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5 04: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第一篇: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城市电影专题》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 专业 课程教师

民国时期的影评浅析

艺术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闫凯蕾

学生姓名

钟尹琛 学号

1450653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电影最为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内的电影工作者都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声誉,而在背后默默支撑他们的,是一篇篇电影理论家和观众悉心撰写的影评,这些影评给了国产电影鼓励,也指出了国产电影的不足,更指导了国产电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民国时期的电影,离不开当时的影评。关键词:民国电影;影评;电影理论家;观众。

一.民国影评的规模与特点

1.专业性逐步加强

民国初期,纸质传媒突飞猛进,上海的《申报》、天津的《大公报》、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和之后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特约记者和读者。作为民国时期同样在飞速发展的电影产业,自然也和纸媒有了深度的合作——《申报》专门开设了电影版块,发表当时沪上各大电影院的排片表和一些简短的影评以及采访;《中央日报》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窗口,经常刊登国民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政策等信息,比如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影视系的招生信息等动态;《解放日报》是抗战时期的特殊产物,也刊登了《英雄的中华儿女》、《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等电影的介绍和专题…可见,在民国初期,电影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纸媒一方面是为了获取阅读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服务社会,纷纷开设了电影版块,而且各大报社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风格,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报道电影的相关内容。

但是这也导致了电影信息的分散,加上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报纸里的一个小小版块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了,因此,开始有人创办专门的电影杂志,整合了包括电影排片、影人访谈、观众来稿、电影教育等等多方面的版块,供影人和资深影迷查阅,而公认的第一本杂志,就是明星公司张光宇所在1921年4月创刊的《影戏杂志》,虽然受限于来稿数量和销量,《影戏杂志》于1922年5月就停刊了,但它仍然为之后的电影杂志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在三四十年代,各大电影杂志百花齐放,而最出彩的几本,应该是上海的《新影坛》、《电影杂志》,香港的《银光》和武汉的《抗战电影》,它们也是各自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在众多的电影杂志中脱颖而出,卖好又卖座——《电影杂志》利用好了民国电影大本营——“十里洋场”上海滩,大篇幅的刊登了蔡楚生、张石川、孙瑜、阮玲玉等国内知名影人甚至国外影人的专访;《新影坛》则靠着沈凤威、灞陵等电影理论家对于电影摄影、音乐、剪辑等专业的、学术的指导文章而广受好评;《银光》则倚靠了香港这座宝岛,呈现出与上海影坛迥然不同的岭南风貌;《抗战电影》是《解放日报》电影版的衍生,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依靠电影鼓动人心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民国三四十年代,电影杂志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出色杂志的出现,一方面为影人和影迷都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可谓“起源于电影,作用于电影“。它们的出现使得影评有了一众平台得以发表,在“影人——理论家——观众”三者之间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2.来源专业的电影理论家和素质较高的观众

除了优秀的平台,投稿的主体也是影评重要的部分。民国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著称,因此民国时期已经有很多有志之士前往法国、苏联、美国等电影大国学习电影并学成归国,他们有的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工作,如孙瑜(学于纽约摄影学院),也有的投身于理论事业,成为了专业的电影理论家,如沈凤威(学于法国),这些理论家对民国电影提出了相当具体的指导性建议与意见、同时通过杂志传授了相当多的电影基础理论知识,如蒙太奇、韵律、剧本创作等,可以说,他们对于民国电影的贡献,绝不比参与实践的电影人要少,沈凤威的《谈蒙太奇》系列文章还一度成为电影人的教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得益于民国政府对电影教育的支持和电影教育者的努力,民国的电影观众具有相当高的电影赏析水平,加之民国时期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他们对于民国电影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想要表达。《电影杂志》和《新影坛》两本杂志都开设有观众来稿的版块,相当数量的影迷都踊跃投稿和提问,在他们的来稿中,“蒙太奇”、“斯式体系”、“伏笔”等专业词汇屡见不鲜,可见当时的观众也都具有极高的观影素质和知识储备,为民国的影评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专业与业余两个部分都有源源不断的影评发表,这使得民国时期的影评兼顾数量与质量,为民国电影的改进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既有电影硬性的学术改进,也有迎合观众的软性改进,两者相辅相成,鞭策着电影的发展。

3.与国际接轨

民国初期是中国电影的萌芽期,事实上全世界对电影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不同派别的理论非常繁杂,其中两个大的派别要属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他们主张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电影的魅力,即剪辑和表演,这对当时对电影还一无所知的中国观众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让中国观众了解电影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人物,就是沈凤威和灞陵,沈凤威的《谈蒙太奇》系列和灞陵的《论表演》一文为当时懵懂的中国观众初步揭开了蒙太奇和场面调度的神秘面纱,使得民国时期电影的理论体系开始瑜国际接轨,两部重要的电影《渔光曲》(蔡楚生)和《小城之春》(费穆)均受到了其影响,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尽管吸收了大量的法国、美国电影的手法和技艺,但对外国电影本身,民国影评却纷纷报以排斥的态度,当时的电影院也少看到外国电影的身影,国产电影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外国电影的传播圈子,大多数还是在局限在电影人的内部交流和学习之中。

