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宁政办〔2006〕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
《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第 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迁入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员,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公安机关是本市户籍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户口迁移、管理等工作。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户口登记管理工作。
第四条 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到我市就业的,可“先落户、后就业”;
(二)入学前户口在本省的大中专毕业生暂未就业的,可持报到证将户口落入省、市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三年仍未就业的,将户口迁回原户口所在地;
(三)入学前户口在本市市区及市辖县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毕业后暂未就业非农业户口的,可将户口迁回原户口所在地;农业户口的,可将户口落入省、市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三年仍未就业的,须将户口迁入原户口所在地,按自愿的原则可落为非农业户口或农业户口。
第五条 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毕业证书复印件;
(二)毕业分配报到证复印件;
(三)人事等部门录用证明复印件及用人单位的落户证明;
(四)常住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或毕业院校所在地户籍证明。
第六条 被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聘用,且在我市有住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含本市急缺的技术工种和特殊工种人员),具有高级职业技能资格的工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七条 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部门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毕业证书复印件;
(二)聘用合同复印件;
(三)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五)房屋所有权证书复印件。
第八条 在市区购置建筑面积 7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且取得房产证,并实际居住的本人、无工作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九条 本省外州县单位和国家、省直行业单位在本市购建住宅出售给职工的,其无工作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十条 符合本规定第八、九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购房发票、商品房所有权证书;
(二)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三)婚姻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十一条 因投资经商、创办企业、纳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在本市投资办企业的外商,一次性投资 10万美元的,如本人不办理,可允许一名公司工作人员办理户口登记;
(二)在市区一次性投资 50万元、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城南新区)一次性投资30万元、在本市市辖县一次性投资20万元的,项目开工或开业后,引资单位出具证明,且有固定住所的,本人、无工作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三)个体私营企业在本市当年纳税 2万元或3年累计纳税4万元以上的,在本市有固定住所的投资者、无工作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十二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投资证明、项目开工开业证明或税票;
(二)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三)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四)婚姻证明;
(五)房屋所有权证;
(六)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十三条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夫妻两地分居,投靠配偶的;
(二)未成年子女可随父或随母;
(三)男年满 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身边无子女,来宁投靠子女的;
(四)父母双亡,投靠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未成年人;
(五)经民政部门依法批准被收养的非直系亲属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依据法律规定程序收养的弃婴儿和孤儿。
第十四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婚姻证明;
(二)户籍证明、出生证;
(三)父母投靠子女需出具当地乡(镇)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身边无子女的证明;
(四)父母双亡投靠直系亲属的,需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及民政部门出具死亡证明或孤儿证明;
(五)收养的,需出具民政部门的收养证;寄养的,需出具寄养协议和公证机关的公证书。
第十五条 其他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离退休后来本市定居且在市区有固定住所的干部、工人及其不在职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二)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接受安置的军队转业、退伍军人;
(三)由上级批准安置在本市的地方和军队离退休、退役干部及其无工作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第十六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离(退)休证;
(二)民政、人事部门安置手续;
(三)房屋产权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五)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第十七条 符合随军条件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十八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的,申报户口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任职命令及家属随军报告表;
(二)配偶无工作证明;
(三)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四)婚姻证明。
第十九条 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来我市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及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入境证件,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二十条 本市失去耕地的“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农业人口,按照小城镇户籍改革的原则,逐步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本市郊区和市辖县的农业户口,在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和基本生活来源的,可采取自愿的原则,允许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西宁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定未涉及到的迁入户口按原相关户口迁入的法律法规、政策办理。原《西宁市迁入人口管理暂行办法》(宁政办 [2003]145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实施细则
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4月)
(西宁市公安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一条 为加快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迁入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员,均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本市户籍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户口迁移、管理等工作。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户口登记管理工作。
第四条 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分为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
第五条 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入学前户口在省外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在西宁就业或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可在单位集体户或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落户。
(二)入学前户口在本省的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可在西宁的合法固定住所、单位集体户、直系亲属或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落户。
(三)入学前户口在本市市区及市辖县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毕业后暂未就业的,须将户口迁回原户口所在地。
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二)毕业分配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人事等部门录用证明及用人单位的落户证明;
(四)常住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或毕业院校所在地户籍证明。
第六条 被本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录、聘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以及我市急需的具有高级职业技能资格的工人、技师或其他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员,本人可在单位集体户口或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口落户;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准许本人及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落户。
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部门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二)聘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三)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有合法固定住所的,需提交房屋所有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五)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六)婚姻证明;
(七)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七条 凡在西宁城区购买60平方米及以上成套商品房,可申办本人(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无工作的人,下同)及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户口。商品房属多名共同人所有的,只能为一户办理落户手续。
本省外州县单位和国家、省直行业单位在本市构建住宅出售给职工的,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购房发票、商品房所有权证书、地名使用证,尚未拿到房产证但已实际入住的,凭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地名使用证;
(二)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三)婚姻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八条 本省户籍人口在西宁城区拥有55平方米及以上二手房的,原房主户口迁出后,可申办本人及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户口。
符合本规定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购房发票、商品房所有权证书;
(二)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三)婚姻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九条 外省户籍人口在西宁城区拥有55平方米及以上二手房的,原房主户口迁出后,可申办本人及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户口。
符合本规定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购房发票、商品房所有权证书;
(二)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三)婚姻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五)工商营业执照或本市劳动管理部门认可的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六)社保部门出具的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2年以上证明。
