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育学_课后总结_各章重点_答案
一、绪论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的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镶嵌发育:合子的细胞核含有大量特殊的信息物质——决定子,在卵裂的过程中这些决定子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控制子细胞的发育命运。细胞的命运实际上是由卵裂时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早已预定的。这一类型的发育我们称之为镶嵌发育。
胚胎诱导: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形态模式:各门动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特有的解剖学特征,这些特有的解剖学结构内在的排列称为形态模式。
调整发育:胚胎为保证正常的发育,可以产生胚胎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这样的发育为调整发育。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基础及过程如何?研究哪些问题? 答:发展基础: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形态→机理 组织器官→细胞→分子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细胞学说对发育生物学发展的作用?
答:细胞学说改变了胚胎发育和遗传的概念:
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Mathias Schleiden和Theodor 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
1840, August Weismann提出了生殖细胞论,认为后代个体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继承亲本描述躯体特征的信息;卵子是一个细胞,其分裂产生的细胞可分化出不同组织,从而否定了先成论。
19世纪70-80年代,Oscar Hertwig兄弟对海胆受精卵的观察发现,受精卵含有两个细胞核,并最终合并为一个细胞核,表明细胞核含有遗传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染色体的发现和发现染色体数目在发育中的变化规律,使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了物质基础。
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有哪些?各自特点?
答:主要有下列几种: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拟南芥等。
作为模式生物,它们具备一些共同特征:①取材方便;②胚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③可进行遗传学研究。
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
果蝇的主要优点:a.生命周期短(12d);b.体积小,易于繁殖(2mm);c.产卵力强;d.性成熟短,幼虫存在变态过程;e.易于遗传操作:如诱变;突变多(4对染色体);f.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Science, Mar.24,2000,180Mb)。(120Mb encodes 13,601 proteins)线虫的主要优点:a.易于养殖:成虫体长1mm,易冷冻保存;b.性成熟短:一般为3.5天,两种成虫(雌雄同体和雄体);c.细胞数量少,透明,谱系清楚;d.易于诱变; e.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97Mb encodes 19,099 proteins.)非洲爪蟾主要优点:a.性成熟短; b.易于人工繁育(生活在水中,体长7cm);c.卵体大(d=1-2mm),易于操作(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抗感染力强,易于组织移植;
斑马鱼的主要优点: a.起源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小型的热带鱼类;b.染色体数为50;c.成体长3-4cm,孵出后约3个月可达性成熟;d.产卵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e.胚胎发育同步(25-31oC发育正常),胚胎透明;f.个体小,养殖花费少,可大规模繁殖,精子可冷冻保存;g.基因组序列已经全面测出。
小鼠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a.繁殖不受季节影响;b.出生后6周性成熟,排卵周期短(4d一次/8-12卵),8窝/年(从交配受精开始,一般需要经19-20天的发育产出胎儿);c.突变多;d.可做基因敲除鼠;e.基因组侧序完成。
鸡的主要特点: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为接近。由于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实验研究;鸡的基因组测序也已完成。拟南芥主要特点:1.多种生态型;2.生命周期短(6周);3.易培养; 4.根的结构简单;5.自体受粉;6.基因组小,仅120Mb(2000,Nature408,796-)异染色质少。生物发育的主要过程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主要过程:
A)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快、没有细胞生长的间歇期,因而新生细胞的体积比母细胞小。B)图式形成:(1)躯体轴线的制定;(2)胚层的形成
