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青年报】:让校园参政成为民主历练(小编推荐)
【中国青年报】:让校园参政成为民主历练 时间: 2012-11-27 10:2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日前在该校学代会、研代会上透露,该校最高议事机构校务委员会里,将首次吸收两名学生以校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进入。新增学生委员将分别是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龚克希望同学们将此举当成“一种学习过程、一种社会体验、一种公民的民主体验、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职业的准备”。
学生参与学校的最高议事机构,举凡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革举措等重大事项,一一与闻,这样“彻底”的民主参与设定,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南开大学校长将其称为“公民的民主体验”,并不为过。
此前,国内大学在“校园民主”方面作过很多探索,并形成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参与形式。像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提案委员会”,就是学生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的纽带;清华大学的“校长接待日”,更是在校领导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条直通渠道。诸如此类大学生“参与式校园治理”的做法,在推动学校治理模式产生变化、切实维护学生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思考。
学生提案委员会也好,校长接待日也罢,还有南开的学生校务委员制度,这其中的主导力量,主要的依托者依然是学生会。这样,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参与学校最高议事机构的学生会主席,如何才能不沦为民主的摆设、不做花瓶?
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很多大学生对于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学生官”并不完全买账,认为学生会诸事毫不关己,对之毫无热情。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去年的开学典礼上甚至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凡此种种,均使得人们对于学生会的代表性产生疑虑,一些极端的意见甚至直指学生会的存在价值。
作为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当然应该是代言学生的基础性机构,并不存在去留问题;现在需要做的,是提高其权威性、代表性。惟其如此,才能使得“校园民主”真正深入人心,并成就民主治理、公民参与这盘大棋。
具体而言,一方面,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坚持学生会成员产生的民主选举,而非学校指定。学生会主席本来就是学生的代表,就应该经过充分的民主程序,由大学生自行选举产生出来,学校只负监管职责。只要程序合法,学校并无越俎代庖的权力和必要。如果校方过多考虑自己意图的落实,总想着控制甚至操纵学生会选举,则只能事与愿违,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学生会干部履职的过程中,也应该有监督、有问责。既不能放纵私意,无
视学生公意;也不能充当好好先生,无为而治。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当然很重要,而学生的自治也颇有践行的必要。比如,学代会能否正常召开,是否建立事关罢免的相关机制,等等,这些制度并非仅仅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什么社会体验,而是切切实实的民主历练。
若想实现这些设想,关键还在于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提升。事实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参与的渠道也相应宽泛得多。比如,很多大学的BBS,就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广场。只要秉持公道,坚持主张合法权利,个人的“无力感”自然也会消失。从校方来讲,似乎也应该及时注意到这种变化,并积极顺应变化,察纳雅言,提高治理水平。
第二篇:民主参政例子
民主参政例子
例子一
以中国近代的历史为例,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带去一批很能干的文官,在大陆时代,他们施展不开,因为受到当时许多利益集团的牵制,比如地方的势力集团、蒋介石亲信,都使技术官员施展不开手脚。到台湾以后,这些绊脚石都丢掉了,这些文官帮助蒋介石做了许多事情。尤其到了蒋经国时代,他起用了一批年轻的专业文官,让台湾富起来了。但蒋经国一死,情况又有了变化。李登辉、陈水扁上台以后,大力提拔本省人,排挤外省人,在文官系统里提高本省人比例,本来应该以才用人,按成绩高低来做。李陈不管能干不能干,提拔本省人,把蒋经国时代建立起来的专业队伍全部给破坏了。于是,今天台湾的政治就不行了,甚至马英九上来,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例子二
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17.7万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50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1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462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7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2084人。他们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参与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参与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参与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人民意愿,提出议案和质询案,参与视察和执法检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子三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06年底,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副职1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全国397个市(州、盟、区)人民政府中有356人担任副市(州、盟、区)长;有35人担任省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有141人担任地市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还有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如中国科学院所属93个研究所中有69人,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院校中有38人。2007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例子四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开辟了新渠道。联系的方式主要是:国务院召开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征求意见,通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根据需要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政府组织有关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检查工作,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作业务范围同相关民主党派建立和加强联系,重要专业性会议和重要政策、规划的制定,根据需要邀请相关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目前,各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特点,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就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星火”科技产业带、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完善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决水资源短
