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佳木斯市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省科协六大以来佳木斯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优势,开创了科协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科普阵地建设迅速发展,科普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科学知识普及,科普阵地先行,几年来我们积极拓展科普阵地,夯实基础。
1、科普阵地建设有新发展。几年来我们共编制科普书籍95种,印发20万册,科普挂图67种,印发9800份。科普画廊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我们在市区沿江公园、西林公园等人群密集区建设了多处科普画廊,画廊共80余米,一次能展出科普挂图150多幅,科普画廊内容新颖,更新及时,深受群众喜爱。汤原县科协积极利用省科技厅支持为汤旺乡金星村新建科普图书室一处,为该村新建科普画廊一处,让村民不出村就能进距离接触学习科普知识。富锦市科协充分利用三江平原湿地馆丰富资源优势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富锦 1
市、同江市科协还利用科普大篷车“移动科普阵地”不定期的带上科普挂图、科普影片到学校、社区巡展。
2、不断利用电视、网络传播科普知识。近年来我们利用电视、网络的传播优势,着重加强了畅通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工作。从2006年起,我们在电视台开辟了《金色田野》、《农村路路通》、《安全周刊》、《农民热线》、《服务导刊》等专题专栏,为科普宣传开辟了新的途径,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同江市科协组建了科普网络,在同江电视台开辟了“科普专栏”,并于2010年3月28日主办了首届“科普知识电视竞赛活动”。富锦市科协还在市政府广场组织市民观看科普电影。桦川县科协开辟了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现已播出45期,栏目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宣传广的优势,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并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设了农村版专题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围绕中心抓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佳木斯科协近几年,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努力推动科技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科技培训活动取得新进展。我们以“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农民阳光培训活动”、“百名科技专家进万户携手致富活动”为载体,根据农民所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培训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
实际困难。仅去年以来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823场次;培训农民4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实用技术手册25万份(册)、传授实用技术和新技术20项。我们还充分利用农恳科学院、合江农科院等院所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送技术到村屯活动。同江市科协针对近些年我市对俄劳务输出人员大增,各类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市科协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重点对出国务工人员进行俄语、农业种植技术、贸易加工、餐饮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速成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了出国务工所必须的基本技能,提升了出国务工人员在异域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2、科学建言献策富有成效。为了给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市域经济迅速发展,市科协与市中小企业局、市老科协联合成立了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服务团下设机械工业组、食品加工工业组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组。几年来我们多次到佳木斯华强电力电站设备修造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阳光农机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排忧解难。我们为佳木斯华强电力电站设备修造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减速箱加工平面度超差达不到设计要求等技术问题。服务团的成立,实现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常化,得到了市里和企业的好评。
3、科普惠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几年来,市科协抓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惠农
兴村计划,向上级争取奖补资金260万元。我市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区展示工程建设。全市建立10个省级示范园区、20个县级示范园区、850个乡村级园区。园区的建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农作物面积1300万亩,科技对农业贡献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5亿公斤以上。2010年我市农业取得大丰收,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亿斤。
4、“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组织动员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广泛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几年来全市84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讲、比”活动,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410条,被采纳277条,完成讲比活动项目数406项,创经济效益5.9亿元。
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1、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推进科普事业发展。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在省科协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我市科普事业发展。一是抓组织机构建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协主席任副组长,市直相关主管领导组成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抓主题活动的开展,大力营造科学氛围,我们结合重大活动开展了丰富的科普主
题宣传;三是抓四类重点人群,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四是抓四项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方法得当,成效显著,我们顺利通过了省科协督察组的验收,并受到充分肯定。
2、科普之冬扎实有效。科普之冬”活动成功开展23届以来,已经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科普工作品牌。我市农村人口为13462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同时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武装广大农民群众,使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适应,稳步推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据统计,仅仅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民12.5万人次,其中农业培训181期66000人,畜牧业31期12506人,农民技术员培训123期10077人,其他培训班32期13200人。编印简报74期,刻录光盘215张,举办科技富民电视节目98期;举办建设新农村科技知识竞赛32场,4356名观众;举办科普大集30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三进村活动29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实用技术手册20万余份(册),投入培训经费28万元。由于科普之冬活动成绩突出,我市科协荣获省科协科普之冬二十周年先进集体荣誉。
3、重点科普活动精彩纷呈。几年来,在全国科技活动
周、全国科普日期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百名科普志愿者在行动”“科普知识竞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佳木斯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科普展”等各项大型科普活动。推进了科普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促进了城区文明建设,提高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佳木斯日报》、《佳木斯市三江晚报》、佳木斯市电视台等媒体均作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市共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图书、挂图30万余册,活动参与人数达170万人次。佳木斯市科协荣获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2次、优秀组织单位1次。2007年佳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组织协调有力,参加单位多,公众参与意识强,准备充分,收到很好的实效。佳木斯市科协被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
我市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黑龙江省暨佳木斯市科技活动周开幕启动仪式。省人大副主任陈述涛、省科协副主席唐衍伟,市委书记林秀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平分别为科技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小分队授旗。省人大副主任陈述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科协、富锦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在松花江广场举办了声、色、光、电的科普展览,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科技宣传周期间,市科协还组织科普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开展了系
列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4、青少年科技教育灵活多样。在全市各中、小学开设了科学素质课程,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技教育和各种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四驱车模和七巧板比赛、“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市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各类奖项40多项。参加我省举办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我市每年都有10余人获奖;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建设,举办了校园科技节,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普工作现场会议。充分利用社区科普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技馆、青少年宫等资源,组织科技专家为青少年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动手实践等活动。航天英雄翟志刚、英雄航天员刘伯明来佳木斯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举办了航天科技国防教育报告会、航天科普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并为佳木斯第一中学“航天英雄林”揭牌。