C)原肠作用:最突出的形态变化发生在原肠作用开始之后。
D)细胞分化: 人类胚胎可最后发育出至少250种不同细胞类型,分化通常是不可逆的。E)细胞生长:胚胎在基本的pattern形成之后,其体积会显著增长,原因在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加、胞外物质的积累。不同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也各异。
基本规律:受精→卵裂→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器官形成(organogenesis)→幼体发育→生长为成体
幼体→成体经历变态发育
二、受精的机制
1.比较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答:精子发生的一般过程: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生长期,成熟分裂期,精子形成期。精子分化:高尔基体形成顶体泡,中心粒产生精子鞭毛,线粒体整合入鞭毛,核浓缩,胞质废弃,最后产生成熟的精子。
卵子的发生一般过程与精子发生相比:相同点:增殖→生长→成熟期,不同点5各方面: 首先,通过精子发生形成的配子,实质上是一个“能运动的细胞核”,而由卵母细胞形成的配子却含有启动发育和维持代谢所需要的全部元件。因此卵子发生的过程除了形成单倍体的细胞核之外,还要建立一个由酶、mRNA、细胞器和代谢产物等所组成的细胞质库,具备十分复杂的细胞质体系。
卵母细胞有一个很长的减数分裂前期,使卵母细胞充分生长。与精子发生相比,卵母细胞发生的机制在各种动物之间的差异更大。这与各种动物生殖方式的差异有关。
与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相比,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另一个特征是2次成熟分裂都并非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含有所有细胞质的次极卵母细胞和几乎不含胞质的第一极体。有些动物种群卵子发生中减数分裂发生明显的变异,以致于产生二倍体的配子,不需要受精就能够发育。
2.人类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过程如何?(405)答:在成年女性卵巢中大多数的卵母细胞被阻断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阶段。每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初级卵泡包裹,初级卵泡是由单层滤泡上皮细胞和无规则的间质壁细胞构成。一批初级卵泡阶段性地进入卵泡生长阶段。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滤泡细胞的数目也增加,围着卵母细胞形成多层同心圆。在卵泡形成过程中,卵泡中形成一个由滤泡细胞围成的腔,其中充满蛋白质、激素、cAMP和其他分子的混合物。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卵泡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在受到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后,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才能继续。月经周期的第一阶段,垂体开始释放大量的FSH。正在发育中的卵泡受FSH刺激进一步生长和进行增殖,同时FSH也引起滤泡颗粒细胞表面LH受体形成。在滤泡开始生长后不久垂体就释放LH,在LH的刺激下卵母细胞开始恢复减数分裂,核膜破裂,染色体凝聚,纺锤体形成,形成一个卵子和一个极体,两者都包在透明带内,第一极体排出(卵母细胞成熟标志),此时卵被排出卵巢。
3.受精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简述之。答: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精卵间接触和识别→精子入卵→卵的激活并开始发育。
1)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成熟标志:核膜破裂,染色体凝聚,纺锤体形成,第一极体排 出。
2)精子获能:是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作用下,子膜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意义:使精子准备顶体反应;促使精子超活化,以便通过透明带。精子获能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反应:
质膜的改变:外周糖蛋白的移去或改变,内部糖蛋白的重排,膜内胆固醇的外流,膜内某些磷脂的变化
物质代谢的变化:呼吸变化,活力变化,对营养物质利用的变化。3)精卵识别
距离识别:常见体外受精的水生生物 接触识别:常见体内受精的哺乳动物 精子的向化性:卵子释放的精子激活肽
精子表面蛋白:半乳糖基转移酶,透明带附着分子(SP56),P95分子参与配子间质膜相互作用的一些具粘附作用的分子:Fertilin, Cyritestin, Integrin etal.顶体反应的调控机制(离子调控,脂质调控,磷酸肌醇调控)
4)配子遗传物质融合:雌雄原核融合,雌雄原核的不均等性(哺乳动物)遗传印记现象,卵质重排,卵裂准备。
5)卵子激活:快速阻止多精受精,多精受精的慢速抑制 4.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会发生多精受精现象? 答:阻止多精入卵的机制:
电势改变产生的快速阻止:海胆的第一个精子与卵质膜结合后的1-3秒内,因钠离子的流入而导致膜电位的迅速升高,从而阻止其它精子与卵膜的结合。
形成受精膜的慢速阻止:海胆卵受精后20-60秒内,质膜下的皮质颗粒与质膜融合,释放其内含物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的进入。
三、卵裂
1.卵裂有哪些特点?
