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节选)
致富好项目 Jiam.shgao.com qyue 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节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今年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说,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不论是政策措施还是具体行动,从毕业生就业历史看,都是前所未有、力度空前的。
笔者调查了英、美、法、德、日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并发现,总体上看,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但由于就业形势不同,具体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侧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今年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说,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不论是政策措施还是具体行动,从毕业生就业历史看,都是前所未有、力度空前的。
笔者调查了英、美、法、德、日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并发现,总体上看,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但由于就业形势不同,具体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侧重。
管理体制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普通的新成长劳动力,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各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控基本一致,大多数国家把高校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纳入整个社会的大就业系统,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一般由市场自发调节和配置劳动力资源。从管理体制层面讲,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政府的教育部门直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澳大利亚教育、就业系统由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主管);美国、英国以劳工部门为主,教育部门参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监测、统计和数据发布;德国联邦劳动局在大学附近设立大学服务组,专门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印度、墨西哥、俄罗斯联邦劳工部负责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就业工作,但没有把大学生就业单列,也没有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门统计。
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简称NACE)、英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Graduate Careers Advisory Service,简称AGCAS)、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中心(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简称GCA)、法国就业协会(France Emploi)、日本利库路特公司(Recruit)等。这些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多为非盈利性机构,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鼓动性和指导性。它们既是联系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又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立体平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其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大学的排名和声誉,甚至影响高校的招生和发展。因此,政府、社会、高校都十分重视,纷纷投入大量人财物加以研究和统计。
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主要由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和高校三方进行。美国政府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专门机构是劳工部下属的劳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简称BLS)和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简称NCES),其统计方法主要是抽样调查,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 致富好项目 Jiam.shgao.com qyue
查等方式获得毕业生信息。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公共媒体、各类协会、非营利组织等,公共媒体统计主要用于高校排名,其他协会和非营利组织的统计更倾向于专业领域的统计,但这些统计都不同程度地刺激高校不断提高就业率,以防止其排名受影响。高校的统计主要靠给每个毕业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学生信息,这样的调查一般在学生离校半年后和一年内进行,每年发布2次。日本文部省和劳动省每年10月1日、12月1日、2月1日、4月1日都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专项调查,属于国家正式统计行为,选取的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都是一样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当然,就业率统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难度大、争议也大。从美国的情况看,虽然就业率统计调查的历史很长,但数据仍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一是抽样调查和问卷的回复率不高,一般不超过50%;二是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更愿意回答问卷,故统计信息的水分很大,只能作为参考。对我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毕业生就业与高校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学校的基本义务,也是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校不能把就业责任简单地推向社会,片面认为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和政府的事,与学校无关或关系不大。
推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动成立类似日本利库路特、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性质的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第三方作用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约束作用,调动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形成高校为主、政府引导、中介参与、协会约束的就业服务格局。(节选)
第二篇: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等情况的出现,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毕业生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研究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高校各专业中,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历年来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情况相对乐观。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往日是“香饽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当前,解决好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以安阳市为例,相关资料表明,2006年前安阳市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城乡中小学校编制的紧缩和英语教师的配备到位,从2007年开始全市各中小学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降低。随着各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安阳市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开始下滑。以安阳市一所高校为例:2008年和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698人和450人,总就业率分别为81.23%和89.33%,其中灵活就业率分别为66.48%和80%。另外一所工科本科高校,2006~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8人、89人、156人、381人,其总就业率分别是88.98%、88.76%、89.74%、81.1%。由此可以看出,除去灵活就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真正稳定就业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
2.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探析
