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

时间:2019-05-15 05: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

第一篇:《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

《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

广西师范大学 设计学院

谢XXX 200910601295 c小调第一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品。这个作品作曲一共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被世人称为“第十号交响曲”。关于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生平,在网上搜索马上可以找的到。但是现在在这里我就着c小调第一交响曲,写下我自己对于这个乐章的感受,不得不结合勃拉姆斯的生平来进行赏析。我觉得一个人能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肯定是跟作曲家本身的经历和丰富的情感息息相关的。

C小调第一交响曲,我反复的去聆听,而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个乐章就像是在描述一个人一生之中在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事情一样,也如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不同年龄段所经历困难时候的心态一样。接下来我会就着每个乐章来述说我对这个乐章的理解。当然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是我从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听出来的自己的感受,只能说理解程度,没有对错之分。

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总长十二分钟。这个乐章的序奏是以强音开始的,在整个曲子最先就渲染出恐怖、紧张的氛围。让人有一种如履大敌的感觉。它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乐章。我感觉音乐里面充满了忧郁的感情,却又不是苦闷不展。这仿佛是他早年生活的真实缩影,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父亲是低音提琴手,7岁随父亲学钢琴,10岁便在水滨酒吧里演出,十五岁时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开始作曲。在1860年前的他所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在那一个时期的人民的生活。生活的困难并不是可以将每个人都打败的,对于勃拉姆斯来说,音乐是他所喜欢的,更重要是是他在选择在音乐的道路上所要遇到的事情。该乐章情绪的增长和减退都很明显,使用一些主题的对比、交织和变化,以揭示这出独特戏剧的矛盾内容和深刻而多方面的内心体验。

乐章一开始,一段引子缓慢地展示出悲剧性的曲调,预示了整首交响曲的内容。乐队最低的低音乐器首先开始,音响沉闷;演奏出使人捉摸不到节奏的变化规律

及音高的变化,造成一种无处可依的心理,从而创造出一种阴暗而不祥的背景,音乐连绵不断,情感表达极为细腻,这是在整个乐章中起作用的基本主题。平静中的大跳仿佛是一种失落感、后来在乐章中就用它来表现一种绝望的心情;而弦乐器齐奏的和弦分解音型,充满了热情,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段旋律只是漂在低沉的背景上,总体色彩效果是一种凶险阴暗的,同时充满了叹息和呻吟的还有尖声叫喊的感觉。当音乐渐渐平息的时候,音乐情绪一下出现了转折,一曲悲剧的宏伟序幕刚刚揭开。这时候的音乐简明朴实带着活泼的感情,音乐情绪充满了一种激奋的热情,青春的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从低沉中脱颖而出的意境它的出现是爆发性的仿佛是人对生活所发出的挑战,敢于直面生活,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着面对的力量。

第二乐章,还是带有感觉和第一乐章的寂寥阴暗的悲剧色彩。但它并不把感伤外露,反而让人感觉到高雅、与众不同的脱俗之感。他就像一个人在面对过太多困境之后,就不会再盲目的宣泄,反而是平静的去对待,这段音乐听起来格外温暖和诚挚,使人想到平静的大自然景色,悠然的气息,明净的回忆、然而也带有些许伤感,创作感受可能直接来自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而勃拉姆斯和阿加特只是无花果的爱情,那一些令人伤感的事发生的影响,一种静观中产生的梦幻和沉思的心境:不管是痛苦还是甜蜜,是悲伤还是喜悦,是安宁还是兴奋、都渗透了一种失意和抑郁的成分。乐曲中有这深深的孤独。这些与第一乐章浪潮起伏的发展有鲜明的对比。1862年他到维也纳。这像是他生活的重新开始。然后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