缺等课题进行合作和共同研究。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还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767人担任政府参事室参事,1393人担任中央和地方文史馆馆员。例子五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是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共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87人担任特约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特约审计员、特约税务监察员。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1.7万人担任特约人员。特约人员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研究,参加对重大案情的调查,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履行民主监督职责。如审计署组织特约审计员直接参与中央预算执行、三峡库区移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资项目资金、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全国粮食挂账资金等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和调研。近五年来,全国各级监察机关特约监察员共转呈群众来信13600余件次,接待群众来访23800余人次,在监察机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民主党派参加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制度进一步规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近年来,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重要外事活动150多次、率团出访60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出席重要庆典、慰问、纪念活动,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
例子六
孙淑艳,女,1964年9月出生,馆员,现任枣庄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现任民革枣庄市直二支部副主委。她负责市司法局保密、档案、信访等工作,并对局属单位及系统档案进行业务指导。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优质服务,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2003年,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她围绕枣庄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参政、议政,提建议,提案,先后针对医患纠纷、农民工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民生问题提出建议,其中医患纠纷引进第三方调解的建议受到省司法厅、省卫生厅、枣庄市政府等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她热心本党派工作,积极参加本党派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党派发展提合理化建议,在党派组织建设上,着眼发展提高党派影响力的人物,认真调查、了解发展对象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通过吸收新鲜血液,提升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政治例子
例子一
今年“两会”期间,央视国际频道(CCTV4)开设了一个栏目,叫做“我有问题问总理”,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12万网民竞相倾诉、提问、建言。“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达几十万条。网络成为民意上传的“直通车”。“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实名开博客,及时向民众传递信息,不少网民向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广大民众联系的新方式。一位政协委
员说,她将提案初稿发布至博客,竟有数万人点击阅读,三百多人通过留言或邮件与她交流,使她的提案更完善。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已经成为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同民众联系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效率高。例子二
互联网可以成为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有效平台。一是成为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平台。公开是民主的前提,是衡量执政党与政府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数。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务与党务公开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与手段,有关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把需要公开的事项传递到多个城市与村庄。在基层农村,某些乡镇把村务、特别是村财务收支的明细账输入电脑,任何人都可以前来查询、质疑,以利于群众监督。二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如每年“两会”之前均有大量网民通过互联网向“两会”建言献策,温家宝总理亦曾上网查看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可以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手段。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基层党组织就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如发布活动信息,上党课,交流思想,甚至利用网络办理发展党员的某些手续。当然,从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来说,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比如,建立党内上下沟通机制,通过互联网,可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领导者与群众的互动,真正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局面。可见,只要我们愿意积极使用互联网,就能够从中开拓出更加宽广的活动空间。例子三
