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9: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文物博物馆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是国家文物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文物博物馆教育培训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文物博物馆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回顾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着眼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大规模文物博物馆教育培训工作。

在2002年12月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把加强文博教育培训列为四项基础工作之一,提出大力开展教育培训,逐步实施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制度,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管理强、作风硬的文博干部队伍的目标。2003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和2004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了教育培训工作任务。面对事业发展的需求,面对师资队伍、培训设施的紧缺,面对人力财力的不足,国家文物局与各地文物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通力协作、迎难而上,推动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文博管理干部培训深入开展。

2003年至2008年,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密切合作,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省级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古建保护所所长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共培训省级文博管理干部443名。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文物保护法》对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赋予的新职责,大规模城乡基本建设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新课题,组织学员学习法规政策、业务知识和管理科学,增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我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合作,开展了地市文博干部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培训,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300多人参加了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文博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同时,针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2004年起,连续六年举办了7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共同研讨有关管理体制、保护措施等问题,提高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水平。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灾区文博干部奋不顾身保护抢救文化遗产的壮举,震撼着全国文博系统干部职工的心。我局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合作,两次举办地震灾区文博干部培训班,为抗震救灾斗争中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我局积极配合中央组织部在中央党校举办地市领导干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研讨班,与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举办军队营区文物保护与管理培训班,帮助党政领导干部及部队领导干部提高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局领导还亲自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以及部分省区市党委中心组,分别作《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文物执法水平》、《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等题目的讲座,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共同研讨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依法履行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取得实效。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举办了古建维修、考古发掘、博物馆藏品保护修复、文物鉴定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这些培训注重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很多学员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迅速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同时,围绕长城资源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博物馆免费开放、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开展专项培训,实现了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三)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取得成果。

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局不断加大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人员片区集中轮训,集中力量培训文物行政执法人员800多人,促进了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文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在培训力度上积极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西藏文物保护工程培训班将藏式建筑简史、传统工艺和材料的运用列入培训课程。围绕抗震救灾文化遗产保护,举办藏羌碉楼保护维修培训班,在利用当地的人力、材料和工艺对藏羌碉楼进行保护抢救的同时,也保护传承了碉楼建造维修的传统工艺。新疆坎儿井文物保护培训班将乡镇干部、村民列入培训对象,在探索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新路子的同时,也使坎儿井建造保护的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传承。

(五)各地文物部门开展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文博教育培训工作。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研究生专修班,培养了120名文博干部。贵州省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举办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进修班和研讨班,培养了47名文博干部。陕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积极配合省委组织部,举办市县领导干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培训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地区还结合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班,为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科技成果得到推广。

近年来,我局举办了5期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培训班和2期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推广33项行业标准和陶质彩绘、金属文物保护的科研成果,培训了 6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七)涉外培训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局与ICCROM合作举办了亚太地区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培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培养了14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养计划培养了102名专业技术人员;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盖蒂保护研究所、法国国家遗产学院等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博物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还四次承担国家援外培训项目“亚非文化遗产保护官员培训班”和“阿拉伯地区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班”,促进了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应该看到,近年来开展的文博教育培训规模之大、投入之多、覆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效果之显著,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文物部门克服机构和编制不足,安排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开展培训;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挖掘潜力,积极承担文博教育培训任务;各基层文博单位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派出人员参加培训,都给予这项工作有力支持。

大规模的文博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文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初步形成了由各级文物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组成的文博教育培训体系,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为文化遗产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教育培训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证文博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紧密围绕文化遗产保护这个中心,服务于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局,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安排培训项目,保证文博教育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要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提高文博教育培训的实效。按照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按照干部成长的规律,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谋划事业发展的思路、落实事业发展的举措。

(三)要坚持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探索联合办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在文博教育培训中,我们更多地把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举办培训班作为主渠道,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力支持文博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培训质量,也促进了自身学科建设,走出一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四)要坚持扩大开放、开阔视野,拓宽涉外培训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请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华讲课,同时组织一批干部走出国门进修深造,学习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优秀人才成长;也利用各种涉外培训的时机,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准则、技术和成果介绍给世界,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地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文博教育培训还存在覆盖面不全,承办培训的机构、人力和财力不足,培训课程和教材尚未形成系统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博教育培训的规律,采取积极措施改进工作,使教育培训工作与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相适应。

