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日语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 要:在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严重滑坡,抄袭、语法错误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常州大学的实际情况为例,探讨影响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内因和外因,并立足于日语的专业特征,提出在论文准备时间、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学校配合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改善当前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论文;内因;外因;指导教师;课程设置
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毕论),是本科教育的一个必经环节,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日语专业而言,毕论是对学生的日语技能、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等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日语毕论质量严重滑坡,抄袭、语言表达不清、语法错误严重、逻辑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等现象日趋严重。日语专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提高毕论质量,是各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以常州大学日语毕论的教学实践为例,总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探讨提高毕论质量的对策。
一、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特点
毕论属科研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但事实上,在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本科生的论文很难达到这个高度。日语毕论囿于其专业特征,实现起来更难。日语是小语种,与英语等通用语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零起点”。大学经过短短三年多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就面对毕论的考验,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人平时时间多花在语言学习本身上,很少涉及理论性的学习,只能做到对某个课题的现有成果进行学习、归纳,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做一些描述性工作,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做到“自圆其说”、语言准确已属不易,能有“自成一说”、推动学科发展成果的情况则少之甚少。
正因如此,业界有人主张日语专业应取消毕论环节,以翻译作品取而代之或主张直接用中文来写日本、日语相关的内容即可。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写作毕论不可或缺,这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鉴于日语专业本科生的现状,其毕论的要求可以定位在:选题适当,语言准确,格式规范,内容充实,论证充分。同时,主张鼓励起点高的院校,或者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的学生勇于突破,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常州大学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采用“毕业论文写作+翻译作品”的检验考核模式,即6000字左右的日语论文和一篇与所写论文相关的1000字左右的日文翻译。通常,翻译经过老师指导都能很好地完成,但在毕论完成方面困难重重。毕论质量不高,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造成的。这里“内因”指学生个人的资质和努力,“外因”指教师、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
(一)内因方面
由于是“零起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语法错误连篇。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学术论文写作经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较差,论文空泛、浅薄,缺乏必要的论证,总是论少述多,写成说明文或描写文。可见,学生对所做毕论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毕论只是学校学习的一个环节,将毕论工作视为一次较大型的平时作业,重视不够,论文多是东拼西凑。甚至,少数学生还存在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不少学生写完论文初稿就认为完成了毕论,把局部内容调整、语言润色、格式完善等后续任务视为指导教师的任务。
(二)外因方面
1.时间上的冲突
2.教师指导问题
近些年,由于各高校主抓科研,全国上下都越发看重“科研成果”,尤其看重核心刊物和专著,导致教师教学热情减退。一般,日语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如常州大学每位日语教师每年指导人数人均约7-10人。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指导如此多的毕论。在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只能把辅导重点放在把握学生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科学性、论证的逻辑性等方面,对学生论文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准确和流畅等则辅导相对欠缺。另外,从年龄结构上说,年轻教师比例偏大,难免会有部分教师缺乏指导论文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校管理及服务措施的影响
首先论文写作过程监控力度不够。由于毕论主要采取分散式管理,使校方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向及论文完成的进度,教师的指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也敷衍应付。其次,为论文服务的配套设施跟不上。
第二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彭恩胜 胡振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但是,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等因素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坚持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从而巩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KS08)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y
Peng En-Sheng
Hu Zhen-Yu(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330004)Abstract: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 is the need to ensure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unning colleges, is the inherent demands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socialist talents.However, the factors such as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low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ideology, the digestion of multipl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he eros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anomie which influences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To do the ideological work well, we must form the ideology safety-integration with coordination, strengthen the ideology security task cohesion with catching the team, enhanc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radiation