在国外,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开博客,或网上聊天,是当今各国政要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塑造个人形象,与民众增加互动,争取选民支持的新方式。政要上网,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为“互联网政治”,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政治”。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例子四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举行四场“网聊”,让代表与网友一起谈政论策。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长黄兴国称,“我一直认为网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沟通方式;对于行政官员来讲,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平台”。还有代表直言,网络交流剔除了顾虑和虚套,网友跟帖让官员开拓了视野。今年,辽宁团更在团组讨论时首次进行了卫星电视直播,让民众可以远程“插话”。
人们发现,中国公民正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表达诉求和意见;“兼听则明”,领导层也开始将“耳朵”移向网络。
去年六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友交流,道出他上网三件事:看新闻、了解网民关心的问题和看法、了解网民对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两会”前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现身互联网“网聊”,话题涉及金融危机、防止腐败、就业住房等,全球网友提出近三十万个问题。
中国“两会”尚未召开之时,网上议政之声已是“风起云涌”。一些代表、委员也随即在网上“晒”议案、提案,欢迎网民“灌水”、“拍砖”。
数据显示,七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始“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温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今年,一家网站此类调查就收到三十余万张投票数、四万余条留言。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网民问政年”、“中国的网络参政元年”。
网络对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途径,更刺激了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条畅通的渠道,凸显了中国“两会”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特点,也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进步。此间分析认为,网络民意反映的是直接的原生态民意,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对于政府官员在决策、管理和自身形象上都是一种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持续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罔顾网络上的“民间之声”,对于中国官员而言已经变得愈来愈困难了。
例子五
网络议政、参政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参与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特色,互联网已经深度介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着中国民主的发展。“两会”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重要的政治生活,是中国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互联网是当前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互联网与“两会”的融合是中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实践与特色。
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至今已有22年,2001年3月网络媒体第一次全面介入“两会”报道,至今已有11年。“十年磨一剑”,经过10年的实践和积累,在中国,互联网与“两会”的融合不仅形成了互联网政治参与的中国特色,而且在第二个10年开始之际,这种融合还凸显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不仅是移动互联、微博等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互动的更加便利,更是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发展的新阶段。
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新模式
以2012年3月两会期间的微博表现为例,通过互联网参与“两会”讨论的微博,按照拥有者和信息发布者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微博、“两会”代表微博、媒体机构微博、“两会”记者微博和普通公众微博。这5类微博的拥有者,也成为两会期间政治参与的主体,而且每一类微博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网络
问政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定位、功能作用和政治诉求,互通互动,从多个角度展示着两会的政治参与,也共同推动着两会的政治参与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
政府机构微博:代表本机构的官方和权威信息,主要发布本机构重要信息,尤其是与两会相关的重要的工作和政策信息,希望听取民意,希望民众监督和帮忙改进完善政策。
“两会”代表微博:公开表明并强调自己的代表身份,在网上公开征集民众意见,希望做“真正的代表”将民众意愿上传,发布自己准备提交的议案、自己关于某方面政策的意见等,供网民讨论。
媒体机构微博:首先进行两会的实时报道,全方位、全媒体、全接触式的报道,微博与其他形式的报道互相链接、互相推荐。进行两会代表的专访、微访,希望做民众和代表的沟通桥梁,也欢迎代表来媒体讲,也希望受众参与话题讨论。“两会”记者微博:亮明自己两会记者和所属媒体的公开身份,在给自己媒体提供报道的同时,发布更多的自己在两会现场和两会代表采访的感受和感悟,个人的名义,个人的视角,个人的感悟,从微小处观察和解读两会。希望关注自己的人,与自己互动。通过微博征集民众问题,可能在相关记者会或采访中提问。
普通公众微博:关注两会,一种是,发布纯粹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发布自己通过大众媒体获得的两会报道的信息和评价等等;二是希望通过两会期间的互联网参与,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这5个群体在两会期间通过微博的政治参与有明显的差异,又互相关注、互相影响。其中两会代表的微博在此阶段具有明显的“意见领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粉丝众多。据人民网《网络舆情》统计,截止2月20日,人大代表十大活跃微博,粉丝数规模平均约89万,最大的超过200万,最小的也在3万。政协委员十大活跃微博,粉丝数规模最大的超过500万,最小的超过5万。2)发帖量大。同样据人民网统计,截止2月20日,人大代表十大活跃微博中,发布微博数最多的超过1万,转发率最高达到51.47,评论率最高达16.04;政协委员十大活跃微博中,发布微博数最多的超过9千,转发率最高达到106.97,评论率最高达46.74。3)在社会和政治事务方面,有自己明确的关注点和意见,而且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两会代表通过微博将一个人的直接政治参与延伸为千百万民众通过互联网的政治参与。
