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篇: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

1、无线电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1)超导电子学;(2)固体量子器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3)超高频段电磁波器件与检测;(4)电磁场理论及应用;(5)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和设计;(6)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7)太赫兹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工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和系统。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努力探索新机理、新材料、新器件的潜在应用,为国民经济服务。

3、近期承担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有: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太赫兹辐射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超导结型器件的物理、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磁性复合材料以及光子共振介质中负折射特性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原理及制备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新型遥感器技术/THz频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接收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的等效媒质理论、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 国家重点基金:应用于天文探测领域的超导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

三、学制

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2学分)英语

(4学分)B类:

电子信息前沿

(2学分)(以上必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3学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3学分)现代半导体物理器件

(3学分)(以上4门选修2门)C类:

微波理论与技术(上)

(4学分)微波理论与技术(下)

(3学分)微波测量(实验)

(4学分)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D类:

数值计算方法

(3学分)电磁散射与测量技术

(2学分)材料电磁特性测量方法与技术

(2学分)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超导电子学(4学分)现代微加工技术(实验)(3学分)固态量子信息技术(2学分)材料的高频物性及其宏观电磁理论(3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高温超导体的物性与结构 超导电子学高级教程 高级电磁理论

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和设计分析方法 现代微波和毫米波基础

五、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

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的第八周向全系作开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学分要求:

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为8学分;B类:3门为8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在D类课程中,原则上要求理工科硕士生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读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六、考核

1、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D类课程可采取研究论文、答辩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并实行评优分流。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建议终止攻读硕士学位。

七、论文和答辩

1、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并在各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

八、硕博连读和直博生

1、硕博连读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考核选拔产生。硕士研究生应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平均学习成绩以及中期考核在优良以上者,可以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和选拔,考核内容包括:(1)考察对相关研究方向的了解和文献查阅的综合能力;(2)考察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以专家面试为主。合格者于第3年转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主要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

为了保证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转入博士阶段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应不超过参加资格考试人数的85%。

2、直博研究生

直博研究生在免试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产生。其培养及考核办法参照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

九、参考书目:

正弦电磁场 R.F.Harrington著 电磁波理论 Jin Au Kong著

常用计算方法 张善杰,唐汉,高瑞章 编著 电磁场有限元方法 金建铭 著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葛德彪,阎玉波 著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Applied Physics IEEE Trans.Appl.Supercond.IEEE Trans.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 IEEE Trans.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 电子学报 微波学报 电波科学学报 低温物理学报

第二篇:宗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7)

宗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宗教学专业基本理论和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国家战略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和专业科研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

宗教专业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

1.博士生:(1)宗教学原理(2)中国古代宗教(3)道教与民间宗教(4)佛教文化(5)道教专题研究(6)犹太教专题研究

2.硕士生:(1)宗教学(2)佛教(3)道教(4)犹太教(5)基督教(6)宗教艺术(7)民间宗教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正式在编的教授七名、博士生导师六名,副教授四名。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特色鲜明,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博导的教学与科研在海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佛教、道教、西方宗教学、民间宗教、无神论、宗教艺术研究为其特色。其中,中国佛学、道教研究、民间宗教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全国学术界名列前茅。多年来,由本专业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徐小跃教授的《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及其主编的《中国无神论史论丛》(全六卷)、孙亦平教授的《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及其主编的《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杨维中教授的《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中国禅宗通史》等都是在中国宗教学界有相当分量的学术著作,博得一致好评。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了各类学术专著有三十余种,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并且出版学术丛刊《宗教》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主要有: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研究”和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宗教学》教材”;孙亦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道教文化史”以及杨维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传佛教解经学研究”等。这些大型学术项目,使本学科在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在中国古代宗教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学科带头人徐小跃教授还作为理论界代表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三、招生对象

1.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合格者。

2.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3.直博生: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学制年限

1.博士生:学制三年 2.硕士生:学制三年 3.直博生:学制五年

五、课程设置

1.硕士阶段课程清单,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信息见本方案附件。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

硕士公共外语(4学分)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2学分)哲学研究方法论(2学分)

C类:

宗教学专题研究(核心)(3学分)(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

宗教学概论(3学分)

儒道与天人之学(3学分)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3学分)D类:

道教概论(3学分)佛教概论(3学分)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方向必修)(3学分)宗教与文化(3学分)佛教教义学(3学分)信仰与文化研究(3学分)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3学分)(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

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3学分)犹太教与世界文明(3学分)(犹太方向必修)基督宗教研究(3学分)希伯来语基础(3学分)犹太教文献选读(3学分)道家道教经典选读(3学分)

宗教与现代社会(3学分)基督教史(3学分)现代宗教哲学(3学分)(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希伯来语

(一)(3学分)(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

希伯来语

(二)(3学分)(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

圣经诠释学(3学分)佛教文献专题研究(3学分)佛教论理学(3学分)佛教艺术研究与实践(3学分)职业规划(1学分)