第十条 因投资经商、创办企业、纳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在本市投资办企业的外商,一次性投资5万美元的,如本人不办理,可允许一名公司工作人员办理户口登记;
(二)在市区一次性投资30万元、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一区四园)一次性投资20万元的,项目开工或开业后,引资单位出具证明,且有固定住所的,本人、无工作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三)个体私营企业在本市当年纳税5千元或3年累计纳税1万元以上的,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投资者,凭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准许本人及其无工作的配偶和未婚子女落户。
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投资证明、项目开工开业证明或税票;
(二)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三)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四)婚姻证明;
(五)房屋所有权证;
(六)配偶无工作证明。
第十一条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夫妻两地分居,投靠配偶的;
(二)未婚子女可随父或随母;
(三)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身边无子女,来宁投靠子女的;
(四)父母双亡,投靠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未成年人;
(五)经民政部门依法批准被收养的非直系亲属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依据法律规定程序收养的弃婴儿和孤儿。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婚姻证明;
(二)户籍证明、出生证;
(三)父母投靠子女需出具当地乡(镇)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身边无子女的证明;
(四)父母双亡投靠直系亲属的,需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及民政部门出具死亡证明或孤儿证明;
(五)收养的,需出具民政部门的收养证;寄养的,需出具寄养协议和公正机关的公证书。
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一)离退休后来本市定居且在市区有固定住所的干部、工人及其不在职的配偶和未婚子女;
(二)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接受安置的军队转业、退伍军人;
(三)由上级批准安置在本市的地方和军队离退休、退役干部及其无工作的配偶和未婚子女。
符合本规定情形之一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离(退)休证;
(二)民政、人事部门安置手续;
(三)房屋产权证明;
(四)配偶无工作证明;
(五)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第十三条 符合随军条件的配偶及其未婚子女可以办理户口登记,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任职命令及家属随军报告表;
(二)配偶无工作证明;
(三)原户口所在地户籍证明;
(四)婚姻证明。
第十四条 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来我市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及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入境证件,可以办理户口登记。
第十五条 本市失去耕地的“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农村居民户口,按照自愿原则,要求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需向公安机关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由当地村委会出具证明;
(二)本人书面申请。
第十六条 实行居住证制度和“蓝印户口”制度。
(一)拟在市内务工经商、投资兴业的暂住人口,到达现居住地后,须在3个工作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居住30日以上的人员,应当申办居住证。
(二)暂不具备办理常住户口条件,在市内连续居住并已办理居住证1年以上,有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无犯罪记录的暂住人口,可申办 “蓝印户口”。办理“蓝印户口”人员其常住户口不予注销。第十七条 本细则由西宁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定未涉及到的迁入户口按原相关户口迁入的法律法规、政策办理。原《西宁市迁入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宁政办[2006]5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规则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推进市政府办公厅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西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协调服务作用,认真履行办文、办会、办事职能,切实提高为领导服务、为部门和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市政府办公厅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各项政务公开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加强思想和业务建设,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 办文制度
四、收文制度
(一)机要文书处负责接收所有来文。接收时认真检查核对来文单位和文件数量。
(二)收件人是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的,由机要文书处拆封登记;收件人是市政府领导同志的,送领导同志专用文件柜,由领导同志秘书取回;收件人是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助理、副秘书长的,送本人专用文件柜,由相关处室或指定的专人取回,本人拆封;收件人是市政府办公厅各处室的,送各处室文件柜,由各处室取回拆封登记。
(三)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非密级文件原则上报送电子公文;其他没有与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联网的部门和单位报送纸质公文;特殊情况需要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的,报送纸质公文。
(四)机要文书处在接收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时,对不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厅有关规定的,告知报文单位重新办理。
五、分办制度 机要文书处收文后,按下列规定分办:
(一)省委、省政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各厅委办来文,按处室对口联系业务分办。
(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批示给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来文,直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本人,并同时复印分送信息督查处;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批示给市政府的来文,由信息督查处会同相关处室办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批示件由分口秘书处室跟踪督办后,信息督查处统一汇总上报。
(三)市政府各部门(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湖新区)、各区县政府、中央在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部队、企业等来文,按处室对口联系分办。
(四)市委各部门来文按内容分办。
(五)市人大、市政协及其各(内设)机构的来文,按内容分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市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提案送信息督查处承办。
(六)其他省、自治区、省会城市的来文,按内容分办。
(七)涉及内容交叉的来文,由分管机要文书处工作的秘书长签批后分办。
(八)涉及特殊事项的来文,按领导批示分办。
六、来文拟办制度
(一)对接办公文的审核要求:
1、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本厅关于公文报送的规定;
2、请示事项需由市政府审批或市政府办公厅回复;
3、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符合现行政策;
4、请求事项若需转发或转报,附件应齐全,文字表述准确,引文无误,时间、地点、人名、数据、计量单位等正确、规范,无漏字、错别字、错页等;
5、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事项,主办部门已与相关部门协商、会签;如意见一致,应有协办部门的书面意见原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应列明各方理据,并附上协办部门的书面意见,同时提出倾向性意见。
经上述审核后,对不符合要求的公文,由承办处室写明情况,提出退文处理意见,机要文书处告知报文单位重新办理;对符合要求的公文,进入拟办程序。
(二)来文拟办程序:
1、文稿拟办:属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稿,由市政府经研室会同秘书一处负责,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核。各副市长的讲话稿,由涉及的处室负责,分管处室的副秘书长审核;
2、属市政府审批的公文,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由分管副秘书长签批意见,先转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同时,在另件上注明“已转请××局(委、办)提出意见”后,可分送有关领导同志阅知;
3、属部门职能范围的事项或市政府授权由部门办理的事项,由分管副秘书长签批后,直接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并回复来文单位。同时,在另件上注明“已转请××局(委、办)研究办理”后,报送分管副市长阅知,同时分送报文单位;
4、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由承办处室提出由某部门牵头主办的意见,并经分管副秘书长同意后,由牵头部门负责商有关部门研究办理或提出意见报市政府。以上统一使用“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文处理专用纸”并加盖“公文处理专用章”,转有关部门;
5、对涉及国土、规划、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公文,承办处室应先与相关处室协商沟通,提出会商意见,并提出由分管副秘书长和相关副秘书长审核的建议,报相关领导签署意见后再进入审批程序;
6、对部门要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的公文,承办处室负责人应明确提出是否同意发文;凡呈批公文,承办处室应在认真研究、核实情况和听取相关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有关情况、理据和建议,供领导审批参考。
七、发文拟办制度
(一)承办处室拟文,将文稿送秘书一处复核,交机要文书处按办文程序办理。
(二)机要文书处重点复核以下事项:呈报手续是否完备;文种使用是否正确,文件的体例、格式是否完整、统一、规范;主题词标引是否正确,抄送机关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核稿完毕后由机要文书处退承办处室,需清稿的审批件,由承办处室清稿后送批。按审批程序送相关副秘书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市长、市长审批签发。
八、审批签发制度
(一)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涉及全局性、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文件,市政府办公厅向省政府办公厅报送的文件,依序由副秘书长、秘书长审核后,报分管副市长或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市长审批签发。
(二)市政府办公厅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省、自治区、省会城市政府办公厅商洽工作的文件,市政府办公厅与市委办公厅联合行文需要会签的文件,市政府办公厅对有关事项的回复,由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批签发。
(三)其他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涉及一位副市长分管范围和一位副秘书长所联系工作的,由副秘书长核报分管副市长审批签发,或由分管副市长委托副秘书长审批签发;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范围和两位以上副秘书长所联系工作的,经相关副秘书长会审会签后,依序送涉及的分管副市长审批签发,或由分管副市长委托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审批签发。涉及厅务工作(文秘、督查、值班、信息、行政事务等)的市政府办公厅文件,由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批签发,或委托有关副秘书长审批签发。
(四)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由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核后,报市长或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审批签发。
(五)由市长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形成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由秘书长或相关工作的分管副秘书长审核,报市长或市长委托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审批签发。由各副市长主持召开市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各相关处室形成会议纪要,由分管副秘书长审核后,报主持召开会议的副市长审批签发。由各副市长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由分管副秘书长审核后,报主持召开会议的副市长审批签发。
(六)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长助理另有交代的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按交代的程序办理。
