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

时间:2019-05-15 07:3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

第一篇: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

摘要:近些年以来,国家为减轻中小企业税务负担,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其中营改增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隆重出台,其对于减轻中小企业实际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2016年12届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即健康管理行业也将迎来营改增的施行,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营改增,制定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成为摆在所有健康管理行业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企业财政管理理论和国家财政发展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营改增政策的基本概念做简单阐述,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现状提出本人关于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权作参考,仅做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管理行业;营改增;纳税筹划策略;试点方案;财税体制改革;降低财税负担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人均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大家对于健康的重视不断攀升,除却经济条件较好的私人自费体检,许多企事业单位更是将健康体检作为员工的长期性福利之一。各大医院纷纷开设体检中心,再加上许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更是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也为本就竞争激烈的健康管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营改增,减轻实际纳税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位健康管理行业工作者面前的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营改增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推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所在

所谓营改增,实质上是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及企业由原来的对营业额进行收税,变为现在的对增值额进行收税的模式。营改增的实施和推广,对于减少重复纳税环节,有效降低税收支出,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改增对于我国财税体制及企业发展益处多多,归结如下:

(一)优化我国税收体系和结构布局

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其主要财政来源仍然依靠当地的营业税,全面实施推行营改增,将使征税范围更加明晰,大大减少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的税收模糊地带,进一步推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再分配改革,对于我国税收体系和结构布局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营业税本身的缺陷性

国家实施营改增的必要性在于营业税自身的缺陷型。营业税要求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一个涉及到营业额的环节都要进行征税,常常导致重复性征税,且营业税通常税率较高,大大增大了企业的税务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体现和保证国家税收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实在必行。

(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税收成本在企业运营的总体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一旦税收成本减少,能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活力。营改增的推出,特别是在总理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要求下,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成本,有效避免营业税可能存在的重复征税行为,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通过实行营改增,有效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国家在原先增值税的13%和17%两个税档间又插入了6%和11%两个低税档,同时对于以往按照营业额的5%税率进行征收的方案进一步作出改变,只要企业达到了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企业在缴纳税务时只需按照纳税额的3%进行缴纳即可,节省下来的2%费用则可以充分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关于健康管理行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的可行性建议

(一)重视税企关系和谐,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

营改增的实施必然会使健康管理企业的税务对接重心由地税机关转向国税机关,税收的更替也将使税务机关与企业间重新审视对方,因此健康管理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策略的过程中,要注重积极主动地与国地税机关就相关税收政策及变化做到及时沟通,力求保持税企关系和谐,避免厚此薄彼导致税企关系的恶化,影响健康体检行业财税的管理与安排。

(二)积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

当前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还处于试点阶段,各项政策俱在不断完善之中。根据新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于征收增值税。需要注意的是,本项所称的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按照不高于地(市)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包括政府指导价和按照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等)为就医者提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所列的各项服务。此处需要斟酌的是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正确界定各健康管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适用政策并且清晰核算,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税收减免或税收延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保证企业资金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三)审慎进行纳税人身份登记,实现合理纳税筹划策略

现行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为500万元(含本数)。据相关数据表明,实行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下降面可以达到70%甚至更多。而在注册会计师税法书中关于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也明确阐明,当产品销售增值率小于17.65%,选择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是可以起到节税作用的,相反,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相对有利。

(四)谨慎选择适用免税优惠,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针对医疗行业现行的免税特质,各健康管理企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盲目跟风。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经营模型,合理预估在创办成立、成熟运营等各个阶段的供应商筛选、产品定价等策略、充分理解健康管理行业前期投资巨大的行业本质并物尽其用,做到清晰核算,谨慎选择是享受免税抑或放弃免税。例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各项大型医疗设备一次性采购且进口品牌居多;而同业机构中却存在医疗设备租赁的情况,仅两种不同设备投放情况下产生的进项税差异就相距达百万之巨。

笔者以公开市场上得到的同业机构慈铭体检招股说明书2011年财报数据为例。按原定的试用免税政策,公司2011年利润总额10,718.56万元;按适用新的政策,即在放弃免税且资产购置和装修大宗采购可抵扣,而其他各项支出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2011年慈铭利润实际可达11,200万元左右。上述仅是在利润上的利好,而在现金流的管控上,仅设备购置和装修产生的近4,700万的进项税,完全可以转化为公司的增值税资金蓄水池,大大减缓公司未来几年的资金流出压力。因数据来源有限,笔者仅以慈铭进行了举例,有失偏颇,但希望藉此引起大家关注,免税优惠,不一定适用于每一家健康管理企业。

