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译材料:联合国驻日内瓦系列--卫生部部长高强在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
口译材料:联合国驻日内瓦系列--卫生部部长高强在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中国代表团团长、卫生部部长高强在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全体会议上有关涉台提案的发言
2005-05-16
主席女士:
中国代表团祝贺您当选为本届大会主席。我们相信凭借您的智慧和才能,本届大会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全力支持您的工作,与各成员国一道推动本届会议完成既定的目标。
主席女士、各位部长、各位代表,在今天上午的总务委员会议上,总务委员会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作出了不将涉台提案列入本届大会临时议程的裁决。我们表示坚决支持。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少数国家提出“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之所以屡遭大会拒绝,根本原因是这个提案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违反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违反了联大和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各国共谋人类健康,共议全球卫生问题的论坛,不是图谋分裂中国,搞“一边一国”等“台独”分裂活动的场所。少数国家借涉台提案干涉中国内政,进行分裂中国活动,不仅我们不能接受,主持正义的广大成员国也不能接受。
主席女士,对于解决世界卫生组织中的涉台问题,我们一贯坚持两项原则:一是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决不动摇,不允许任何人借世界卫生大会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二是我们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方针决不改变,希望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按照上述原则,我在去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四项主张”。第一,欢迎台湾地区派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中国代表团,和我们一起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第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我们希望开展两岸商谈,共同研究台湾以适当方式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活动问题;第三、在两岸商谈达成一致以前,作为一项特殊安排,我们愿意与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协商,积极推动台湾医疗卫生专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技术交流活动;第四、台湾如果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只要向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积极支持。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既坚持原则、又求真务实的建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认可。现在,我们的这一立场没有改变。
中国有句古话,叫“血浓于水”。中国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是骨肉兄弟,我们愿尽一切力量维护台湾人民的健康权益。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我们深知,做出承诺需要勇气,付诸行动更需要诚意。过去一年来,中国政府为落实上述“四项主张”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诚恳邀请台湾方面派员参加中国代表团,与我们一起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参加中国代表团的台湾与会人员在卫生大会期间,可就有关的卫生业务问题发表意见,我们将为台参会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遗憾的是,我们的这一善意,始终未得到台湾方面的正面回应。
二、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就卫生交流问题进行直接沟通。我们建议由两岸相应机构,作为两岸之间卫生交流的联系单位,建立直接沟通机制,就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协商。
三、在海峡两岸未直接协商之前,我们积极推动台湾卫生专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交流活动,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进行了认真务实的协商,并就有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日前,我与总干事李钟郁博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谅解备忘录》。按《备忘录》规定的程序,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可以邀请台湾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参与秘书处组织的技术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可以派工作人员和专家赴台考察卫生或疾病流行情况并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技术援助;台湾发生严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可派工作人员或专家赴台实地考察,提供公共卫生技术援助,或邀请台湾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参与相关技术活动。我们期待台湾卫生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间开展技术交流。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卫生健康问题是诚心诚意的,提出的“四项主张”是普遍受到欢迎的,具体落实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希望台湾人民能够享受世界卫生发展的成果,希望台湾当局真正为台湾人民健康着想,以务实、灵活的态度,按照上述方案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
主席女士,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台湾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自己解决。最近,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了大陆,双方就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对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中国人民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这种良好发展的态势来之不易,我们倍加珍惜,希望继续发展下去,反对任何人恣意破坏。希望少数国家不要在国际场合挑起两岸争端,不要影响两岸合作,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主席女士、各位部长、各位代表,少数国家的涉台提案严重干扰了大会的正常程序,破坏了成员国的团结,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遭到了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这种情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中国政府愿意做出努力,推动台湾卫生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技术交流。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维护台湾2300万人民的健康利益出发,对我们的善举做出积极回应。我们希望少数国家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尊重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的规定,今后不再提出分裂中国、破坏两岸合作的提案。我强烈呼吁在座的各位代表,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一致支持总务委员会的建议,反对将涉台提案列入大会临时议程。
谢谢主席女士!