with
grasping posi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control with grasping mechanism.Key words: In University;the Security of Ideology;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这一重要论断既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素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全团结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它能够起到较强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能够促使社会价值观、政治观趋于稳定。反之,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故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高校已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战场,是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者,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高校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关乎着旗帜、道路、国家的政治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是传道授业的基地,是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迫切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改革的内在需要。在高校,无论是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还是学术研究和思想宣传,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全球化在趋势中翱翔、文化多元化在激荡中交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在这一时期,高校师生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不良观念的侵扰,能否把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观念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能否在高校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尚和情操,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在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警惕什么等原则问题上,必须举旗帜、指方向、亮底牌、点要害,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使命问题。
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是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的基本命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它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判是与非、善与恶、真
[2] 2 与假、美与丑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防止“幼稚病”、“色盲症”、“软骨病”。但是,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师生在思想认识、观念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突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红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始终,关系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核心问题。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迄今为止,虽然高校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仍有一些高校党委对于为什么要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还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未能正确理解或处理好高校持续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关系,只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强化教学科研建设,而忽视了或弱化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部分二级学院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组织没有配置相应专职人员,没有配足专用资金。他们往往不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组织广大教师去探索“形而上”的真理,而宁肯去追求“形而下”的“实惠”,仅仅强调专业建设,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悬空化。部分教职工只关心自己的福利、个人的升迁,也只关心自己的兴趣,而很少关注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些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存在偏见和误解,采取消极应付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边缘化。此外,少数高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仅仅是宣传部、团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事,而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导下,不同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很难形成教育合力。
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不断优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庸化、僵化问题。“庸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引经据典,把意识形态中某些“语句”当作标签,随处乱贴。高校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或教学部门中有些工作者,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底,没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能力,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上,只会唯书唯上,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把本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由于实用性强加于马克思主义,而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而由于价值取向加以抛弃,为实用寻找理论依据。‘僵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将意识形态工作僵化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枯燥的理想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长期以来,灌输法一直是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采用的主要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待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部分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者
[4]