5个微博群体以“两会”为中心,几乎在同一个平台(新浪微博)互动交流,互相关注,互为粉丝,互相启发,公众意见在这里发酵,这些意见一方面通过政府和代表直接参与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记者进行报道和跟踪,再次进入公众的意见市场,再度被深入讨论。如此循环,参与过程也是各个群体成长和对自己原来意见反思的过程。
20年互联网的发展,20年中国网民的成长,10年网络参政议政的经验,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中的理性和秩序开始逐步显现,而且在某些方面开始可以被感知。主要体现在:1)政府对于网民和网络舆论的积极接受和正面应对;2)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和网络舆论引导中的日益成熟;3)网络意见领袖的理性和社会责任感加强;4)网民自发的对于公平讨论和理性意见的尊重和追求。
第三篇:浅谈网络参政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新时尚
浅谈网络参政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新时尚
摘要: 新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让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都由网络连接起来。网络参政这一新型参政形式就此诞生。本文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怎样利用网络参政实现民主政治。
关键字:网络参政,民主政治
何为网络参政?它是基于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核心是全民参与的一种新型参政议政方式。它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普通群众通过网络途径表达他们对于当前社会及相关现象表达他们的建议、决策、思考等,引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而解决问题。二是当国家出台新政策或新法规时,利用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公民可以尽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帮助政府最终做出合理的、符合民意的决策。
一、网络参政的情况
(一)网络参政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民主团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传统参政方式下,公民知情权和选举权等基本权利没有完全得到发挥,而更多的是对国家相关政治事件不了解、不关心,如今,网络参政这一新形式弥补了这一漏洞,使得全民都能够参与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潮中来,让参政议政变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公民都有加入国家政务处理过程的义务与责任,我国也一向非常支持鼓励公民践行其义务,不断提供各种多样化的形式给群众搭建建言献策的沟通桥梁。在网络讯息时代,我国政府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摸索全新的参政议政方式,出现了网络参政议政之后,政府一直注重引导和发展这一新途径,致力于健康的拓宽民主政治参与途径。而广大网民和很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官网网站、博客、微博等,利用不同的平台,积极建言献策,而政府的这些举措都直接反映出一个政治大国应该具备的开阔胸襟和一切都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还有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关切。这也表现出我国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更加规范有制度的的社会新阶段。这样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不仅能够促进国家政治文明发展,更能够帮助人民团结心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二)网络参政目前状况
近些年来,普通群众对于网络参政的越发积极。同时,各级领导部门对于这样的趋势也采取了支持、鼓励的做法。像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都利用过网络和网友进行直接交流,广大网友也通过这样一些方式看到了政府对于群众意见的重视的关心。
每年的两会是网络参政的重要平台之一,各种媒体相互交错,利用不同途径传播、分享、报道相关新闻。广大网友关心的各类民生问题:医患关系、养老待遇、物价水平等等,不管是新闻网站、或是省市级政府门户、亦或是综合性服务类网站,都在两会召开期间对其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强力推送,设立相关新闻专题版面,结合网站优势与受众,进行深度发掘与报道。更令人高兴的是,很多网站请来了人大代表做客访谈,与网友亲切的直接交谈,让最新鲜、真实、有力量的群众声音传到中央领导的耳朵里,他们通过网络提出的意见还能够循环滚动的播放在网络、电视上,与其他公民分享。这样的做法促进了两会的参与性和直接性,也一定程度上综合了社会监督的正面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今利用网络的迅捷、互动、全民参与使得这一民主方式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也会日后发展其他民主参政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网络参政的社会影响
曾经有媒体提出,通过网络进行的参政议政,可能会削弱国家权威,更有甚者说会影响国家政局稳定。而相反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不仅不会削弱国家的权威,反而会加强国家的权威,使国家权威运行得更加合理和有效。国家的产生说到底也是一种技术的变化,只是社会技术的变化。一切技术根本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人类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人类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信息技术革命也是这样。所以,借助信息技术革命,大众自然可以得到好处,而国家也获得了新的技术资源;如果国家能够利用好这种新资源,更是大众的福利。
二、网络参政的特点
(一)网络参政的形式
当前网络上越来越多的网络论坛和社区,包括微博、博客等一系列新型信息交流形式,都给网络参政议政带来了便捷、广阔的平台,公民在这些社区论坛里针对某一时事热点或者政策话题进行个性化的意见表达,而且有各种渠道为政府
建设提供建议,这是民主政治的集中表现,也是未来服务型政府所必须要求的环节。另一方面,我国有近8亿的农村户口居民,他们大多生活在经济相对贫乏的地区,他们不会使用网络通讯,但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多。所以政府同时还要重视对这些公民的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参与网络参政议政,或者从村领导干部中选出能够符合民意的代表,由他们直接参与网络参政议政,这样同样能够起到作用。
(二)网络参政的特征
1、创新性。利用网络使得普通群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是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创新之举,也是现代通讯技术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2、进程性。网络参政是信息化社会发展中的一段必经过程,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化还会有其他过程性的形式逐渐深入。