一是英语功能的转型。英语已经从一门“专业”逐步回归其“工具”功能,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与以前不同,现在的英语教育相当普及,英语已经走下了“神坛”。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神圣的“专业”,而变成了一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工具”。二是英语专业招生量的加大。英语专业历来都是热门专业,很受高中毕业生的追捧,因此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生源爆满。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共招生1.7579万人,2008年增加到2.0910万人,招生人数净增3331人。招生人数增加了,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成为必然。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期望值高。相对来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出国机会和到外企工作的机会都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总体而言,能够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只是很小一部分。四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所需的是“一专多能”人才,他们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会更多关注“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因此,那些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新闻、中文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录用机会,而纯粹的英语专业人才受到严峻挑战。五是许多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致使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职场白领人员业余时间“充电”都青睐商务英语,他们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增加晋升的砝码,这在无形中封堵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就业之路。六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的通道变窄。英语教师始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扩充的重点,经过多年来的补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空缺已不多。
二、解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小部分,政府的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政策从职业报酬、发展前景、职业流动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制度框架,它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政府的就业政策已经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促进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来增加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衔接好。三是积极鼓励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后,许多地方政府都积极探索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英语专业毕业生方面
一是加强就业前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扩大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向专业英语人才方向发展,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喜的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了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到教育、金融、通信、传媒、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努力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力多学知识、增强能力。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现在,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员工的操守,如诚信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干精神等。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另外,英语专业学生仅仅学好英语是不行的,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之一。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毕业生斤斤计较眼前的工作岗位,就会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方面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紧跟社会需求步伐。据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年来很多企业喜欢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因而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要求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可以说,毕业生由于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口语水平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必须下工夫,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调整好就业心态。四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构,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予以支持。同时,高校的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也要设身处地地为毕业生着想,积极做好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Z].2009.[2]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Z].2009.[3]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阳市就业和全民创业文件资料汇编[Z].2009.责编:思源
第三篇: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内容:1.重视新生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2.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3.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互补性专业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的服务.4.搞好毕业前的咨询服务及就业信息服务。5.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指出了我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德国,法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在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作为学校学生咨询服务中心工作的组成部分来开展的,一般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学校是把学生就业纳入到学生整个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设计中来进行引导和帮助的。与我国情况不同的是,德、法两国学生(只要取得了上大学的资格)对学校、专业的选择是自由和自主行为,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对就业时间、地点和单位的选择也是自由的,不受政府和学校的约束。学校对毕业生是否就业,能否就业没有责任.但是学校仍然重视学生就业指导,而且做得比较好。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内容
1.重视新生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
德国和法国的高校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每年都举办面向社会广大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则面向初中生)的入学咨询服务活动,其内容主要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包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介绍、专业就业前景、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特长、兴趣、爱好及综合素质选读相应专业、设计自己职业生涯等等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专业和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即使入学以后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就读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高校把为学生提供实习位置作为一项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来抓,他们通过与各企业联系、合作等形式,积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的位置,这些实习的位置,大多数都是未来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因此,接受学生实习的公司在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团队合作精神、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般进入实习的公司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公司对每一位实习生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最后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实习期间考核情况来确定是否录用实习生。有的学校在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位置时,学校会根据有关方面专家、教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意见来确定某个学生相应的实习位置。一般来说,通过实习后,在原实习单位工作的成功率都非常高,所以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用人的公司和学生都比较重视就业前的实习。这种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位置而最后过渡到公司接收毕业生就业的形式在德国高校是非常普遍的。
3.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互补性专业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的服务。
学校每年对毕业生都进行的互补性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其做法主要是对某些专业的学生进行互补性很强的课程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训。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要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知识而在学期间其专业课程是没有开设的,因此,开设互补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对学生今后就业非常有好处同时,还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毕业后就业显得特别重要。德国很多大的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都注重把用人单位的需要与学校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社会接轨、相互适应。随着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德国,毕业后参加继续培训的人数亦越来越多。
