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2015级语文自主复习每日导引(七)
高2015级语文自主复习每日导引
(七)一、成语辨析角度四——谦敬错位
(一)敬辞
1.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2.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3.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4.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5.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 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6.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7.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二)谦词
1.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二、名句名篇默写——《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辨析病句——表意不明
1.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专家评委,对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选手赞不绝口,认为本届金钟奖竞赛选手水平高,其发展值得期待。(【解析】表意不明,“部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可以理解为“部分美声唱法和所有通俗唱法”或“两种唱法的部分选手”。)
2.党支部代表欧玉红同志上台领取了这个大奖。(【解析】词性不明有歧义,“代表”是名词,可理解为欧玉红就是党支部的代表;“代表”是动词,可理解为党支部代表了欧玉红领奖。)
3.“台独分子”进行分裂活动,为岛内绝大多数民众所反对,他们是爱国、维护祖国统一的。(【解析】指代不明,“他们”可以理解为“台独分子”,也可理解为民众。)
4.今天早上第一节课,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了升旗活动。(【解析】“部分”修饰不明导致歧义。可以理解为“部分老师和所有学生”,也可以理解为“部分老师和部分学生”。)
5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解析】词义不明导致歧义,“批评”可指“他在文章中批评别人,也可以指别人批评他”。)6.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解析】停顿不明导致歧义,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四、常用谦词——“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
1.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2.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3.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常用谦词——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1.敝人:谦称自己。
2.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3.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4.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2018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写作导引
猜想七: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与理解、包容、学习、创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7月12日,英国教育部决定,未来4年,全国约8000所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为此向这些学校拨款5400万美元。据介绍,这项改革涉及全英约一半小学。不仅如此,英国还建立了35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关于“中式教学”,争议由来已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等,都动辄得咎。很多国人觉得问题一大筐,英国教育部官员却来取经,并大范围推广“中式教育”模式,颇堪寻思,也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方式的关注和热议。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概括材料,找准核心关键词:面对动辄得咎、饱受诟病的“中式教育”,而英国近一半的小学将采用其数学教学方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明确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思考。第三要有细读材料的意识,英国学习“中式教育”,并非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在小学阶段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第四,对“中式教育”的议论不能笼统,要将其具体化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至上的考核体系、高强度的练习等。最后,写作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世人对“中式教育”无理无知的批评,结合英国来华取经,凸显“中式教育”的优势和上千年来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上的贡献;可以针对看到英国来华取经,国人对“中式教育”盲目的自信,表达自己的忧虑,并希望“中式教育”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还要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四个不良偏向:
①只谈“中式教育”的利与弊。不是扣着“英国小学将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方法”这个事件来展开对中式教育的思考,而是抛开材料,只抓抓住“中式教育”来议论,给人脱离材料,写作没有针对性的感觉。
②机械地选边站,文章逻辑奇怪。有同学的文章的行文大致是这样:英国学习中式教育是不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中式教育的弊端皆是,例如填鸭式扼杀思维,评价单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种文章的逻辑是:中式教育是一团臭不可闻的狗屎,而选择学习中式教育方式的英国也是有眼无珠的傻子。
③把握材料不准,盲目推崇英国来华取经,而置“中式教育”于不顾。有同学的行文思路是,在这个事件的 我看到了教育强国的英国人的国际视野,对自身问题的反省能力,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吸纳的开阔眼界和胸襟……。一个教育强国近一半的小学采取中式数学教育方式,难道中式教育的优点不是被学习和借鉴最应该突出的吗?你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去了哪里?
