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

第一篇: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0年9月20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题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研讨会。借此机会,我想围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的边界,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是人类自己营造的物质环境之一,是支撑人类活动得以实现和延续的重要条件。首先,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及其自然观、空间观和时间观的变化,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其次,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资源共享,其所营造的共享环境直接左右着人类共享资源的能力、规模、空间范围和共享效率。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作为区域生产活动的间接投入,其单位服务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限制作用,扩大产品共享范围,使得区域交换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增加了异地产品消费的能力。再次,基础设 施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通过促进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防范、抵御、减缓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提高人类生存的安全性。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1万公里,公路等级都在二级以下,有路面里程只有3.2万公里;铁路线路里程仅2.2万公里,且近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运输船舶技术、港口设施均处于极端落后状态,航道失修失养,淤积严重;农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处于极度落后的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954-197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8.7%。1979-1989年的11年间,国家利用有限资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0.7%。重点缓解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改善了改革开放初期投资结构中存在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和社会基础产业薄弱等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投资开始迅速增长。1990-2002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6%。2003-2008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六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4.5%,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8个百分点1。

首先,中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以投资拉动经济 1 《新中国60周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统计局。快速增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直接、间接和诱导的拉动作用,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注入,促进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提升当地就业水平,促进人口的移动和专业化分工。例如,中西部地区建成的一批包括青藏铁路、渝怀线铁路、甘肃宝天高速公路、贵州黔西电厂、内蒙古锡盟农牧业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三峡工程的的建设对带动当地及周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1990年全国发电量的14%,不仅大大改善了华东、华中地区的能源供应,而且对实现“西电东送”减轻“北煤南运”的局面有重大经济意义。同时,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600多公里深水航道,为发展大西南对外经济交通创造了条件,利用这条“黄金水道”,按照“农—工—贸”方针调整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沿江农业趋向合理配臵2。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了地区差距。中国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深处内陆,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尚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近年来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增强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大中城市在西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增长极化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 2 《论三峡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李京文,《人民日报》。整体水平。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中国产业发展,满足产业链升级提供了必备条件。在上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除了因为中国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条件,成为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借助大量综合基础设施,中国正在构建产业链价值一体化平台,从而推动全球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速度加快,除制造业环节之外,研发设计也加快了向中国的转移,从而围绕整个微笑曲线,推动了传统产业向知识型、服务型产业升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非洲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促进非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确保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帮助非洲人民尽快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

第一,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据世界银行2009年发表的一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4个国家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指出,电力、供水、道路和信息通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这些国家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少增长两个百分点,商业生产也因此减少了约40%。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非洲是世界上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非洲尚未形成覆盖整个大陆、分布均衡、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非洲 有公路约130多万公里,公路网建设密度较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偏低;铁路总长约7.8万公里,各国铁路或是互不贯通,或是轨距不一,且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铁路的运能。非洲海运业和航空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交通设施的普遍落后以及分布不均的状况,不仅提高了货物资源的运输成本,而且阻碍了人员、资源的有效配臵。在动力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除南非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供电不足、不稳的情况,导致非洲工业设备利用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非洲才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加快速而稳定的增长。

第二,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可持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1998-2007年期间,非洲基础设施的支出以17%的复合年增长率递增,远超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幅度。1999-2001年期间,非洲的私营部门和外资投资占全球总额的11%,而2005-2007年期间则占到了17%3。但尽管这一增长非常显著,如果非洲大陆要达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必须弥补的资金缺口还是很大。据世界银行一份2005年的研究,非洲各国至少应在2005-2015年之间每年投入相当于这些国家GDP的9%用于基础设施建设。4对于到2020年想要跻身世界20大经济强国的尼日利亚来说,要达到巴西现有基础设施水平,可能需要投入相当于GDP的60%的资金。此外,非洲国家每年还需要额外的资金以改进其原有的落后基 34 《非洲增长之路:行业分析》,McKinsey Quarterly,2010年7月。

Estache, A., What do we know about Sub-Saharan Africa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its 1990’s Reform?, Working Paper, World Bank, 2005.础设施。