《新影坛》第五期专门刊登了《各国电影之展览》一文,展览了英美法意德苏日七国的当家电影和七国的电影风格,但并没有一味地表扬,而是客观地分析了西方电影的优缺点,重点在于让国产电影取长补短,特别说到“愿国产电影取长补短,理性看待西洋电影入华”,另《我论好莱坞》、《美国电影之我所见》等文章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可见当时因对国产电影的私心与偏爱,对于西洋电影,影评人们都是持“学习但排斥”的态度;至于普通观众,接触西洋电影的渠道较少,其观点也是偏中立。但笔者却以为这是民国影评的一个弊端,对于西洋先进电影入华的排斥使得民众欣赏西洋电影的渠道变少,来自民众对西洋电影的评价也变少,一味支持国产电影使得国产电影听不到来自民众对于西方电影的评价,好的方面是保证了国产电影的原汁原味和独特的中国风貌,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国产电影独立于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之外,难有大的突破。

总之,民国时期客观公正的电影交流平台、知识储备丰富的理论家和观众以及较广阔的国际视野均为影评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环境,而影评也的确不负众望,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电影的发展,使得民国电影成为了当时世界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于西方电影的偏排斥态度,又使得影评到了后期批判的作用减弱,对西方电影的学习也浅薄,国产电影的质量也逐步下滑。

二.民国影评的内容

1.电影技巧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电影也是一种新鲜事物,因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手法技巧尚未完全成型。民国电影理论家们对电影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一部电影在制作时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优点,他们也都会在各大杂志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做出一个系统的理论的总结,以连载或是长篇的形式发表,像影人和观介绍一个大类的电影技巧,诸如蒙太奇、声画关系等等。

前文有说到,《新影坛》曾经连载过沈凤威的著作《谈蒙太奇》,是中国人第一次较为详细系统地教授蒙太奇的相关知识,为中国电影的剪辑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银光杂志》也曾连载过江山的《电影的秘密》系列文章,大致梳理了电影包括摄影、配乐、剪辑、造型、表演等各方面的基本工作流程,但碍于篇幅的关系,并没有细讲,《电影的秘密》也具有电影基础入门百科的重要作用,让中国观众对电影有了启蒙性的认识。除理论家外,电影工作者也通过实践,对于拍摄技巧有自己的感悟,《电影杂志》在第三期特别开设了《野草闲花》专栏,采访了孙瑜和金焰,他们分别交流了以《野草闲花》为例的导演和表演经验,也谈到了小部分的对未来电影的展望。

可见当时的针对电影本身的专业影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形成了详略结合的格局,让电影工作者和普通观众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影评、探索电影。这一类针对电影本身的影评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代的影评风格。但是当时对电影技巧的解读仍旧不甚深入,而且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始终也不是决定性的,这也是后世影评着重改变的方向。

2.观众的观后感

前文已经说到,民国时期的电影观众已经具有相当的素质,他们作为非专业人士,对于当时电影的观点更多的会从自身出发,他们的建议对于电影更加通俗化、大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影杂志》专门开设有观众来信板块,第四期《电影杂志》上市时恰逢《小城之春》热映,有许多观众都来函谈了对《小城之春》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疑问,有一位观众说到“看完《小城之春》,被周玉纹和章志忱之爱情感动,也想起了自己的生活”,也有观众想通过杂志这个平台问导演和其他制作人诸如“为何男主角为乡绅”之类的问题,更有观众敢于挑战权威,指出《小城之春》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观众来稿板块十分火爆,而且来函质量也较高。

与电影理论家有着及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同,观众看电影更多的是从电影中感悟自身,而观众又是电影拍出来的受众,因此这些观众的来函对于电影工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改进方向的指导。当时的观众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加上国的动荡以及家的漂泊,让当时观众的观影是感悟颇深的,这些好的观众们也给电影人的创作带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3.对国产电影未来发展的剖析

民国时期,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民国电影与世界也不至于望其项背,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在文艺方面具有的探索的精神,使得民国电影能给世界展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大上海风貌),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声誉。好的电影自然不乏好的评价人和好的观众,他们密切关注着民国电影的发展,而他们的态度,自然是希望民国电影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在《银光》杂志第二期中的《联华制片公司的成立与感想》一文中,作者直接写到“我仅代表个人对联华影片公司大力支持,愿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多方面帮助,希望国产影片至此蓬勃发展,赶上世界潮流”,可见当时的电影圈对于国产电影都抱有极高的期望,更有着极大的信心;《电影杂志》第三期《野草闲花》专题里,孙瑜、金焰等电影人也对《野草闲花》抱有极大的期望,灞桥来稿谈到“愿国产电影学习《野草闲花》之摄影技艺,取长补短”,可见当时电影圈内互相学习之风盛行,呈良性趋势。民国电影的发达与观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优秀的电影吸收了优秀的研究者和观众,优秀的研究者和观众又倾囊支持优秀的电影,这个良性的循环圈使得民国三四十年代,电影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导演和演员横空出世,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中坚力量。有优点自然就有不足,电影毕竟是西洋人的产物,与戏剧表演截然不同的表演体系来到古老的中国大陆难免水土不服,在剧本创作、拍摄手法等多方面都有“硬伤”,民国的理论家们对于这些“硬伤”作出的反应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以自然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具体入微的改进建议,如在《电影的价值及其使命》(《银光杂志》第一期)中,觉文说到“愿今后之国产电影守电影之本,多多学习电影之内涵,编剧追求贴合生活首当其冲”,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当代电影批评家学习的。

