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足球发展之我见
校园足球发展之我见
一、政府逐渐重视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3月6日,该方案公布。有评论认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为中国足球改革注入了“最强执行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并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2016年6月20日,旨在传递足球梦想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新长征”山东站活动在青岛市举行。本次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32个城市中的第六站。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山东省各市教育局校园足球工作负责人、山东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工作负责人以及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教练员、学生、家长代表等出席活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2017年全国要建设两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2016年1月,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近两年先后投入4.6亿元新建及改造足球场地450个,并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发展校园足球事业。采取引进骨干教师、聘请专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校园足球师资保障。以承接亚足联D级教练员培训班、国家三级(足球)裁判员提高班等高端足球培训为契机,分层次进行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体育骨干教师、足球裁判员、足球教练员等培训,累计培训5000人次,有效提高校园足球师资水平。市政府批准成立由足球特色学校、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企业和足球俱乐部组成的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搭建规划设计、政策落实、管理考核、科研组织、赛事推广、业务培训、资源统筹等服务平台,推进校园足球管理机制创新。
二、校园足球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师资问题。
专业的足球体育教师缺少,因为足球专业毕业的老师数量有限,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又很难进学校工作,专家分析:一方面是学校没有编制,另一方面职业球员拿惯了高薪,很难接受体育老师的待遇。体育教师年龄偏高,尤其是农村小学,这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学校体育教师出现高龄化,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讲解的透彻,示范上存在一定困难,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从而教学质量下降。
(二)观念意识问题
说起校园足球,不得不提到学校和家长的态度。从学校、老师和家长这方面来考虑,学生踢足球有百害而无一利,足球的对抗性比较强,受伤时不可避免的,一旦在教学生出现学生受伤的事情,责任在于教师,所以体育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调换教学内容。近年来,国际重大比赛,国内体育比赛,以及校园内体育活动中队员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运动。我觉得校园足球要得到发展,最重要就应该是扭转这种观念,最开始家长可能反对,慢慢的孩子身体很健康,通过足球运动孩子身体素质提高,我觉得如果组织好,安排好,校园足球运动,都是很健康的。
(三)场地匮乏 足球场地数量严重匮乏、基本配置不达标是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场地匮乏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从现实情况看,有部分学校没有足球场地,有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为水泥地,不符合学生运动,长期下去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三、中国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必要性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受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体育运动,它以独特的文化魅力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开展足球教育的意义,是贯彻中央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提高学生体质的需要;是以足球教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行亚洲足球发展计划,振兴中国足球,提高学校足球教育水平的需要;是加强学校足球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办好学校校园足球队,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就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足球运动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具有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运动的范畴,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也将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愿望,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校园和草根足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从日本足球的发展可以看出,对校园以及草根足球的重视,为日本足球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提升了整体水平。相比于日本,中国的群众足球已陷入窘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才是提高足球水平的关键。
中国和日本比,在某些方面更好一些,比韩国也好一些。踢球不是越高越好。有很多世界级优秀足球运动员,他们都是很普通的条件,之所以能涌现出来的,也是经过他们的努力,他们才出来的。中国人跟他们比,没有说素质上差多少。现在中国人从饮食到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关键还是培训,意识,对足球的理解。发展校园足球,需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需要保持韧劲、勇往直前。校园足球原本就应该成为校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园足球是必要的,起步之初的确需要大张旗鼓营造氛围,更重要的则在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长久坚持。
