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1、简介.......................................................................................................2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现状......................................................................3
1、合肥市会展产业的优势................................................................3 1).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3 2).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3 3).会展场馆设施不断加强,会展产业发展迅速.....................3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劣势................................................................4 1).企业主体弱小,缺乏知名品牌.............................................4 2).从业人员素质不均,普遍较低,且人数不多.....................4 3).酒店和场馆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不足.........................4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机会................................................................5 1).世界会展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以及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5 2).客源市场广阔.........................................................................5 3).培养会展专业人才.................................................................5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水平......................................................................6
1、简介
一个城市的魅力源于本身的底蕴和时代的完美结合。安徽省省会合肥乃“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历经岁月的沉淀积累,其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自不必说;同时合肥更是结合自身的优势把会展业这个时尚的宠儿发展的风声水起,成为会展城市新锐,跃居国内二级会展城市之列,并且博得“2003年最具魅力会展城市”的称号。
合肥会展经济起步于二十世纪末,1998年,合肥共举办了9场展览会,档次普遍较低,全年成交额才98万元;2001年,全年举办的展览会数量已上升到25个,达11个类型,成交额3.2亿元;2002年合肥共举办了50余个展会,涉及20多个类型,参展商达6,000多家,展会成交额及协议金额近100亿元。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准、有规模、有影响的展会却不多,缺乏地方特色的专业展,市场竞争力不强,2002年7月,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会展的会展项目数量从200个发展到270个。仅去年合肥共举办了200多个各类展览活动,有400多万人次专业观众参会,展位总规模超过12万个,投资、贸易总成交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但是,合肥会展产业的现实状况与前景并不乐观,与北京、上海大城市相比,合肥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何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克服自身的不足,应付同类城市的竞争,找准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发展定位及战略选择将是一个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现状
1、合肥市会展产业的优势
1).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泛长三角”战略规划,2009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报告,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和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优势。同时合肥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和汽车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合肥会展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
2).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安徽在空间上靠近国内最发达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合肥居皖之中,素以“江淮明珠,包拯故里”著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古代文物。同时合肥又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另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
3).会展场馆设施不断加强,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合肥在2004年,共举行会展总数突破200个,成功举办了“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全国农机展”等大型展会。合肥已被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近年来,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劣势 1).企业主体弱小,缺乏知名品牌
目前,在合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00来家,但有开展展览策划与管理业务的会展公司只有十多家,这些企业注册资本少,高级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人才不足,会展组织、策划能力较弱。而且在合肥的会展企业中,90%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积累期。
2).从业人员素质不均,普遍较低,且人数不多
目前合肥市在会展产业这方面的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匾乏,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混乱,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佳。此外,合肥市的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
3).酒店和场馆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合肥现有酒店规模较小,大部分酒店会议设施少,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了高级别、大型会展活动的开展,难以满足会议举办的需要。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机会
1).世界会展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以及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近十年来,我国承办的国际会展却越来越多,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中国将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占据很大的份额,在这种良好的宏观背景下,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顺应潮流加快会展经济的发展。
2).客源市场广阔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旅游业最繁荣的金三角,是全国最大的客源市场。而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地的交往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融合更加深入。同时正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给合肥会展产业也带来了契机。
3).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具有经济、管理、国际交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是会展产业所需要的,而现在操作会展的人员,大多数是原省市外贸单位的工作人员,市场运作能力相对偏弱。因此,尽快培养和充分使用会展专业人才显得极为紧迫。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水平
