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慧娟司长在《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吴慧娟司长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吴慧娟司长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14日)同志们: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今年8月1日颁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贯彻实施好5号部令是工程质量监督战线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今天召开这次宣贯会,就是要通过对部令的宣贯,以及对贯彻实施具体意见和建议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部令贯彻实施工作,全面推进和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各项工作,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5号部令出台的背景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是为了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规范质量监督工作一部重要部门规章。因此,要准确把握部令的内容和意义,首先要对形势有科学明晰的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任务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7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达到2000年的6倍;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58.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达到2000年的3.7倍;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数46.2万个,比上年增长28.5%。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193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4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5%。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每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整体规模不断达到历史新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工程建设水平和要求不仅创造了我国工程建设的记录,也跻身世界前列。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任务很重。
二是要求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60%要通过建筑活动转化为社会财富,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些资产的价值,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建筑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因此,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改善民生为主线的经济建设中,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是问题多。客观地说,当前的工程质量状况总体受控、稳中有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目前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已经基本得到遏制,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工程质量通病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工程质量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根据去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情况,人均GDP小于20000元地区所有检查项的不符合率是人均GDP大于40000元地区的1.6倍,而县级城市的不符合率是直辖市的6.7倍。
新的形势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至今已走过了26年的发展历程,期间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完成了监督方式从核验制到备案制、监督机构从责任主体到执法主体等重大转变,监督效能不断提高,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确保我国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2000年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行政法规层面确立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地位。2003年,我部发布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但《导则》作为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较低,指导性和约束力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无法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是监督机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监督机构是受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执法,且长期以来,质量监督机构被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靠收取监督费开展监督工作。这导致社会上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存在一定误解,把工程质量监督等同于类似工程监理的一般中介服务,甚至把质量监督机构看作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之一,给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是监督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工程质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十几年前的做法,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以定点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具体表现为:对每个工程平均使用监督资源,由于监督力量不足,对需重点监督的工程投入不足;对工程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督不严;对单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注得多,对整个地区宏观质量形势把握不够;对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花大力气,对构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着力不多等。这种模式往往导致监督工作陷于微观,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效率。
四是监督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监督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90年代初的3万平米增加到当前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存在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监督机构制度建设不完善,有的基层监督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接收过多的非专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有的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监督规定不熟悉,业务水平较低,也有少数监督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监督队伍的战斗力,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
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执法属性,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同时,2008年底取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以来,不少地方反映在落实工作经费和机构改革过程中,面临法律依据不足、机构性质不清等问题,使得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任务更为紧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于2008年10月份开始启动部令的起草工作,期间召开多次座谈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充分征求了财政部、中编办等部门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意见。应该说,部令的出台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智慧,对加强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二、5号部令的主要内容
5号部令是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的,既充分考虑了政策的连续性,也兼顾各地现有做法,从监督机构定位、监督工作内容、监督工作程序到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等方面,对工程质量监督作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规定,提出了要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定位
工程质量监督是为保证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对工程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的监督,是政府监管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虽然是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但履行的是行政管理职能,本质上仍然属于行政执法机构。
部令第一条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统称为主管部门,体现了对监督机构行政执法地位的认可。第三条规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这遵循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可以委托”的规定,同时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限定为建设主管部门所属,明确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下属的单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而非社会上的一般中介机构。当然,地方法规也可以作出更明确的规定,如《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应该说,2009年初取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也为监督机构的“正名”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大部分监督机构由此被调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向明确其执法属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已有少数监督机构实现了参公管理,从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趋势看,这是监督机构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效率,适应行政执法的特点和要求,部令规定了以抽查、抽测为主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这在第五条和第六条中均有体现。抽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所监督工程中抽查某一个或几个工程,二是对一个具体工程抽查某一项或几项内容。
对工程的抽查类似于交警执法,是指在一定时间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通过巡视随机确定受检工程的工程质量检查活动。通过随机抽查工程,事先不定点、不定期、不定检查内容,不提前告知,一是可以避免受检单位做表面文章,监督人员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情况,从而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二是可以更加灵活、合理地配置监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督工作量不断增大与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提高监督效率。
对内容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在检查一项工程时,根据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及规定,对工程参与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等随机进行的抽样检查活动。监督人员到现场不是代替企业直接控制工程质量或进行质量把关,而是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工程参建各方的职责,监督人员不可能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全面检查,只能通过抽查部分环节,发现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以督促其自觉履行质量责任。
与抽查方式相适应,监督机构可遵循差别化监督原则,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及工程参与单位的业绩、信誉、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督。对重要工程、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信誉差、质量保证能力弱的企业,要加大抽查频次;对带有普遍性和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要加大抽查力度。
(三)关于工程质量监督内容和程序