就业创业实践(1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课(1门)

2.博士阶段课程:

博士生外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佛学 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 佛教原著精读 道家经典研究

唯识学研究 犹太教专题研究 道教专题研究 古典学

六、培养方式

A.硕士生培养

总体上依托南京大学“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以全面提升哲学系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做人、知识、能力”与“打基础、能转型、上台阶”两个侧面作为自己人才培养体系的主线,构建自身的一体化、特色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哲学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区分三个出口类型:以学术型导向类人才为重点,以复合型导向类人才培养作突破口,兼顾平衡创业就业类人才培养,建构以下三个阶段的培养模式: 转型期基础教育阶段:考虑到哲学系每年推免生招生比例的扩大以及哲学学术积累要求高的特点,哲学系将安排一批基础课程供校内或校外推免生选择,针对本科教育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做一定程度的集成贯通提升,服务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型,为研究生培养的拔尖选优做好铺垫。

专业教育与训练阶段:结合并发挥各个二级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强化硕士研究生核心知识、重要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给硕士培养打下南大哲学的印记,开启通向学术前沿或创业就业的途径。

实际能力培养与实践阶段:突破性地设计一些交叉与前沿类课程,用于支撑这一阶段的培养,努力从学科交叉和问题导向的视角,将研究生引入哲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前沿。考虑到哲学系有三分之一比例学生走向非哲学领域的创业就业岗位,在这一阶段将依据“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强化或开设支持创业就业的相关课程。

哲学系“二三三”研究生培养模式除涵盖上述“分阶段、分出口类型”的课程体系建设之外,另一个重点是课堂内涵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将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向研究生课程的转化和有机融合,在课程阅读文献管理、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授课主题方面进行变革,推动硕士课程向“启智式”、“开发性”、“国际化”、“互动研讨”方向转变;同时在课程申报规范,课程教学规范,多维度评估评价、多样化课程检查,激励与处罚机制等改革方面入手,建立符合哲学系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课程培养方案框架参见《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暂行规定(2014年7月修订版)》。课程分为A、B、C、D四类。A类:全校公共外语、政治理论等学位课程;B类: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C类:以二级学科(专业)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D类:全校公共选修课以及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A、B、C类为必修课内容。整个硕士培养中,选课程学分一般为32个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为36学分(包括本科非平台的核心课程3-4门约6-8学分,学分够此条件即合格)。其中A类7-8学分;B类:1-2门,共3-6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必修课A、B、C三类合计总学分控制在20分内,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在D类课中,原则上要求文科硕士跨一级学科选读不少于一门课程(不论学分)。毕业后可能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必须选修我系开设的职业规划课和就业创业实践课。

B.博士生培养:

总体上依托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四三三”的“四”指四个培养阶段,即预锁定、硕士生、博士生和弹性延长四个阶段;第一个“三”是指三个层次的质量指标体系,即全过程质量指标体系、培养条件质量指标体系和模式改革质量指标体系;第二个“三”是指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的激励机制。为此,南京大学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点》、《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关于在部分学科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的意见》、《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抽查盲审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等,这些措施为我系构建“四三三”培养体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新培养模式下,我系相关博士改革措施均已到位,包括: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分配上动态的管理机制、过程管理和择优分流相结合的博士生资格考核制度、博士学位论文 “抽捡盲审”制度,选拔优秀拔尖博士在读生采取弹性学制延长在读年限加大资金支持。上述培养制度改革旨在优化生源,分层考核,过程管理,论文盲审,加大激励,健全监督,为提高哲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博士生入学需要参加院系组织的新生入学学术教育。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需完成5门博士专业课程:公共外语1门、公共政治课1门,本导师博士专业课程1门,本二级学科方向另外2位不同的博导所开设的博士专业课各1门。本二级学科方向博导较少的,可酌情扩大选择与研究方向相近的其它二级学科博导的博士专业课程。在博士毕业论文之外,博士生还需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详细要求见后面学位授予规定。

C、直博生培养

直博生学制五年,相对其他硕士新生,入学起将具备博士待遇资格,从严要求,实施高质量培养。导师将在第二个学期针对每个直博生提交一份个性化培养方案给学位委员会审核备案。直博生第一年参加硕士生的研究生方法论课程,内涵硕士入学学术教育内容,学习优秀硕士论文;第二年跟随当年博士做入学学术教育,学习优秀博士论文并做汇报。第三年秋天(第五学期)12月做第一次博士资格考核。直博生打通硕士和博士公共英语,直接在第二学期修学文科博士生英语。修公共政治课3门、博士公共政治课1门。直博生修学的硕士专业课程不低于19个学分。为强化个性化培养,原则上不对硕士19个学分专业课程做B、C、D分类限制。直博生博士毕业的基本课程、论文发表要求、答辩学位要求等同普通博士生,不再另外规定。直博生在第一次博士资格考核后可以选择转为硕士,按照普通硕士条件毕业,相关规定见《南京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

