负责筹款和邀请德国专家,万文鹏则负责中国方面的组织事宜。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的巴梦吉(Margit Babel)评价说:“他们两位是德中心理治疗合作的灵魂人物。”
德国专家带来的新鲜事物
德国专家带来了一大堆新鲜事物。他们在会上介绍心理治疗的各个学派,还在每天下午的工作坊上要求学员进行角色扮演等。
赵旭东当时是昆明的一名年轻医生。德国家庭治疗专家西蒙(Fritz Simon)对他的一位患者及其家庭进行了访谈。那位18岁的工人总是怀疑自己患上了癌症。赵旭东对南方周末说,西蒙在访谈中了解到,患者出现症状以后,他父亲的脾气比以前好了很多,于是告诉患者,病不要一下子好起来,最好再维持一段时间。
治疗师怎会给患者说这样的话?西蒙其实是在应用一种名叫反向扰动的治疗技术,但中国学员难以理解。万文鹏曾告诉南方周末,当时中国开展心理治疗的人很少,而且水平和居委会老太太差不多。
赵旭东自此对家庭治疗产生了兴趣。在汉堡科学文化基金会资助下,他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家庭治疗研究所斯迪林(Helm Stierlin)教授门下攻读博士。
1993年,赵旭东学成回国,在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起国内首个配备现代摄录设备的心理治疗室和影像资料库,并对中国开展系统家庭治疗进行了临床实证研究。
但是,像赵旭东这样有机会在德国长期学习的中国临床心理工作者屈指可数。于是,玛佳丽1995年在德国创办了非盈利组织“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并开始与巴梦吉、万文鹏、徐韬园等德中专家讨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玛佳丽最初提出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培训时,曾有人质疑她:西方的心理治疗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玛佳丽的回应是:“我们只是传递专业信息,中国同道会在实践中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人类获得内在情感安全的原则有共通之处。”
1997年至1999年,第一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简称“中德班”)开始运作,招收了130名学员。三年之中,每年有两次为期7天的集训。
这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跨连续性心理治疗培训项目。施琪嘉说:“该项目直接导致了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开展。”
目前,“中德班”举办到了第三期,已有四百多名中国学员参加。万文鹏教授已于2005年7月7日故去,但赵旭东、肖泽萍等后来者仍在继续推进中德心理治疗合作。
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人物
在“中德班”上,万文鹏曾多次将玛佳丽和德国专家们比作“活雷锋”:玛佳丽一年到头四处化缘,德国专家到中国授课不拿薪水„„
肖泽萍对南方周末说:“玛佳丽非常执著,碰到困难时不会垮掉。而且她了解中国文化,知道如何找关键的人,谈关键的事。她是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人物。”
这些年,玛佳丽遇到过无数困难,“我的压力很大,就说筹款吧,好不容易凑齐了这一年的经费,你又得为下一年的经费发愁。”
玛佳丽的丈夫魏思佳(Kurt Wiesegart)博士1976年也曾到北京留学,目前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的咨询专家,是能源领域的“中国通”。魏思佳很支持妻子的中国事业,为了留下一方在德国家中照顾孩子,夫妻间经常要协调访问中国的时间。
“与其他一些着眼于赚钱的心理培训项目相比,‘中德班’没有给玛佳丽带来什么好处,她既不会提职称,也不会涨工资”,赵旭东说,“这种新一代白求恩和雷锋的精神,我们恰恰容易丢掉。”
当然,玛佳丽和德国专家们在中国的多年努力也并非毫无“好处”。玛佳丽说:“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近年来将中国一些传统的治疗方式整合到了住院患者的治疗当中,而我们和中国同行有密切的交流。”
担任“中德班”教员的葛拉赫(Alf Gerlach)博士也告诉南方周末,德国同行牺牲了开业时间,经济上的确有所损失,但他们从中国同行身上同样学到了很多东西。
葛拉赫举例说,“陕西省人民医院张天布对精神分析中阻抗与禅宗参悟中驻相的比较,武汉心理医院施琪嘉对秦始皇心路历程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中德班”被认为是中国心理治疗领域最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其毕业学员大多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中流砥柱。例如,武汉心理医院于2006年10月成立,施琪嘉和童俊出任副院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中心副主任杨彦春引入认知行为疗法,改变过去精神科病房只是服药的单纯生物模式„„
“更重要的是,现代心理治疗学在中国的兴起,其意义远远不是局限在临床治疗方面,而是大大推进了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肖泽萍说,“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人文精神、人性关怀的根植和发展,并将由此惠及更广泛民众的日常生活品质。”
“我真替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担心”
当年到北京大学求学的那位德国年轻姑娘,如今两个孩子都已成人。这三十年中,玛佳丽多次光临中国,中国社会和心理治疗的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玛佳丽说,中国迅速步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的整合冲突导致了心理问题的“西方化”。二十多年前,玛佳丽在中国精神病院看到的绝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精神病,如今呢,医院的抑郁症患者人数明显上升。
上亿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困难开始显现。2006年10月,移民城市深圳公布了2005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类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21.19%,这个数据是1996年调查结果的4.48倍。换句话说,目前深圳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在玛佳丽看来,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城乡地区需求的心理治疗和咨询系统,是中国的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们面临的历史性挑战与机遇。
但正如肖泽萍所说,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足够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尤其严重匮乏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与之相适应的体系、规范建设比较落后。
此次中德心理治疗大会的演讲会上,崔永元和余华接到了数十张提问的纸条。除少数媒体记者以外,台下听众基本上是与会的专业人士。但崔永元实话实说:“很多问题令人失望,如果提这些问题的是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表现出的水平并不比我高明多少,我真替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担心。”
他随后话锋一转:“但我觉得发展态势是健康的。这里有很多德国高手,如果觉得本事不够,可以再跟他们学一学。”
让中国学员与德国专家相互切磋,正是“中德班”的本意之一。玛佳丽也表示,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心理治疗的合作培训和研究。