Statement at the 58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On the Taiwan-related Proposal
2005-05-16
By H.E.Mr.GAO Qiang
Head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d
Minister of Health of China
Madame Chairperson, The Chinese delegation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election as Chairperson of this Assembly.We are confident that, with your wisdom and competence, this Assembly will be a complete success.The Chinese delegation will fully support your work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Member States toward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goals set by this Assembly.Madame Chairperson, distinguished Ministers, and fellow delegates,At its meeting held this morning, the General Committee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s, upheld justice, and made the ruling of not including the Taiwan-related proposal in the Provisional Agenda.We fully support this decision.It is clear to all of us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Assembly to have repeatedly rejected the proposal by a few countries to invite Taiwan to participate in WHA as an observer is that the proposal viol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urposes of the UN Charter, the Constitution of WHO, and relevant resolutions adopted by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and WHA.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 ?Justified cause wins generous supports, while unjustified cause gets few.? WHO is a forum f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seek health for mankind and discuss the global health issues, but not a venue to attempt to split China and engage in such ?Taiwan independence? activities as ? One Side One State?.A few countries interfere into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and conduct activities aimed at splitting China by means of the Taiwan-related proposal.This is not acceptable to us, neither the vast majority of justice-upholding Member States.Madame Chairperson, To address the Taiwan-related issues in WHO, we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wo principles: First, our determination to safeguard Stat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will never waver.We will never allow anyone to conduct secessionist activities by using the forum of WHA.Second, our guidelines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Taiwan compatriots will never change.We hope that cross-Straits consultation will be resumed under the One-China principle to discuss issues of concern to the Taiwan compatriots, including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WHO, which will be a priority.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bove, I made four proposals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last year?s WHA.First, we welcome Taiwan to se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to join the Chinese delegation in participating in WHA.Second, under the One-China princip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ready to discuss with Taiwan on how its professional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relevant WHO activities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Third, for exceptional arrangement, before agreement is reach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ready to work with the WHO Secretariat to facilitate participation by Taiwan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WHO technical exchanges.Fourth, if Taiwan needs technical assistance from WHO and submits requests to us, we will readily consider them.This proposal mad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principle-based and practical, and has won popular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ow, such position of ours remains unchanged.As an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People from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compatriots are flesh brothers and sisters.We will do our utmost to safeguard the health rights of the Taiwan people.It is our solemn commitment to the Taiwan compatriots that we will exert our greatest efforts to serve the interests of the Taiwan compatriots,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and we will endeavor to do an excellent job.We are deeply aware that making commitment needs courage and translating commitment into actions needs sincerity.In the past yea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four proposals mentioned above.First, we sincerely invited Taiwan to send delegates to join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d attend WHA together with us.Taiwan delegates in the Chinese delegation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on health and technical matters.We will provide necessary facilitation to them.But to our regret, this good will of ours has not received any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aiwan.Second, actively promote direct cross-Straits communication on health issues.We suggest that appropriate institutions of the two sides act as the liaison units of health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direc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an be established to conduct concrete consultation on related issues.Third, b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direct consult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 have actively promoted the participation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 from Taiwan in technical exchanges organized by WHO.We took the initiative to consult earnestly and pragmatically with the Secretariat of WHO, and reached consensus on related issues.A few days ago, Director General Dr.J.W.Lee and I signed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ecretaria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ccording to procedures provided in the MOU, WHO