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最终版]
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圣经》从最早成书的约伯记在3500年前左右(约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成书的启示录(公元90-96年之间),历经1600年左右,共有超过40个作者。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神给各人的启示各自成文。此后口耳相传,最后由各宗教组织权势团体集结成册。并各自宣称正统《圣经》。《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圣经由亚洲传到欧洲非洲再到欧洲美洲澳洲,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本文仅从人生礼仪、英语语言、文学、政治方面简要阐述其影响。《圣经》对英美国家人生礼仪的影响
作为“基督教国家”的英美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把孩子抱进教堂或把牧师请到家中,牧师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洒在孩子的头上,并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孩子戴上一个小十字架,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平安。
《圣经》认为婚姻是一种永恒的关系,这使婚礼成为英美国家重要的礼仪。教堂里,牧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新人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在亲友的祝福中结为一体,组成家庭。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带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包含两部分,前半部分在家里或教堂举行,经过祷告、唱赞美诗以及牧师致辞,祝愿死者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下葬时牧师进行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头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葬礼自始至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圣经》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习语、格言、典故词、派生词等,丰富了词汇。以色列王亚哈(Ahab)的王宫附近有一葡萄园,是耶斯列人拿伯的产业,葡萄园连年丰收,贪心的亚哈对这座葡萄园垂涎已久,想据为己有,但遭到拿伯的拒绝,亚哈为此十分恼火。亚哈之妻耶洗别密谋诬陷拿伯,用石头打死拿伯,强占葡萄园。后来人们就用Greedy as Ahab 形容极度贪得无厌、不择手段侵吞他人财富的人。Manna 一词源于《旧约.出埃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旷野绝粮,此时天降食物,众人取而食之,称之为“Manna”。现在Manna一词指不期而遇的东西,令人振奋的东西。“God”、“Christmas”在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God is still in heaven”、“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用来讽刺某人像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圣经》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宗教故事是文学创作的题材,文学作品中也渗透着宗教故事的汁液。在英国文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圣经》被作者们的广泛化用。
作家们或直接引用《圣经》中的人名、语录作为作品的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作为原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情节中或人物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剧本名典出《圣经·马太福音》,又如雪莱的《撒旦挣脱了锁链》。再如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典故——约柜(ark of the convenant),典出《旧约·出埃及记》第25章。此典意指至圣之物,不可冒犯和亵渎。作品中,哈代描述了苔丝家搬家的情形,描述那个碗架橱,“它仿佛是一个神圣庄严的约柜,非恭恭敬敬的搬运不可”。《圣经》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审美价值,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为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圣经》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圣经》为美国的建设构建了一幅蓝图,这种植根于基督教思想并且在不断发展的政治文化深深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行为。
从1620年“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开始,圣经文化就正式开始了对美国的影响。而此前为了预防无政府状态,由威廉姆·布雷福德发起而签订的《五月花公约》实际上是一种教会盟约式的民主协定,它显示了初来殖民地的移民对民主自由的渴望,以及希望政府是来源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这一愿望。这一公约乃是北美殖民地乃至当今美国政治社会规范的基础。随着英国的清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大批来到这里,一位名叫罗杰威廉斯的英国神职人员于1636年创建了罗得岛殖民地。他主张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两大原则,这就为美国的建国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学说更加系统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和卢梭的“人民主权说”给予了杰斐逊和潘恩极大的鼓舞,他们将《圣经》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演化成“人人生而平等”。后来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上是遵循着他们设计的政治蓝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宗教始终与美国历史的进程机密地交织在一起。美国的立国之本和美国的宪法都是以圣经为基础的,基督教作为一种主流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美国的政治进程:如美国国家元首就职宣誓必手按《圣经》;美国的钞票上赫然印着“我们的上帝”;美国的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的歌词;国会参众两院的每一届会议都是以国会牧师主持的祈祷开始;法官判案要手按《圣经》;美国的军队里有牧师、神甫等各种不同宗教的随军神职人员,身穿军官制服,在军队中提供宗教服务。上帝和基督教救世主义给美国推行政治扩张、武装侵略和宗教渗透提供了最好的借口,救世主义不惜一切把一切非西方的意识形态降服甚至消灭,将美国自由、民主的光亮照耀在非西方国家的上空。