当时的影评已经具有了当代影评的雏形,而且内容也比较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重点是对于在制片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的指导,基本上是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反作用于实践。

三.民国影评的作用与启示

解决民国电影的技术性困难。在早期的国产电影中,受制于设备与经验,剪辑漏帧、重复,虚焦等等技术性问题时有出现,但是经过理论家的分析与指导,和观众日益提升的辨析能力以及电影人自身的克服,使得国产电影到了三四十年代技术性错误已经凤毛麟角,国产电影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剧本、表演等等更能体现电影魅力的创造性问题上去了。

扩大了民国电影的影响力。民国时期,观众对于电影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与电影人有影评这样一个可以很好的交流的平台,这样观众能找到地方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参与电影的积极性,这对当代的电影发展有极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当代的电影事业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高效的平台,让观众和电影人多多沟通,深入沟通,而不是目前电影网站观众们的孤军奋战而双方缺少更密切的交流。

一定程度上使得国产电影受局限。这主要指的是当时的影坛对于西方电影的排斥和民族主义的盛行,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某个层面上保护了国产电影,但缺乏比较与竞争,加上战乱的来袭,使得国产电影在四十年代之后走向了下坡,一直萎靡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觉醒。而上世纪的觉醒,恰巧是因为国产电影开始与国家一起对外开放,大量学习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之精髓,由此而见,电影的发展与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本国的电影要发展,就不能排斥他国的优秀影片和基础理论。

文献列表

理论类文献:

1.李运河.菏泽学院.左翼影评视野中的美国电影[J].电影文学, 2013,15:008-009

2.李建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1.36:44-52

3.黄莉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研究所.三十年代“新兴影评”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08-109,117

4.张波.济南大学.纠结与失衡的批评立场——《新影坛》中的“事仇民族主义”向度[J].当代电影, 2014,10:054-058

第二篇: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伟大而历经艰难的祖国的热爱之情,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重点】⒈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难点】1.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2.影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

导入: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无疑,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是近代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开启梦想的阶段——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这节课我们共同回忆追逐梦想的岁月——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题阐释:民国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 特点:曲折性趋势:发展

先来了解一下课标要求和重、难点。打出幻灯片:课标要求和重、难点。(找学生读)幻灯:打出柱状图:(图略)

师:从图中得出的信息是什么?你能用唐朝诗人岑参的一句诗加以形容吗? 生:

1、我国对外贸易为出超。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这段时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说明我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潮流,民族工业遍地开花。“忽„„,千„„”)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迎来一夜春风的原因是什么?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表现如何呢?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学案拿出来,稍加整理,我们一起分享预习成果。幻灯:打出材料:材料一:阅读教材34页资料卡片: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工业建设会趣旨》 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这则材料和什么事件有关?它的历史功绩对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生: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中国近代史》 师:请谈一下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生: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政府颁布发展实业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幻灯:打出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图片略)材料三: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作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师: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什么?

生:人民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作用。(扩大国内市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民要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付诸了的实际行动,那就是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幻灯:打出材料四:观察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以及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1913年(1913年指数为100)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图片略)

生:面粉出口量大幅度提高,三国对华输出大幅度下降。

说明: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期间,欧国暂时放松侵略。(这给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下面的材料证明了这一点。)

幻灯:打出材料五:1911-1913年,全国共成立实业团体72个,几乎遍及所有省区,海外华侨也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总和。行业

厂数

投资额(万元)

行业

厂数

投资额(万元)

纺织

2998.4 面粉

1459.1

染织 47

564.8 火柴

342.5

缫丝

798.5 烟草

601.9

师:阅读材料,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及表现。生:

1、速度与规模空前

2、发展的最主要行业:纺织业(最大)、面粉业(第二)

幻灯:打出图片(图片略)和材料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师: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生:

1、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

2、主要在轻工业。(行业分布不平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4、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5、时间短暂 师:请思考:民族工业发展时间短暂的原因?【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根据材料六说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启示: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发展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整理学案上的知识结构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内因:政治环境:辛亥革命扫清一些障碍,民国建立使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思想条件:民族资本家的爱国心(实业救国思想)。外因:一战结束,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根因)用分析“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的方法,结合学案给出的材料分组讨论并整合如下问题: 1组:1927-1936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2组:1937-1945年抗战期间民族工业日渐萎缩的原因。3组: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4组:归纳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要求:

1、论从史出,言简意赅;

2、层次分明,字迹工整;

3、本组代表发言。学生按时期回答: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

材料七:1927---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包括棉纱、面粉、火柴、卷烟、啤酒等):1927年月平均生产总指数为100;1934年月平均生产总指数为103;1935年为105;1936年9、10月份为107;1936年10、12月平均生产总指数为108。请回答:(1)国民政府前期,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怎样?(发展较快)(2)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反帝爱国运动③“币制改革”(1935)(3)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发展也是短暂的?(受哪些因素限制)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官僚资本的控制;帝国主义的压迫。

