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的法律地位

时间:2019-05-15 07:5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会的法律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会的法律地位》。

第一篇:工会的法律地位

工会法律角色初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7-07 09:18: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0714

摘要: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我国工会的本质属性,代写论文 工会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有对用人单位的经济裁员发表意见、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监督、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等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根本的工作,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心

关键词: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工会;劳动者;权益维护

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写职称论文 这是我国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对工会本质属性所作的概括。2001年l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重申了工会这一本质属性,突出了工会的维权职能和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对工会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角色赋予了很高的期望。本文以《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依据,对工会的法律角色作一探讨。

一、工会的职能

《工会法》第2条规定了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写毕业论文 第5条、第6条、第7条规定了工会的职能,其主要职能就是组织和教育劳动者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了实现这一主要职能,我国工会的具体职责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职责,这是工会职能的重中之重。在工会产生之初,工人就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而组建工会的,工会是为维权而产生,因维权而存在的。为实现这一职责,工会主要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劳动者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密切联系劳动者,听取和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关心劳动者的生活,帮助劳动者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劳动者服务;动员和组织劳动者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第二是教育职责。教育职责是在维权职责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会要教育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队伍。

二、工会的法律地位

工会的法律地位,是指工会是否具备法人资格,能否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成为法律系中独立的一方主体。[1]从世界各国工会法的规定来看,工会法人资格的确认已经成为一种通行惯例。[2]我国《工会法》第14条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这表明全国总工会、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从成立之日起已经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而基层工会组织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符合《民法通则》法人条件的就具备法人资格,如果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就不享有法人资格。198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于基层工会组织能否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关键在于其是否有经费以及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此,《工会法》特辟第五章专门对工会的经费予以规定,《工会法》第42条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三)工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四)人民政府的补助;(五)其他收入。”而《工会法》第43条还规定了催要工会经费的支付令程序,如果企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拒不缴纳经费,基层工会组织或上级工会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支付令。这些做法不仅使工会追讨经费有法可依,而且强化了其作为弱势一方的诉讼地位,节约了诉讼成本,大大降低了工会对企事业单位经济上的依附性。[3]工会经费的强制拨缴程序为工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提供了财产基础,法人既然拥有独立财产,便能够以此财产负担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这是法人拥有独立财产的逻辑结果。[4] 并且,在2003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在民事审判中如何适用《工会法》作出司法解释,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民事案件中,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确认工会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在执行工会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事业单位财产时,禁止连同工会财产一并执行。

三、工会的权利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代写硕士论文 基本的当事人一方是资方,一方是劳动者,工会不是劳动者,但工会的性质、宗旨和职责决定其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享有劳动法上的权利以及承担劳动法上的义务,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工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工会法》第三章共16条完整地阐述了工会的权利;《劳动合同法》全文共98条,涉及工会的就有10条,这表明国家立法机构对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充满期待。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然职责。劳动交换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单个的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不具备与资方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决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问题上,资方掌控话语权。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要接受资方的控制,其权利容易受到侵害。劳动者已经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集聚力量才能在与资方纷争中平起平坐。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抗争,劳动者的工会权利在多数国家的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并成为基本人权的一部分。工会领导是从劳动者中选举产生,工会的组成人员是劳动者,劳动者所缴纳的会费是工会经费来源的最大部分,工会活动的最大支持是劳动者的积极参与。正是由于工会与劳动者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时比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组织更有针对性、更为切实,对此,我国的《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从国家立法的层面上予以确认。《工会法》第1条开宗明义宣称是为了确认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才制定工会法的,而第6条也宣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条的规定,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谈的,要使工会的维权功能能够落到实处,就必须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会权利。根据《工会法》与《劳动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工会的具体权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交涉权,第二是意见权,第三是监督权,第四是签订集体合同权,第五是参与劳动争议权。《工会法》第22条规定,当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工会有权也有义务代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交涉,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此项即为工会的交涉权。而对于工会的交涉,用人单位不能置之不理,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会的交涉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做出答复,对于少数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处理。当然,工会的交涉权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如果没有实质内容,那么这项权利就等同于无,所以工会的交涉权必须同意见权等实体权利紧密相连才能发挥其效应

如何理解工会的法律地位?