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工作实践。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和校园足球的发展。不管是积极的引导,足球过程中的指导,还有他的组织和安排,技术上提出的希望都是这样。我觉得在校园足球之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要突出足球运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地位。聘用足球知名人士到学校做专兼职教练员进行业余训练,对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业务强化培训。今后每年定期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足球指导,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二)完善训练制度。在足球教育发展中,以制度管理人,使体育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训练学习,使相关老师在制度的协调下配合工作。为此学校将先后出台各种方案和管理制度细则,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使足球教育发展工作有计划的持续发展。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器材建设。首先政府拿出一定资金给每校建立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其次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场地维护和体育器材的购置等。要充分利用足球场地和器材使足球运动得到最大的普及。现有的场地进行高规格的修建,争取建成高标准的足球场地,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为足球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场地器材保障。焊制小足球门,便于平时训练和足球活动。
五、结论
校园足球,缺少师资、缺少场地的现实难题短期内解决有困难,但常抓不懈、韧性前行的工作状态却需长期保持。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学校需积极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彰显体育特色,对照高标准,瞄准新目标,只有这样校园足球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校园足球发展之我见
七中校园足球发展之我见
正安七中秉承阳光办学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倡导阳光体育,在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报为“足球特色学校”。我校坚持以球健体,以球陶情,以球“益智”,让足球进校园,让学生走进足球,了解足球,热爱足球,逐步形成“勇于拼搏,勇于挑战,从不言败”的足球精神,积极渗透“学会做人,学会踢球,学会学习”的足球理念。
我校足球社团成立以来,利用课余时间对足球感兴趣的同学进行集中训练,训练孩子们的足球基本技能技术,在每周三的社团课上开展教学比赛,教孩子们一些比赛规则,让他们不仅会踢球,还会自己当裁判,还利用帮教型的教学模式,让九年级的同学带领七八年级的同学练习及比赛。
同学们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县级足球联赛及校级联赛中,勇于拼搏,勇于挑战,永不言败的足球精神得以充分展现,同时向全校乃至全县广大学生彰显了校园足球的魅力。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解决以下瓶颈至关重要:
1、师资缺乏的问题:我校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
2、器材缺乏的问题:足球数量不够,标志筒、标志盘、软梯、足球训练背心、立柱没有,缺乏这些教具,有时候很难开展教学训练;
3、家校支持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少部分班主任及家长不支持学生训练,怕耽误学习,以至于部分学生感兴趣而不愿意参加训练。
4、人人参与的问题:若在器材补足的情况下,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建议每班至少一个周一节足球课,确保人人参与其中。
第三篇: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之我见
曲阜市实验小学开展足球教学的心得体会
曲阜市实验小学孟然
关键词:校园足球 足球教学 身体素质
育人功能
随着世界足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和竞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各国都在积极改革创新向,推动足球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足球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总书记多次就足球运动的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足球等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足球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进行部署,国务院多次专题研究足球工作。1足球份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于是现在越来越重视从小培养后备人才。我国为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将足球进校园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足球成为必修课、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等重磅内容出炉。2当时我看到足球发展的大好形势,响应学校的政策,加之自身对足球的热爱,我就主动承担起了足球教学的任务,面对学生:足球如何从小学生抓起?如何从小培养?很多问题摆在了面前,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探索得出了一点自己的体会,现就以下观点进行阐述: 1、创建足球校园氛围,提高足球教学效果
教育部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开展足球活动,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并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规划文件的制定工作。3创建足球校园、提高足球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他需要各个环节协调配合、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一个局面。
首先,领导重视,形成制度。《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以来,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响应,献计献策推动足球发展,教育部门也不例外,以济宁市为例:济宁市先后成立了济宁市校园足球协会,培训了市长、局长、校长,让领导充分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并于2015年8月,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总体目标:遵循足球发展规律,大胆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普及校园足球知识和技能,到2017年,初步建成具有济宁特色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为全面实施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济宁市校园足球运动水平奠定基础。4领导重视了,制度制定了,为足球在校园发展提供了保障,为足球教学的提升注入了动力。实验小学的王校长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凡有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合理建议,积极支持,我学生配备了专业的足球设备(标准五人制充气式球门、小学生专用低弹足球等),既提高了安全性,也给师生以精神的鼓舞。
其次,足球教师的推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称不上完美,学校发展足球没有足球老师,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足球健康发展,所以要做好对体育老师的培训工作,没有体育教师的或体育教师人手不够的要做好足球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曲阜市实验小学,在专业足球老师确保足球教学的前提下,成立了校足球队,并在社会上聘请了校外指导员,协助训练,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配合,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市足球赛上男女队都取得了好的名次。