部令规定了8项监督内容:一是监督各方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二是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三是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四是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比如钢筋、混凝土等;五是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六是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七是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八是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部令还规定了对具体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的6项程序:一是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二是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四是监督工程竣工验收;五是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六是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对每个工程,都要严格按照上述内容和程序认真做好监督工作。在此,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部令规定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首先要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对于没有办理监督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工程,有些同志认为不必再进行监督,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质量监督是一种执法活动,维护的是公共利益,不应存在执法盲区。建设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是一种故意逃避政府监管的违法行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专门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质量监督机构绝不能放任、纵容这种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抽查中,不能将范围仅仅局限在已经办理监督手续的工程,而应是监管区域内所有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在建工地,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关于竣工验收的监督。在规定以抽查为主要监督方式的同时,部令还要求对所有工程竣工验收进行到位监督,重点监督验收程序及组织实施情况,并抽查有关质量验收资料,这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监督有关单位在重要环节的质量行为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形式,主要是为了督促各方主体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质量责任,同时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弥补抽查方式的不足。因此,监督工作应当将监督抽查与竣工验收监督结合起来,在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各方质量行为加强日常监督抽查的同时,认真做好竣工验收监督工作。
(四)关于工程质量监督责任
随着政府问责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质量监督责任问题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部令第十一条第二款专门规定了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监督承担监督责任。那么,应如何看待监督责任?一方面,要把监督责任与企业的主体责任区分开来,工程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而政府的质量监督则是对监督行为负责任。不能认为只要出了质量问题,监督人员就必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监督责任作为一种政府监管责任,如果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就必然要被追责。对此,部令第十七条规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在实践中,还存在监督责任的界定问题。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不应该做的事情乱作为,都会带来责任风险。因此,为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做到尽职尽责。
(五)关于不良行为记录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成效,部令加强了关于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方面的规定,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分别规定了设置永久性标牌、建立工程质量信用档案以及向社会公布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都涉及到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及信用评价的要求。对此应该从3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实施抽查和差别化监管的需要。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为掌握、判断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信誉提供第一手资料,是实施抽查和差别化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公示,能够充分体现、有效保证抽查的效果和权威性。
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和社会监督,是促进各方主体自觉规范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的重要手段。有些企业不怕罚款,就怕公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手段,加大公示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作用。
三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需要。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工程各参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可促进对有关单位和人员终身质量责任的追究。
(六)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
做质量监督工作,首先要搞好自身队伍的建设。部令规定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监督机构的条件有3个,包括人员、场所以及制度和信息化方面的要求,其中规定监督人员应当占总人数的7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督机构要以专业人员为主,其他非专业人员必须控制在25%以内,这是人员编制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克服困难落实好。部令第十三条规定了监督人员具备的4个条件,第十四条则是一项创新的规定,即监督机构可以聘请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比如地铁工程专业性很强,监督机构很难在短期内具备足够的监督能力,这条规定就为我们聘请专业人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
在2007年制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部令对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提升了法律层次,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按照部令要求,我部也将适时对各地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三、几点要求
(一)认真做好5号部令的贯彻实施工作
各地要抓紧组织开展部令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省实际尽快提出贯彻实施部令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加强宣贯,组织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开展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使我们质量监督系统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充分学习领会部令的精神和内容。要通过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部令的关注和了解。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部令具体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贯彻实施部令的各项工作。
(二)着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
做好监督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至关重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一定要把监督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抓出实效。要按照部令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确保监督队伍基本素质。要搞好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要规范和加强监督责任的落实,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费保障工作
近两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保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50%的监督机构已基本落实财政拨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地区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已严重影响到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5号部令的出台,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定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机会,主动加强与编制、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尽快解决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保障问题。
(四)不断探索和创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部令是在大家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出台的,解决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方向。我们仍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构筑质量监督长效机制。也希望各地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积极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共同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否做好,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涉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以部令的出台为契机,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执法,提高监督效能,推动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吴慧娟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吴慧娟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2010/10/28 19:07:59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吴慧娟司长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14日)
同志们: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今年8月1日颁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贯彻实施好5号部令是工程质量监督战线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今天召开这次宣贯会,就是要通过对部令的宣贯,以及对贯彻实施具体意见和建议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部令贯彻实施工作,全面推进和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各项工作,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5号部令出台的背景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是为了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规范质量监督工作一部重要部门规章。因此,要准确把握部令的内容和意义,首先要对形势有科学明晰的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主要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任务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质量技术难度不断加大。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7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达到2000年的6倍;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58.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达到2000年的3.7倍;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数46.2万个,比上年增长28.5%。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193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4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5%。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每年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整体规模不断达到历史新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工程建设水平和要求不仅创造了我国工程建设的记录,也跻身世界前列。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任务很重。