(2009-02-26 11:12:45)转载 标签:

杂谈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法律赋予工会大量管理权利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通过与作为劳动者的自治组织的工会合作可以促进单位的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者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用人单位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工会经费来源于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补助以及其他收入。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工会经费使用期间,必须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根据《工会法》第4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具体来说,工会的主要权利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帮助、指导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

工会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前,对一些条款有疑问或者对一些内容不能确定时,可以向工会寻求帮助,请求工会给予指导,或者请求工会就某些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2.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当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需对用人单位作出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进行审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3.代表劳动者签订集体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工会作为桥梁发挥沟通联系作用提供了前提,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使劳动者实现团体协议权,预防和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

4.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权益的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1)克扣职工工资的;(2)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3)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4)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5)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5.紧急情况建议权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危及劳动者的重大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工会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紧急解决建议,制止和避免危险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工会法》第24条规定:“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6.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代表全体职工,将履行集体合同的争议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这一特定主体资格,使之能代表职工启动相应的程序,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篇: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俗称私生子,为有轻蔑侮辱意味的用法)是在受胎期间或出生时(各地法律定义有别),其生父生母无婚姻关系的子女。由于法律上对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程度有别,故有区分的实益。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分析说明]

婚生子女是男女双方在依法确立婚姻关系后所生育的子女,而非婚生子女则是在依法确立婚姻关系前或婚外行为所生的子女,如非法同居、婚前性行为、姘居、通奸及至被强奸后所生的子女。

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虽然在出生形式上是合法婚姻和非法婚姻的不同产物,但其法律地位却是相同的。承担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重庆超生非婚生子女可入户

历年来出生的计划外生育、非婚生育未入户的子女,按照本人自愿随父随母的规定,凭《出生医疗证明》或医院出具的其他出生证明、街道(村)证明、知情人证明、民警调查材料等,可申报入户。

重庆市公安局近日公布六项户口迁移便民新政策,意味着被市民俗称为“黑娃”的户口问题可以解决了。

同时,新规定放宽了投靠入户政策,夫妻投靠不受婚龄限制。

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可以申请投靠子女入户。其中退休投靠子女入户不受年龄和身边无子女限制,只要实际居住,均可办理户口迁移。

16周岁以下(在校生不超过19周岁)的子女,可解决随父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优先予以解决。新生婴儿入户,可自愿选择随父或随母登记常住户口。

科技人才享受“来去自由”的政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留学回国以及从市外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在渝有合法固定住所,允许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常住地入户。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福建开展户口整顿解决非婚生子女上户口难问题

2009年1月,福建省公安机关将开展户口整顿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因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早婚早育、未办理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落户人员的落户问题。

2008年4月,福建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解决历年出生人口未落户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户政部门不能因为计划生育、父母无法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或结婚证、缴纳社会抚养费等原因拒绝办理出生人口落户手续。

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福建公安机关共摸底查出未落户人员34.9万余人,已协助解决落户32.6万余人,完成率93.44%。

据悉,此次户口整顿专项行动还将解决一人多个户口问题,包括非法办理虚假户口、一人多个户口信息问题;应销未销常住户口问题,包括死亡、服现役、出国(境)定居等未注销户口;应落未落常住户口问题,包括出生、退出现役、刑满释放、回国定居等未落户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问题,包括公民身份号码重、错号,出生日期、姓名、性别、民族、相片、住址差错;人口信息系统中异常数据问题,包括同一父或母存在2个以上出生日期相同,或存在姓名相同而出生日期不同的人口信息数据,居民身份证使用错误行政区划码等异常数据情况。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超生非婚生子女可申请办理户口

从三亚市公安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管理,有效解决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亚警方决定即日起至明年2月上旬,用近2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户口整顿工作。此次户口整顿重点是解决“一人多户”、应销未销户口、应登未登户口、居民身份证号码重错号等问题。

将清理撤销“一人多户”

三亚警方表示,将加强对籍贯非三亚市、居民身份证号码非三亚市且无迁入本市时间地址等可疑户口人员身份核实工作。对于在日常工作和户口整顿中发现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的,在调查核实后将依照有关政策法律规定,保留一个常住户口,注销重复户口。

警方将通过查询人口信息库,发现信息有“一人多户”可能性的,将向所属派出所发函协查;对属于当事人未办理户口迁出注销手续而在异地落户的,户口迁入地派出所将书面通知户口迁出地派出所注销原常住户口;对属于当事人伪造户口迁移证件落户的,注销非法登记户口;对属于当事人弄虚作假非法落户的,按照《关于对弄虚作假非法落户被注销户口人员在原迁出地恢复户口有关问题的批复》精神,依照“谁登记、谁撤销,谁审批、谁撤销”的原则,由有关派出所或公安机关户政部门撤销相应户口登记。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对伪造、变造户口迁移证件及非法登记户口行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次户口整顿工作中,警方将重点开展死亡、在国(境)外定居、应征入伍等人员的户口注销工作。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检索80周岁以上人员,结合社区民警年终人口统计户核工作,核实死亡未销户口情况。对于在日常工作和此次户口整顿中发现公民死亡户口未被及时注销的,派出所经调查核实、履行书面告知和亲属签字等手续后,凭相关证明材料注销死亡公民户口并收缴其居民身份证。