最后,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开展足球教学、提高足球技能。(1)丰富课堂教学。除了常规教学外,我将足球的带球、控球、传球等动作汇编成操,配上音乐节奏,利用全校阳光大课间或小活动时间开展熟悉球性的控、带球活动。让全校每个学生天天脚下接触球,同时,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激励体育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班主任老师积极主动配合,形成上下一盘棋,这种校园氛围对学生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开设足球课创造了有利条件。
(2)挖掘空闲时间。假期孩子们在家自我约束能力差,特别是喜欢足球的孩子没有踢足球的伙伴、场地,我就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利用十一假期、寒假等空闲时间,我成立足球兴趣小组,免费为学生传授足球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有提高了学生足球技能。
在校期间保证能踢球,校外创造机会踢球,这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让学生普及足球,让热爱的学生更好的提高足球水平。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校本教材,更好的为本校足球教学服务。
曲阜市实验小学建校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展,现在身处在旅游区内,道路拥挤,到这所学校知名度很高,学生与日俱增,运动场地还是老场地,在政策没出台前,学校为安全,足球是被禁止的,现在允许了踢足球,孩子们如鱼得水、积极性高涨,怎么在场地受限、人数众多、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好足球课、等问题摆在了面前,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跟我踢足球》、集合我校实际情况下写了足球教学教案,两学期下来,收集了大量的教学、比赛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形成了适合我校的教材,指引我校足球教学,解决了困惑。目前,各学校掀起“足球热”的同时,将足球引进课堂,不能套用、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有适合自身的教材,才能保证足球教学有序的进行。
课堂足球教学与足球运动队训练有质的区别。足球教学面对全校学生,而这些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例如体力、技术、对足球的爱好等方面。因此,在制订校本教材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点。低年级重点放在“玩”,玩中教、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乐、玩中熟悉球性,玩中培养兴趣,高年级学生重点放在学习简单基本的技术,例如接、带、射等连接技术,以及适当的教学比赛,体会足球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打好技术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技术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依靠带有情节的生动的具体形象去认识新鲜事物。因此,游戏是最好的教材,根据不同年级编写不同的教材。、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进行足球教学
刚开始接管这份工作时,满腔热血、充满了激情,拿出大学老师传授我们时的教学模式,给小学生上课,学生身心疲惫,教学效果很差,我询问了很多专家老师,同时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得出了一下心得;(1)教学原则
在生理上小学生与成年人相比,有三点不同;
第一、小学生由于肌纤维较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不完善,肌群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力量较小。如长期负担过重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因此低年级学生不进行力量训练。即使高年级学生在力量练习时,可采用轻负荷练习,合理安排中间休息时间,力量练习可多利用自身力量的练习及伸展性和弹跳等力量练习。
第二、小学生的肺活量,心容量都较小,血压也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不进行专门耐力训练,可采用一般耐力练习为心脏功能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小学生运动神经发展很快,是发展灵敏、协调的黄金时代。协调、灵敏是足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在小学阶段足球教学训练方式和手段设计也应多从这一方面考虑,其练习强度不可太大,用游戏的方式,在欢乐的氛围下把足球的技术动作学会,一定要使其力所能及并留有余地。他们在完成练习时能将一部分注意力用于使动作协调自如、轻松熟练。(2)教学方法
第一、重复练习情节化。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兴奋与抑制不平衡,对单调的过旧的重复练习容易厌倦。所以,练习内容要多样、新颖、有趣,特别要注意善于变换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练习兴趣。
第二、示范动作正规化。小学生的观察随意水平较低,记忆带有不随意和直观模仿的特点,因此,要多示范少讲解。示范动作要正确,姿势要合适。
第三,语言儿童化。小学生的词汇量少,对词语的理解往往不够正确,对学生有趣的形象性语言领悟快,记忆深,最好能讲孩子话。例如在进行射门教学时用“站得稳、看得准、起脚快、下脚狠”的顺口溜使学生一听就明了。
第四、改革教学顺序化。从效果出发,入门教学,以熟悉球性,控带球入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由于控带球动作小,环节少,又增加了单位时间触球次数,学生易掌握,又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加快了学习技术的过程。
(3)教学进度安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足球教学要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必须遵循从简到繁,从慢到快,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的循序渐进原则。教学中,对多项技术进行了适当安排,将复杂的技术进行分解教学,防止练习过急、拔苗助长,过早要求学习高难度动作。、以足球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兴趣能引起学生认识结构的不平衡,是接受事物的心理基础,是热爱学习的内驱力。只要学生对足球产生兴,喜欢足球,而不是被迫的接收,就不愁足球水平不会提高。通过游戏的刺激是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足球课堂丰富多彩。将玩球、熟悉球性,带球等技术动作汇编成小游戏,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变换角色,身临其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2)、提高老师的个人修养和魅力。学生喜欢一门课,首先喜欢这门课的老师,所以老师要不断提高和学习足球理论和技能,传授时动作标准,讲解时语言精练,相处时幽默,这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生才能喜欢和热爱足球。
5、让足球练赛结合,增加乐趣,通过比赛、竞争让学生感受足球魅力所在。
足球进校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争强好胜又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搭建比赛的平台,让孩子们得到施展。在教学中开展比赛、竞争是刺激学生最好的方法之一。在比赛时,根据足球技术特点规定项目,能起着对学生导向作用,因为教师规定比什么,他们就练什么。在这一阶段,有个很重要的教学要求,就是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将运球,停球也列作比赛项目。课余及双休日开展单项大王比赛和班级联赛。课余活动不用教师动员就在全校出现人人练球并互相帮助。全校出现了许多足球大王。
