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专项对点训练
专项对点练习(见学生用书第121页)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珮,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 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 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所塑造的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对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的“淮上有秋山”一句,有的版本作“淮上对秋山”。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
[宋]谢翱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黯销魂。朝元阁③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注】 ①禾黍:指国亡之悲,此处代南宋故宫。②阍:多指宫门。③朝元阁:唐代长安骊山上的阁名,它与华清宫、长生殿都是天宝年间唐玄宗、杨贵妃经常游宴的处所。此处借用泛指杭州故宫的建筑。
(1)
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代诗人朱庆馀《宫词》云:“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首诗和谢翱诗都写到了鹦鹉,但两者的作用不同,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
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 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
2.【答案】(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珮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的作用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开篇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引起下文,统领全文,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渲染某种氛围等。
(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注意答题的一般模式:表现手法+简析+思想感情。
【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赏析: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词应当是词人前往椤龙途中,见到塞北边地风物,慨然有怀而引发的历史古今断想。词的上片是对沧桑兴亡的深重悲悯,下片是对卷入其中的女子的深情怜惜。因兴亡无定,献身江山的女子更惹人怜惜;铁马金戈卷入红颜,沧桑兴亡更让人悲悯。二者互为因果,相互映衬。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一个“情”字,显出纳兰性德多情公子的深情本色,也显出纳兰词“以情为词”的基本风格。
4.【答案】(1)作者所“悲”包括:①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②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③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④归隐田园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
(2)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联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
5.【答案】(1)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
(2)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以物写人,以景写
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6.【答案】(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意象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7.【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
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8.【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浮云”喻两人行踪无定,“流水”喻两人年华逝去。此联既说明了分别十年后的重逢,又跟眼前淮水边的浮云、流水之景暗合,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淮上有秋山”更妙。此句巧妙地回答了上句“何因不归去”的设问,只因流恋淮上的美景,才没有回故乡。通过自问自答,向友人表明了自己喜爱自然风光的高雅情趣。或:“淮上对秋山”更妙。上句说不知什么原因使自己滞留此地不能回故乡,结果使自己客居淮水,愁对秋山。表明了诗人欲归无计的愁苦和不能主宰命运的悲痛。
9.【答案】(1)写了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曾经有武士严密防守的宫门,如今一片死寂;曾经是千官鹄立、花迎剑佩的地方,如今却台荒殿冷,落花满地。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2)朱诗中描写两位宫女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但看见前头有鹦鹉,怕它学舌,因而不敢言说。作者通过“鹦鹉”含蓄写出了宫女心中的幽怨。谢诗通过燕子归来但连它的伙伴鹦鹉也找不着了,暗示南宋宫廷中从前人来人往,笑语声喧,引得鹦鹉频频学舌,而如今却是人去殿空,鹦鹉都无从寻觅。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及亡国之痛。
10.【答案】(1)比喻,“孤鸟”比喻淹留金国的孤独的诗人自己。拟人,赋予鸟以人的情感“愁”。用典,“断槎”妙用典故,这不再如期而来的木筏子,比喻与故国隔绝,无法归去。反衬,以天空的广袤衬托飞鸟的孤单。寓情于景,作者的漂泊无依、思念故国之情寄托在广袤的天宇中一只孤飞的鸟儿之上。
(2)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干枯的伤感;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
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干枯。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的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第8讲 JIT对制造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第8讲 JIT对制造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本讲重点】
1.瓶颈
2.缓冲区库存 3.节拍 4.拉动绳索