如果说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支持是合肥会展业驶入快车道的两个轮子,那么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应时而出则填补了展馆缺位的空白,使合肥会展业迅速发展的新神话降临世间。
1999年11月11日,安徽省政府做出决策:正式确立“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这一重大项目。2000年3月15日至17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设计方案招标会在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会议室举行。7月20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工程监理招标工作顺利完成。2001年2月10日,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的主体。3月18日,象征着安徽会展事业崛起的安徽省重点形象工程--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开工典礼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2002年3月18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筹备组正式注册成立。5月底,会展中心已初步建立。同年7月18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标志着安徽终于有了自己实现会展事业的平台。
现如今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国际会议、展览、展销及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国际会议、展览展销和商务服务三部分功能组成。拥有会议厅、大型多功能厅、同声翻译系统,设有2000个标准展位的四个展厅和300个泊位的地下停车场。
第二篇: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会展业的诞生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文章来源:文涛咨询: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推动我市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会展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市政府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精神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会展发展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扶持我市会展业发展的资金(下称会展专项资金)。
第三条市会展办、财政局、商务局共同负责我市会展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会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
(一)展会招徕奖励;
(二)展会补助;
(三)会展宣传;
(四)基础性工作经费;
(五)经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支出。
市政府另行确定支持资助的展会(如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全国徽商大会等)以及在批发市场、商场举办的展览展销活动不在此列。
第五条展会招徕奖励:用于对在我市举办的区域性,有一定规模的展会招徕单位的奖励。以积极鼓励各部门、各商会、行业协会、展览公司争(申)办展会。
(一)奖励标准:
1、展位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0平方米)至15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4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2、展位规模达到15000平方米以上(含15000平方米)至20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3、展位规模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0平方米)至25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6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4、展位规模达到25000平方米以上(含25000平方米)至30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8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5、展位规模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含30000平方米)至40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6、展位规模达到40000平方米以上(含40000平方米)至50000平方米以下的展会,给予1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二)举办超大规模,有突出影响和发展潜力的展会,报市会展领导小组同意后,酌情提高奖励标准(最高限额30万元)。
(三)每个展会只能由一个招徕单位申请。获得招徕奖励的不再享受展会补助。
(四)奖励由招徕单位自行分配。招徕单位可将部分奖金分配给引荐者,即直接介绍或对引进展会来肥举办起关键作用、并对引荐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协调和促进的境内外机构、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展会补助:用于资助我市会展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自行举办且具有一定规模,能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增长并具有发展前景的展会。
(一)展会规模达到500个标准展位以上(含500个),每个展位补助60元。
(二)每个展会只能由一个承办单位申请。补助资金应首先用于冲减展会的宣传、推介费用等。获得展会补助的不再享受招徕奖励。
(三)同一展会连续补助原则上不超过三届(年),但对有突出影响和发展潜力,且每届(年)规模逐年扩大的展会,可适当延长补助时间。主办或承办单位相同,内容及性质相似的展会视为同一展会。
第七条为提升我市会展业总体形象而发生的宣传费用,包括:
(一)宣传资料、光盘等设计制作费用;
(二)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费用;
(三)经市会展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的专项会展活动推介经费;
(四)经市会展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的其他宣传费用。
第八条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市会展办争(申)办各类规模大、效益好或能长期在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大型专业展会的各种直接费用,引进或移植境外品牌展会来我市举办的前期费用以及全市会展工作总结、表彰等经费支出。
第三章 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九条展会招徕奖励和展会补助经费的申请、拨付程序:
(一)奖励或补助申报。凡申请招徕奖励或展会补助的展会的办展单位和招徕单位必须在展览会前一个月向市商务局提出书面申报,填制《会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见附件),并提供:
1、证明举办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效证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举办展会的批复;
3、展会场地租赁合同(须经县区工商部门鉴证);
4、商品展销会组织实施方案;
5、出租方与承租方签订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
6、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多个招徕或承办单位的,应提供申报委托书。凡逾期未进行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二)情况核实。展览举办期间,市会展办、商务局、财政局共同对申报情况进行核实。
(三)材料补充。上述工作完成并确定可以进行奖励或补助的展会,其申请单位在展会结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报送展会总结(包括展会效益分析等)、办展场所关于展览规模的证明等。
(四)资金拨付。符合奖励或补助条件的展会,市会展办审定后,依程序直接拨付申报单位。
第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市会展办批准的资金使用计划,审核、拨付会展宣传和基