第三乐章,勃拉姆斯自创新风格写成了典雅的乐曲,在这个乐章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勃拉姆斯那淳朴心灵的寄托所在,然而旋律间同样荡漾着淡逸的寂寞感。清新透明地奏出第一主题,音乐进行秀丽、典雅,充满着维也纳生活气息。这段开始明显有贝多芬的“命运”主题的痕迹,不过这段进行给人是一种轻松的感觉。这仿佛是经历了一切世事之后的解脱与淡定,这与勃拉姆斯的孤独生活所映衬,而接在后面的旋律在线条上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主题的影子。

这或许与阿加特生下她第二个孩子的有关,那时候勃拉姆斯从一本画报中挑选了一首童谣编成歌送给阿加特和她的孩子,勃拉姆斯和阿加特那无花果。令他对阿加特心怀着些许愧疚,也许,在他心中,永恒的还是克拉拉吧!话说在这在作者是有意地改造贝多芬作品中的旋律,用以作为人类友爱和光明战争黑暗这一象征,在这里,音乐给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抚慰,带来了鼓舞的力量。第四乐章,乐章开始,手法类似第一乐章,也从一段引子开始,这段引子似有山穷水尽的感觉,绝望产生了,乐队在恸哭。勃拉姆斯有意识地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都接近于贝多芬,目的在于象征意义,在于表现人类友爱和光明战胜黑暗。从发展的眼光看,这支令人感到温暖的阳光和鼓舞的力量的旋律,正好与引子形成对比,它彻底洗刷了引子中的绝望和不安,然而,是通过暴风雨般的斗争来完成这一使命的!勃拉姆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条理性,驾驭着这匹音乐战马一步步冲向高潮,当音乐到达结尾时,乐队中的铜管英勇地冒出头来,顿时,雄浑嘹亮的音响充实了全部乐队,戏剧发展到了极端!最后,这部C 小调的交响曲使用了C 大调强有力的主和弦作为结束,乐声中充满了光明的音响,表现了胜利和凯旋的气氛。生活,得到了大喜若狂的赞颂。这与勃拉姆斯的现实生活也是相关的吧,在1867到1876年的时间里面,为小生命的诞生惊喜,又为自己爱过的女人找到幸福感到开心,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这一 c小调第一交响曲,也慢慢走向成熟。

第二篇: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这部典型的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以表现英雄和命运的斗争的主题,向人们展示了战胜命运、反抗封建压迫的壮丽凯歌。

关键词:创作背景 作品主题 风格特点 艺术价值

前言:《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重要的佳作,是一部英雄性的、史诗性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鲜明突出、哲理性强、情绪激昂、气势宏伟、动人心弦,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贝多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和革新精神,在这部交响曲中都得到集中的体现。本文将就其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赏析。

一.创作背景。

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即将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开始构思并动手写作《第五交响曲》,但后来却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若以1808年12月22日在贝多芬亲自指挥下维也纳皇家歌剧院首演作为终结,那么这部作品共写了四年之久。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贝多芬的创作黄金时期,但贝多芬在生活上却屡遭挫折和不幸。恋爱的失败,耳疾加剧以及经济上的贫困,使他陷入无限痛苦的深渊。

1797年贝多芬耳疾的病情逐渐恶化,以至于耳聋。他不得不放弃钢琴演奏,隐居维也纳乡村,创作交响音乐作品,凭借着坚强的毅力,贝多芬逐步进入创作的新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贝多芬在创作上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自然地摆脱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思维影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逐步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感情,开创了古典音乐流派迈向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第五交响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始终贯穿在那些不朽的名作之中。

作品最开始的八个音符,刚劲沉重有力,仿佛命运之神在敲门,因此这部作品又称《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所谓的“命运”主要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命运交响曲》深刻而鲜明的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崇高理想、大无畏的精神、革命英雄气概、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念,热情的歌颂了人民的胜利。

二.作品的主题

《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一)第一乐章是挑战斗争式,快板,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攻,气势汹汹,咄咄逼人。