[3] 3 则是只“备书”、只“备理论”,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忽视和解构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3.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互联网构筑的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和广泛性应用,不仅昭示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是意识形态交集的前沿阵地,必然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先进的与落后的、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舆论相互交集、相互交锋。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东方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并存的格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如西方宪政民主、意识形态虚假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主张。但是,由于高校学生世界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辩证的批判眼光,因而在对待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态度上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高校一些学科领域和部分学者盲目迷信西方学术理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热衷于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现实,解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销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4.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其所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塑造和优化环境的同时,也受到其环境的影响。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纪守法意识大大增强,还是一个个“最美”故事,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彰显着社会进步。然而,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在政治生活领域中,一些党政官员、职权拥有者,在合理合法的外衣掩护下,权力发生了“异化”和“畸变”;在经济生活领域里,欺诈、诋毁、贬低、引诱、胁迫、虚假广告等造成了一系列诚信危机,背离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在思想文化生活领域里,信仰危机、精神缺钙问题问题突出;还有知识领域失范、治安领域失范以及风气失范等现象„„一系列政治丑闻、社会心理、道德逻辑、文化操守等基本底线的失守和沦陷,也一次次触痛高校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绊脚石。
三、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不断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
1.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
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有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担当意识,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艺术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高校党委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核心,需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洞察预测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分析,确保对高校思想动态的准时、准确掌握。高校宣传思想部门,4 要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党管宣传不能变,高校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性质不能变,打造具有高校特色、高校风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党委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在党委领导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实施,党政配合、上下联动,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2.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执政目标、体现执政水平的基本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必须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品牌代言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当前,要切实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领导,积极充实人员配置、落实教研经费,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促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路人、践行者。二是建设好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高校必须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多措并举、精选优培,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他们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建设好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红色社团队伍。高校学生社团是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在加强高校学生社团队伍建设中,高校务必引导学生,按照社团章程要求,成立各种协会、学会,并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等活动;要加强工作指导,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把握正确方向;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通过学生红色社团,凝聚更多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3.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
高校具有思想解放、学术自由、价值多元等特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阵地建设至关重要。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交流平台建设。讲座、论坛、学术交流会是高校教授和专家传播知识,教师与学生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为了确保讲座与论坛等活动的政治性,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审批制度,有序管理论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确保高校所有类似论坛的阵地都讲政治,而不给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提供传播渠道。二是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站系统,加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秀理论成果数字化进程,开辟网络平台栏目,唱响网络主旋律;落实高校校园网络管理责任制,改进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切实抓好网络课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等的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工作的管理,杜绝不良网站侵袭。三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将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寓于高校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同时,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育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使校园文化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从而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辐射力。