5、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我市积极开展“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我市的前进区园林社区、站前南社区、富锦市民主社区等9个社区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全市上下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契机,不断完善社区科普教育功能;依托社区服务站、活动室、图书室、科普画廊等教育阵地,倡导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重点,在城区广泛开展了“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等活动。每年市科协都组织学会和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爱护生命、远离毒品”、7
“食品安全”、“防震减灾”和“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介绍了抗震减灾、节能减排、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发放各种科普资料4万余份(册),进一步提高了城镇人口科学素质,丰富了城镇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
四、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们加大改革发展力度,积极推动自身建设,我们自觉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发挥优势、履行职责的水平,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科协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创先争优等活动。特别是以“两争两创三服务、六比四做到”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科协机关党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几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显著提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着科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我们要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时俱进、埋头苦干、大胆探索,努力开创我市科普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不断开创全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县长 韩金鼎(2005年9 月9 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近年全县教育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今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确立,确保教职工工资发放的机制逐步完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在1%、2%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左右,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完成率达90%以上。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已从2000年的1000人上升到2004年的3882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从14%提高到了34.7%。民办教育起步良好,像山、育才两所民办高中相继成立,55所民办幼儿园初具规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及学制改革已全面推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教研教改成绩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初、高中会考合格率逐年上升,高考上线率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
2、职业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 县职校、县五中先后与天津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新闻出版学校等东部优质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打开了职校招生工作的新局面。县职校招生人数由往年只招收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两所职校又派人前往东部地区,积极与当地企业联姻,为毕业生就业想办法,探路子,逐步扭转了多年来停滞不前的落后局面。
3、信息技术教育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通过学校自筹、电教扶贫等形式,尤其是随着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全县信息技术教育装备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全县达到“模式一”标准的教学点有91所,“模式二”标准的完全小学有268所,模式三”标准的中学有52所,分别占同类学校总数的51.1%、77.5%、91.23%。三种模式覆盖面接
-2-近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的82.8%。
4、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继“贫三”、“义教”的实施,2002年以来,共争取到上级下达项目和捐赠项目131个,项目总投资5498万元,其中上级下达3702万元,县上自筹1392万元,社会各界捐赠443万元。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453155平方米,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总面积分别达到3.5、3.46、3.62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舍紧张的矛盾,为全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5、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2.68%、87.29%、44.83%,学历合格率逐年上升。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区及辖区内初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教师聘用制全面推开。2000年以来,通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培训、普通话培训等方式,先后培训教师达7684人次,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了新分配教师到山区薄弱学校定期支教的制度。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壮大,全县现有省级骨干教师32名,市级骨干教师159名,县级骨干教师28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4人。
6、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狠抓了对中小学的规范化管理和乱收费治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
-3-学“一费制”政策,推行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校务工程”。加强了校园和周边环境治理,建立了学校治安安全工作制度,强化了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两基”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腰软的问题仍然存在。小学直升率低,学区、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基础设施薄弱,危房面积较大,改扩建任务繁重。二是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整体素质不高,骨干教师超负荷工作的现状比较严重。三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缓慢,农村教学点布点依然过多,部分九年制学校和独立初中规模过小,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四是高中教育后劲不足,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五是民办教育刚刚起步,生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六是一些学校校长全局意识不强,办学行为不够规范,乱办学前班、补习班,乱收或变相招收“择校生”等现象依然严重,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
-4-条件的制约;既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又有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既有需要政府解决的,又有需要各有关部门配合解决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才能有所突破,促进教育的更大发展。
二、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近年来,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市享有高考上线率“六连冠”的殊荣,但面对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全县上下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以改革、发展、稳定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四项改革;全力抓好发展高中教育、提高初中教育、巩固小学教育、规范学前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五项重点工作,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打造甘谷教育品牌,努力建设教育强县。
(一)抓主抓重,全力打造教育品牌
1、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不断满足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高中的管理,每年至少要组织召开两次高考研讨会,对各高中高考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薄弱高中,稳定各高中生源与师
-5-资,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各高中协调发展。要宏观调控职普教育结构,在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升学导向和评价导向上鼓励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优惠政策等方面要与普通高中同等对待。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促进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继续加大联合办学力度,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职教资源优势,与东部优质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异地就业。下大力气解决基础教育“腿长”,职业教育“腿短”的问题。要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变应往届同时评价为以应届评价为主,往届为参考的新机制。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利用,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使高中教育迈上良性发展的路子。要在重点办好各公办高中的同时,继续办好现有两所民办中学。积极探讨公办民办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促进和带动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要针对两所民办学校生源不足、师资缺乏的问题,通过禁止川城区初中举办补习班、控制高考补习班规模、剥离完中初中部、实行高一新生录取应往届区分政策、抽调支教教师去民办学校任教等措施和办法,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有关乡镇、部门要通力协作,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快为像山中学解决20—30亩校园用地,以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各高中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努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力争于2010年,实现全县6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目标,要狠抓学校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和