二、深刻认识开展文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突出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重大政策措施。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也为“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在今年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李长春同志发表题为《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章,阐述了许多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进程中进行的,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进行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民素质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要有经济的发达,也要有文化的发展进步。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要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将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传承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力量。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密不可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护文化遗产,挖掘和展示城乡文化内涵,创造温馨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既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价值观。在近代,在这种价值观的感召下,各族人民携手抵御外侮,共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大量历史文化遗存,是全国各民族团结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根、血肉相连的情感纽带。保护好文化遗产,对加强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实现祖国的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密不可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辛勤耕耘、苦苦求索的结晶,是他们在流淌着中华血脉的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忠实记录,也是历朝历代中央政权实行有效管辖、昭示国家主权的铮铮铁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无可辩驳的史料和文物史迹揭示我国历史上的版图、疆域等事实,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作不懈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份文化责任,更是一份重大的政治责任。

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实现由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的转变,关键是人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博教育培训,把这项基础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加强和改进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2006年,党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试行条例》,今年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着眼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使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规模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凸现,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竭尽全力推进文化遗产事业向前发展。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各级文博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使我们制定的政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把素质和能力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该看到,目前文博干部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7.1%,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就业门槛低,使现有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与快速发展的文化遗产事业不相适应。长期制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保护资金问题,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逐步缓解,而人才问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问题成为凸现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面向社会广纳人才,更多的是需要挖掘自身潜力,强化文博教育培训工作,促进文博干部在思想理论水平、依法行政能力、专门业务知识、解决问题本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三、进一步明确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需求,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文博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为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统筹兼顾、创新机制的原则,突出时代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践性,增强创新性。

在“十二五”期间,要针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文博教育培训:

(一)加强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县级文物行政部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政策、保护法规,归根结底要靠基层来落实。要在巩固地市级文博干部培训的成果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县级文物部门负责人调训,每年调训500人,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全部调训一遍,着重提高依法行政、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二)加强配合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专项培训。一是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当前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不断增长,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通过培训,引导管理人员克服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培训。“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规划形成以文化片区、文化线路、重要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通过培训,引导管理人员创新大遗址保护理念和模式,提高大遗址研究、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三是加强博物馆管理人员培训。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引导博物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围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项目培训。“十二五”期间,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将纳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促进国有可移动文物的登记、建档和认定工作的开展,扩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

(三)加强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当前,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亟待抢救保护,大量的馆藏文物亟待保养修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继续办好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其中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博物馆建设、数字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骨干力量。要继续探索推行师承制,培养一批掌握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的中青年专业人员。

(四)加强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力宣传贯彻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文化遗产,严肃纠正违法行为,是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文物行政执法队伍体制不尽一致,有的设立在文物行政部门,有的是专职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有的则是依托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来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但是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应该是统一的。我们要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确保文物安全。

(五)加强西部和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文博教育培训。按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支援西藏建设、支援新疆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西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西部地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培训班,把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培训课题。积极协调高等院校举办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干部专修班。在培训规划、经费投入、学员名额等方面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支持力度。

(六)加强学历教育。积极鼓励干部职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自主选学各种学历教育,在学习时间和经费方面创造条件给予支持。通过“专升本”、进修研究生、选择适当高等院校开展文化遗产管理方向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和文物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等形式,拓宽干部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努力改善文博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七)加强涉外培训。要树立世界眼光,密切与国外文博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关系,一方面与国外、境外文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来华讲学,另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文博干部赴国外进修深造,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一批外向型人才,在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文博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文博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全国文物系统的共同努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列入岗位职责、列入经费预算,把这项事关事业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努力建立起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文博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