4.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
无数事实表明,高校不是一片净土,而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汇集处。在这种现实境遇下,高校应当抓好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控制力。一是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防范机制。始终不渝地加强组织领导,在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在健全组织、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毫不动摇地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在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心理预防,在档案记录、心理发展上下功夫,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需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舆情分析会;根据舆情研判结果有针对性做好预案准备;成立危机管理或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构,负责处理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科学迅速地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三是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要确保物质投入,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工作,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渗透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常投常有。高校要确保人力投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学校的特点,组织一定数量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者。此外,探索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量化机制,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思政课教师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3] 刘爱莲,彭恩胜.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9(4):5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第三篇:栽培因素对玉米制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栽培因素对玉米制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1、影响制种质量的不良栽培因素
有的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同,相差30--40d,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大幅度延长,容易形成“疲劳作战”,松懈麻痹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制种基地的前作物布局不合理,同一制种片区内的前作物种类多,生育期差异大(如小麦与蚕豆、油菜、大蒜等),从而造成制种田块之间的播种期相差过大。
有的田块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厚度不均匀,其结果是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虽经补种或移栽,补足了苗数,但母本行内苗龄差异明显,大苗欺小苗现象突出,因此,去雄次数增多,过程延长,及时、干净、彻底去雄的难度加大。
有的田块未按统一的行比种植父、母本或在父本行内混有母本,而且在去雄时,也未加仔细辨认,因此造成部分母本植株去雄遗漏,田间母本散粉株率严重超标。
有些制种田块,母本留苗密度多达6.75万株/公顷以上,甚至7.5万株/公顷以上,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授粉不良。其结果是植株空秆率较高、果穗较小、结实率较低,而且在去雄时,由于密度过大,部分“缩脚株”往往被忽视而抽雄散粉。虽然这些“缩脚株”大多不能授粉结实,但会影响附近正常植株的种子质量。
有的制种田块地势低洼或靠近水稻田,排水困难,渍害、草害严重,导致植株黄瘦早衰,子粒瘪小、成熟度低,即使去杂去雄质量合格,种子的外在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1.6农户间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在同一制种片区内,由于农产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苗棵长势不平衡,三类苗现象突出,往往会形成去杂去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差异。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苗齐、苗全、苗壮,已形成高产苗架的田块,农户去杂去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高,质量较易保证。反之,一些中耕管理差,草害、渍害严重,苗残缺不全或植株早衰的田块,农产去杂去雄的主动性都相对较低,甚至对苗棵长势极差的田块,农户还会放弃管理,不仅该田块去杂去雄质量难保,而且还影响附近田块的种子质量。
为提高玉米制种的栽培管理水平,确保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措施顺利实施,实现高产、优质,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2.1合理布局前作物,缩短制种片区内的播种期
播种期集中,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便于水利安排和栽培措施的统一,从而易实现总体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及所产种子的外在质量(子粒均匀度、饱满度、千粒重等)相对一致;二是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缩短,有利于集中人力,在短期内按质按量完成去杂去雄工作。为此,制种基地应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尽早做好群众工作,在制种片区内安排种植收获期相近的作物,尽量缩短播种期。
2.2推行育苗移栽
近年来,大理州一些基地的实践证明,玉米制种实行育苗移栽,能争取季节,有效地解决制种与前作物的茬口矛盾和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统一的问题,容易做到整个制种片区同时进行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和摸苞去雄,从而能显著提高大面积制种质量和产量。如:2003年大理州的祥云基地,335公顷制种面积均实行大面积连片育苗移栽,各片区苗棵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在母本雌穗花丝尚未抽出时,进行了2--3次大规模的摸包带叶去雄,就已基本结束去雄工作,花期抽检和联检结果,母本散粉株率和父本杂株散粉株率均几乎为零。育苗移栽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2.2.1培育壮苗
选择靠近大田,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段作苗床。施足有机肥并配合少量磷、钾肥。苗床整地达到细、净、平,然后作成宽1.3--1.6m的墒,按4--5cm的粒距播种,苗龄长的可按行距15--20cm,株距6--8cm播种。播种后稍加镇压,然后浅覆土或盖土杂肥。出苗后,苗床应保持湿润,并视天气及苗情浇水。
2.2.2适龄移栽
幼苗达3--4叶是移栽的最佳时期,此时正值第1节、第2节根发生期,根短粗、长势旺,起苗移栽伤根少,易成活返青。
2.2.3移栽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带土移栽。移栽时,苗根必须带土,栽下后严实埋土3cm厚,并立即浇定根水。
此外,还可因地制宜采用营养钵(袋)或育苗盘等容器育苗。
2.3严格按照统一行比种植父母本
2.3.1确定行比
应根据制种组合的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父本植株矮小、雄穗分枝较少、花粉量少的组合,父、母本行比应适当减小,不宜超过1:4或宽窄行种植的2:8。反之,可增大到1:5--1:6或2:10--2:12,行比一经确定,应统一实行。
2.3.2标签
发放亲本种子时,对发给每位农户的种子均应附有标签,分别注明父、母本的字样,以防播种错乱。
2.3.3检查和指导
从播种开始至结束,制种工作人员应分片负责,深入田间,逐块检查和指导,要求每位农户都严格按照统一的行比种植,并在父本行的两端种植指示作物(如大豆等)或设置其他标志,以免去雄时发生差错。
2.4合理密植,尽早清除母本“缩脚株”