4.搞好毕业前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第一份工作。
高校除了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一般由学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教授,在毕业生个人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对某个人的长处、短处进行分析,提出某人今后就业的领域或方向。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择业、就业成功率更高。同时也对毕业生个人的才能发挥,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有好处。
学校在整个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包学生就业,而是尽力帮助毕业生找到其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学校非常注意与各大公司的联系,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同时,也积极推荐毕业生到各大公司面试,适当时候还召开校内招聘会,使毕业生都有机会参与就业竞争和找到第一份工作。学校对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视。他们认为,第一份工作是人生重要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有了第一份工作为基础,今后的择业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因此,学校注重帮助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
5.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注重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尤其对各大公司、企业用人信息的汇总、发布等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特别注意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个人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详细地向学生发布。同时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期望或要求也尽快地向用人单位传递,真正起到了沟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桥梁作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所以,法国的大学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了解得非常细微,而对本校毕业生情况也掌握得很详细,就业信息与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与全校毕业生单独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
6.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
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计划和目标,这也是法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特色。学校非常重视每个人今后的职业选择问题,他们通过对个体倾向性就业目标的测试,如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等等内容的就业目标测试来分析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并通过专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同时还通过成立老校友联谊会,请事业有成就的校友回校介绍其创业史,为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这对毕业生今后自主创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看,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贯穿在对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的。从选择学校、专业开始,学校就依据对学生个人能力、志趣、发展潜力的了癣,指导学生选报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一般而言,指导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手段先进且指导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学历,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咨询师证书,因此,咨询本身值得信赖、效果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二、几点启示
1.有关就业问题或与就业有关的一些思想、观点值得我们深思:①教育的目标不是使学生都达到某一知识水平,而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开发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最佳领域,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②学校不是工作介绍所,但是要为学生找到合适工作展开有效的工作。③学校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生存、自我发展的本领。④“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夕,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语)。⑤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等与社会需要无关,专业就是专业与学生就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学校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关系密切。⑥学校培养学生不以就业为目的,但教会学生就业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成份。
2.德、法两国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既有利于学校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潜能,学其所好,专其所长等方面拥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还为更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最基础的平台。这相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要面对更大区域的招生、教育和就业,将就业指导前移到招生的宣传和指导环节中,更有利于发挥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德国高等教育所推行的学生实习和打工制度,体现了德国教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视。一方面为在校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德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一,通过学生的实习,打工活动有利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充分了解,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状况、生产流程、发展前景等,为下一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通过学生的实习、打工活动,.有利于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变,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加强。第三,通过实习、打工活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这种实习制度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生产实际,并具备初步的生产理论与生产技能;有利于人才就业,并满足了单位的人才需求,避免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盲目性,为毕业生就业做了积极的准备。德国教育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4.德、法两国注重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并在教育过程中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再选择和调整。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来予以肯定。这对两国的高等教育不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但以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素质为己任的观念得以有落实的渠道。这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尚未形成充分肯定的氛围,且往往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权益之计和附带性工作,对从事该项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予以一定认可和重视的现状,反差较大。值得我们对此项工作有新的认同和举措予以应对。
5.德、法两国高校对既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和已毕业尚未得到就业机会的毕业生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选择职业的能力培训,并列为高校教育培训的常规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相对于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重就业技巧的准备,轻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培养;重对就业市场的分析,轻对用人实体需求能力的研究;重推销的增强,轻基地建设的功能深化。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同时,德、法两国经验亦可引为我用,值得借鉴。
第四篇: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问题研究(定稿)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 在当前大学生毕业数量急剧增加的新形势下,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毕业生们想尽早就业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急切,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难免会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与就业安全相关的问题而不知所措。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完备的介绍了就业中可能碰到的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安全方面的有效方法,以保证高校毕业生安全就业。