而一些中国心理治疗专家已经开始接过“中德班”的火种。例如同为“中德班”一期学员的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钱铭怡正致力于推动心理治疗的职业规范。她和同事们在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非盈利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2007年7月1日前将完成首批心理师的注册工作。
(注:本文部分资料引自玛佳丽主编的《中德合作推进中国心理治疗事业发展(1976-2007)》)
第三篇:分析自身能力匮乏
分析自身能力匮乏
当今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一个人能力的多少往往关系到他的以后。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势必得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我,去参与社会竞争。所以我们要随时准备迎接社会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能力有很多方面,如: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下面我就对我进行一下分析:
我叫XX,我来自XX学校,我所学的专业是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与管理,我们学校的学制为四年,我于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校所获得的证书:北京市英语口语中级证书、北京市“我爱我的祖国”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现任职学校英语俱乐部副部长。
交际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
力。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百分之十五,而交际能力却占百分之八十五。放眼现实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无不和突出的交际能力连在一起。然而,现在有不少人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交际作为一种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
我记得当我还是英语俱乐部的组员时,在英语俱乐部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当时除了部长我认识的人几乎没有,总是形只影单,或许给人的感觉是独来独往,但实际我是个很健谈的人,不是那种喜欢安静的人。我知道这个时候的我交际能力出了问题,否则不会是一个学期连部里的人还不认识。后来当我成功的竞选上了英语俱乐部副部长的职位后,我想如果我还是这个样我不可能干好,所以当我踏上讲台讲话时,我说的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在座的社员与协助部长把英语俱乐部发展起来。当我主动的跟社员交谈时,其实很害怕他们不理我,但是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认识了他们,并与大部分人交谈甚欢,我的第一步终于跨出来了。
这件事告诉我交际其实就是与别人沟通,当你先跨出一步时其实你已经与别人认识了一半。多参加活动、去旅游都可以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说过:”树志先树人,作文先作人”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是尤为重要的。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相貌、品行、身份、性格存在着,有着独特的个人形象,渴望自己独树一帜、出类拔萃!想成为风景必须有迷人的色彩,想成为英雄毕须有惊人的壮举,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必须竭尽全力去塑造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好像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很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激起我们很强的情绪,也可能在我们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当我们遇到愤怒的事情后,要有控制暴怒的能力;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后,要有控制因喜悦而得意忘形的能力;当我们被别人误会时,要有处理与他人误解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具备自我控制能力。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现在想想很不值当。通过学习我想我不会再那样了,当我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我可以想一想快乐的时候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对自己进行鼓励。
卓越源于反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自我反省,那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地走向完美与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就如同一个永不知疲倦的登山者,一边攀登一边回头检查自己的行囊,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也不会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现在的我还是太安于现状,很少进行反省,总是对自己很满足,其实应该反省的地方很多,在今后我会经常进行反省,因为只有在不断反省之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
挫折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的社会,为了更好
地适应并立足于这个现代竞争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从容应付并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要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练,也应有意识地通过逆境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因为坚韧的毅力更能抵抗挫折。
当我还在高中上学的时候,我以为我会顺利的毕业并走向大学的校门。当我满怀憧憬的努力时,一场突如其然的困难把我打倒了,当时的我很无助,感觉上天再跟我开玩笑,我一度的自暴自弃,想放弃自己,但我还有关心我的家人、朋友,所以我不能。最终经过不断的调试,我挺过了那段困难的时光。其实当你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你真的成长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你通过每一个挑战,每一次困难,才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人生不来就很精彩,只要我们不断的开拓,它就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
第四篇: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匮乏现状