④背后强烈的民族自卑感,缺失了大国国民的自信与胸怀。还有同学面对英国人学习中式教育,充满了忧虑,可是这个忧虑是为英国人操碎了心:英国那种以人文情怀、具有顶尖大学的国家,引进我们这种弊端重重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受到冲击啊?读这样的文章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情感不适,让人觉得,你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卑心把你逼到墙角,还弯着腰,惴惴不安地仰着头,深怕来访客人不满意!任何文章,特别是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的文章,特别是一个少年,该有的虎虎锐气,蒸腾的自信力,舍我其谁的霸气是应该有的,把它们融入到文章的逻辑中、语言中,撑起文章的框架。
【佳作示范】:
习人所长,去己糟粕
英国普及“中式教育”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为颇受责咎的“中式教育”平反。而笔者认为,为其平反为时尚早,在他人取我精华时,我们为何忘了去己糟粕?
诚然,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都有其可取之处。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学生不断向上、积极进取;对数学高强度的教学与训练也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式教育填鸭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将除“高考”外的可能性斩除在深宫苑墙之外。英式教育恰恰相反,它将学生放归“森林”,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愿意栖身的树。它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与自主,赋予了每个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它所缺的,不过是学科教学的方法。
正如中式教育有着坚实的学科大地,却住在井里;英式教育有着广袤的素质之空,却无落足之地。英国走到井边,拾起石子,开始建设自己的大地;我们却笑以为自己是最佳模范,仍住井底。孔子早已向我们阐明了从师学习的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昌黎亦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英国择我善者,我们切不可以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技高一筹,实际上,这恰恰是英国在这平等的交流学习中抢占了先机。英国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不巧的是,我们看到的也是自己的优势。
英国取我精华,我亦应去己糟粕,习人所长。令人庆幸的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已在浙江点燃,不幸的是,考试机制的变革只能让分数更真实、有分量,一旦深究其神,我们会发现,衡水还是衡水。归根结底,国人对教育的观念仍然老套而片面。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一套试卷不足以作为标准来束缚教育;教育不是为了让人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它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未来,传播一种思想,传播一份关怀。为此,国人必须认识到中式教育的不足,敢于直面缺陷,虚心向他国学习,方能离开井底,拥有一片广袤的素质之空,切勿重蹈晚晴闭守之辙。
英国之举既值得我们学习,也是对我国人民智慧的肯定。望平反之事暂歇,改革之旗高举,望我们也能习人所长,去己糟粕,真正做到“育”人。
第二篇: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2、词语: 皇帝的新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郭沫若诗两首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女娲造人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寓言四则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课文理解: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文学知识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的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诗人进而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牛郎织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则是想象。
四、文言文30课《寓言四则》 30课:《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1、主要人物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文章简介: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智①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智:①聪明,以„„为聪明②宋:指宋国③雨: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父fǔ:老人⑦亦云:也这样说⑧暮:晚上⑨果:果然⑩亡:丢失㈠疑:怀疑 《塞翁失马》
1、主要人物简介: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2、文章简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3、原文: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塞上:①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jiàng:带领⑧股:大腿⑨丁壮:壮年男子。⑩引弦xián而战: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㈠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㈡此:此人,这个人㈢跛bǒ:瘸qúe腿㈣保:保全
补充:其父fǔ:那个老人,指善术者。
五、背诵文段:27课《郭沫若诗两首》、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好词佳句、30课《智子疑邻》及《塞翁失马》课文、注解、翻译、寓意。
第三篇: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21课第四自然段;23课句式整齐的句子;24课散文诗两首;2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注解、翻译。
第四篇:高级财务管理复习
高级财务管理复习整理:
题型:选择题(单选1’x10;多选2’x5)简述题(10’x2)案例题(20’x2)计算题(10’x2)
简述题范围: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
a.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复杂化
b. 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同时带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
c.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控制
d.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有哪些类型?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类型: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a财务管理效率较高,企业信息可较充分纵向流通,利于在重大事项上果断决策b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职能,便于整体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通过集体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利于降低成本和统一调度资金 缺点:a因决策信息不灵带来的低效率
b制约了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不利于母公司专心从事战略管理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a企业集团高层能集中时间精力于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b子公司拥有充分理财权,财务决策周期短,应付市场变化能力强
c利于激发成员单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
缺点:a易导致各自为政,不利于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产生财务协同效应
b难以统一指挥,导致信息分散化和不对称,重大事项决策速度变缓
c监管难以到位,易导致经济活动不规范等问题
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利于综合吸收集权和分权的优点,克服或最大限度消除过度集分权的弊端 缺点:母公司往往会造成管理链条较长,相关监督成本高,且集分权尺度难以把握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a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基础普遍较弱
b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等级较低
c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有限
d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有限
e中小企业对管理者约束较多
4.中小企业在制定投资战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a企业整体发展战略b企业所处生命周期
c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前景d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
5.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区别?