(一)编制好“十二五”文博教育培训规划。一是适应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队伍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二是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措施,建立覆盖全员的培训体系。三是加大对高层次的复合型领导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行政执法骨干的培养力度。四是实施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在文博行业逐步推行岗位资格制度,优化队伍,提高能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博干部培训新格局。一是发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担负的培训职能作用,积极承担重大培训任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二是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培训工作。国家文物局将继续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好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发挥这一培训基地的教学优势;同时继续依托各高校文博专业院系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实行项目管理。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与当地高校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在过去一个阶段,各个高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文博教育培训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所不同,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倡导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巩固与各高校的密切合作关系,在文博教育培训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三是鼓励和规范文博社会组织参与培训工作。要将文博社会组织的培训纳入文博教育培训规划,合理安排培训项目,规范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和费用标准,保证培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建好文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在长期的文博教育培训实践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由高等院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行政管理干部相结合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中青年兼职教师,帮助他们发挥优势、规范课题、编好讲义,形成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丰富师资库,适应文博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

(四)编印好文博教育培训参考书籍。组织文物出版部门编辑出版文博教育培训参考资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从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法律规章和方针政策书籍编起,逐步形成文博教育培训系列丛书。同时注意将老师和学员在培训教学实践中撰写发表的理论学术文章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丰富和扩大教育培训成果。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共同承担重任,携手共进,真抓实干,努力提高文博干部队伍素质,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09年高全明同志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高全明同志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才各县市区人大交流了2009年代表工作安排,耀春秘书长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贵生同志用“六个机制”,概括了市人大常委会今年代表工作安排,听了很受启发。这次会议经过了认真准备,原计划在3月份召开,后来省人大常委会又安排召开全省人事任免工作座谈会,我们想等省人大人事任免工作座谈会后再召开这次会议,一并传达学习全省人事任免工作会议精神。4月份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推迟到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开了两天,请县市区人大常委分管代表工作的副主任和代工委主任一起来研究全市代表工作,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别从工作交流的情况看,大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达到了预期目的。昨天上午,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对市人大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解决工作“不适应、不符合、不落实、不科学、不到位”的问题,提了27条中肯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吸纳,在整改中落实。昨天下午,为了推进人大工作科学发展,市人大常委会邀请了10位同志就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了经验介绍。今天上午,大家冒雨到襄阳区峪山镇观摩了区镇人大代表向选区和选民述职,这次述职活动组织的场面大、影响好、辐射力广,对于推动全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在现场亲眼目睹了群众对代表述职活动的热情,很受教育。据介绍,参加会议的群众全都是早上八点钟之前到会场的。象这样的会议,是我担任县委书记、市长,参加过的群众活动中组织的最好,群众的参与热情最高的一次。我问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忠和峪山镇党委书记,他们说参加今天代表述职会议的,百分之九十五是普通群众,由此可见群众对代表述职工作的关注。民主法制建设靠谁?就是靠老百姓!教育对象是谁?也是老百姓!服务对象是谁,还是老百姓!所以,襄阳区人大代表述职活动对我们工作思路启发很大。在会议现场,有两个群众向我反映情况,我问他们今天的活动怎么样?他们说非常好!群众的评价就是最强烈的信号,说明这种活动抓对了,符合潮流、符合群众的要求。今天述职的段德珍、赵书江、樊功宽三位代表,有两个是农民,一个是镇中心学校校长,还有周志启代表是文体局的党组书记。他们的述职,内容丰富、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如果全市8000多名代表都能这样,人大工作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刚才,贵生同志提纲挈领地传达了全省人事任免工作座谈会精神,光碧同志介绍了襄阳区人大代表述职的情况;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就今年的工作打算作了发言。各地的工作安排很有特色,很有借鉴价值。大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形成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措施。我相信,通过这种交流,全市人事任免代表工作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人大和县市区人大在工作上是联系、在业务上是指导、在法律上是监督关系。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大家相互通报情况、交流作法,十分必要。下面我讲两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人事任免代表工作要在与时俱进中有所作为 县市区人大人事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在市和县两个层次中地位特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它关乎着人大及其常委会这个机构是否存在。各级人大机关的存在来自代表这个主体。可以说,没有人大代表,就不会有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它关系着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如今天上午4个代表的述职,如果没有代工委来组织,没有乡镇人大主席团来负责这项工作,就收不到这样的效果。它关乎着每次代表大会的成功与否。我到人大工作13个月了,确实感到代工委工作对开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任务繁重,每天都有事做。同时,它也关系着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形象。人大工作离不开代工委的工作。人事任免代表工作做好了,就一力则力、一通百通、一活百活、一顺全顺。从事人大人事任免代表工作的同志应该感到担子重、责任大、有压力,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各位代工委的同志确实是行家里手,对工作是热爱的,对权力的理解、责任的明确是到位的。下一步的工作,贵生同志讲了建立“6种机制”,我重点讲如何做好人事任免代表工作。