《圣经》对美国的内政及外交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浅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宗教网)《论《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张亚利 《圣经文化对当代美国政治文明的影响》(中国大学网)
第二篇:圣经和基督教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一 引言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它起源于希伯来人创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教——犹太教,基督教承认和沿用了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除了承认耶和华为上帝外,基督教又认为救世主(既Christ)是上帝之子,名叫耶稣,是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的。基督教徒们把记载基督教的传播、发展等文字,启名为《新约》。《新约》和犹太教经典《旧约》合而为一,成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随着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的传播,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其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之深远,也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几百年来,《圣经》深入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对英美国家的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圣经》对英语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英美语言的一大源泉。因此,本文将从习俗、语言两方面,祥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影响。二 基督教对英美民间习俗的影响
1、《圣经》对英美国家人生礼仪的影响
英美国家是基督教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或把孩子抱进教堂,或请牧师到家里,牧师在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的洒在孩子头上,口中念到: “Ibaptize you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and the son,and of the holy spirit.”同时,还给孩子取个名,既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男孩子多用Abraham、David、Mose、Joseph 或用耶稣十二门徒的名字命名,如:John、Peter、Thomos、Andran 等;女孩多用Mary、Elizabeth、Sarah、Luth 等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小孩戴上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心中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平安。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而且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人们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使上帝得到荣耀。因而婚姻在英美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之后,他们随牧师到小礼拜堂,在结婚证书和登记册上签字。作为基督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主教,把婚礼列为七种圣礼之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教堂的丧礼由牧师主持,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整个仪式包含一个愿望,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由牧师做下葬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
2、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传统节日的影响
在英美国家,许多传统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节日往往比其它节日更具有普遍性。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基督诞生,把12 月25 日定位圣诞节。圣诞节已经成为英美国家最重要的公众节日。圣诞树是圣诞节活动的中心,通常由常青松柏制成,树上缀有小星星、蜡烛、小铃铛等饰物,树下放着家人互赠的礼物。圣诞老人是该节日里最受喜爱的施恩者。互赠贺卡也是上呢公担界的传统习俗,圣诞期间在教堂、在家里、在街上,到处可听到人们咏唱圣诞颂歌。英美国家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和不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都庆祝圣诞节。
3、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世俗生活的影响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圣经》赋予人们的世俗生活一种神圣色彩,它以独特的象征意义显示出它在世俗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英美国家,《圣经》对人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许多人胸前戴着十字架,《圣经》记载,耶稣为救世人愿降世为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基督教的十字架,表示以耶稣舍己爱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生活的最高准则。但英美国家的人们更多的是在胸前画一个无形的十字架表示崇拜、祈祷、献身、求助、谢恩、祝福等。甚至有的人说谎时也将食指和中指交叉成十字,放在背后或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免遭谴责。在英美小酒店门口,有许多用白云做成的招牌,招徕顾客。据《圣经》记载,洪水大劫之后,诺亚等从方舟走出时,蔚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天际映衬着旷古以来的彩虹。这是上帝与人立约的记号,表示洪水大劫不会重演。据此,水手们把这种类似船身的白云命名为“诺亚方舟”而方舟含有“避难所”喻意。这就是与《圣经》故事相关的白云作为招牌的的文化内涵。美国人在晚饭之前全家人必须做祈祷;在10 元、100 元美钞上,印有“I God,We trust”的字样;在英国学校,《圣经》是宗教课的必读课本;当人们乘坐的船或车出故障,你会看见许多人,特别是妇女在祈祷,口里念着“Amen!Thus maythe lord do!”之类的话。在英美国家,13 与星期五被认为是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这些都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基督教对英语语言、词汇的影响