Secretariat can invite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experts from Taiwan to participate in its technical activities, and can also send staff members and experts to Taiwan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or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provide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technical assistance.In case of an acut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Taiwan, WHO can send staff members and experts to Taiwan for field visits or provide public health technical assistance, or invite Taiwan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experts to participate in relevant technical activities.We look forward to the technical exchanges between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aiwan and WHO.Over the past year, what we have done ful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full of sincerity toward the resolution of health issues concerned by the Taiwan compatriots, the four proposals have enjoyed wide popularity,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are practical and operable.We hope that Taiwan people can enjoy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ealth and that the Taiwan authorities will take genuine consideration of the health of Taiwan people and resolve the issues concerned by the Taiwan compatrio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arrangement in a pragmatic and flexible manner.Madame Chairperson, The Taiwan question is the internal affair of China.China is a country of 1.3 billion population, including the 23 million compatriots in Taiwan.The mainland is the mainland of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23 million compatriots in Taiwan, and Taiwan is the Taiwan of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23 million compatriots.The Taiwan question must be resolved by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ourselves.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positive signs of sou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At the invitation of Mr.Hu Jintao,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Mr.Lien Chan, Chairman of Kuomingtang(KMT)and Mr.James Soong, Chairman of People First Party in Taiwan visited mainland successively.The two sides exchanged views on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This will have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peaceful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traits relations.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wisdom, capability, and ways to solve their own problems.This positive development is hard-won, therefore we should cherish it.We hope such trend will go on and oppose anyone?s deliberate sabotage.We also hope that the few countries will no longer instigate conflicts or affect the cross-Straits cooperation, nor interfere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Madame Chairperson, distinguished Ministers, and fellow delegates,The Taiwan-related proposal tabled by a few countries has severely interrupted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Assembly, undermined unity among Member States, wasted a lot of time and resources, and is opposed by the majority of Member States.Such situation should not continue any more.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ready to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technical exchanges between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aiwan and WHO.We hope that the Taiwan authorities will proceed from the health interests of 23 million Taiwan people and make positive response to our acts of good will.We hope those few countries will abide by the UN Charter and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respect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WHO, and no longer put forward such proposals aimed at splitting China and sabotaging cross-Straits cooperation.I strongly appeal to all the delegates here to understand and suppor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osition, give unanimous support to the recommendation made by the General Committee, and oppose the inclusion of the Taiwan-related proposal in the provisional agenda of this Assembly.Thank you, Madame Chairperson.
第二篇: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举行中国武术表演
www.xiexiebang.com
新华网日内瓦11月25日电25日晚,中国武术表演团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奉献了一场力与美的精彩演出。
在历时两个小时的表演中,中国武术表演团的18位武术健将或单打独斗,或集体上场,或赤手空拳,或刀枪棍棒,表演了中国武术中的剑术、猴棍、刀术、太极拳等节目。舞台上,演员身着彩衣,翻腾跳跃,辗转腾挪;舞台下,观众全神贯注,并不时鼓掌叫好。
“很高兴今晚联合国万国宫大会厅成为中国武术专家表演的舞台,用来展示他们的精湛武艺,展示武术作为一种艺术的博大精深。借此我们可以„以武会友‟,”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奥尔忠尼启在表演开始前发表讲话说。
他说,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很多内容:文化、传统、健身和竞技运动。武术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一些品质,如勇敢、耐力、毅力、韧劲和集体精神等。他说:“中国武术越来越流行,在世界各地扎根,推动着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和睦友好。”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李保东大使致辞说,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具有其深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现代中国武术精神所宣扬的不是争斗或制造冲突,而是制止冲突。虽然武术起源于中国,但它属于世界。
当晚,“澳门风情”澳门回归10周年图片展也在万国宫开幕。
(少林寺武术学校 http://www.xiexiebang.com 鵼嚄太
第三篇: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2007年3月24日)