对于公民被法院宣告失踪且已过公告期的,派出所将依法注销其户口。对于在国(境)外定居或已取得外国国籍但尚未注销户口的,经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等确认,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将注销其户口。

超生非婚生子女可申请落户

据了解,此次整顿中,还将解决应落户而未落户的常住户口,包括新生儿、退出现役、刑满释放等人员的落户问题。

对于工作中发现的因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早婚早育、未办理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落户的孩子,派出所将根据其父母或监护人申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常住户口,并及时通报计生部门。对于已在农村地区定居的自流人口,经当地村(居)委会同意,在调查核实后应准予登记落户。对于其他户口待定人员,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证件超期、丢失或多年无户口的,经社区民警调查核实,视情况办理落户手续。其中,对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人员,如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在其换领新户口迁移证件或经查询、电话核实等方式查实后,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应准予其申报常住户口;不符合现行迁移政策的,原迁出地(学生入学前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准予其恢复常住户口。对于遗失户口迁移证件人员,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应根据本人申请,按原证件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发情况。对于公民因长期外出(非出国、出境定居)被注销户口,现回到原户口所在地实际居住的,原户口登记机关应根据本人申请、在认真调查核实后恢复其常住户口。

对于当地常住人口未申报落户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办证中心调查核实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人户分离”有望落户现住地

此次户口整顿工作,还将妥善处理多种原因引发的部分人员“人户分离”问题。对于“人户分离”人员,警方将尽可能动员其将户口迁到现住地,一时无法解决的将在摸清情况后进行另册登记。

对于工作中发现的由于市政建设原因导致居民原户口登记地址消失,或因集体户口所在单位破产等原因导致户口不具实际意义,涉及的居民或职工在同一城市有其他住所,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户口登记地和现住地派出所将加强沟通,督促有关人员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确因特殊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将登记造册,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注明,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加强管理。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我们的宗旨是法律产业报国

我们拥有最资深律师为您提供专业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对于职工属单位集体户口、所在单位已搬迁或本人及随迁家属工作调动,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应通知单位或主管部门动员、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于辖区内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户口滞留原就读院校超过两年的,派出所将及时通知毕业生原就读高校,动员其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在人口信息系统中加以标注,在这部分人员办理户口、身份证时,派出所也要说服动员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将核对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

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包括居民身份证号码重号、错号,户口登记的出生日期、姓名、性别、民族、相片、住址差错等现象。警方将结合目前尚未换发二代证人群情况,特别是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的情况,在动员或为群众换发二代证时,认真核对户口登记项目。对于公民申请变更姓名、性别等登记差错项目的,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依据相关证件、证明给予纠正。对公民申请更正出生日期等登记差错项目的,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并呈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办理。

对于公民婚姻状况、职业、服务处所、文化程度等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发生变化的,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办证中心依据居民提供的有效证明(件)予以变更。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认真核对自己户口信息,如发现问题务必及时到属地派出所咨询解决。

第三篇:城管法律地位探讨

浅谈城管的法律地位

一、什么是城管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或城管执法因经常被称为“城管”而被等同于城市管理工作而与“城市管理”的概念混淆。而实际上,城市 管理与城管执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市管理是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的系统管理。

1、从知识维看,城市管理是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知识对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的综合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也就是将分散在这些领域的行政执法进行整合,避免出现多头执法扰民的现象并发挥综合行政执法的整体效应。

2、从时间维看,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这三个阶段的管理都包括执法和监督的部分,也就是城管执法的工作,包括规划执法、建设执法和市容、节水、绿化等城市运行管理的执法。

3、从逻辑维看,城管执法则是城市管理中位于决策、执行、监督逻辑流程的末端环节。因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同时也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加强相互的监督。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优势往往很难实现,经常是各部门将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让城管来管,如街头游商(有店面的归工商管理部门)、违章建筑(有执照的归规划部门)等等,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的焦点。