三、小结

本文以企业财政管理理论和国家财政发展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营改增政策的基本概念做简单阐述,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现状((一)优化我国税收体系和结构布局;

(二)营业税本身的缺陷性;

(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四)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出本人关于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的可行性建议((一)重视税企关系和谐,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

(二)积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

(三)审慎进行纳税人身份登记,实现合理纳税筹划策略;

(四)谨慎选择适用免税优惠,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由于本人阅历有限,尚存许多不足之处,权作参考,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利萍.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后的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6).[2]刘慕君.营改增-在纳税筹划方面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2015(10).

第二篇:物流企业“营改增”下流转税纳税筹划研究

物流企业“营改增”下流转税纳税筹划研究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物流企业仍以运输和仓储等传统物流功能为主,在“营改增”试点地区已经成为增值税纳税对象。在原来的营业税政策下,物流企业承担的税负主要是交通运输业收入的3%和服务业收入的5%。而“营改增”之后,物流企业则面临有形动产租赁收入的17%、交通运输业收入的11%和服务业收入的6%的增值税税率负担(小规模纳税人采用3%的征收率)。由于两个税种不同的计税方式,因此不能片面地仅来从税率高低上判断税负的大小,如果企业的进项较多,那么增值税负可能较营业税负低,即使进项不多,也还可以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方式纳税,存在着税务筹划的空间。

一、“营改增”过渡期的纳税筹划

增值税差额征税是指“试点地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的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规定,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和特定试点纳税人的规定项目价款后的不含税余额为销售额,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它是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的延续,对于满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的物流企业可以继续享受差额纳税,从而降低企业纳税负担。

我国目前已经认定8批上千家物流企业为试点单位,没有认定且符合认定条件的物流企业应该申请尽快加入试点企业名单。

1、企业分拆筹划法(化整为零筹划法)

由于在“营改增”试点下,物流企业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标准是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1%,相应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否则按照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征管,征收率为3%,不存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测算,衡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税收负担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试点地区一家某运输企业,“营改增”之前适用3%营业税税率,2013年企业的营业收入为900万元,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购进相关原材料和应税服务总额为400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为68万元(400×17%),企业的应纳增值税为31万元(900×11%-68);如果将企业拆分为两家运输公司,营业额均为450万元,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应纳增值税合计为27万元(450×3%×2),应纳增值税总额降低4万元。

假定运输公司的营业收入为p(p﹥500万元),购进可扣除原材料和修理修配等劳务的金额合计为b,在一般纳税人的计算方式下,则增值税应纳税额为p×11%-b×17%;如果将公司拆分为n个小规模纳税人,营业额分别为γ1,γ2···(γn﹤500,∑γn=p),则应纳增值税为γ1×3%+γ2×3%+···=p×3%。

假定拆分前增值税税负高于拆分后税负,则p×11%-b×17%﹥p×3%,得到47.06%﹥b/p,即成本销售率b/p小于47.06%,也就是如果一般纳税人的运输企业可扣除外购项目金额与运输收入之比小于47.06%,企业拆分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能够节约税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寻找到采用拆分方式的临界点非常重要。

关于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在现行法律规定之下,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机关按照3%征收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取得发票后按照价税合计的7%而不是3%进行抵扣,对购买方的压力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另外,如果运输劳务的购买方为营业税纳税人或者属于旅客运输等不允许扣除进项税额的项目,运输劳务的供给双方将会共赢。

在一般纳税人提供900万元不含税劳务时,除了收取运输费用,还将收取99万元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购买者虽然能够得到抵扣,但占用了现金;而拆分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劳务,要保持900万元收入不变,只需要向劳务购买方收取827万元的价税合计,可以得到57.89万元(827×7%)的进项抵扣。

2、差额纳税筹划法

由于“营改增”试点范围内纳税人支付给非试点范围纳税人的款项具有不同处理方式,这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一种是试点范围内纳税人可以按照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1的规定,将支付的金额按照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处理,另一种是可以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2的规定,作直接扣除处理(即差额纳税)。

案例分析:“营改增”试点地区有一家物流企业A,“营改增”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不含税营业额为200万元,该月取得位于非试点地区某一运输企业开具的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运费为60万元。