一、认真履行卫生监督职责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党和政府对于卫生工作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护人民健康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深刻。加强卫生工作,保护人民健康靠什么?一是要靠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要靠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高超的医疗卫生服务队伍,靠条件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更重要的,要靠健全的卫生法律和严格的卫生监督执法。我曾经说过,卫生监督是卫生工作的一道重要防线,是做好卫生工作的基础。党中央强调要建设法制社会,建设法制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实现这些目标,靠什么?既要靠立法,更要靠执法。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或者有法难依不行;法制健全了,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执法体系作保障,再好的法律也只能是束之高阁,也只能是停留在文字上。政府的卫生职能主要体现在立法、规划、投入和监管等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其中,卫生监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卫生事业滞后于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卫生监督又滞后于卫生体系中其他方面的发展。最近几年,我们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和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有了明显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三年时间扩大到四亿多人,今年将有六亿多农民参加,这在中国的卫生发展史上,是推进最迅速、最顺利、效果最好的一项制度。比较而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就有些滞后,不仅表现在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反映在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落实卫生监督职责等方面。比如,打击非法行医问题,我们连续几年开展专项行动,声势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非法行医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非法行
1医,有的也视而不见,往往是媒体或群众曝了光,我们才去追踪检查。一些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我们不能及时发现,最后通过其他途径暴露出来了,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监管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卫生监督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广大卫生监督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每一个卫生监督人员都应该做到学法、讲法、执法和守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中,严格执法是最重要的环节。卫生监督人员必须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明察秋毫,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卫生监督人员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该执法的不执法,该监督的不监督,在管辖范围内听任违法违规问题盛行,这就不仅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说重了也是违法问题。加强对卫生监督人员的考核,衡量一个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业绩,不仅看一年查了多少案子,更要看辖区内案件发生率下降了多少。要使我们每一个卫生监督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勇于担当严肃法纪、维护人民健康的重任。通过我们有效的工作,使医疗服务秩序和公共卫生秩序逐步好转,违法违规问题逐步减少,人民健康越来越有安全保障。这是党和人民的希望,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影响人民健康的关键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颁布实施9部法律、30多件行政法规、200多项部门规章、1000多项国家卫生标准,以及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标准,组成了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大量的监管职责。同时,食品安全和职业病危害等公共卫生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医疗和血液安全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卫生监督执法的任务相当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卫生监督工作不能够平均分配力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选择一些影响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认真解决好。当前,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好。
(一)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今年,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仍然把打击非法行医作为重点。这是我们必须下力量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经常性的、持久性的基础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整体部署,科学、有效地抓好这项工作。关键是深入基层,落实责任。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各地要落实每一个卫生监督人员的责任,确定管辖范围,如果在管辖范围内,发现大量的非法行医问题,就是没有尽到职责,就要追究失职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改变运动式的工作方式,把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明确考核指标,加强内部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打击农村的非法行医问题。这些年,非法行医在农村地区泛滥,农民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上当受骗,不仅损失钱财,更会危害健康。保护农民群众健康,整顿治理农村医疗服务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在农村没有固定的卫生监督队伍,卫生监督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的非法行医猖獗,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有效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打击假军医的问题也是卫生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与总后卫生部共同研究,共同努力,严厉打击假冒军队、武警医疗机构的非法行医行为。
(二)加强血液安全监督,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
保障群众用血安全,是卫生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从血液的采集到医疗机构最终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何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还没有完全很好地解决,因输血感染严重疾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遏制住,血液安全形势严峻。其中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监督管理上的问题,导致血液安全得不到保证。但是,我们不能借技术原因,推卸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在努力提高采供血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时,切实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保证用血安全。首先,对采供血机构要严格准入,对设备条件、操作规程和人员资质等要严格考核,不够条件的坚决不允许开业,我们不能置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同时,要加强对现有采供血机构的监督检查,不管谁批准设立的,只要有违法违规问题,就要严肃处理,停业整顿。其中,单采血浆站是监督的重点,对条件很差、严重违法违规的,要坚决关闭,吊销执业资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要非常坚定,要求要特别的严格,绝不允许条件不具备,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的单采血浆站存在。对于没有单采血浆站的省市,要认真检查有无地下非法采供血和“血头”、“血霸”组织非法卖血等问题。通过前几年的治理整顿,血液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通过明察暗访,深入调查,鼓励举报,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方和与国外交界的几个省,更要重视对采供血的监督管理。第三,要高度重视临床用血质量的监督管理。临床用血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血站要严格履行检验程序,检验不合格的,不能送到医院去的,医院在给病人输血前,也应该认
真核查,发现不合格的就应该坚决弃之不用,坚决不能用到病人身上。临床用血大多数是群众无偿捐献的,我们不能当成创收的手段。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各级血站、中心血库和血液中心都不许参与有偿卖血活动,否则一经发现,都要坚决处理。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这既是维护患者健康权益的需要,也是保护医院的需要。总之,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血液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群众的用血安全。
(三)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是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现在,食品卫生安全实行分段管理,大家对此有点意见,反映存在职责交叉、责任不清等问题。分段管理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因为食品安全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流通、饮食等诸多环节,一个部门管不过来,需要动员多方面力量共同管理。实行分段管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只要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监督管理力量是加强的,十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要强。目前,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准入水平太低,有很多不具备条件、不应该从事食品生产流通的单位和个人大量进入了食品生产流通领域,而这些不规范的企业和个人很分散,监督管理难度很大,这是客观现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会不断改善,加上食品卫生监管力量也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状况也会逐渐改变。现阶段,大家不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如何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应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在当前,卫生部门要把力量集中到餐饮卫生的监管上,这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如果能够监管好,也可以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上,哪些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何有效实施监督?如何防止发生重大事故?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善于总结分析食品卫生监督的经验,找出一些规律和特点,抓住最关键的环节,集中力量做好监管。
