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5: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第一篇: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21世纪的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的调整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成果,便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后,影响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国家利益、内外环境、综合国力等最重要的因素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实现跨世纪的发展。

那么国际格局具体的变化是什么?美欧日等西方国家集体陷入困境与新兴大国的群体强劲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复杂变化引发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国际格局演变带来深刻长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加速发展,围绕国际秩序与规制建设,新老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将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简单地说,就只以下四点:西 方国家遭遇集体性下沉,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国际秩序与规制之争日趋尖锐,世界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然面临着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受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成的外部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西部边界不断向俄罗斯挤压和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战略遏制政策,必将继续推动中俄两国在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和新干涉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准则,反对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进行联手合作。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但安全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严重相悖,不可能为了发展俄美关系而恶化对华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俄罗斯仍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坚持不同台湾建立官方的国家关系,并且明确提出了“四不两反”的新的主张。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此外,为了维护中亚的稳定和战略平衡,中俄还需密切合作以共同对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向中亚地区的渗透和跨国民族问题。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俄两国都希望该地区继续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因面也持有更多一致的观点。

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两国经济上的互补关系,对扩大贸易和进行经济合作都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中俄之间实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还体现在中俄经济 发展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上面。因为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中俄两国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别陷入了不同的封闭状态,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当中俄两国准备通过改革和开放之路走向世界市场之际,却发现世界市场已经被发达国家分割垄断,使双方走向国际社会的努力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两国间的合作对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中俄首先应当致力于消除双方之间的市场隔离状态,切实地发挥互为邻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下功夫在两者之间建立市场对接关系。俄罗斯虽然把融入世界经济合作体系的主要方向指向欧洲,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俄罗斯基本上还只是欧洲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国,包括高科技产品在内的俄罗斯工业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还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实际上,俄罗斯在加入大西洋中心分享其发达的经济果实的努力遭到打击后,便设法参与亚太中心的活动,以便借助自己地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但是,俄罗斯目前在亚太地区还缺乏相应的影响和力量,美国和日本也不愿看到俄罗斯在该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俄罗斯便希望与中国在使俄进入亚太经济圈和实现其亚洲部分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而对于中国来讲,充分利用俄罗斯的丰富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本国的地缘优势发展与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是符合自己的经济利益的。

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第三个决定性因素在于,目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比较牢固。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两国关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的十几个联合声明、联合公报和一系列重要协议,以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有效机制已经确立,这就是1996年建立的两国之间的高层会晤制度。实践证明,两国高层会晤机制对加强两国彼此间的信任和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两国间的领土争端已基本消除,在地缘政治上可以保证两国长期友好。第四,中俄在经贸、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已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中俄经贸关系虽然相对滞后,但发展仍是主要趋势。第五,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双方都反对谋划“单极世界”的企图,主张促进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两国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并携手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无论“中国梦”还是俄罗斯的“强国梦”都需要大战略的配合。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大国似乎进入一段战略的迷茫期。大国以及大国之间处于调适阶段,只有当两个大国之间能够进行战略对接的时候,新型大国关系才可以变成现实。中俄两国能够形成成熟而稳定的战略框架,并且彼此能够兼容之后,中俄关系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中俄之间构建起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才会成真。

第二篇: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 2007 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求我们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滞胀 出口导向型战略 转变方式。

2005 年至2007 年上半年,全球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为5 %左右,2007 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08年,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不容乐观,面临滞胀的威胁。我国外贸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出口贸易增长的方式,推动出口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2007 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进一步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危机。美国经济增长存在重大的下行风险,而通胀的风险在加大。2008 年以来,美国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动荡。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继3 月份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之后,9 月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获批转变为商业银行; 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使潜在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 亿美元,并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纽约股市已进入熊市,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

(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失业率总体上升。

2008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14 %和319 % , 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04 个和0146 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失业率明显上升,美国失业率从1 月份的419 %持续上升至8 月份的611 %;日本从318 %上升到412 %;欧元区从713 %上升至715 %。同为资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巴西失业率分别从1 月的518 %和8 %下降到8 月份的513 %和716 %;韩国和墨西哥分别从3 %和411 %小幅上升到31 2 %和41 2 %;马来西亚则从2007 年四季度的310 %提高到2008 年二季度的315 %。