二是要求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60%要通过建筑活动转化为社会财富,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些资产的价值,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建筑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因此,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改善民生为主线的经济建设中,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是问题多。客观地说,当前的工程质量状况总体受控、稳中有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目前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已经基本得到遏制,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工程质量通病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工程质量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根据去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情况,人均GDP小于20000元地区所有检查项的不符合率是人均GDP大于40000元地区的1.6倍,而县级城市的不符合率是直辖市的6.7倍。
新的形势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是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至今已走过了26年的发展历程,期间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完成了监督方式从核验制到备案制、监督机构从责任主体到执法主体等重大转变,监督效能不断提高,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确保我国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2000年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行政法规层面确立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法律地位。2003年,我部发布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但《导则》作为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较低,指导性和约束力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无法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是监督机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监督机构是受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执法,且长期以来,质量监督机构被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靠收取监督费开展监督工作。这导致社会上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存在一定误解,把工程质量监督等同于类似工程监理的一般中介服务,甚至把质量监督机构看作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之一,给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是监督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工程质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十几年前的做法,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以定点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具体表现为:对每个工程平均使用监督资源,由于监督力量不足,对需重点监督的工程投入不足;对工程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督不严;对单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注得多,对整个地区宏观质量形势把握不够;对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花大力气,对构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着力不多等。这种模式往往导致监督工作陷于微观,既不能充分体现政府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无法有效提高监督效率。
四是监督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监督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90年代初的3万平米增加到当前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存在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监督机构制度建设不完善,有的基层监督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接收过多的非专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有的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监督规定不熟悉,业务水平较低,也有少数监督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监督队伍的战斗力,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
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执法属性,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同时,2008年底取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以来,不少地方反映在落实工作经费和机构改革过程中,面临法律依据不足、机构性质不清等问题,使得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任务更为紧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于2008年10月份开始启动部令的起草工作,期间召开多次座谈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充分征求了财政部、中编办等部门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意见。
应该说,部令的出台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智慧,对加强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二、5号部令的主要内容
5号部令是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的,既充分考虑了政策的连续性,也兼顾各地现有做法,从监督机构定位、监督工作内容、监督工作程序到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等方面,对工程质量监督作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规定,提出了要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定位
工程质量监督是为保证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对工程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的监督,是政府监管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虽然是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但履行的是行政管理职能,本质上仍然属于行政执法机构。
部令第一条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统称为主管部门,体现了对监督机构行政执法地位的认可。第三条规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这遵循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可以委托”的规定,同时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限定为建设主管部门所属,明确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下属的单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而非社会上的一般中介机构。当然,地方法规也可以作出更明确的规定,如《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应该说,2009年初取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也为监督机构的“正名”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大部分监督机构由此被调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向明确其执法属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已有少数监督机构实现了参公管理,从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趋势看,这是监督机构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效率,适应行政执法的特点和要求,部令规定了以抽查、抽测为主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这在第五条和第六条中均有体现。抽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所监督工程中抽查某一个或几个工程,二是对一个具体工程抽查某一项或几项内容。
对工程的抽查类似于交警执法,是指在一定时间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通过巡视随机确定受检工程的工程质量检查活动。通过随机抽查工程,事先不定点、不定期、不定检查内容,不提前告知,一是可以避免受检单位做表面文章,监督人员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情况,从而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二是可以更加灵活、合理地配置监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督工作量不断增大与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提高监督效率。
对内容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在检查一项工程时,根据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及规定,对工程参与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等随机进行的抽样检查活动。监督人员到现场不是代替企业直接控制工程质量或进行质量把关,而是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工程参建各方的职责,监督人员不可能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全面检查,只能通过抽查部分环节,发现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以督促其自
觉履行质量责任。
与抽查方式相适应,监督机构可遵循差别化监督原则,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及工程参与单位的业绩、信誉、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督。对重要工程、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信誉差、质量保证能力弱的企业,要加大抽查频次;对带有普遍性和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要加大抽查力度。
(三)关于工程质量监督内容和程序
部令规定了8项监督内容:一是监督各方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二是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三是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四是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比如钢筋、混凝土等;五是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六是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七是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八是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部令还规定了对具体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的6项程序:一是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二是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四是监督工程竣工验收;五是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六是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对每个工程,都要严格按照上述内容和程序认真做好监督工作。在此,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关于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部令规定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首先要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对于没有办理监督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工程,有些同志认为不必再进行监督,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质量监督是一种执法活动,维护的是公共利益,不应存在执法盲区。建设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是一种故意逃避政府监管的违法行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专门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质量监督机构绝不能放任、纵容这种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抽查中,不能将范围仅仅局限在已经办理监督手续的工程,而应是监管区域内所有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在建工地,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关于竣工验收的监督。在规定以抽查为主要监督方式的同时,部令还要求对所有工程竣工验收进行到位监督,重点监督验收程序及组织实施情况,并抽查有关质量验收资料,这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监督有关单位在重要环节的质量行为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形式,主要是为了督促各方主体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质量责任,同时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弥补抽查方式的不足。因此,监督工作应当将监督抽查与竣工验收监督结合起来,在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各方质量行为加强日常监督抽查的同时,认真做好竣工验收监督工作。