一是代表向选区、选民和选举单位述职工作要有新突破。人大代表向选区和选举单位述职符合地方组织法的要求。地方组织法规定,“人大代表要接受选举单位的监督,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也符合代表的职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代表的重要职责。1992年4月3号颁布的代表法规定,“代表要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更符合公民对代表执行职务进行量化、定性考评的期盼,有效解决“会议代表”、“荣誉代表”的问题。同时,代表述职也符合我们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当前,各省市人大都在开展这项活动。湖南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衡阳出席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63名省人大代表进行述职,在全国影响很大,在每年11月份,哪些代表要述职,安排得非常具体。襄阳、樊城、襄城也开展了代表述职工作,谷城、保康、宜城正在做准备。可以说,全市代表述职活动正在扎扎实实地进行。

关于代表述职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即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后。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履行职责情况。包括出席会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提出议案、建议的情况;二是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包括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选举单位常委会会议及参加代表小组组织的活动,参加座谈会、视察、学习培训及参与督办议案建议的情况;三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包括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四是执行法律法规和党和路线方针政策及贯彻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情况;五是本人不足及其改进措施。襄阳区搞了一本代表履职手册,内容很好,值得借鉴。

关于述职的形式,也是两种,即书面述职和会议口头述职。究竟是进行会议述职还是书面述职,应该由人大常委会来决定。一般述职的时间应安排在当年11月下旬或者12月上旬。关于对述职的评价。述职之后应该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选民对其述职情况按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或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基本进行评价。襄阳区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评价得分都很高,满意率最低的也是95%点多。这个成果如何运用?对不称职的,可以用满意率30%以下或者基本满意、不满意占多少比例测评之后,由人大常委会提出告诫或进行诫免谈话;对那些不履行职责、损害代表形象、不出席会议的代表,要采取组织措施,违法乱纪经调查属实的,要依法提出罢免案,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和组织部门进行处理。述职评议之后,一定要把述职成果运用好。在安排代表工作时,要把述职作为重点。至于述职的代表比例,要有一个基数。今年重点应当在市县两级代表中。乡镇的代表如何搞,由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征求乡镇人大意见确定。市县两级安排多少代表述职?市人大代表470多名今年拿出八分之一,即60名人大代表,樊城区已经安排了8名;襄阳区也安排了两名,还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已经发了通知,要求所有的代表做好准备,服从选举单位的安排,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到位。今年,高龄是大代表述职最少要有60人,请人代工委与各县市区搞好衔接。县市区的人大代表,枣阳和襄阳多一点,有300多名,要搞到五分之一;保康县相对少一些,有192名人大代表,搞到五分之一,就是40名。全市加到一起,就是500人左右。乡镇怎么搞?成熟之后推广。时间如何安排,建议各县市区的试点借鉴襄阳区的做法,错过农忙季节,在7月底之前试点工作要进行完毕。今年500名左右的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在12月上旬前全部结束。要把这个时间安排好,组织好,务求实效。通过人大代表述职活动,述出代表的新形象,述出人大工作的新活力,述出代表履职的新业绩。因此,今天参加会议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无论分管的还是代会的,回去后都要把这个事安排好,要切实负起责任。7月底,在各地开展活动之前,各县市区代工委的同志请上来,交流一下准备情况,进行互动。也希望媒体关注这个活动,做好舆论引导。此前,我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良智汇报代表述职工作,唐书记很重视,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抓好。