城管的历史沿革

城管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来是隶属于各市城市建设部门,当时它的这个主管部门叫“城市建设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建设局。城管组建之初的名称叫: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当时主要任务是处理违章搭建。后来,国家开放土地出让权,它主要被地方政府用来强制拆迁。由于地方政府用起来顺手,于是从“监察大队”升级到了“执法局”。治理街头摊贩,虽然也是城管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实际上处罚人为随意性极大,而且,现在基本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这个行政执法局与公安局最大的不同是,它听命于各级地方政府。进入90年代以后的财税改革,财税大头上缴中央财政,中央财政缺钱的窘态成为历史,为解决地方财政从此没有了经费来路的窘态,以收费为基调的各项政府机构改革普遍开花(这是朱镕基先生任职期间的最大贡献,解决了中央财政靠向地方借钱、发行国库券度日的困境),从此收费和罚款成了地方政府的主要经费来源(现在卖地又成了主要收入),于是城管的道路豁然开朗,在不需要财政负担的前提下,中央终于开始批准成立事业性质、政府职能的各个政府机构,有的政府机构,除保持少量行政编制人员以外,大部分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全部是事业编制,靠罚款和收费“经营”政府。城管局应运而生,其他如社保局,劳动仲裁,公证处,房管局,交通局,交警大队等也改制为自负盈亏,自收自支单位(没有财

政拨款),还有相当上缴指标。城管确实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国外也没有城管类似的机构,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成立城管局以后,是这样来变通处理的。城管局的编制人员来自各个行政局,例如公安、交通、城建、规划、环保、环卫等,其中队长一般来自交警的下台队长,副队长来自城建副局长,北京那个被杀的副队长,不是来自公安就是来自城建的什么局长级别的,一般队员(多数来自招募的临时人员)被杀,不可能由北京市委匆忙决定授予烈士,还是“革命”的。因此,叫做综合执法。这综合执法解决了城管无法的悖论,但最后罚单还是要有各个行政局发出。这就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各行政局已经将执法权移交给城管,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委托权交出后,委托方不再享有相应执法权。因此,现在还普遍存在着多头执法的问题。法律专家对此持有怀疑,是有根有据,没有疑义的。

城管的行政职能及作用

1、职责: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例如处罚摊贩违法占路)、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行政执法,其中的城市市容市貌、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现象整顿治理由于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而引起媒体关注和热点报道。城管有权对违规当事人进行教育或罚款,对违规物品在出具暂扣证明后进行暂扣,当事人可凭暂扣证明去前往接受教育或罚款后,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后可以领回被扣物品,理论上城管没有没收物品的权力。

2、职权范围: 现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

具体来说,有下列权利与义务(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2)组织起草本市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3)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4)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5)负责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6)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7)承办市政府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优势往往很难实现,经常是各部门将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让城管来管,如街头游商(有店面的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章建筑(有执照的归规划部门)等等,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 社会矛盾的焦点。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面对下岗工人、无业游民等弱势群体,城管往往处在矛盾的聚焦点而被敌视,遭受严重的暴力抗法甚至遭受人身威胁。这种悲剧是公务化暴力的一个逻辑结果:一个下岗工人、一个农民,当他最起码的生存都不能保证,那种“你不让我活,你也别想活”的后果就很难避免。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城管也存在执法违规现象,如收费、罚款不合理,没收物品,处分被没收物品,暴力执法,便衣执法,打砸抢等现象,引起民众普遍反感以及对流动商贩的普遍同情。

四、城管的法律依据

按照传统的说法,城管属于一个综合执法机构的范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中很

3、难确定它的权利义务。城管原属事业单位,自负盈亏,但同时它又有广泛的警察权,这就难以避免其为了自身利益而滥用权力。城管在法律上名义上由多部门共同执法,但是在实际中往往由于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清而引发许多问题。比如法律适用上的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而这些往往很难解决。

1、城管的建立本身缺乏法律依据

城管原来隶属于各城市建设部门,后来上升为城管局。这就有一个问题:它是属于行政机关还是行政机构,抑或两者都不是。城市建设部门是地方行政机关;城管执法属于什么,那就得研究一下行政机构的分类。按照传统的说法,我国行政机构主要包括有三种:一种是行政机关内部机构;如商标法20条规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商标争议事宜。这些机构都是根据行政管理的现实需要,从其设立起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第二种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如,公安局的派出所。第三种是综合执法机构,综合执法机构是依法成立或依法授权的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权的跨部门的行政机关或机构。它的特征有:

1、其设立权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政府。

2、在活动权限上,可以同时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的权力,但权力的界定必须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来决定。

3、享有行政主体资格。

下面探讨一下城管执法到底是否具备这些条件。首先,城管隶属于城市建设部门,这就是说它是行政机关内部机构。其次,城管的权力界定;在这一点上,权力主要由地方来分配,没有由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来进行管理。其中有财政上的原因,也有地方利益保护的因素,还有就是在这一块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再次,城管在规定的权限内应该是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比如在一定范围内罚款。就在活动权限的规定上,大的方针确实有许多法律,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是由城市政府规定,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也是鞭长莫及,因而它的建立是于法无据的,另外它是在各城市交流中形成的,并没有通过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相当于是先斩后奏。