a智力资本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通过企业管理机制激发,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起关键作用的动态性知识和能力总和。
b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c智力资本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是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合成。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具有可度量的为组织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上。
d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根本区别在于资产价值测量和资产减损两个方面。
6.智力资本的企业价值创造特征是什么?
a价值创造的多元增值性b价值创造的延续性
c价值创造的创新性d价值创造的难以衡量性
7.财务危机的特征和成因是什么?
成因:a企业经营风险和经营不善引发的财务危机
B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事务导致的财务危机
c 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财务危机
特征:客观积累性;突发性;多样性;灾难性;可预见性;可逆性
8.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流通中货币的供过于求导致货币贬值,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不可逆上涨的现象,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如下:
A对筹资管理的影响
是筹资渠道受到多方限制
提升资本成本
增加企业资金需求量
影响筹资方式选择
影响筹资政策
外部筹资额的估算
B对投资管理的影响
对现金流的影响1.造成的虚假税后经营利润 2.折旧跟摊销不真实
C 对营运资金的影响现金、应收账款、存货
D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对货币型项目的影响
对非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对利润表的影响
案例题范围:
1.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案例
A什么是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是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时相互约定转让中间产品所采取的结算价格。
B为什么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可以调节内部供求双方的利益,明确和落实各方的经济责任
集团企业可以根据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各种方式进行资金的内部调度
降低集团整体的税收负担,去取得避税效应
C怎样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原则)
·集团整体利润最大化原则·激励原则
·相对稳定、定期调整的原则·公平性原则
D怎样让内部转移价格更好服务于企业(运用)
·减轻税负。如:跨国公司可通过其设在其避税地的子公司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尽管货
物和款项均不经过避税地,但账面上的这次周转就使销售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因为“低价”出售而无盈利,而购买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则因“高价”购买亦无盈利,而设在避税地的子公司则取得了双方收益,从而实现了减轻整体税负的目的。
E内部转移价格形式(以市场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法;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法(完全
成本法、标准成本加成法、边际成本法);双重定价法)
2.企业集团多元化战略案例
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在两个或更多的行业从事经营活动,主要是同时向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多元化战略一般可分为四类:技术相关型;市场相关型;市场技术相关型;非相关型
A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动因
·分散经营风险;获得协同效应;稳定企业收益;扩大规模,增强内部融资能力;扩大
企业的市场权利;实行战略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需求饱和等等
B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企业所从事的经营领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实行专业化经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最熟悉、最具实力的经营领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在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专业化,争取在多个
领域形成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并利用多领域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的正确选择
C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价值
3.美孚平衡计分卡的案例
A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是一种绩效评价系统·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
·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强调平衡的重要性
·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B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实施难度大·指标体系的建立较困难
·指标数量过多·各指标权重的分配较困难
·部分指标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实施成本大
4.中小企业筹资之风险投资——同洲电子案例
A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快速发展需要哪些关键因素
·创业企业的特点:公司规模小;可用资源少;高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