3、公平性。网络没有门槛,任何人有建议都可以上网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样的特征使得网络参政具备了传统参政方式所没有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公平性。扫清了现实情况里的各种人力障碍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4、交流性。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互动性。网络参政议政可以把获得的各种信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充分交流和整合,实现人大工作的沟通和分享。
(三)给人们参政带来的影响
网络的广泛性和公开性带给了网络参政巨大的优势和其他参政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也使得网络参政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时尚。参政议政不再是小部分人的专属权利,法治社会将会让这一民主方式及带来的现象变成社会常见的一幕。每年的两会、新法律法规的颁布还有很多涉及到公民生活的政府决策时,人们通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各大网站对于这一政策或举措的相关专题报道,从专业全方位的深度报道,到有侧重点的局部解读,无一不体现出当今社会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个人对政治事件的理解。
三、给民主政治带来的影响
(一)悉心听取群众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
网络参政议政是政府致力于服务群众这一理念实现过程中必备一环,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体现。只有深入群众,提供广阔的建言献策的平台,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之后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使得即将出台的政策更加贴合实际,才能让社会上流行起关注国家政事的良好风气。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联系起群众还极大的拓展了建议思路,让社会大众的宝贵经验和建议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切入点,促进决策科学化、理性化,让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而成为当今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拓宽群众参与政治的途径
我国是一个重视民主、强调公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社会普通阶层的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状况、所思所想,是受到党中央的极大重视的。在网络参政议政之前,老百姓如果有意见和建议,只能通过信访、参加政府举办的相关听证会等有限的方式来表达,虽然这些曾经主导民主政治的方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公民对国家政策和政事越来越关注的当下,仅仅依赖这些渠道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参政议政的诞生使得公民在以往的参政议政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转为主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完善当前不够完整的民主政治体系,也能够真正反映老百姓的新生,给老百姓办实事,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前,通过信访,民众的心声往往不能真正表达出来,即使提出建议,之后往往不了了之,根本无法达到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现在,主动权在公民手上,随时随地的只要有想法,有意见,直接通过网络传播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面前。
(三)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当前社会下,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过去时代积累下的一些不良风气,使得我国的民主途径并不十分顺利,社会风气也不尽如人意,一些贪污官吏利用职权或是滥用职权为己谋私,不顾纳税人的利益,损害政府形象,但由于其隐蔽性,使得纪检监察机关无法发现其丑恶行径。而自从有了网络参政议政,让网民们可以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检举他们所掌握的政府官员的各类腐败现象及犯罪行为。这种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纪检工作,暴露出一批作风不良中央级或省部级的领导干部,极大的提升了政府内部的风气,安定了民众情绪,相对提升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网络参政议政这一影响力还将持续更长的时间,而这恰恰是传统纪检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四)政府拓宽民意来源的全新模式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之一。广大网
民在网络上的所言所语正是他们自己生活的缩影和思想的集中表现,所以,政府放低门槛,广纳民意,鼓励群众积极表达自己观点,通过各种新型网络媒介方式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和沟通。这样的方式帮助各级领导有针对性、高效率的了解民情与民意,能够快准狠的解决民之所想与民之所系,这是政府拓宽民意来源的全新模式。在两会期间,别开生面的提供了一个网络提案专区,还有很多人大代表申请了专门的微博来与网民沟通交流国家各个方面的问题,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自己面临的问题发送到人大代表的信箱中,然后由他们代表民意,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结语:
周恩来总理曾说:为国家崛起而奋斗。在今天我们应当说:为国家复兴而进言。我们作为一名公民,有义务将生活中不良的问题向政府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网络这个新时代的珍宝,充分调动群众的参政热情,凭借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力量,借助着网络新平台的巨大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参政议政将会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新风尚,而我国的民主社会建设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网络问政”成公众参政新形式》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3日
[2] 黄碧钗《关于网络问政的哲学思考》福建师范大学,2012
[3] 魏星河,刘加夫,聂贝妮《我国公民网络参政兴起的特点、原因及影响》求实,2010年05期
[4]何小手《网络两会”参政议政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人民网,2012年3月14日
第四篇: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逸校园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逸校园
环县木钵镇中心小学 郑广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什么都可以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4本,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的比例。一句话,酷爱读书的犹太人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