技术的相对落后削弱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动力和竞争力,阻碍了基础设施发展的步伐。例如,非洲地区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极不平衡,总体水平偏低,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大多数国家远远落后于北部和南部国家。非洲国家要发展通信服务设施、跟上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就迫切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鸿沟”。

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人才的流失。目前非洲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仅占全世界总数的0.4%。然而,截至2007年却有60多万名非洲技术人员在发达国家效力,他们当中包括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就有4万多人。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非洲国家不得不以高薪聘请外国专家进行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每年用于支付外国专家工资的开销高达40多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耗费非洲每年所获外来援助资金的三分之一5。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在自身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援建坦赞铁路,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条铁路是新中国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基础设施项目525个,包括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市政设施等社会公共设施379个,交通运输、电力、广播电信等经济基础设施146个,建成铁路2233公里,公路 5 《非洲欲靠科技促脱贫》,新华网,2007年1月。3391公里,桥梁10座,体育场馆52个6。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企业在非承包工程业务仍快速增长,项目遍布非洲各国,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在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进出口银作为支持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实施对外援助的政策性银行,发挥了积极作用。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支持中非合作,紧密围绕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为非洲各国提供了大量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以低息的优惠贷款为主的发展援助,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形成了以优惠贷款为先导,境外投资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和出口信贷为重点,法人融资与项目融资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多元化对非融资格局,对于缓解非洲国家发展资本不足、逐步获得可持续资本支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6年到2010年6月,我行累计向非洲53个国家批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超过83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约760亿元人民币,各类项目总计239个。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在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实施了社会住房项目;在安哥拉、苏丹等国家建设了大学、中学等各类学校;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刚果(布)等国建设了水电站、公路及供水设施;在肯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建设了多家医院等卫生机构。为缓解非洲多数国家电信设施薄弱的问题,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企业在进我行支持下在 6 《陈德铭:中国将继续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商务部网站,2009年11月。多哥、科特迪瓦、马里、塞内加尔、刚果、赞比亚、加纳、肯尼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众多非洲国家承建电信网络,帮助其改善通讯设施,提升当地信息化水平。

上述项目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切实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惠,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受到非方高度赞誉和非洲人民的普遍欢迎。以苏丹为例,电力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苏丹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不利于其农业和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行支持中国公司承建了苏丹吉利联合循环电厂项目。这是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第一座大型电站项目,也是苏丹最大的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一期投产后就基本改变了苏丹首都经常停电的局面。我行还支持中国企业承建苏丹麦洛维大坝及与大坝配套的1176公里输电线路和7座大型变电站。这是继埃及阿斯旺大坝后在尼罗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水电站。大坝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是此前苏丹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两倍,不仅能解决苏丹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发电问题,使苏丹摆脱目前只拥有局部的、耗油量大、污染大的电力供应状况,一跃成为一个拥有先进国家电网的国家,而且还能向邻国埃及出口电力。同时作为一项灌溉枢纽工程,水库建成后将形成约150亿立方米的库容,可惠及尼罗河两岸方圆上百公里内的农田灌溉和防洪。苏丹副总统塔哈在麦洛维大坝二期截流仪式上曾激动地指出“大坝截流,不仅改变了苏丹尼罗河水的走向,也改变了苏丹政治历史的走向,大坝电站所发的电能,将给苏丹带来一片光明。”