6、强化足球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足球运动不但能改善人的神经、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发展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同时,在足球教学中还能育人,在足球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7、足球教学、足球训练是在保证文化课成绩学习的前提下开展
很多家长不让孩子踢球的主要原因,担心会耽误学习,怕孩子的心收不回来,我的感受是,喜欢运动的孩子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反而能促进学习。校园足球不是让孩子只踢球不学习,或者主要踢球、次要学习,而是主要学习、次要踢球,在保证文化课成绩好的基础上增加足球特长。5
足球事业和我们当代青少年体质的增强以及精神面貌有必然联系。青少年的体质和我们的足球,一起下降,然后我们逼到了要发展校园足球了的起点上。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校园足球,强化青少年的精神,促进青少年体育素质的提升。6
只有具有强大的内驱力的学生,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才能自始至终在足球训练学习中,以苦为乐、尽力拚搏、渴望能成球星;只有这些学生也最有希望成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后备军。
[1]刘鹏,《足球改革发在会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正确认识足球改革发展》,2015年8月17日。
[2]王登峰:《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校园足球改革》。[3]国家体育局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蔡振华在足球改革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第三条。
[4]济宁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2015—2017年)[5]王登峰:《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谈校园足球改革》。[6]毛振明教授:“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第四篇:农行发展之我见
农行发展之我见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实行现代银行的企业化经营 ,农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构建农业银行新经营和管理格局 ,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以效益为目标 ,开拓和发展新的业务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扬长避短 ,准确定位 ,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中间业务定价政策的完善。
发展效益低下,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专门机构。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
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2)树立效益观念
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3)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4)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5)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
(6)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
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二、在网点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网点布局方面的建设
国内网点转型的尝试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战略与实践指导和总体规划。很多银行在网点选址、功能分布方面投入不够,国外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网点选址涉及对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人口结构特点、教育程度、竞争对手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决定网点类型及提供服务,综合考虑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银行网点差异化设置。
(二)网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国内银行目前很多尝试十分关注在网点布局设计、装修等一些外观的改变和增加网点理财功能,农行面对今后的发展,应该更多重视网络资源优化,网点业务流程改造、员工销售转型和培训、网点绩效考核等可以提高网点效率和服务销售水平的转型等关键核心部分的转变,为客户带来根本性的服务水平提升和提高网点的获利水平。
(三)先进设备装备方面
国内网点的IT基础设施不能跟上业务转型的脚步,向销售转型的员工并没有适合他们使用的销售和服务应用系统,而普遍老化的柜员系统也在阻碍网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数字媒体和IP电话等一些可以丰富网点服务方式的先进科技也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应该大力加强IT基础设施的建设。理清银行网点规划的总体思路。首先,应该有一个总体策略。可以确定银行网点的总体发展策略在银行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应该怎么做,怎么服务于银行发展战略。其次,网点的布局规划的步骤分层次实施。
1、经营范围内的布局
在国内范围的布局应该怎么做。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怎么做,比如在北京市哥哥区的网点布局怎么布局,网点内部的布局,也就是网点内部的区域怎么划分和布置等。
2、网点类型的标准化和建设的标准化
包括银行网点分哪些类型、建设的规范和形象的规范等。认识到如何提高销售能力网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销售队伍,要赋予销售队伍销售技巧和能力,在国外,最佳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要占到整个零售业务人员的55%左右。比较先进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要占到40%,一般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只占到了30%。
3、强化网点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主要是优化网点的服务流程,比如开户,从高柜移到低柜,就实现了银行和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又如受理和处理流程分开,就是可以在所有的网点、所有的渠道受理贷款,但是处理可以集中到后台进行,通过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能力。还有就是制定服务标准,比如服务时间、差错率、满意度等。最后就是服务文化的建设。第六,强化业绩的管理,就是制定如何通过业绩来给予相应的报酬。
三、新形势下的员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运行方式的变化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当前中国的金融环境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环境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人才的激烈竞争,员工和组织的关系不在一成不变,人员流动率不断增加。员工在不同的组织间转换以获得职业成长,而组织希望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开发他们的潜能,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商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其具体对策如下:(一)识别真正的核心员工。
