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实践的“慰问”
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实践的“慰问”
赵增普/文
每到岁末,通常也只在岁末,中央及地方的各级领导们才终于有机会或者说有兴趣将繁忙的政务推到旁边,提前让秘书通知下面做好安排(当然也忘不了跟电视台打个招呼),然后换上一身旧衣服,驱车前往基层困难群众家里“慰问”。以下的情景我们每个人在电视上都司空见惯了:一辆黑色的轿车或越野车忽然停在一处破败的院落门前(这么寒酸凄惨的景象平时在电视上绝对不会出现),有时还连院落都没有,那就直接停在几间破败的老屋前,然后我们的发质乌黑油亮、发型一丝不苟的领导人就低头从车里出来,在当地村长书记的陪同指引下——当然,被访问者往往已经提前在院里迎接了;如果是躺在病床上的,自然除外,那就只好麻烦我们身材高大的领导掀开肮脏的门帘——再次低头钻进入破屋里。光线一下子变得极暗,估计记者正急忙调整摄像机,所以光线很快
再次恢复明亮,但屋内墙壁的斑驳以及家具陈设的凌乱简陋也更加刺眼了,在这样的环境描写的铺垫之下,叙事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关键阶段:一个大大的特写,我们领导人肥白柔软的双手与破屋主人干枯黑瘦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久久没有分开。在四只握在一起的手依然有规律地上下晃动时,镜头早已经悄悄从领导和蔼慈祥的表情上停留一阵随即又切换到被慰问者苍老颓唐的脸上呈现出的激动的笑容上。然后领导在群众的惶恐的邀请下拉着群众的手一起在土炕边缘坐了下来,一边端着刚刚被递过来的冒着热气的水杯,一边与主人“亲切地”唠起了家常,摄像机的镜头继续在白胖的脸和黑瘦的脸之间切换,和蔼的微笑和谦卑的僵笑也继续着。寒暄过几句之后,慰问活动终于到达了高潮,只见领导从身边陪同的干部手里接过二百块钱(现在通常包成红包)或一床棉被,把这象征着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的珍贵慰问品亲手递到主人那双颤
抖的手里,当然,如果是一袋大米,那领导一般就不再过手,因为太沉了。至此,分别象征“党和政府的关怀”和“下层群众的拥戴和感激”的两双手——尽管他们放在一起显得那么不协调——再次紧紧握在了一起,迫不及待地传达着、展示着中国政治局面的无限美好与和谐。如果联系到新闻里长年以来一直热情关注着的国外发生在各个地方、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政治**,那么这种展示简直近乎是一种炫耀了。而这场以“慰问”为主题的政治修辞在到达这个语义层面以后也就最终落下了自己的帷幕。
我之所以坚持将“慰问”命名为一种政治修辞实践而不是将之直接称为一种政治实践,是由于我认为“修辞”比“政治”,更能切中“慰问”的本质属性:“慰问”与开会、调研、办公等实际政治行为都截然不同,它的最终诉求并不在其能指自身,而是要飞抵某个远大于这个能指自身之外之上的所指,也就是说,“慰问”的真正
目的并不是“慰问困难群众”本身,甚至也不仅仅是“表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而是要建立一种超越了具体行动可以达到的具体效果之上的“宏大叙述”:也即关于一种完美的政治想象图景的自豪展示与自信证明;并意在通过对这种想象性图景的证实性的展示,最终达到对更广大民众的意识形态安抚与询唤。如上所示,“慰问”这种政治实践的运作模式天然地接近于语言学中的修辞活动,因此我们不妨称“慰问”为一种“政治修辞实践”。在这个政治修辞实践中,作为政府的专属宣传平台的电视新闻这种媒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我对这种政治修辞持肯定态度。在我看来,“政治修辞”现象的出现就是对一切良性政治模式的歪曲与背离。当我们的领导弯下他们肥胖的肉身不过是为了竖起一个高大的政治形象,当他们向个别困难群众送出微薄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却意在得到更大的回报,当他们浮皮潦草的寒暄几乎根本不是指向