(七)凡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对外商洽、联系工作的便函,须编正式文号,按程序审批后,由机要文书处统一核稿、印制和发送。
(八)凡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公文(包括信函等),必须经秘书长同意,报请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或市长亲笔签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急件”、“特急件”或领导出差、已口头报告等为由,要求先盖章、后补签。紧急特殊情况时,应请示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处理。
九、付印校核制度
(一)审批签发完毕的公文,由承办处室送机要文书处统一安排付印,正式付印前的校样稿由承办处室进行最后校核。
(二)在核稿、复核、审批签发环节上运行的公文如有修改,承办处室应及时清稿。
(三)市政府领导或市政府办公厅领导最终审批签发完毕的公文不得进行修改,确需修改的,应按程序复审。
(四)审批签发完毕的公文原则上在第二个工作日内付印(遇公休日和法定假日顺延),紧急公文当天付印。
十、领导批示回传抄告制度
(一)正式公文和非正式公文审批签发完毕,由承办处室将首页复印回传给所有签批过此件的各位领导同志。如最后审批的领导同志对原稿有较多修改,应全文复印回呈签批过此件的领导同志。必要时还应回传有关单位,便于及时沟通情况。
(二)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的所有批示,有关处室要及时复印回传给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三)各处室对所有领导的批示,必须按统一格式在办公网上登录,并统一进入办公厅电子数据库,以便按权限查阅和存档。未经授权,各处室不得随意将领导批示复印发送。重要批示经领导同意,及时送信息督查处登载。
(四)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市长助理和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批示需要告知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承办处室应在专用抄告单上打印领导同志的最终审批结果并及时传送。如领导指示有不同意见时,只能抄告上一级领导同志的最后批示结果。
(五)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报送的请示公文,市政府办公厅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或经领导批准转有关部门直接办理的,承办处室应将转办意见及时告知报文单位。
十一、公文处理协调及督促检查制度
(一)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市政府各部门请示市政府的事项如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应要求主办部门主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协调一致,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般由正职)会签上报市政府。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应列明各方意见及理据,并提出倾向性意见报市政府。
(二)严格报文规定。除领导同志交办和特别紧急事项外,凡属应报市政府审批的请示公文原则上不能直接报送领导同志个人。严禁越级报文、多头报文、报送无单位印章、无签发人的白头公文。
(三)特殊情况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直接审批后的公文,由领导同志秘书交承办处室负责及时登录、交办、督办和反馈办理结果,同时由机要文书处补登统一收文序号;如需制发公文,按发文程序及时办理。
(四)坚持公文审读、考核评比、错情通报制度。优秀公文每季度审评一次;实施公文网上展评制度,对拟荐好公文、有问题公文复核稿在“公文展评”栏目上展出并开展评议。此项工作由秘书一处会同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办理。
(五)坚持公文办理听取意见和讲评制度。每季度征求一次各位副市长对公文工作的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公文办理业务讲评会,沟通情况,分析案例,讲评文秘工作,整改有关问题。此项工作由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负责。
(六)坚持公文(发文)办理效率跟踪督查制度。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有关专题会议讨论通过的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承办处室原则上应在2日内完成起草并送审;领导同志审批签发后的公文,应在当天送印(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顺延)。市政府领导同志讲话发《西宁情况通报》,原则上应在会后2日内印发。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由秘书一处形成新闻稿,由主管秘书一处的副秘书长审核后,送参加会议的新闻记者,根据会议决定事项进行充实,会后次日内在报刊登载。
(七)坚持公文办理征询部门意见回复情况通报制度。凡转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的公文,有关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限回复,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回复要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对拖延、不回复的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
十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运用电子政务手段,大力开发各种方便、适用、快捷的现代办公应用程序,以报文、办文、发文、领导批示登录、查阅抄告以及交办事项全部在网上运行为目标,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该上网公开的要上网公开,该共享的要共享,全面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以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应用。
第三章 办会制度
十三、市政府办公厅实行厅党组会议、厅务会议制度。
十四、厅党组会议。由办公厅党组成员组成。会议由党组书记或委托副书记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和学习上级党组织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提出贯彻意见;
(二)研究决定厅内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
(三)讨论通过厅内各处室及厅管理单位干部人事任免事项;
(四)讨论决定办公厅内部工作机构的设置、撤销、变更;
(五)讨论决定以办公厅名义向上级报告或请示的事项;
(六)讨论决定对办公厅及所属单位、代管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事宜;
(七)研究决定其他需由党组会议决定的事项。会议根据需要召开,会务工作由行政处负责。
十五、厅务会议。由秘书长、副秘书长、纪检组长、法制办主任、副县级督查员、各处室处长(主任)组成。会议由秘书长或委托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和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工作部署,落实贯彻措施;
(二)讨论厅工作计划、重要工作安排和年终工作总结,部署阶段性重要工作;
(三)听取各处室及管理单位工作汇报,并对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四)讨论通过厅工作制度;
(五)每周星期一上午听取各副秘书长、各处室一周工作安排,部署一周工作;
(六)讨论其他需要厅务会议讨论的事项。
厅务会议根据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意见适时召开。会务工作由行政处负责。
十六、会议审批管理
(一)厅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审批;
(二)厅务会议由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批;
(三)市政府办公厅召开的有关全市政府系统的文秘工作、政务督查、政务值班、政务信息等会议,由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批;
(四)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召集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等专题会议,根据领导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必要时可通知相关区县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务工作由联系该项工作的处室负责;
(五)各项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由厅相关处室组织实施,并将组织实施的情况向主持会议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报告。
第四章 办事制度
十七、政务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一)经批准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列席市人大、市政协会议;省政府各厅委办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省会城市邀请参加的会议;市政府领导同志决定出席的其他会议。以上会议按市政府会议制度,由秘书一处会同有关处室衔接提出意见,经分管副秘书长初审同意,送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核,报市政府领导批准实施。
(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区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调研,由秘书一处联系,会同有关区县或单位拟定调研计划,经分管副秘书长审核后,报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定;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到基层调研,由相关处室联系,报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政府领导同志审定。考察中有关文字综合事项由承办处室负责;如有需要领导同志决定的事项,事前要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召开有关协调会议,了解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报领导同志参考;承办处室事后要对领导同志在调研中确定的事项进行跟踪落实,并将落实的情况及时向秘书长或副秘书长报告。市政府领导同志组团到外地考察,由秘书一处和相关处室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排计划,按程序报批和衔接。
(三)国内媒体采访市政府领导同志,由秘书一处提出处理意见报分管秘书长审核,经市政府领导同志本人同意后安排。采访的文稿、录音、录像须经领导同志本人审定后发表。国外、境外媒体采访市政府领导同志,按照外事宣传的有关规定由秘书一处商市外宣办办理。
(四)参加接待来西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按市委统一安排);接待国务院部门领导同志来西宁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接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政府领导同志来西宁访问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参加统一安排的重要庆典、仪式、会展等;参加重要的纪念活动;参加重要的大型演出和体育活动。以上活动由秘书一处牵头,相关处室配合,提出安排意见,经分管副秘书长审核,送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审批,报市政府领导同意后实施。
(五)秘书长、各副秘书长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同志要求,随同参加有关市政府领导活动,或受市政府领导同志委托参加有关会议。
(六)办公厅副县级以上领导同志因公出国出境考察按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厅、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和外出考察、出差的通知》和西宁市财政局转发省财政厅《关于青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省外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外事活动统一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按程序报送并协调安排。
十八、政务活动安排的报批规定
(一)需市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的政务(内事)活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提出书面请示,由秘书一处按程序报批。
(二)市政府各位领导同志的活动安排由对口秘书处室在每周五送秘书一处汇总,形成《西宁市人民政府近期重点工作安排》,于下周一上午送达市政府领导同志和秘书长、市长助理、副秘书长及相关处室。
十九、政务活动的预报
(一)各处室接到副部(省)级以上领导同志、上级督查检查组、国内知名人士等重要客人来西宁,重要活动在西宁举行等准确信息后,应于当日将接待信息(包括客人姓名、职务、考察内容、来宁时间等情况)书面告知秘书一处,由秘书一处整理后向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报告。
(二)市政府办公厅行政处负责编印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接待专报,一人一事,一事一报,经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市政府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市长核批,送交市政府接待办负责办理。重要的内事活动要在第一时间内报送给市委、市政府领导;接待副部(省)级以上领导,以及市政府其他重要接待活动,都应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厅通报。
(三)重要外宾访问西宁信息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汇总上报。
(四)办公厅负责做好市长、副市长出行、返回西宁的有关服务工作。
二十、政务督查工作要以确保政令畅通为目标,使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得以全面贯彻落实,让基层和人民满意。
(一)政务督查工作范围
1、督促检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
2、督促检查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专题会议、文件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3、办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