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完善是兴对《圣经》的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宗教改革以后,为了顺应时代之需要,西方各国都开始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这对各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用英文译成的《圣经》有许多版本,其中revised version 是标准的英语范本。它的词句、章法对应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基督教宣传其教义的过程中,以及在《圣经》的一些故事中,出现了一些宗教术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现在有些宗教名词已民俗化,运用到全民语言中。比如,god,devil,heaven,hell,christ,jesus,dawn 这些基督教中的术语,已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其次,来源于《圣经》故事的一些典故,现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比如,“the Garden of Eden”这一典故来源于《圣经》。英文常用其比喻不为任何琐事苦痛所扰的乐土,有顶类似中文中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惩罚,上帝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打发他们去耕种土地。于是英文中又以“original sin”一词指人类生而具来的作恶倾向。“the tower of babel”源于《旧约全书》。巴别是《圣经》中的一个城市,挪亚的后代曾经打算在这里建造巴别塔。上帝怒其狂妄,使建塔者名操不同语言,彼此不能交流,塔因此未能建成。人们一般把巴别塔看作语言多样化和人类分散居住的起源。再次,英语中的谚语、俗语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圣经》。这些谚语俗语中蕴涵了大量的基督文化信息,是发展英美宗教文化的一个窗口。例如,“好人也遭难”这一谚语(the rain falls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for t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evil and on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and on the unjust.”习语“scapegoat”(替罪羊)出自《圣经》,现在人们用其指代人受过的无辜者。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剩枚举。此外,基督教的术语也被运用到谚语、俗语中,其中“God”、“Christmas”运用的比较多,如“God is still in heaven”,“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用来讽刺某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基督教信仰也影响了英美人的语言习惯。在美国,“主”是一切的主宰。人民深信他们的一切都是“主”赐给的,他们必须干好所干的的事情,从而去荣耀“主”的荣耀。这就导致了美国人倾向于夸耀自己所做的事情。美国人请人吃饭时往往量不多,质平淡,但不忘自夸一下“It is my favorite recipe,”“I used a special dressing and home made catchup ”等,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女性往往会对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大方的说一句“I love you ”美国人自小被教导:信上帝的人皆是姊妹,必须彼此相爱。所以美国人在大众面前说的“I love you ”实际上表达的是这种“爱”是欣赏对方,而不是相恋的“性爱”。此,外宗教和宗教信仰也导致了禁忌语的存 在,首先,上帝的名字“Jehovah”便是最大的禁忌。任何情况下人民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违反这种规定,将要受到人们的责备和回避。英语中有一个短语:for Christ’s
sake,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帮助或厌恶某事。一般情况下,人民避免使用这一词语,而用for goodness sake 或for crying out loud 替代。综上所述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词汇宝库,体现出英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懂得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篇: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ZT]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2008年03月22日 星期六 17:37 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赵 芳
摘 要: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一种意识形态,宗教由来已久。在英美国家,在英美国家,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类型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民间习俗。词汇语言两方面,探讨基督教及经典著作《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基督教在英美民间习俗中留下的烙印及对英美语言的丰富作用。关键词:基督教 《圣经》 英美文化 民间习俗 词汇语言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07(2007)06-056-02 一 引言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它起源于希伯来人创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教——犹太教,基督教承认和沿用了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除了承认耶和华为上帝外,基督教又认为救世主(既Christ)是上帝之子,名叫耶稣,是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的。基督教徒们把记载基督教的传播、发展等文字,启名为《新约》。《新约》和犹太教经典《旧约》合而为一,成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随着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的传播,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其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之深远,也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几百年来,《圣经》深入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对英美国家的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圣经》对英语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英美语言的一大源泉。因此,本文将从习俗、语言两方面,祥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 基督教对英美民间习俗的影响