三、抗战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1937年—1945年)

材料八:典型案例:宋子文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此公司于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8年,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1909年2月16日,简氏兄弟以12万元资本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内战不断。到抗日战争前夕,“南洋”已陷入困境。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6年,南洋营业利润再度下滑之时,1937年,宋子文的官僚资本乘虚而入,取得了“南洋”的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不久,“南洋”的机器设备被侵华日军所毁,烟厂蒙受了巨大损失。

⑴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⑵国统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四、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1945年—1949年)材料九(法币图略)材料十:帝国主义各国在华投资表 年份

外国在华投资总额

美国投资额

美国投资比重

1902

150930

7941 5.2

1914

225570

9910 4.4

1930

348740

28570 8.2

1936

428540

34050 8

1941

916180

48240 5.2

1948

309890

139330 45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民族工业面临困境的原因。(1)法币政策的影响;(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3)官僚资本的压迫;(4)繁重的捐税负担;(5)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影响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生:革命、群众运动、国际环境、政府的政策„„ 幻灯:打出因素(略)★影响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有利因素:⒈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⒉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 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⒋实业家的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⒈三座大山的压迫与束缚;⒉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⒊环境恶劣(双半社会);⒋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

5.先天不足(缺少资本原始积累),后天畸形(无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思维升华、以史鉴今】

★这些因素对今天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有何借鉴意义? 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启示颇深。1.要发展民族工业必需依靠民族力量。

(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注定了民族工业的曲折)2.必需注重科技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近代民族工业往往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而被外国资本操控)

3.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在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及交流中求得进步。(近代的闭关锁国是造成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之一)„„

小结:基本框架:清末至民国,中华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要求:连线)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沉重打击 2、19世纪末(1895-1912年)改造为公 3、20世纪初(1912-1919年)陷入困境

4、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年)夹缝中产生

5、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初步发展

6、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短暂的春天

7、过渡时期:(1949-1956年)较快发展 当堂检测(贴近高考):

1.(2012年全国课标卷30题)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黯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2.(2012年全国文综卷16题)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B)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D)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3 ?

153

A.2

B.31

C.73

D.193 4.(2011年高考海南卷2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D)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商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答案]B[解析] 本题属于图片类材料选择题,由题干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然后审图及注,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描述成“春”“夏”“秋”“冬”“新的春天”,再前后对比每幅图片,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夏天”指民族工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获得发展 一战期间春天短,一战结束倒春寒;国民前期夏天热,国民后期严冬寒。在近代历史上,大多数民族工业都被那段艰难的岁月所淹没,但也不乏像荣氏家族这样的代表,他们坚持着梦想,传递着梦想,打出幻灯片:从近代开始,荣氏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华民族企业的先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继承荣家商业,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今,中国现代民族企业已经异军突起,例如代表民族品牌的三家企业: 打出幻灯片:华为(科技创新)、联想(敢于挑战)、海尔(质量取胜)看一段视频资料:

比较近代和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好的时代,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畅所欲言:谈谈你的梦想。以习书记的一段视频讲话结尾。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愿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为实现自己的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奋斗吧。

第三篇: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复合材料状况

0.前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尤其在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前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明确指出对新材料的结构与复合华作为复合材料研究的一重点领域。

1.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的物质组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连续相成为基体,分散相成为增强体。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本身密度大、化学性差;无机非金属材料脆性大;高分子材料易老化不耐高温。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三高一低”(即高强度、高模量、高耐温和低密度)的要求。单一材料所表现出的性能满足不了苛刻条件下材料性能的要求,因此,将三种材料复合并合理设计后通过“扬长避短”使得高性能复合材料得以快速发展。

2.复合材料得分类

复合材料按照基体材料种类分为树脂基、金属基和陶瓷基;按照增强形态分为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和叠层(层状)增强。按照增强形态所致的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抗疲劳性好、耐高温、和断裂安全系数高等特性。2.1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可设计性强的特点,60年代问世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重要的技术产业,并且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对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微型化和高性能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树脂基复合材料较低的密度,应用于航空飞机,可降低飞机自重的25%-30%。

2.1.1国外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共有40000多种,截止2007年,全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量达750多万吨,从业人员约45万人,年产值约415亿欧元[1]。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热固性树脂向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研究。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明显节约加工时间和工序。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优异的性能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航空和体育用品中。

2.1.2国内现状

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约50年左右,近年来,受世界复合材料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十二五”国家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新材料的发展应用,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在我国发展迅速,全球玻璃纤维2014年总产值为7898.5百万美元,预期在2019年达11046.5百万美元,年增长率6.9%,目前,亚洲市场容量最大。2014年全球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总产值为4898百万美元,预期2019年达7044.3百万美元,年增长率7.1%。2013年中国产量达410万吨,中国玻纤复合材料增长迅速,自1978(3.5万吨)年到2013(410万吨)年,中国总产量增长了683倍。