(三)全球贸易增长放慢。

据OECD 统计,2008 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长1 % , 二季度下降012 %。其中,OECD 国家出口从114 %回落到014 %;进口一季度增长016 % , 二季度则转为下降018 %。美国前七个月出口额为1094612 亿美元,同比增长1813 %;进口额为1514417 亿美元,增长1219 %;进出口差额为-419815 亿美元,减少011 %。欧元区前七个月出口额为9280 亿欧元,同比增长715 %;进口额为9393 亿欧元,增长1119 %;进出口差额为-113 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0 亿欧元。日本前八个月出口额为566027 亿日元,同比增长319 %;进口额为539134 亿日元,增长1215 %;进出口差额为26893 亿日元,同比减少5819 %。中国前八个月出口额为937619 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 %;进口额为785619 亿美元,增长30 %;进出口差额为151919 亿美元,减少612 %。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我国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 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2000 年至2007 年出口额从2492 亿美元增加到12180 亿美元,贸易顺差也从241 亿美元2621 亿美元。、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7 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2912 %、1414 %、1114 % ,位居前三名。、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生产过程中忽视环保和劳工福利。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出口商品层次不高。出口价格偏低,国内同类企业竞相压价,有的企业出口赢利仅靠出口退税所得,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方式给了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可乘之机。、加工贸易的比例和规模过大。1979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2135 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额的214 % , 2007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617615 亿美元,占到当年的出口额的50 %以上。还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总进出口额的70 %以上。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 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 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2008 年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2007 年,全球共有19 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 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 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论/文/网 LunWenNet/Com]

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盟内部的经济状况和就业不容乐观。2008 年1 月31 日据欧盟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7 个成员国的失业率为618 % , 高于警戒线。欧盟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保护手段再度抬头,欧盟从2008 年2 月16 日起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一般蜡烛、锥形蜡烛和类似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纪念性和户外蜡烛除外。整个调查程序将历时15 个月,初裁将在9 个月内作出。欧盟已选定巴西作为惟一的成本参照替代国。6 月27 日,欧盟《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简称PFOS 指令)正式生效,规定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制成品中PFOS 含量不得超过总质量的01005 %。该指令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将远大于先前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 年11 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 月底,5 个月累计升值了514 % , 这比2007 年前10 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19 个百分点。

2008 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时,2007 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16 % , 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三、对策。

(一)外贸出口目标应重新定位。

外贸出口目标应由单一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增长一路高歌猛进。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必要进一步上升到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只有如此,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要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看,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减少资源流动和重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帮助各类走出去的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开发面向走出去企业的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解决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及早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企业服务机构,承担向走出去的企业全面介绍和宣传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预警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防止不顾条件地一哄而起往外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必要时可适当利用人民币贬值支持出口。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体系的国际认证。推动和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加强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通过总量调整,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动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兼顾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逐步实现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相互协调,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设政策支持体系,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为中外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信息、采购和合作平台。

(五)促进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遵守劳动法,遵守税务、外汇、海关、进出口法律法规,尊重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员工利益。加快制订员工最低工资标准,履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严格规范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保障制度和卫生安全制度。促进企业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合理反映出口商品的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自觉维护诚信经营的规则,这是为了防止国外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如TB T、SA8000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六)完善调整加工贸易和外资政策。

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和外资项目,严格限制甚至取消,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和档次,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鼓励发展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推动加工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向上下游延伸,提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形式自主创新。制订有效政策,调整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七)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改变重外轻内、重国轻民的观念,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合资,促进企业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通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资助、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和服务、人才培训、市场推广、国外参展推介宣传等方式,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深度开拓市场。取消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审核,放宽投资用汇和人员出入境管理,提供全面的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

(八)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金融网点建设,增加对重要贸易伙伴的运输航线。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九)加快拓展多元化的外贸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多元化,可以改变当前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几个经济体的过分依赖。西方经济学有一句防范风险的名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对这种带有全局性的全新外贸环境变化,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调整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具有缓冲弹性的外贸目标市场,实现多点开花,防止和缓解外部需求演变对我国外贸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严重冲击。

参考文献:

[ 1 ] 王受文。转变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J ].国际贸易,2008(7): 19.[ 2 ] 曲凤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影响[J ].国际贸易,2008(6): 49.[3 ] 张莉。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及影响评估[J ].中国对外贸易,2008(9): 84.[4 ] 李成钢。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J ].国际经贸探索,2008(9): 12.[5 ] 刘兵权。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 ].国际贸易问题,2008(7): 94.[ 6 ] 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 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M].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论-文-网]