杂交玉米制种的合理密植,就是既要保证田间通风透光和授粉良好,又要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为此,应根据制种组合的株型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大理州的生产实际,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的组合,宜适当稀植,母本定苗4.50万--5.25万株/公顷较为合适;母本植株矮小,株型紧凑的组合,可适当密植,但母本定苗不宜超过6.00万株/公顷。
2.5认真规划制种田片,加强中耕管理
为实现制种高产优质,基地应合理布局作物,认真规划制种片区,在确保隔离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片制种,并加强中耕管理,及时发动农户追肥、薅锄、培土、灌溉、排涝等,为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肥、水条件。
第四篇:印刷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印刷工艺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如印刷设备、油墨、纸张等。其中纸张本身及使用方面的诸多因素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很大,以下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分析。
纸张本身的原因
1.纸张的纤维及组分
纸张主要是由植物纤维(木材类、茎秆类、韧皮类、籽皮类等)、填料(滑石粉、高岭土、硫酸钡等)、胶料(松香胶、硫酸铝、骨胶、淀粉、干酪素)等组成的,由于所用原料不同,制成的纸张性能也不同。如普通纸大都采用茎秆类纤维,其表面凸凹不平、多孔,即使用滑石粉加填,也不能进行高质量的印刷;而较高级的纸张韧皮类和籽皮类纤维含量少,且常用高岭土等进行表面涂布,纸面的平整度、光滑度、光泽度及强度都好于普通纸。
2.纸张的亲水性
纸张中的纤维、填料都是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加上纤维、填料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孔对水有吸附作用,更增加了纸张的亲水性。纸张的含水量与空气湿度成正比,阴雨天时,空气的湿度相对增大,这时纸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膨胀,强度随之下降,印刷时就易出现剥离现象,墨迹的干燥速度也明显下降。当空气干燥或气温较高时,纸张内部水分又会散发到空气中,使纸张失水而收缩,造成纸张抗拉力下降、发脆、易碎,并产生静电,印刷时会因纸张吸水过量而变形。
纸张的亲水性对印刷工艺的影响相当大,特别是采用单色机套印时,印完第一色后,必须经过晾晒,使墨迹彻底干燥后再印第二色。如果车间温湿度发生变化或润版液用量过多时,第二色印刷就会因纸张的变形而套印不准。为了适应纸张的这一亲水性,应把车间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纸张提前送到车间,与车间的温湿度平衡。
3.纸张的平滑度
纸张的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的平整、均匀及光滑程度,主要由制造工艺及原材料的性质决定,对印刷质量有直接影响。表面平滑的纸张印出的印品印迹清晰、整齐、层次分明;而表面凸凹不平的纸张,印刷时因墨层转移不均匀,可导致印迹不清晰,严重时会出现毛刺现象。另外,纸张还具有两面性,即便是用同样墨量、同一台胶印机印刷,其正面的图文清晰度等都比反面高。因此,印刷时应选择平滑度好的纸张,以提高印刷质量。
4.纸张的施胶度
纸张施胶度越高,其抗水性越强,润版液的用量就少,如胶版纸等;纸张施胶度越低,其抗水性越小,润版液的用量就大,如毛边纸等。因此印刷时应根据纸张施胶度的多少相应增加或减少润版液用量,使纸张强度等适应印刷要求,减少纸张伸缩、掉毛、掉粉及变形等纸病。
纸张使用方面的原因
1.纸张的裁切
印刷用纸首先要求尺寸准确,裁切时应留出标线、叼口的位置,且各边相互垂直,以便套印;纸张的经纬方向应一致,以便于胶印机叼纸牙的叼纸。裁切时,刀口要光滑、整齐,不能有毛边,否则印刷时胶印机的叼纸牙不能准确叼住纸边,易引起碎纸、双张、套印不准确等故障。
2.纸张的存放
首先要求存放地的温湿度接近印刷车间,并较稳定,且存放时纸张应堆放平整,否则也就失去了存放的意义。其次要存放适当的时间,使纸张充分与环境温湿度适应,并基本定型,即便临时更换到其他地方,短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尺寸变形。这样的纸张经过裁切后上机印刷,对印刷质量影响很小。但如果存放期过短,则与刚生产出的纸张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含水量不稳定,纸张发脆、易碎、易产生静电,上机印刷时,不利于输纸,且易起褶而影响印刷质量。此外,纸张不宜大批量裁切后存放,因为如果用不完,剩余的纸张也会变形。
3.印刷机对纸张的影响
印刷时,一些操作人员遇到纸张起褶、变形、套印不准等问题,就认为是纸张的质量不合格,其实印刷机调整不当也是引起印刷故障的原因之一,如过紧的叼纸牙容易将纸张的边缘叼破或叼成不平
状,影响印刷套印准确性;而叼纸牙过松,在橡皮滚筒合压时,会因油墨的黏性等因素使纸张滑动,影响纸张的套准精度和网点的光洁度;规矩调节不当也会引起纸张起褶;机器供水量过大时,也会导致纸张过分吸水而变形
(1).拷贝纸:17g正度规格:用于增值税票,礼品内包装,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绿.紫色。
(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便笺,为低档印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中档印刷品以国产.合资及进口常见。
(6).新闻纸:55-60g滚筒纸.正度纸.报纸选用。
(7).无碳纸:
40-150g大度.正度均有,有直接复写功能,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8).铜版纸:
A.双铜80-400g正度.大度均有,用于高档印刷品。
B.单铜:用于纸盒.纸箱.手挽袋.药盒等中.高档印刷。
(9).亚粉纸:105-400g用于雅观.高档彩印。
(10).灰底白版纸:200g以上,上白底灰,用于包装类。
(11).白卡纸:200g,双面白,用于中档包装类。
(12).牛皮纸:60-200g,用于包装.纸箱.文件袋.档案袋.信封。
(13).特种纸:一般以进口纸常见,主要用于封面.装饰品.工艺品.精品等印刷。
纸张的规格
纸张的规格包括纸张的类型、尺寸和重量。
1.纸张的类型
在印刷用纸中,纸张一般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两种类型。卷筒纸用在轮转印刷机上,一般印刷大都采用单张纸。
2.纸张的尺寸
印刷纸张的尺寸规格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两种。
单张纸的幅面尺寸有:800mmXl230mm,900mmX 1280mm,1000mmX 1400mm,690mmX960mm。纸张幅面允许的偏差为土3mm,符合上述尺寸规格的纸张均为全张纸或全开纸。其中880mmXl230mm是A系列的国际标准尺寸。
卷筒纸的长度一般6000m为一卷,宽度尺寸有787mm、850mm、880mm、1092mm、1575mm、1562mm等。卷筒纸宽度允许的偏差为土3mm。
3.纸张的重量
纸张的重量用定量和令重来表示。
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单位为g/m2,即每平方米的克重。常用的纸张定量有50g/m9,60g/m2,70g/m9,80g/m2,lO5g/m2,128g/m2,157g/m2,200s/m2等。定量越大,纸张越厚。定量在250g/m2以下的为纸张,达到或者超过250g/m2则为纸板。
令重是每令纸张的总重量,单位是kg。1令纸为500张,每张的大小为标准规定的尺寸,即全张纸或全开纸。
根据纸张的定量和幅面尺寸,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令重。
令重(kg):纸张的幅面(mz)X500X定量(g/m2)
常用纸张的分类
纸张的种类很多,约有上千种,但我们经常接触的只有百余种,涉及到印刷、装订的也只有十几种。纸张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造纸方法不同分类;另一种是根据纸张品
种不同分类。
1.按造纸方法分类
①施胶纸与非施胶纸 根据使用需要,纸张可以施胶也可以不施胶。施胶的称胶版纸,单面施胶的为单面胶版纸,双面施胶的为双面胶版纸,不施胶的为一般纸。
②涂料纸与非涂料纸 涂料纸,也称铜版纸。它是在原纸上进行涂布、增白、压光等制成的一种纸。③色纸与白纸 色纸,即染色纸,用有机或无机染料可加工出各色纸张。白纸又分有增白剂和无增白剂纸,无增白的纸也称本色纸。
④卷筒纸与单张纸 卷筒纸即纸张按一定宽度连续复卷成筒状的一种包装形式;单张纸,是将连续的纸张,按一定规格裁成所需幅面的一种包装形式。卷筒纸供轮转印刷机连续印刷使用,单张纸可在一般印刷机上使用。
2.常用纸张分类及用途
常用纸张有三种,即印刷用纸、书写制图用纸、包装用纸。
(1)印刷用纸 印刷常用纸张有凸版、新闻、胶版、铜版纸等多种。
凸版纸:一般书籍、杂志、课本和部分手册、资料等
新闻纸:报纸、期刊、部分书籍和手册等
胶版纸:高档书籍、手册、杂志、文献、一般彩图、画册、封面、商标、年历等
薄凸版纸(字典纸):普通字典、科技资料等
铜版纸(涂料纸):细网线印晶、画册、封面、高级本册封面、夹卡、台历、各种装饰书盒、高级 包装盒 等
凹版纸:有价证券、重要文件、美术图片、画册等
白卡纸:名片、请柬、证书、奖状、贺年片、包装盒、精平装书背和硬衬纸等
(2)书写制图用纸
书写纸:一般用于手册、账册、试卷等 ;无碳、有碳纸:复写、打字、发票等
打字纸:单据、信笺、表格、讲义等 ;图画纸:铅笔画、水彩画
复印纸:专为复印机用纸 ;描图纸:设计底图
有光纸:稿纸、信笺、发票等 ;宣纸:木版水印、绘画、书法、裱粘等