2.1.3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依据不同类型及结构设计的复合材料,对模具及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目前航空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的成型工艺包括:热压罐成型工艺、RTM成型技术、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成型技术、热压成型技术、自动铺放技术等。目前,通过上述成型技术工艺,旨在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轻量化的研究,同时重视生产工艺和综合配套设施的改进,降低成本,使得树脂基复合材料性价比更高。

2.2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至今,科技工作者主要在增强相和制备工艺做了大量研究,其增强相主要分为单丝、长纤维晶须、短纤维和颗粒等;制备工艺主要分为:扩散结合、粉末冶金、雾化和业态金属等方面。在过去二十几年中,金属基复合材料逐渐从军事国防向民用领域渗透,2.2.1国外现状

目前,其应用已经在陆上运输(汽车和火车)、热管道、民航、工业和体育领域已经商业化,形成年产5000t年产值近20亿美元的工业部门。2008年全世界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总量达4400t,2013年以前全球MMCs(金属基复合材料)每年保持约5.9%的年增长率。其中陆上运输和高附加值散热组件各站60%和30%,2.2.2国内现状

从MMCs的生产效率,应用范围和规模与国外相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材料科技水平的水准线,以用量计算,美国、欧洲和日本是MMCs的消费大国,超过总量的65%以上,而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MMCs产业及产业标准或军工标准。目前,仅有少量航空航天单位、科研单位形成了小批量生产的配套能力,品种较为单一,但仍然是我国国防和军工建设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内MMCs市场发展潜力随着技术和市场缺钱发展巨大,西方MMCs公司在中国建厂并生产,然而关于技术仍然没有得到解密。为了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我国亟需研制出一批高质量MMCs生产技术和配套设施。

2.2.3MMCs制造技术

MMCs制造工艺和方法主要为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原位生成法、挤压铸造法和喷射成形法。搅拌铸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生产大体积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可以制备出增强相高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但工艺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原位生成主要是通过形核长大成稳定相形成,增强表面无污染,增强强度高;挤压铸造是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途径,将预增强体在模具中加热迅速冷却制得;喷射成形主要是得到细小、致密、组织均匀体,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2.2.4MMCs发展方向

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制备方法一般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制备新材料,为了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MMCs复合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为: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进一步探究金属基增强相强化机理,微观结构变化对机制的作用;润湿问题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难题,解决MMCs润湿问题成为关键;强调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选择问题。

2.3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发展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一般是指相变增韧、颗粒增韧和纤维、晶须增韧陶瓷的材料。主要针对耐高温复合材料研究应用,主要还是航空航天的应用,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50-60年代,发动机热端部件主要材料为铸造高温合金,其使用温度为800℃-900℃,70年代中期,定向凝固超合金开始推广,其使用温度提高接近1000℃,进入80年代后,开发出了高温单晶合金、弥散强化超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并且热障涂层技术得到了应用,是热端部件的使用温度提高到1200℃-1300℃,接近合金熔点的80%,再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温度收到限制,陶瓷基复合材料是21世纪可替代金属及其合金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近20年,世界各国对高温结构用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NASA制定的耐高温材料计划、宇航计划以及日本的日月光计划都把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研究目标是将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的耐温达1650℃,从而达到节能、减重、提高推进比和延长寿命的目的,满足军事和民用热机的需要。

2.3.1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制备方法

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对陶瓷增韧,纤维增韧引入主要是使得陶瓷材料的断裂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来脆性断裂变成了非脆性断裂;晶须是具有一定长径比且缺陷较少的陶瓷小单晶,有很高的强度,是一种理想的陶瓷基增韧增强体,晶须引入使得材料由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的混合模式;相变增韧是目前极具发展前途和潜力的结构性陶瓷,主要利用ZrO2的相变特性提高陶瓷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通过应力诱导、微裂纹和压缩表面韧化处理;颗粒增韧是使颗粒充分分散在陶瓷基体中,烧结致密化,对陶瓷基的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有较大改善,颗粒的分布减小了裂纹扩散的驱动力,可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2.3.2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未来发展

陶瓷虽然作为发动机热端材料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其脆性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为了克服陶瓷材料存在的可靠性差、敏感和韧性差的缺点,主要通过上述增强机制改变陶瓷本质的特性,为了使陶瓷基复合材料更快的发展,突破自身的缺陷,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为:1.降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目前CMC成本较好,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美国陶瓷界人士认为:通过凝胶铸成型与水基低压制造成型是目前较好的陶瓷成型工艺,且成本低;2.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可重复制造性,降低因增强效应所带来得加工不稳定性;3.目前CMC设计准则主要参考金属材料设计手册,其本身尚没有形成完成的设计系统,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在特殊领域和特殊构件下金属手册满足不了陶瓷材料的设计要求,因此需尽快完善陶瓷基材料的设计手册并制定新的加工设计准则,以便进一步推进陶瓷材料的进步。

3.结论

为了满足苛刻条件下材料的使用,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结构可设计性、结构功能一体化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各个领域表现出突出的作用。尤其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交通、资源环境等国民经济中影响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复合材料的发展将会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更经济化、功能性更专一化的领域发展迅速。国家推出“十三五”绿色环保节能后,复合材料的发展将会更加全面。专业化,系列化。