1、《圣经》对英美国家人生礼仪的影响
英美国家是基督教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或把孩子抱进教堂,或请牧师到家里,牧师在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的洒在孩子头上,口中念到: “Ibaptize you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and the son,and of the holy spirit.”同时,还给孩子取个名,既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男孩子多用Abraham、David、Mose、Joseph 或用耶稣十二门徒的名字命名,如:John、Peter、Thomos、Andran 等;女孩多用Mary、Elizabeth、Sarah、Luth 等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小孩戴上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心中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平安。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而且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人们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使上帝得到荣耀。因而婚姻在英美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之后,他们随牧师到小礼拜堂,在结婚证书和登记册上签字。作为基督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主教,把婚礼列为七种圣礼之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教堂的丧礼由牧师主持,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整个仪式包含一个愿望,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由牧师做下葬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
2、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传统节日的影响
在英美国家,许多传统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节日往往比其它节日更具有普遍性。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基督诞生,把12 月25 日定位圣诞节。圣诞节已经成为英美国家最重要的公众节日。圣诞树是圣诞节活动的中心,通常由常青松柏制成,树上缀有小星星、蜡烛、小铃铛等饰物,树下放着家人互赠的礼物。圣诞老人是该节日里最受喜爱的施恩者。互赠贺卡也是上呢公担界的传统习俗,圣诞期间在教堂、在家里、在街上,到处可听到人们咏唱圣诞颂歌。英美国家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和不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都庆祝圣诞节。
3、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世俗生活的影响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圣经》赋予人们的世俗生活一种神圣色彩,它以独特的象征意义显示出它在世俗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英美国家,《圣经》对人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许多人胸前戴着十字架,《圣经》记载,耶稣为救世人愿降世为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基督教的十字架,表示以耶稣舍己爱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生活的最高准则。但英美国家的人们更多的是在胸前画一个无形的十字架表示崇拜、祈祷、献身、求助、谢恩、祝福等。甚至有的人说谎时也将食指和中指交叉成十字,放在背后或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免遭谴责。在英美小酒店门口,有许多用白云做成的招牌,招徕顾客。据《圣经》记载,洪水大劫之后,诺亚等从方舟走出时,蔚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天际映衬着旷古以来的彩虹。这是上帝与人立约的记号,表示洪水大劫不会重演。据此,水手们把这种类似船身的白云命名为“诺亚方舟”而方舟含有“避难所”喻意。这就是与《圣经》故事相关的白云作为招牌的的文化内涵。美国人在晚饭之前全家人必须做祈祷;在10 元、100 元美钞上,印有“I God,We trust”的字样;在英国学校,《圣经》是宗教课的必读课本;当人们乘坐的船或车出故障,你会看见许多人,特别是妇女在祈祷,口里念着“Amen!Thus maythe lord do!”之类的话。在英美国家,13 与星期五被认为是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这些都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基督教对英语语言、词汇的影响
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完善是兴对《圣经》的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宗教改革以后,为了顺应时代之需要,西方各国都开始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这对各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用英文译成的《圣经》有许多版本,其中revised version 是标准的英语范本。它的词句、章法对应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基督教宣传其教义的过程中,以及在《圣经》的一些故事中,出现了一些宗教术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现在有些宗教名词已民俗化,运用到全民语言中。比如,god,devil,heaven,hell,christ,jesus,dawn 这些基督教中的术语,已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其次,来源于《圣经》故事的一些典故,现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比如,“the Garden of