础性工作经费。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市会展办、财政局、商务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对会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套取、截留、挤占专项资金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会展办、财政局、商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签订了2010年电煤供应合同价格协议,可以看出,合同价格较2009年上调了约30元至50元/吨。受冬季消费高峰、天气因素以及节日储备等阶段性需求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煤炭需求持续上升。尽管山西等煤炭主产地产量逐日增加,但短期内不足以改变可供煤炭偏紧的局面,煤炭价格还将继续保持上涨势头。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剩余探明可采资源储量少。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1180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0亿吨,资源量8540亿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和贵州五省(区)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956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尽管我国的煤炭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34吨。
近几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有关专家认为,煤炭工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我国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通过炒卖资源牟利,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我国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4.2%,不但低于全国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
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了衰老报废高峰期,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此外,数量众多的乡镇小煤矿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安全方面投入少,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十五”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而治理力度却落后于开采强度,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此外,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泥、劣质煤、与煤伴生矿物以及矿井水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对能源的需求必然会随之增加。《报告》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煤炭工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增强煤炭供应能力。我国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炭需求情况,按照“上大关小、产能置换、优化结构”的原则,加快大型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工作,优化煤炭开发布局。
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我国应继续大力整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煤矿,早日形成以大兴煤矿企业为主体的煤炭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
做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加工转化项目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我国要不断加大煤制油、煤气化等项目的研发力度,尽量降低煤炭作为终端能源使用的比例,推动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国会展产业发展阶段及发展概况
一 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随着亚洲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会展业焦点转向亚洲,这将为中国会展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会展业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为会展业创造条件;中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会展数量、规模等持续扩大、中国形成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中小城市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会展业的新特色;中国会展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继续加强,其中中国同类展会的主办单位联合办展,形成规模效益;国外展览公司改变策略,由展会移植变为并购展会或者与中国展会主办单位合作办展;中国展会水平和会展设施进一步提高,其中品牌展会数量增加、会展观众组织等服务方式改进、会展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会展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会展主办者多元发展;中国会展行业组织的作用日益活跃。
改革开放,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了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展览活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近几年来,展览业在以年均20%(估计数)速度发展。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展览业的直接产值约60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5%。如果按照德国科隆的一项分析计算标准,展览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为9%,那么,中国展览业的间接产值约为500-600亿人民币。1 会展城市
目前,中国展览业是遍地开花。就展览规模和实力而言,北京、上海、广州已成为中国的展览中心城市,分别占全国展览市场份额的25%、18%和8%;大连、长春、青岛、南京、苏州、合肥、杭州、宁波、厦门、西安、武汉、南宁、昆明、重庆等成为地区展览中心城市;此外,一些地、县、镇也兴建展览场馆、举办展览会,形成有特色的地方展览城市,比如潍坊、义乌、顺德、乐从、东莞等。
据北京统计,北京会展业每年解决1.76万人就业,人均产值3.1 万美元(是北京人均产值水平的10 倍)。全国具备举办大型国际展览项目的250家展览公司中约130 家在北京,北京注册的展览公司约200 家、展览施工公司200 家,为展览服务的设计、广告公司约800 家。另据统计,2002年北京共举办会议71053个,举办展览1298个,展览总面积为339.9 万平方米,会展业直接总收入20.8亿元。据上海统计,上海目前平均每周办展6 个。
2002 年,上海会展业直接收入18 亿人民币,交易额达500 亿。据广东统计,2002 年规模会展就有200多个,单向成交额达3000 多亿元(不含广交会)。
考察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会展产业带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使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组成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它们通过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级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以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上述五个区域的发展要齐头并进并不现实,以梯度形式进行则不失为一种相互竞争和相互拉动的良好策略;而从各区域来看,则应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会展产业带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构筑各自的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区域会展经济的腾飞,以促进我国会展产业进一步发展。2 会展项目