-6-高考研讨工作,争取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甘谷一中要将自己摆在省级示范校的位置,放眼全省、全市高中教育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好省级示范校的带头作用。县二中要积极利用原驻县炮团二营营部60亩土地划归学校使用的有利时机,抓紧高中部的建设工作,力争两年后高中部能容纳3600人就读。三中、四中要借小城镇建设之机,拓宽校园面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五中要在抓好职业教育的同时,抓住恢复五中建制的良好机遇,逐年扩大普高招生规模,走职普沟通的路子。六中要加快工程建设步伐,采取切实的措施,继续保持农村中学领先的地位。要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加快发展,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避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要处理好与“普九”的关系,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有利于“普九”的巩固与提高,要与初中规模发展相适应。
2、下功夫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中教育发展后劲 解决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腰软的问题,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学区校长和初、附中校长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向学区校长压担子要质量,学区校长要向学校校长压担子要质量,校长要向教师压担子要质量,初步形成层层压担子,层层抓质量的工作机制。要对初中会考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同类学
-7-校末尾的要解聘校长职务。要切实加强初中薄弱校建设,对连续多年处于后进的学校,要进行重点调研和督导,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和办法,促进各校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初中教育质量,为高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源基础。要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初中管理办法和评价制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使初中会考六合率逐年提高。
3、不断巩固小学教育,努力夯实初等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巩固提高是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乡、村两级组织和学区、学校一定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教育、财政部门要认真实施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 “两免一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实做细做到位,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 “两免一补”工作的全面落实。妇联、团委、工会等组织,要继续实施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广泛宣传、发动社会、个人捐资,做好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努力使每一位贫困家庭学生不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对尚未入学和已失学的儿童少年,要做好劝返工作,特别要注意提高女童的入学率,降低女童的辍学率。学区要下大力气控制学生留级现象,剥离小学学前班,为小学学制“五改六”腾出一定的教室,逐步解决小学班额过大问题。
4、全方位规范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要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列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入园率,力争到2007年使全县70%的幼儿能够接受学前一年教育,50%的幼儿接受学前一年教育。县上今年将在城区兴建的全县幼教中心,各学区也要争取在2007年前建成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承担对幼教师资队伍的培训职能,辐射带动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管理和评估办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办园资格审查、监督和管理,尽快使民办幼儿教育的走向规范。
(二)强化措施,确保教育健康发展
1、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主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坚持“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县级财政将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做到“三个增长”。各乡镇不仅要把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先考虑,更要切实履行维护学校治安秩序、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划拨建校用地等责任,有条件的乡镇还要拿出一些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优先保证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要下决心解决好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城区学校和山区学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消
-9-除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努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要努力解决好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和节约资源,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全县各类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甘谷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遵循“积极稳妥、分层推进、小步快走、注重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聘后管理办法,加强对已聘15个学区校长和所属中小学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聘后管理,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校长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县直校从今秋开始,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行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从今秋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建立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教师工资同教学实绩挂钩,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教职工工资分配制度,按劳取酬,优质优酬。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和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坚持分配到川城区学校的教师
-10-到山区学校任教的服务期制度,坚持川城区学校支教帮扶山区学校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解决教师分布不均、川城区教师相对过胜,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严重缺编,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带动和扶持薄弱校的发展。要加强对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加强以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新分配教师岗前培训等,把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展培训内涵。要加工能力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对广大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扶持骨干教师尽快成长。
3、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甘谷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计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的措施,狠抓落实,实施好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六大工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探
-11-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要结合城乡教育实际,逐步探索村校结合、家校结合、社区和学校结合、法制教育基地和学校结合的教育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加强工作调研,分析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4、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理直气壮地讲质量、抓质量,提升教育发展的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推进七项工作:一要推进教育理念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同时,逐步推进高中课程实验改革,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评估。三是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成长的质量监控及评价制度。四要推进教育科研创新。加强教研教改,改革教学
-12-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县小学“双合率”,初中“六合率”和高考升学率有大辐度地提高。五要推进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六要强化质量意识,实行教育质量三级通报制。教体局对县直学校和学区、学区对所属学校、学校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情况,通过一定形式,定期向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通报,以便于各级组织、人民群众了解教育,从而构建教育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更好地关心支持教育,并有效地监督教育。七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用于教学,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整合教研、电教等方面的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使用效益。要加强学区“远教专干”队伍建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抓好对应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培育和命名一批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发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正常使用。
5、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实践证明,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全县上下要抓住乡镇撤并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在保证学生不流失的前提下,适当撤并规模过小的九年制学校为小学,教育资源不足的小学为教学点,合并一些规模过小的初中,撤并距离较近的学校。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要注意做好群众的动员工作,注意将学校布局调整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学校危房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精心操作,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危改项目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源、目前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切忌搞重复建设和超标准建设,切实提高危改资金的使用效益。城区教育由于多年没有得到项目支持,加之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校舍不足、危房严重的问题已十分突出,解决城区面临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各有关乡镇、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抓好城区改扩建城区五大校,消除学校现有危房,解决中小学生入学难、班额过大的问题。具体为,撤并东关小学并入柳湖小学,扩建柳湖小学。在柳湖小学修建一幢32个教室的教学楼,使该校能容纳2600名学生就读;改建西关小学,新建一幢24个教室的教学楼;扩大模范初中办学规模,新建一幢24个教室教学楼,-14-将该校办成一所拥有30个初中班、6个小学班,容纳1800名初中生、400名小学生就读的九年制学校;通过接收和改造电子仪表厂,搬迁康庄路初中,将原康庄路初中改办为康庄路小学。