4、办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有关工作的决定、决议和人大议案及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对政府有关工作的建议案及政协委员提案;
5、办理有关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6、办理社会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
(二)政务督查工作职责
1、办公厅信息督查处在秘书长或主持办公厅工作的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领导下,牵头负责上述各重大事项的督查工作,并负责办理市长、副市长、秘书长交办的其他督查事项。
2、办公厅其他各处室在副秘书长领导下,负责联系工作范围内的日常督查工作,并配合参与重大事项的督查工作。
(三)政务督查工作要求
1、政务督查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政务督查事项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重大事项,秘书长、各副秘书长要亲自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政务督查事项和领导批示要随收随办,急事急办,做到不误事、不误时,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3、对上级交办的政务督查事项要视同正式文件处理,应在接件后按上级要求限时办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要向交办机关及时说明原因。同时,严格执行保密法规,确保不泄密;
4、政务督查力求准确,向上级报告办理情况应一事一报,文字简炼,格式规范。对办理督查事项不认真,弄虚作假,敷衍塞责,隐瞒事实真相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经办人员的责任;
5、办公厅信息督查处负责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决定事项、城乡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督查督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督办督查事项;
6、属于市政府办公厅信息督查处负责的重大督办事项,由信息督查处负责检查、反馈和汇总;属于其他各处室负责的督查事项,由各处室负责检查、反馈和汇总。
二十一、政务信息工作要求
(一)政务信息工作要以服务市政府领导为重点,同时,要认真做好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及市政府各部门、区县政府的信息服务工作;
(二)政务信息工作要及时反映政府工作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市政府领导把握全局、分析形势、发现问题、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三)办公厅要适时向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各信息联系点通报信息报送要点和采用情况,做好信息工作任务下达、考核及奖惩工作。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工作交流。在依法保守秘密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办公厅各处室负责收集、反馈市政府领导同志和联系部门、单位在政务活动中的重要情况,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市政府领导同志外出时的重要活动和决定的事项,由随同领导外出的处室工作人员或领导秘书整理信息于当日提供给信息督查处;市政府领导同志秘书负责报送每日领导活动、领导批示情况。要广开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信息调研,做好信息挖掘工作,报送高质量的信息。
(五)重大事项信息收集报告和处置规定
1、重大事项信息范围主要包括:
(1)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2)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西宁市工作的重要批示;(3)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关注的重要工作、热点问题;
(4)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对西宁市的正面宣传及新闻曝光事件;
(5)市内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曝光事件;(6)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
(7)一段时间内敏感性、苗头性、预警性的社会矛盾;(8)人民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等。
2、重大事项信息收集责任分工:
(1)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市政府副县级督查员要带头做好重大事项信息的收集工作,并指导相关处室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做到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项信息不漏收、漏报;(2)各处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收集、汇总、整理各种信息,特别应重视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前瞻性的信息服务,严禁重大信息漏报或迟报。各处室负责人为重大事项信息收集的第一责任人;
(3)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对西宁市工作的重要批示等信息,由领导秘书和秘书处室负责收集,信息督查处负责编发;
(4)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关注的重要工作、热点问题等信息,由相关处室负责收集;涉及信息督查处督办工作的信息,由信息督查处负责收集,领导秘书和相关处室协助;
(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经济半小时、午间新闻、新闻调查等栏目对西宁市的正面宣传报道及新闻曝光事件等信息,由秘书一处负责收集;
(6)中央级报刊、新华社和网络媒体对西宁市的正面宣传报道及新闻曝光事件等信息,由秘书一处负责收集;
(7)市内主要新闻媒体的新闻曝光事件等信息,由信息督查处负责收集,秘书一处协助;
(8)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等信息,由市应急办负责收集;(9)重大灾情信息,由市应急办负责收集;
(10)一段时期内敏感性、苗头性、预警性的社会矛盾信息,由市应急办、市信访局负责收集;
(11)人民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等信息,按照职责分工,由市政府公开电话办公室、信息督查处和相关处室负责收集;
(12)增加信息直报点,将政务信息直报点延伸到部分乡(镇、街道),由信息督查处负责收集;
(13)收集和报送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
3、重大事项信息报告处置程序和要求
(1)市政府总值班室收集的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社情民意等信息,按政务值班工作程序及时报送处置;
(2)各处室收集的重大事项信息,经处长审核把关后,送信息督查处汇总(突发事件、灾害性信息分别送市应急办);(3)汇总、筛选、综合整理后的信息,视其重要性和紧急性,分别通过《西宁情况》、《值班快讯》等形式报送市政府领导;
(4)领导秘书收到办公厅报送的上述信息报告,须立即呈报市政府领导阅批,阅批后迅速回退秘书一处登记后分送承办处室,并复印分送信息督查处;
(5)重大事项信息的收集报告,应在接到信息后的半小时内完成;特别重大的事项应先口头报告再形成文字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现状、事件经过、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分析、经验教训、善后工作等情况;领导批示件应在当天办结回复;信息督查处或相关处室要实地督办;特别重大事项要及时报送并督办;
(6)各区县政府接受中央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须向市政府办公厅专题报告,由市政府办公厅商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
二十二、政务值班工作要求
(一)政务值班工作要以建立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为目标,充分发挥协调指挥作用,保证上下联络畅通,反应迅速,情况处理及时。
(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的有关要求
1、市政府总值班室接到区县政府和市政府职能部门突发事件(事故)的报告后,根据情况立即报告市长、分管副市长或秘书长、副秘书长,并按照领导批示或指示协调处置;
2、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事故)中,市长、秘书长赴现场处置的,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政府总值班室负责人应随同前往,并负责市长在现场所作指示的交办落实及各项事务工作;分管副市长、分管副秘书长到现场处置的,办公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应随同前往,并负责分管副市长在现场所作指示的交办落实及各项事务工作;
3、在处置突发事件(事故)中,按领导要求或现场情况,需相关部门或区县政府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协助的,由市政府应急办或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负责通知;
4、对处置难度较大、时间较长,社会影响严重的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事故)或市政府领导非常关注的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应将市政府领导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随时向市政府总值班室反馈。市政府总值班室接报后,应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报告;
5、市长、分管副市长赴现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如需新闻报道的,按领导指示,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负责通知新闻单位。新闻报道口径由赴现场处置相关问题的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把关;
6、市政府总值班室接报的各类突发事件(事故),凡需直接向分管副秘书长以上领导报告的,要在接到报告后的半小时内编写《值班快讯》,及时报送处理该事件(事故)的领导。
(三)特殊情况下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的处置程序和要求
1、全国、省市重大会议,大型活动,重要接待任务和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期间以及特殊敏感时期,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处置的各类紧急突发事件(事故),市政府总值班室均应及时收集并报告;
2、对可能引发大的群体性矛盾的事件,责任单位要提出特殊处理的建议,市政府总值班室、市信访局应及时收集并报告;
3、领导交办的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的事件,市政府总值班室要跟踪督办,必要时应直接参与事件的处理,并随时将情况向领导报告。该事项处置结束后,应有完整的处理结果书面报告领导并备案。二
十三、信访工作要求
(一)登记、办信、接访:工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人民来信记录表》、《接待来访记录表》,准确记录来信、来访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或地址、联系方式及问题发生地、登记时间、信访内容等。
(二)接谈:工作人员应详细听取来访人反映的问题、要求和上访过程及有关单位受理、办理情况,并以《信访事项转送单》的形式告知来访人处理方式和转送、交办去向。多人来访由来访人选定5名以下代表参与接谈。
(三)转送:市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应根据内容及时交有关部门或地区处理,并填写统一格式的转送单。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党委、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的来访,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来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四)交办:对下列来信、来访事项应及时交办并报告结果
1、重大、紧急来信、来访事项;
2、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来信、来访事项;
3、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来信、来访事项;
4、上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关党委、政府及领导同志要处理结果的来信、来访事项;
5、其他需要交办的来信、来访事项。
对反映问题紧急、时限性强的来信、来访事项,可以传真等方式及时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办。
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或单位的来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确定或报请领导确定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
(五)督办:对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六)归档:对已结案的来访案件要及时归档,做到一案一卷,统一保管,以利检索和使用。
(七)对反映带有普遍性、政策性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应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报告,报党委、政府领导或有关部门参考,同时抄报上级信访工作机构。
二十四、法制工作要求
(一)立法工作
1、制定立法工作计划
(1)每年十月底前,向各区县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发函征求立法项目,经筛选拟定《立法项目(草案)》(征求意见稿);
(2)征求各有关部门、立法咨询专家对《立法项目(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经修改形成《立法项目(草案)》;
(3)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经批准后发布实施。
2、审查、征求意见、修改
立法责任单位报送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送审稿后,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审查、征求意见、修改:
(1)登记,确定主要承办人;
(2)主要承办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批准后,对立法条件基本成熟的,以书面形式发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对立法条件不成熟的,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批准后,暂缓审查或退回立法责任单位重新上报;
(3)收到书面征求意见后,在5个工作日内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研究,并充分吸收,形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批准后,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省市相关部门、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组成员参加的座谈会、协调会、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凡涉及公众利益的,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在《西宁晚报》或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全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争议比较大并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报经市政府领导批准后,应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由市政府法制办主持;(4)根据各种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研究修改,形成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
3、提交讨论
(1)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形成后,按有关程序报经秘书长、主管市长批准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2)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根据常务会议意见会同部门及时进行修改。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报告、起草说明,由分管秘书长审核,市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签发后,报送市人大常委会。政府规章由有关部门会签、市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市政府主要领导签发。
4、公布、备案
签发的规章,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印制,并在《西宁晚报》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规章向社会公布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备案报告、政府令、起草说明一式十份,报国务院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5、立法评估 规章实施后,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立法进行评估,并向市政府提交立法评价报告。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评估,按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行政复议工作
1、受理
(1)登记,由专职人员进行受理登记。
(2)办案人应在5日内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受理意见,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复核,报分管秘书长审批后,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对受理的,办案人应及时制作受理通知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对不于受理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2、审查、决定
(1)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后,办案人应及时进行复议调查,调取证据,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2)办案人应在60日内对案件进行审查,并提出初审意见,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审核后,将案件提交行政复议委员会讨论,经行政复议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拟定行政复议决定书,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审核后,报市长或市长委托的副市长审批。若重大或疑难案件,由办案人提出,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批准后可延期,延期最长不得超过30天。
3、送达
行政复议决定书签发批准后,办案人应在3日内将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并取得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签收的送达回证。
4、归档
案件办理完毕后,由办案人负责编写结案报告,并整理办案过程中的所有文件和证据制作案卷,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核准后归档。
5、统计
按国务院法制办规定,每年二次对本级政府和全市行政复议、应诉案件进行统计报送,统计报送工作应在报送时限的15日前,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审核后报送。
(三)执法监督工作
1、规范性文件备案
(1)各区县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承办人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准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意见,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复核,分管秘书长批准,作出准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决定,并书面告知有关部门。
(2)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审核后,承办人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省政府备案。
2、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和被授权组织将其执法职责、权限、依据和有关材料报市政府后,承办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并提出初审意见,经主持法制办工作的主任核定后确认行政执法主体。
二十五、外事侨务工作要求
(一)负责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按规定审批或审核因公出国(境)人员及邀请外国(境外)和港、澳人员来访事宜;
(二)组织接待来访的重要外宾以及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等重要人士;接待来西宁市进行公务活动的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来访的外国记者;统筹安排市领导的外事活动和对外交往活动;
(三)承办国际交流事务及与港、澳地区的交往事宜;组织(或参与组织)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承办与外国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工作,指导友好城市交流和其他民间对外交流工作;
(四)负责侨务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引进外资、侨资、技术、人才和开拓国外市场、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外事侨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指导和促进兴办侨属侨资企业,作好服务工作;
(五)市级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访问、考察,经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呈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后,以市政府名义报省政府审批;
(六)负责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由出访人员所在单位、组团单位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核后,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批。科级以下干部因公出国(境),由出访人员所在单位、组团单位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核后,报市政府主管领导审批。
二十六、市政府公开电话工作要求
(一)认真、耐心接听市民来电;
(二)详细记录来电内容、投诉人姓名、联系电话;
(三)将市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交办相关部门或单位,一般事项的办理时限为3个工作日;
(四)所受理的事项有处理结果后,要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向投诉人回复,同时,询问投诉人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五)对超过办理时限仍无处理结果的投诉事项,及时与受理部门进行联系、督办,及时给予答复。对部分市民不满意事项,向相关单位或部门下发督办单,对所受理的事项进行二次办理,并将二次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答复,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不能逾期;
(六)对每月的受理事项进行分析,编发《情况通报》、《近期市民言论及不满意事项》;
(七)如遇重大或协调难度较大的事项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呈报《重大事项处理单》;
(八)对于市民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及时编发《值班综述》上报主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秘书长、副市长、市长。
二十七、市政府电子政务工作要求
(一)负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的组织、规划、建设、协调和指导工作,承担全市电子政务内网的运行维护及各项应用系统的开发、实施、推广和运行等工作;
(二)负责市政府办公厅内部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运行和网络安全工作及各处室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内部电话网络、办公外设的维护等工作;
(三)负责西宁市政府外网门户网站和政务内网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四)指导全市政府部门完成自身网站建设,及时发布各种信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推进办公厅内部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内部公文流转无纸化进程,开展应用系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五章 作风纪律要求
二十八、具体要求
(一)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市政府领导、为部门和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率先垂范。
(二)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主动学习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深入研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三)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讲团结、顾大局、识大体,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在工作中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合作,相互补台,相互体谅,营造和谐、干事的氛围。
(四)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中心工作,要针对市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国际国内有关发展动态以及对西宁市的作用和影响,组织开展超前性的调查研究。突出重点,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党政机关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自重、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落实,努力维护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六)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精文减会,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
第四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2009〕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市爱卫办和市政府法制办起草的《西宁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九年二月十三日
西宁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暂行办法
市爱卫办 市政府法制办
(2009年2月)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西宁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传播人类疾病和威胁人类健康的鼠类和蚊、蝇、蟑螂等有害生物。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
(二)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单位负责、全民参与;
(三)专业队伍与群众防治相结合;
(四)治本为主、标本兼治;
(五)改造环境、控制病媒生物孳生为主,药械控制为辅。
第五条 市、区(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管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监督管理、考核、协调工作。