二是在完善代表小组活动的措施上要有新突破。刚才,各县市区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介绍情况时,都提到过代表小组活动情况。全市有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8588名,一定要把编组活动搞好。要通过组织代表活动和加强代表小组建设,代表的意识,把所有代表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活动,展现代表的智慧和能力。谷城县人大常委会介绍经验时,提出了“三个健全”,即健全活动组织、健全活动阵地、健全活动制度,提及很好。但要扎实有效地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还要具备十个条件,即有组织领导,有固定场所、有活动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内容,有学习资料,有履职守责、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成效和活动经费。组织活动也要“四个为主”,以就近为主、活动方便为主、合适场地为主,能人牵头为主。去年,我和耀春同志参观了谷城城关镇、石花镇的代表小组建设,很受启发。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组织了检查,九个县市区都看了,有的地方搞得很好,很有特色。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整合好资源。有条件的可以专设一个。没有条件的,和党员活动室、培训基地一起挂个牌子也行。代表小组建设是人大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初冬,在代表述职之前,人代工委再组织检查一次,有时间我也参加,不定期地观摩学习,可以相互促进。代表小组活动一定要有经费。南漳一个活动室给2000元钱,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了保障。对今年检查评比出来的先进代表活动小组,我们一定要给予奖励,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各县市区人大要切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三是在议案建议办理上要有新举措。办理议案和建议就是落实代表的民主权力、就是尊重民意。议案建议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维护和谐稳定、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委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今年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2件议案、7件重点建议,一共167件。除了办2件议案、7件重点建议外,还要拿出近六分之一的建议也就是30件进行督办。借用常委会的力量、借用代表的力量、借助舆论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督促承办单位办好办实。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议案建议在逐年减少。可能是新一届第一次会议提的比较多,办得比较好,第二次会议没有再提的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代表提了没人理,也就不想提了,提了建议“回娘家”,谁提谁来办,没事找事干,最伤代表的心的事。因此,今年市人大代表提出的176件议案建议,都办理完也不可能,要重点地来督办。

四是在专项工作评议上要有新招数。去年,我们在老河口市召开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大家都要求,市县人大如何搞好上下联动?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选择10个部门进行专项工作评议,对没有列入评议的,具有执法主体的直管部门和“一府两院”组成部门,要实行综合评价,上下联动。这项工作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单位、统一部署、统一要求,上下一致。比如市人大常委会评价国税局,县市区也要评价国土局。这项工作安排在下半年,希望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包括乡镇人大要一起联动,在市委和同级党委领导下,把这项工作做好。

五是在“四争”活动上要有新起色。要用先进和激励措施调动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积极性。今年开展争当优秀人大代表、争提优秀议案建议、争创先进代表小组,争做先进人大工作者活动,过去做过,但今年要做得更好。希望大家给予重视、支持,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代表议政督政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用制度来规范、用纪律约束代表的言行。对代表的困难,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六是在开展“五联”活动上要有新效果。“五联”活动,就是主任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上级代表联系下级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和上级人大机关联系下级人大机关。县市区人大要有选择地联系乡镇。谷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大国去调研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开展五联活动,密切市人大常委会与县市区人大的关系,密切代表之间的关系,密切代表与选民的关系。要保证“五联”活动正常开展,就要实现组织网络化、人员组织化、工作制度化、活动经常化。同时,还要落实好代表接待日、主任值班日制度,机关要研究,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什么时候值班、接待,要形成制度。关于对乡镇人大工作如何量化考核,促其有办公场所、有规范管理、有工作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详细记载、有经费保障,真正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大家提了很好的意见,我们还要就此向省人大提出建议,基层人大解决点实际问题。同时地寄希望省委人大工作会议解决这一问题,包括代表活动经费。关于对困难代表、人大工作者的帮扶问题。困难的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尤其是农民代表和下岗工人代表,对他们的困难关注、关心照顾怎么搞,应当营造一种机制。特别是优秀的人大代表子女就业、子女上学问题,要帮助操心。身体有病的,要组织医生帮忙检查。冬季温饱问题,都应当考虑。通过具体的关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人受冷漠,不让老黄牛受罪。去年,我们对24名困难的人大代表进行了走访慰问,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关于适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问题。希望县市区积极提出建议,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好的典型在哪里。关于对任免干部的考核管理问题。述职这个做法值得探讨。宜城让五名任命的局长述职,现在正在了解情况。关于宣传报道工作。谷城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经验交流中说,“有活动就有信息,有工作就有新闻”。说得很好。我再加一句,有思考就有文章。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也要上一个新台阶。关于宣传网络建设问题,去年7月16日召开宣传调研工作会议后,有的县市区搞了人大网站,有的搞了网页,要提档升级。