方案一:A按照运费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扣除应纳增值税(VAT)=200×11%-60×7%=17.8万元。

方案二:A按照差额纳税的方式计算销售额应纳VAT=(200-60)×11%=15.4万元从两个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二缴纳的税额较少,与方案一相比可以节约2.4万元的税款。

运用差额纳税筹划方法,条件是企业本身必须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认定的试点企业。否则,不能运用差额方法筹划纳税。

二、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我国物流企业主要采用比较传统的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功能的运作模式。所以,“营改增”试点几乎会全面影响物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营改增”对于物流企业收益最明显的影响,就在于购置的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运输车辆可以作为进项扣除,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这对处于扩张期、需要大规模投资的物流企业来说,收益尤为明显。有些物流企业需要采购由供应商提供的车辆运输服务和其他方面的物流服务,比如仓储服务等,“营改增”试点税收政策通过影响企业不同决策的成本,影响企业的采购决策。

1、提供车辆运输服务的纳税筹划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体现在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企业决策成本计量的核算方式不同。案例分析:位于试点地区的一家物流企业F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汽车运输供应商T1、T2分别位于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假设2013年1月两家供应商均向F公司提供不含税价格200万元的运输服务,那么:对于T1供应商,F需要支付的价税合计金额为:200+200×11%=200+22=222万元,其中,200万元计入成本,22万元可以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相应的进项税额不能计入成本费用。

对于T2供应商,F需要支付的金额为:200+200÷(1-3%)×3%=206.19万元,在此情形下,实际支付的206.19万元都可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即两个供应商对F公司 的报价分别是222万元和206.19万元。从表面上看,T2供应商的报价更低,但由于增值税抵税的核算方式,实际上选择T1供应商更有优势,只需要F公司预支待抵扣的增值税款而已,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现金持有政策做出抉择。

2、提供仓储服务的纳税筹划

财税〔2011〕111号文件对纳入“营改增”范围的仓储服务定义为:“利用仓库、货场或者其他场所代客贮放、保管货物的业务活动”。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应严格区分两类合同:仓储保管合同和仓库出租合同。

两项业务都属于仓储服务,但是仓库出租同时又属于不动产出租,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这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营改增”试点并没有将不动产出租纳入试点范围,即其仍然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如试点地区某一物流企业S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有仓库出租给其他企业,拟收取价税合计300万元。

(1)如果选择按照仓储业务缴纳增值税,则S企业实际能得到现金流:300-300÷(1+6%)×0.06=300-16.98=283.02万元。(2)

如果选择按出租不动产缴纳营业税,则实际能得到现金流:300-300×5%=285万元。

因此选择缴纳营业税对S企业更有利。针对仓储服务进行纳税筹划应提防筹划风险,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为一般情况下,仓储业务负有更大责任,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合理筹划。

3、租赁物流设备(动产)的纳税筹划

此类筹划主要是针对物流企业在“营改增”试点前发生的动产租赁业务,财税〔2011〕111号文件称之为“跨租赁”:即试点纳税人在该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前签订的尚未执行完毕的租赁合同,在合同到期日之前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签订合同的日期对企业承担的税负具有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如试点地区的一家物流企业B为一般纳税人,该公司在2012年1月与另一家企业签订3年的设备租赁合同,合同金额60万元(平均每年20万元)。如果一次性签订3年的合同,则按照租赁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B企业应缴纳营业税额=60×5%=3万元;企业实际得到60-3=57万元。若每年签订一次,按照“营改增”相关规定,租赁合同为试点开始日后签订执行,合同标的物为试点前购进或者自制的有形动产,应缴纳增值税,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办法或一般计税方法计缴。

如B企业选择按照简易方法计税,则2012年缴纳营业税额=20×5%=1万元;2013年、2014年增值税销项税额=40÷(1+3%)×3%=1.17万元;企业实际得到60-1-1.17=57.83万元。

如B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法纳税,则2012年缴纳营业税额不变;2013年、2014年增值税销项税额=40÷(1+17%)×17%=5.81万元;没有相应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实际得到60-1-5.81=53.19万元。