第三篇:国际热点——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在世界格局多元化变动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建立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网。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其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也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同时,中俄关系的发展也依赖于两国国力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俄关系发展到了历史最好时期,然而,部分利益的冲突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俄关系发展,中俄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交往必然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中俄关系,既不可过分乐观,也没必要过分担忧。

一、中俄关系发展的根基

(1)历史渊源与人民愿望

中俄关系是建立在中苏关系之上的,苏联曾经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有过极大的帮助,也曾是中国发展的榜样。因此中国人民对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好感,期待着中俄建立同盟关系,共同抵御西方大国。同时,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会坚定地对中国表示好感,而对于美国统治阶层的霸权主义,俄民众持反感态度,厌恶他们将自己的行为模式,即所谓民主、自由与人权的概念强加给别国。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在世界21国所做的民调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人民有着坚定不移的友好情感,俄罗斯是对中国最有好感的三国之一。(2)利益需要

第一,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两国需要在中亚地区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稳定亚洲格局。第二,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需要有一定的合作来保障共同的利益。第三,西方国家的压力,尤其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确定也让更深地发展两国关系刻不容缓。第四,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第五,两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相互合作。

二、中俄关系发展动态

(一)政治领域

在新形势下,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升温,中俄政府大力推进中俄在外交上的互动: 2012年1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进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七次定期会晤,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七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纪要》、《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纪要》等文件。

2012年6月5日到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部门间、企业间重要合作文件,涵盖工业、民用航空、传统能源、核能、相互投资、旅游、斯科尔科沃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出口信贷和保险、媒体合作等领域。

中俄一系列共识的达成和协议的签订表明了中俄双方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确立统一战线,获得双赢是两国都期望的好结果。然而,这种积极的表象之下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尽管中俄在积极倡导裁剪边界军事力量,但在边界问题上仍存在着摩擦。领土争端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俄双方,尽管目前在官方上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在现实中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如: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

第二,中俄国力对相互的威胁而产生的不信任。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相互并不完全信任,两国也是长达几十年的对手。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也让俄罗斯产生不信任。在中美之间,俄罗斯就像“坐在锤子和铁砧之间”。中俄既处于积极合作的状态,但也在相互戒备,这使得很多合作不能深入开展,部分合作只是一纸空文。

(二)军事领域

2012年4月22日到27日,“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中国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这次军演一方面向西方国家展示了中俄两国的军事力量,对他们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两国军事合作。同时,中国也是俄罗斯军事装备的大客户。中国在2011年俄罗斯武器13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15%的份额。也就是说,俄罗斯对中国所供应的武器和技术量要接近于20亿美元。另一方面,中俄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在中国自身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呈不断下降趋势。俄也将中国视为军火市场上的潜在竞争者。

(三)经济领域

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一直是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俄目前对华出口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军事领域,而机械行业出口则比较少,并且无论是中国投资俄罗斯,还是俄罗斯投资中国,数额都不大。此外,中俄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层出不穷。

尽管如此,在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仍然取得了新的进步。中俄两国达成共识,2015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000亿美元,同时提升经贸合作的质量,加强在投资、能源、高科技、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动两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扩大地方合作与企业交流。

无疑中俄经济交流在不断加深,这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好的讯号。中俄的经济合作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中俄经济合作正在从能源合作向多方面合作转变。

(四)文化领域

继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文化节之后”,中俄文化合作行动继续发展,2012年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和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将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理解。中国在俄设立多所孔子学院,加强了中华文化在俄的传播。

同时,中俄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二者文化交流方能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

张植荣:《中国边缰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南德意志报》

第四篇:铁路运力变化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铁路运力变化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 朱克强(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煤炭销售公司副经理)

近年来,铁路系统大大加快了科技进步和改革发展的步伐,先后进行了五次铁路大提速,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到2005年,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7.5万公里。《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已经正式出台。管理体制实行重大改革,撤销全路所有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十大煤炭通道的建设,将会使铁路运力发生很大变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淮南矿业集团的区位优势带来一定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应对措施,抢占先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我国铁路运输的现状