参考文献

[1]陈详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J].航空材料学报,2000,v20(1):46-48 [2]陈详宝.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航空材料学报,2003,v23(增):198-199 [3]陈详宝,张宝艳,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09,v28(6):3-5 [4]邢丽英,蒋诗才,周正刚.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进展[J].复合材料学报,2013,v30(2):2-5 [5] 何亚飞,矫维成等.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J].纤维复合材料,2011,2:7-9 [6]耿运贵,张永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V26(2):192-195 [7]郝斌,段先进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及展望[J].材料导报,2005,V19(7):64-66 [8]李凤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玻璃刚/复合材料,2004,1:47-50 [9]王倩,高建国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7,V19(2):10-13 [10]张荻,张国定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材料进展,2010,V29(4):1-4 [11]张效宁,王华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云南冶金,2006,V35(5):53-55 [12]张发云,闫红等.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锻压技术,2006,6:100-103 [13]张立同,成来飞.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战略讨论[J].复合材料学报,2007,V27(2):1-4 [14]王俊奎,周施真.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1990,V7(4):1-3 [15]何柏林,孙佳.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工业,2009,V19(4):49-51 [16]史国普.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概述[J].陶瓷,2009,16-19 [17]周洋,袁广江等.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硅酸盐通报,2001,31-33 [18]付前刚,李贺军等.国内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1,V30(11):7-9 [19]蒋鞠慧,陈敬菊.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于发展[J].玻璃刚/复合材料,2009,81

第四篇: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2001-2010年彰武县妇女及儿童事业发展状况

县统计局、县妇联

(2011年10月13日)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彰武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坚持儿童优先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突破重点、难点指标,全县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求发展、求突破、求跨越为工作重心,积极抢抓各种机遇,负重拼搏,务实创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73.5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1 %(以下所指“年均增长”都是以2000年为基础,至2010年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全县人均GDP实现17969元,年均增长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6亿元,年均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169元,年均增长2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732元,年均增长17%。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投入,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2010年,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5334万元、卫生方面投入经费7923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4%、33 %。

二、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

十年来,我县不断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加强妇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工保险制度和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妇女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绩。

2010年,全社会妇女就业人员占职工从业人员总数的52.8%;远超出省级规划达到45%的目标。自2000年起,妇女就业人员一直占全县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底,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女职工2.17万人,比2000年增长12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女职工1.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女职工0.2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了13.84%,以上各险种女职工参保比例均占50%以上。

十年来,我县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尤其是妥善做好女职工的法律援助工作。2010年,我县的妇女法律援助的工作站点由2000年的1个增加到29个,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人数也由2000年的98人增长到672人,妇女权益切实得到了法律保障。十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将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从而保证了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占有一定比例,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了100%,并且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目标:一名以上);2010年,县人大代表192人中女性49人,占25.5%,政协委员203人中有女性59人,占29.1%;县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

率达44.8%,县处级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占20%。在基层组织中,妇女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率也在保持较好的水平,2010年,全县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24%,居委会女委员比例达到了98%。如今,全县女干部不仅在参政议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

十年来,我县全面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儿童及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

十年来,我县九年义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并进入了免费时代,中小学校舍、操场及活动场所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0.0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26.54%提高到7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03%,其中女生为21.52%,比2000年提高了3.82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省级规划提出的终期目标。

四、卫生与健康

为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妇女儿童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保健水平。

2010年,我县孕产妇死亡率为0(目标:22.5/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特别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也达到了100%(目标:80%);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4.2%,(目标:85%)。良好的妇女计生保健服务,保障了我县妇女依法享有计划生育权利,提高了妇女健康生育水平。

十年来,全县婴儿死亡率连续几年有较大幅度降低。2010年,全县婴儿死亡率为3.8‰,比2000年降低9.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比2000年降低8.6千分点。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我县免疫规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步提高,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分别达到99.8%、98.8%、99.1%、99.3%和100%,有效降低了婴儿及儿童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儿童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社会生活环境

2010年,全县财政用于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16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入10009万元,农村改水受益率达97%,(目标:9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4%(目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3%(目标:65%);城市污水处理率80%(目标:80%)。同时,彰武县妇女发展中心的高效运作,为我县妇女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五篇:民办学校发展状况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

现状与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1997学我国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920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72.75万所)的0.4%,其中小学1453所,中学1467所;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84.8万人,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194 32.2万人)的0.4%。5年左右的时间,新中国的民办中小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初具规模,从自发自生到 步入正轨,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包办中小学教育的格局,这无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 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5年来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民办中小学主要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各地政府对发展民办中小学的政策差异较大,共同的趋势是加强了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

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现实表明,其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目前各地政府对民办中小学发 展的态度与政策差距悬殊,而这种政策又直接受制于当地主要领导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有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办学人信心较足,学校的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讲,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比较积极宽松,如浙江温州和辽宁鞍山对民办中小学校采取鼓励发展,规范管理的切 实措施;上海、广东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大多数得到政府实质上的支持,在那里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 民办中小学校。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对民办学校要么是管得过多,卡得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要么就是 只批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办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因而怨气颇多。这种态度与政策上的差距,直接加大了 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地区性差距。

