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时间:2019-05-12 07: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

冷泉亭记

(一)课文阅读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面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水满而停滞),风泠泠,可以蠲(免除)烦析酲(酒醉而不清醒),起人心情。山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明,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美好)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景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撮(cuō,聚合)奇得要 濯(zhuó,洗)足于床下 B、寺面南隅(yú,角落)矧(shěn,况且)又潺湲洁澈 C、不待盥(guàn,洗)涤 可谓佳景殚(dān,尽、完)矣 D、见辄(zhé,就)除去 卧而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之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B、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C、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D、见怪石特出,度其不必有殊胜

3.与“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4.若在本文开头点题处加一赞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A、画龙点睛 B、烘云托月 C、层层铺垫 D、如剥蕉心

5.“高不倍寻,广大累丈”与下列说法最接近的一项是()A、一丈多高,面积不足两平方丈。B、将近两丈高,面积不足一平方丈。C、一丈五六尺高,面积一丈见方。D、高不足一丈,宽不足两丈。

6.对文中“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句的表达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冷泉亭建筑奇妙,构图精巧。B、表现冷泉亭因势像形,巧夺天工。C、表现冷泉亭基址选得好,利于观览景物。D、表现冷泉亭内陈设不俗,与自然融为一体。

7.用自己的话写出“春之日”置身其境的感觉。(不超过30字)答:

8.文中“潺湲洁澈,粹冷柔滑”句写出了冷泉的特征,要感受这些特征必须调动哪几种感觉器官(顺次写出)?

答: 9.下列对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C、“佳景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尽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尾句“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意思是五亭景致已臻极致,后来的人即使心灵眼巧再也建造不出新的景致超过它了。10.写出下列三亭建造者的姓名:

A、候仙亭 B、见山亭 C、冷泉亭

11.本文篇末显志,试联系“述而不作”一语,简要阐述作者之志。(不超过30字)答: 12.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人;《冷泉亭记》是作者做杭州

用心

爱心

专心

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3)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尤:(4)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辄: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译文:

16.为什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原文回答)(3分)答:

17.[乙]文描写冷泉亭的景色是“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甲]文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其句子是哪一句,请写出来。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

18.[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

14.(4分)(1)蔚然:茂盛的样子(2)临:靠近(3)尤:突出(优异)(4)辄:就

15.(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这就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16.(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也可,若全段抄录则不给分。)(2分)②喜欢哪一句都可,理由只要成立即可。如,喜欢《醉》句简洁,节奏感强;喜欢《冷》句,运用对偶,语气舒缓,充分表达闲适悠然的心情,等。(2分)

18.(4分)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两段文字都运用逐层递进的写法描绘景色,都运用渲染、烘托的写法,展示冷泉亭或醉翁亭的非同寻常;两段文字在写法上好象电影分镜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沪教版

《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4.从三类人他们放弃逃生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死亡是怎样的态度? 5.划出文中表现“音乐家”“临危不惧”的语句 6.第六段和第十段运用场景描写的作用? 7.音乐家为什么此时还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8.圈划对“老爵士”这一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9.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参考答案

1.⑴ 音乐家演奏乐曲 ⑵ 老爵士拒绝更衣 ⑶ 老船长与船同沉

2.(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3.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⑵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⑶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4.面对死亡,他们都勇敢镇定,临危不惧。5.曼妙;特殊;交响乐等。6.反衬音乐家临危不惧 7.与音乐之神在一起

8.“拾级而下”(11段):从容不迫——动作描写;

“头戴。。。油光锃亮”(11段):衣冠楚楚——外貌描写; “平静”(13段)

“神态安详”(18段)神态描写 “彬彬有礼”(19段)

9.生命是可贵的,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体会出生命的坚强和意义,树立责任高于生命

用心

爱心

专心的思想。

课外拓展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我们黄梅县城,之后,就打算在县城的外围修筑炮楼,于是,四处抓人当劳工。其时,老百姓大都逃到大别山麓避难了,所以,鬼子只抓来70多个百姓,逼着这些人挑砖筑土,修筑炮楼,给每个人每天都规定了工作量,没完成的,就要挨打。

鬼子定的任务重,很难完成,所以,大多数人每天都得挨打。面对鬼子黑洞洞的枪口和白晃晃的刺刀,没有人敢反抗,大家都选择了忍耐,咬着牙忍受鬼子的折磨。有好几个人被鬼子活活打死了,也有好些人被鬼子打成了重伤,这样一来,能干活的越来越少了。为了保存劳动力,鬼子就改变了惩罚这些劳工的方式,不再用枪用刀,改成抽耳光。

眼看炮楼不能如期建成,鬼子只得再次出动兵力抓人,又抓来了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地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那是他们的罪恶,但是,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方老师的几句话,说得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跟着低下了头。他们都是农民,个个身强体壮,但面对鬼子的残暴,他们选择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上了年纪又斯文瘦弱的方老师相比,大家都感到了惭愧。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因为头一天方老师的表现让鬼子记恨,所以他第用心

爱心

专心

5.说说你对文中何老师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

6.说说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段或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顺叙

2.前面的部分是叙述;最后两段为一部分的部分,是议论。

3.描述两位老师的外形,用何老师的年轻强壮衬托方老师的老弱,为后面突出方老师的伟大铺垫。

4.“不屑地看着日本兵”“咬着牙,傲视着鬼子”,表现他对日本兵的蔑视各誓死捍卫尊严的决心。

5.由胆小懦弱变为能为尊严而抗争。6.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沪教版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1.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出什么样的现实?

3.以“醉了由他”结尾,突出什么样的主题?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六、写作特色 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5.下面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参考答案

1.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2.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3.“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4.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5.赞扬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心

爱心

专心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8.“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沪教版

黄生借书说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

,文学家,著作有

、等。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非夫人之物()强假.焉()惴惴焉()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⑶若业为吾所有(业:)

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

⑸今黄生贫类余(类:)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⑵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⑶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本文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将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讲给黄生听有什么用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庋.藏()好.书()

7.谈谈你对读书与借书的看法。

二、同步解读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解释下列字词:

⑴归而形诸梦

诸:

⑵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⑷为一说,使与书俱

俱:

9.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

10.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1.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2.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三、美文赏读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孔孟论学

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⑵不

,不

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名

,字

,时期

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大

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

,字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奕()

诲()

鸿鹄()

缴().....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参考答案:

1.⑴思而不学则殆。⑵愤 启 悱 发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⑴D ⑵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 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6.pù yì huì hú zhuó

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8.C 9.B 10.D

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⑵问焉以资砌磋。15.略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3课《冷泉亭记》同步练习 沪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 4.20《陌上桑》同步练习鲁教版

    第20课《陌生桑》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 倭堕髻 紫绮 捋髭须 立踟蹰( ) .......骊驹( ) 冉 洁白晰 ....2.《陌上桑》是 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解释下......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同步练习

    第2课《行路难》同步练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请为我的父母祈祷》同步练习沪教版

    请为我的父母祈祷 4月21日晚,父母把我叫回了家。吃饭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医院已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非典”专门接受医院了,一个星期之内将清空所有的病人。他们叫我回......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C2.C3.D4.D5.D6.C7.B8.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出师表》同步练习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 字词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精选五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练习:文言文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XX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学生:年级:日期: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1.熟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9上教案 第一章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doc §1、2化学研究什么.doc §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doc §1、4第一章复习.doc 第2章 §2、1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