乐曲一开始就用四个“三短一长”节奏的音响,震撼着整个空间,以弦乐和单簧管的齐奏宣告“命运在敲门”。这是命运的挑战,这个“命运”动机立在C小调上,贯穿了整个乐曲。

在这个动机之后,由弦乐奏出第一主题。它是重复的,不同于水平的音列,具有变化的音程。但严酷的“命运”音响,仿佛在田野里回响,令人感到恐怖不安。就是这个几乎是颤抖的真诚赤心产生了运动的动力,寻求着一种潜在的信念。这是在风暴和动荡的后面产生的节奏。奔放和壮丽被控制住了,这里,贝多芬达到了音乐中的一个新的强烈感情。

之后是抒情的充满着纯良品格和丰富情感的第二主题。当小提琴、单簧管和长笛演奏这个优美的旋律时,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不时地奏着“三短一长”节奏的“命运”音型,斗争继续展开着,英雄的性格在发展,音乐很快转为明朗、刚毅和乐观。

发展部是戏剧性的、断然的和紧凑的。“命运”音型又强有力的出现,似乎处于优势地位,形成一片恐怖气氛,直到这一乐章的结尾。在尾声中,尽管我们也能感到英雄的搏斗,但是,“命运”占着统治地位。

(二)第二乐章是沉思、总结,蕴含着一种由内而外爆发的热情和力量,体现了豪情万丈的英雄主义。主题变奏式、降A大调、行板。这个乐章充满了明朗、热情和力量。

第一主题是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的广阔、优美、安详的旋律,然后跟随一个赞美诗般的向上推进的具有英雄特性的主旋律。英雄经过激烈的斗争后,转入沉思,但仍回响着“三短一长”的基本节奏。这一主题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旋律柔和而又恳切。

第二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优美柔和,加深了第一主题抒情和沉思的情绪。当转入C大调的再现时,全乐队强奏第二主题,由于加入了小号和圆号,主题的旋律性加强了。最后,以一个动机通过大管在弦乐中的切分和弦上引出第一主题,然后以一个动机的增强圆满地结束本乐章,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和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三)第三乐章是再斗争,表现出一种勇往直前、不可阻挡的气魄。忧郁的C小调是作品的本调,表现出动荡不安,像是艰苦的斗争仍在继续。主题是从低音深处产生的,由两个具有对比的乐句构成:一个乐句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快速奏出的,它有着前进的力量,但有些迟疑;另一个乐句是在这个基础上,由小提琴奏出的一个应句,大管和单簧管轻轻地附和着,似乎有些不安。这个主题本身具有双重性格,但前进的动力是基本的。本章的最后,第一小提琴演奏的第一主题,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地扩大,音响也在增强,音乐进入C大调光辉灿烂的胜利凯旋的终曲。

(四)第四乐章是战胜命运,胜利的欢呼,充满狂欢气氛。快板。贝多芬克服了似乎是难以战胜的困难,形成了一个继续以前已经进行的具有同样强度的结尾,以宏大的思想构成,有节奏的能量释放和管弦乐的响亮声响,把作品带入了一个不可战胜的辉煌结局。C大调的两个主题与一个G大调主题相应对。尾声的最后是以主和弦——所有活动的源泉和目标,由全乐队一次又一次地向前猛推,音响宏大壮观,将英雄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形象地体现出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永恒真理。

三.风格特点

(一)贝多芬在音乐进行中使用变奏的手段来表达英雄复杂细微的内心变化,如在第二乐章中用旋律上和声、节奏、速度、强弱、音调等的变化来支撑他的主题。第一主题的沉思形象和第二主题的英雄形象交替出现,表现出英雄在沉思时的内心世界活动。同时,强有力的增强旋律和强弱之间的突然对比使得作品气势恢宏,具有震撼力,比如第一乐章中,整个乐队响亮地宣告转调回到本调达到顶峰。