综上所述,发现按照选择简易方法对B企业更为有利。

第三篇: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一、主要捐赠模式

1.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的模式。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是本次捐赠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如2008年5月13日上午,大连万达集团率先通过四川省慈善总会向受灾地区捐款500万元,之后大连万达集团各地子公司又向陕西、重庆等灾区捐款400万元。与此同时,大连万达集团员工个人捐款近600万元,人均捐款1060元。5月21日,在得知都江堰市中医院在此次地震中被严重毁损,人民群众看病难上加难的情况后,王健林董事长果断决定再捐资6000万元,以最快速度为都江堰市重建一座震不倒、水准高的新型中医院。同时他还宣布,大连万达集团将再捐3000万元,专门用于四川灾区其他项目的重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5月19日发布的《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55号)规定,个人捐赠金额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限制。

从这几项税收条款可以看出,企业捐赠中会不会额外承担税收负担的上线是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而个人捐赠则不受限制。因此,选择该模式对于企业节约税收支出有很大帮助。

2.提供无偿劳务捐赠模式。如地震发生后的4天内,麦当劳有限公司(简称“麦当劳”)共向灾区提供了超过4万份巨无霸汉堡包。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需要缴纳营业税。与之相对应,企业无偿提供的劳务则不需要缴纳营业税。麦当劳免费提供的食物不征收营业税。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为实物或者劳务,在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上都应视同销售,只是其发生的成本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无偿提供劳务仍应按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

很明显,企业提供无偿劳务,即劳务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假定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售价为20元/只,成本是10元/只,向灾区无偿提供4万只巨无霸汉堡包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万元。类似麦当劳无偿提供食物的捐赠方式,由于是面向个体消费者无偿捐赠,通常无法取得捐赠凭证,不能税前扣除,是纳税成本最高的捐赠方式之一,需要谨慎采用。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大的灾害,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商贸企业就需要马上承担起物资供应的任务,这时主要以无偿劳务捐赠为主,鼓励企业加大捐赠力度对于受灾地区的生活安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3.提供企业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捐赠模式。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捐赠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是一种既能体现社会责任又能避免一次性支出现金过多的捐赠模式。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第一时间作出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捐赠价值为1000万元药品的决定,扬子江药业集团分布在四川、北京等地的子公司也捐出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支持灾区抗震救灾。5月20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又通过国家计生委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 1 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货物,需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的捐赠为实物,还应缴纳所得税。扬子江药业集团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2000万元的药品,按照视同销售货物处理,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需要由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将公益性捐赠凭证开具给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则可以税法规定的限额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对企业而言,捐赠灾区急需的药品、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在获得节税收益的同时可以减少现金支出、加速存货周转,这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捐赠方式。

4.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模式。对于生产耐用资本品的企业而言,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是一种税负较轻的捐赠模式。所提供设备在灾情结束时还可以有残值收回,也不涉及劳务提供,不存在所得税问题,所提供设备往往也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至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油费、过路过桥费、维修费等支出一般比较容易取得捐赠凭证并入捐赠总额,按会计利润的12%限额扣除。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列支。这是一种税收负担较轻的捐赠模式

5.通过下设公益基金会进行捐赠的模式。最典型的是腾讯模式。腾讯公司是本次赈灾行动中反应最快、捐赠力度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汶川地震发生后,腾讯公司慈善基金会立即启动了紧急求援机制,协助救灾工作。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壹基金计划,启动第一个“5.12地震”网络募捐平台。5月15日至5月20日,腾讯网友在线捐赠突破2000万元,创下互联网公益性捐赠数额的最高纪录。5月20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开具了一份特殊的赈灾捐款证明——《腾讯网友地震捐款的确认函》(简称《确认函》),为了确保网友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及公信力,中国红十字总会在《确认函》中指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对善款的使用进行审计,同时向公众详细介绍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情况,接受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

腾讯公司成立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是国内首个互联网企业公益基金组织,该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公益活动,属于国家民政部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不接受外界捐赠。该慈善基金会的启动资金就是网友在线捐赠的2000万元,依靠企业内部持续的利润投入运作,年末要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具体的财务审核报告、资金流向报告等。

按照税法的规定,腾讯公司投入到基金会的资金,在会计利润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由于企业会计利润的核算具有滞后性,为了确保公益性捐赠在税前扣除限额以内,腾讯公司以“内部借款”名义将捐赠资金划拨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结转到以后扣除。另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公益基金会属于非营利公益组织,其收入免税,而其相关支出允许据实列支,这种实质上为免税的单位,不受捐赠额度的限制。因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作为免税单位,搭建了一个公益性捐赠网络平台,通过公开、高效的捐赠运作模式,将企业公益性捐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最节税的捐赠模式,值得提倡。