(四)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是卫生监督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刚才,大家提到与安监部门职业卫生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我认为,多部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现了国务院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也反映了职业卫生工作的难度。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职责分工的讨论上,要有大局观,要求真务实,要防止出现监管真空,要把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当前,卫生部门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职业病危
害信息监测和职业病报告等基础性工作,摸清职业病患者底数,摸清职业病高发行业和企业,摸清职业病危害最容易产生的环节,为科学防治和有效监管提供保证。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不能单靠卫生部门一家,需要地方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有效配合,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以我为主、协调各方的监管体系。同时,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紧抓住本地区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和重点职业病危害行业,切实加大基层一线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工作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用人单位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这是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批示精神的最基本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卫生监督作为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直接抓好卫生监督工作。目前,国务院组成部际协调小组共同深入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问题,其中有一项内容叫“管办分开”,政府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责将是立法和监管,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地位会更加突出。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改善执法工作条件和手段,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必须加强的工作。
(二)规范监管,提高效率。
卫生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大量的监管职责,既涉及食品和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又涉及医疗服务和血液安全等医疗卫生领域,范围广,内容多,对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上,不能仅限于一般的要求,要特别注意提高监管效率,注重监管实效。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研究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尤其在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从什么地方入手监督,怎样有利于落实监督责任,如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研究,需要上级加强对下级的业务指导。在监管工作中,依法处理是重要,而预防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危害更重要。我们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分门别类、有效规范监管的程序、办法和措施,逐步做到科学监管、规范监管、有效监管。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我们强调卫生监督要综合执法,但并不是说所有卫生监督工作都由卫生监督队伍独立完成。综合执法就是有些问题要由卫生监督机构牵头、组织、承担责任,并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善于做好内部协调,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协调组织好。对打击非法行医、打击非法采供血、医疗质量管理等,有关方面一定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吸收一些医学专家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外部协调,会同工商、质监、药监和安监等多部门,建立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有些同志不善于协调,不敢于协调,喜欢独立作战,要么这件事归我管,要么这件事归你管。现在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光靠我们一个部门孤军奋战是做不好的,需要依靠各方面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助。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发挥主动协调的作用,争取更多、更广泛的支持。
(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卫生监督人员的作风建设,是提高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卫生监督队伍工作能力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领导干部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切实抓好卫生监督队伍的作风建设,维护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基层的卫生监督人员不能总是浮在上面、整天蹲在机关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深入基层做好日常工作和经常性工作。南京有一个区在社区卫生中心设立疾病控制科和卫生监督科,人员由区疾控机构和监督机构派出,与社区卫生人员共同开展工作,为社区群众直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做好社区的卫生监督工作,群众反映很好,值得借鉴学习。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也应该采取这种办法,由县卫生监督机构派人到乡镇去工作,派出人员的关系、工资都不变,人员可以定期轮换,办公场所协调乡镇卫生院解决。浙江和四川等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各地的卫生监督机构都要有人到社区、到乡镇工作,关心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的健康。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研究。
大家还提到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人员身份和经费投入问题,我相信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卫生监督机构属于行政执法机构,是承担政府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这一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就是回归行政。
第四篇: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
上的总结讲话
(2007年1月23日)
国务院召开的这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短短四年的时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也表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备了全面推开的基本条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亲自到会,并代表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吴仪同志的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阶段的工作,充分肯定了试点取得的成绩,概括了试点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并且对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吴仪副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工作切实可行,对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次会议上,卫生部等八个国务院部委局联合对北京市房山区等6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市、区)进行了通报表彰,对他们在试点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创造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陕西、河北、青海、海南、云南5个省和江苏江阴等7个试点县(市、区)在大会上介绍了好的做法和经验,还有5个省(区、市)、2个市和12个县(市)作了书面交流。这些经验和做法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心全意维护农民利益,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实实在在保障农民健康权益。从这些地方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只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国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卫生公平。在这一点上,各级党委、政府认识高度一致,各有关部门围绕为民、利民、便民、安民,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收到了很好效果。这个经验 表明,不管工作有多复杂、多艰巨,只要大家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共同行动,就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实践出真知。