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汽车总产量将超过4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中国的汽车工业获得高速发展,汽车行业成为当前吸引人才流向的又一亮点。“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业将进一步加速发展,进行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也将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与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存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人才的匮乏状况。这一被前几年快速发展的表象掩饰起来的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车市逐渐回归理性以及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浮出了水面。当前,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汽车产业的瓶颈。
汽车研发设计人才匮乏
随着自主研发的呼声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内汽车制造厂商愈来愈重视自主研发,以及更多的国外厂商陆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汽车零部件、整车方面的研发工程师需求迅速增长。汽车设计,尤其是轿车的整车设计原先几乎是国外公司的专利,而国内汽车设计过于模仿西方,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汽车业需要大批具有原创能力的从事原创性工作的设计工程师。据有关数据分析,奥迪汽车的研发部门有8000多人,而国内汽车厂商只有一汽、上汽的研发团队能超过1000人规模,其他厂商均不足1000人,大众汽车的研发部门也仅有700余人。汽车厂商要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现有的研发设计人员队伍远远不够。
汽车技能型人才匮乏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既需要能够进行研发设计的技术带头人,又需要懂得生产和组装的高级技工、技师。一线技术工人的整体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中国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技工荒”。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汽车技工”,一系列的如《高级汽车技工严重短缺》、《 银川汽修业高级技工不足3%》、《长三角地区汽车技工面临紧缺》、《京缺八万技术人才》、《中山:技工人才紧需两千空缺难求》等文章标题便会映入眼帘。以北京为例,根据调查数字,2008年前的几年中,北京汽车制造业每年仅中职人才缺口就达2700多人。而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在两年内至少存在80万的缺口。
第五篇:论大学生精神匮乏
论大学生精神匮乏
摘要: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家庭背景、社会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自身心理因素,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自卑、空虚、虚弱、堕落等精神贫困状态。因此,应在校园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培养自信,构建健康的校园环境,提倡奋斗竞争精神,以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克服大学生精神匮乏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精神贫困;匮乏;问题
精神贫困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大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的趋势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花费很大,社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我们应该这样来解决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是国家来解决,还是社会,还是学校,还是家庭,这些都需要探讨。
一、精神贫困的内涵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物质贫困是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精神贫困是指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和压力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通俗的讲就是没有理想、堕落、自卑,没有积极向上豁达的生活态度。
二、精神贫困的表现
1.敏感
大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包括经济上思想上的独立,自尊心强,虽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 为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具有强烈的审视自我的动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是通过他人、通过社会表现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对他人的言行志向都会折向自身。也常常感觉所处的社会太不公平,没有安全感,情绪往往比较极端。2.自卑
有些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大都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但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无能、渺小,从而认为自己已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办事能力总持怀疑态度,不能在众人面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较为紧张。有时因为家庭不好,穿着不好,甚至堕落,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自卑感。3.空虚
常常听到身边的同学感叹好无聊,无所事事,感到了空虚和厌倦。有人说 :“上大学后,不谈恋爱就不正常。”也有人说:“大学是谈恋爱的季节,不谈恋爱会后悔终生。”这让我想到了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的一句话,“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心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1]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现实时,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逃避失去生活 的主动,在自我的享受价值观驱动下,迷失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日渐空虚,找不到方向。4.虚荣
据我的观察,在校园中,在经济不怎么宽松的人当中,有不少人认为穿得好比吃得好重要。这显示出了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在攀比过程中。得到了虚荣心的满足,弥补了他们某一地方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物质上的满足成为他们的一切,虚荣成为主导地位。
三、精神贫困的原因探析