二、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做好人大工作

市委提出,襄樊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以“八抓八促”为载体,利用四年时间GDP再翻一番,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昨天,唐书记讲,去年实现了“三千”历史跨越、县域经济全线进位、社会和谐稳定、政治安定有序。总结的很好。市县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围绕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好人大工作。要做到:第一,政治坚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议大家学习吴邦国同志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吴邦国同志提出了“两个绝不”。绝不搞西方那一套,绝不搞“两院制”、“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做到“两个坚定”,一个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一个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前天,我讲了“五个体现”,也是讲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的问题。第二,刻苦学习,与时俱进不懈怠。胡锦涛同志讲,我们每个干部要有知识的恐慌感、能力的危机感和名利的满足感。要有压力意识,不断更新知识,使之适应形势的需要。第三,努力工作,求实创新不落后。过去讲,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事;人生在世,生一人,应当一人之功,应尽一人之情。所以,我们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们,有这个“业”,就要干好这个“事”,尽好这个“情”;论语里也有一句话,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还有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不愿意搞的事,让别人搞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立人、立志、达人、达志。昨天我讲做人大工作要自尊、自信、自强、自力,不要瞧不起自已,什么工作都重要,你说人大工作怎么不重要呢?民主法制建设是个艰巨的任务,加快民主化、法制化进程,需要人大工作者来推进。当前,搞经济工作有经济工作的难处,我们比这、比那,都是比自已不想搞事。所以要尽心尽力、勤奋工作。昨天郭富清同志说到人大开始有失落感,有清闲感,现在搞事有紧迫感、有责任感。今天,郭忠同志又安排他去谈一个大项目,说明有领导找你,有群众找你,你存在还有点价值。第四,严格要求,勤政清廉不掉队。对人大工作者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还应“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善待他们,特别是从事代表工作的同志,工作很累,有时出力不讨好。希望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给党委分管的领导、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提个建议,代表工作机构多安排几个人。不要老是单枪匹马、光杆司令,一人说了算。要加强这项工作,加强代工委的力量