但是,这一方式只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并不合适。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公益基金会的设立和维持成本较高,其操作难度很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规定,公益基金会必须同时符合七个条件才能免税,其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有规定的程序,而且受基金管理的限制,资金的用途、使用时间、票据的开具等,都会受到约束和限制。

6.集体决策的捐赠——上海家化模式。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数额的选择十分重要:捐赠数额过高,超出抵扣限额部分,必须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捐赠数额过低,企业会显得“小气”,可能遭遇非议。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家化”)将赈灾捐款额度的选择权交给了员工。2 5月12日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上海家化决定通过综合民意调查确定捐款的额度。在综合了大部分员工的意见后,上海家化决定捐赠300万元。由于捐赠行为涉及股东权益,上海家化以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投资者,同时发起员工捐款。上海家化通过员工投票的方式决定捐赠的数额,体现了集体决策的智慧,而通过发布公告告知投资者,做到了信息公开,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的善举。

7.最具争议性的捐赠——万科模式。万科集团的捐赠行为最具争议性,被媒体称为“万科捐款门”。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决定向灾区捐款200万元。5月15日,王石在博客文章中写到:“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合适的数额。”他在上述博客文章中还写到:“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5月15日以后,各种指责万科集团和王石的言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万科集团感受到空前的压力。5月21日万科集团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批准公司在未来3到5年内支出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该董事会决议将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公益性捐赠是自愿行为,不是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捐赠数额的大小本无可厚非,王石的言论也是中肯的,不幸的是,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积累的不满在王石发表上述言论后迅速爆发了。“万科捐款门”影响了万科集团的企业形象,甚至有的员工因此要求辞职。企业公益性捐赠引发企业信任危机,这是今人始料不及的,可见,企业应谨慎对待捐赠问题。面对非议,万科集团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参与灾区的恢复重建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捐赠,虽然万科集团声明不涉及商业开发,但物资由谁出、成本能否收回以及该怎样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都还不确定,有待后续进一步筹划。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捐赠模式看,现金捐赠模式税收负担最轻,当然,现金捐赠模式需要企业有充裕的现金流。现金捐赠模式中,最好以个人名义捐赠,其次是以公益基金会捐赠,最后是以企业名义直接捐赠。捐赠金额税前扣除还需要注意捐赠渠道和取得相应凭证。

二、企业现金捐赠的纳税筹划策略

为防止纳税人假借捐赠之名而虚列费用,转移利润,规避税负,税法对于捐赠金额及捐赠对象,均有限制规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公益性捐赠作了界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企业若发生捐赠支出,出于税收上的考虑,应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认清捐赠对象和捐赠中介,即企业应通过税法规定的社会团体和机关实施捐赠。

第二,注意限额。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战略,决定公益性捐赠的额度,从节税角度考虑,一般不宜超过税前允许扣除的比例(利润总额的12%)。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超过,也可以“先认捐、后支出”,即将超支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安排到下一,力争税前扣除3。

案例:永发公司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及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2008年10月打算进行公益性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公司2008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3 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通过我国国家机关(革命老区政府),向教育事业捐赠;

方案二: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

方案三:直接向革命老区进行捐赠。三种方案的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方案一: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则通过税法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公益性捐赠,捐赠额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全部扣除,如果一次性捐赠,则准予扣除限额:360万元(3 000×12%)。还有140万元超过扣除限额不予扣除,公司2008年应缴所得税:(3 000+500-360)×25%=785(万元)。方案二:如果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那么在公司2009年实现利润不低于2008年的前提下,不但第一次的捐赠额在2008可以全额扣除,第二次的捐赠额在2009年也可以全额扣除,既达到了捐赠目的,又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方案三:直接向受赠人捐赠,属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按税法规定,捐赠额不予扣除,则2008年应缴所得税:(3 000+500)×25%=875(万元)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方案一节税90万元(360×25%=90),方案二节税125万元(500×25%=125),方案三没有起到节税效果。方案二是最好的。

第四篇: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l]刘广珠,崔红万,城市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研究[J].科技信息,2008, [2]丁南.新税收政策下建筑工程合同的税收筹划J[].冶金财会,2011 [3]邱峰.营改增后税制改革的效应以及应对举措J[].河北金融,2012 [4]苏安梅.浅谈营改增对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贸,2012