6、加强教育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是代表县政府行使督政督学任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在督政督学方面坚持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职能,充分发挥“监控”作用。一要强化督政行为。对教育的决策行为,运作执行情况、教育执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情况、教育经费的落实情况,制止学生流失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查。要加强对教育工作中一些倾向性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的、深入的督导。二要强化督学行为。对各学区、县直各校的全面工作进行综合性督导评估,把促进“两基”成果的巩固提高和基础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当作督学的中心工作,进行随机性检查和抽样检查,要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过程、标准、质量、评价进行监控督查,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工作质量、学生素质状况进行评估检查。三要构建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提高督导实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尽快建立综合性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检查三种长效督导评估机制,改革陈旧的教育评价方案,制定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评估方案,-15-促进中小学尽快建立起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要充实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使督导工作在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7、纠正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被称为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几年来,各中小学校长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上,确实做出了不懈地努力,推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学校在收费、招生等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尽管是个别的、局部的,但它完全背离了教育事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形象,败坏了教育战线的声誉,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带好队伍,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使教育战线这支队伍能够担负起新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光荣责任,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一盘棋思想,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宗旨、发展思路上多动脑筋,多想办
-16-法,坚决刹住一些学校的乱收费、乱办班行为,全面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坚持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教育的公平公正,推进教育的有序竞争。
8、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像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那样,把教育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以教育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教育、人事、编制、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改扩建和新建校舍的,各有关部门要比照国债项目建设办法,采取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减免各种行政性收费。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综治、交通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校门附近交通安全的管理,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网吧、歌厅、游戏厅、音像制品商店,检查整顿校园周边的饮食摊点,为学校教学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团体都应将支持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一所或几所农村薄弱学校,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支持。教体局要切实强化机关干部联系乡校
-17-制度,明确人员职责,改进工作方法,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发展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全县教育工作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孕育着新的发展潜力,让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求真务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县教育更快、更好、更协调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明确思路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明确思路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在新的起点上全力开创伊协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无为县伊斯兰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工作报告
(2012年6月16日)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尊名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色兰!
我受县伊斯兰教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十年来的工作回顾
感赞真主,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无为县统战部、民族宗教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县穆斯林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伊斯兰教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动员全县广大穆斯林群众积极投身富裕无为、和谐无为、幸福无为的大发展建设热潮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县伊斯兰教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穆斯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4年无为清真寺获巢湖市先进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一)明确思路,努力恢复宗教活动场所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县的伊斯兰教会活动就已停止,八十年代国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正常宗教活动,由于历史原因,7户回民居住在清真寺内,致使宗教场所不能恢复,正常宗教活动无法开展。三届伊协一班人历经十年,经过艰苦卓越的奔波操劳,最终未能解决。四届常委会上任伊始,就不畏艰难,顶难而上,跑路子、找关系、与内住户谈心、沟通,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达成补偿安臵协议。清真寺移至城东进行新建。恢复了中止五十余年的宗教活动。
(二)以民为本,替民作想,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回民公墓”的建设 随着我县穆斯林群众老龄化结构状况加快,以及原城南镇河行政村的墓地已无空地,我们把解决回民殡葬用地问题一直当着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05年起,我们就多方呼吁上报,要求解决回民墓地。经过几年的奔走操持,于2008年5月在石涧镇胡岗行政村征地1300余平方抛荒地,作为回民殡葬用地。地有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高低不平,杂乱无章的荒凉景象,连出入道路都没有。协会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制定落实措施。跑省里、市里,去周边县、市走访、学习先进经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回民公墓管理工作的意见》、《回民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回民公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改变了回民公墓存在的基础设施破陋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不完善、收费标准不明确、服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回民殡葬服务,受到回民群众的赞誉。
现在的石涧回民公墓道路畅通,墓区布局统一、规范、合理、整洁,新建了休息处、值班室,购臵了露天雨篷等用品大大改善了回民公墓的殡葬条件。
(三)发挥自身优势,为民排忧解难近年来,伊协在积极探索加强联系团结穆斯林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模式,有效破解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搭建了伊协组织融入穆斯林群众、引领穆斯林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新平台。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交“政协提案”十余件,所有提案既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又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多件提案获得“优秀提案”。
(四)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宗教政策宣传、积极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基本规律,从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基层基础、依法加强管理入手,认真研究解决宗教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协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筹协调解决突发问题。定期向县政府宗教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宗教事务条例》颁布以来,我们始终把《条例》的贯彻落实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让广大群众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采取多种形式把其中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们拓展和细化措施办法,研究确定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实际步骤,借鉴其它教会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二、几年来的经验和体会