在培训还未开始之前,首先应进行核心员工盘点,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核心员工的定义及其特征来判断出哪些员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并且他们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现和调整潜在的核心员工。(二)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
商业银行应该沉淀凝炼出先进而贴切的培训理念,促使员工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为员工培训奠定理念基础。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与核心员工才能将核心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做,核心员工也才能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奠定稳固的理念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商业银行不仅要树立起培训是一种投资的新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提升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识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正确识别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满足核心员工主导需求的培训时,要体现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联性,使员工个人的成长规划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
(五)加强核心能力,收集商业银行化核心员工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四、加强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来研究和实施
农行应该根据银行发展战略目标,设计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和推广机构,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其职责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等。
(二)建立“客户至上“的市场经济文化
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文化和客户文化,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银行的价值追求。首先,组建客户经理队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次,银行的各种经营活动要围绕客户满意度的构成要素来组织、实施和评价。再次,为客户提供差别化和个性化服务。最后,设立银行客户服务中心,使之成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一个友好沟通渠道。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文化
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归属感、成就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银行应把选择、使用、留住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基本的政策来贯彻。首先,必须要用真心去物色,用诚意去聘请人才。其次,对员工实行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最后,根据员工的素质和专长来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四)培育“银行家”群体为主的企业文化主体
银行家群体的出现和成长是文化建设的关键。银行行长应该是受聘于董事会的职业经理人,不再是政府委派的“官员”。要营造一种环境,使银行家群体和其他企业文化群体能获得一种充分自由成长的机会,通过建立公平公开的竞选机制、利益与贡献相对称的分配机制以及严格的约束机制等,培育出综合素质高的企业文化主体。
(五)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银行企业文化
由于每家银行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差别,以及所处地区不同,银行企业文化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专有品牌,着力塑造各家银行不同的管理文化、信贷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五、总结
我国商业银行改善客户服务的突破口首先在于观念创新和转变,以及相应的商业意识和商业技能的创新和引进。一是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新型的操作风险观,要在风险控制与效率提高之间取得平衡,减少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三是要树立新型的一线员工业务处理权观,加大对一线员工和客户经理的适度授权,提高现场处置;四是要树立“先流程后部门”的新型组织观,业务流程设计不应局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在需要时则应超越现有部门限制。注重产品创新,首先,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基于客户真正的金融需求。并在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以及目标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组合,要针对特定大客户或重点客户群开发全新的产品。商业银行要开发并形成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和特色产品。其次要关注客户资产负债表的整体优化。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关注客户资产负债的整体状况,在资产方改善客户的资产结构,在负债权益方改善客户的负债结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一方面可以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自身可以增加业务品种,拓展业务范围。注重 流程创新。首先,流程重组应遵循原则,流程重组一种跨职能的创新,包括:清理规范现有流程,对所有流程进行审视、调整、简化与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再设计,借此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同时在组织结构、文化和信息技术方面产生变革,从而带来在运作成本、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其次,实现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实现同类功能的模块化(也就是将从属于不同产品但性质类似的业务流程集合整理为一个功能模块,这样基于不同性质的业务流程就会形成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也就是将上述不同的模块整合在同一个系统之内,通过这个系统、而不是不同的系统就可以办理不同的业务。)再次,运用“重要性”原则,实行业务流程差异化。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应区分不同业务和不同的客户,按照客户需求和风险程度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流程,在业务处理上应该具有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客户和不同业务在质量与时间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第四,转变控制方式,尽量现场办理。应将控制方式改为以功能控制为主,将一个事件分为处理、审批和审核几个环节,尽可能地将一个事件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处理,审批后实施,并对已完成的事项进行定时审核。审核应放在客户服务完成之后,绝大部分业务应只有处理和审批两个环节,将所有可能的客服事项前移至客户服务人员前端处理,以减少环节、缩短流程、加快沟通,提高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速度。重视组织创新。不同银行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组织模型。