论文题目: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减轻税务成本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施行营改增后,如何做好纳税筹划成为各个企业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论述的营改增后建筑行业如何做好纳税筹划,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期刊之家网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行业;纳税筹划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实行营己妇曾后,不仅可以使产品增值税的相关制度得到完善,还能够避免建筑行业重复纳税的有关问题“近期一份关于建设会计学会对66家建筑企业的研究表明,如果实施营改增,应纳增值税增加的有58家,占58%。这个数据表明,实施营改增后,虽然建筑行业所纳税的税种减少,程序也变得相对简单,但是所纳增值税的税率却被提高,所缴纳的增值税额不一定会减少,因此在营改增后建筑业应当做好纳税筹划”下面将对营改增后,建筑行业应当如何做好纳税筹划的问题进行一一的论述。

一、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

在实施营改增后,建筑行业为了降低成本就应当实行纳税筹划,那么建筑行业应当如何在营改增后实行纳税筹划呢?下面将对建筑行业在营改增后的纳税筹划措施进行相关的论述。

二、使建筑企业设立所需原材料的子公司

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后要想实行纳税筹划,首先就要对建筑业所必须的原材料的购入时所缴纳的进项税额实施相关的筹划“那么应当如何对建筑材料的进项税额实施税收筹划呢?论文问题咨询腾讯认证QQ80009935 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促使建筑企业设立自身所需的原材料的子公司。建筑企业主要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在实施营改增以前,建筑行业所要缴纳的税款大部分都是营业税,但是营业税却不能够抵扣,这样就会大大的提升建筑企业的劳务成本,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施营己妇曾后,建筑企业如果能够在提供劳务的同时,提供建筑工程所需的原材料的话,就能够大大的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这是因为在实施营己妇曾后,建筑企业所需要缴纳的营业税全部变为增值税,作为一般纳税人来说,增值税是可以抵扣的,但是营业税却不能够抵扣。若是建筑企业能够提供建筑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即拥有专门用于自身开展建筑工程所需原材料的子公司的话,就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以对所缴纳的由以前的营业税改为的增值税进行抵扣,这样就可以解决建筑企业所缴纳营业税不能够抵扣,难以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的问题”在实施营己妇曾后,建筑企业若是能够拥有提供建筑工程所需原材料的子公司,在提供劳务的同时提供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就能够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减轻建筑企业的税赋“采用这种税收筹划的方法不仅能够减轻建筑企业所负担的大量税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尽量的与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合作

如果建筑企业不能够设立所需原材料的子公司的话,要想减轻税负,实施纳税筹划,还能够通过与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进行合作,这样与设立建筑工程实施时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子公司的效果是一样的。建筑企业若是与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原材料的供应单位或者是专业的劳务公司进行劳务的分包或是分工合作,就能够尽可能的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减少应当缴纳的税款。因为建筑企业在与这种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合作时,若是原材料的供应单位,在实施营改增后,购入原材料所应当缴纳的增值税与提供劳务所应当缴纳的增值税就能后进行相关的抵扣;若是与专业的劳务公司进行劳务分包合作或是劳务分工合作时,在实施营己妇曾后,所提供的应税劳务所应当缴纳的营业税就变为增值税,虽然税率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增值税是能够得到抵扣的,建筑企业只要在缴纳税款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建筑企业的纳税负担。由此可见,此种纳税筹划对于建筑企业减轻税赋来说也是十分有效的。

四、尽可能的签订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

建筑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签订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这也是建筑企业减轻税赋,合理的进行纳税筹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这是因为,建筑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建筑工程过程中,若是能够签订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就意味着建筑企业能够在提供建筑材料时,能够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实施营改增后,能够对建筑企业在提供材料或是提供劳务过程中所缴纳的增值税进行抵扣,从而降低建筑企业成本”但是在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签订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的,若是甲方主动要求指定原材料的供应商,由此供应商来提供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时,那么建筑企业所提供的劳务缴纳的税款就不能够进行合理的抵扣,这样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难以帮助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合理的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所应当缴纳的税款,就必须在签订建筑合同时尽可能的要求包工包料。