各位代表,我们在回顾、总结工作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党和政府以及全县穆斯林群众的要求与希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希望代表们对县伊协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县伊协成立以来,没有分文办公经费,所有用费都是自付,因而对各方面的工作极为不利,也使县伊协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被恶意侵占,致使正常宗教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整顿作风和优化程序势在必行。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之年。是全县上下“融入新芜湖,推进新发展”加速县域经济跨域崛起的大发展之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仍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加强对穆斯林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大力弘扬伊斯兰教倡导的和平、和谐和敬主爱人的“两世吉庆”宗教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县伊斯兰教工作新局面。
一、抓班子、带队伍围绕组织建设抓好协会工作 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经济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协会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抓、负总责。要选准配齐班子工作人员。再者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落实、创特色围绕经济建设抓好协会工作
一是要依托优惠政策抓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要由协会主要领导直接抓落实,做好服务,对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促进顺利建设。三要围绕明确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穆斯林群众的力量,号召他们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开展全方位招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附加值高、群众受益大的项目。同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经济环境,为经营户排忧解难、提供服务,保证引得来,留得住,有钱赚,实现共赢。
三、抓制度、强管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抓好协会工作 按照“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指导思想,一是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切实建好清真寺寺管会,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倾全力帮助回民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致富,为构建“和谐无为、文明无为、开放无为、富裕无为”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在宗教工作上认真按照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的要求,积极落实信仰自由,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努力使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和谐无为建设。(撰稿人:余斌)
第四篇:开拓进取 稳步提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开拓进取 稳步提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 2009 — 2010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张格庄镇党委政府和福山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张格庄中心小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讲团结,树正气,出成果”为指导思想,按照“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打造队伍;重视教育质量,坚持全面育人;创办满意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路,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一、安全工作防控得力。传染病防控方面,中心小学主动争取政府和镇卫生院的物资支持,做到从中心校到每一个班主任到每一名学生、幼儿都将防控要求落实在行动中。各学校通过班会等途径对师生进行预防甲流感等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正确的预防常识。学校制定了应急预案,每天坚持做好晨检、消毒、为学生泡手、体温测量、紫外线灯照射等工作,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教育下也养成进校先泡手的习惯,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方面尽到了责任,做的是全区最好的,张格庄是全区唯一没造成甲流流行的学校。
在校园安全保卫方面,取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心小学对三所学校、两所幼儿园围墙进行了安全防护改造,为各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保安。对保安人员在值班时间、岗点站位、巡视范围、记录内容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纳入学校管理。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给予适当关心,夏天有遮阳伞,有热水,有中午就餐时间,有报纸看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里的平等一员,从而爱护学校,安心执勤。根据要求,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和出入审批登记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开关门时间、接送管理和请假点名制度,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通讯网络。在保安到岗之前,教师轮流担任门卫期间,杜家崖做的更好一些,男教师6:00多一点就上岗了,上下班交接得好,没有空岗的情况。三所学校的老教师做出了榜样,不摆架子自我检点不讨批评,年轻教师勇于学习,自觉自律自省。
中心小学健全制度措施,按要求加强了交通安全、校外安全、防火防毒以及使用水电气安全等方面工作。规范课堂行为,体育课不做危险项目教学,远离存在危险隐患的场地、器械,各学科的课堂上都杜绝体罚和言语侮辱等变相体罚行为。课间不做危险游戏,午睡时间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暑假,三所学校校舍需要加固改造,在镇政府、教体局的协助下,学校教师尽心尽力,密切配合,按时按质完成了改造任务。2010年5月份,中心小学又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对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防护改造。一年中,中心小学对三所学校班级照明和微机室进行了线路改造;分两次添置了中小型幼儿玩具和大型幼儿玩具;争取政府支持,解决取暖经费不足问题,保证老师、学生们温暖过冬;在教体局的支持下,更新网络交换机;新添置了11台手提电脑,达到了全镇50周岁以下的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又利用手头资金,更换了部分办公桌椅;“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到位,所需近2.3万元也一次性拨付厂家。
本学年,学校的一大重点工作是准备市、区的体育卫生督导检查,在体育器材缺口较大、卫生器材还是空白的情况下,学校争取了教体局的资金倾斜,按照省定一类标准配齐了所有器材。学校领导教师密切配合群策群力,规范整理好专用室、软件材料和场地,做好新器械的登记和安装工作,利用好已有器械。
三、爱岗敬业师风纯朴。教师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安心岗位,默默奉献,体现了张格庄中心小学教师可贵的品质,这是我们的精神所在。在今年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达到96.3%,群众良好的口碑是学校在教育局和镇政府领导下的最大成绩。
每天,教师们总是早早到校,带领学生清扫卫生;早早来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办公时间,总是认真备课批改教研,很小有做业务之外的事情的。很多老师利用课间、中午时间主动辅导学生,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009年元旦前后大雪,1月6号那天,尽管还没通车,但是,中心小学到各校查看,杜家崖学校的老师们已经把积雪清扫完毕,杨巧义老师连续几天吃住在学校;上官学校的刘辉老师徒步两个多小时,行程30多里赶到学校;许多老师或是步行或是打车自觉按时到校的。
在春运会中,三所学校投入精干力量准备花束队、运动队训练,上官学校全员参与人人动手,体现出团结凝聚和谐的群体氛围。
在全区文艺汇演中,张格庄小学梁丽君、王文倩老师指导的合唱队成效突出,后来代表福山区参加市比赛得到好评。在市区科技赛中,衣胜利、赵永光等5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奖,孙少英、胡祥庆辅导学生在区书画赛中获全区团体总分第二名。胡祥庆老师作为老同志,家里老伴还需要侍候,他做到了家庭工作兼顾。
教师们通过自己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既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又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保持辩证的思维,平静的心境。辩证的思维、平静的心境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是有益无害的。
四、教育科研成效初显。学校依据《评估细则》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进行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通过师生工作学习成果展评督促日常工作落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领导和教师打开眼界,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组织班子成员先后到回里中心小学、福新中心小学、兜余紫埠小学、栖霞庙后小学参观学习。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选派16名年轻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研讨学习会议。半年累计学习资金8000多元,而学校的专项资金全年不足5000元,多余部分只能从其它经费里取,相应的就要减少其它开资。因此,教师们十分珍惜外出机会,用心学习,学校感到这样做很值得。
2009年10月份,学校为全区“十一五”课题结题提供参观现场,我们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得到了专家、领导的肯定,孙运真老师代表课题组作了发言,王妍丽老师的学习成长经验材料受到时任教科院主任的管锡基同志的良好评价,并发表在《烟台教育》上。
中心小学在全区中小学网站评比中获得第三名(中小学一起);博客教研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一直名列全区前茅;栾金光主任的班主任工作网页被远程教育采用,发布在全国教育网上。孙继娟等5名教师在班主任远程培训中表现突出,孙少英等15名教师在烟台市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奖,路霞等5名教师参评是优质课,巴美春的教学案例获市一等奖并被选入“和谐高效课堂丛书”,刘丽媛、于晓红、孙少英、王妍丽、路霞、孙美丽等8名教师在我区首批教学基本功评比中获A级,在刚刚公布的我区第二批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又有8名教师获A级。
烟台市政协领导到中心小学调研,对姜晶晶、刘丽媛的课给与特别认可,市领导说:没有想到在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有如此高水平的教师,学文明理处理得自然得体。
正因为有一大批这样业务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有他们的认真工作,张格庄的教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稳步提升,让张格庄中心小学成为福山区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张格庄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五、应对检查有条不紊。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学校需要拿出不少精力时间、人力物力应对各级各部门检查评比。本学期,我们准备、迎接了市、区关于体育卫生工作、学校常规管理年工作等多项督导检查。中心小学的领导成员各负其责,各把关口,各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日常材料的积累,全员参与分工落实任务,相互配合,收集、整理材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准备。
在市仪器站的督导中,市领导从300多仪器中选出100种要我们展示,王绍波老师能够顺利应对,当时就得到市领导的很高评价,区领导也作为典型在会议上专门表扬。我们的陪检人员都是齐心协力,跑前跑后,体现出“分工合作,关键时刻一起上”的良好团队意识。衣胜利老师听到检查主动推迟双休日回家时间,把自己分管的材料整理好。