第五篇: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
国家近几年来尤其重视职业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因为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日本国有“科技立国”的国策,中国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述。但是,如何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的确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正视并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国家、单位追求高学历,追求名牌大学,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是学习成绩“差生中的差生”。这样,中等职业教育被严重削弱。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大学教育”,冠以大学之名,自然符合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心理。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顶尖的“职教学府”,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清华北大等学术研究学府仍是“正统”。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差生中的差生”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现状,虽有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校自身而产生的问题,也有社会观念,用人制度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走精英教育的模式,而不是走“差生才上职中”的差生教育模式。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中,我们要特点重视职业教育,并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全社会形成职业教育是“王道”的观念
职业教育与未来职业衔接最紧密的教育种类,因而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业生产,乃至发明创造有密切联系。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高等学校的科研,必须要企业的生产相结合,才能最大效能地发挥促进科技进步的效能。职业教育也应当是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主战场。应当更好地把高校的“纸上谈兵”般的科研与职业教育“事必躬亲”式的职业探究学习相结合。职业教育不应是差生的“收容所”,应该是品学兼优学生走向成功的“练兵场”。用人单位同样需要改变用人,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唯学历是用的传统观念,国家有关部门的落户政策也是无一例外地偏袒高学历。这是不科学,更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必须做到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学历。不管是什么学历,只要能胜任工作,只要能有所创造,只要有较好的人品,就可以任用。因而,“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光是古代的科举社会的一宗罪,同样也是现代社会的弊端。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包括教学科研设备在内的硬件的升级。二是包括师资力量、科技实践、科技探索在内的软环境的全面提升。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国家的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对重点高校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县一级的职业教
育学校,提升这些学校的硬件,才能保证这些学校的生源。保证了学校的硬件,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探索一条囊括教育、职业学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换等环节的职业教育培养之路。使职业教育的培养,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职业培养模式,把学生的问题留给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去解决。
三、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未来经济技术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只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技术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材,才能保证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的活水源头。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职业教育中对生源的要求。
如果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和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那自然会有好生和差生的区别。诚然,这种衡量学生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所以,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如果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有的自认为自己是差生,因而不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我们该如何鼓励他们。有的学生自卑,认为普通高中考不上,自己很差,才上职业教育学校,我们又该如何鼓励他呢?
美国科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多种类别,学生成绩是智商高的一个方面的表现,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行动能力都是不同智商的表现形式,有个人在学习方面较突出,有的人在社交或者发明创造方面有优势
。现有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是极端不科学和没有人文关怀的极不负责的标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材,在当今社会尤其显得重要。因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尽管存在着问题,我们如何教育鼓励他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历史任务。这个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比学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真正解放职业教育的顽固思想,用“少年中国”的心态去对待职业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一定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得以实施的时候,职业教育朝阳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