(一)铁路运输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运输是煤炭生产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60%都依靠铁路运输;铁路也将煤炭作为运输的重点,承运煤炭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12.85亿吨,比上年增加1.17亿吨,增长10%。2005年中国铁路运输业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理,其中复线里程2.5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9万公里,提速线路1.3万公里。在世界排名60位之后;按人口算,每人只有5.6厘米,不及一支香烟的长度。我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为76.04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数量计算的铁路网密度为0.56公里/万人,远低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与我国的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铁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路网密度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路网密度低,且呈枝状分布,不仅里程少、网距大,而且存在大片铁路空白区。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恰恰又是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煤东进,北煤南运”压力很大,造成煤炭运力紧张。

2、货混跑的运输模式难以满足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质量的需要。

(二)铁路扩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我国铁路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原因是铁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为解决铁路运输滞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二00四年二月,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是: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然而,要实现这一宏大规划,将要投入2万亿以上的巨资。从现在起,到2020年,至少每年要投入1300~1500亿元人民币。但是,我国现有的每年铁路投资只有不到600亿元,资金如何筹措,正是铁道部最感头痛的难题。

(三)铁路扩能的重点解决是“三西”煤炭外运的问题。

从国家宏观调控来说,重点解决的还是“三西”煤炭外运的问题。山西已全面建设南、北、中三条铁路通道,“南通道”全长253公里的侯月线,增加5000万吨运能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动工。“北通道”,北同蒲朔州至原平复线、朔州至韩家岭2.4亿吨改扩建工程也将动工。大秦线05年将由1.5亿吨运力提高到2亿吨,2万

吨大列已开行成功。“中通道”,国家规范建设的有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分流现有运力,专门运送煤炭。据有关部门信息,明年铁路运力的主要增量1亿吨,分布在大秦线5000万吨,侯月线5000万吨。这将对江浙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两淮的煤炭通道建设仍在规划中,远水难解近渴。

(四)淮南矿业矿业集团的主要煤炭外运通道均已饱合。

根据上海路局对淮南铁路煤炭外运情况的分析,阜淮线、淮南线、津浦线、三大主要干线,设计平行能力205对,可使用能力176对,信号自动闭塞,考虑列车扣除系数,四条线上现已开行的客货列车均已达到平图能力的90%-95%,使用能力接近或达到上限。主要的编组站,淮南西站、合肥东,日办理车数超过10000辆,调车线能力不足,机车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淮南煤炭增量的需要。在现有线路及运能的基础上,增长空间不大。

(五)上海路局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货运装车局,长期处于运能紧张状态,增长幅度难以与我集团公司发展协调。

2006年1-7月份,上海路局平均日装车7100辆,货物发送吨1020万吨/月,其中煤炭日装车2922车。货物运输比去年同期提高5%,煤炭运输比去年同期提高8.7%,但是煤炭运输比例却从42%下降到39.5%。

根据铁路部门有关信息,上海路局由于铁路运力紧张,线路繁忙,增长空间弹性小,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每年的货物运输增长率仍不到10%。

二、未来5年及至2020年铁路运输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

初具规模的铁路网主要体现在快速客运初步成网,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初步形成,快速货运网络初步建成等几个方面.“十一五”期间,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将初步形成。南北通道:在建设京沪、京广客运专线的同时,对京沪、京广、京

九、焦柳四大南北既有干线全部进行电气化改造,发展货物重载运输,四条大通道货运总能力达到4亿吨以上。进出关通道:在建设津秦客运专线的同时,实现津秦沈电气化,构成以京山线为主的进出关大能力货运通道,货运总能力达到1.2亿吨。西部通道:建设沪汉蓉大能力通道、兰渝铁路和西安至安康、昆明至六盘水复线,进出西南地区通道运输能力达到3亿吨以上。建设太中银铁路、兰渝铁路和兰武复线,对包兰线石嘴山至兰州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形成四条进出西北的大通道,货运总能力达到2亿吨以上。

未来五年铁路煤炭通道建设情况:

据测算,2010年铁路煤炭运量将达到10.5亿吨。根据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生产基地,未来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同(含蒙西)、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河南、兖州、两淮、贵州、黑龙江东部等10个地区,预测到2010年,十大煤炭基地产煤量约13.6亿吨,外运量近8.6亿吨。为确保煤炭运输需求,铁道部将以这10个地区为基地,建设煤运大通道。

安徽省未来铁路建设情况:

安徽省境内铁路网建设重点有四个部分:

(一)建设以合肥枢纽为中心的国家干线铁路,提高安徽省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

1、建设合肥-南京快速铁路,形成合肥-南京-上海的以客运为主的快速

铁路通道。

2、建设水家湖(长丰县)-蚌埠第二线,并按快速铁路标准改造合肥-蚌埠现有铁路,形成合肥-蚌埠-北京的快速铁路通道。

(二)建设于与东部地区连接的通道,加速我省与长江三角洲的融合:

1、建设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的城际客运铁路,2、建设上海至北京客运专线安徽段(即京沪高速铁路),3、建设铜陵-九江铁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铁路第二线,形成沿江铁路通道;四是建设皖赣铁路第二线,适时建设黄山-浙江金华(或杭州)铁路,提高黄山乃至整个皖南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

(三)以“两淮”亿吨煤炭基地为重点的煤炭外运通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1、规划建设阜阳-六安-安庆(包括安庆长江铁路大桥)-祁门-景德镇铁路,增加我省南北煤炭运输通道;

2、建设皖北地区-江苏淮阴铁路,形成“两淮”煤炭基地至苏北地区的运输通道;

3、改造阜阳-淮南-合肥铁路、电气化改造现有京沪铁路安徽段,提高现有铁路的运输能力;

4、建设淮北青龙山-阜阳第二线、淮南矿区铁路,提高“两淮”煤炭的集疏能力;

5、规划建设漯阜、合九、宁西线六安-潢川段三条铁路第二线和庐江-铜陵铁路,完善铁路运输网络。

(四)高铁路站场的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网的整体作用。关于铁路站场建设重点扩建改造合肥、阜阳、黄山、芜湖、蚌埠等主要铁路客货运站场,改善客货运条件,提高集疏运能力。

三、未来五年铁路对我集团公司的煤炭销售的利弊分析:

1、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组织铁道部、交通部、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华能集团等公司共同编制的《北煤外运系统研究总报告》完稿。这份报告提出将大秦线运力提高到3亿吨,神朔黄线运力提高到2亿吨。同时,提出了新建北煤南运“第三条通道”:从内蒙的包头、集宁经兴和、张家口、密云、遵化,到曹妃甸和京唐港,新建通道将建成双线重载铁路740公里,投资230亿元。

报告对全国煤炭运输的中长期规划做了安排:通过北、中、南三个通道铁路网将“三西”的煤炭运往华东、华南和华中各地。三个通道的煤运总量,2010年为8.4亿吨,2020年为10.86亿吨。其中,北通道为大秦线(第一通道)、神朔黄线(第二通道)及拟新建的集宁到曹妃甸线(第三通道)的煤运量,2010年为5.6亿吨,2020年为6.84亿吨。中通道为石太、邯长两线的煤运量2010年为0.9亿吨,2020年为1.3亿吨。南通道为南北方向的铁路运输线,包括太焦线、侯月线等,主要供应湖南、湖北等地用煤,2010年为1.85亿吨,2020年为2.7亿吨。此外,当京沪、京广两线建成高速客运专线,客货运输分流,北煤南运的公路运量将增加1亿吨。

同时,报告提出将大秦线运力提高到3亿吨,神朔黄线运力提高到2亿吨。据有关数据,达2005年,大秦线运力已达到2亿吨,神朔黄线运力达6000-7000万吨。如果此项目标实现,仅北通道到5年后就增加运力3亿吨。中南通道增加5000万,对我华东市场将带来极大的冲击。沿海、沿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京沪、京广两线建成高速客运专线,客货运输分流,以及宁西线、新长线的建成通车,使晋陕南部、豫鲁煤炭直达华东腹地,武九复线的建成,使平煤、郑煤进入赣北市场更加便利。青阜线、宿淮线的建设,加大了淮北煤炭外运的能力。增强淮南煤炭外运能力的因素有:

1、宣杭复线全线通车,水家湖…合肥东建设3-4线,二通道能力将大大加强,集团公司对合、巢、芜、浙北、浙西的供应有了进一步保障。

2、阜阳-六安-安庆(包括安庆长江铁路大桥)-祁门-景德镇铁路,增加我省南北煤炭运输通道。

3、铜陵-九江铁路及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铁路第二线,形成沿江铁路通道,增强了江西通道能力。