任何科学制度的建立和成功经验的取得,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好的经验来自于基层的创造,来自于群众的实践,实践出真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第三,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鲁迅先生讲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各地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指导意见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大家都等着上级作具体指示,就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大家在试点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针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的办法。这种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讨论中,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正确决策,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也反映了各级政府的要求。大家对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好,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不辜负广大农民的期望。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立意高远、部署明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实际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
(一)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面临的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今后的工作会更艰巨、更繁重,我们的担子会更重。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的县(市、区)要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0%,明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大家既感到很兴奋,也感到压力很大。之所以感到兴奋,是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农民的意愿,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不断扩大覆盖面,已经成为农民的共同愿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血肉联系,有利于缓解农民的实际困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民心,顺民意。之所以感到压力大,是因为试点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仅会带来财政上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对思想认识、方案设计和基金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点四年来,各地没有出现大的偏差,也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但在扩大覆盖面的工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出现一些问题,就可能会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我认为,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做任何工作既要勇于承担责任,更要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这是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中央作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重大决策,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有着坚实的基础。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健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地都把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希望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农民减轻看病就医负担。这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政治基础。第二,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各级政府都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合作医疗发展,帮助更多的农民参加到合作医疗中来。这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经济基础。第三,经过四年的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加入合作医疗。这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社会基础。第四,各地在试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和实施方案,再加上近几年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上述几个方面的良好基础,使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备了基本条件。
(二)正确把握中央对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村县(市、区),覆盖到全国的农村居民;第二,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提高保障能力,使参合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第 三,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既注意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又考虑到农民的受益面。第四,着力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等于现在的制度已经很完善、很科学、很严谨了,只是说明现在的制度基本符合群众的意愿。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在于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就是要保障农民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创新管理就是要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行安全,防止不公平问题,严防资金的侵占、挪用、损失和浪费。
(三)正确处理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与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关系。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科学定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为解决农民看病就医困难而建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它不能替代农村所有的卫生工作,不能解决农民在看病就医方面遇到的所有困难。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只有50元,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水平差距很大。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既不能否定它的重要地位,也不能估计过高,认为它能解决农村所有卫生问题。对农民的宣传,要讲究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有的地方说农民交10块钱就可以保一年平安,这是做不到的。在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等等。只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农民健康。
(四)认真落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责任。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将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要做好三个准备,即: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做到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和措施到位。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的领导,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目前,有关部门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方面认识统一,目标一致,态度积极。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在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上舍得投入;卫生部门积极努力,做好组织和实施工作;民政部门积极协助,把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密切结合,解决重点困难人群的特殊困难;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全力推动。在今 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共同推进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四年的试点,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完善的问题,如资金的筹集、运行、监管等,大家还有些担忧。筹资还没有完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还要靠组织动员;基金运行监管还缺乏有效手段,对保障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还需要研究规范的办法。如果一方面政府投入使农民有了一定的医疗保障,而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的收费仍在不断攀升,这样就会把政府投入的资金蚕食掉了,就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政府部门不能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就是我们失职;如果找不到有效办法、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称职。