拷贝纸:复写、打字、商品内包装、集邮册等;
连史纸(毛边纸):书法、绘画、制作线装书
(3)包装用纸
牛皮纸:包装、卷宗、信封、纸袋、精装书背用纸等
瓦楞纸 :包装箱、垫箱板、易碎损物品包装盒或箱
黄色包装纸:包装书册、食品、临时各种包装用纸等
花纹纸:高级化妆品等各种高级小商品包装盒
一、纸张的主要性能(property)
物理性能:包括定量、厚度、紧度、透气度、施胶度和吸收性等
光学性能:包括白度、不透明度等
机械性能(机械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和撕裂度等
化学性能:包括化学成分的含量、水分、PH值、灰分、铜价和粘度等
(一)纸张的物理性能
1.定量与厚度(quantity and thickness)
定量是指纸张单位面积的重量,一般以每平方米纸张有多少克表示,即g/m2。
厚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积和一定的压力下,测得纸样两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紧度(tightness)
紧度是指每立方厘米纸张的重量,其结果以g/cm3表示。
3.施胶度
施胶度表示纸张抗水性能的大小。施胶度是以标准墨水划线时,不扩散也不渗透的线条最大宽度(mm)表示。
4.吸收性(absorptivity)
纸张对液体、气体具有吸收能力。吸收的原理:1)纸张纤维之间具有无数毛细孔隙,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大量亲水基团—OH。
纸张的含水量(正常含水量一般为7%)
吸收有害气体,不利于纸张的耐久性
(二)纸张的光学性能
白度(whiteness)是指纸张受到光照后全面反射的能力,以百分数表示。某一纸张白度下降表示纸张老化耐久性下降的指标。
(三)纸张的机械性能
纸张的机械性能又称机械强度,是指纸张在一定机械外力条件下,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也是衡量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机械强度(mechanical shrength)取决于纸张纤维的原始强度,和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
1.抗张强度(tensiling strength):纸张能承受的最大张力。通常以一定宽度的试样的抗张力,以N/15mm、KN/m表示。
2.耐破度(wearproof strength):纸张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均匀增大的最大压力,以Pa、Mpa、Kpa表示。
3.耐折度(foldproof strength):纸张在一定张力下,试样来回做一定角度折叠,直至其断裂时的折叠次数,以双次表示。
4.撕裂度(tearproof strength):纸张被切出一定长度的裂口,再从裂口开始撕破所需要的力,以mN表示。
(四)纸张的化学性能
1.水分
结合水(bound water):纤维素非结晶区上有许多游离氢氧基,能于水分子氢键结合,这部分水是结合水。结合水分子排列有一定方向,赋予纤维柔韧性和好的机械强度。
游离水(free water):纤维结构中的各个单元,如微纤维之间、原细纤维之间或大分子之间存在大量毛细管,由毛细管作用所吸附的水称之为游离水。促使纸张纤维素发生各种有害化学反应,并为微生物和档案害虫提供水分。
2.纸张的PH值
酸是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氢离子浓度越大,刺激氧桥断裂,影响纸张耐久性。
3.纸的铜价(cupric value)
铜价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100g绝干纤维素(纸浆)使氧化铜(CuO,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一价铜)的克数。
铜价主要用于鉴别纤维素C1还原基的多少以及链的长短。纤维素分子水解、氧化后聚合度下降,暴露出更多的还原基团,铜价增大,耐久性下降。
二、纸张老化(aging)
(一)张老化的概念:在外界各种不利环境作用下,纸张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从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微观表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宏观表现:纸张泛黄,白度下降;机械强度下降;铜价上升;酸度上升PH值减小。
(二)纸张老化原因
1.老化的内因
(1)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氧化、氧化降解、光解、光氧化作用
木质素氧化和光解反应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表示分子稳定性,不宜老化程度)
(2)纸张内部的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残留的酸、氧化剂、施胶明矾、金属离子等
2.老化的外因
高温、高湿、光线、酸、氧化剂、微生物等加速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
(三)人工老化试验(accelerated aging test)
人为给纸张不利的外因条件,加速纸张老化速度,测出纸张白度、机械强度、酸度等理化指标,判断纸张耐久性的试验。
干热老化试验表明:纸张在温度105℃±2℃老化72小时,相当于自然室温下保存25年。以此判断纸张耐久性的好坏,并可推算出纸张的预期寿命。
一 印刷纸张尺寸
平板印刷纸张的大小和形状是由长、宽尺寸决定的。其长宽尺寸是依据印刷品的开法(最常用的为几何级数开切为32开)和印版的要求由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卷筒印刷纸只规定了其宽度(或长度),印张的长度(或宽度)则在印刷机上切出,所以卷筒纸尺寸与平板纸尺寸的实质是一致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印刷纸的长宽尺寸虽然是由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但并非简单的人为规定,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第一要保持常规开法印制出的各种印刷品形状美观,不使印出的书籍呈正方形或窄长条,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第二要保持采用几何级数开法时,不同开数(如16开和32开)的书籍形状相似。
从争取印刷品形状美观的角度来看,纸张及成书的长宽比使人感觉最合适的比例是所谓的“黄金比”。“黄金比”即长:宽=1.618:1。
要保持不同开数的书籍形状相似,就要研究纸张的开切(或折叠)方法。纸张一般是按对半裁切的方法裁截。裁切(或折叠)后的长就是裁切前的宽,要想保持裁切后和裁切前形状相似,就必须保持裁切前的长与宽之比。即要求:a:b=b:(a/2),这就是说,要使32开书籍的形状与16开、64开书籍的形状保持相似,就必须使纸张尺寸的长与宽之比接近于1.414:1。
国外不少国家都采用这个长宽比。如日本平板纸841*1189(MM),我国采用的国际通用尺寸880*1230(M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7-89的规定,卷筒纸的宽度尺寸(单位:MM)是:157
51562 1400 109
21280 1000
1230
900
880
787
平板纸幅面尺寸(单位:MM)是:
1000M*1400
1000*1400M
900*1280M
900M*1280
880*1230M
880M*1230
787*1092M
1092M*787
(数字后的M表示纸的纵向;卷筒纸宽度的允许误差为上下3MM,平板纸幅面尺寸允许误差为上下3MM;在本标准中尽管没有850*1168这一规格,但在目前实际运用中这一规格应用得还比较多。)
二 定量和厚度
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以每平方米的克数来表示,它是进行纸张计量的基本依据。印刷纸张的定量,最低为25克/平方米,最高为250克/平方米。
定量分为绝干定量和风干定量。前者是指完全干燥,水分等于零的状态下的定量,后者是指在一定湿度下达到水分平衡时的定量。通常所说的定量是指后者。定量的测定要在标准的温湿度条件下(温度23上下1度;相对湿度50上下2%)进行。
在技术方面,定量是进行各种性能鉴定(如强度、不透明度)的基本条件。在实用方面,定量是决定单位重量所具有的使用面积的根本因素。纸张的定量尽管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必须严格控制误差的限度。
厚度是在规定一定面积、一定压力的条件下所测得纸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纸的厚度与纸的基本规格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印刷品的使用者和出版者来说,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质量指标。
厚度与定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厚度大的印刷纸张一般定量也比较高。但二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既有的厚度小的纸反而比厚度大的纸定量高,这是由于紧度(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 令重
500张完全相同的纸页叫做一令,一令纸的重量叫做该种纸的令重。国际上也有以480张或1000张为一令的,在涉外纸张业务和使用进口纸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通常所说的平板纸的令重,并不是该令纸的实际重量,而是按该品种印刷纸张的标准定量推算出来的重量。
