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出席粤沪台三地(正稿)
关于出席粤沪台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
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的情况汇报
根据本会今年理事长会议的决定事项,今年11月10日至14日,由本会副理事长罗国华带队,率领本会9位理事、顾问及相关人员,赴台参加由台湾国父纪念馆承办的“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第二届研讨会”。
一,与会研讨与交流活动的主要情况:
“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是本会第二届理事会提议建立,并于去年在广东江门举办首次研讨会。会上,本会与上海中山学社(上海“民革”主委主办)、台湾国父纪念馆三地商定,今后联席会议研讨会由三地轮换举办。
今年由台湾国父纪念馆承办“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第二次研讨会,三地各派出10名左右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主题为“纪念孙中山:华人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时间安排在11月12、13日。与会学者共71人,其中台湾方面出席48人,大陆18人,香港2人,日本2人,新加坡1人。罗国华副理事长在会上致辞,代表汤炳权会长向与会者表达问候,并对此“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建议,受到与会者的赞许。
研讨会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邀请了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黃俊杰做“孙中山思想对21世纪东亚和平的新启示”主题演讲。研讨活动共分7个场次,采取专家学者各自发表论文,分别由 专家学者交叉点评,主持者归纳的形式进行。本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均作了充分准备,黄明同、宋德华、陈恩等多位顾问、理事图文并茂进行研讨、并参与点评,受到研讨会的肯定。罗国华副理事长主持了第三场研讨会。本会顾问、孙中山后裔代表孙必达在会上发了言。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将论文进一步修改定稿后,由承办方统一编印成书发表。
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47周年(台湾称148周年)纪念日。台湾方面以此会议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活动的一项内容。11月12日会议正式开始前,安排了向孙中山铜像敬献花圈的仪式。罗国华副理事长带领本会出席会议的9位顾问、理事等,以孙中山基金会名义向孙中山铜像敬献花圈。当晚,承办方举办“中山经典 正声传唱”孙中山先生诞辰音乐会,与会人员出席了音乐会。
此次研讨会承办方台湾国父纪念馆考虑到联席会议的民间性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建议吸收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财团法人(前身是“中华文化复兴基金会,于1968年成立,第一任会长是蒋介石;现任会长是前考试院长许水德,国民党荣誉副主席吴伯雄任副会长)作为两岸三地“联席会议”的参与方。经研究,本会与上海中山学社表示原则同意,待会后各自研究商定。为此,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会长(亦称董事长)许水德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并代表该会宴请了与会人员。
在开幕式上,罗国华副理事长代表本会向本次研讨会承办方台湾国父纪念馆、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赠送了纪念品。
为做好与本会上一届理事会有关工作的衔接,在本会顾问黄明同的建议下,本次赴台期间,罗国华副理事长率本会与会人员拜访了(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受到该会秘书长杨渡先生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未来两会之间如何加强联系、促进交流等共同关心的内容广泛交换了意见;期间,也与其他过去有交往的专家学者接触,增进了解,加深友情。
二,几点体会:
1,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研讨会这一形式,已受到来两岸三地的认可和学术界的关注。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研讨会是本会上一届理事会提议,并于去年承办第一次研讨会。换届后,将这一“联席会议研讨会”继续办好,办出品牌,是本届理事长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汤炳权会长多次就办好此活动作出指示。本会经多次与上海中山学社、台湾国父纪念馆商讨,对会议的组织形式、主题内容等进一步商酌,促使此次研讨会成功举办,并取得预期效果,在台湾引起较大的反响。研讨会期间自愿旁听者不少。据台湾国父纪念馆馆长王福林介绍,台湾各地学者得知研讨会举办,纷纷要求参与,有些已预先报名参加明年的研讨会活动。王福林说道:“孙中山思想学说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加强孙中山思想学说研究、交流和弘扬,十分必要,也正是时候。”上 海中山学社包副社长认为:现在国人系统研究孙中山的不多了,这种两岸三地联席研讨的形式是个创新,希望两岸三地共同努力办好、办出成效!