第四篇:xx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银行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设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金融系统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争取为池州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建市较晚,起步较迟,工业底子相对较薄等,这些历史原因众所周知。但随着近几年的建设,现阶段阻碍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集中在环境制约、体制制约和供给制约上。环境制约又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其中软环境的影响又较大,需要长期不懈地去塑造,当然,硬环境也需要不断改善,譬如交通等。体制制约是多方面的,而且带有普遍性。就目前来看,全国的体制正在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加快企业改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势在必行。供给制约除了一些原材料的供给紧缺之外,主要体现于企业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池州经济发展本身比较落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起步阶段,必须背靠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获取及时、必需、有效的资金供给。全市金融机构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紧缺问题。当前,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金融形势趋紧,资金运转困难突出,转化难度加大,但我们的银行要从中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看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单纯的金融系统业务观里跳出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增长点,找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动银企互动双赢近几年池州经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还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虽然现阶段二者之间仍然差距很大,譬如就税收方面来看,非公有经济全年利税仅占海螺水泥的1/3,但其在社会稳定和就业方面却作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现阶段我市非公有经济已经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由此可见,池州微观经济的基础就是大量非公有经济企业,他们是池州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石。因此,无论是为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发展池州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要把非公有经济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继续贯彻“放”的方针,尽其力量予以扶持。扶持非公有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扶持现阶段还处于起步初期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总体上呈现出个改企、小变大、弱转强的趋势,亟需金融系统的大力扶持。从这个层面看,金融的制约已经比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更为明显,也更为迫切。因此,现阶段池州的发展,特别需要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贴近服务、贴身服务,也就是要为企业解决好“贷款难”问题。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主动权在银行。银行应当转变以往的观念,主动出击,寻找可行方案,尤其对那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要降低门槛,加大服务与支持的力度,支持他们加快发展。改善金融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及时授贷,促进中小企业增强发展的自信心,防止中小企业外流。我想,如果这些中小企业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都充分释放出来了,池州经济的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三、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在转型改革中的定位和走向,不断创新、优化自身结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要解放思想。银行系统目前发展的障碍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在企业而在自身,这主要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独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当前,要把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变观念的一个检验平台,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金融系统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面向市场。要彻底改变以往的衙门作风,官商作风。池州有的是可贷企业,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要确立围绕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找客户的工作思路,深入市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找准有优势有成长性的项目。要盯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金融服务吸引招商项目,并为落户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还要注意增强经营的活力,营造金融机构之间良好的竞争环境。三要创新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创新。目前通行的金融工具都可以用,如抵押、担保等,形式要突破,方式要创新,只有这样,工作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方式方法创新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只要是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家已用的,我们都可以照样拿来用,当然,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操作好,执行好。四要搞好服务。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党委和政府的要求。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抓好增值服务,靠服务增值。五要保证金融安全。金融企业是特殊行业,要注意控制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市场经济最大的缺失是信用缺失,金融服务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教育和培育的过程。要多宣传金融规则,在服务中培育客户、培育市场,最终形成银企间的互信、互动与双赢。总之,池州的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为池州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9-24 16:29:07 信息来源: 【打印】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探索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全国工商联把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在组织开展全国性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基础上,召开了这次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刚才,10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别介绍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最初是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我国的。由于企业文化理论着眼于赢得竞争、缓解冲突,强调理念价值、尊重职工等非技术因素潜在而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我国一贯主张的集体主义、劳动光荣等观念,因而一开始就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借鉴。近年来,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工商联组织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实践积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表层走向深层,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作用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文化的性质与国家的性质应当而且必须是一致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和体现了这种一致性。民营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而且以自身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既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又证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民营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历程深刻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以产业报国的信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主动进军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大力推动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营企业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民营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精神财富,为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符合的民营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民营经济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有效途径

工作主题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工作突出问题、推进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决定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机制的关键因素,是统领全部工作、体现自身特色、发挥优势作用的核心理念。近几年来,全国工商联一直强调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过程中,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提出了把“两个健康”上升为工商联工作主题的实践课题和理论任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联工作中的深入贯彻和“同心”思想在工商联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深刻总结了工商联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中央16号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明确回答了工商联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这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必须贯穿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企业文化是生产力的软要素,虽不直接解决企业经营是否能盈利的问题,但会深刻影响企业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既不能简单形成,也不会轻易消失;企业文化的突出功能,是服务发展和引导教育,既作用于企业,也作用于人。就民营企业文化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产权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出资人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如何,不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出资人的认识高度和倡导力度,而且更深地影响着企业出资人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水准。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与工商联需要长期坚持的“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具有深度的融洽性;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和包括出资人在内全体职工的成长,也就是促进“两个健康”。因此,工商联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三)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与此相伴,经过市场经济的长期锤炼,以出资人为主的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也大幅提升,其知识结构、科技素养、管理水平、经营能力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民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内部职工利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蔓延扩大之势。特别是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民营企业遇到的老问题和新困难相互交织,在食品、药品、工程等领域相对集中而又频繁出现的制假售假、安全事故等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已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自主创新、提高职工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前段时间的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凡是实现转型升级、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越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越是在企业成长爬坡的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越能体现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创新发展战略的过程,就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过程,就是规范内部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扩大社会影响和赢得社会信誉的过程。企业发展一旦具有更多文化含量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就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就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上,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源于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优劣企业之间的比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发展,国内经济趋稳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炼就过硬的企业素质,增强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有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商誉等功利倾向;有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等片面倾向;有的缺乏个性和职工认同基础,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依赖聘请学者专家、模仿复制等趋同倾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工商联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全体职工认同参与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特点,树立感恩、诚信、创新、和谐、责任等理念,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企业特点的民营企业文化,为促进“两个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的基本实践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只有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避免“两张皮”现象,更加具有生命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明晰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体现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找准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转型升级目标,明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促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旧设备改造、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观念和制度的转变,破解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制度瓶颈,加快开放封闭产权,形成产权多元化格局;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二)发挥出资人倡导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一大批民营企业出资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品牌是花、管理是叶、文化是根”,“资本保证企业做大、管理保证企业做强、品牌保证企业做优、文化保证企业做久”,“物质文化是蛋壳、制度文化是蛋清、精神文化是蛋黄”等许多独到思考。从各地情况看,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发挥出资人的倡导推动作用。出资人要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特别要坚持把“同心”思想、感恩文化、光彩理念、优秀建设者精神,内化到企业文化中,见诸企业行为上;要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培养企业管理团队的文化自觉,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才保障。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职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实践证明,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要把企业文化作为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职工开展教育,使全体职工认知并认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主要内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按照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生活的原则,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厂务公开等民主参与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共同参与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把蕴藏于广大职工之中的智慧力量不断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用职工培训计划、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安全生产规章等企业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使企业成为全体职工目标相同、利益一致、关系一体的事业共同体。