由定量计算令重的方法是用每令纸的面积乘以该种纸的标准定量。即,令重(千克)=纸张的长(M)*宽(M)*500*[标准定量(克/平方米)/1000]
用公式表示为:Q(令重)=0.5A(长)B(宽)M(标准定量)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计划行为理论;教学行为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体育成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足以及教学方法有所欠缺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因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法发现“快乐体育”的真谛,这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当前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如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教育环境、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学者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有研究开始关注教师的积极性应从哪些方面得以提升.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或基于某个经典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体育教学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被广为接受的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图方面理论,自提出以来该理论在各领域的运用证实了其对实际环境中的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看,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直接受到高校体育教学意图的影响,而其意图又受到了主体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态度与倾向、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以及对教学行为的执行能力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计划行为理论的含义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Ajzen,Timko和White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理性行为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是有理性的,各种行为发生前要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和合理的思考,一系列的理由决定了人们实施行为的动机.该理论针对人的认知系统,阐明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人是能够系统利用或加工可获得信息的理性生物体,个体行为完全受到个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控制,即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AttitudeTowardBehavior)、“主体规范”(SubjectiveNorm)来决定H.为了试图对所有行为都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1)的因素,即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事某项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并认为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可以准确反映实际行为控制的程度时,就能够同意图一起被用来预测行为.该理论的框架如图1所示.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学历构成、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环境等都与其他教师群体有鞍大的差异.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从行为态度、行为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
2.1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口].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态度、教育背景和经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等因素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1.1教学动机和态度体育教学动机是推动体育教师的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内在因素,是激励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行动的内驱力.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它具有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性,同样制约体育教学活动行为的结果.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动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强度和方向,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1.2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教学经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动作简单的重复和模仿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动作学习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动作技能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技能的过程不仅是技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积极情感熏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育培训,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深人的了解,就难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而富有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开始接触体育教学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等行为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1.3教学经验总结与反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是改进教师教学、增进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从经验中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持续成长的关键.体育教师是否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后以各种形式呈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协商,特别是是否针对教学总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而反馈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直接与其教学的动机和态度相关,也决定着教师能否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2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主体规范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体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些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评教机制、学校管制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决策影响明显.
2.2.1评教机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确保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认识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工作却经常使评教工作成为为评价而评价,把评教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因而考虑学生的评教更是成为体育教师工作中新的压力.