2,研讨会的主题注重切合时势,使此研讨活动更具影响力。这次研讨会,承继了本会承办第一次研讨会提出的“纪念中山先生,弘扬中山精神”的主旨,三地共同决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纪念孙中山:华人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与会学者多从孙中山思想精神与华人文化的内涵外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撰写论文发表,不少是两岸民众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话题,两岸学者发表许多观点使与会者深受启发。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许水德在致辞中讲到:“两岸同胞在孙中山思想精神的认识达到统一,中华大团结就有希望。希望这一研讨会的形式能发挥好这一作用。”
3,“两岸三地联席会议研讨会”已成为中华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本次研讨会,除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与会外,还有来自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台湾现任司法大法官董翔飞也参加始终,并主持了一场研讨会。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加入此平台,将引进台湾政商届重量级人物参与此研讨和交流活动。会上,不少学者呼吁:孙中山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体现,建议逐步吸纳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专家学者参加此研讨活动,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三,需继续做好的几项工作: 1,经三地初步协商,需确定明年第三次研讨会的相关事务:
(1)第三次研讨会的拟定主题目:“纪念孙中山:世界格局 全球视野 中国发展”,具体题目:孙中山的全球眼光、孙中山的现代化理念、孙中山关于振兴亚洲的思想、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孙中山民族复兴的思想与实践、孙中山对国情与发展的认识、孙中山论中华文明、孙中山研究的时代意义。
(2)研讨会的时间:拟定2014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会期二天。地点:上海
(3)研讨会的规模:邀请广东、上海、台湾三地相关学者各10人,同时适当邀请国内外学者与会。
对此,本会需研究,尽快反馈商讨意见。2,初步建立粤沪台两岸三地“纪念孙中山”联席会议研讨会机制。在本会的倡导下,三地原则同意建立一个机制:联席会议的名称为“纪念孙中山”;原则上由三地轮换每年承办一次研讨会;每次研讨会以纪念和弘扬孙中山思想精神为主旨,题目由承办方提出,经三方商定后由承办方统一收集和审核论文稿,并组织该次研讨会;每次研讨会的会务费用由承办方负责,参与者负责与会的自身往来费用;每次研讨会后将修改确认的论文稿编印成书,作为系列书籍发行。(具体机制方案日前已提交)待三方参与单位进一步沟通商议的基础上,拟在上海承办的第三次研讨会上正式通过。
3,需明确接纳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财团法人作为“粤沪台两岸三地联席会议参与单位。本次研讨会上,承办方建议吸收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财团法人作为联席会议参与方。如本会和上海中山学社同意,粤沪台两岸三地联席会议将成为“两岸三地四方”。从活动的民间性和影响力上考虑,本会建议接纳该基金会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4,本会承办此“联席会议”的力量需要加强。此活动原是本会发起并先承办,现已取得一定成效,要继续办好、办出品牌,需要增强专业方面的力量。为此建议:2015年及今后由本会承办的第三次研讨活动,调整为由本会理事长统一领导、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委员会组织,委托中山大学中山研究所(该所负责人赵立彬为本会理事)协助的方式进行,以发挥本会理事单位的作用,同时提升“联席会议”研讨会的质量及影响力。
特此报告。
本会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委员会
(撰稿:罗 国 华)2013年11月28日
第二篇:三地并网电台稿
电台稿(广告稿)
A:(惊喜的)知道吗?成都、眉山、内江三地之间打电话将不再是长途啦!
B:(高兴)哦?是吗!
A:(急切)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眉山和资阳电话并入成都大网!在原号码前眉山加3,资阳加2,七位升八位,统一使用028成都区号!
B:(惊喜)太好了!长途变市话!
A/B:眉山、资阳并网成都,从此畅享028!欢迎拨打10086或亲临移动营业厅了解。
电台稿(主持人口播稿)
眉山、资阳电话并网成都,区号统一028
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时起,眉山、资阳本地电话网升八位并入成都本地电话网,眉山在原固定电话号码前加“3”、资阳在原固定电话号码前加“2”,统一使用长途区号028。成都、眉山和资阳三地之间相互拨打,取消漫游费,被叫免费,长途变市话。欢迎拨打10086或亲临移动营业厅了解。
第三篇:6.3重力教案(沪粤版)
6.3 重力(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多媒体图片引入本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产生 1多媒体图片展示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例如:①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三)重力的大小
[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活动]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学生练习]: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四)物体的重心
[讲解]: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
三、讲解学导中的巩固练习题
四、教学小结
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 = mg。
五、作业
第四篇: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关于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五篇:德育论文正稿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福州市南台实验小学 刘凌
[内容摘要]: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一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嫩枝易弯也易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师们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晓理动情
坚持导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耐心、坚持不懈地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晓之以理