(四)关于工程质量监督责任
随着政府问责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质量监督责任问题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部令第十一条第二款专门规定了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监督承担监督责任。那么,应如何看待监督责任?一方面,要把监督责任与企业的主体责任区分开来,工程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而政府的质量监督则是对监督行为负责任。不能认为只要出了质量问题,监督人员就必须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监督责任作为一种政府监管责任,如果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就必然要被追责。对此,部令第十七条规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在实践中,还存在监督责任的界定问题。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不应该做的事情乱作为,都会带来责任风险。因此,为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责,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做到尽职尽责。
(五)关于不良行为记录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成效,部令加强了关于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方面的规定,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分别规定了设置永久性标牌、建立工程质量信用档案以及向社会公布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都涉及到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及信用评价的要求。对此应该从3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实施抽查和差别化监管的需要。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为掌握、判断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信誉提供第一手资料,是实施抽查和差别化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公示,能够充分体现、有效保证抽查的效果和权威性。
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和社会监督,是促进各方主体自觉规范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的重要手段。有些企业不怕罚款,就怕公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手段,加大公示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作用。
三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需要。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工程各参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可促进对有关单位和人员终身质量责任的追究。
(六)关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
做质量监督工作,首先要搞好自身队伍的建设。部令规定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监督机构的条件有3个,包括人员、场所以及制度和信息化方面的要求,其中规定监督人员应当占总人数的7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督机构要以专业人员为主,其他非专业人员必须控制在25%以内,这是人员编制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克服困难落实好。部令第十三条规定了监督人员具备的4个条件,第十四条则是一项创新的规定,即监督机构可以聘请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比如地铁工程专业性很强,监督机构很难在短期内具备足够的监督能力,这条规定就为我们聘请专业人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
在2007年制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部令对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提升了法律层次,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按照部令要求,我部也将适时对各地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三、几点要求
(一)认真做好5号部令的贯彻实施工作
各地要抓紧组织开展部令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省实际尽快提出贯彻实施部令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加强宣贯,组织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开展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使我们质量监督系统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充分学习领会部令的精神和内容。要通过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部令的关注和了解。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部令具体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
进贯彻实施部令的各项工作。
(二)着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
做好监督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至关重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一定要把监督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抓出实效。要按照部令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确保监督队伍基本素质。要搞好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要规范和加强监督责任的落实,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费保障工作
近两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保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50%的监督机构已基本落实财政拨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地区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已严重影响到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5号部令的出台,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定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机会,主动加强与编制、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尽快解决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保障问题。
(四)不断探索和创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部令是在大家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出台的,解决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方向。我们仍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构筑质量监督长效机制。也希望各地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积极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共同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否做好,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涉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以部令的出台为契机,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执法,提高监督效能,推动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吴慧娟司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1月)
吴慧娟司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12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回顾2010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11年主要工作。前面,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很好的发言与交流,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工作,反映了问题,又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个方面意见:
一、201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10年是建筑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工作任务重、社会压力大、制约因素多的情况下,全国工程质量监管系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地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改进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工程质量总体形势的稳定,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慰问。
(一)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立法工作,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建章立制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针对现行制度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主要有:积极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分七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为下一步修订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制定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推动全面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的修订工作,组织多次调研和座谈,已完成了修订初稿;印发《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为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各地也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上海、广东、山西、甘肃、天津、吉林等省市还积极推动出台或修订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力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二)积极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过去一年,各地以5号部令的出台为契机,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为目标,以推行监督巡查和差别化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等为重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监管方式方法,监管效能不断提高。北京将巡回监督和竣工验收同步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巡查,去年共计巡回监督检查16265项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761份。江苏省常州市建立隐蔽工程网上通知系统,使监督人员能够根据情况随机抽查,增强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季度均公布全省差别化管理企业名单,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强对其所承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化差别化监管。广西、贵州等省市积极推动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强化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
(三)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