四、关于进一步促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尊重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的意愿为前提。几十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在对非援助及对非经贸合作中取得丰硕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始终遵循真诚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始终支持非洲国家为自主发展做出的努力,尊重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选择的道路。中国从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等强加给其他国家,对非援助和优惠贷款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和特殊要求。当然,非洲国家确实存在诸如民主、人权、腐败、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这是不可回避的。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非洲国家独有的问题,而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文明进程中都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才能解决。尤其是非洲国家和人民在过去几百年殖民统治中遭受了巨大苦难,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也没能分享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因此,对于非洲的发展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以宽容、公正的心态来对待。不能以出现的问题为由影响对非洲发展的支持,或在支持时附加条件。必须从非洲国家实际情况和现实能力出发,加强相互沟通,充分听取非洲国家的意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加强相互交流,分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键在于其应当具有的超前性和充足的承载能力。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各经济主体就会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经济活动呈几何级数增长。相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过于保守,就难免在关键时刻遭遇“天花板”,贻误发展的时机。在这方面,中国就有过经验教训。当上世纪90年代末普遍认为中国电力过剩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时,又有多少人能预见到2003年的大规模电荒这么快就会到来呢?再比如,过去中国在一个二线城市修一条上下四车道的公路被认为是很超前的,但没过两年就达到满负荷,甚至出现拥堵。因此,经济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有时是超乎想象的。在总结教训的同时,中国也累积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宝贵经验。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灵活地运用民间和外国直接投资,按回收成本合理定价和征收基础设施使用费,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建设速度与维持稳健和可持续的公共财政相一致。此外,在运输领域,设施建设从开放运输市场切入,逐步到开放建设施工市场,实施资格认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扩大施工队伍来源;开放投资市场,鼓励外资和社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不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使这些国家走上经济增长快车道的关键因素。中国愿与非洲国家分享经验,共同探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非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援助。面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巨大资金缺口,应进一步把其作为对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包括支持和鼓励拥有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承包企业投身非洲,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扩大学校、体育场、医院等民生公共设施建设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民生事业水平;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项目建设合 作,改善非洲国家经济基础条件;推进光缆、通讯、物流中心等项目合作,为非洲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便利,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要从非洲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完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非洲发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金融支持,为非洲获得可持续资本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加强与非洲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向其介绍利用国际资本、弥补发展资本不足、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的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多方面帮助非洲获得可持续资本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

非洲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客观要求,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由衷希望,通过中非合作的深入发展能帮助非洲国家建设更多更好的基础设施,有效提高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进出口银行将继续按照国家关于中非合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从非洲实际出发,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创造出更多切合实际且有效的新模式。充分发扬“授人以渔”的精神,在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事关非洲长远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提高非洲国家自身发展能力,促进非洲国家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同时,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能给予非洲更多关注和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愿与致力于消灭贫困和落后的全球各界友人一道,为建设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非洲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一、非洲基础设施现状近年来,非洲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在2011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背景下,非洲经济仍保持相对较强增长势头,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持了5.1%的增长率,且2012年增速有可能加速至5.5%左右,成为世界各地区中唯一今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高于2011年的地区。可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基础设施落后,成为非洲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阻碍。第一,运输业基础设施。据世界银行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千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仅为204公里,其中只有25%为铺面道路,远低于世界平均的944公里。整个非洲农村地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可以接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使非洲面临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高的运输成本,据统计,非洲的公路运输费用是其他国家的4倍。因此导致的城市、地区之间互联互通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着非洲内部贸易发展。在目前非洲出口总量中,非洲国家间贸易所占比例不足10%,远远低于欧洲(60%)、北美洲(40%)和东盟国家(30%)的内部贸易水平。第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据非洲开发银行数据,非洲只有65%的人口可以使用干净的水源,非洲大陆整体通电人口不足40%,在农村地区,通电率则更低,平均仅为12%。因此非洲用电成本是其他国家的2-3倍,手机服务价格也是其他地区的1.5倍。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中,电力短缺对非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尽管非洲具有太阳能、水及地热等多样化的电力资源,拥有巨大的发电潜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非洲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匮乏,电力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目前非洲国家的总发电能力仅为11.4万兆瓦,相当于德国一国的发电量。然而,德国人口数量仅为8200万,非洲却面临着10亿人口的用电需求。据世界银行估计,仅减少因电力供应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就可使非洲GDP提高1-2个百分点。

有分析指出,非洲每年需要投资400亿美元用于发展电力项目才可满足当地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求。但目前该地区每年的电力投资额仅为116亿美元。非洲地区的电力费用高昂且存在供电不足和不稳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而非洲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因为高昂的电费而升高,导致竞争力不足。在塞内加尔,供电不足问题每年至少导致塞损失1000亿非郎的经济收入。第三,社会生活基础设施。据非洲开发银行数据,在非