2、城管执法缺乏依据

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往往需要以法律作为行动的指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城管并没有在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登记备案,列入正式编制,而只是一个地方机构,从属于市政府,也没有一部专门法律规定它的权限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城管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相对人将会很难通过法律加以保护;因为往往这种情况下牵涉面过多。

3、城管组织缺乏法律依据

城管组织开始并不是正规公务员编制,运作靠的是收费和罚款,而不是民主社会的税收支付机制。由于组织缺乏法律依据,也就使得人员过于混杂,体现不出现代民主精神。随着城市失业、无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村失地、失业人员大量进城,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城管的矛盾必然越来越尖锐。城管的矛盾,有城管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我国行政机关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政府运作,靠的不是税收支付,遵行的准则是收费和罚款。不是建立节约型的政府,而是普遍特权性质的浪费型政府。经费和待遇,是政府机关的主要追求目标。加之贪污、浪费、特权公费消费无药可治,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收入越来越少(又出新招,降薪),社会矛盾到了解决不了的时候,动用暴力和黑社会便会成双方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犯法有黑社会性质的,执法也有黑社会化的趋向,社会公证必将荡然无存。

五、城管发展的展望

城管作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伴生物,是一种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随着二元体制的消解和服务型社会的构建,它必将会被一个更好的体制所取代。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它对城市秩序的维持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我们只能是一步一步去完善它。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改善城管的作用。

第一,通过国家的统一立法来明确城管的法律地位。同时根据国家立法各省市地区对城管。目前,城管的权力大多来源于所属政府的决定,这显然与法治的精神相悖。如果能够认定城管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该通过立法来明确城管的法律地位,对执法权限、职能职责、执法程序等进行规范。

第二,设立城管执法听证制度。要从听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听证告知、公开听证、听证回避、抗辩论、听证笔录、听证卷宗、举证程序等,设计出一套相对固定的专门针对城管执法的听证规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城管阳光执法,同时进一步避免城管执法与相对人产生激烈冲突。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城管执法的监督。应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体系;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内部监督制度;整合社会各类监督资源,避免出现监督盲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

第四,更多强调城管权利义务的对等性;避免选择性执法导致的市场失灵;将罚款与城管收入脱钩。同时也要防止城管不作为;突出它的社会服务性,城管应当是城市管理服务。

第四篇: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我国关于业主委员会的立法现状及具体实践

在《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之前,对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不同的观点。200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一次将“业主委员会”在行政法规这样高层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予以规定,从而在立法层面上正式创立我国的业主委员会制度。《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表述是:“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从这一表述上看,该条例主要从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上或者说从内部关系上来定义业主委员会的性质。至于在对外交往中,业主委员会的性质及法律地位如何,该条例也没有明确规定。

在案件诉讼中,我们认为业主委员会属于《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理由如下:《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依据当时的相关规定,业主委员会具备了其他组织的几个必要条件:

??? 第一,合法成立。建设部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住宅小区应当成立住宅小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是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和维护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这充分说明业主委员会是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组建,并取得批准成立的合法组织。

??? 第二,一定组织机构。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一般由业主担任。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委员会章程运作。

?? 第三,有一定的财产。业主委员会财产来源于:(1)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办公场所、经营用房及由此产生的收益由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业主进行监督管理;

(2)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3)业主委员会的办公活动经费。

??? 综上所述,业主委员会已具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的条件,业主委员会应属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其他组织。业主委员会以原告的身份参加诉讼不应再有争议,因为这较之众多业主各自起诉更为便捷,有利于保护业主的权益,也可减少诉讼成本。综上分析,业主委员会为了全体业主的利益,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具有原告资格,这一点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各方的看法已经基本一致。

但业主委员会可否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被告呢?这一问题至今仍有较大争议。我们认为,以业主委员会没有独立财产,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由否定其被告主体资格的观点不能成立。根据上相关规定,已明确了业主委员会符合民事诉讼法“其他组织”的条件。在上位法中也没有禁止业主委员会作为被告的条款,因此业主委员会可以作为被告。

第五篇: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内容摘要:我国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在现实生活中,非婚生子女较之婚生子女的地位和待遇相差甚远,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状况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法律措施对非婚生子女进行保护。