JIT对制造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JIT生产制造系统控制的对象:瓶颈工序 在JIT生产制造系统中,瓶颈点是影响整个流程效率的关键,因而是JIT生产系统的控制对象。处理瓶颈时应当从易到难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不断地改进以不断去掉瓶颈,从而不断提高流程的整体效率。
在图4-6所示的拉动式生产装配线中,涉及到注塑件、五金冲压、线路板等各种零件,整个流程经过多台设备,而中间的设备是大部分零件都须经过的中心环节。因此,这台设备正是JIT生产制造系统所要控制的瓶颈设备。
图4-6 JIT生产制造系统控制的对象
JIT生产制造系统控制的四个关键点 在精益生产系统的控制中,瓶颈点是控制的第一关键点。很多知名跨国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在某个制造环节上,因此在制造环节上通常以较为简单的装配线生产为主,复杂、困难或者需要大设备制造的工序都外包给供应商,因而瓶颈相对较少。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来说,主要依靠制造过程获取利润,而瓶颈设备正是关键技术所在,无法外包给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企业更应当注重瓶颈的识别。
精益生产追求的是零库存,但实际上在瓶颈点不可能不设缓冲库存区,因而缓冲库存区也是控制的关键点之一,非瓶颈点不应有库存。此外,了解瓶颈点的节拍与产能也是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就瓶颈点而言,其他工序点与它的时间差是多少,相互之间如何传递,每一个看板应如何分发和传送,这就形成了JIT系统控制的另一个关键点:拉动绳索。
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生产制造系统,只要把瓶颈点、缓冲库存区、节拍与产能以及拉动绳索这四个控制的关键点掌握清楚,就能把整个精益生产体系建立起来。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不了解这四个关键点,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库存,不但浪费了库房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运作的风险与负担。
以瓶颈工序能力为依据打造“一个流”
1.“一个流”的追求目标 “一个流”是以瓶颈工序能力为依据,来决定生产的节拍,以追求物流平衡为最高目标;在以节拍进行生产能力平衡、物流平衡的条件下,追求生产平衡。因此,生产平衡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做到生产过程中物流的平衡。
对瓶颈工序等数据的准确掌握以及将这些瓶颈工序外包给供应商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平衡,在这一前提下,丰田等实施JIT的跨国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平衡。对于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情况与这些跨国企业大为不同,因而应当以追求物流平衡为首要目标。
2.市场节拍、固有节拍与生产节拍 市场节拍、固有节拍与生产节拍是三个互相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市场节拍是将每天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除以客户的产品需求量;固有节拍是瓶颈设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生产节拍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生产时间。
以22个工作日内产品需求量4500件为例,近期日生产量应为4500个/22日=200个/日,则市场节拍应为27900秒/200个=139秒/个。如果瓶颈设备节拍为120秒/个,那么生产节拍必然不能高于120秒/个。
3.生产节拍的确定
企业在接到订单后,应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确定生产节拍。与瓶颈设备的固有节拍相比,如果市场节拍较长,那么产品的制造过程不存在瓶颈工序,能够按照订单要求准时交货。当订单所需的生产节拍比瓶颈设备的固有节拍要小时,则需要向销售部门反馈信息,通常可将客户的大订单分割,延迟部分数量产品的交付。
在整个制造系统中,如果企业采用24小时连续工作制度,或者非瓶颈工序与瓶颈工序工作时间一致时,则以瓶颈工序时间为生产节拍;如果非瓶颈工序与瓶颈工序操作时间不一致时,则应以计划安排周期内满足瓶颈需求来确定生产节拍。
4.以生产节拍组织生产
在确定了生产节拍后,应该按照该节拍来组织生产,形成顺畅的流水线,这是JIT生产对制造过程的要求。生产安排是根据瓶颈工序来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按照最快工序速度进行配置。当瓶颈资源配置得到提高后,其他地方就非常容易提高,这样能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与效率的最大化。
【自检】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某大型工程机械厂产品近期预计出货量为330台/月。如果工作日为22日/月,每日稼动时间530分/日,该产品近期的生产节拍是多少?市场节拍要求是多少?如果产品在某工段(区)的制造时间为225分,该如何划分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4-1
【本讲小结】
在JIT生产制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整个作业流程的瓶颈点,尽可能做到生产能力的匹配与平衡,实现生产的同期化,根据瓶颈工序的生产能力配置“一个流”的生产,最大限度地追求中间库存为零。在系统控制中,有效识别瓶颈点,了解瓶颈点的节拍与产能,加强对缓冲库存区的控制,则是企业需要重视的关键所在。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甲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赠刘景文 韩愈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荷尽已无擎雨盖,草色遥看近却无。菊残犹有傲霜枝。最是一年春好色,一年好景君须记,绝胜烟柳满皇都。最是橙黄桔绿时。
问题: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2、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甲乙
度汉江回乡偶书 李频贺知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问题:1)从情绪上看,甲乙两诗有何不同?
2)联系两首诗的具体情境,结合自己的想象,将作者的情绪、心理加以推衍。
3、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甲乙
望月怀远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
4、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乙
探春暮春归故山草堂
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
5、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月夜春怨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1)请说明两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有何不同?