过去一年,各地在工作中注重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住宅工程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不少省市开展了保障性住房质量专项检查,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实施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中央统一部署的专项治理排查工作中,全国共计排查工程项目63411个,发现问题60884个,罚没、补交等款项金额共计5320.5万元,有效遏制了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切实抓好汶川、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及上海世博会工程等重点工程质量监管,有关省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条件,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确保了这些工程保质保量按时投入使用。特别是在灾区恢复重建中,全国工程质量监管系统紧密协作,互相支援,如上海市援助玉树灾区100万元专门用于建立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有力支持了灾区的恢复重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四)认真抓好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增强执法能力和水平
过去一年,不少地区面临监督工作经费不落实、监督队伍出现不稳定因素的严峻局面,但是各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全力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通过各方努力,财政保障监督工作经费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中已落实财政拨款的占48%,比2009年增加了20%,为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监督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深入开展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培训。去年全国各省市基本完成了对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推进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多数省市建立了省级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省监管数据的共享,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了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促进质量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一是任务重、规模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工程质量监管任务量大幅增加。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建筑业总产值达到95206亿元,同比增长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7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其中,保障性住房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同比增长55.3%,2011年又计划建设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69.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目前有25个城市共有在建线路54条、1504公里。但是,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要求高、责任大。随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日益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级领导高度关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外,从确保基本的结构安全到追求房屋功能合理、节能环保,老百姓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肩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近两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工程质量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工程质量问题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是问题多、难度大。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工程质量通病仍然比较普遍,极个别工程质量低劣,甚至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工程建设主体多元化,行为复杂化,工程建设领域面临大量新问题、新情况,工程质量监管的难度很大。去年查处了两起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有的省部分工程使用非法拉长的“瘦身”钢筋,导致钢筋截面尺寸和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另一个是某保障房项目出现大面积墙体和楼板混凝土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导致6栋楼地上结构被拆除。钢筋和混凝土都是直接关系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建筑材料,如此明目张胆地偷工减料,让人触目惊心。
对于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质量意识淡漠,诚信缺失。市场经济首先是诚信经济,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企业信誉的根本保证。但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淡漠,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内在机制。更有少数人利欲熏心,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二是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以不合理工期和造价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加剧,工程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现象存在,同时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一大批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的队伍挤占了市场,企业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必备条件。
三是监管处罚不力。由于工程质量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以及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区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处罚力度普遍较弱,甚至有个别地方基本没有处罚,致使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外部压力。
三、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要坚决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为核心,切切实实抓好几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继续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是政府依法实施监管的基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今年,要着力推进4个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条例》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法规,对其进行修订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论证。去年我们对7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今年还需要再研究几个专题,包括确立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强化对企业和人员资质资格的要求、鼓励企业创优争优等方面,要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和论证,以扎扎实实地推进修订工作。二是修订出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办法》修订稿经过反复的征求意见和论证修改,这次会上也已印发大家,有的同志在前面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组织研讨,及时反馈书面意见。我们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部法规司审议,争取下半年修订出台。三是出台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强化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姜部长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住房工程质量,特别是保障房质量,明年各地要作为重点抓一下。”因此,今年要把保障房质量监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其工期紧、造价低、政府投资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继续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研究。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用经济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也希望各地积极参与试点,积累有益经验,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二)加强以保障房为重点的工程质量监督执法
今年,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各地要对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进行全面普查,在各省市自查的基础上,我部将适时进行督查。对于今年的检查工作,特别强调三点:第一检查内容要突出重点。重点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工程主体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落实情况等。第二要多采用暗查的方式。检查工作不能走过场,暗查暗访,不提前通知,既可以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又可以了解真实情况,我们到各地督查也将主要采取“扫马路”方式。第三要严格执法。对于部里督查的每一项工程,都要下发检查意见反馈书,检查结果将选择关键内容进行网上公示。各地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督促整改到位,并严格依法进行处罚。二是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执法。姜部长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从业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要限制其从业资格;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从事建筑活动。同时,要把严肃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治本措施,长期坚持,毫不松懈。”因此,我们将和市场司一起,对于工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加大资质资格、招投标等方面处罚力度,并着力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诚信体系,实现市场和现场监督执法信息的共享。三是规范和加强工程质量行政处罚。去年部里一直在研究制定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文件,估计很快就将出台,文件对各类行政处罚的权限、标准等进行了细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行政处罚工作。
(三)认真做好5号部令的贯彻执行工作
5号部令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文件,贯彻执行好部令,是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去年9月份,我们在太原召开了宣贯会,随后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5号部令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今年作为5号部令的贯彻执行年,务必使部令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各省市要尽快制定部令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点是细化工程质量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比如,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监督是否以程序性监督为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以巡查为主,是否要规定最低检查频次等,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大家常提尽职免责,各地的实施办法就是要把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履行哪些职责规定清楚,既要注意体现行政执法的要求,不能越位,也要确保监督机构有能力充分履行职责,不能缺位。二是要严格落实企业和个人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要加快建立本地区工程质量信用档案,认真执行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及时公布工程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等规定,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资质资格的处罚力度,强化企业质量责任落实。积极探索领导带班制,确保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关键人员在岗到位,强化个人质量责任落实。三是要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按照部令要求,继续做好对本地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的考核培训,重点督促达不到考核要求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整改,确保监督队伍素质和监督执法水平。还没有落实经费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快妥善解决经费保障问题。