D.培养通则:

1.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2、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3.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十万字。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提交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软件查重和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外专家盲审的抽检。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为8年。)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为4年。)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本系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专家听课制度,组织校内外专家听课并评价,院系组织评估小组教学秩序检查和常规评价制度、教师自评制度、课程选课学生反馈评价制度、毕业生评价反馈制度。为每门课建立课程评价档案,存留其评价材料。

加强学位论文质量体系建设,所有毕业前博士论文均要参加论文盲审抽检,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参考书目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二、三卷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吕大吉 《宗教学通论》

王友

三、徐小跃等《中国宗教史》 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宗》 徐小跃《禅与老庄》 王友

三、徐小跃《中国无神论史论丛》(六卷)孙亦平《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

孙亦平《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杨维中《中国唯识宗通史》 杨维中《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

徐新《中国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与宗教研究》 赖永海《宗教学概论》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 洪修平《中国佛教文化历程》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 卓新平《宗教理解》

第三篇:宗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010107)

宗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宗教学专业基本理论和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国家战略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和专业科研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

宗教专业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

1.博士生:(1)宗教学原理(2)中国古代宗教(3)道教与民间宗教(4)佛教文化(5)道教专题研究(6)犹太教专题研究

2.硕士生:(1)宗教学(2)佛教(3)道教(4)犹太教(5)基督教(6)宗教艺术(7)民间宗教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正式在编的教授七名、博士生导师六名,副教授四名。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特色鲜明,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博导的教学与科研在海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佛教、道教、西方宗教学、民间宗教、无神论、宗教艺术研究为其特色。其中,中国佛学、道教研究、民间宗教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全国学术界名列前茅。多年来,由本专业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徐小跃教授的《禅宗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孙亦平教授的《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及其主编的《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杨维中教授的《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中国禅宗通史》等都是在中国宗教学界有相当分量的学术著作,博得一致好评。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了各类学术专著有三十余种,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并且出版学术丛刊《宗教》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主要有: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研究”和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宗教学》教材”;孙亦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江苏道教文化史”以及杨维中教授主持的国佛典汉译史的诠释学研究家社科基金项目“如来藏思想研究”等。这些大型学术项目,使本学科在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在中国古代宗教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学科带头人徐小跃教授还作为理论界代表被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三、招生对象

1.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合格者。

2.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1.博士生:三年

2.硕士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1)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外语

(2学分)

(2学分)

(4学分)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3学分)C类:

宗教学专题研究(核心)(3学分)宗教学概论(3学分)

儒道与天人之学(3学分)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3学分)D类:

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3 道教概论(3 佛教概论(3 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方向必修)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

宗教与文化

(3 佛教教义学(3 信仰与文化研究(3 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3犹太教与世界文明(3 基督宗教研究(3希伯来语基础 犹太教文献选读(3佛学研究史料与方法 道家道教经典选读

佛教经典研究

宗教与现代社会

基督教史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3 希伯来语

(一)(3 希伯来语

(二)(3 圣经诠释学(3 跨一级学科选课

(2)博士阶段: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第二外语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3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

(3学分)学分)(3学分)(3学分)

学分)学分)学分)

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学分)

((3(3(3

(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中国佛学 先秦诸子研究

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 佛教原著精读

道家经典研究 唯识学研究

儒学专题研究

犹太教专题研究 道教专题研究

专业外语

六、培养方式

1.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条件成熟时将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

2.硕士生入学后指定临时导师,三个月后正式进行师生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3.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采取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倡多读原著,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采取笔试、撰写论文或读书报告、课堂讨论综合考核评定成绩,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修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或符合条件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并独立完成。选题要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接轨。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学科组组织有关教师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写作计划经系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应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相当于教授职称者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者应按南京大学规定,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具体指标见《研究生工作手册》)。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置监测

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后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

十一、参考书目: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二、三卷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吕大吉 《宗教学通论》

王友

三、徐小跃等《中国宗教史》 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宗》 徐小跃《禅与老庄》

孙亦平《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

孙亦平《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杨维中《中国唯识宗通史》 杨维中《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

徐新《中国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与宗教研究》 赖永海《宗教学概论》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 洪修平《中国佛教文化历程》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 卓新平《宗教理解》

第四篇: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科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具备高度综合的、有扎实宽广的环境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实和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

5.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和第二届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本学科是南京大学“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 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之一。

研究方向

1.环境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无机污染化学

·污染防治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

·污染生态化学

·理论环境化学

2.环境生物学

·生态毒理学与风险评价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化学

·环境遗传毒理学

·环境微生物学

·生物修复

师资力量

本学科环境化学方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博导11人。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科研水平

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主持了国家、省部等研究课题 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项,科研经费共 2700万(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76 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298篇,外文刊物182篇,SCI源刊物论文 180篇,SCI源论文数在全国环境类单位中名列前茅。出版专著 7部,参编专著 5部,出版教材5本。获国家、省部奖 10项,鉴定成果 15项。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0项,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7次。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和国内学术影响。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及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

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和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通过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后,参加全国博士入学考试合格者,经系学术委员会审核和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入博士生学习。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

考和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1.2.