关键词:就业安全 有效途径 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48-02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个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安全知识的匮乏以及急需就业的心态使得高校毕业生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有的会给学生求职带来不便,有的会使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阴影,有的会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的甚至会让同学们人身受到伤害,累及家人,影响社会稳定。由此看来,做好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工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就业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保护高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自觉维护社会和谐
在任何领域,安全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当今看来,毕业生就业安全问题是一个比就业率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工作,保护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才能使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挫折较少,在就业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会出现极端的选择,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毕业生求职是否安全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2.全面加强高校学生的就业安全意识,要加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警惕性,将意外事件的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尽全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要努力做好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意识,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毕业生对就业安全知识的了解,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增强防范意识,也可以让同学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是毕业生本身就业安全意识状况的客观需要
高校毕业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思想比较单纯,处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对就业安全问题知之甚少。由于找工作心情迫切,更容易忽视就业安全问题,在就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二、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以及就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1000名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就业途径有:通过学校就业的网站以及校内招聘会;通过社会人才招聘会;通过实习或社会实践;通过正规人才交流机构;通过媒体广告求职;通过社会关系介绍求职择业;通过报考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通过自主创业以及通过各种“国家计划”求职择业。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通过学校招聘确定工作的毕业生很少,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就业机会,这就需要我们更要重视就业安全教育,教会同学们辨别真假。
新形势下,在就业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涉及到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具体到常见的就业安全隐患有:
1.就业过程中个人人身安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是单枪匹马,有的甚至会一人居住在外地,这就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比如说交通安全、住宿安全、招聘会安全、应聘面试安全等,尤其是女生还会涉及到骗色的陷阱中。
2.传销陷阱
传销是一项极其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严重的不仅会使毕业生财产损失,丧失正确的价值观,更会危及生命安全。高校毕业生误入传销的主要联系人绝大多数是关系较为好、有一定信任度的人。期间不乏有亲戚、同学甚至是老师。传销组织无处不在,高校毕业生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进入传销骗局。
3.经济诈骗
3.1有些单位利用高校毕业生的不成熟心理,让毕业生缴纳培训费、中介费甚至押金。
3.2一些不法公司为了赚取廉价劳动力,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0薪辞退高校毕业生。
3.3亲戚朋友或陌生人帮忙找工作骗取金钱
有些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没有信心,看不清社会现实,想着借助一些捷径来找工作,在求职时轻信于人,往往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诈骗
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通常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一不小心就会泄露自己的个人情况。犯罪分子会根据你的联系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骗取生活费用,或者以其他名目引诱家长上当受骗。一些不法分子会根据你的信息情况提供虚假招聘信息,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上当受骗,威胁到自身安全。
5.就业心理安全
在毕业后求职的这个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心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所以,心理调适是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首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心里承受能力较弱、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便很容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轻的会影响顺利就业,严重的同学会做出极端的选择,追悔不及。
三、就业新形势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的有效措施
1.注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安全教育,着重强调实效性
1.1高校应该为毕业生专门开设就业安全教育的课程
高校应当重视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通过讲座、经验交流、开展活动等方式,普及就业安全知识。应当把就业安全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当中,系统的告知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就业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就业安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许多内容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高校就业相关老师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现阶段的就业安全隐患开展课程,突出实效性,而不是一味的因循守旧。要增强毕业生的维权意识,遇到问题能够学会通过有效途?奖;ぷ约旱暮戏ㄈㄒ妫?要开设就业心理调适等课程,关心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求职期开始的时候就高校就应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此举旨在提前帮助毕业生们减轻对于求职和就业的恐惧,让毕业生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1.2高校应强调各个部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工作
学校就业负责人应严格把控进入学校招聘的单位资质,对于在校园网发布的招聘信息,学校应保证其规范、真实。为学生安全就业提供保障。
1.3高校应提高工作的实践性,增加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初期其实很多都是很盲目的,遇到就业安全问题更是不知所措。学校应该在毕业生就业实习阶段,对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积极的指导,对一些存在就业安全隐患的工作及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尤其是当学生就业后,高校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就业的单位进行拜访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切实掌握毕业生可能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安全隐患。
2.毕业生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增强的综合素质
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们也要不断增强防范意识,如此一来,才可能根除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们要提高紧惕,且提高对就业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尽量避免被虚假的就业信息所骗的情况发生。毕业生要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就业安全相关问题时学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就业安全知识机智应对,冷静处理。
3.执法部门要增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确保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政府部门应积极规范当前的种种招聘制度,执法部门则应增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好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良好就业环境。
4.加强就业管理