答:a)大多数物种在卵裂时,胚胎的体积并不增大,而是将受精卵的大量卵质分配到数目不断增加的较小的细胞中。
b)受精卵是以二分裂、四分裂和八分裂的方式进行,两次之间无生长期。
C)卵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加速度与其他发育阶段相比要快得多,这种迅速分裂的结果导致细胞质与核的比值迅速减小。2.卵裂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答:每个物种的卵裂方式是由两类因素决定的:①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②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
含卵黄相对少的受精卵(均黄卵和中黄卵)的卵裂为均裂,卵裂沟通过整个卵。卵黄含量高的受精卵,采用偏裂的方式,只有部分卵质分裂,分裂沟不陷入卵黄部分。
全卵裂:a)辐射型: 海鞘、海胆、两栖类;b)螺旋型: 螺、蚌、软体动物、纽形动物、多毛类动物;c)旋转型: 哺乳动物
偏裂:a)盘状偏裂:鸟类、鱼类等端黄和极端端黄卵;b)表面裂:中黄卵(昆虫)
四、原肠作用——胚胎细胞重组
1.原肠作用的概念?有哪几种细胞运动参与原肠作用?
答:原肠作用是胚胎细胞通过剧烈而又有序的运动,使囊胚细胞重新组合,形成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配层3个胚层构成的胚胎结构的过程。
有三种原肠化运动方式:外包、内化和汇聚伸展,其中内化又可分为:内卷、分层和内陷。2.下列几种动物的原肠作用中参与胚胎诱导作用的组织区?海胆、爪蟾、斑马鱼、鸡、哺乳动物。
答:海胆——小卵裂球,爪蟾——胚孔背唇,斑马鱼——胚盾,鸡——亨氏结,哺乳动物——亨氏结。
五、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胚胎诱导
1.细胞分化:是指同群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内外变化,成为结构与功能不同细胞的过程。胞质定域:细胞质物质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决定卵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如生殖细胞决定子,形态发生决定子(海鞘的胚胎发育)胚胎诱导: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反应组织:胚胎组织者具有接受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感受性(completence)。有感受性的组织称反应组织。
2.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哪些变化?其特点如何?
答:分化过程涉及形态结构的变化、基因活性状态变化、细胞内物质组成的变化和功能的变化。
细胞分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A)基因表达上的变化,导致组织特异性蛋白的产生;
B)不同细胞在蛋白质组成上的差异导致细胞结构的不同, 改变其组成就可改变其形状; C)在细胞分化的早期,不同细胞间的差异难以检测;
D)分化是渐进过程,进入终端分化的细胞往往不再分裂,而终端分化后能够继续分裂的细胞可以维持和传递终端分化状态;
E)细胞分化由许多细胞外信号(如细胞表面蛋白、分泌蛋白)控制。3.胚胎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是什么?请比较
答: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胞质隔离与胚胎诱导。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卵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特定卵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它就会形成如同其在整体胚胎中将会形成的结构一样的组织,而胚胎其余部分形成的组织会缺乏分离裂球所能产生的结构,两者恰好互补。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有条件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对细胞进行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裂掉的裂球所留下的空缺,仍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4.临近组织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答:A、指令的相互作用:是指需要从诱导细胞发出一个信号,才能启动反应细胞新基因的表达,没有诱导细胞,反应细胞就不能按特定的方式分化。这种相互作用改变反应组织的细胞类型,在这里反应组织的发育潜能不稳定,其发育方向和过程取决于接收的诱导刺激的类型。
如所有的神经管细胞都能对脊索信号起反应,但只有那些离脊索最近的细胞被诱导,其他细胞变为非底板细胞。脊索是一种指导性激活诱导组织。
B、容许的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反应组织包含所有需要表达的潜力,只是需要允许这些特征表达的环境。如,许多发育中的组织需要一种致密坚固的底物,这种底物包含纤连蛋白或层粘蛋白以便于发育,纤连蛋白或层粘蛋白并不改变所产生细胞的类型,而仅仅是让它有能力表达。
六、果蝇胚轴形成
1.同源异型选择基因:含有同源异型框的基因
同源异型框:是指HOM-C中含有一段180bp的保守序列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
副体节:在原肠作用开始后,胚胎表面沿AP轴线出现一些过渡性的浅沟,将胚胎分为14个区域,这些区域即为副体节。每个副体节受一套特定的基因的控制,做为独立的发育单位,将逐渐获得自身特有的特性。
体节:原肠期后,胚胎沿AP轴线出现有规则的节段,即体节,每个体节有不同的特性及发育命运。体节是在副体节的基础上形成的,即一个体节是由前一个副体节的后半部和下一个副体节的前半部组成。
2.果蝇胚胎早期发育机制是什么?