每一次任务的出色完成,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科学调度,都有一大批骨干的引领,还有大家积极配合群策群力。我们要在准备迎接各级检查的过程中转换思路,不断进步,学会规范日常行为,重视做好过程性工作。
六、教学特色有所体现。这方面,王植学校长、孙运真老师动了脑,也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许多班级文化栏目、校园文化环境保持良好,对良好师风学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宣传引领作用。我们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突破口,增加学生阅读积累,打造学校文化的特色。学校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摘选)、《增广贤文》等为诵读重点,在各个学校每个班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元旦前夕举行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比赛活动,较好的展示了读书成果。
中心小学提出课内外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动手实践结合的教学思路,提倡开放图书室和部分仪器,让学生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我们还需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让我们的学生人格端正、心理健康。
一年来,中心小学在教体局科室对学校的十次日常工作考评中,获得八次第一、两次第二,包含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和两所高中在内,名列总评第一名。区《校长论坛》2010年第一期对我校进行了典型宣传,中心小学获得“烟台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典型等市级荣誉称号。
七、今后工作要求
回首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今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或改进下面几项工作:
第一,将常规工作做细致。安全工作,思想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教学工作,这些涵盖师生双方面的工作,还有教师自身学习提高工作。从领导到教师一定按照规范和要求一一落实。不管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都必须强化法规意识,实施依法治校,学会依法执教,避免感情用事或受到人为干扰,这也是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维护每个人平等的权利。
第二,特别突出教学质量的中心地位。教学是造就人才的系统工程,教师们一时一刻也不能失去师者的良知,心中要时刻装着张格庄的父老乡亲,以“培养全面和谐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为指导,不仅仅关注分数,在教好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拓展课外学习,开展一些活动,重视动手技能的训练,做到动脑动手相协调,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事的思想习惯,尊重学生身体、智力、家庭等各方面的差异,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造就学生健全人格,以教师良好的表率引领学生做人做事。
第三,在各级各项活动中确保合格要有亮点。中心小学在六一节、元旦等节日或期末结束前,总要结合日常教学举行必要的展示或评比活动,旨在以这些活动起到促进平日工作的作用。中心小学还要分出较多的精力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评比和参观交流活动,这也是体现学校风气、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各项工作,须事先分项到人,每个人都做好过程性工作,留好每天、每周甚至每个阶段的资料,避免临时突击。教师们要在各自的位置上都发挥出积极作用,“众人拾材火焰高”。
第四,希望教师多学善思,拥有一个好的心境。人的一生应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学校倡导学习,一部分是知识积累的需要,更多的是安身立命的需要,拥有进则淡然退则坦然的心境,增加生活的智慧,这就是成长。
日常生活当中,教师们都会经常遇到困惑、挫折,处理不当就容易使自己陷入怨恨、敌对、耍小聪明、使诡计的误区,岁数越大思维越单一,抱怨越多,心胸越窄。正确的做法是反思自己,通过自省达到自悟实现自立,自立就是有较强的自我心理平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坚持学习,就是要换得一个平和豁达的心境,把握生活幸福的钥匙,幸福就是一种心境。知足常乐,追求越多抱怨就会越多,希望多做实在的事,少做虚幻之想。人的一生其实都在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学习,最终是为了研究好这两门学问。做人做到有良知,做事做到有尺度,就不会有大闪失,就问心无愧了。
2010-8-30
第五篇: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1年5月12日)
刘玉亭
同志们:
总局党组和周伯华局长交给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系统人才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十二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创新执法,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刚才,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系统人才工作取得的进展,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系统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不断开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受总局党组委托,就贯彻落实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系统人才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十一五”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国家发展同步,伴改革开放前行,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坚持不懈推进人才工作,坚定不移提升队伍素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喜人。
(一)真抓实干,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总局党组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系统人才工作开启了全新的局面。
一是人才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围绕依法履职、服务发展,着眼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总局党组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相继提出了“三个过硬”、“四高目标”、“四个只有”、“五个更加”等一系列有关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发展理念,强调了深化“四个更新”、加快“四个转变”、具备“四种能力”、争当“四个模范”等一系列有关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全系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各地在统一思想、提升认识的基础上,立足地区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深化人才发展理念,在工作中强化队伍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工商行政管理特色、符合工商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思路和模式,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人才工作的主线更加突出。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线,一以贯之,常抓不懈。2006年,总局在山东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会议,为“十一五”期间基层人才建设明确了方向;2007年,总局在新疆召开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各地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大规模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生了良好效果;2008年,以落实新“三定”、停征“两费”为契机,全系统围绕职能调整和队伍转型,大力开展基层干部业务培训,成效显著;2009年,各地狠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总局在重庆召开了全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地在基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三是人才工作的举措更加务实。为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总局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普遍建立了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互动、各方广泛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全系统围绕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人才工作举措更加立足队伍实际,更加注重效能提升。特别是在教育培训方面,各地坚持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培训工作更贴近基层工商实际,更符合队伍发展规律。
(二)务求实效,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发展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工程,以“三个过硬”为目标,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抓培训强素质,抓基层打基础,工商人才队伍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与突破。
一是重吸纳,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各地紧紧抓住公务员招录契机,立足人才需求,严格按照逢进必考、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招录原则,积极吸纳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招录更符合工商人才标准,人员吸纳更有利于队伍结构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招录干部2991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3336人,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
二是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针对干部队伍相对老化、专业结构单
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监管执法业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一步加快队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现人才队伍在机关基层之间和城乡之间合理分布。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占干部总数比例由2005年的52.78%增长至88.25%,增长了约35个百分点;其中与工商业务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干部占78%;全系统硕士、博士研究生从2005年的480人增加到6431人,增长了12.4倍,干部队伍的高学历比重进一步上升。在调整知识结构方面,各地通过招录、在职进修、业务培训等方式,重点解决食品安全、电子商务、反垄断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管人才缺口问题。