关键词: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

一、非婚生子女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我国目前的婚姻法至今未对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概念给出一个法律上的准确定义,这就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概念在不同的法律书上有了不同的定义,使其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有了意思相同或相近而用词又有差别的特点,有学者认为非婚生子女的定义是指婚生子女的对称,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而有的学者认为对非婚生子女的定义是非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包括已婚男女与人通奸所生的子女,未婚男女所生的子女,未婚子女被奸所生的子女。从其概念的不统一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还是有问题存在的,其保护的力度和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的,也就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有效保护,从而非婚生子女的一些问题在保护的时候无从下手,这样也会使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得不到一个明确保护的地位,使其某些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法的确认和确定,所以说只有在给非婚生子女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和环境的前提下,才可能谈到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否则谈到的任何一种保护都是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和缺乏依据的。因此我们只有在给非婚生子女一个能够反映其自身的真实情况和符合自身特点,并跟当今社会环境相吻合的概念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有一个更好的保护,只有这样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才可能在今后的立法和法律的修改中慢慢的变的系统化和完整化起来,使其非

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得到真正的保护。这样也便于非婚生子女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也有助于非婚生子女履行自己对社会和对亲生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在年老后所应尽的赡养扶助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即1950年《婚姻法》专门规定了“父母子女间的关系”,该法以1/5的篇幅规定了以保护子女合法权益为原则的、父母子女间平等的、互相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后,1980年《婚姻法》又以7条,占全法1/5的篇幅重申了前述规定,并增加了关于子女姓氏、权利请求权及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保护权的规定。确立了以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为原则的、父母子女间平等的、相互扶养和相互继承的新型的亲子关系。1980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推行,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也带来了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关系对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的强烈震撼、冲击和渗透。一共只有37条的婚姻法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完善婚姻法迫在眉睫,特别是补充完善亲子法制度更是确保父母、子女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关系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在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方面,我国最新修改并且在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也只有第二十五条中有两款规定,第一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此条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等级或地位是一样的,都同处于一个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拥有的是同等的权利并不是说拥有的是相同的权利,这两个词在字面上是有一定的差别和不同的,同等指的是等级和地位上的一样,而相同指的是一模一样的权利和地位。比如德国在其德国基本法第六条中规定:“立法应保障非婚生子女在其身体与精神发展及其社会地位,得与婚生子女享有相同条件”。

二、亲子法制度中的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

亲子法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的。当前世界各国的亲子法几乎均已发展为充分考虑子女权利的亲子法,而且规定得越来越详尽明确。这是一个历史进步,也是世界各国亲子法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1980年《婚姻法》虽然在第15~21条中对亲子关系专门作了规定,但既不全面,又缺少可操作性。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各国法制变革中的有益经验,吸取外国法律的精华,修改婚姻法,使我国亲子法制度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义务平等的公平原则,重视利益关系、财产关系;同时发扬我国重伦理、道德、和谐,重精神的优良传统,从而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完善我国亲子法制度。

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得自愿认领非婚生子女。认领方式可以通过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也可通过扶养的方式进行认领。未与非婚生子

女共同生活的生母可以自愿认领非婚生子女,方式只须出示子女的出生证明或医院的出生记录即可。法律还应规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认领非婚生子女,必须征得生母或非婚生子女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生父认领成年非婚生子女,须征得子女本人的同意。

非婚生子女的生母和其他法定代理人,成年的非婚生子女本人,得提出强制生父认领之诉。在生母遗弃婴儿的情况下,也可强制生母认领,即生父也可作为强制认领的请求权人。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法律应规定,生父自愿认领非婚生子女,在认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时,在违反真实原则,即认领人与被认领人之间无血缘关系时,在被认领已受婚生推定等情况下,认领无效。但有异议的利益关系人需通过向非婚生子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认领无效。法律应规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生母应当共同扶养子女。子女与生父母一方生活的,另一方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成年或能独立生活为止。扶养方式由生父母双方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可起诉至法院判决。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受婚生或非婚生的影响。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扶养、扶助的义务。禁止父母子女间的虐待和遗弃。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三、养子女与继子女的法律地位

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扶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的成立具备以下条件:(1)被收养人。应规定凡属下列情况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被收养人: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2)送养人。应规定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有特殊困难无力扶养子女的生父母;社会福利机构。(3)收养人。应规定收养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无子女;有扶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年满30岁;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法律可将收养法第7~10条内容,即关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间的收养、华侨的收养、收养名额、收养原则(夫妻共同收养)、收养自愿原则、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收养等内容列入婚姻家庭法中,但要力求简练、明了。(5)增加不完全收养的条款,即规定在老年人无子女,需要有人照顾,并且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准予收养一名成年子女或一对成年夫妇。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差应在40岁以上。同时明确规定,收养成年人为不完全收养,以防止有人借出养逃避赡养、扶助本生父母的法定义务。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从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保护能力尚有很大差距的现实状况出发的。(6)统一收养程序。采用新修改的《收养法》第15条规定,即明确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7)外国人的收养。规定外国人依照中国婚姻家庭法规定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收养子女。同时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收养的特殊程序,需订立收养协议,并须经过公证。(8)中国人收养外国人。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收养外国人为养子女,但必须遵守我国法律和被收养人所在国的法律的有关规定。(9)明文规定保密原则。