学校要实时掌握毕业生在就业期间的动态,确保信息的畅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是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也是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动态和思想状况。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毕业生在求职或工作期间务必要建立起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在对待外出求职的学生时,应记录其求职单位的基本情况。已经工作的学生要提交就业证明函等证明材料,登记好用人单位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毕业班的同学流动性较大,也给我们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学生的就业安全考虑,学校老师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正在积极就业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毕业生也应积极与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确保若有问题出现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5.高校和学生家庭保持紧密联系,一致努力,增加对毕业生的关怀程度
很多学生家长只在乎学生最后找到了什么工作,而忽视了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很多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容易造成很多困扰,增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和学生家庭应保持紧密的联系,切实帮助毕业生们在求职时树立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努力提高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事实证明,在新形势下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工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是的安全,这是我们长期的工作目标,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期望能够在学校、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一个和谐安全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沈晶.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的现状及原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螅?2014,(5):76-79.[2]论我国就业安全体系的建构[J].汪华.??南方论刊.2007,(12): 18-20.[3]吴贵生、马列春.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9-110.[4]游艳玲.不可小视的大学生就业安全[J].中国青年研究,2004,(6):142-144.[5]王子杰、文丽等.大学生择业安全现状透析及应对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25-26.[6]李安民、申让平、杜永峰、常振山.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8-10.[7]刘玉莲、尹航.毕业生专业技能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85-186.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创业难问题事关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以保证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其创业的能力与活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创业
一、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总人数和在校毕业生的数量冠绝全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时移世易,中国大学生的教育和就业体制已逐步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严进严出”、“统包统分”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宽进宽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阶段,高校毕业生呈现出数量逐年递增、素质整体下降、就业率总体下滑的态势。作为世界上大学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加大,新的失业群体正在形成并不断壮大,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有所抬头,民众教育投资积极性遭受打击,同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必然会走到毕业这一步。千千万万的高校毕业生涌进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就其位,各谋其职。结果是,有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有的被迫从事“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有的无奈 “失业”和“待业”。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体制性失业、自愿性失业的问题仍很突出,其就业难和创业难的成因有多个方面:第一,伴随着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中国大学生规模逐年放大,逐步缓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大学毕业生已从“稀缺资源”转变为“常规资源”。第二,伴随着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化解产能过剩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大学生将直接面对国企下岗员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市农民工就业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竞争,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第三,高校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专业结构失衡,呈现结构性的过剩状态。第四,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改变,盲目形成过高的收入预期与就业期待,盲目地拥堵到经济发达地区、热点行业和大单位,产生区域性结构和产业性结构的失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多方参与、共同努力。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要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充分运用税收、资金、简政放权等手段鼓励就业和自主创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就业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探索新的就业激励措施,比如美国为了鼓励大学生到特定的地域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提供了“免除学生贷款义务”等系列激励措施;比如日本政府强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为那些具备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援助力度,特别要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二)高校层面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和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机构部门设置,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加强用人单位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强化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要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培训体系和服务机制;要通过职业见习、岗位实习等形式增强在校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比如德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为学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和入学后的专业调整服务,帮助学生理性定位、发挥潜能、符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外生动力。要优化对高校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的重要评价指标,促使此项工作成为高校的一大差异化优势和基本社会责任。
(三)用人单位层面的对策建议。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才作为单位的第一资源;要重视自身的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建设,从年龄、专业、可塑性等角度认清应届毕业生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及时传递自己的用人需求和导向,在帮助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同时,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长远需要;要切实做好用人信息的传递工作,防止信息不对称;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防止因性别、学校、户籍和专业等形成歧视性待遇。
(四)家庭和大学生层面的对策建议。家庭要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择业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挖掘自身潜力;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敢于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要树立积极的就业思想,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在地域、行业、单位、薪资、职务等方面拥有理性的预期,不能将就业目光和标准单一地定位在那些短期内薪资高、职衔高、社会地位高的岗位上面,要与实际情况和个人长远职业规划相适应和促进。
参考文献:
[1]杨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社会稳定》[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李晓:《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7年。
[3]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作者简介:蒋寒宇(1985.10-),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现工作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