(二)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的一贯创作思想,这在《第五交响曲》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贝多芬在创作这一作品不久后给他的朋友写信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三)这部作品的基调是“力”,对苦难,对命运,用力去反抗和征服。耳聋,对平常人是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则是整个世界的死灰。整个世界死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灰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是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四)崇高的器乐风格。如果人们把音乐的崇高理解为恢弘和细致之间、震撼和深思熟虑之间的平衡,那么贝多芬与崇高的亲和力是明显和不可否认的。《命运交响曲》笼罩你的决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一种勇往向前的勇气。

四.艺术价值

在西方启蒙运动古典悲剧中,命运、斗争是个典型主题,人和命运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在残酷强大的命运面前,人的斗争却显得软弱无力,只有企盼着外界的奇迹突然发生,人才能获得胜利。然而,贝多芬为这一传统的命题注入了新的含义。在《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通过与命运进行殊死斗争而获得的。这部作品在所有交响曲演出中次数频率最高,至今仍是各音乐会交响曲演出的首选曲目。

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号召人们起来和当时德国社会的封建势力抗争,通过艰苦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和斗争中赢得欢乐和胜利。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同命运搏斗,不屈服于命运和环境的压力、战胜自我、掌握自我和确信自我的一部杰作。它揭示了人在生活中会有失败和胜利、痛苦与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对社会负有崇高责任感的人,会奋不顾身地去拼搏,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

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它鼓舞人们在困境中站起来去拼搏,直到取得胜利。反映了作者反抗黑暗势力,与专制暴政顽强斗争的战斗情绪以及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用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意志鼓舞着人们去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

著名音乐家舒曼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说:“无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像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地传下去。”恩格斯也曾说:“假如你一生中未曾听过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那你就是什么音乐也未曾听过。”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恢弘和无穷的世界,启动了敬畏、恐惧、惊讶和痛苦的闸门,炽热的光芒通过这个世界照亮黑夜,唤起了无穷的渴望。

在聆听这部作品时,会使人想起正和残酷命运做斗争、继而战胜命运的贝多芬的形象。这部作品还表现了人间所有的喜怒哀乐之情,令人对贝多芬的那种永不后退、勇往直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叹不息,肃然起敬。

贝多芬的一生是经历深重苦难的一生,但贝多芬却经受住了命运严峻的考验,成为“音乐的圣人”。像他那样勇敢地同悲惨的命运斗争,追求自由,勇于革命,并取得辉煌成就的音乐家是绝无仅有的。

以上就是作者对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所作的简要赏析。在21 世纪,现代音乐充斥着整个社会,各种各样的潮流像衣服一样不停更换,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娱乐性的音乐最受欢迎。但是,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只有经典。经典是不会被遗忘的,正如贝多芬的时代。

当你在百般无奈,失去希望之际,不如来听听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它可以疗治心灵的创伤,扶植人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给人以灵智成长的莫大恩泽,一定会让你产生源源不断的希望和勇气。

参考文献:(1)齐东海编著,《走进交响音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2)王志雄编,《外国名曲词典(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5月版(3)傅雷著,《傅雷谈音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4)沈致隆、齐东海主编,《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卡尔·达尔豪斯著、尹耀勤译,《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贺春华,《西方交响音乐赏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7)吴晶主编,《音乐知识与鉴赏》,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8)赵鸿光,《音乐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4月版(9)黄伟平,《名曲里的故事》,宁波出版社,2001年4月版

(10)陈鹏年,《中外管弦、协奏、交响名曲欣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1)夏默主编,《交响音乐赏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10月版(12)刘威主编,《音乐审美(欣赏)教程》,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

第三篇:《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命运在敲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音乐是大自然开辟之初的一息,至万物纷繁不止的一股清泉。音乐家用心灵来谱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而寂寞的,只有能感知音乐的世界里生命才是丰富而多彩的。在欧洲音乐史上,有一个天才,他就是贝多芬。他用心灵的力量感染着无数的人,艺术是心灵的写照,音乐更是心灵的显相,只有把心灵投入到整个音乐里才可能登峰造极,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