(四)在兼收并蓄中突出特色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先进民营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但是,我们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心理,调整对职工的激励,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感恩、诚信、和谐”等元素来丰富民营企业文化内涵。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理念、经验和机制,同时要提高鉴别力、免疫力,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要从企业的长期实践出发,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理念概括、精神提炼、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文字表述上做到简洁、凝炼,易懂、好记。

(五)坚持企业党建引领

企业党建的目的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企业建设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一方面,要以企业党建“带”企业文化建设。要用党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将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等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到领导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服务等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以党建工作带动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要把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形成企业出资人倡导、党组织引导、职工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促”企业党建。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党建成果;通过用先进的企业价值理念激励广大党员,提升党员思想境界、提高党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开展形式活泼的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党组织的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

近几年来,各地工商联在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湖南、河北、浙江、福建等地出台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在总结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创新工商联指导方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各级工商联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切实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作为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

(一)树立宣传典型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典型引路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育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该长期坚持。这次作大会交流发言的企业和工商联,就是许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比较先进的代表。大家对这些典型案例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情况,挖掘、掌握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做得好的企业和出资人典型,以及一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有成效的工商联和商会典型,建立一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巩固和扩大近年来开展集中宣传的做法,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传媒渠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网络优势,搭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坚持分类指导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各异,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必须尊重规律,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对于成长期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健全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文化引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途径等也不尽相同。区分行业指导,关键要发挥好行业商会作用,着重引导企业在吸收行业共性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类型、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有底蕴、有根基的个性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内涵、贵在实践。要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注重研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思路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使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工作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

(三)加强教育培训

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出资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自觉抵御个人利益至上观念、雇佣思想等不良影响,积极参与当前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正在开展的“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出资人系统学习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等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专题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采取集中办班、举办讲座、委托培训、组织参观考察、到试点企业观摩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意义与运作方式。要把党组织书记纳入到教育培训范围中来,使他们树立“结合党建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党建”意识,提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方向和政治引领的能力。要注重对机关干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

(四)注重统筹兼顾

各级工商联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服务指导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紧密融合起来,防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割裂、对立的就事论事或“单打一”做法,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目前,省级工商联基本完成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走上工商联领导岗位,为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做好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只是全国工商联指导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起步,更多的工作需要大家在基层和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我们要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下载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单霁翔同志在全国文博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 正视问题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召开这次城市管理工作座......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元月21日)各位服刑人员: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你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大志愿者的博爱之心,带着家乡人民的拳拳之情来看望你......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

    李至伦同志在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至伦同志在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10月18日) 我赞成开这个会,主要有两个考虑:第一,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视频会上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胡总书记主持中审议通过的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部署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性文件,这标志着干......

    ***同志在市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在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纪委五次全会,传达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去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切实增强做好......

    **同志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07-07)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