法律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可以正式建立收养关系而成为养父母养子女关系;也可以由于事实上发生的扶养关系(3 ~5年,多长时间合适,可以讨论)而形成事实上的收养关系,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但属于不完全收养关系,不影响继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关系。

四、私生子女的法律保护

私生,又称非婚生,是指男女双方之间在无婚姻关系的情况下生育子女的行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下,我国新型的私生现象在大量增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和类型:

1.因事实婚姻增多,导致私生子女增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频繁是必然趋势。在流动人口中,一些人不办理结婚登记而组成事实夫妻的欲望、需求比以前强烈,因社会调控力减弱,环境条件也较以往更适宜。这些事实婚姻在1994年2月1日后,其效力不为法律承认,得不到法律保护,其所生的子女当然为私生。一些人很可能因此类事实而成为“终生非婚同居者”,其所生的子女也成为难以准正的私生子女。

2.因婚前同居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使私生子女增多。由于婚龄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市场经济迫使年轻人多学知识,而人们不愿早婚。但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却在提前。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矛盾发展,客观上导致了年轻一代的婚前同居,较以前普遍得多。即使避孕技术比以前再高明,总不免会有私生子女出生。

3.因婚外恋引起的通奸、姘居关系增多,也使私生子女日益增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流动交往的频率攀升、范围扩大,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的自由、解放,道德和法律的直接约束力减弱。进而,引起了人们对自己的婚外性行为认识的模糊和分歧,婚外性关系及其生育私生子女的概率加大。与此相对,强奸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因堕胎技术的发展会减少。

4.人工生育技术提高,计划生育的推广,也使得一些人在婚前、婚外怀孕生育,社会上的私生子女也或多或少地因此增添。市场经济要求每个家庭生产人口时,必须根据劳动力的需求计划生育。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完备,还需社会干预每个家庭的生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依照计划生育法规要求和其他法律规定不能或暂时不能结婚的人,为了逃避法规约束而私自同居私生。典型的还有所谓的因此而“公开借种生子”,或“未经夫妻另一方同意人工授精私生”甚至“单身生育”的现象出现。

私生现象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其危害性也是多方面的。为了妥善处理私生子女问题,同时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本人主张对私生者的处理要与对私生子女的保护结

合起来。力争做到既不损害私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又能够有力地制止非婚生现象。所以本人希望未来的立法,一方面要对私生男女双方有一定的制裁(预防非婚生或避免单亲抚养),比如说以计划外生育罚款(坚持婚内生育制)处罚婚前同居生育,或以损害赔偿处罚通奸姘居生育者。这种通奸生育不仅侵害了夫妻名誉权、夫妻共同生育权,而且侵害了夫妻计划生育权。四川省曾发生与他人通奸超生处罚本夫的事情。还有因妻子与他人通奸生育而合法夫妻不能合法生育,只有“超生”(事实上并未超生)的事情。因而,必须对此加以处罚。另一方面,我国未来的立法应该确立私生准正、认领、强制认领的法律制度以全面保护子女的合法权益。

私生准正,又称婚生推定,是指因父母结婚而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法律制度。从表面上看,我国目前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婚生子女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似乎准正与否无所谓了。甚至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私生子女准正,会变相鼓励私生。本人认为,我国未来的立法完全应该确立私生准正制度。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在涉外法律关系中保护我国非婚生子女的利益,使我国亲属制度与国际接轨。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对非婚生子女还有一定程度的歧视性规定,所以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私生准正制度。如果我国没有私生子女准正制度,势必使我国的部分非婚生子女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在涉外财产继承时只能取得少于婚生子女的应继承份额,在其他亲权方面也有差异。况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一体化,私人国际交往越来越多,涉外的非婚生子女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有胜于无,哪怕最简单的规定,都可为其提供保护。

2.可以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切实使非婚生子女得到完全平等的地位。无论我国法律怎样规定不得歧视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婚生子女的地位完全平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非婚生子女还是另眼相看的。从土地承包、抚养、财产继承的实际操作上也是对非婚生子女不利的。尽管事实上一些单位已在实行私生准正措施,但是在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肯定能使这些措施名正言顺,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也于法有据。