第五交响曲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它结构严谨,手法精练,形象准确生动,层次清晰,各乐章都有很强的内涵联系,整部作品气宇轩昂,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的中心思想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可以说,《命运》代表着贝多芬,或者贝多芬代表着《命运》。这是一首获得相当广阔知名度以及接受度的世界名作。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不但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而且是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首先看《命运》的构思。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第四乐章的大幕即将徐徐拉开!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谁是英雄?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听了《命运》交响曲,我似乎明白了。英雄就是如此,永不放弃——永远战斗,尽管终究会死去。辉煌,铸就的不仅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里程碑。所以,一个英雄往往象征着一面旗帜。

英雄,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耳聋了。但是,音乐史也为他所改写——命运的身影被世界所关注。扣人心弦的前奏、不屈抗争的旋律、和缓缓倒下时的庄严,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贝多芬本人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从而,写下了《命运》。

现在的人都很喜欢摇滚,《命运》虽不是摇滚,但它的震撼是摇滚乐难以企及的!灵魂的警醒,不是摇滚在昏昏欲睡时的嘶喊所能替代的„„„

英雄就是如此,永不放弃——永远战斗。

第四篇: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音乐鉴赏作业论文】

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姓名:陈建 学号:1005100110 学院:轻工与食品科学工程 班级:食品101 一乐曲概述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二.多芬生平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92年,贝多芬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定居于维也纳,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1800年左右,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1802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已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

《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1804年创作的作品,摆脱了海顿与莫扎特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

1802-1815年间,贝多芬虽受包括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I 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像兄弟一样,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的理想。

贝多芬敬仰拿破仑,将这位英雄的业绩视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他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建立的英雄的共和国,而这个胜利之神便是法国的首席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第三(英雄)交响曲》完成。此时,巴黎却传来了“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共和的美梦破灭了!贝多芬怒不可遏,他撕去了总谱的扉页,扔在地上,愤怒地说:“想不到他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逞其野心,践踏人类的一切权利,并要成为高居人上的暴君。”

三.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一年前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臵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四.乐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活跃,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发展,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然而,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激烈。这时,音乐发展的气势锐不可挡,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发展,形成全乐章的最高潮。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

第二乐章,有活力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火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般,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Scherzo: Allegro)

C小调,快板,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主部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力量,但又显得有些迟疑。另一个因素是这个基础上的应句,由一连串和弦组成,它沉着、抑制,又显出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圆号奏出一个非常活跃的、号角般的新主题,那熟悉的节奏,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它威严、稳健,具有进行曲的特征。中间部分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音乐采用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对比手法,情绪热烈而乐观,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风起云涌之势,表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念。第三部分是动力性的再现部。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进行再现和发展。定音鼓敲击的基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盾冲突在继续,这是在积蓄着准备最后冲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题轻声出现,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到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和弦音导入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

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和弦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进行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建立在G大调上。在接近高潮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添。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五.乐曲评论

第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对比,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发展。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呈示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

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雄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火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以后音乐的发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激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变奏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激动不安。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般,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三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两个不同气质的、尖锐对臵的主题轮番出现,表现了动荡不安及艰苦斗争的场面,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尖锐、复杂,富于戏剧性的效果。中间部分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音乐采用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对比手法,情绪热烈而乐观,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对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风起云涌之势,表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念。第三部分是动力性的再现部。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进行再现和发展。定音鼓敲击的基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盾冲突在继续,这是在积蓄着准备最后冲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题轻声出现,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到明,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和弦音导入光辉灿烂的最后乐章。

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和弦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进行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建立在G大调上。这是一支以三连音节奏为主,轻松而带有起伏的欢乐舞曲。在接近高潮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添。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六,鉴赏总结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在第五交响曲里,贝多芬通过对人生光明的歌颂,表现出他自已的高贵人格。有评论家说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上成为一个巨人的。恩格斯在书信里甚至说:“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也没听过。”恩格斯之所以用如此夸张的言辞形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因为在贝多芬的音乐里潜在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把人类心灵深处隐藏很深的某种东西启发出来了,使这个蒙昧已久的东西被唤醒,成为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格力量。