洲,只有不到40%的人口具有使用先进医疗设施的条件,互联网普及程度只有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固定电话的普及程度则更低。

二、非洲基础设施的增长趋势远未终结

近年来,非洲各国及有关区域组织纷纷出台了进一步加大

非洲基础设施投入的计划和措施。如为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发展,提高其互联互通程度,推进其区域一体化进程,非盟已于2012年1月通过《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PIDA),整合了2012年-2040年非洲现有各类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确定

了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规划、融资和总体实施框架。PIDA项目主要涵盖能源、交通、信息通讯和跨境水资源四大领域。PIDA投资总额预计为3600亿美元。其中已制定的近期阶段(2012-2020年)优先发展计划(PAP)项目约需680亿

美元,从领域分配看,能源领域占59%,交通领域占38%,水资源领域占2%,信息通讯领域占1%。据预测,PAP项目融资缺口达380亿美元,融资来源主要包括官方发展援助、现有基础设施融资合作机制、发行基础设施债券、向私营投资者提供政府担保以及次区域组织征收基础设施税等。

从各国情况看,2012年年初,南非财政部公布国内财

政预算为 1310亿美元,将优先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南非计划在运输、燃料、水和能源基础设施上的主要工程项目达 42个,涉及投资金额 4200亿美元,预计在 2015年前的资金投入达 1110亿美元。津巴布韦计划发行债券募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于其国内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修复。据非洲开发银行在 2011报告中指出,津巴布韦至少有 12800公里的公路需要修缮,而未来十年该国基础设施改造所需资金达到 142亿美元。对于西非国家尼日利亚来说,想要到 2020年跻身世界 20大经济强国,要达到巴西现有基础设施水平,可能需投入超过 1900亿美元的资金,这占尼日利亚现有 GDP的 60%。由于在经济增长减缓时期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大力刺激经济发展,安哥拉、肯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也宣布了类似的计划,只是规模要小很多。

上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洲各国在经济规模、经济波动、政治稳定、物流质量、医疗保健以及技能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大约有 3/4的非洲国家的GDP规模不足以维持 1亿美元以上预算的计划。同样,道路质量和人口密度也存在很大差异。非洲有 15个内陆国家,并且非洲的运输成本比发达国家要高出 4倍多,这样,设备和材料的进口就变得极为复杂。但是,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够产生丰厚回报,据麦肯锡公司一位专家称,该回报可“高达

其他投资回报的两倍多”。

三、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

有效资金投入不足是限制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首要

问题。非洲基础设施的支出以 17%的年增长率从 1998年的 30亿美元增至 2008年的 120亿美元,远远超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幅度。这期间非洲私营部门和外资投资占全球总额的 17%。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非 OECD政府增加的投资推动,尤其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投资。除传统资助国外,其他如巴西、中国、印度和众多阿拉伯国家近年来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人。据南非标准银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指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2/3的资金来自中国,仅 2010年中国对非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 90亿美元。此外私营部门仍是最大的单一资金来源。快速的增长吸引了非洲及其他地区众多的跨国公司。

尽管非洲基础设施投入增长显著,但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必须弥补的投资缺口还很大,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就达 1800多亿美元(2008-2014年)。有分析指出,非洲每年需要投资400亿美元用于发展电力项目才可满足当地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求,但目前该地区每年的电力投资额仅为116亿美元。据非洲开发银行报告估计,到2020年非洲中等收入国家每年需要投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为其GDP的10%,在低收入国家,虽然所需投资数额少于中等收入国家,但占GDP比例更大,每年约为GDP的15%。这意味着非洲每年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约为930亿美元。另据渣打银行2012年初一份报告显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约需1000亿美元,而各国政府只能提供530亿美元,缺口高达470亿美元。

第三篇:浅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少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2.近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3.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

4.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5.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

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政投资少。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都由财政投资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虽然以前对农村也有投资,比如农业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

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水量不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饮用水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四是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电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实现同网同价。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逐步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问题。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继续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扩大农村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EB/OL].新华网