核心技术倚重性高
·决策力;思考力;执行力;沟通协调力
·技术;财务;资源;规模;市场;管理
B同洲电子的筹资决策为什么选择了风险投资方式
·创投机构可以为企业带来除去投入资金外的巨大的增值经济效益
·创投机构可以将政府资源和优质企业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创投机构商业网络发达,具有经验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对细分市场了解 C对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其联合风险投资的意义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联合风险投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风险投资家在同时或先后为同一个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
·对创业企业而言,实现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互补性,享用风险投资机构带来的资金、市场、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源等方面资源。(获得丰富的资金资源;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促进管理规范;谋得长远发展;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形成管理协同)
·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获得很好的投资项目,分散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管理成本,通过与企业的互补性增值服务产生价值溢出,最终获得巨大收益
D同洲电子通过联合风险投资获得了哪些关键资源
·资金、市场、技术、政府及社会资源等
计算题范围:
1.EVA(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x调整后的投入资本
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利润(-股权资本比例x股权资本成本率+债权资本比例x债权资本
成本率)
2.财务预警模型、预警值
Z分数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
Z=破产风险指数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所有者权益价值/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
2.675是破产企业与非破产企业的分界点
当Z>=2.99,破产概率为0.5%—10%,说明企业在短期内不会破产
当Z<=1.81破产概率为51%—100%,企业破产的可能性非常高
Z值介于1.81—2.99之间,破产概率为11%—50%,属于灰色区域,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难以估计企业破产可能性
3.相对估价法
A 市盈率法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的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每股净利润
本期市盈率PE=
第五篇:历年高考09年高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
..。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导引
景春明
高考复习,犹如登山,既要心怀高远,自有盘算,又需脚踏实地,一步一阶,方可登顶;凡盲无目的、心浮气躁者,只能望顶兴叹。面对高三,每一位同学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坚定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来保证高三阶段学习的顺利完成。计划
宏观规划,科学优化方法
●有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三复习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操作训练,好成绩都是实实在在磨练出来的。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出能力”,因此同学们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首先得有一个合理的宏观规划,对复习强化训练进程在时间上做好全盘安排,对高考考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避免前松后紧,阵脚混乱。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宏观规划,把有限时间变为有效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率。
阶段复习安排表
复习阶段 时间安排 复习目标 复习安排
第一轮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9月:①字音②字形③标点符号④8种修辞⑤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 10月:①复习高中语文教材1~2册②实词、虚词、熟语③仿用选用变换句式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⑤文言文阅读训练; 11月:①复习高中语文教材3~4册②辨析并修改病句③现代文阅读训练; 12月:①古代诗歌鉴赏训练②作文训练③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1月:①文学常识②名句名篇③综合模拟题练习。
第二轮 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 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2月: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弱势环节复习②注重阅读,积累作文材料③加强习题训练,注重总结规律和方法; 3月:①偏重阅读训练②加强作文训练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考纲信息; 4月:①温习高中语文教材5~6册②再次研究考纲,检查第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③大量做模拟题④加强作文训练。