然而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逐渐狭窄化了。应试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现象也不少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几乎不再读其他的书了,这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的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面对现状,我们痛定思痛:决心让改变从阅读开始。思路决定出路,阅读改变命运。
一.营造书香校园
校园的文化布置努力做到以文化人。阅读主题是“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处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两侧楼厅柱子上是我们的阅读目标: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教学楼上的标语: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 先读书等。提示语:今天,你读书了吗?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的《三字经》、《弟子规》贴在了教学楼的楼梯上,校园操场13面文化墙有中华孝道、诚信教育、历史小故事、中国古代圣人等,让每一面墙壁都是一面生动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都变成无声的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耳濡目染。在熏陶中得到启迪。唤醒学生的读书欲望,让每一位孩子能够喜欢上书,校园向学生推荐书目一百本,这些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好书。
二.改变学生的行走方式,凸显三大课程
晨诵:用经典开启新的一天。早操前规定20分钟的时间,背诵学校编撰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60手中规定的部分,分年级分期完成任务,六年毕业背诵古诗160首。同时一至三年级分别背诵《三字经》,《歇后语》、《谚语》;四至六年级背诵《论语》让中华文化之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清晨到校领略母语美,沐浴音乐魂。
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孩子美好的童年。中午《三字经》操后,安排30分钟的时间进行,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在这里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12月5日,香港乐施会为我校捐助图书3378册绘本图书,为我校阅读课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段时间内全校师生必须读书,不许备课、批改作业。让师生共读。教师读教育名著,去年统购教育名著400余本,要求每月读一本名著,交回一份读书心得,每期读透一本付诸行动。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与人类伟大的智慧谈话。用教师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阅读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励。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慢慢的通过阅读方能做到人类文明薪火相传。
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学生每天完成学业后,能够反思一天的生活,学生写日记,教师写教育随笔、课后反思。让我们在反思中进步。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
三.提供展示的机会,搭建成功的舞台
以活动促阅读,在活动中不断的提升。我们开展了多项活动引领,多次成功举办教师、学生读书演讲赛,教师教育随笔评比活动。每周一国旗下的德育大课堂时,安排两名学生演讲,一名是月活动主题演讲,另一名是读书演讲。自习课安排课前一分钟演讲,中午《三字经》操后有一名学生或演讲或反思。在讲的同时也留给了学生画的空间,校园前墙做了六面黑板,让学生办班级读书板报,班内分若干小组,每两周一更换,定期举办读书手抄报。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欣喜地发现师生的视野更开阔、气质更高雅、我们的校园充满着浓郁的书香气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真诚的期待儿童快乐愉悦的学习,憧憬美好幸福的生活,就让我们从读书开始,让我们与读书为友,让我们捧起书本,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陶醉,在唐诗宋词中穿行,在无声的语言里,看人文与科技共舞,看经典与时尚齐飞。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让浓郁的书香能够充盈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天道终酬勤,宁静定致远!让们的校园出处弥漫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人生。
第五篇:让乐学〞成为一种校园品质
让“乐学〞成为一种校园品质
塘尾万里学校 李东红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所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要让学生乐意学习,最根本的一点是要让乐学成为学校永恒的品质,成为学生终生的品格!
一、培育阳光文化,让学生因“爱校〞而“乐学〞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爱乌及乌〞,学校只有不断培育阳光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乐意以校为家,从心底里认可学校就是自己成长的乐园,学校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的阳光文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核心价值:
1、爱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与长期坚持“让爱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人文关心德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惠及他们的成长和一生的幸福人生教育的育人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其一,以“生涯规划和自为人生〞的生命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强、自为的生命意识和行为,为幸福人生明确方向;其二,以“万里人生〞的前途理想和励志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德育全过程,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进取心,为幸福人生提供内在动力;其三,以“温馨校园〞和“给力班级〞的团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为德育的根底,促进中小学生群体的互爱、互助、互动成长。
2、尊重
自尊心是一个人人性的最根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为此,我们学校一直“三个有利于〞办学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校快速、健康开展〞。在管理中,努力消除等级管理,淡化上级管理,突出自我管理,站在“尊重人〞的角度平等对话,通过网站、腾讯、谈心、座谈等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管理中都有自己的声音,让所有孩子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真实地营造一种“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民主气氛。另外,我们还特别注重让细节传递最真诚的“尊重〞。比方,每次学生获奖,我们都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表彰会,校长都会亲自送上亲切的问候和祝福,并合影留念。细节成就了阳光心态,成就了阳光文化!