3.4.

硕士研究生:二年/三年 硕博连读:五年 博士研究生:三年 在职博士生:三/五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生阶段

A类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2. 自然辩证法(2学分)

3. 硕士英语(4学分)

B类

1.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

2. 环境工程技术进展(2学分)

C类

1. 有机污染化学(2学分)

2. 生物修复技术(2学分)

3. 仪器分析进展(2学分)

4. 污染生态化学(2学分)

5. 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展(2学分)

D类

1.大气污染化学(2学分)

2.环境科学高级建模方法(2学分)

3.遗传毒理学 2学分)

4.环境过程动力学(2学分)

5.生态毒理学与环境质量(2学分)

6.环境生物无机化学(2学分)

7.环境微生物学进展(2学分)

8.环境生化毒理学(2学分)

9.新型工业分离与技术(2学分)

10.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2学分)

11.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2学分)

12.第二外语(2学分)

补修课程:

本科阶段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学生及在本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学校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

(二)博士生阶段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学位课

 有机污染化学进展

 环境生态毒理学进展

 环境修复

 环境基因组学

六.培养方式

(一)硕士生培养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如中期考核进行评优分流,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改变课程考核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代之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查方式。

中期考核时间由系考核小组统一规定,不迟于第三学期第十周,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可向系里提出申请,接受考核。考核小组由本系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

(1)检查是否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要完成的课程学习,特别是必修课和学

位课;

(2)看课程考试成绩、试卷难易程度,看专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的完

成情况和学术水平;

(3)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可行性;

(4)研究生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

硕士生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自主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至少应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及通过省部级鉴定一项或申请专利一项。

论文在答辩前要请两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二)硕博连读和直读博士生

1.选拔办法

由研究生根据中期考核的具体情况,经博士点和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直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表现突出者中进行选拔,必须再经过一次综合考核。这两者经资格考核并通过后均可取得博士生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生上报国家教委备案。

2.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一般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一般为三年半。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分不低于40学分。在课程学习阶段除完成学位课程外,应根据学科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和本人特点,选读5-6门选修课。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半年内要完成开题报告。

(三)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

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一般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学科综合考试按专业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对同专业的博士生试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共同要求。还要有一定比例的跨二级学科的内容,博士生指导教师负责命题部分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3~4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委员会应提前1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在学期间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获得学位要求为基础研究A类。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论文在答辩前要请5-7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二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上报校学位委员会,经批准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或理学博士。

1.重点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

3)环境科学

4)环境化学

5)环境保护

6)水处理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0)Water Research

1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3)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4)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5)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16)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7)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8)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Chemosphere

20)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1)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2)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

23)SAR & QSAR

第五篇: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事业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二十一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应用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

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能独立展开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应用背景。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宽广和坚实的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和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

(1)介电超晶格及其微结构材料与器件

(2)铁电介电薄膜与集成铁电器件

(3)人工带隙材料

(4)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

(5)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6)微结构材料的设计

(7)材料设计中的高性能计算

(8)非线性光子学

(9)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

(10)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两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未通过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南京大学统一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二年半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D类课程《材料科学进展》。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材料结构(3学分)

材料性能(3学分)

C类:

固体理论(4学分)

电子显微术(2学分)

材料设计(2学分)

D类:

纳米材料与技术(3学分)

超晶格材料物理(2学分)

材料科学进展(2学分)

凝聚态光物理学导论(2学分)

凝聚态物理导论(4学分)

光电子技术(3学分)

电子薄膜物理(4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4学分)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3学分)

固体表面化学(2学分)

光化学基础(2学分)

固体无机化学(2学分)

功能高分子(2学分)

固体表面分析(2学分)

谱学基础(2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外语

铁电与介电物理

光电子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

博士生可根据需要选修为硕士生开设的课程。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系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应约请2位、博士学位论文应约请5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硕士论文评阅至少有1位、博士论文评阅至少有2位是外单位的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博士论文答辩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2人,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博士论文答辩不合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申请专利一项,申请博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有一篇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或有两篇以上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鉴测

本学科采用下列措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测:

1.严格中期考核制度;

2.严格执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

3.建立研究生教学档案,对毕业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追踪调查。

下载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古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

    海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服务。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本学科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专业研究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或......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南京大学哲学系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

    南昌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本学科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优秀范文5篇)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 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