市、区(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做好本系统、本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大力宣传爱国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动员群众参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第六条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密度监测工作。
第七条 医院、宾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粮库等易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设置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设施,并指定人员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时,应当将完善防鼠、防蝇设施作为审批条件之一。对防范、消杀措施不落实和病媒生物密度超过控制标准的,不得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爱卫会的部署,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村)民开展病媒生物消杀活动。
第十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分工责任制。
(一)公共绿地、道路附属绿地、窨井、下水道、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公用垃圾桶(箱)、公共厕所等公共环境和场所由市政、园林、市容环境卫生部门负责;
(二)城市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河道等属于水务部门管理的区域由水务部门负责;
(三)城镇居民区及居民区附设的垃圾房(桶、箱)、蓄粪池由当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或者由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负责;
(四)农村垃圾房(桶、箱)、蓄粪池、水塘、沟渠以及农村生产用有机垃圾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负责;
(五)集贸市场由市场主办单位负责;
(六)拆迁、建设工地由建设单位负责;
(七)单位内部和居民住宅由单位和居民负责;
(八)其他场所按隶属关系由产权单位或者管理部门负责。
责任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区域,其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单位由当地爱卫会或者其共同的上一级爱卫会确定。
第十一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全方位的病媒生物消杀活动;
(二)环境防治。充分发动群众,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清除垃圾、积水,填平坑洼,治理四害孳生场所。清除鼠洞、鼠咬痕、鼠粪等鼠迹,粮油、食品、饮食服务、公共场所等特殊行业要完善防制四害的设施。
(三)物理防治。可用鼠笼、鼠夹等器械以及粘、诱、捕、打、烫等方法捕杀病媒生物。
(四)化学防治。用国家规定的杀虫(灭鼠)药剂通过滞留、喷洒等方式杀灭病媒生物;集中化学防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购置药饵、统一投药时间,保证投药的饱和率、覆盖率、到位率,并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单位及居民应当根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业技术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密度指标值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以内。
(一)灭鼠标准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平方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三)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他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四)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第十三条 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单位和居民户的病媒生物防制费用由各自承担。
第十四条 单位、居民户可以根据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技术要求自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病媒生物消杀,也可以委托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具体实施。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由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服务机构实行专业防治。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应当与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合同。服务质量未达到合同要求的,应当承担约定的责任。
第十五条 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库房;
(二)有健全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有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从业人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并经爱卫会考核;
(五)所用的消杀药物、器械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病媒生物消杀服务机构须经市爱卫办审核备案,并接受所在服务地爱卫办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技术指导及防制效果监测评估。
病媒生物消杀服务机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经营、使用的消杀药物必须保证质量合格,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禁止生产、配制、销售、使用国家禁用以及没有批准文号、商标、使用说明、厂名、厂址等标识的灭杀药械。
第十八条 实行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制度。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和经营的指导工作,城市由市、区(县)爱卫会负责,农村由市、区(县)农业部门负责,杀鼠剂经营必须先取得经营资格核准后,方可向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爱卫会和农业部门应将核准的经营单位报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禁止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
第十九条 市、区(县)爱卫办应当加强对消杀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对拒绝、阻挠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市爱卫会按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区(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每一年组织1?2次达标考核或者评估。
市、区(县)爱卫会应当对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各级爱卫会机构及其爱国卫生督查员应当加强对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辖区各单位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未采取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或者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要求的单位、居民,由市、区(县)爱卫办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仍不改正的,市、区(县)爱卫办可以指定具备资质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代为实施消杀灭工作,所需相关费用由该单位、居民承担。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未采取病媒生物防制措施,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或者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要求,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对经营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不具备基本工作条件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擅自提供有偿服务的,由市、区(县)爱卫办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病媒生物防制使用禁用药物的,由市、区(县)爱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未经核准擅自从事杀鼠剂经营的,由市、区(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没收其非法物品,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处理,市、区(县)爱卫办做好督办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爱卫办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防范和消杀设施不完备、病媒生物密度超过控制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经营场所发放卫生许可证的;
(二)对病媒生物统一消杀活动组织不力,致使四害密度严重超标或者致使疫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审批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时弄虚作假的;
(四)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工商注册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消杀药物生产、经营或者病媒生物消杀活动,而不予取缔的;
(五)发现消杀药物生产、经营单位或者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不再具备规定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的;
(六)利用工作之便推销消杀药物、器械牟取私利的;
(七)其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问题由市爱卫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30日后施行。
第五篇: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09-7-7 22:08:43)·通知通告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宁政办[2009]1 4 6号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批转西宁市教育局、西宁市人事局、西宁市财政局关于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起草的《西宁市优秀教育
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
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
市教育局 市人事局 市财政局
2009年6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和选拔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律法规;依据教师成长规律性特点,进行分层次管理;采用选拔、推荐与竞争相结合的多元方法,建立一支荣誉与职务相一致的优秀教师队伍,加快优秀教师成长,为优秀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二、优秀人才层次
1、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分为五个层次,即:西宁市教学新秀、西宁市教学能手、西宁市骨干教师、西宁市学科带头人和西宁名师。
2、优秀教育人才总量控制在1 000名以内,其中教学新秀1 00名、教学能手270名、骨干教师500名、学科带头人1 00名、名师30名。从2009年起,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工作每3年进行一次。
三、选拔推荐范围
1、西宁市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人员。
2、在西宁市开展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经考核合格者可进入相应的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梯队。
3、在西宁市组织的教师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或参加全省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经考核合格者可进入相应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梯队。
4、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组织的其它专项比赛中获奖的人员,由西宁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和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提出意见,经考核合格后可进入相应的优秀人才梯队。
5、担任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参加名师的评选。可推荐参加省市十佳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
四、选拔与管理的原则
1、在选拔与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即:坚持评选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片J人原则,坚持公升、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荣誉、待遇与职责、任务相一致的原则,认真做好选拔、推荐、评审和管理工作。.