面前困境中的被慰问者而是电视机前面的广大群众,这种顺畅的语意转化所昭示的已经不仅仅是昭示者意在昭示的,还有昭示者及其昭示的行为以及其昭示的意图本身。也就是说,当这种形式主义的政治实践习惯性地展示着种种形式以期待收获种种与之相关联的实际的“意义”时,它却忘记了任何形式,无论是政治符号还是语言符号,都充满了内在的含混和歧义,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修辞、一种表达,都有可能同时呈现出多重的语义,而这些被共时呈现的语义甚至可能是彼此冲突的。从而,这种修辞歧义的存在便直接报告了这场政治修辞的失败,也许同时报告了一切政治修辞、一切形式主义政治的失败。这好比一个人搬石头打别人却正好砸在自己的脚上。以下具体说明。实际上,我在文章开头呈现的那段陌生化的描写就已经充分暗示了这场修辞实践中已经包含着种种歧义和悖论:首先,领导故意选在岁末才下乡慰问,显然是看中了春节在中国传
统文化语境中包含的合家团圆欢乐祥和等正面语义,这种语义正是他们迫切需要并欲着力渲染的;同时,在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年终正是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此时慰问,显然是“雪中送炭”的美好情景的生动展示,这也是领导想达到的意图。其次,当地干部事先的安排、事先的反复叮嘱、乃至事先的模拟排练,早已使被慰问者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领导并非单纯为自己而来,甚至根本就不是为自己而来,而是为了拍一部名叫“慰问”的电影而来,自己不过是一个幸运的被临时随机找来群众演员而已,领导真正到来时紧随其后的摄像机的存在必将进一步证实他们这种感觉。所以,他们见到领导时的激动与紧张并不仅仅源于见到“大官”的惶恐和受到关怀的感激,更是源于一种初次上镜的胆怯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背错甚至想不起台词、生怕事后遭到导演助理也即当地干部责怪的担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被慰问者脸上的紧张表情,就会发现领导的到来到底给
他们带来的是什么。如果再对比一下领导“背台词”时的沉稳自然纯熟老练和被慰问者“背台词”时的惶恐不安张口结舌,那么你也许会由对这些群众的羡慕变成对他们的同情,由对这些领导的赞许变成对他们的反感,而这一切显然不是那位导演这部影片并领衔主演的领导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但只有在建立了这个理解的意义上,那位贫困群众的代表才真正摆脱了被导演设定好的表面看来与领导关系平等和谐而其实不过是一个被租借的道具的可怜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与领导平等的政治行为主体,而我们每一个人也才能由此——由对于这种形式主义政治模式的反思、批判、与拒绝——建立我们每一个人的政治意识主体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这种作为含义丰富的“真实”展示给我们的“表演”浑然不觉,那么我们其实也已经被导演租借了,而且待遇还不如镜头里这位群众演员,因为我们连二百块钱或一床棉被也得不到。写到这里似乎有些跑题,下面我再
次回到这场作为“政治修辞实践”的“慰问”里包含的内在自我解构因素上来:不妨再重点解读一下镜头反复强调的那双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我以为,这两双看起来肥瘠反差如此巨大的手不但不能证实领导对群众的关怀,也许反而证实了领导对群众的遗忘——大家肯定都记得讽刺李鸿章的那句“宰相合肥天下瘦”吧?——此外,领导故意做出的简朴与群众故作富贵仍遮不住的寒酸相比仍显得过分奢华,领导在与上级或下级坐在一起开会时平平常常的相貌与基层群众已经刻意修整过的外表相比仍显得过分富贵,前者显然源于丰厚的收入和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而后者显然暴露出了拮据的经济状况与粗恶的饮食条件。也就是说,这两双手握在一起昭示的根本不是一种表面看起来的和谐温暖——那只是假象——而是,或至少同时也是一种截然的分裂和鲜明的对立。如果我们进一步联想到使那双又白又肥的手肥白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导致另
一双又黑又瘦的手的瘦黑的原因;也就是说,正是那双肥手导致瘦手如此消瘦或至今也没能肥起来。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联想到在摄像机前常常是那双肥手热情地首先伸出来非要与瘦手握在一起并抓住瘦手紧紧不放,仿佛生怕瘦手离开自己的“关怀”……那么这幅情景所包含的丰富意味恐怕更是远远背离了导演的意图吧?