三是重培训,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依托总局行政学院及各级干部培训机构,全系统以提升现有人员素质为重点,推进干部培训,鼓励岗位成才,深入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系统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万期,培训干部330多万人次,圆满完成了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实施“领导人才培训工程”,截至目前,省、市、县工商局“一把手”轮训任务已全面完成,地(市)局副职领导干部轮训基本完成,省局副职领导干部轮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以提高监管执法能力为重点,实施“基层执法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符合基层执法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建设专业化行政执法人才为重点,实施“执法骨干人才培训工程”,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素质优良、规模适当、能够攻坚克难的梯次骨干人才队伍;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协调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工商人才培训工作,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已经成为在现有条件下提升队伍素质、加快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有效推动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重效能,人才队伍建设显现成效。各地在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应用,以人才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人才应用促进业务提升,工商行政管理“三个过硬”的干部队伍建设在依法履职、服务发展、应对国家大事难事中凸显了强大的战斗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中,工商部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企业的广泛好评;在服务保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工商队伍展现出了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基层工商干部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作风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赞赏;在妥善处置“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应对拉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中,基层执法人员积极维护市场稳定和民族团结,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实践证明,在应对难事、办好大事中,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作出了贡献,得到了认可,多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三)注重长效,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过去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五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着眼长远,注重长效,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能够保障工商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的制度体系,为全系统营造了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围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总局在广泛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完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力度,制定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了一批涉及基层建设、人才发展、教育培训的制度规章,为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始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阶段。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2007年10月总局行政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发挥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支社会化的师资队伍、一套符合工商人才队伍特点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初步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培训的良好开局。以总局行政学院为中心、各级培训机构为支撑,培训制度日趋完善,保障机制日益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实现了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并行、总局培训与地方培训互补、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三个过硬”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拔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各地积极探索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为基础的督察考评体系,不断完善以职务晋升、评先表彰和教育培训为主的激励机制,以事业心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以实现岗位价值带动岗位成才;建立了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广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制度,有利于人才队伍发展的选拔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在国家公务员局的大力支持下,总局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基层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基层工商干部的积极性。总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先进表彰,以及一年一度的先进模范代表休假疗养制度,在全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树立了工商部门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鼓励成才的良好形象。
四是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各地坚持在工作实践中用好用活人才,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将轮岗交流、挂职锻炼作为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普遍开展了机关干部基层挂职、基层干部机关挂职、所长与科长交流,省局处长与地市局长交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岗位交流等工作,在交流中实现队伍素质提升和人才配置优化。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使命和各项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过硬”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紧紧围绕提升依法履职、服务发展能力这个关键;必须从干部队伍现状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主动,多措并举。这些都是对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建设带规律性的认识,来源于全系统的丰富实践,集中体现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智慧,对推动全系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倍加珍惜,切实加以运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意识仍有待加强,梯队人才的建设机制还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干部队伍相对老化明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短缺,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统计分析等专业人才缺口仍然较大;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欠缺,更加有效调动干部积极性和创造力,仍是当前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二、认真贯彻落实人才战略部署,为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题主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而是一场深刻变革。工商行政管理更好地推进“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本要靠人,关键在人才。只有实现人才建设的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保证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才能支撑和促进“五个更加”的实现和深化,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总局党组和周伯华局长认真分析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等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的要求,以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各级人才库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既有人才资源为基础,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培养造就“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抓好落实。为切实把人才战略落到实处,根据周伯华局长和总局党组的要求和部署,要着重抓紧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发展格局。
人才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和市场监管水平的保证。努力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格局,重点是在优先上下功夫。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就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二是大力营造人人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人才的本质是知识性、技能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人人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就是要从人才的本质出发,重知识、重技能、重创造、重实干。全系统四十几万人的工商干部队伍,是我们人才队伍的基础和基石,是工商系统的宝贵财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学历但不唯学历,重视资历但不唯资历,尊重知识但不纸上谈兵。三是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努力形成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坚持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等基本原则。要深刻理解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准确把握人才优先战略布局的内涵,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工商系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认真按照周伯华局长提出的要求,经过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争取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效能显著的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二)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作用。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就是要扎实推进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层监管执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充分开发工商系统内外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领导人才、专业化监管执法人才、高水平技术支持人才、复合型基层实用人才和高效能综合管理人才等五类重点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事业中来。