Eden”这一典故来源于《圣经》。英文常用其比喻不为任何琐事苦痛所扰的乐土,有顶类似中文中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惩罚,上帝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打发他们去耕种土地。于是英文中又以“original sin”一词指人类生而具来的作恶倾向。“the tower of babel”源于《旧约全书》。巴别是《圣经》中的一个城市,挪亚的后代曾经打算在这里建造巴别塔。上帝怒其狂妄,使键塔者名操不同语言,彼此不能交流,塔因此未能建成。人们一般把巴别塔看作语言多样化和人类分散居住的起源。
再次,英语中的谚语、俗语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圣经》。这些谚语俗语中蕴涵了大量的基督文化信息,是发展英美宗教文化的一个窗口。例如,“好人也遭难”这一谚语(the rain falls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for t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evil and on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and on the unjust.”习语“scapegoat”(替罪羊)出自《圣经》,现在人们用其指代人受过的无辜者。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剩枚举。此外,基督教的术语也被运用到谚语、俗语中,其中“God”、“Christmas”运用的比较多,如“God is still in heaven”,“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用来讽刺某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基督教信仰也影响了英美人的语言习惯。在美国,“主”是一切的主宰。人民深信他们的一切都是“主”赐给的,他们必须干好所干的的事情,从而去荣耀“主”的荣耀。这就导致了美国人倾向于夸耀自己所做的事情。美国人请人吃饭时往往量不多,质平淡,但不忘自夸一下“It is my favorite recipe,”“I used a special dressing and home made catchup ”等,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女性往往会对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大方的说一句“I love you ”美国人自小被教导:信上帝的人皆是姊妹,必须彼此相爱。所以美国人在大众面前说的“Ilove you ”实际上表达的是这种“爱”是欣赏对方,而不是相恋的“性爱”。此,外宗教和宗教信仰也导致了禁忌语的存 在,首先,上帝的名字“Jehovah”便是最大的禁忌。任何情况下人民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违反这种规定,将要受到人们的责备和回避。英语中有一个短语:for Christ’ssake,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帮助或厌恶某事。一般情况下,人民避免使用这一词语,而用for goodness sake 或for crying out loud 替代。综上所述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词汇宝库,体现出英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懂得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参 考 文 献
[1]people and Culture 【M 】.Bowmar/Noble Publishers ,Inc.Los Angles,1980
[2]孟继有等编。A Culture Background For English Study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英美文化词典》【Z】.商务印书管,1997 [4]杨永生.《中外民间节日》.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5]盛绍裘.《英汉双解英语谚语词典【Z】.上海:知识 出版社,1989
[6]钨为成.《简明英汉俗语词典》【Z】》.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1990
类别:english&日本语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1552)| 评论(3)
上一篇:[资料]偶尔搜集下零碎新闻片段~(...下一篇:[感想~]<学园恐怖分子>~果然偶还...相关文章:
◆爱心素食主义是基督教最原始• • 神圣的交流——《圣经》与《古兰...的...•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圣经》.圣经...•
.基督教《圣经》 • 科学客观公正解读《圣经》中犹太...•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1...• 驾校科目三考试 && 基督教《圣...•
基督教的《圣经》选读 • 浅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
Ⅳ.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圣经...更多>>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第四篇:基督教与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与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一 引言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它起源于希伯来人创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教——犹太教,基督教承认和沿用了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除了承认耶和华为上帝外,基督教又认为救世主(既Christ)是上帝之子,名叫耶稣,是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的。基督教徒们把记载基督教的传播、发展等文字,启名为《新约》。《新约》和犹太教经典《旧约》合而为一,成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随着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的传播,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其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之深远,也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几百年来,《圣经》深入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对英美国家的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圣经》对英语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英美语言的一大源泉。因此,本文将从习俗、语言两方面,祥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影响。二 基督教对英美民间习俗的影响