而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实践的“慰问”至此也已将自身包含的种种悖谬暴露无遗,不但背离了政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修辞意图。或者说,正因为它背离政治转而修辞的怀抱,因而也遭到了修辞规律的无情捉弄。归根结底,这种形式主义的政治行为模式不但永远不可能自圆其说,而且必将自贻其咎、自取灭亡。
第二篇: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政治品质(模版)
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每一名组工干部都应将其视为自己的生命,树立起廉洁操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古人云:“欲修其身正,必先正其心。”由于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人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往往“高看一眼”,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把组工干部作为“公关”的对象。所以,组工干部既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要从大处着眼,端正动机,要从小处入手,防微杜渐。“常养胸中浩然之气,常积公道正派之德”,才能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守得住原则!常言道:“胸襟宽广,有容乃大。”既容人之长,也容人之短;既容人之功,也容人之过。能以博大的胸怀待人处事,不以个人恩怨辨是非,不以个人好恶识良莠。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批评意见,忍得住埋怨指责。要像郑培民那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公道正派的人格力量赢得党员干部的尊重和人民的信赖。
严谨细致,是组织部门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的优良传统,是对组工干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为此,组工干部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从而使严谨细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职业道德。古人曾经说过“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就是告诫我们:要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情,慎重地处理细小的事情,这样可以避开危难和远离祸患。组织工作是备受关注和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组织工作无小事”。有些问题看似“微小”,但如果放松自我约束,没有去认真对待,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其酿成的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如在工作中,一个数字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影响到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涉及工作机密的一句话在组工干部口中有意无意地讲出,就有可能在干部队伍中的轩起**。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在慎微上下功夫,注重每件细小的事情,切实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
不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养成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修辞是一种沟通艺术
修辞是一种创新的艺术沟通
摘要:修辞是一种沟通,它要通过说服让人产生认同,广告活动也是一种修辞活动,是由异质符号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具有独特的修辞元。在对修辞的不同概念的比较与综合后,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理解修辞,不应该只注重修辞的表达而忽视了接受这一方。
关键词:修辞的定义;表达与接受;幽默的效果
修辞是一种创新的艺术沟通。我们不仅在写作中经常涉及到修辞,日常的语言沟通就更是离不开修辞了。我们想要准确生动地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常常会对我们的话语进行一翻修饰再说出口,但是修辞之所以能够是一种沟通,更是因为它还包括听者的理解这一环节。只有表达和接受双方都准确被认同才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而想要学好修辞这门沟通艺术,首先,我们就要理解什么是修辞。
“修辞”两字,最早见于《易经·乾卜·文言》中:“修辞立其诚”之说,主要是就思想内容而言。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言辞没有文采,是不能流传久远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修,饰也。” 清代段玉裁说得更明白:“修,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古人都很重视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以收到或华美藻饰,或简洁生动,或委婉含蓄,或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绝大部分现代汉语都还常用,并且增添了不少新的类别。虽然在今天看来,古人对这些修辞的解读似乎有些片面与局限,但为我们今天研究修辞却提供了信心和丰富的材料。
上世纪30年代以来,修辞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修辞就是语言的调整、选择和组合。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这样解读修辞:“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认为:“修辞是对言语进行加工、修饰和调整,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的活动。”张志先的《修辞学习》说:“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过程。”虽然他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但仍然局限于书面语言的修辞与表达修辞。他们的这些研究与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修辞又一次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就修辞的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修辞还包括表达和接受两个方面,修辞学既要研究表达,也要研究领会,他们提倡将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这个观点在修辞学的研究领域里是一个新的突破。
