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

时间:2019-05-15 05: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20课《陌生桑》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2.《陌上桑》是

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3.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

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D.坐此解职

5.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7.罗敷为什么夸耀她的丈夫?

用心

爱心

专心 1 8.填空:

⑴读诗的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的手法,目的是

。⑵读诗的后半部分:

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

,二是。

9.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10.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⑴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⑵下: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⑶居: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11.译句:

⑴青线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⑷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⑸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二、同步解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尹敷。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2.这篇课文选自《

》,是

代 编写的。1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14.翻译下面句子:

①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②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用心

爱心

专心 15.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16.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请你简要说明文中是怎样刻画罗敷的美。

17.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三、美文赏读

乞 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了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却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8、解释下列句词语的意义。

①中山人予之猫(予:)②善捕鼠及鸡(善:)③盍去诸(盍:)④去饥寒犹远(犹:)

19、辨析下列各组词的意义。

①去

A、盍去诸()B、去饥寒犹远()C、睨之,久而不去()②患

A、赵人患鼠()B、其子患之()C、吾之患在鼠()20、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21、赵父认为“吾之患在鼠”的理由是:。(用原文填空)

22、你认为赵氏父子在对待猫的去留问题上谁对谁错?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2、汉代乐府诗中;一个叫罗敷的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

3、⑴养蚕采桑⑵犁田⑶归来之后⑷愿意⑸怎么这样⑹骑马的人⑺跟随⑻独占⑼太守府⑽出色,与众不同

4、C

5、直接写其容貌美、间接写其人格美

6、C

7、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和机警智慧。

8、⑴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的美貌。⑵略

9、略

10、⑴络绳;拴,动词⑵下面,方位名词;放下,动词⑶处在,动词;长官,名词

11、⑴用青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系带,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钩。⑵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因贪看了罗敷。⑶太守让人问罗敷:“可否与我太守同车共载?”⑷用什么来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黑马的那个人就是我的丈夫。⑸举步轻缓,从容大方,在府中走来走去。⑹在座的即使有上千人,也都会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

12.13.14.15.16.17.

18、①给②擅长③何不④还

用心

爱心

专心

19、①A赶走B距离C离开②A以……为祸患B担忧C祸害

20、这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21、“夫有鼠……吾将饥寒焉。”

22、父对子错。赵父认为灭鼠是大事,无鸡吃是小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了事物发展的主导方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同步练习

第2课《行路难》同步练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参考答案:

1.停、投、拔、顾;内心的苦闷、抑郁、2.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5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6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7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8“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9、李白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C2.C3.D4.D5.D6.C7.B8.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气味 硬度

8.① ④ ② ⑥ ③⑤9.C10(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A 2.D 3.B 4.C 5.C 6.B 7.D

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C 2.B 3.A 4.D 5.B 6.A

7.(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集气瓶

8.放在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偏小

9.防止酒精洒出而起火 用湿抹布扑灭

10.既不聚成水滴 成股留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能力提高

1.A 2.C 3.C 4.A 5.C 6.C 7.C 8.C

9.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0.镊子

11.测量液体的体积 水平放置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

12.(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实验步骤:(3)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2)烧杯内壁有白雾(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和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阶段测评

1.D2.A3.B4.A5.D6.B7.C8.D9.C10.D11.C12.A13.A14.C15.A

16.(1)胶头滴管(2)水槽、集气瓶(3)酒精灯(4)量筒(5)试管外焰

17.没有预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18.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空气

19.集气瓶装满水,用量筒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即为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

20.(1)集气瓶装满水,在大棚中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集气瓶中的气体即为大棚空气样品(2)提示:可用注射器或塑料袋等(3)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午时比在凌晨更少

21(1)打开关闭(2)关闭打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吸收吸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 1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沪教版

《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4.从三类人他们放弃逃生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死亡是怎样的态度? 5.划出文中表现“音乐家”“临危不惧”的语句 6.第六段和第十段运用场景描写的作用? 7.音乐家为什么此时还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8.圈划对“老爵士”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9.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答案