民办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地区对民办中小学逐步加强 了管理。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一方面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 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办学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加紧制订并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实施细则不久也将出台。许多地区也严格了对民办中小学的审批、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管理机构,颁布了管理办法。如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四川以及广州、济南、福 州、温州、青岛、哈尔滨等地都推出了地方民办教育的管理办法。由于在《条例》出台之前,国家没有关于民 办教育的法规,各地在发展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教育问题上,认识不一,政策差异较大。

2.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多样化,企业办学和“转制”学校形成热点 从类型上看,民办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混合设置的。目前混合设置的多于独立设置的,大多数为寄宿制学校。从层次分布来看,中心城市各类型民办学校结构较齐 全,中小城市以初中为多,县镇及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小学。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或投资主体成分比较复杂,有 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业公司、海外人士和公民个人,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公立学校。其中,联合办学多于 独立办学。

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模式呈多元化特点,目前主要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股份制和公司企业办学。私立自 办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相对较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个人投资办学(私立学校)极少。“民办公助”学校比较 普遍,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目前,在上海、温州等地大多数是这种模式。在上海,“民办公助”的形式主 要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情况,为民办学校无偿或低偿提供校舍、场地;有的还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或 一部分教育设备,如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小学、扬波中小学和明珠高级中学均属这种性质的民办学校,北京的华 夏女子中学等也属这种性质。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教育储备金”办学的模式较多,并在教育 界内外引起较大争议。这种学校的运作方式是家长和学校签订合同并缴纳教育储备金(每生15万~30万元不等),除此以外,家长不再交任何费用。学校通过运用储备金来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学生退学即退还储备金,毕业时全部退还。广东从1993年5 月开办第一所这种性质的学校,到1996年,全省共有这类中小学70所,在校 生11万人。现在有30多所这类学校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最高的达3亿元。目前,他们吸纳的社会资金已超过30 亿元,同时,每年还吸纳3 亿元的正常经费投入。这类学校投入高,规模大,学校的占地一般在100 亩以上,最大的已达600亩,硬件设施好,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被人称之为“ 扶贫教育模式”的民办校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学校教育经费匮乏,条件简陋,教师待遇较低,收费也低,有的 全年收费仅几百元,教师每月工资一二百元。这类学校主要是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不足。

近两年来,企业办学与“转制”学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争议较多,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企业办 学成为热点,主要是因为办学投入大,标准高,收费昂贵,社会反响较大。企业代表是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学校的资金管理和运作一般按企业经营方式运行。有的甚至与企业资金混为一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与 企业的兴衰维系在一起,学校没有资金运作自主权,校长要看企业老板的脸色行事,与“打工仔”无异。在学 校资金运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急于收回成本,甚至牟取高额利润,他们对学校的资产所有权等经济问题十分关 注,而在《条例》出台之前,对此又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性规定。有的学校因此而引发出了矛盾纠纷,社会上对此也议论纷纷,观点不一。此外,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转制”学校(即“公办民助”学校)也 成为民办中小学的一个热点。这种性质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原有公办学校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与承办人(或 承办单位)签订承办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参照民办学校管理办法运行,享受民办学校的有关政策待遇。即学校 教育经费以自筹为主,政府予以支持;人事、分配由学校自主自定;学校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变政府指挥为政府指导监督,学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如北京的十一学校、上海的蓝田中学等。二 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教育行政部门拿出一些与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新建校,委托个人或团体承办,目的是为了迅 速建设一批高水准学校,避免产生新的薄弱学校。一般情况下,政府在过渡期内向学校提供办学的基础经费,学校则参照民办学校的管理办法运行,享有办学自主权,如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小学、上海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学 校均属这种类型。通过这种方式办学,学校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筹集到办学经费,装备好学校设施,组建较高 水准的师资队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迁入居民对学校的信任。

3.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

目前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大多数学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处于过渡期,以租赁校舍办学者为 多。只有一小部分有独立校舍和一流的办学设备,还有个别的属豪华型学校。在分布上,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的民办中小学的设施条件普遍较好,标准高、要求高、收费也较高。这些学校主要满足了社会择校需 求和富裕阶层子弟上学的需要。在中等城市和内陆地区的民办中小学校大多数属于条件一般,收费中档,主要 满足一般工薪阶层有择校需求的家庭子女入学,这类学校的学生构成比较特殊,有的学校离异家庭子女比例达 到50%。一些城镇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民办中小学校,条件设施一般较差,收费也较低,有补习性质的,更 多的是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与一般公立学校差别不大,甚至条件略差。在办学水平上,一方面,同一水平上 创办的学校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差距:有的发展很快,形成规模,也获得了社会赞誉;有的发展 缓慢,停步不前,出现种种矛盾与问题,甚至已经停办了。另一方面,由于创办的学校基础不同,办学者的水平又差距悬殊,致使学校之间拉开了距离。从全国来看,真正属于收取高额学费或高额储备金、条件设施精良 的民办中小学校,实际不到100所,不足全部民办中小学校的4%,而这些学校又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多为企业参与办学。

4.目前,学校数量增长趋缓,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数量上看,目前民办中小学校发展的速度比前几年大大放慢,新办校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加强了对 民办学校的管理,尤其是严格审批。同时,由于民办学校还未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民办校的生源有限。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已经过了3~5年的初创时期,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区域内的学校间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大家都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 量,使学校办有特色,并获得社会、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已成为所有学校共同关心的重大话题。