(四)继续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消除制约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的重要举措。专项治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2010年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效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增强专项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找出差距,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最后,感谢在座各位同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感谢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会议做出的周到细致的安排。春节将至,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于印发吴慧娟司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关于印发吴慧娟司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建质质函[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计划单列市建设局(建委):
2011年1月12日,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现将吴慧娟司长在会议上的讲话予以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吴慧娟司长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12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回顾2010年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11年主要工作。前面,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很好的发言与交流,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工作,反映了问题,又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个方面意见:
一、201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10年是建筑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工作任务重、社会压力大、制约因素多的情况下,全国工程质量监管系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地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改进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工程质量总体形势的稳定,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慰问。
(一)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立法工作,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建章立制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针对现行制度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工作,主要有:积极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分七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为下一步修订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制定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推动全面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的修订工作,组织多次调研和座谈,已完成了修订初稿;印发《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为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各地也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上海、广东、山西、甘肃、天津、吉林等省市还积极推动出台或修订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力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二)积极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过去一年,各地以5号部令的出台为契机,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为目标,以推行监督巡查和差别化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等为重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监管方式方法,监管效能不断提高。北京将巡回监督和竣工验收同步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巡查,去年共计巡回监督检查16265项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761份。江苏省常州市建立隐蔽工程网上通知系统,使监督人员能够根据情况随机抽查,增强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季度均公布全省差别化管理企业名单,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强对其所承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化差别化监管。广西、贵州等省市积极推动市场与现场监管联动,强化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
(三)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
过去一年,各地在工作中注重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住宅工程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不少省市开展了保障性住房质量专项检查,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实施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中央统一部署的专项治理排查工作中,全国共计排查工程项目63411个,发现问题60884个,罚没、补交等款项金额共计5320.5万元,有效遏制了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切实抓好汶川、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及上海世博会工程等重点工程质量监管,有关省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条件,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确保了这些工程保质保量按时投入使用。特别是在灾区恢复重建中,全国工程质量监管系统紧密协作,互相支援,如上海市援助玉树灾区100万元专门用于建立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有力支持了灾区的恢复重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四)认真抓好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增强执法能力和水平
过去一年,不少地区面临监督工作经费不落实、监督队伍出现不稳定因素的严峻局面,但是各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全力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通过各方努力,财政保障监督工作经费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中已落实财政拨款的占48%,比2009年增加了20%,为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监督队伍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深入开展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培训。去年全国各省市基本完成了对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推进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多数省市建立了省级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省监管数据的共享,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了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促进质量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一是任务重、规模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工程质量监管任务量大幅增加。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建筑业总产值达到95206亿元,同比增长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7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其中,保障性住房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阶段,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同比增长55.3%,2011年又计划建设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69.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目前有25个城市共有在建线路54条、1504公里。但是,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要求高、责任大。随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日益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级领导高度关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外,从确保基本的结构安全到追求房屋功能合理、节能环保,老百姓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肩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近两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工程质量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工程质量问题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是问题多、难度大。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工程质量通病仍然比较普遍,极个别工程质量低劣,甚至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同时,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工程建设主体多元化,行为复杂化,工程建设领域面临大量新问题、新
情况,工程质量监管的难度很大。去年查处了两起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有的省部分工程使用非法拉长的“瘦身”钢筋,导致钢筋截面尺寸和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造成工程质量隐患;另一个是某保障房项目出现大面积墙体和楼板混凝土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导致6栋楼地上结构被拆除。钢筋和混凝土都是直接关系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建筑材料,如此明目张胆地偷工减料,让人触目惊心。
对于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质量意识淡漠,诚信缺失。市场经济首先是诚信经济,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工程建设企业信誉的根本保证。但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淡漠,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内在机制。更有少数人利欲熏心,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二是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以不合理工期和造价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竞争加剧,工程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现象存在,同时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一大批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的队伍挤占了市场,企业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必备条件。
三是监管处罚不力。由于工程质量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以及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区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处罚力度普遍较弱,甚至有个别地方基本没有处罚,致使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外部压力。
三、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要坚决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为核心,切切实实抓好几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继续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是政府依法实施监管的基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今年,要着力推进4个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条例》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法规,对其进行修订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论证。去年我们对7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今年还需要再研究几个专题,包括确立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强化对企业和人员资质资格的要求、鼓励企业创优争优等方面,要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和论证,以扎扎实实地推进修订工作。二是修订出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办法》修订稿经过反复的征求意见和论证修改,这次会上也已印发大家,有的同志在前面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组织研讨,及时反馈书面意见。我们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部法规司审议,争取下半年修订出台。三是出台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强化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姜部长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住房工程质量,特别是保障房质量,明年各地要作为重点抓一下。”因此,今年要把保障房质量监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其工期紧、造价低、政府投资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继续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研究。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用经济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也希望各地积极参与试点,积累有益经验,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二)加强以保障房为重点的工程质量监督执法