4、京沪客运专线宁西线合宁段建成,将使一通道的瓶颈得到解决。

5、由于鲁豫煤炭资源的不足,已逐步从煤炭调出省变为煤炭调入省,加之合武线的建成(07年)将使我集团公司更有可能开辟鄂东市场。

三、针对铁路运力的变化,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淮南矿业集团的煤炭运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几年来,淮南矿业集团大力推行“建大矿、办大电、作资本”的发展战略,被国家列入十三个亿吨煤基地之一,发展势头迅猛。07年6对新井、6个矿井改扩建项目全部完成,2010年全部达产,届时,淮南矿业集团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根据淮南矿业集团(04-08)煤炭营销规划,在8000万产量中,扣除矸损、电厂自用,可销售资源量为6000万吨,其中铁路运输分配运量5056万吨,占销售总量的82%,日装车要达到2357辆,在现有日装车量基础上净增3倍,这给铁路运输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铁路不畅,将会反过来制约生产的发展,甚至影响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在日趋狭小的铁路瓶颈中,理顺通道,确保铁路外运目标的实现,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抢占铁路运力制高点,为矿业集团占领市场提供运力保证。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对上海铁路局、铁道部的衔接力度,争取在铁路建设规划布局、车辆的配空、排空、流向调整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目前,上海铁路局关于加强淮南煤炭外运能力的意见已上报铁道部,2005年初,淮南矿业集团已被列为铁道部首批九大客户之一,上海铁路局把淮南矿业集团作为路局唯一的战略装车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搞好装车组织,配合上海路局,加大装车力度,提高运输效率,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储装运系统的管理和改造,加快矿区铁路专用线改造,做到装车资源平稳,均衡发运,不压车,不超装,不偏装,提高装车能力,减少车辆停时,加快车辆周转,以良好的服务赢得信用。以稳定的资源保装车;以快速装车保周转;以良好服务保合作;以增长潜力保发展。另外充分利用裕溪口、南京港的中转作用,加大配煤力度,合理转移矿区煤炭库存,充分处置低质煤,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装车资源。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煤炭销售公司副经理)

第五篇:新准则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

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 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 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2006年10月30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为我们打开了开拓会计职业新境界、提升会计工作新水平、创造会计事业新辉煌的希望之门(王军, 2006)。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也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加之我国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步持续深入,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会因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交互影响而得以放大和复杂化。透视影响并有效应对变化, 将成为企业财务与会计必须成功解读的命题。

一、基本层面的概述: 主流财务理论的框架

借鉴当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该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 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为两条主线, 按照环境→战略→组织→行为→绩效→市场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循环进行。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 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 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 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 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 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 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 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总之,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 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 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 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 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 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 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 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 其

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2005)。

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 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 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 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

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 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四)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战略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如下:

从上模型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职能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 并集中体现于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方式, 深刻影响着其他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虽然对战略实施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战略评价的体系超越了财务的范畴, 但以企业预算和财务业绩衡量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企业而言, 更是如此。

如前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改变了企业外部财务环境, 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业务子战略调整的冲击, 必然要进行修正。比如,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与融资的会计制度障碍减少、资本成本降低, 可能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样一来, 企业财务战略可倾向于采用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和低股利分配战略, 注重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等。

(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 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 体现了国际趋同, 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获得既定盈利水平等动机, 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 操作“数字游戏”, 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 使用公允价值后, 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 增加企业账面利润, 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 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 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 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 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六)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梳理并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 是财务管理组织建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紧急任务。

因此, 可以预见,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

再造, 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 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另一方面, 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新的财务组织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 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七)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数量多且组织形式不一, 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为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统一、合并报表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 分部报告准则的增加和关联方披露的变化, 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整期, 企业集团母公司如何协调、监督下属子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时间, 调整财务战略和资源配置, 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的财务管理问题。

下载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国际格局论文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班级:08装潢1班姓名:梁世文学号:200830113107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案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案教学内容: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一单元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二战世界格局的变化

    1. 二战世界格局的变化 2. 美苏争霸的危害以及好处 3. 《雅尔塔协定》 :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召开 4. 《北大西洋公约》 :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1949年4月 5. 《华沙条约》 :1955年5月......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请你谈谈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亚太地区: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中......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中国航空母舰下水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格局的影响 ——“瓦良格”号下水对我国周边战略格局的影响 摘要:瓦良格即将下水,对美国而言并不担心中国海军能对美军造成威胁,但瓦良格至......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换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跨国界的社......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影响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迅速,波及广泛,世界经济严重受挫。概括几句话就是金融体系融资功能严重失效、流动性大量短缺,全球主要原材料和运输价格大幅度跌落,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