道德认识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依据和动力,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具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所谓“知然后行”。就拿开玩笑的例子来说,爱开玩笑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不能把握开玩笑的方式和尺度,因此,因为开玩笑而打架的事比比皆是。有的老师忍无可忍,便简单地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准开玩笑!”可是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心中并不服气:“为什么偏偏我们不能开玩笑?大人们都可以开!再说了,人们不是常说‘玩笑是枯燥生活的调味料’吗?”所以,过不了几天,开玩笑的现象又会重现,而且屡禁不止。浇花要浇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这学期一开始,我上网查询有关“开玩笑”的资料,弄明白了开玩笑的方式:
1、应当是“自嘲”而不是拿人取乐。
2、内容要高雅。
3、君子动口不动手。也弄明白了生活中同学们对开玩笑的误解:把开玩笑当作欺负他人的借口。如从背后打人一下,便自称是开玩笑,可以不负责任。在班会上,我底气十足地给同学们讲解清开玩笑的道理,还举了许多名人开玩笑的例子,如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看着一个个同学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我的教育成功了。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班上吵架的现象急剧下降,偶尔有同学没留意,又拿起别人开玩笑,闹得不愉快时,我只要轻轻一问:“这是开玩笑吗?”他总会知错地低下头,心甘情愿地向对方道歉。只有把道理说明,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才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动之以情
三、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一位校长问我们:“是什么造就老师的‘威严’?”有的说是严厉,有的说是凶狠„„这位校长都笑着摇摇头,最后她亲切地说:“是‘爱心’。”正如她所说,我发现她的学生对她是言听计从。这便是动之以情的作用。
实际上,每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都是一次磨练,要让他们收敛起放荡不羁的心,心甘情愿地跟着你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我们只有用“爱”来牵住他们。如果缺少了爱心,我们的行为很容易变得粗暴。例如,有的学生上学迟到,我们就很可能不会看到他气喘吁吁的样子,也无法体会到他害怕你的责怪而心急如焚的心情„„我们心里想的可能只有“哼,又迟到了,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不杀杀你锐气如何能服众!”于是,把他撂在了门口,不理不睬。他看着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听着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心里难过极,痛到最后,便自然地会转为对老师的仇恨和叛逆“哼,站在外面就站在外面,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吹吹风呢。”“这个老师真讨厌!”试想一下,带着对你的抵触,今后,他对你的教育又能接受多少?如果拥有爱心,一切都会不一样。也是一位同学在我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迟到了,当他风尘仆仆地冲上五楼时,我当时确实很生气,同学们一阵喧哗,大家个个都很有兴趣地盯着我,看我如何处理。我刚想责问他,忽然瞥见他紧皱着眉头,双手揪着衣襟紧张得来回搓着,看着,我的心就软了,“是呀,他已经知道错了,我又怎么忍心在这么稚嫩的心上划上一刀呢?”“好吧,你先进来,下课再来找我说清楚迟到的原因。”全班同学没有骚动,他们继续认真地听我讲课,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下课时,他很快来找我了,很小声地向我说明了原因:我家住得太远,回家就要一个小时,动作太拖拉,做完作业已经十点多了,第二天又要六点起床,我已经闹了闹钟了,可是实在太困,没听到闹钟的声音„„说到最后,还主动向我认了错。我没有发火,心平气和地跟他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午第三节刚好还是我的课,进了教室,我不但不批评他,还将他表扬了一番:XX同学家住得非常远,每天六点钟就要起床,他十分遵守学校纪律,怕迟到天天设闹钟,今天实在太困了,没听到闹钟的声音,睡过了头,但是当他知道自己快迟时,他是竭尽全力地往学校赶!同学们发出了一阵赞叹,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欣喜也夹杂着一丝羞愧。从此,他再没有迟到过,我也时常高兴地在班上夸奖他。是什么养成了这位同学准时上学的行为习惯,是“爱心”!是呀,有了“爱心”学生才会不畏万难地跟着你走,有了“爱心”你才有了威严,正如冰心老人所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三、导之以行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还要导之以行。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好学上进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方式逐步引导、训练他们的行为走向规范。
1.展开竞赛。竞赛能激发班级,学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营造热烈的竞争气氛,使行为训练顺利进行。我在班上开展“登得高,望得远”比赛。我在学习园地上画了一座青山,谁卫生做得好就向上垒一个台阶,谁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也能得到一个台阶„„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就在你追我赶中逐渐养成了。
2.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学生道德认识到位,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过程中,榜样起了表率催化作用。在榜样选择声我们坚持“高、近、小”相结合的原则。除定期讲述英雄人物、劳动模范,世界名人等高层次榜样的事迹外,还经常介绍教师、学生中先进的人物事迹。本学期我还开展了班级十佳评选活动,经班级学生投票十位在学习、守纪、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队员作为“班级十佳少年”。并在宣传栏张贴他们的相片、事迹,使学生身边的小榜样们“小”得可爱,“小”得实在。
3、组织活动 活动在德育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少先队及学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道德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巩固。有以下几项内容:(1)主题队会,“学规范,见行动。”“争当规范达标声”(2)传统节日教育,(3)结合重大时事,热点新闻进行教育,如:奥运会创佳绩,神舟飞船上天。
四、抓反复,反复抓
我常常收到家长的苦水:“前两天刚讲的,今天怎么又犯了!我儿子怎么这么坏呀„„”实际上,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其中一定会有许多反复,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想着一劳永逸。只要学生有心去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途中无心的犯错我们大可不必焦虑,只要给予提醒就足够了。但别忘了要时时赞扬他的进步,因为,我们的赞扬是孩子克服困难最强大的动力。如:“前几天你都表现得非常棒,我相信,今天你一定只是暂时的失误。”
总之,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让我们教师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到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徐洁 《老师关心的100个问题》——陈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