第三轮 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 强化训练突出实战 5月:①多看积累本和优秀范文②模拟题训练③巩固背诵等识记内容; 6月:调节心态,可适当看书看题,保持良好的考前竞技状态。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出能力”,在有了好的规划后,如何更好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同学们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可从如下方法入手: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把太多精力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语文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对分数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如果一份试卷字体工整,笔画清晰,书写规范,就成功了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还可学习不同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同学们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看看报或者课外书籍,这对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有益。5.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在课堂上,老师一般会两周布置一篇大作文,但这个量是完全不够的。虽然高三同学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高三上学期,要加强对作文的强化训练,建议同学们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的同学,更需要耐心和毅力,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基础
多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
●语文基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语言知识虽有淡化考核的趋向,但绝不可轻视。基础能力不足,就谈不上掌握更高的能力。
同学们在复习阶段的课堂操作和课下操练的总体策略应该重点放在培养字词推敲的敏感性,大量阅读与做笔记相结合。同学们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注意与老师的专题训练同步,全面了解命题特点,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始终贯彻多积累、练反复原则。
一、强化基础知识复习 1.字音、字形
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首轮复习要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同学们记忆掌握。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该考点往往不考生僻字,因此复习时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同时还要立足课本,可安排两周的时间把六册课本的书下注释及书后附录的《审音表》识记一遍。字形辨析题不仅在前面的选择题中占分,还涉及到书面表达,高考作文每三个错别字就扣一分,所以平时应注意规范用字。备考也不必纠缠生僻字,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为复习重点。
2.词语辨析及成语运用
词语辨析题通常是要求对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如一些典型的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做题时重点是分析理解不同语素,如可通过组词来区分,对于一些难以辨析的词语,还可用造句法来辨析。至于虚词复习,首先要复习复句知识,弄清关联词在不同复句中的使用搭配;其次要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介词、副词的区别。
成语复习的立足点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同时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及感情色彩等。该知识点的复习无捷径可言,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考试就容易过关。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复习,首先要准确掌握标点的用法、作用;其次要把握住标点错误使用的规律,从这两年的高考卷来看,考查的重点较多地集中在顿号、冒号、括号、问号、引号、书名号的易混易错之处。4.病句
病句的复习一定要按照《考纲》上规定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来进行。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门别类地对语病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当对各种错误类型熟练掌握之后,再看到具体的语言材料,就会有一定的敏感度。5.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其实这些都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循,复习时一定注意吸收老师或复习指导书上提炼总结出的成果,同时自己在实践训练中多多体会,以真正提高能力。此外,语言运用题已成为高考语文众所周知的一块试验田,各种生活气息浓厚、异彩纷呈的新颖题型往往成为试卷命制的亮点所在,因此,我们的高三同学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意识,重视积累应对各种新兴题型的有效经验。
二、走出心理误区 为心理减负
高三同学积极应对语文基础内容,需要走出心理误区,摒除两类不良情绪:
1.忽视情绪。近年来基础知识点有轮考、分值压缩等淡化倾向,同学们容易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忽视情绪。殊不知,前面基础题目的应答情况,将会在心理状态、实际水平发挥上直接影响后面能力题甚至整套试卷的答题质量,因此这部分复习绝不可掉以轻心,而要稳扎稳打。
2.畏难情绪。翻开许多语文高考总复习指导书,对基础部分的梳理均以十五个左右的专题加以呈现,许多考点后还附有知识清单、知识储备等重点记忆内容。如此大量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同学们的感觉,便是自己成了“汪洋中的一条船”,极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所以,树立一种由科学高效的方法保驾护航的积极应对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应对如下:
1.强化积累意识,为心理减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生活大语文”观念,在语文基础部分的体现同样如此。每天每时,人们都浸润在语言的海洋里,字音、字形、词语、句子这些语言材料无时无刻不在被我们使用。例如:一个“认字认半边”的读音,一个似是而非的字形写法,一个媒体上长期误用的成语,一条新鲜诱人的广告语,一种新颖独到的传情达意方式,它们都应该能振颤你的语文感觉触须。语文基础就在你的生活里,你还会觉得累吗?勤查字典,集腋成裘的“富翁”目标离你还会远吗?