3、感恩
感恩,是爱的别名。“感恩就是尊重〞,我们教师的爱就是用“真情、真心、真诚〞去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让自己快乐成长。感恩教育,是我们学校开展时间最长,取得成效最大的一项德育活动。为了让感恩教育常抓不懈,有效积累、不断升华,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开展、教师成长、学校壮大的有效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师生的立身之本,学校特别重视感恩教育资源的课程化建设工作,将收集、整理的来自于教育一线,来自于师生身边,来自于广阔家庭的感恩教育方法、策略以及感人的故事,汇编成校本教材——?感恩100例?和?感恩小策略?,在全校推广运用。如今,感恩之花开满整个校园,LED成了孩子们与父母、与老师的心灵对话的窗口,校园处处可见的展示栏,每周总有一批优秀孩子的事迹与全校师生分享。2021年9月下旬,七年级新入学仅20天的邱林仪同学,不幸遇车祸头部严重受伤,情况危急,需住院手术。全体师生第一时间积极爱心捐款,保证了巨额费用,邱林仪同学得到及时治疗。康复的她现就读于九〔1〕班,品学兼优,乐观上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师生,上学期末考年级总分第一名。辖区内大局部家长和孩子的心声:“进塘尾万里学校读书是我们的梦想〞,这是开展感恩教育最好的回报,绿色乐园正在形成。
4、欣赏
欣赏,基于尊重而高于尊重,是对别人最高层次的价值肯定。作为学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欣赏,是他们最大的前进动力。学校最大努力地为他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展示平台,是孩子们最好的自我价值的表达,是成就他们阳光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可以将红领巾播送站、各种展板、每一面墙、各种活动,等等,都开辟为学生的展示平台。如将“国旗下活动〞开辟成一项非常有创意的展示平台,一改正去说教师的独角戏,而把这个神圣的平台,向各个班级全体孩子开放。一周一主题,一周一集体。每次活动,或由孩子们自己,或师生共同完成,设计筹划、制定方案,分工协作、精心准备,活动全程录像,活动后收集反思、感言及改良策略,整理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化活动资料。每次活动,有个人的特长表演,有集体的成果分享,有歌舞武术汇报,也有美文诗歌诵读。实践证明每次活动,承办的班级总是特别认真地准备着,还是难免有一些意外发生,非常可贵的是,全校师生对此总是报以善意、真诚、热忱的掌声。因为大家这么定位这一活动的:这不是比赛,不求百分百完美,这只是一个锻炼,只求人人曾经来过;今天台上的孩子们可能漏洞百出,但相信错过之后的他们,会比没错过的人更快成长、成熟、成才,“国旗下活动〞可以让师生、家长每周都有艺术节、科技节、欢乐节。
总之,只有以阳光文化才能孕育成孩子们健康的、积极的、充满爱心的阳光心理,才会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能让他们学会调整、改变和驾驭自己,避开心理误区,快乐学习。
二、引领有效学习,让学生因“善学〞而“乐学〞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复需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学,最根本的策略是举一返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这是快乐学习的又一重大命题。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立足专业,引导教师善教乐教
〔1〕效劳
教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高质量的学校治理应该善于鼓励每个人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了营造自信快乐、乐教敬业的教师团队,我们首先践行“管理即效劳〞的理念,如,全体行政“推门〞效劳,每周每位行政听3节以上推门课,给出具体策略,变管理为培训,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落实“一课一得〞;又如,骨干教师结对效劳,他们主动与青年教师组建成长共同体,共同规划切实可行的成长方案,以“五个一〞为主线开展活动――一起研读备课、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反思提炼、一起汇报分享;再如,团队效劳,学校每学期举办“万里杯〞教师论坛活动,寻找身边的小策略,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反思、总结、交流平台,更让大家分享了“七色花〞、“开心农场〞、“荣耀榜〞、“友谊比拼〞等近80个可学可用的小策略。效劳,让全体教师有了强烈的学习、分享意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2〕鼓励
教师乐学是教师乐教的根本动力。学校应善于变外在压力为教师内在的精神动力,努力让广阔教师都能以最正确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建立充分表达“多劳多得,优质多酬〞原那么的教师量化评价体系;二设立特殊奉献奖,学校每学期应拿出一定经费用于奖励对学校有突出奉献的教师。三“活血化瘀〞,增强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学校一些重大的教学任务,让有干劲、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勇挑重担,使他们通过压担子成长起来。以上方法能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给予教师心理最大的慰藉,进而激发广阔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动力和活力。