中国的展览会项目数量据有人统计已达8000 个,其中“中等规模”以上的展览会有3000 个。仅从数量上看,可能已居世界第一。其中一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包括综合性质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以及一批专业性质的展览会比如中国国际机床展。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览会,号称中国第一展,在可以称作世界第一大国际贸易展。最近一届广交会规模达36万平方米(两期两地合计),参展的有48 个交易团、10195家企业,展位18400个,参展商品达12万种,海外采购商超过15万人,成交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每届“广交会”可为广州带来约30亿元的收益。(数据来源:文涛咨询www.xiexiebang.com)3 展览场馆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展览场馆建设不多,著名的有苏联援助的4 大展馆: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已被拆除),此外,还有中国农展馆以及一些地方展馆。这些展馆主要用于举办宣传性展览。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许多地方兴建了一大批展览场馆。目前广东建成展览场馆最多。广州广交会展馆面积约17 万平方米,并正在兴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展馆,规划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15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地也建有一批展览场馆。上海目前已建有5 处展览场馆,今年扩建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面积将达25万平方米。此外,许多地方有一大批在建和将建项目,据称,潍坊市将建设超大型展览场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约有150个展览场馆,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而据德国统计,德国仅有展览场馆24个,总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场馆是汉诺威展览中心,展馆面积约47万平方米。国际博览联盟主席安格斯去年末在日本展览业年会上发言,预计中国展览场馆的规模将在5年内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会展产业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随着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其功能也从原来简单的市场交换,逐步延伸到其他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科技功能、教育功能等。
所谓会展政治功能,是指会展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宣扬一定的政治主张与观点。
现代会展自诞生以来,就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会展与政治有紧密联系,但并非所有的会展活动都具有政治功能。特别是在西方市场化国家和地区,除政治性会议外,会展活动更多地体现出其自身所特有的经济特性,目的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即便是举办大型纪念或庆祝活动,也都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会展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但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政府在会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等因素,使得会展与政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我国目前的会展活动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根据展会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地把我国具有政治功能的会展分为3类。
1.政治性会展。主要是指那些纯粹以政治为主题或是带有政治题材的,并以获取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会展活动。这类政治性会展包括政治成果展、政党集会、英模报告会等,其政治功能显而易见。目前国际会展大部分是科学和商业性的,与政治等方面关系不大,但在我国政治性会展所占比例稍高一些。
2.公益性会展。主要是指大型体育活动、大型纪念和庆祝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特定领域的效益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型纪念和庆祝活动包括国庆庆典、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等,其目的在于获取政治效益。大型体育活动包括奥运会、全运会等,由于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尽管活动本身排斥政治,但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政治的影响。
3.商业性会展。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并兼顾社会效益。之所以说其具有政治功能,主要是因为我国不少商业性会展,多有政府的参与和介入。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部门在会展活动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商业性会展活动中的种种政府行为,反映出其政治功能的作用。因此,具有很强政治功能的商业性会展是我们研究分析的重点。4 会展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会展产业正在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从前瞻的视角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体,会展经济与其他经济类型互为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要达到行业的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会展经济发展应包含这一产业所有链条、环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建设会展场馆,培育会展公司等单方面的进步;它应该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会展经济发展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会展是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的整合形态,它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体现对利益的追求,它同时也是社会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经济、社会、科教、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向往。
二、发挥政府对会展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此报告提出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中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中国会展产业政策。第
三,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三、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就会展城市而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中国会展产业化。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政府行政机关主要通过制定规则来调控市场,而市场的自律则主要依靠由企业构成的行业协会组织来进行。中国应该借鉴那些展览发达国家的行业管理经验,在认真分析研究我国会展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尽早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相关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作用,加大协调和服务力度,加强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协调会展活动。
五、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会展项目运作的专业化。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个制约因素影响中国会展业发展
处于新兴产业阶段的中国会展业,在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就会展业的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结合采集的数据和报告研究结果,报告认为中国会展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第 一,当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仍然是粗放型量的扩张,亟待实现注重内在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都需要调整。第三,中国会展业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会展业全国体系的形成。
第四,中国会展业相对低下__________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
第五,中国会展业的自身建设还非常薄弱,亟待建立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以上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体制问题。只有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我国会展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4 我国会展产业的潜力与机会 在会展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国会展业的总产值约100 亿元人民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既是发展差距,更是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