五、利用税改前后不同的政策进行劳务合作

利用税改前后不同的政策规定进行相关的劳务合作,也是建筑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所谓的利用税改前后不同的政策进行相关的劳务合作指的是,在企业实施营改增前,建筑企业若是想要购买相关的固定资产或是购买相关的服务的话,可以先推迟一段时间,等到企业正式实施营改增后,在购买相关的固定资产或是相关的服务,这样能够使建筑行业应当缴纳的相关的增值税得到抵扣,从而减轻企业的税赋,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在实施营己妇曾前,若是建筑企业购买相关的固定资产或是服务的话,按规定建筑企业所应缴纳的营业税就不够被抵扣,这样就难以减轻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建筑企业在实施营己妇曾后在购买相关的固定资产或是成本的话,就能够利用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所缴纳的由营业税改为的增值税进行抵扣,就能够降低建筑企业税收负担,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合理的展开税收筹划。

六、分析建筑材料供应商在税改后分属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综合上述的税收筹划的措施来看,建筑材料的供应商若是一般纳税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非有利的。特别是在营己妇曾后,应当确定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到底是属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这样才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进行有关的税收筹划活动。因为在营改增后,若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属于一般纳税人

第五篇:浅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

浅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

摘要:“营改增”是国家为了防止企业重复纳税而出台的一项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为避免重复纳税,必须采取适当的纳税筹划手段,才能良好的解决“营改增”后的遗留问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发展。本文对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纳税筹划的实施方案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 纳税筹划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绝不仅仅是税种、税率、征管机关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多的是对企业管理的洗牌,在资质管理、购销策略、合同签订、成本管理、核算申报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契机。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解决“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便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则会引发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使用纳税筹划的手段,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一、“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纳税方面因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加。

(一)‘资质共享’导致增值税抵扣受阻

‘资质共享’是目前建筑市场普遍存在的现状,即集团内资质较低的成员借用较高单位的资质进行投标揽活,形成同一工程项目合同主体和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的情况。“营改增”后,建筑业采取“项目部预缴,机构所在地纳税申报”的方式缴纳增值税,需要在机构所在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以合同主体名义对业主开具发票,由合同主体缴纳增值税,但没有对应的进项税额可抵扣。同时施工主体发生采购行为的进项税额,又没有对应的销项税额,导致企业进销项税额不匹配,增值税管理链条断裂,增值税抵扣受阻,企业整体税负增加。

(二)劳务分包单位挂靠经营,给建筑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营业税制下,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劳务分包单位不规范,无资质、挂靠经营的现象。“营改增后”,这种劳务分包方式可能使企业无法取得或无法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增值税抵扣、财务核算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影响项目成本、税负、资金流,给企业带来经营和税务风险。

(三)“营改增”可能直接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

首先,“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率增加。由原来营业税制的3%增加到增值税制下的11%,税率大幅上涨。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微利行业,年均利润率不足百分之四,如此高的税率,难免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造成影响。

其次,工程施工初期业主工程预付款,增加企业税负。目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业主在施工初期一次性、或分两三次支付工程总造价10%-20%不等的工程预付款,业主在支付预付款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工程尚未施工,无可抵扣进项,会直接导致企业税负增加、资金流占用。

再者,建筑工地地域限制,导致不能及时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建筑企业施工工程大部分处理偏远山区,部分材料如地材、黄沙、碎石等需要在当地采购的材料可能无法取得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同时建筑企业成本支出中的人工成本、施工临时用地征地费、青苗补偿费等,就目前情况来看,均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进行抵扣。

(四)“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将降低,影响企业经营规模

“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价外税的特性,必会引起企业合同收入的降低。其一,营改增后,增值税价税分离,会使企业合同收入相比营业税制下有3%或11%的降幅。其二,业主也需要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在“应抵尽抵”原则驱动下,可能会导致业主加大主材“甲供材”的比例和频率,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大大降低,影响企业经营规模。

二、“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究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税率的提高和其微利的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增值税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经营效益。下面略就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一)企业投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甲供材”相关约定

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业主招标文件是否存在甲供材的条款要求,若存在则应尽量与业主沟通,明确甲供材包含在工程造价中,不仅能增加企业规模,同时也能达到“三流合一”要求:其一,应尽量与业主沟通协商,由“甲供”改为“甲控”,由施工方根据甲方对材料品牌、规格、价格的限制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款项的支付均由施工方办理,供应商将发票开具给施工方,达到施工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三流合一”。其二,若继续采用“甲供”模式,由甲方采购材料,甲方支付货款,但甲方、施工方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施工方委托甲方采购的形式,供应商向施工方提供材料,将发票直接开给施工方,达到“三流合一”的要求。其三,在投标的过程中应与业主充分沟通尽量降低甲供材的比例,提高项目的工程总造价。