2.简化知识体系,为心理减负。看似庞杂繁复的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如果从考查能力角度分析,只有三个类别:偏重于识记能力的考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熟语、文学常识、名句名篇),偏重于识记+应用能力的考点(病句、标点),偏重于表达能力的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正确运用修辞以及一些新型语用题)。透过这样的分析,同学们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基础部分重在记忆,只要勤于积累,就能轻松应对。阅读
见招拆招,事半功倍度难关
●只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强化训练,以期提升阅读解题能力,结果是“试题一套套做,答题一道道错”。●注重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规则,总结答题方法,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
高考语文阅读有三大板块: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说明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高三同学在应对阅读测试时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只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强化训练,以期提升阅读解题能力,结果是“试题一套套做,答题一道道错”。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同学们的勤奋感和进取心也备受打击,语文阅读成了“蜀道难”。为此,我们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摸清命题规律
阅读板块的复习需了解每一个板块考试的相关内容,包括考试的范围、能力层级、常见题型、近几年的出题趋势、选材特点等。
自然科技说明文的选材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大多是考古、生物科学、电子通讯、天文学、医学等最新发现发明与成果。而社会科学说明文大多是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传统的、当今的)、世界政治形势等方面的题材,内容较为单一,思路清晰。这两类文章在考查同学们逻辑分析、筛选把握文章信息的能力时,往往通过判断八种错误(张冠李戴、误划类别、指代错误、混淆范围、推测有误、无中生有、混淆因果、偷换概念)来体现。
文言文阅读,选文仍以《二十四史》为重点,但来源已显多元化态势。2008年高考江西卷选自《左传》,天津卷选自《墨子》,北京、江苏卷选自《汉书》,重庆、上海、福建选自《晏子春秋》,湖北选自《文宪集》,湖南选自《欧阳修全集》,山东选自《聊斋志异》,其余各卷均出《二十四史》。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与2007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08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倾向。
古诗鉴赏阅读,选材上以唐宋为主,但不局限于唐宋。考题内容依然围绕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题,具体的考查点有词语诠释、语句疏通、章法把握、典故化用、意境主旨、意象诗眼、修辞手法、表现技巧、作品风格、情感体味、比较异同等,考查了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
从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来看,2008年高考仍以当代散文为主,史铁生、丛维熙、迟子建等都闪亮登场;与前两年稍有不同的是,小说的考查进入了试卷:广东选了巴西作家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江苏选了汪曾祺的《侯银匠》,全国卷Ⅲ(海南、宁夏卷)选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浙江卷选了高尔基的《乌米》。广东、江苏、海南与宁夏都属于课改区。命题类型基本稳定,大致有以下五种:词语理解型,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形象分析型。
经过以上一番研究后,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对手(出题者)的招数,才能有效地拆招。
二、总结答题技巧
注重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规则,总结答题方法,这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
高考命题有其常规的思路,答题自然也有一定的套路,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归纳简化。同学们,请闭上眼想想,你能将高考试卷从第一道题到最末一道题一一排列出来吗?每一道题的大致出题方向、考查重点,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譬如下面一些类型。
题目类型一:(诗歌鉴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某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模式】(1)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3)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归纳出上述表现手法在诗歌整体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自己有一个明晰的整体意识。题目类型二:(诗歌鉴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诗中某句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如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1)找到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3)说明该字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题目设计三:(文学作品阅读)“文章或某一段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意图、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某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1)内容上一般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2)形式(结构)上一般是起到衔接上下文、过渡、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总结、总起、照应、呼应等作用。好处、目的、意图、作用等在试题设问中表意相同。解答此类题型,一要明确所问内容与前后段落特别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的关系。二要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象征——形象鲜明而意蕴深刻;扬抑——在变化与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点;对比——强化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使其鲜明而突出;反复——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和感情,升华主题;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营造氛围,设置铺垫,有时还能推进事件发展等等。三要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和答题。
题目设计四:(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某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理解文中某词某句?”