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把政府投入到农民身上的钱,实实在在地用在农民身上,使农民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同时,对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也需要不断完善。现在,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帮助一些特困人群参加了合作医疗,并对其享受补偿报销后仍然难以承受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但是,合作医疗补助规定有起付线,农民支付医疗费用达到起付线之后才能享受到部分报销。按道理讲,这个制度的设计是合理的。问题是有些困难农民连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也交不起,也就不去看病,因而享受不到补助,这是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有进城的农民工,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是参加城镇居民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都需要制定妥善的办法。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一个部门不行,要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要靠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大家根据吴仪副总理的要求,针对当地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一个地方探索在一个方面成功的经验,积累起来就可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各地都希望国家尽快制定一个指导意见,这要靠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共同总结、提高和完善。
二、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对今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在讨论中根据各地实际对如何贯彻落实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重点概括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对于中央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贯彻落实。目 前,各地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地方表示今年要达到100%,大家都希望多为农民多做好事,这种热情是好的。我想强调的是,各地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还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对于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中央不下硬性指标,不过分强调进度,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强迫命令。中央要求今年覆盖80%的县(市、区),是对全国而言,有些省份已经有了好的基础,步伐可以迈得快一些;有些省份前几年进度比较慢,工作基础不够扎实,就要坚持量力而行。如果工作不到位,农民认识不统一,步子就不要太大,否则,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坚决反对强迫农民参加或由村医替农民垫支参合。我们希望参合农民越多越好,参合率越高越好,但前提必须是尊重农民意愿。各地不要强行定指标,不切实际地要求提高参合率。提高参合率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关键在于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形成“我要农民参加”,而要形成“农民我要参加”的局面。有些地方农民强烈要求参加合作医疗,说明那些地方的农民有积极性,步子就可以快一些。如果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就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要互相攀比,不要急于求成,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一哄而起,防止出现不应出现的严重问题。
(二)落实好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基金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统筹补偿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考虑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又兼顾受益面,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二是保证基金的安全,使合作医疗基金100%用在农民身上,不能出蛀虫和硕鼠。卫生部门的同志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善于向财政、审计部门的同志们学习,共同研究科学合理的基金运行和监管办法。财政部帮助海南省制定了一套规范的基金管理办法,这很好。今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地方财政应安排的资金都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不能出现资金亏空。中央财政对各地上报的农民参合情况和补助申请将认真审核,凡符合规定的中央财政都给以资金保障。今年,财政部将会同卫生部修订完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采取当年全额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做法,在上半年先按各地上的参合人数100%预拨当年补助资金,到下一年再根据各地上报的最后人数据实结算、多退少补。希望各省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核定参合农民人数,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以便中央财政及时结算。财政部、卫生部还将组织开展合作医疗基金的专项检查,审计署也将把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作为审计重点。希望 各地卫生、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管好、用好合作医疗基金。卫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设计一套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坚持资金的封闭运行,坚持基金的使用与管理相分离,互相监督,保证安全。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提高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数额,有的地方确定两年到位,去年迈了半步,希望今年要全部到位,保证参合农民筹资水平不低于50元。有的地方农民比较富裕,地方财政也有承受能力,筹资水平也可以高一些。
(三)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统筹补偿方案。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照顾到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一是在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农民受益面。现在大病统筹的受益面仅在5%左右,有95%的参合农民不能受益,时间长了会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应在坚持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下,从财政补助经费中核拨少量资金用于兼顾小病门诊治疗或家庭账户,使大多数农民能够得到实际的利益。二是要加强对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的研究。起付线和封顶线都不能太高,既要考虑受益水平也要考虑受益面,要使大多数人满意。三是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利于引导农民在县、乡、村医疗机构就医,减轻农民负担,不提倡到外地大医院。同时,要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加强对健康体检的规范管理。体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太频繁,可以几年一次,要切实起到体检的作用。四是对结余过多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合作医疗基金既不能透支,也不能结余过多。现在有些地方统筹补偿方案县与县之间差别很大,今后要逐步规范,逐步形成一个省两三种方案,为今后建立统一制度奠定基础。
(四)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没有专门的人员,缺乏经费保证,是难以做好的。必须保证有人干事、干好事。卫生部、财政部、中编办等部门正在认真研究,也希望各地积极探索一些有效的办法。
(五)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教育。客观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的成效,正确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加。首先,要向社会和农民群众认真解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科学内涵,既不要把农民的期望值拉得过高,误导群众,也要充分肯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现阶段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 低到高,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农民自己筹资,政府没有出资帮助,保障力度很小。现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由政府出资,以县为单位,保障力度大幅度提高。大家希望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筹资水平,增强保障能力,这些愿望都是好的,但要有一个过程,要向群众讲清楚。有些人因目前筹资水平低而否定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要把农村合作医疗的好经验、好做法介绍给社会,把群众良好的反映告诉公众,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正确引导舆论,正确引导公众。