(二)对“资质共享”问题,企业避险的纳税筹划

目前普遍存在的“资质共享”问题,企业避险的具体措施:一是采取与业主、合同主体、施工主体签订三方施工协议。这种方式对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结构体制、核算方式影响最小,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式,但需要取得业主、当地税务局的理解与支持;二是采用内部总分包模式,即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再签订一份内部工程分包协议,这种方式涉嫌违返《建筑法》关于违法分包的规定,同时由于内部分包合同的签订,可能导致印花税纳税义务的产生,增加企业的税负;三是母公司集中核算模式,把所有以母公司资质中标的项目业务均纳入母公司进行核算,这对目前企业结构影响较大,同时会加重母公司管理难度。

(三)建筑施工企业在租赁业务中的纳税筹划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租赁业务主要分为:内部调拨或内部租赁和外租两种模式。其一,当采用内部调拨和内部租赁时,应由调出方或出租方向调入方或承租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其进项税额的抵扣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征税。其二,当采用外租模式时,企业可以研究“设备+人”一起出租的模式,积极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争取将“设备+人”租赁模式界定为建筑业服务,使租赁公司增值税适用税率从17%降至11%,可从一定程度减轻出租方的增值税税负,降低取得专票的难度。

(四)建筑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建筑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注重两个选择:其一,劳务分包队伍的选择。企业应严格按照增值税管理要求建立劳务分包队伍信息库,完善劳务分包队伍准入制度,及时发布《劳务分包队伍风险警示信息》,严禁内部成员单位使用无资质分包队伍,逐步淘汰挂靠经营的劳务分包队伍。同时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是一般纳税人的劳务分包队伍,以保证增值税“应抵尽抵”。

其二,供应商的选择。首先,遵循“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选择供应商。在能取得合法有效票据的前提下:在采购成本相同时,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采购成本不同时,应遵循“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选择供应商。但若企业长期存在进项税留抵,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减少现金流出。其次,考虑运输费用的供应商选择。在采购物资和设备的时候,材料供应商可以开具的发票分为“一票制”和“两票制”两种,由于运输费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而采购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因此企业应与材料供应商、运输单位签定三方协议,将材料采购费用与运输费用分别计算,尽量采用“两票制”,减低税负。再次,关注材料价格临界点选择供应商。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在供应商含税报价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各供应商报价临界点的测算,择优选择。

另外在采购过程中应以集中采购、电商平台采购来增大取得专票的机率,达到到“应抵尽抵”。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存在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加强对“营改增”后税收政策的理解,编制企业增值税管理手册,建立企业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劳务队伍的管理,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纳税筹划方案,良好的解决“营改增”后的遗留问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瀚文.“营改增”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河北企业,2016(09)

[2]张雨路.浅谈“营改增”政策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5(18)

[3]李新云.浅谈“营改增”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财政监督,2015(32)

下载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健康管理企业在营改增下的纳税筹划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营改增——施工企业合同条款筹划

    "营改增"——施工企业合同条款筹划 2016-04-26 您可得关注好了啊,今年营改增全看它了...... 2016年5月1日将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纳税人对外从事应税行为......

    浅谈“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浅谈“营改增”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摘 要】本论文将通过设置简单的参数,以交通运......

    营改增---施工企业合同条款筹划(1-3)

    “营改增”——施工企业合同条款筹划(一) 2016年5月1日将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纳税人对外从事应税行为之合同约定。就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在对外签订的合同中,......

    “营改增”落地后企业面临的形势与纳税筹划方案

    “营改增”落地后企业面临的形势与纳税筹划方案 摘 要 “营改增”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增值税公平、中性的税制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012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

    文献综述-“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

    “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研究综述 摘要 物流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在当今的国民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对物流的需求,这也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税负影响及纳税筹划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税负影响及纳税筹划 摘要:所谓营改增,也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自从营改增实施以来,使企业的税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推动了......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 营改增试点方案规定:建筑业增值税率的税率为11%,建筑业一般纳税人按照一般计税方法,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计算应交增值税额。与营业税比较,建筑业......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摘要:随着“营改增”方案由试点到逐步向全国推广,其对企业的影响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