学习了现代汉语修辞这门课程以后,我对修辞的理解也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在 “修辞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比较倾向于修辞包括表达和接受两个方面。要更好地阐明修辞是包括表达和接受两个方面,我觉得最合适的莫过于把修辞放在日常的对话活动中去讨论。因为我们经常运用语言的方式进行交际,所以自然的就离不开修辞。在具体的修辞活动中,表达和接受常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既用自己的言辞影响对方,又被对方的言辞所影响,从而达到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互动效果。在对话活动中,接受更是表达的依据,只有准确理解对方的对话,才能衔接对方的话题进行准确的表达,从而产生理想的修辞效果。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语言大师层出不穷。然而,在璀璨的语言大师星空,伟大领袖毛泽东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具有驾驭语言的非凡能力,娴熟的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引用,对比......使得他的语言越发显得匠心独运,超凡脱俗。作为语言大
师,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极尽其语言天赋,把修辞手法运用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毛泽东充分发挥了他在修辞方面的伟大造诣,连连设问:“中国的革命,它反对的是什么?革命的对象是什么?„„革命是什么去干呢?革命的主体是什么?„„但是这许多人中间,什么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我们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呢?„„这个革命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中国是否永远要资本家呢?”毛泽东一边问一边作答,就如一个伟大的画家,在他的画笔下,中国革命的蓝图逐渐清晰,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一切存在于人民心中的疑惑都瞬间消失了。这样的设问,无人能比,无人能及。(《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62页)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说道“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他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压在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把人民大众比喻为帮助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的上帝,“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这种贴切的比喻,多么富有说服力、感召力和鼓动性!还有当年基辛格访华时,曾给周恩来总理出过这样一道难题:“我们美国人都昂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喜欢低着头走路。这是为什么?”周总理哈哈一笑,风趣地答道:“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是上山,走上坡路,你们美国人是下山,就走下坡路的缘故嘛!”(转引自白巍、李志军主编的《公关语言技巧200赏析》。)很显然,在这一段对话中,两位政治家的话语所要传递的都不再是话语本身的意义,而是暗含的意义。基辛格的话语实际是要表达作为美国人的优越感,而周总理根据语境,立刻就识破了基辛格话语中暗含的意义,并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对方轻松而有力的回击,幽默中渗透出敏捷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语言的交谈能体现修辞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幽默广告也体现了修辞的力量。英国广告大师波迪斯在其《幽默与广告》中指出,“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的东西”。广告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认为,“幽默被惊人地用于众多领域。幽默是一把锋利的利器,广告商可以用它瞄准严格确定的人口群体和态度群体;又因它的普遍性,可以作为万金油,对每个人都讨巧”,广告大师波迪斯曾说:“巧妙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广告业传奇人物亚当•大卫•奥格威(Adman David Ogilvy)也曾这样鼓励新一代的文案:“最好的创意来自玩笑,尽量让你的思维生动有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幽默是对人们心理的一种特殊适应,是对心理理性的一种特殊反叛,它是以突破心理定势为基础的。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特别的交际形式。它是一种使用精练的语言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以达到吸引公众的眼球,促使公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自主的购买其产品。为了进一步使广告更具有亲和力,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就必需具有自身特殊的魅力。而幽默能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幽默广告能创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将其目的和意图悄悄地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幽默广告之所以能吸引住公众的注意力,就是因为它能诱发公众做出一定的努力去理解幽默之意。公众之所以能够领略广告中的幽默之意,是因为他们理解了广告中包含的内在含义。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对信息的接收率要高很多。在诸多的表现手段中,幽默是通往广告受众心理的一条捷径。幽默所带给人的笑是微笑,使人产生含蓄、会心的笑。幽默广告不仅易颠覆大众的思维,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利用戏剧化手段产生联想,使人们的记忆更清晰、更持久,而且幽默广告有助于增强广告的说服力,通过含蓄的表达避免反感。就广告语言的艺术来说,把握内容的趣味深度比单纯追求美感更为重要,广告不是单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在欣赏中唤起兴致与购买欲望。的确,语言在幽默广告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充分展现广告人活跃的思维和艺术创造力,使画面得以诗意般地延伸。一件成功的幽默广告作品,在语言上应做到:(1)语言简洁风趣,耐人回味。任何广告都离不开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商品和服务信息。幽默式的广告应该运用机智、愉快、健康、诙谐的语言,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介绍产品和服务。幽默的语言不但吸引了公众对广告的注意,使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得以增值,还潜移默化积极影响了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青眯,不由自主的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2)恰当运用修辞,增添表现力。