1.⑴ 音乐家演奏乐曲 ⑵ 老爵士拒绝更衣 ⑶ 老船长与船同沉

2.(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3.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⑵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⑶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4.面对死亡,他们都勇敢镇定,临危不惧。5.曼妙;特殊;交响乐等。6.反衬音乐家临危不惧 7.与音乐之神在一起

8.“拾级而下”(11段):从容不迫——动作描写;

“头戴。。。油光锃亮”(11段):衣冠楚楚——外貌描写; “平静”(13段)

“神态安详”(18段)神态描写 “彬彬有礼”(19段)

9.生命是可贵的,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体会出生命的坚强和意义,树立责任高于生命

用心

爱心

专心的思想。

课外拓展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我们黄梅县城,之后,就打算在县城的外围修筑炮楼,于是,四处抓人当劳工。其时,老百姓大都逃到大别山麓避难了,所以,鬼子只抓来70多个百姓,逼着这些人挑砖筑土,修筑炮楼,给每个人每天都规定了工作量,没完成的,就要挨打。

鬼子定的任务重,很难完成,所以,大多数人每天都得挨打。面对鬼子黑洞洞的枪口和白晃晃的刺刀,没有人敢反抗,大家都选择了忍耐,咬着牙忍受鬼子的折磨。有好几个人被鬼子活活打死了,也有好些人被鬼子打成了重伤,这样一来,能干活的越来越少了。为了保存劳动力,鬼子就改变了惩罚这些劳工的方式,不再用枪用刀,改成抽耳光。

眼看炮楼不能如期建成,鬼子只得再次出动兵力抓人,又抓来了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地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那是他们的罪恶,但是,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方老师的几句话,说得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跟着低下了头。他们都是农民,个个身强体壮,但面对鬼子的残暴,他们选择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上了年纪又斯文瘦弱的方老师相比,大家都感到了惭愧。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因为头一天方老师的表现让鬼子记恨,所以他第用心

爱心

专心

5.说说你对文中何老师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

6.说说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段或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顺叙

2.前面的部分是叙述;最后两段为一部分的部分,是议论。

3.描述两位老师的外形,用何老师的年轻强壮衬托方老师的老弱,为后面突出方老师的伟大铺垫。

4.“不屑地看着日本兵”“咬着牙,傲视着鬼子”,表现他对日本兵的蔑视各誓死捍卫尊严的决心。

5.由胆小懦弱变为能为尊严而抗争。6.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陌上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推荐]

《陌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陌 上 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陌 上 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 3 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第 二 课 时

4、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罗敷采桑、罗敷拒诱。(板书)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描写)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4).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肖像),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动人。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7).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8).罗敷丈夫真是身居高位吗?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使他自形惭愧,不敢纠缠,以此压倒对方,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9)、总结罗敷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五、赏析探究

1.诗歌塑造主人公罗敷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那么,什么是侧面烘托呢?

侧面烘托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或他人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侧面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2.回顾一下,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呢?有何效果呢?

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如:正面描写了罗敷采桑的器物、服饰,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来烘托其美丽动人。这样写,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她的美丽姿容。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3.诗歌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的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

六、总结训练

1、.写法和主题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同时还运用了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人物形象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无耻,赞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善于斗争的精神。板书设 计

陌罗敷采桑不畏强暴 上 坚贞不屈

桑罗敷拒诱 勇敢机智

(侧面烘托;夸张、排比、对比)同 步 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

2、《陌上桑》是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填空:

⑴读诗的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⑵读诗的后半部分:

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二是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 字词解释......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目录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2、雨说(郑愁予)3、星星变奏曲 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济慈. 5、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单元综......

    鲁教版九上《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 汉乐府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和能力 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 通过咀嚼民歌的语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沪教版

    43 冷泉亭记 (一)课文阅读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面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沪教版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 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 刘兴西蜀, 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醉了由他! 1.你怎样理......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青龙中学郑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让其在学习中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让其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精选五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