2.2.2学校管制压力教师实行的是计划录用、行政任命和调配任用的管理制度,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身份制”、“终身制”已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开设各选项课程,或教师一起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以往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往往把眼光盯在每年的职称评定上面,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全都在“评”上.而体育教育改革是对未来体育教育的设计或反应,意味着破旧立新,正因为改革具有超前性才使得在工作岗位上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体育教师心理受到冲击,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规范有较大影响.
2.2.3自我发展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随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身体及精力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高校体育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不够受重视、进修晋升机会少、有边缘化趋势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感到自身发展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和进修机会等在教师之间会引起竞争,也容易引起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2.3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素质构造、教师的心理品质、学校的激励政策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感知影响较大.
2.3.1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却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他们是否真正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门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的专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学是否只是一门相对稳定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否将之提升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是否将体育教学放到事业的高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其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越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越有信心.
2.3.2体育教师的素质构造专业的体育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体育教师素质的三大要素.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较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定的智力水平,用以协调以上三大要素.当智力超过某一水平以后(如高校教师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它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与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2.3.3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主要有: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兴趣和性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一是教师的热心和爱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在教学实践中,富有爱心和热心的教师能更好地在课堂内与学生分享喜爱和感情,同时,富有激情、想象力强的教师更热心于自己的学科,能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也增强教师达到理解教学效果的预期.
2.3.4学校的激励政策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励他们达到目标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激励政策利用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有积极影响的.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体育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上等级、上水平,使那些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优秀体育老师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激励机制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之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培训,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
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当体育教师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因此,应面向体育教师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培训.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经历,确定其培训需求,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丰富、系统、弹性灵活的体育教学培训,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与态度,适时满足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3.2改善管理。强化主体规范作用
学校管理应形成以人为本,善待体育教师,激励和约束并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管理体系,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视角应该由工作转向人,教学工作的安排、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地考虑体育教师的因素,切实把体育教师放在体育教学的主导位置.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围绕体育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奖励制度,为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带头人,把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作为体育教师队伍设的重点.
3.3正确引导。增强感知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能力的感知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素质与非智力心理品质都是影响教师感知行为控制的基础,必须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首先,要加强老师职业道德修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具备两种教育功能:一是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二是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去铸造学生的心灵.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严于律、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同时,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动机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助于他们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