(2)两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都既有形象,又有意境,试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甲)登鹳雀楼(乙)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都写“登鹳雀楼”,可读来意味迥异,请分别说明(从内容或艺术特点两方面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甲)寒食(乙)寒食(唐)孟云卿(唐)韩翝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8、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问题: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
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韩诗主要运用描写,苏诗侧重于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1)甲诗描写的是远谪另外重返家乡,情怯;乙诗描写的是宦达荣归,惊喜。(2)提示:甲:作者远谪岭外,多年未接家中书信,不知家中情况,推想凶吉多少,父母妻子生死不知,想问又不敢问,据此推想。乙:作者在外为官,老归乡里,从乡音不改,故乡情深去想。
3、相同处:都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不同之处:甲诗的对象是亲人,较泛,但婉转表示佳期难得;乙诗的对象具体指出是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写出了相见时的欢乐,侧面反映出现在别离的痛苦。
4、(1)描写暮冬景物的同时,比拟人手法描绘了想象中的生机勃勃的春意图。(2)反衬出翠竹的“不改”,突出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
5、(1)《月夜》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喜悦,其中“暖”、“透”等字写出主人公的愉悦感;《春怨》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伤感,其题目就交待了主人公的伤感。
(2)“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透”字说明声音是细微的,表明主人公在仔细地欣赏,有一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意境。“梨花满地不开门”一句,即是自伤怨恨又无人叙说的阿娇的形象地描写,又表现了一种凄楚寂寥的意境。
6、(甲):所写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即景生意,到处要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全诗对仗工整,技巧娴熟;(乙):所写景象虽也壮阔,但与(甲)诗比较起来,总有几分消极之感;以景抒情,大有飘飘欲仙,处理世俗之想;从技巧上讲,不如甲诗高超。
7、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8、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
9、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10、(1)前者对柳表示喜悦、赞赏;后者对柳表示贬斥、嘲讽。(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第四篇:七年级诗歌欣赏专项训练答案
七年级诗歌欣赏专项训练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竞赛试题参考
一、识记·积累(14分)
1、(2分)大闹天宫齐天大圣
2、(4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朱赫来、冬妮娅
3、(3分)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智马国游记”
4、(2分)罗曼·罗兰诺贝尔
5、(3分)(1)沙僧(2)虎妞(3)贝多芬
二、归纳·概括(8分)
6、(3分)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杨志杨志押送金银担(杨志押送生辰纲)、汴京城杨志卖刀等(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7、(3分)因为祥子曾经从军营逃出来,用三匹骆驼换了几十块钱,因而落下了“骆驼”这样一个外号。(占2分)“买上自己的车”(1分)
8、(2分)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三、理解·运用(10分)
9、(2分)(1)李逵(2)白骨精
10、(2分)(1)《西游记》(2)公孙胜
11、(2分)《水浒传》 假货
12、(2分)林冲鲁达(鲁提辖)
13、(2分)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四、欣赏·感悟(10分)
14、(3分)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15、(4分)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16、(3分)我们可能会发现格列佛的经历与鲁滨逊的游历经过有好多相识之处,但他们的旅程却造就了不一样的结果。《格列佛游记》把人性的反思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对人性的反思可能并不睿智,甚至可能偏激,但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斯威夫特对人性的洞察的深刻,他的讽刺艺术永远是第一流的,令人叹为观止、无法企及。
五、拓展·延伸(8分)
17、(5分)依次为:《东周列国志》、《桃花扇》、《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金瓶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传奇》、《聊斋志异》、《史记》、《西厢记》、《镜花缘》
18、(3分)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
六、阅读·探究(50分)
(一)19、(2分)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20、(2分)只不过是„„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
21、(2分)“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
22、(3分)孤独、没在衣穿、面临野兽威胁
23、(4分)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24、(4分)鲁滨逊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
25、(4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26、(4分)略。估计不少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鲁滨逊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很好玩,有意思。这种情绪可能会在他们所写的短文中流露出来。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中“学会生存”,其含义是丰富的,这一题的题意也不妨包括进去。
七、诗词鉴赏题
(一)1、D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5、C6、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四)8、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10、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六)1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七)14、悲苦哀怨
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B C
(八)17、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18、杨花落尽子规啼
19、B
.附参考答案:
1.示例:《三国演义》,罗贯中;诸葛亮;一个人不仅要有智慧,还要善于用人。
2.莎士比亚,英国;塞万提斯,西班牙。《威尼斯商人》或《莎士比亚全集》或《唐•吉诃德》
3.关羽(答关云长、关公、关帝亦可);只要是有关关羽的故事即可,如走麦城、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等,4.王熙凤林黛玉
5.拉车刘四(刘四爷)
6.被解救的人:林冲(豹子头林冲、林教头);故事情节的名称:误入白虎节堂、风雪山神庙、守护草料场、被逼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等,(任写一个即可)
7.(略)8.(略)
9.(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沙悟净(沙僧或沙和尚)贾宝玉
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7.(1)鲁智深吴用(2)三国演义
第五篇: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一、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例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例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四、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例7: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
五、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例10: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应考策略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做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人名,陆游的朋友。②晓:光明。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乐器。④觉:醒。⑤漏:古代计时器。
1.陆游的这首“记梦”词,上片写,下片写。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哪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征?
2.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为什么?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① 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 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 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案
一.参考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2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二.第1题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立”。第2 题比较甲、乙两诗不同的写法,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第3题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没有固定答案。
三、参考答案:1.梦境(梦醒后的)感想(各1分,具体写出其主要内容的,均给分)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2分,多写或少写的扣1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2分,要求说出鬓残,未死的含义,“心”的具体内涵,语句通顺。其它表达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四、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五、参考答案: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七、参考答案:(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八、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二、参考答案:1.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2.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3.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参考答案:(1)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给分。2分)(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意思对即可。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各1分。共2分)
七、参考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八、参考答案: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
九、参考答案: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十、参考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