三、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卫生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有三个重点工作必须高度关注:一是切实加强农村重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减少各种疾病发生;二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严格控制农村医疗服务费用,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包括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现在有些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患者主要是农民。当前我们面临的禽流感的严重威胁,农民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非常薄弱,存在着重大隐患。解决的办法,一是组织部分县疾控机构人员到乡镇工作;二是选拔部分乡、村卫生人员兼职负责疾控工作,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第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实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5年中投资200多亿元,改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条件。如果再加上东部地区财政安排的资金,数额就更大。在国家制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之前,有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中央的资金拨付以后,各地要统筹安排,用于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不能侵占挪用,也不要锦上添花,扩大规模,脱离农村实际。在基础设施安全、适用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购置一些适宜的医用设备。
第三,加强医疗服务费用的监管。医疗服务费用高,药品价格高,看病贵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医疗行业作风建设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也有医药购销秩序混乱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又要严格加强医疗费用监管,纠正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引导医疗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这个问题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医疗费用控制不住,不断攀升,将大大消蚀合作医疗的作用。
第四,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近几年,卫生部连续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在当前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城市支援改善农村卫生的服务能力。这项制度不是权宜之计,要长期坚持下去。河北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个省就组织了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力度非常大。希望其他省也要重视这项工作,把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对现有的农村卫生人才要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方式为农村定向培养卫生人才。只有增加农民对农村医疗服务的信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第五,重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在县、乡、村的医疗机构,凡是适宜采用中医药技术,又具备这方面人才的,都应该采用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其防病治病的作用。吴仪副总理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希望大家给予大力支持。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大事,是党和人民交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项重大责任,卫生部门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忠诚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竭忠尽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追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杜楠之问”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运而生。经过150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70余年相对和平。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难归,谁会颠沛流离?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中国决定提供2亿元人民币新的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历史学家早就断言,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我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我们也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去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羮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瑞士军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产物。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我相信,只要国际社会不懈努力,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之苦。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
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长期以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持续发展的态势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日内瓦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内瓦国际机构后,逐步参与裁军、经贸、人权、社会等各领域事务,为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规则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先后成功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1月28日,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鸡年寓意光明和吉祥。“金鸡一唱千门晓。”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这篇演讲达到了新的哲学高度和历史深度。习近平以哲学之问开篇启智,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并从“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基本问题入手进行解答,通过回顾与总结历史,发现真理,形成宏论,即“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同时,指出人类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问题,引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的哲理与人类关怀。这篇演讲将中国方案与国际秩序的基本遵循相对接。习近平以大政治家的担当,明确了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他将中国方案建基于经过历史验证的国际秩序原则之上,并以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进而结合日内瓦多边外交的精髓阐释了主权平等、法治、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等基本遵循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篇演讲将中国方案与联合国的崇高事业相对接。习近平以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共同愿望,将中国方案的诉求与联合国的宏伟目标融合起来。中国方案先后在联合国的纽约总部和欧洲总部的高级讲坛上昭示天下,实属必然。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离不开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联合国在中国方案的“五位一体”行动方略中均扮演重要角色。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这为对接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这篇演讲将中国方案推到付诸行动的新起点上。习近平主张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个升级版的“五位一体”行动方略得以应运而生。除了立意更高远和与联合国伟业对接更顺畅,它还提供了解决世界面临重大问题的中国思路和办法。其中包括“修昔底德陷阱”的避免、全球反恐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经济全球化中的公平公正问题、不能让《巴黎协定》的成果付诸东流等。习近平最后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目标,又是一个伟大进程。从这篇演讲中,人们可以看出,中国是这一美好目标的孜孜追求者,也是这一伟大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方案与联合国伟业的对接将会更加紧密,前景会更加美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立足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100多年来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主席宣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着眼的正是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彰显的是“中国信念”。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致力于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习近平主席宣示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着眼的正是以怎样的方式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体现的是“中国行动”。伙伴关系是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面前,就是要坚定走多边主义道路。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加大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力度。各国精诚协作、同舟共济,才能直面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迎接“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