幽默广告语言不仅仅引人发笑,还具有深刻的含义,充分借助谐音、悬念、置换、联想等修辞手法,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关心,增强幽默广告的语言表现力,从而提高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注意,延长记忆停留的时间,有效促成消费行动。另外,灵活地运用修辞,还可以把严肃死板的推销目的融入轻松的喜剧气氛之中,就像“请不要对刚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或许就是你的祖母”。这样的广告语,在诙谐中机智地突出了美容院的技术,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幽默广告是广告设计师运用幽默手法及特殊的情景创造出来的广告作品,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受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情绪,排除受众对广告所持有的逆反心理,使人们在一种轻松、快乐、谐趣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广告传递的商业信息,完成对商品的注意、记忆、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一)增添娱乐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今天,广告正在摆脱单一思维的束缚向多元化的沟通发展,而且更加注重人性化,容易唤起公众的参与和介入,其新颖而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当代设计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幽默的广告也反映出当今时代的设计特征,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因为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幽默就是最好的精神调节剂,它可以减少人们的压抑与忧虑,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幽默广告将深层寓意包含在风趣、机智和戏谑中,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对方观点。如:(1)趁早下“斑”,请勿“痘”留。(香港美容院)(2)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
(二)淡化功名性
交易的功利性让消费者容易产生一种抵抗、怀疑的情绪,而幽默从美学上讲,最基本的前提是使心灵摆脱与事物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地使心灵处于一种审美和自由的状态。幽默广告将创意主体的敏锐和巧思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出来,使广告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的美感,从而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印象,让人们在艺术的感染和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信息,达到自然传播的默契。(1)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农业银行)和农行握手,将农行人性化、生动化,从而拉近了农行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透露出丝丝的幽默。
(三)加深印象
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全过程,是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曾用仪器测量过大脑对电视幽默广告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上的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是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是大脑分泌内啡太而使受众产生良好嗜好,心情舒畅,最终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确和热烈。并最先提出AIDMA原则,其含义为: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产生兴趣;D(Desire)培养欲望;M(Memory)形成记忆;A(Action)促成行动。也就是说,在广告创作中必须有意识地贯彻引人注目的信息,使人产生购买欲望,并形成记忆,最终转变为购买行动的原则,这样才能创作出最有效的广告。比如: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 广告标题中,“spoil oneself”意为“enjoy oneself to heart’s content”,即“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 意为“破坏了体型”。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广告中通过双关手法的运用,利用其商品名“Weight-Watcher冰淇淋” 所体现出的间接隐晦的语境,使节食者在幽默轻松愉快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产品。
(四)提升广告品位
幽默广告是智慧的结晶,它具有的艺术性、情趣性和思想性体现出事物底蕴的深刻积淀。幽默广告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创造出某种夸张的、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广告成为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从而能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幽默广告还必须服从于整体营销策略,应该为商品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香皂)(2)我们的香水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防身手册一本。(香水)通过夸张的手法不但使人心情愉悦,而且当自己使用了之后有种品味提升的感觉。
幽默的广告有利于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但要注意使用的场合。著名广告人D·丹尼尔为幽默广告创作提出了下列四条原则,值得参考。(1)在大多数情况下,幽默性广告只适用于推销低档商品;(2)幽默写法应能使老生常谈的话题获得新生,以加强读者的记忆力;(3)利用幽默的笔法应能有效地把一个简单的内容讲得生动,便于记忆;(4)幽默创作应能突出强调一个过时做法的愚昧可笑,从而为新产品或新方法扫清思维障碍。
我们已经跨人了21世纪的行列,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急剧加大。幽默,无疑是放松自我的好办法。记得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事实的确如此,无论你是驾驭企业的决策者,还是家庭中的主妇,开心的生活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境。修辞的表达和接受是互为因果的,二者都是生成修辞效果的核心因素,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唯有把握好表达和接受两个方面,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沟通。