1、《圣经》对英美国家人生礼仪的影响
英美国家是基督教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或把孩子抱进教堂,或请牧师到家里,牧师在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的洒在孩子头上,口中念到: “Ibaptize you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and the son,and of the holy spirit.”同时,还给孩子取个名,既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男孩子多用Abraham、David、Mose、Joseph 或用耶稣十二门徒的名字命名,如:John、Peter、Thomos、Andran 等;女孩多用Mary、Elizabeth、Sarah、Luth 等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小孩戴上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心中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平安。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而且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人们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使上帝得到荣耀。因而婚姻在英美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之后,他们随牧师到小礼拜堂,在结婚证书和登记册上签字。作为基督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主教,把婚礼列为七种圣礼之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教堂的丧礼由牧师主持,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整个仪式包含一个愿望,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由牧师做下葬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
2、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传统节日的影响
在英美国家,许多传统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节日往往比其它节日更具有普遍性。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基督诞生,把12 月25 日定位圣诞节。圣诞节已经成为英美国家最重要的公众节日。圣诞树是圣诞节活动的中心,通常由常青松柏制成,树上缀有小星星、蜡烛、小铃铛等饰物,树下放着家人互赠的礼物。圣诞老人是该节日里最受喜爱的施恩者。互赠贺卡也是上呢公担界的传统习俗,圣诞期间在教堂、在家里、在街上,到处可听到人们咏唱圣诞颂歌。英美国家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和不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都庆祝圣诞节。
3、基督教对英美国家世俗生活的影响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圣经》赋予人们的世俗生活一种神圣色彩,它以独特的象征意义显示出它在世俗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英美国家,《圣经》对人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许多人胸前戴着十字架,《圣经》记载,耶稣为救世人愿降世为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基督教的十字架,表示以耶稣舍己爱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生活的最高准则。但英美国家的人们更多的是在胸前画一个无形的十字架表示崇拜、祈祷、献身、求助、谢恩、祝福等。甚至有的人说谎时也将食指和中指交叉成十字,放在背后或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免遭谴责。在英美小酒店门口,有许多用白云做成的招牌,招徕顾客。据《圣经》记载,洪水大劫之后,诺亚等从方舟走出时,蔚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天际映衬着旷古以来的彩虹。这是上帝与人立约的记号,表示洪水大劫不会重演。据此,水手们把这种类似船身的白云命名为“诺亚方舟”而方舟含有“避难所”喻意。这就是与《圣经》故事相关的白云作为招牌的的文化内涵。美国人在晚饭之前全家人必须做祈祷;在10 元、100 元美钞上,印有“I God,We trust”的字样;在英国学校,《圣经》是宗教课的必读课本;当人们乘坐的船或车出故障,你会看见许多人,特别是妇女在祈祷,口里念着“Amen!Thus maythe lord do!”之类的话。在英美国家,13 与星期五被认为是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子,这些都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基督教对英语语言、词汇的影响
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完善是兴对《圣经》的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宗教改革以后,为了顺应时代之需要,西方各国都开始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这对各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用英文译成的《圣经》有许多版本,其中revised version 是标准的英语范本。它的词句、章法对应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基督教宣传其教义的过程中,以及在《圣经》的一些故事中,出现了一些宗教术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现在有些宗教名词已民俗化,运用到全民语言中。比如,god,devil,heaven,hell,christ,jesus,dawn 这些基督教中的术语,已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其次,来源于《圣经》故事的一些典故,现在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比如,“the Garden of
Eden”这一典故来源于《圣经》。英文常用其比喻不为任何琐事苦痛所扰的乐土,有顶类似中文中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惩罚,上帝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打发他们去耕种土地。于是英文中又以“original sin”一词指人类生而具来的作恶倾向。“the tower of babel”源于《旧约全书》。巴别是《圣经》中的一个城市,挪亚的后代曾经打算在这里建造巴别塔。上帝怒其狂妄,使键塔者名操不同语言,彼此不能交流,塔因此未能建成。人们一般把巴别塔看作语言多样化和人类分散居住的起源。