今年,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各地要对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进行全面普查,在各省市自查的基础上,我部将适时进行督查。对于今年的检查工作,特别强调三点:第一检查内容要突出重点。重点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工程主体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落实情况等。第二要多采用暗查的方式。检查工作不能走过场,暗查暗访,不提前通知,既可以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又可以了解真实情况,我们到
各地督查也将主要采取“扫马路”方式。第三要严格执法。对于部里督查的每一项工程,都要下发检查意见反馈书,检查结果将选择关键内容进行网上公示。各地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督促整改到位,并严格依法进行处罚。二是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执法。姜部长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从业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要限制其从业资格;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从事建筑活动。同时,要把严肃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治本措施,长期坚持,毫不松懈。”因此,我们将和市场司一起,对于工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加大资质资格、招投标等方面处罚力度,并着力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诚信体系,实现市场和现场监督执法信息的共享。三是规范和加强工程质量行政处罚。去年部里一直在研究制定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文件,估计很快就将出台,文件对各类行政处罚的权限、标准等进行了细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工程质量行政处罚工作。
(三)认真做好5号部令的贯彻执行工作
5号部令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文件,贯彻执行好部令,是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去年9月份,我们在太原召开了宣贯会,随后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5号部令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今年作为5号部令的贯彻执行年,务必使部令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建议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各省市要尽快制定部令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点是细化工程质量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比如,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监督是否以程序性监督为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以巡查为主,是否要规定最低检查频次等,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大家常提尽职免责,各地的实施办法就是要把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履行哪些职责规定清楚,既要注意体现行政执法的要求,不能越位,也要确保监督机构有能力充分履行职责,不能缺位。二是要严格落实企业和个人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要加快建立本地区工程质量信用档案,认真执行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及时公布工程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等规定,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资质资格的处罚力度,强化企业质量责任落实。积极探索领导带班制,确保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关键人员在岗到位,强化个人质量责任落实。三是要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按照部令要求,继续做好对本地区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的考核培训,重点督促达不到考核要求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整改,确保监督队伍素质和监督执法水平。还没有落实经费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快妥善解决经费保障问题。
(四)继续深入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消除制约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的重要举措。专项治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2010年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效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增强专项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找出差距,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围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最后,感谢在座各位同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感谢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会议做出的周到细致的安排。春节将至,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五篇:《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宣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冶金机械等行业典型事故分析会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宣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 富 2009年10月21日
同志们:
这是继今年四月份总局在武汉召开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八个行业(以下简称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后,冶金、机械等行业在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又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针对今年以来冶金、机械等行业发生的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召开研讨会,请组织事故查处的有关省、市安全监管局的负责同志通报有关情况,大家一起深刻分析事故原因,共同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对总局9月份公布的《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6号,以下简称《冶金规定》)进行宣贯座谈,推动各地和相关企业把《冶金规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三是根据总局10月15日视频会议上骆琳局长讲话精神,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对今年四季度工作提出要求并谋划明年工作思路。
下面,我主要讲三方面内容。
一、武汉会议后的主要工作
按照总局关于“安全生产年”工作总体部署和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的总体部署,特别是华山副局长在武汉会议上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全国冶金、机械等行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推动法规建设 一是在广泛征求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完成了《冶金规定》的起草工作,已于9月8日以总局26号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二是充分发挥有关科研单位、中央企业的作用,完成了《铁合金安全规程》(送审稿)、《烧结球团安全规程》(送审稿)初步审查工作;组织开展了《冶金企业煤气储罐安全规程》、《高温金属液体运输安全规程》、《水泥企业储存库清库安全规程》等5个AQ标准的起草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三同时”制度
针对冶金、机械等行业没有安全许可的现状,为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安全准入,督促冶金、机械等行业的企业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经过研究,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对冶金、机械等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和验收评价报告备案制度,通过抓住“三同时”这个关键环节,力求把住安全准入关,对冶金、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 2
“三同时”工作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具体督促指导一些重大项目开展了安全评价和安全专项验收工作。青海省坚持“政府监督,专家把关,企业落实”的要求,企业凡是未做设计及安全验收,一律不予投入生产,14家冶金、有色企业均按要求补办了相关手续,其各州(地、市)安全监管局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企业软、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对5家冶金有色企业的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予以了评审和备案。
(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企业安全基础 为严把安全标准化的条件,提高工作绩效,按总局的总体部署,组织召开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专题座谈会,对广东、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标准化企业的核准公告程序。总结2005年《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颁布以来的实践经验,组织起草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在征求部分地方安全监管局和企业意见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已上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了冶金企业轧钢等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的起草工作,在有色、水泥等行业开展了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试点工作。北京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在机械、冶金、建材、轻纺、烟草等行业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意见》的通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建立企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长效机制,提高隐患排查整改水平,并及时整改消除各类事故隐患。3
辽宁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业绩的重要指标,并由政府拿出经费在有关中小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加强跟踪督导,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加强了对较大以上事故的跟踪督导和事故分析汇总工作,专门设计了冶金、机械等行业事故信息收集格式,对近几年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明确工作重点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事故发生情况和暴露的问题,先后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近期两起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四„2009‟18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冶金企业制氧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3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工商贸企业租赁厂房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06号),举一反三,提出了防范事故发生的具体对策措施。针对山东魏桥“8.19”爆炸事故的原因,组织有关单位开展铝液爆炸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加强调查研究,摸清监管底数
为全面掌握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了解各地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先后对湖北、辽宁、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区、市)进行了调研,编写完成了冶金、有色行业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对全国各省 4
