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1认识浮力教案(沪粤版)(大全)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称重法)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感受浮力:瓶子里放一个乒乓球,让学生开动脑筋,看看谁不用手伸进瓶子能把球拿出来?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浮力概念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图9-1各种浮力图片
[思考]:它们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受到向上托的力,浮力。
[演示实验]验证浮力的存在,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浮力。
[总结]: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一般用F浮表示。(2)、称重法测浮力。
[思考]: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可以进一步知道浮力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值。
[引导]: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还可以通过受力分析理解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称重法)
2、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把小桶放入盆子里,在小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的情景。
[讨论]:由上述情景,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同学们联系生活讨论。[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演示实验
[分析论证]: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布置
P88 第3题,答案可多种
七、板书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认识浮力 什么是浮力 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称重法测浮力: F浮=G-F
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第二篇:9.2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沪粤版)
9.2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为主。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学生实验]:在水桶中装满水,让学生把饮料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体会浮力大小的变化,注意观察现象。
[讨论]:将饮料瓶下按过程中,饮料瓶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水越来越多。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一)阿基米德原理
1、猜想与假设
[教师点拨学生猜想]:由前面实验我们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也就是说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是有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参考课本第89页图9-9,设计出实验的方案。教师评价。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实验]:(1)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烧杯、水、食盐、细线等。
(2)各实验小组用体积不同的铁块、水或盐水做实验,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课文第89页图9-9中。
(3)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推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G-F,铁块排开的水重G排=G总-G杯,将计算结果填在课文第89页。
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
4、分析与论证
[学生交流与讨论]:把实验结果中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被物体排开水的重量G排进行比较。
[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讲述]:上述结论是阿基米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发现,称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证明,这个结论对气体同样适用。例如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大小就等于被气球排开的空气所受到的重力。
[阅读]:P90。浮力的应用
(二)浮力大小的计算
[例题讲解]:在图9-4所示的实验中,物体的体积V=50cm3,g取10N/kg,试问:
(1)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重量为多少?它受到的浮力
多大?
(2)把物体完全浸没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中,它排开盐水的重量为多少?它受到的浮力多大?
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应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1)浸没在水中时,被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V=50cm3=50×10-6m3.排开水的重量G10N/kg=0.5N, 所以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排=0.5N。
(2)浸没在盐水中时,被物体排开的盐水的体积V排=V=50×10-6m3,排开盐水的重量G’排=m10N/kg=0.55N 所以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排=0.55N 答:(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0.5N,;(2)物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55N [学生练习]:
1、体积是50 m3的氢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是
N。(ρ空气=1.29 kg/m3,ρ氢气=0.09 kg/m3,g取10N/kg)
2、把重为38N、体积为5×10-4m3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的水重为
N,金属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g取10N/kg)
[阅读]:课文第91页“STS”,讨论:悬浮隧道是用钢材、水泥等材料制成,在海水中不但没有下沉,而且受到“巨大”的浮力?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对浮力的大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对浮力的计算你还有疑惑吗?
四、作业:
盐水排
=m
水
g=ρ
水
V
排
g=1×103kg/m3×50×10-6m3×
g=ρ
盐水
V
排
g=1.1×103kg/m3×50×10-6m3×
课本第92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9.1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 3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3 2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作业。P87。
1、2。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 3 3
第四篇:【教案二】9.1+认识浮力
9.1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用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新课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是浮力
1、演示: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9—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③、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④、引导学生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得出浮力的概念 及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⑤、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⑥、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箧秤的读数(F)=重力(G)
-浮力(F浮)
练习
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二)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①、演示:与容器底紧密接触的木块不受浮力 ②、演示:如右图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上-F向下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
[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求浮力的两个方法称量法和压力差法。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如气球
板书设计
9.1 认识浮力
(一)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F浮= G- F。”
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将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测量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分开(要注意提示学生保证V排相同,在两次实验中采取让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但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才会受到浮力的错误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
3.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第五篇: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_新课改教案.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
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重点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阅读自学 试验探究 转换法 【教 具 】
弹簧测力计 烧杯 小石块 细线 水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重力的三要素是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预设问题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呢?施力物体是谁?
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气体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四(过渡语)下边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围绕预设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自学。
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发现的新问题。
[合学解问](约26分钟)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1、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9 第一、二自然段 并观察图9-1和图9-2巨轮远航和热气球腾空(限时 5min)我知道了: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 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一)探究液体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 N 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N,示数怎样变化?。F浮=G-F'= N 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 浮力的大小与G和F,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将充足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哪端下沉了呢?为什么?。
根据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习求浮力的两个公式吗?
(三)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1个;足量的水;小刀1把。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空矿泉水瓶的瓶底切开,瓶口向下倒置过来;
2.在瓶颈处放上乒乓球,将瓶盖拧掉,向瓶里倒水使乒乓球浸没; 3.拧上瓶盖,继续向瓶里倒水。
实验现象:
1.拧掉瓶盖时,乒乓球 ;原因拧掉瓶盖时,乒乓球上面受到,下面没有受到。
2.拧上瓶盖时,乒乓球。原因拧上瓶盖时,乒乓球下面有水浸入,受到水一
个 并且大于,所以有浮力产生,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实验结论:
浮力是由于 【拓学再用】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一起来做下列各题吧!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是9.8牛,则此时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 牛。
2.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四.固学运用
(约5分钟)
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受到的启示和感悟。
2、课堂检测,运用本节课知识,完成相关测试题目。
【当堂测试】【测一测,你最棒】(每题10分,共80分,限时 4 min)
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 B8 C28 D12 2.一切 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 物体上表面受到 的压力,这个压力 就是浮力。
4.一立方体的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表面距水面10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 N;方向。
5.物体重为G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6.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9.8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
N.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A.F1 B.F2 C.F3 D.F4
8、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
h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A
PB ,(根据P=ρ液gh可知)所以FA
FB,(根据F=PS可知)
布置作业
1、必做: 课后作业1、2、3
2、选做课后作业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的
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气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原因: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而产生浮力。
3、浮力测量方法: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压力差法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