再次,英语中的谚语、俗语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圣经》。这些谚语俗语中蕴涵了大量的基督文化信息,是发展英美宗教文化的一个窗口。例如,“好人也遭难”这一谚语(the rain falls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for t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evil and on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and on the unjust.”习语“scapegoat”(替罪羊)出自《圣经》,现在人们用其指代人受过的无辜者。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剩枚举。此外,基督教的术语也被运用到谚语、俗语中,其中“God”、“Christmas”运用的比较多,如“God is still in heaven”,“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用来讽刺某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基督教信仰也影响了英美人的语言习惯。在美国,“主”是一切的主宰。人民深信他们的一切都是“主”赐给的,他们必须干好所干的的事情,从而去荣耀“主”的荣耀。这就导致了美国人倾向于夸耀自己所做的事情。美国人请人吃饭时往往量不多,质平淡,但不忘自夸一下“It is my favorite recipe,”“I used a special dressing and home made catchup ”等,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女性往往会对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大方的说一句“I love you ”美国人自小被教导:信上帝的人皆是姊妹,必须彼此相爱。所以美国人在大众面前说的“Ilove you ”实际上表达的是这种“爱”是欣赏对方,而不是相恋的“性爱”。此,外宗教和宗教信仰也导致了禁忌语的存 在,首先,上帝的名字“Jehovah”便是最大的禁忌。任何情况下人民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违反这种规定,将要受到人们的责备和回避。英语中有一个短语:for Christ’ssake,表示一种强烈的情绪,请求帮助或厌恶某事。一般情况下,人民避免使用这一词语,而用for goodness sake 或for crying out loud 替代。综上所述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丰富了英语语言的词汇宝库,体现出英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懂得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篇:《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圣经》作为一本巨著,本身就体现了世界古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向文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驰骋想象的艺术天地。
《圣经》既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同时又是一部内涵深邃的哲学著作。在英美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里,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它已成为英美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素材宝库。因此,《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经》具有大众化的语言特点,风格简洁清新、深刻有力,语言庄重经典,生动热情,节奏鲜明,旋律如诗歌般优美且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极具说服力。
《圣经》体裁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寓言,又有诗歌、杂文、短篇小说。有书信、演讲,还有布道。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从隐喻、象征、夸张到讽刺、双关等等,不胜枚举。
在整个英美文学发展时,尚不能找到第二部书像它那样对英美文学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看浮在海洋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尖端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而已。《圣经》之于英美文学,恰似冰山的基础同其山巅的关系。有时一句话,一行诗,甚至一个词语,后面都有《圣经》传统知识作为支撑,这是因为英美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
一、《圣经》是许多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西方及英美作家以《圣经》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人很多,不胜枚举。如,弥尔顿的《失乐园》,约翰·班杨的《天路历程》,惠特曼的《草叶集》等。
二、许多英美文学作品直接援引《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
直接援引《圣经》作题目,从而为作品渲染气氛、奠定基词的例子举不胜举。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仔细体会后便会发现,直接援引《圣经》中“押沙龙”作题目,的确有统领全篇的效果,且寓意可谓幽深至甚。此外,威廉·福克纳的另外一部巨作《去吧,摩西》书名也取自《圣经·旧约全书》,也有相似的艺术效果。
三、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都融汇着《圣经》故事的寓意
许多英美文学作家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陪衬和烘托作用。不了解《圣经》故事作品的人在理解这种文学作品时便难免流于表面和肤浅。
以莎士比亚为例,是善用《圣经》典故寓意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圣经》典故俯拾即是,不懂《圣经》的人,读起来会感到吃力。《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亚作品的每一出戏都充满着《圣经》典故。
四、英美文学作品创作受《圣经》的观念和精神影响巨大。
《圣经》的观念和精神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如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被无数作家使用的文学原型———“替罪羊”就源自一个宗教典故。
如霍桑的代表作之一,《红字》,其中的人物白兰的最终回归很好地体现了替罪羊原型的主要特征。再如,《圣经》的仁慈、宽恕博爱是莎士比亚戏剧竭力表现的主题,从而构成了莎剧鲜明的个性。众所周知,《圣经》自始至终鲜明地贯穿着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
《圣经》如影随形般地融入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