高校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既有教育和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莘莘学子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缺乏现实磨砺,对逆境往往不知所措,因而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就难免暴露出种种“贫困”特征。1.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从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重视知识的观念对当今大学生精神状态的“贫困”有着一定得影响。人本是独立的个体,具有思想的独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也越来越来丰富,也越来越有个性化。而高校教育的过度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独立和健康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形成。2.对新的学校生活得不适应
大多数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他们进入大学首先要面对的是适应陌生的大学生活,但大学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让一些学生很难融入。他们因此对自己的种种不适应感到“羞怯”。在当地的学校出内拔萃,但进入大学后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村学生从乡村进入繁华的城市,心灵或多或少都受到强烈的碰撞,当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时,往往会“纵容”自己,满足自己,等等。3.个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少年群体组成部分,他们处在一个不成熟的社会,即我们所说的半个社会。他们正在准备进入成熟社会的“准成年人”来说,只是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脱离童年进入成年,在这个阶段中,青年还没有完全超越前一个阶段,也还没有进入后一个阶段„„.同低于成年人的不成熟状态相适应,青少年被认为是处于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边缘状态。正是这种边缘状态使他们一时还无法找到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渴望被社会尊重,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又常常被人遗忘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四、精神贫困的预防和引导措施
1.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包含在人文科学中的共同东西,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来感染、熏陶、启迪大学生,帮助他们自我判断、自我接纳。同时,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品味、情感和价值取向。
2.培养自信,拥有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憧憬和追求,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并最终能够内化为激励人的斗志,增强人的信心,鼓舞人奋发前进的持久精神力量。认真落实开展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解除精神贫困,有效地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自信、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正视眼前的现实。3.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2,说明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人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良好校园的精神氛围,对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活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切身体会,以榜样带动人,以精神鼓舞人,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共同进步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远离精神贫困。4.家庭的领导
家是爱得港湾,家是爱的摇篮,家是希望的星星之火,家是温暖的源泉,家是„„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心里面的依靠。如果家庭的教育良好,那么对于我们的成长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就会健康成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5.倡导奋斗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吃苦耐劳的精神似乎减弱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依赖性较强,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轻而易举,理所当然,似乎没有责任也不太懂义务。因此我们应在高校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6.提倡竞争精神
2000年,我国加入 了WTO,进入了国际竞争的轨道,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就目前而言,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人需要产生动机,而这种动机往往来源于情感。竞争这一行为是受情感的支配,正当的竞争,能使我们犹如波涛汹涌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也让我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马加爵杀人事件曾轰动全国,他作为一名大学生,法律知识了解的程度较高,然而却杀了同寝室的4名室友。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一直很有压力,过得也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 是个人的隐私。从他的作案过程看,他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异常”。这种人格缺陷与家庭教育有关,与我国教育模式有关,也与社会的观念有关。发生这起悲哀的原因是什么,带给受害者的以及马加爵的伤害是什么,人们有没有去认真的思考。我相信,每年都有大学生走上极端,犯罪,自杀等不胜其数;走了一个马加爵,又会有无数个马加爵粉墨登场。我也相信,人们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国家也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复上演。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花费的财政费用不少,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也不小,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失去了生命,损失的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以及不可估计的潜在性数字。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看到潜在性的收益,积极克服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远离精神贫困,用各种形式比如家庭、社会、学校帮助他们远离精神贫困。这样,大学生才有希望,家庭才有希望,学校才有希望,社会才有希望,国家的未来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罗]F.马赫列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年问题与青年学》,1986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