假如我们自己在人生之路上遇到某种苦难或是遭到命运的捉弄,那么就请去追寻一下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展现的精神境界吧!这样一切都会变得微不足道的,人生的意义比我们身边的一切都伟大得多。这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们的。

现在再把贝多芬创作第五交响曲时个人的遭际与音乐中凝聚的强大力量做一个对比,更可以显现出贝多芬开阔的心胸和高尚的人格。贝多芬自己的生活经历固然是产生他的音乐的基础,但是,贝多芬在创作中完全进人了忘我的境界。他善于观察人类灵魂的深处,善于体会人类的感情,而并不育于一己之私,因为他已经完全把自己交给了艺术。他说:“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仅仅为我的艺术和未完成的职责而活着。”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人类精神带来灿烂的阳光,也是他自己生命活力的表现,用心倾听他的音乐可以产生人性的内省,把人生的意义显现出来。19世纪浪漫派大师舒曼评论第五交响曲时说:“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自然产生一种新的敬仰和感叹,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第五篇: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教学内容:

1、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感受到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体验巴赫《小步舞曲》端庄典雅的音乐情绪。

2、(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感受体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音乐端庄典雅结构规整的特点。

(2)用竖笛合奏《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3、(1)能够说出小步舞曲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莫扎特、巴赫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3)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4)能够演奏《小步舞曲》

(5)聆听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调:G大调和g小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感受、体验,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聆听《英雄凯旋歌》、《G弦上的咏叹调》、《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音乐片段,分别说出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乐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

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学生更好的理解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1)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2)老师简介莫扎特,以及奏鸣曲式和快板的含义。(3)聆听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绪是什么?

(4)随音乐视唱主题,并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5)聆听乐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随音乐哼唱主题、记录主题的变化、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结构规整、风格典雅的特点,加深对古典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6)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音调?(7)随音乐唱一唱《不想长大》,对照曲谱,想一想《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如何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发展变化而来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古典音乐元素”。

3、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1)老师提问:巴赫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它是哪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他的作品创作特点是什么?

(2)播放钢琴《小步舞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节拍、速度是怎样的?

(3)老师简介“小步舞曲”的含义。设计意图:

为学习演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4)、观看《小步舞曲》竖笛演奏视频,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气息的控制变化音的指法。

(5)视唱《小步舞曲》高声部旋律,注意#4的音准。(6)慢速完整吹奏高声部旋律。

(7)视唱《小步舞曲》低声部旋律,注意变化音的音准和长音的时值。

(8)慢速完整吹奏低声部旋律。设计意图:

先视唱再演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旋律及节奏,更好的理解作品。

(9)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慢速完整吹奏《小步舞曲》,注意两个声部的气息、速度要保持一致。

(10)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用较快的速度有感情的完整吹奏《小步舞曲》。

4、实践与创造

(1)对比总结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2)聆听G大调和g小调的音阶及音频片段。讨论:它们带给你哪些音响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出来。

5、总结

下载《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c小调第一交响曲》听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张皓鹏 学号:201221232206 摘要: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在第四乐章,当“欢乐颂”出现的时候,一个......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响曲之一。该作品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自首演之日起,就获得了广泛......

    《c小调练习曲》教案

    《c小调练习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协奏曲的结构。 2、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钢琴的发展及钢琴的真正价值的了解,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对音乐的......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乐观精神 2、过程......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推荐5篇]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在上课听过的那么多音乐中,好像就只有对这首交响曲比较熟悉,其实也不是我真的听他的交响曲很多次,只是对于我来说,在说到贝多芬时,就会想到这首交响曲。正......

    《c小调练习曲》教案1

    C小调练习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协奏曲的结构。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能力。 钢琴的发展及钢琴的真正价值的了解,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对音乐的......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大全5篇]

    题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 学号: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前言: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