[3]郑风田,董筱丹,温铁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J].贵州社会科学,2010,(7).[4]滕长宏.法律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问题研究——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02-07.[5]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EB/OL].新华网,2009-03-13.[6]陈光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关于平利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较快地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一个省定贫困县,我县的经济基础比较落后,贫困人口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极大的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我县共有11个镇,190个村4个居委会,截止2011年底,全县境内农村公路总计通车里程1738公里,其中县道228公里,乡道270公里,村级道路1240公里。目前,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处秦巴山区,山大坡陡,地形崎岖,修建公路十分困难,仍存在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差,设施不完善等现象,一旦遇到雨雪天气,交通无法保证畅通。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尚需维护整治、配套设施的比例较高。

县的农村通讯配套设施建设。

二、现阶段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农村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有所改观。但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落后,抵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

尽管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也不高。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繁杂,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对此,根据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机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比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为此,建议:一是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和工业转向农村和农业,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根据建设工程量的大小和建设区域范围,一般跨村的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投入,投资重点放在乡村公路、电力通讯、水利建设等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和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四是进一步探索财政补贴、免税以及信贷扶持等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办法。县财政的投入应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

(二)积极争取项目,争取国家更多促进农村发展的扶持政策。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

则,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并结合本部门实际,切实做好规划并尽快实施。尤其是扶贫部门,在做规划时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对于农村集中安置点上的基础设施要配套实施,零散农户可适当放松,从而更大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推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上的规模效益。

(五)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管理。由于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部门较多,重建轻管、管理不到位、建管关系未理顺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建议:一是根据农村新的发展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办法,实行区别对待,宜统管则统管,宜租赁则租赁,能卖断则卖断。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进行变革,适合归集体的归集体、适合归个人的归个人,明确产权,规范运作,用市场管理代替政府管理。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把该办的事议好,把议定的事办好。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来开展,这有利于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目前,许多地方农民自发组织,成立各类协会来运作管理村级各项事务,非常成功,

第五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派驻纪检监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廉政建设,确保全省交通工程建设健康顺利开展,根据交通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度的暂行办法》,结合当前我省交通工程建设和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实际,重新修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一、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的原则和程序

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由省交通厅统一领导,驻厅纪检监察室具体组织实施。凡经省交通厅报请国家和省、部审批,且由国内企业施工、监理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简称“派驻人员”;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简称“派驻工作”;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工作机构简称“派驻机构”。各设区、扩权市县交通局纪检监察部门,在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指导下,组织实施管辖内重点工程的派驻工作。各重点工程派驻人数,根据工程量情况确定,但每个工程派驻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一)省管重点工程派驻人员分三组派驻到厅直高管局、项目办、开发中心,每组三人,由省交通厅委托驻厅纪检组监察室从厅直各单位抽选人员,按工作单位、籍贯、年龄、学历、专业等情况进行组合派驻,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轮换,但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调整派驻时间。厅直高管局、项目办、开发中心的纪检监察部门,协助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做好所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考评、政治学习、党组织生活等工作。

(二)各设区市、扩权市县交通局参照省厅《实施细则》落实派驻工作,并报驻厅纪检监察室备案;县(市)交通局参照执行,并经上一级交通局抄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备案;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派驻工作由各市县交通局研究实施。

(三)派驻人员要正确履行职责,依法依纪办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工作进行和监督检查。加强与驻在单位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工作。

(四)派驻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其他补助仍在原单位领发,保留原工作岗位不变,原职级不变,职级调整不受影响,并享受其他在岗同类人员同样的待遇。

(五)派驻人员所在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派驻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荐派驻人员。

(六)派驻人员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由驻在单位安排,并负责解决工作用车。省管派驻人员受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指派或同意参加有关会议和业务的学习培训费、移动通讯话费补助、明察暗访和调查取证工作等所需费用等,分别由驻在单位负责解决。

二、派驻人员的条件

(一)热爱交通事业,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保守秘密;

(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或熟悉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和党纪政纪知识;或熟悉工程建设管理业务;或熟悉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业务。