【答题模式】前者立足于对内容含义的解读,先找点,然后还原,最后组织答案;后者除了内容理解外,可能涉及手法、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词语理解或赏析,首先得明确它针对的对象,譬如“清瘦”指向的是嵩山;其次看它所指对象或情感是否是该句或该段的主体,如果不是,还要分析它对主体对象或情感的表达效果,如“我的妈哟”的反衬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以上两点都做好了的情况下进行习题“量”上的训练,才能有“质”的保障。写作
有效强化,向更高分冲刺
●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是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需要精致的素材来支撑的。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由2007年的四个减少到2008年2个;材料作文从2007年的5个增加到2008年的9个(其中未包括材料加命题类题型);命题作文从2007年的9个减至2008年的8个(两年均包括材料加命题的形式)。由此看来,话题作文淡出高考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取而代之的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依据材料出题这一形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大趋势。
进入高三,不能全按高
一、高二那样的习惯作文了。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就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考场作文非练不能出成绩,正如巴金先生说的:“只有写,才会写。”因此,要提高各种题型的审题、立意、行文能力,必须适时适量地做好每一次作文练习,以求循序渐进。
一、加强命意训练
写作之行,命意为先!所谓命意,就是赋予写作行为以准确的意图,这是写作行为的起始点,又是目标点,是考场作文的基本底线。可以说,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准确地呈现出来,可以说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命意最终反映出来的就是作者对话题的理解,理解的高低决定着文章层次的高低。譬如“英雄”这个话题可以透过英雄高大威猛、万人瞩目的表面认识,深入英雄内心,可认识到英雄被“高山仰止”后的那份落寞,那么这种有关英雄“高处不胜寒”的认识就较一般性赞英雄来得“深”些了。
关于命意训练,需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1.主体意识:提供了材料的作文,要抓材料中的主要对象、事件和结果,有结论句的更要注意;无材料的作文,要抓关键语素。
2.追问意识:针对结果或核心语素做三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通过这三个“追问”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命意的基础。
3.渗透意识。对于提供了材料的作文,要充分利用材料,最好能在文章中对材料内容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章与材料的密切性。另外,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语言“点化”,有时甚至可以把偏了的题意拉回来。
二、加强结构训练
对于每一位同学们而言,作文速度是考场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速度本身又与文章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正如一位优秀建筑家心中储存有许多建筑模型一样,同学们也应事先熟悉和掌握几种有特点、有创意、易把握的作文结构模型,这样既可减少写作构思的时间,而且也容易控制写作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通过有效训练,进行结构预设,完成结构建模,应该是高三作文训练的一大重点。除了常规的论说体结构、随笔体结构和小说体结构外,同学们还可通过教材和优秀习作,吸收更多的作文结构。譬如下面两种常规文体的结构:
1.论证体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多难兴邦》等)
(1)直接切入或情景修辞导入(兴起);(2)亮出话题点,简要阐释,提出思想观念;(3)素材细节(一到三个);(4)思维链接(分析评价,含反面假设分析),论证话题观念;(5)思维联想,引入现实,强化话题观念;(6)结尾(直接点题结束或情景修辞结束)。
2.随笔体结构(适合于生活、感受类话题,如《生活的提醒》《感动》《种植阳光》)
(1)现象(自然、生活、社会);(2)感受(感性);(3)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4)联想(思考引发的思维联系,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5)印证(回归或升华)。
三、加强语言训练
同学们的作文语言之所以缺乏文采,主要是缺乏语文意识,用日常生活语言代替了文学书面语言。“这几天我的心情不爽”是生活语言,“这几天我的心情如一杯隔夜茶”是文学语言。考场作文经常呈现的状态是:只能“点头称是”,不能“拍手叫好”,更不会“拍案叫绝”,其重要原因是没有优秀的语言表达。文学语言有三类模式:
1.形象语言(生动传神,富含画面色彩)。如“每个季节都是太阳在人间种下的花,都有自己独特的明媚”“爱,给草以开花的机会”“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转的作别,从容的放手,又似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青青秧苗间:农人笑了”“时光的剪刀总是让奔驰的幸福戛然而止”。
2.哲理语言(凝练简洁,富含思想内涵)。如“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投身彼岸便意味着放弃此岸”“生活是没有观众的”“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程度”。
3.前卫语言(新奇别致,富含创造理念)。如“天天天蓝”(三个“天”字抢眼);“第一次不来是你的错,第二次不来是我的错”(一家熟食店的广告用语);“狩,亦是守”(音近意不同);“人生没有很多的如果,但是有很多的但是”(两个“但是”连用,词语活用)。
以上三类语言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三者可以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有这些语言的出现就一定会给作文加分不少。
四、加强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需要精致的素材来支撑的。素材的来源可谓广泛,包括日常生活、课堂教材、课外读物等等。对于高三同学,一方面要在高三这仅有的时间里从日常生活、文史典籍中选取素材,学会“带露折花”,选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极具现实性新鲜感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把一直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清理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个提纲,既可备忘——坐在考场上想得起来用得上,又不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