2011 中文系 陈赛群
第四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
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肖文楚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更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那么,我们首先要回顾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在特教这块特殊的园地里,教师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这里更应突出体现爱心、耐心、细心,因为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细心呵护,更需要爱的温暖。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奉献。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放弃或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满足他人或集体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特教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魅力白坪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历经艰苦探索,直到今天,才真正迎来了新的春天。
由中国的优秀文化哺育出的雄居世界强企之林的新一代企业和企业家。他们以“自强不息”的气概、“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艰苦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世界经济的巨大浪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白坪煤业公司作为具有煤矿行业的一颗新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在中原大地上彰显出她的优秀企业文化魅力。企业文化上的成绩并不是一撮而就,付出了白坪人的艰辛。企业文化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过去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文化。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存在的只是企业文化优劣、高下的问题。仔细盘点白坪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作为新兴企业,企业员工虽说来自方方面面,则更多的员工是郑煤集团下属矿井员工,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员工身上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生机勃勃的朝气,都为白坪企业文化的形成打下好的积淀。这种自强不息的标志和灵魂就是我们白坪人的传统
文化。
当今的时代,是经济竞争的时代,也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企业文化不仅仅是职工的一种文体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存方式。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和经营实践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体化。就企业而言,重组中不同企业之间文化融合、安全生产与劳动关系均衡问题等等。这些涉及员工利益、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调整的问题,都需要文化配套,文化支撑。白坪煤业公司正是抓住这些问题,在深化改革,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融合,从人的行为规范做起,发掘出优秀的传统,具有本企业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传统,并用创新的精神发掘出这种企业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力弘扬发展,以科学的管理思想、方式、行为,从以制度约束人到用文化培养人、到自觉约束、到自觉行为的企业文化,避免了就企业文化建设抓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解决问题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三年三大步”奋斗格局。围绕中心始终把加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反复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探索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煤炭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把握方向性,白坪企业文化清晰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实现企业竞争的激励作用、行为规范的内在综合作用。)把人格文化作为灵魂来抓。用人格文化统帅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范大家行为、鼓舞大家行为、最终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奉献出来。从“两述一化”、班前礼仪、行为规范,温馨提示等等,处处体现出人性化,使大家既能感受到传统的味儿,又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新意。
其二、坚持持久性。白坪煤业公司深深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之中。文化影响着心理,心理影响着情绪,情绪影响着稳定,要使企业内部和谐,仅靠经济的力量不行,还必须靠文化的力量。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增同减异,促进和谐。因此白坪煤业提出了“体面工作、快乐生活”“平安和谐共创共享”理念。积极为企业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大家庭温暖。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和左邻右舍搞好关系,融入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营造民主和谐的周围睦邻环境。从产品和服务上,打造优质品牌、精品工程。规范安全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安全文化体系。
正是这样白坪煤业公司在秉承传统文化,借鉴优秀文化的同时,又立足于文化强企,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煤炭事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取得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