(区、市)负责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一是初步掌握了各地冶金、机械等行业监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二是初步掌握了各地冶金、机械等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有关情况还正在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六)突出重点,扎实开展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安委办„2009‟7号)的要求,各地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冶金、有色行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将冶金、有色企业纳入专项整治范围,进一步明确冶金、有色企业整治的工作思路、具体内容,要求冶金、有色企业把治理工作要具体落实到各重点单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害部位和关键岗位,要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冶金有色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全省14个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基本工作思路。四川、陕西、黑龙江、上海、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方案,全面开展冶金、有色行业的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二是将隐患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认真开展了督促检查工作,5
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对治理行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情况。重庆市充分利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要求各企业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及时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过系统切实掌握了各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有效督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广西自治区冶金、有色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单位共550家,排查出安全隐患626项,已整改治理591项,整改率为94.43%。
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专家库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避免检查中“大的安全问题无力发现,小的安全问题视而不见”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患、治理隐患。江苏省全省13个市均建立了冶金专家库,定期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安全检查,解剖冶金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对冶金企业普遍存在的隐患,进行归类分析,供各企业借鉴,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治理。
这些工作都是在总局统一领导下,按照找依据、定规矩的指导思想,采取压任务、促建设的具体做法,在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完成的,为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代表监管四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年以来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形势 冶金、机械等八个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1至9月,八个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161起,死亡1191人,同比分别下降19.5%、12.7%,但仍 6
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事故总量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从事故总量看,今年1至9月,冶金、机械等八个行业死亡人数约占整个工矿商贸死亡总人数的16%,仅次于煤矿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死亡人数。从较大事故看,1至9月,全国冶金、机械等行业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21起,死亡88人,其中冶金行业10起,死亡41人;机械行业1起,死亡3人;建材行业3起,死亡11人;轻工行业3起,死亡19人;商贸行业4起,死亡14人。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这21起事故有以下特点: 一是事故多发在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发生16起,占到事故总起数的76.2%,死亡67人,占总死亡人数76.1%。
二是事故多由违章操作造成。违章操作造成的9起,占到事故总起数的42.9%,死亡35人,占总死亡人数39.8%。
三是同行业相同事故重复发生,建材行业的水泥制造企业在清库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2起较大以上事故;冶金企业在煤气作业中发生煤气泄漏,造成3起较大以上事故。
四是外包工程事故多发。一些企业对外包工程施工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与企业自有员工的管理存在差别,缺乏统一的管理。
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后,随着全国经济企稳回升,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的冲动强劲,赶时间、赶任务、补损失的现象增多,事故出现明显反弹。10月17日,贵州省遵义仁怀市粮油收储有限公司在收购高梁过程中,粮仓墙 7
体爆裂发生垮塌,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10月19日,浙江省绍兴咸亨酒业有限公司发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的行业,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提高对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共同做好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续推进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
各地要结合冶金、机械等行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现状,立足现在,谋划长远,继续推进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
(一)扎实做好今年第四季度的相关工作
从以往的经验看,第四季度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根据总局视频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围绕“安全生产年”第三阶段的要求,以防止事故反弹、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全力做好冶金、机械等行业第四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巩固扩大取得的成果。第四季度是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第三个战役,也是“安全生产年”全年工作的最关键时段,安全生产工作 8
正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教工作的力度,既要解决突出问题,还要治理薄弱环节,将“三项行动”的相关要求有效落实到冶金、机械等行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结合行业、地区特点,强化治理,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冶金、机械等行业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三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是要继续做好今年以来冶金、机械等行业发生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规定,对没有结案的事故要及时督导,及时反馈结案情况,做到按时结案,严肃处理;上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及时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行指导、跟踪和督办,下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报上级备案。要汲取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开展,检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近期两起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四„2009‟18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9号)等针对典型事故所下发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看是否真正在企业得到了落实,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对一些可能引发群死群伤的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紧抓不放,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三是要做好《冶金规定》的宣贯工作。《冶金规定》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第一个关于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规章,是经历了近两年的不断修改完善,几易其稿,9
才最终发布施行的。落实执行《冶金规定》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深入学习《冶金规定》的具体条款,发动各有关方面力量,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计划;要采取多种形式宣贯《冶金规定》,让各有关部门、冶金企业及有关人员了解《冶金规定》的意义、作用和内容;要理清思路,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程序,切实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的氛围,全面启动贯彻落实工作。大家一定要学好、用好《冶金规定》,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好相关条款的具体要求,提升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要做好2009年的工作总结。一定要仔细对照工作计划,查看工作具体完成情况,检查工作布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没有完成的工作要找出具体原因,思考对策,以利于更好地制定新工作计划;已经完成的工作,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准确严谨;最后形成完整工作总结,并请及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二)积极谋划2010年工作
2010年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展望明年的工作,任重道远。谋划思路、思考工作、确定目标,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高标准、高起点,力争通过工作方法创新、制度创新,使冶金、机械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特点、有新意、有水平、有成效。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上下协力,在巩固“安全生产年”取得的各项 10
成果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认真排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结合冶金、机械等行业的特点和今年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工作思路,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本地区冶金、机械等行业相适应的安全监管体系及相应的安全监管机构,积极推动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口业务机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实现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运转。
二是要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完善考评标准办法,继续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当成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企业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要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09‟159号)的有关要求,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实际,开拓思路,积极工作,促进“三同时”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是继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使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五是要加强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加强调研工作,开展冶金、机械等行业立法规划研究,对冶金、机械等行业相关法规标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提出各相关行业 11 的法规标准体系建议,以及法规标准的起草规划,指导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同志们,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2010年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目标的年份,更是实现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打下坚实基础的年份,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特别是总局确定的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为降低事故总量,促进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