(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好的文字基础,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本人、家属、亲友等没有在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工程咨询、材料生产和销售等企业工作过或正在该企业任职、兼职;没有与交通工程建设有关的经商办企业或其他与交通工程有关的经营活动

(五)年龄在50周岁以内,身体健康。

三、派驻人员的职责

派驻人员根据驻在单位的实际,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廉政建设负有监督、服务、组织协调等职责。

(一)协助驻在单位抓好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工作。协助建立和完善廉政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和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的监督;督促抓好有关廉政规定的落实。

(二)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采取提前介入、重点参与、一般抽查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建设前期、建设期间、交(竣)工验收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监督。驻在单位和工程建设筹建管理部门,要主动将建设项目开工前的立项、规模、资金筹措、招投标及合同签定等事项及时通报派驻机构。

(三)受理群众对有关工程建设筹建管理部门和人员、工程从业单位和人员违反廉政规定的举报,并据情况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报告。

(四)参与对招投标工作的保密措施、评标方案、工作纪律的制定,并对招投标信息发布、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编制、开标、清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工作过程和落实评标纪律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发现违反工作程序或工作纪律的,要立即责成招标单位纠正。发现泄露保密资料、标底,围标、串标、借资质投标等违法活动的,要立即向派出单位报告。工程评标结束,派驻人员要将各参加现场监督人的监督意见汇总报驻厅纪检组监察室。

(五)参与驻在单位或工程筹建管理部门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廉政合同》的制定,并对《廉政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抓好阳光工程“十公开”工作。

(六)加强对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工程整体转包和指定分包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对以劳务名义分包工程现象进行监督。

(七)加强对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参与对各类拖欠现象,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监督。

(八)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督促驻在单位、工程筹建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加强工程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的申请、拨付、管理、使用程序,提高使用效益。

(九)加强计量支付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对大额资金收、付、转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严肃查处单位和个人套取、转移、侵占、挪用、出借、浪费建设资金等问题。

(十)加强对工程设计变更过程的监督。

(十一)发现工程建设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提醒驻在单位制定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重大问题及时向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报告。当出现下列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处理或案件调查建议。

1、在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计量支付中有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贪污、受贿行为的;

2、规避监督检查,在重大事项决策中,不符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关程序、规定的;

3、贪污、挤占、挪用工程专项建设资金,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

4、在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

5、严重违反《廉政合同》规定的;

6、隐匿、伪报有关数据、资料的;

7、打击报复揭发、检举人的;

8、阻挠、妨碍派驻人员正常开展工作或行使职权和职责的。

(十二)工程建设项目结束后,对派驻期间的有关廉政建设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并对该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建设作出评估,写出报告。

(十三)完成派出单位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派驻人员的权力 派驻人员具有对工程建设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咨询权、检查权和监督权,除明确其工作职责外,还赋予以下权利:

(一)有权了解交通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情况;

(二)有权参加驻在单位、工程筹建管理部门有关工程建设的会议、重大问题的研究,监督有关工程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有权查阅、复制派驻工作需要的有关文件、资料等;

(四)有权进入施工、检测、试验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实地察看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并询问有关问题;

(五)有权向驻在单位的财务、审计、工程建设资金代办银行、工程筹建管理部门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调查了解有关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材料价格及产地等情况;

(六)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五、派驻人员的纪律

(一)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执法,严格履行职责,参与监督但不干涉和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正常工作;

(二)不接受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吃请及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不参与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任何活动;

(三)带头遵守驻在单位和工程筹建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程管理规定,自觉接受工程建设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主动与工程管理和从业单位人员配合,加强团结,努力为工程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四)严格保密纪律,自觉遵守保密制度。

六、派驻人员的考核

(一)派出单位要采取述职、组织检查和考核等方式,对派驻人员进行履职和廉政情况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的工作鉴定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派出单位要不定期组织对派驻工作的检查,如发现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工作严重失职,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庇护他人或涉嫌违纪违法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工程结束后,由派出单位给派驻人员写出工作鉴定,送派驻人员原工作单位存档。

本《实施细则》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实施细则》废止。

下载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在OECD“基础设施[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