2、往年评选出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按照本意见进行考核。经考核后合格者可进入相应的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梯队;当年考核不合格者,下一年再进行考核,经考核仍不合格者,取消其相应的称号,停止执行相应的待遇。
五、实施步骤
l、各学校、各区县组织选拔推荐和复审。
2、组织专家对各中学、各区县推荐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后将.建议名单报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公示无异议后报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
3、公布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评审结果,召开命名大会,颁发荣誉证书。.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
1、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组 长:王 绚 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薛建华 西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 员:赵 龙 西宁市人事局副局长
桑淑娥 西宁市财政局副局长
傅微娜 西宁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易俊仁 西宁市教育局党委成员、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西宁市教育局,具体负责 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
2、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由11名成员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审议,公示后产生。
七、选拔推荐工作要求
1、各学校、区县要充分认识开展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
2、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认真做好评选推荐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3、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梯队建设制度,对照选拔条件,制定各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各项培养措施,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保证选拔质量。
4、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更大贡献。附件:
1、西宁市教学新秀选拔管理办法
2、西宁市教学能手选拔管理办法
3、西宁市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
4、西宁市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
5、西宁名师选拔管理办法
6、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申报评审表
7、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考核表
西宁市“教学新秀”选拔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垒市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教1|薮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竟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根据《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蕾理工作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圈和对象
西宁市备敏軎囊学校、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教师、教研员。
二、评选条件
在评逸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为先、实绩为主、科研为导”的原则。参评麓师应具有中学二级、小学一缎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在30周岁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肓人.寿人师裹,认真晨行教师的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小拳麓摔鼻业道檀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刻苦努力,谦虚好学,主动承担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在学校师生中有一定认可度。
2、教育职责履职要求。积极承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并符合下列要求中的一项:
(1)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得到师生的认可。
(2)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累计满1年,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
(3)负责指导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活动累计满2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3、教学实绩要求。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绩突出,并符合下列要求中的一项:
(1)近3年来,所教班级学生在升学考试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中居本校同类班级前列。
(2)教师本人在参加片区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等有关活动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县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
(3)获得过学校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
4、教研科研要求。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1)参与学校、片区或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2)近3年来,在县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或在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以上奖。
(3)参与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5、示范教学要求。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近3年来,在学校及以上开设2次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
6、继续教育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自觉践行继续教育要求,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1)近3年来,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50学时以上(校本培训最多按20学时计入,教研活动最多按20学时计入)。
(2)近3年来,每年阅读1本教育类专著或1本其它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3)近3年来,参加学历提升进修并获得高一级学历(学位)。
三、工作职责
1、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担任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指导学科兴趣小组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并取得较好成绩。
3、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教学实绩突出,所教班级成绩在升学考试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中居于领先水平。
4、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一定范围发表或获奖。
5、结合教研活动和指导任务,经常听课、积极评课,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并获得好评。
6、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其它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四、考核 ‘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教学新秀学考核工作。
2、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各类优秀人才总和的20%。
五、待遇
1、西宁市教学新秀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宁市教学新秀”称号的教师,每年享受500元工作津贴。优先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训进修、教育考察、教学竞赛等机会,并在各类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
六、管理
1、以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市教育局予以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每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随机抽查。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市人民政府备案,撤销其称号并停发工作津贴:(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2)连续两次学业务考核不合格;(3)在评选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
(4)违反《中小学建设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建设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5)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工作安排.j(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经市教育局认定应予撤销称号的;
3、凡调离教育系统的,.自调离之日起,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七、其它 .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西宁市教育局。附件二:
西宁市“教学能手”选拔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根据《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西宁市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教师、教研员。
二、评选条件
在评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为先、实绩为主、科研为导”的原则。参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刻苦努力,谦虚好学,主动承担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在学校师生中有一定影响。
2、教育职责履职要求。积极承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
(1)担任班主任或团队工作满3年,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得到师生的认可。.
(2)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累计满3年,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
(3)负责指导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活动累计满4年,并取得一定成绩。
3、教学实绩要求。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任教学科教学效果好,教学实绩突出,并符合下列要求中的一项:
(1)近3年来,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中居本校同类班级前列。
(2)教师本人在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等有关活动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市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三等以上奖。
(3)获得过市(县)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
4、教研科研要求。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1)参与片区或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近3年来,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或在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以上奖。
(3)参与市缨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且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5、示范教学要求。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近3年来,每年在片区及片区以上开设2次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或开设过1次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或担任过1次县级以上业务培训的主讲教师。
6、继续教育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模范践行继续教育要求,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2项:
(1)近3年来,每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50学时以上,(校本培训最多按20学时计入,教研活动最多按20学时计入);
(2)近3年来,每年阅读1本教育类专著和1本其它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3)近3年来,参加学历提升进修并获得高一级学历(学位)。
三、工作职责
l、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担任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指导学科兴趣小组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并取得较好成绩。
3、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教学实绩突出,所教班级成绩在升学考试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中居领先水平。
4、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一定范围发表或获奖_。
5、结合教研活动和指导任务,经常听课、积极评课,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并获得好评。
6、积极参加学历(学位1)提升进修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其它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四、考核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教学能手的学考核工作。
2、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各类优秀人才总和的20%。
五、待遇
1、西宁市教学能手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宁市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每年享受800元工作津贴。优先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训进修、教育考察、教学竞赛等机会,并在各类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
六、管理
1、以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市教育局予以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每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随机抽查。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市人民政府备案,撤销其称号并停发工作津贴: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2)连续两次学业务考核不合格;(3)在评选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4)违反《中小学建设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建设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5)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工作安排;
(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经市教育局认定应予撤销称号的;
3、凡调离教育系统的,自调离之日起,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七、其它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西宁市教育局。
附件三:
西宁市“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根据《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西宁市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教师、教研员。
二、评选条件
在评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为先、实绩为主、科研为导”的原则。参评教师应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刻苦努力,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在本市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2、教育职责履职要求。积极承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并符合下列四项中的二项:
(1)担任班主任工作满5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2)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累计满5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3)负责指导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1ti等活动累计满5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4)近,3年来,参加过高考、中考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命题工作。
3、教学实绩要求。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教学实绩突出。承担过2轮循环教学(可为小循环)或在毕业班任教3年以上,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1)近3年来,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本市、县(区)同类学校前列。(2)教师本人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等相关活动获得过县级二等奖以上成绩,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获得过市二等奖及以上成绩。
(3)获得过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
4、教研科研要求。具有刻苦钻研的教科研精神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治学态度严谨,成效显著,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1)近3年来,主持县级科研课题或参与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或担任子课题主持人),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近3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学科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或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市级一等或省级二等以上奖不少于2次。.