问题与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或者说处于由 初创期逐步走向成熟、规范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是有关民办中小学的立法与管理滞后于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在《条例》出 台之前,关于民办教育的法规政策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适用范围时限不明,各方面的职责不清,对不 同类型的民办学校缺乏针对性。在管理上明显存在体制不顺的状况。民办学校涉及普教、职教、成教和高教,因而在管理上出现职责不明,由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多头审批、交叉管理的局面,这种状况影响了民办教 育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管理力度。由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社会力量办学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状况。其次,民办中小学教育理论的研究落后于民办中小学发 展的实践。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队伍很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已有成果也缺乏针对性,应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 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再次,社会对举办民办中小学校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对民办中小学 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认识不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淡漠。从内部来看,一是现有民办中小学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良好软、硬件设施的学 校收费太高,一般群众无力承担;而收费低廉的学校,其软、硬件设施太差,人们又对其教育、教学质量缺乏 信任,而宁愿选择公立学校。二是民办中小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碰到诸如校舍、生源、师资、经费等多方面 的困难,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挫伤了不少办学者的积极性。三是在《条例》出台之前,虽然国家对发展民办 学校的大政方针已明确,但缺少专门的可操作性的法规文件,致使许多办学者或准备办学者持有疑虑,或等待 观望,甚至有一部分已办多年的学校,也转而放慢发展速度,安于维持现状,不敢作长远打算。四是确实存在 少数办学目的不纯,甚至借办学行骗者,也存在一些管理水平低下的办学者。如有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实际上实行的是“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学校内部缺乏民主和监督机制,一些办学者转移、侵占、私分教育机构的资金、财产,这些现象毁坏了学校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内外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民办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解决民办校 诸多办学困难与问题的速度和力度。

思考与建议

十四大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在思想认识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条 例》,更预示着我国社会力量办学步入了一个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 展前景广阔。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思想,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又一 次思想解放。近年来,在民办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对民办学校的性质和民办学校财产的所有制性质存有疑 虑。根据十五大精神,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都应属于混合所有制形式,其中既有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可能 有私有成分。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是一种不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目前看,大多数民办中小学是 集体成分占主体,也含有国有成分(如在一些“转制”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里)。区别在于,依不同的办学模 式,各成分所占比例不同。民办学校的财产,除个人投入外,其余部分(包括组织或个人给学校的捐赠)都应 属于公有成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占。当前,发展民办教育是适应社会多层次教育需求的一条重要渠道,民办中小学还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十五大以后,民办学校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为了进一步促进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形成以政府 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新格局,是符合国家方针政策,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现实需 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教育的正确宣传报道,积极开展讨论研究。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人士更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把思想 统一到《条例》规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上来,积极创设有益于民 办中小学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认真贯彻《条例》,理顺管理体制。《条例》的实施细则近期将出台。条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近些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诸多有争议的问题,并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各地应从实际出发,认真 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制定地区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将民办中小学教育纳入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法制 化轨道。同时,应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政府和办学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统筹 管理、分类指导。把民办学校归口于成人教育或计划、法规处室管理的状况应该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是导致“ 只批不管”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办中小学应与公办中小学一同归入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民办学校的审批、评估 和业务管理可以分开,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

3.改进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完善评估制度。当前,各地要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加强管理。首先,必须改进管理办法,对民办中小学不宜套用对公立学校的管理办法。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在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 自主权和民办学校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检查、监督与指导的宏观调控职能。其次,主管部门必须严格 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把好审批关,重点做好办学基本条件和董事长、校长的资质审查。再次,要完善 对民办中小学的评估制度。政府要重点做好办学许可证的年检工作,学校办学质量评估、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管理评估等可通过建立社会中介评估机构来组织实施,其评估结果可作为政府部门实施宏观调控与监督的重 要依据。

4.统筹规划,做好调查研究。民办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好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纳入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和长 远规划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开展民办教育的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围绕民办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 策(象如何办好民办中小学校、如何提高民办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开展宏观与微观 相结合、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与管理服务,为广大民办中小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下载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电影发展

    美国电影发展史 美国无声电影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19世纪末20......

    电影产业发展

    电影产业发展如何向前 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广电总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适应......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讲课稿

    近代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回顾: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单元的题目。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在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样一个框架图,工业文明主要在欧美国家是......

    采购业发展状况

    一.采购人员的职业现状以及发展 随着跨国采购,联合国采购,全球采购等新生事物频繁出现,采购也成为了企 业营销物流链的关键环节,生产型的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40%-70%进行原材料,零......

    新邵县餐饮业发展状况

    衡东县餐饮业发展状况最近,县土菜办和餐饮协会对我县餐饮企业突出反映的几个问题深入调查和了解,组织多次座谈,听取了不少反应和意见,现将调查的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县餐......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摘要:本文阐述了香港回归中国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揭示出其发展的一些特征,总结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些启示。同时,通过对香港对外贸易......

    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

    兴国县林业发展状况

    兴国县林业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属长江一级支流——赣江上游的贡江水流域。全县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4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