2、立足课堂,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是是学生习得方法,提升智慧最重要的阵地。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坚持以尊重为核心、以民主为根底、以平等为前提、以共同开展为目标,构建以尊重、欣赏、有效、快乐的“绿色〞课堂,让孩子“乐中求学,学中求乐〞。
〔1〕抓课堂教学治理,建立标准课堂——让孩子学得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同样应该从标准起步。学校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听讲、记录、发言、讨论、交往、作业等,均系统、科学地制订了学习标准,对各种学习习惯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全校形成了时时抓标准、人人懂标准的局面。在抓标准的长期实践中,我们最大的体会是:标准是一种约束,但决不是一种禁锢,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懂得有序学习。
〔2〕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保障真实的课堂——让孩子学得有效
真实的、有效地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成认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中自我开展价值。
〔3〕用爱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温馨课堂——让学生学得舒心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到身心愉悦,他们才会更加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为了到达这一要求,至少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语语入耳。从教学语言抓起,选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集体锤炼,推广运用,形成良好气氛。其二,心心相连。在课堂上做到“三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对后进生力求“三个优先〞——课上优先发言、课后优先关心、辅导优先落实。这样才能有效地拉近师生的心灵,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应是很有说服力的,他们对各学科的喜欢程度高达92.6%,对全体科任教师的喜欢程度高达95.3%,有近20%的学科、教师高达98%以上。
三、张扬多元个性,让学生因“成功〞而“乐学〞
让学生有自己一技之长,独特之处,是他们体验成功,积淀自信,实现自我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又是一个充满差异的群体。要真正满足学生自我实现、体验成功的需求,学校非常需要推崇“个性育人〞――培植兴趣,开展个性,体验成功。
1、精心呵护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作为教育者,特别要摒弃错误的思想――“将兴趣与学业挂钩〞“替兴趣划分贵贱〞,只要学生的兴趣是健康的,我们就应该竭力呵护――尊重、引导、支持、肯定、宣扬。为此,我们积极以构建“绿色课堂〞为主线,以活动周为平台,积极开掘学科特色,坚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快乐学习。目前,“经典语文〞、“魅力数学〞、“快乐英语〞、“神奇科学〞等为期一周的学科活动,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2、创设个性成长的乐园
为了让兴趣真正成就个性,让活动真正成为乐园,学校要讲究策略:一丰富实践方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将竞赛、游戏、操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方式和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二鼓励自主实践。在实践中,尽全力让学生当主人,有主人的目标,有主人的热情,有主人的思考,有主人的收获。三是培植实践爱好。开设尽可能多的活动工程,让学生有开展自己个性的时间与空间,有找回尊严和成就感的沃土。为此,我们学校,除开掘“广东省武术特色学校〞的平台优势外,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打造新的平台,如粤剧、合唱、舞蹈、科技活动、体育比赛等,目前正逐步形成为学校新的特色平台。
此外,我们学校还革新对学生的评价,坚决摒弃以学业成绩定优劣的做法,敢于放大个性表现在综合评价中的比例,允许有“数学考5分的朱自清〞中选优秀学,敢于大张旗鼓地为“个性〞鼓与呼――为校园歌星出专辑,为小书画家办个人作品展,为小作家出版个人作品集,等等。我们坚信,只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长足开展,他们一定不至于“顾此失彼〞“扬长弃短〞,而一定会向着“自我快乐〞“追求成功〞不断努力。
给孩子真正的爱莫过于给予孩子全面的培养,让孩子“乐中学〞、“学中乐〞,从而健康、快乐成长,目的就在于增强孩子们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孩子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