(3)近3年来,参与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类学术著作或教材、教学参考书(不含复习。资料等教辅材料)编写,不少于1万字;或参与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辅导用书编写,不少于2万字;或主持或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撰写内容不少于2万字。
5、示范指导要求。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求学进取,积极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并符合下列二项:
(1)近3年来,开设过2次以上县级(含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或担任过2次以上业务培训的主讲教师,或每年开设2次以上校级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
(2)近3年来,参与指导2名青年教师或独立指导1名青年教师,听每位被指导教师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或被指导教师在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奖。
6、继续教育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模范践行继续教育要求,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
(1)近3年来,每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50学时以上,(校本培训最多按20学时计入,教研活动最多按20学时计入)。
(2)近3年来,每年阅读1本教育类专著和1本其它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3)近3年来,参加学历提升进修并获得高一级学历(学位)。
三、工作职责
1、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担任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指导学科兴趣小组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并取得较好成效。’
3、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教学实绩突出,所教班级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市领先水平。
4、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
5、结合教研活动和指导任务,经常听课、积极评课,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并获得好评;认真完成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任务,并取得明显效果。
6、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其它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四、考核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骨干教师学考核工作。
2、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各类优秀人才总和的20%。
五、待遇
1、西宁市骨干教师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宁市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每年享受1 000元工作津贴。优先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训进修、教育考察、教学竞赛等机会,并在各类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
六、管理
1、以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市教育局予以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每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随机抽查。
2、凡有下列情形之二一,经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市人民政府备案,撤销其称号并停发工作津贴: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2)连续两次学业务考核不合格;(3)在评选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
(4)违反《中小学建设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建设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5)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工作安排;
(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经市教育局认定应予撤销称号的。
3、凡调离教育系统的,自调离之日起,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七、其它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西宁市教育局。附件四:
西宁市“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根据《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西宁市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教师、教研员。
二、评选条件
在评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为先、实绩为主、科研为导”,的原则。参评教师应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 0年以上。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带头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刻苦努力,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与匣事团结协作,在本市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并符合下列二项中的一项:
(1)近5年考核结果均在合格以上,且至少1次为优秀。
(2)曾获得过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教育职责履职要求。积极承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并符合下列四项中的一项:
(1)担任班主任工作满6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2)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累计满6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3)负责指导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活动累计满8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4)近3年来,参加过高考、中考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命题工作。
3、教学实绩要求。具有系统、扎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熟练组织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1)近6年来,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本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2)教师本人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比赛、全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相关活动中获得过市级二等奖及以上成绩,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获得过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以上成绩。
(3)近6年内获得过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称号。
4、教研科研要求。具有刻苦钻研的教科研精神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治学态度严谨,成效显著,并符合下列要求中的二项:
(1)近3年来,主持或参与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或主持子课题),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2)近3午来,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2篇瞄上本学科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3)近3年来,独立出版或参与编著教育教学类学术著作或教材、教学参考书(不含复习资料等教辅材料)1部,参与编著的不少于3万字。
5、示范指导要求。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求学进取,积极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并符合下列要求中的2项:
(1)近3年来,开设过2次以上市级(含市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或担任过2次以二县级及以上业务培训的主讲教师(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适当放宽要求)。
(2)近3年来,指寻2名以上青年教师教学,每学期听被指导教师课不少于1 8节或被指导教师在市级(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奖。
(3)近3年来,城区教师具有1年以上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
6、继续教育要求。具有终身学>-21的理念和行为,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模范践行继续教育要求,并符合下列2项:
(1)近3年来,每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50学时以上,其中校本培训最多按20学时计入,教研活动最多按20学时计入。
(2)近3年来,每年阅读2本教育类专著和l本其它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
三、工作职责
1、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担任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指导学科兴趣小组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并取得较好成效。
3、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教学实绩突出,所教班级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本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4、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
5、结合教研活动和指导任务,经常听课、积极评课,在市级及以上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并获得好评;认真完成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任务,并取得明显效果。
6、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其它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四、考核
1、各级教育行政部I-~{m学校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学科带头入学考核工作。
2、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各类优秀人才总和的20%。
五、待遇
1、西宁市学科带头入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每年享受2000元工资津贴。优先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训进修、教育考察、教学竞赛等机会,并在各类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J
六、管理
1、以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市教育局予以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每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随机抽查。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市人民政府备案,撤销其称号并停发工作津贴: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2)连续两次学业务考核不合格;(3)在评选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
(4)违反《中小学建设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建设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5)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工作安排;
(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经市教育局认定应予撤销称号的。
3、凡调离教育系统的,自调离之日起,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七、其它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西宁市教育局。附件五:
西宁“名师“选拔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根据《西宁市优秀教育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西宁市各级各类学碗、教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在职教师、教研员。
二、评选条件
在评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师德为先、实绩为主、科研为导”的原则参评教师应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 0年以上。具体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西宁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本市同行中有知名度,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身心健康,并符合下列二项中的一项:
(1)近5年来,考核均在合格以上,且至少2次为优秀。
(2)曾获得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教育职责履职要求。积极承担学生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符合下列四项中的二项:(1)担任班主任工作满8年,并取得较好成绩o(2)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累计满1 0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3)负责指导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等累计满1 0年,并取得较好成绩。
(4)近5年来,参加过高考、中考或各类区域性教学质量调研或检测命题工作。
3、教学实绩要求。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对本学科具有系统、丰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具有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教学风格独特,教学特色鲜明,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1)近5年来,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本市领先水平。(2)教师本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或教师优质课比赛(职称评定中的优质课除外)、全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相关活动中获得过市级一等奖成绩,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获得过省级二等奖以上或市级一等奖成绩。
(3)获得过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
4、教研科研要求。具有刻苦钻研的教科研精神和很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并参加教科研工作和很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并参加教科研工作,教学态度严谨,成效显著,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
(1)近3年来,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全市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中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近3年来,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4篇以上本学科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3)近5年来,在市级及以上范围作过3次专题讲座并得到好评。
5、示范指导要求。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求学进取,积极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并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提高全市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有较大贡献。
(2)近3年来,有计划地指导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被指导培养的教师在市级及以上教学业务竞赛中获奖。
(3)近3年来,开设过3次以上市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学术讲座或担任过3次以上市级及以上业务培训的主讲教师。
6、继续教育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带头践行继续教育要求,并符合下列2项:
(1)近5年来,每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60学时以上,其中校本培训最多按20学时计入,教研活动最多按20学时计入。
(2)近5年来,每年阅读2本教育专著和2本其它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
三、工作职责
1、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担任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教科研管理、指导学科兴趣小组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并取得较好成效。
3、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承担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教学实绩突出,所教班级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本市领先水平。
4、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应用;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
5、结合教研活动和指导任务,经常听课、积极评课,在市级及以上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术讲座,并获得好评;认真完成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任务,并取得明显效果。
6、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教师培训任务,培训效果良好。
7、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提升进修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研读教育教学理沦号著和其它著作,撰写读书笔记,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四、考核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名师学考核工作。
2、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各类优秀人才总和的20%。
五、待遇
1、西宁名师由西宁市人民政府命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宁名师”称号的教师,每年享受3600元工作津贴。优先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训进修、教育考察、教学竞赛等机会,并在各类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
3、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被选拔的名师中经考核评审确定,并给予1 0000元的活动经费。名师开展课题研究,按照课题级别下达科研课题研究专项经费。
六、管理
l、以学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市教育局予以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每年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随机抽查。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市人民政府白案,撤销其称号并停发工作津贴: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2)连续两次学业务考核不合格;(3)在评选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
(4)违反《中小学建设职业道德规范》、《西宁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和《丙宁市中小学建设职业行为“七项要求”,“七项禁令”》;
(5)不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工作安排;
(6)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经市教育局认定应予撤销称号的。
3、凡调离教育系统的,自调离之日起,与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七、其它
1、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归西宁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