一是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实施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高素质领导人才,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各级领导人才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工商系统履职效能的关键,是决定工商事业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实施领导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各级行政机关一把手为重点,全面提升各级领导人才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既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培养教育体系,也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轮训制度;既要注重现任领导人才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后备领导人才能力的提升。二是以提高专业技能为核心,大力实施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业精于勤,贵于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中,需要大量的专家型人才给予智力支持。大力实施专家型人才开发工程,要注重发现、培养、引进、使用那些在专业领域业务精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创新能力、对专业工作发挥引领作用的人才。三是以提高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复合型人才具有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适合并胜任多种岗位职责要求的特点,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要着重选拔那些熟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具备综合知识和能力、善于把握全局、擅长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重点使用。四是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基层监管执法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数量众多、体系完整、覆盖广阔的基层执法队伍,是全国工商系统的根基所在。大力提升基层监管执法干部的能力,至关重要。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到2015年,基层业务标兵和岗位能手分别占基层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5%和15%的目标。五是以提升新型领域执法能力和工商信息化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目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高水平专业性人才。各地要紧紧围绕工商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强紧缺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制定详实的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开发计划,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开发工程。各地要积极探索聘用制公务员招录、聘用等方法,引进更多的紧缺人才。六是以实现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努力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工商英才。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系统形成关心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人才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给干事的青年才俊提供舞台,给干成事的青年英才提供发展的空间;要引导青年干部牢固树立“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的人生理想,在市场监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到2015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培养的青年英才,要达到占本机关40岁以下青年的10%-15%的目标,为工商事业改革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七是以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程。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和政治性任务。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建立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领导人才、专业人才帮扶中西部地区,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师资团”、“人才服务团”等活动,促进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中西部地区的省区市工商局要制定本地区人才发掘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业务骨干到对口帮扶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总局机关学习锻炼,增长才干。总局和各省市工商局要积极鼓励人才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流动,推进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全面开展人才库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事业发展和干部成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人才库建设是事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十二五”期间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周伯华局长在讲话中对如何全面开展人才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构建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四级五类立体人才库。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总局党组的部署,按照急用先建、整体推进的原则,分批次建立健全涵盖领导人才、行政执法、专门技术、基层实用和综合管理人才的立体人才库,实现各级各类高端人才入库管理。总局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司局要抓紧制定入库人才标准,增强人才库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入库人才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二是以高端人才带动“三个过硬”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突出业绩能力的入库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端人才库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系统内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视野。要及时总结各级各类高端人才的成才经典案例,加大高端人才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在全系统形成重品德、讲能力、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员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以高端人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带动“三个过硬”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实现人才与工商事业的融合发展。要制定入库人才优先培养、优先选拔、优先使用的配套政策,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管理制度,形成人才辈出的长效机制。在建立向高端人才倾斜的干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按人才能力、贡献配置资源的机制,使人才能级序列与领导职务序列一并作为队伍管理与激励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科学化。
“十二五”时期,全系统要把人才教育培训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注重提升人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切实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一是把提升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要围绕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和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培训;围绕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切实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围绕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围绕提高执政为民和创先争优能力,全面开展职业道德和作风素养培训。对提升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的教育培训,更注重实践的培养锻炼,做到虚实并重,突出实效。二是将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教育培养专家型、复合型的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为工商系统依法履职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高度重视基层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基层监管执法干部是工商队伍的主体和主力。工商系统的工作落实靠基层,工商队伍的形象看基层。要把系统专业化建设和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步进行,深入开展基层干部轮训培训,优先保障基层培训经费,注重为基层培养师资,推广在线学习、远程网络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三个过硬”高素质基层执法队伍。四是坚持以用为本,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实训化、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在于有用,培训的效果在于实用。要挖掘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全系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分级负责的培训体系。深化分级分类培训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同级分类培训大纲,重点开发实用性培训教材,大力发展远程教学和网络培训。突出实践特色基地建设,引导培训机构以实效求发展。
(五)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是全系统长远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在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上花大力气,在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上下真功夫,为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全面推行岗位职责管理。三是深化人才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四是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五是加强政策研究力度。六是加强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同志们,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呼唤人才,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需要人才。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事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按照总局党组关于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科学谋划,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切实做好人才工作,为大力推进“三个过硬”的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