3.可以使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在本无直接监护权的情况下取得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定监护资格。监护与抚养不同,法律规定不管非婚生子女是否与生父母共同生活,其生父母双方有抚养义务,但是监护可能只有单亲。在现实生活中,婚前同居的私生子女通常能够因其父母事后结为合法夫妻而自然取得法律规定的父母亲监护。通奸所生的子女则并不必然或直接因其父母事后结为合法夫妻取得法定监护,有些甚至因前婚配偶或前婚配偶的父母抚养非婚生子女多年而争养非婚生子女,产生监护纠纷。法定私生准正制度即可避免此类纠纷。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在修改婚姻法时,不应简单从事,照搬国外的有关规定。对此问题,目前各界只有一种建议稿提到“子女受胎于父母结婚以前,出生于父母结婚

之后的,视为婚生子女”。显然,“出生于父母结婚之后的”规定,不能解决“出生于父母结婚之前的”私生子女准正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我国的私生准正法律制度。

1.在立法体例上,关于私生准正主要的基本法律条文应置于未来新修订的婚姻家庭法或亲属法的“父母子女关系”一章的“父母与非婚生子女”一节。对此,英国颁布了专门的“准正法”,绝大多数国家是放在民法典的亲属编。我国应采大多数国家的作法。

2.在条文内容上,对适用准正的范围以及准正的方式,可以概括性地规定为“任何男女双方之间在无婚姻关系的情况下怀孕生育的子女,均可因该对男女双方结婚和默认而使这些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生父母未默认的,仍具有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义务”。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结婚后”还是在“结婚前”出生的,只要其父母“双方结婚和默认”的,都可以因此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如果仅仅是父母“结婚”,子女并不能自然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还必须父母“默认”该非婚生子女为自己的婚生子女。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通奸所生子女的监护纠纷。事实证明,通奸所生子女的真相大白,对当事人各方,特别对非婚生子女本人并不都是好事情。如果其生父母未“默认”,未把他带入新家庭,一定另有原因。当然如果其生父母坚持把他带入新的家庭监护,其他人无权阻拦。一些国家以认领为准正条件,我们认为过于苛刻。

至于“默认”的标志,由法律实施细则予以规定。对非婚生子女的类型和范围,我们认为应在此条前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时予以列举和概括性规定,以便司法操作。

3.在上述条文之后应规定“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因利害关系人申请裁定非婚生子女为婚生子女”。这样一来,如果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在进行结婚登记过程中死亡,或因拒绝“默认”而损害非婚生子女利益的时候,人民法院可以因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准正。

参考资料:

[1]、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修订第2版。[2]、马俊驹 余延满,民法原论[J],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3]、蓝承烈,民法专题研究与应用[J],群众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4]、王洪著,婚姻家庭法[J],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J],法律出版社,2001年6第1版。

[6]、巫昌祯 杨大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实证研究[J],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7]、柳经纬 蒋月 何丽新,婚姻家庭与继承法[J],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8]、杨大文,婚姻法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第2版。[9]、夏凤英作,论婚姻是一种契约[J],载于《法学家》2001年第2期。

[10]、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1]、夏吟兰作,事实婚姻的承认与保护[J],载于《中国妇妇报》妇女论坛,2001年1月30日第3版。

[12]、唐德华,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J],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卷(总第6卷),2001年11月第1版。

[13]、曹建明,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J],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卷(总第9卷),2001年11月第1版。

[14]、杨遂全,婚姻家庭法典型判例研究[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5]、杨宇冠,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367-374页。

下载工会的法律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会的法律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问题。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法人,具备我国法律关于法人成立的条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我国民法......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解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意见(试行)》之三 青岛财经日报日期: 2007-04-10来源: 青岛财经日报乐门公司与宝成公司投资设......

    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浅析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李 庆 杰* 内容摘要:自《物权法》颁布以来,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这一问题一直是民法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业主委......

    城管执法的法律地位分析

    城管执法的法律地位分析 目录 1摘要和关键词..................................................................................................2 2城管执法的概述.........

    司法考试国际法: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司法考试国际法: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外交保护(保护境外的本国人)三个条件:A、一国国民权利因所在国国家不当行为受到侵害;B、国籍继续原则;C、用尽当地救济原则2、引渡A、根据国际......

    论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5篇

    私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具 有如下法律特征: 1、从所有权上看,私人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私营企......

    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地位合理定位

    摘 要:教师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教师法律地位则是教师聘任制建构与实现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

    无船承运人的法律地位

    无船承运人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 肖辉在无船承运人参与的海上运输过程中,由于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海上运输合同,通常称为“背靠背合同”,所以会出现两套提单:无船承运人一方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