答:果蝇早期胚轴形成涉及一个由母体效应基因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一定浓度的特异性母源性RNA和蛋白质沿前--后轴和背--腹轴的不同区域分布,以激活胚胎基因组的程序。有4组母体效应基因与果蝇胚轴形成有关,其中3组与胚胎前--后轴的决定有关,即前端系统决定头胸部分节的区域,后端系统决定分节的腹部,末端系统决定胚胎两端不分节的原头区和尾节。另一组基因决定胚胎的背--腹轴,即背腹系统。
在卵子发生中,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迁移进卵子,分别定位于一定区域。这些mRNA编码转录因子或翻译调控蛋白因子,它们在受精后立即翻译且分布于整个合胞体胚盘中,激活或抑制一些合子基因的表达,调控果蝇胚轴的形成。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又称为形态发生素。
3.果蝇胚轴形成有关的几个系统是什么?分别主要由哪些母性基因控制? 答:有前端系统、后端系统、末端系统和背腹系统。4.果蝇卵母细胞的A-P,D-V轴特化的机制如何? 答:
七、发育异常与癌症 1.几个概念: 发育异常:有机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受各种外界和内部因子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引起畸胎瘤,即发育异常。
癌症:癌症是肿瘤的一种,是指细胞调控机制发生缺陷,并导致恶性和侵犯性肿瘤形成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
癌基因:是一类会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分类:病毒癌基因:指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带有可使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简写成v-onc;细胞癌基因:指正常细胞基因组中,一旦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可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简写成c-onc,又称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或抗癌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2.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答:(1)接触抑制的丧失(2)粘着性下降(3)凝聚性增强(4)产生新的膜抗原(5)无限增殖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答: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癌基因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基因发生突变时就可以发生癌变;而抑癌基因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是野生型时,就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4.致癌的可能机制 答:癌症可能是由于生长的控制受到干扰,或者部分细胞未能从增殖转变为终末分化而引起。缺陷可以发生在控制体系的各个分子级水平上。生长因子
信号的接受受到干扰 信号传导受到干扰
细胞核内对信号的影响受到干扰
八、衰老与死亡
1.细胞衰老的一般特征?
答:一般认为细胞衰老的特征有: 1)细胞质膜变性 2)细胞器降解 3)细胞核异常 4)细胞水分减少 2.细胞衰老机理?
答:自由基理论:生命活动离不开氧,而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能够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自由基是指带有奇数电子数的化学物质,它们都带有未配对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导致了这些物质的高反应活性。
生物氧化、辐射、酶促反应等过程都会释放自由基。
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可以被清除或限制在某一区域,防止对细胞产生的危害。
清除和限制的方式:生物体内的抗氧化分子,如维生素C、E等都能和自由基结合,终止自由基的扩增反应;利用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协同清除自由基;细胞内部形成自由基隔离,使自由基只能局限在特定部位。但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不能被清除,对细胞造成伤害。
端粒学说:细胞衰老的“有丝分裂钟”学说: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端粒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达到一个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生物体的衰老是由基因组上的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按照发育的时空进行顺序表达,决定某些组织器官或细胞群按计划分裂、生长、分化、死亡,称细胞的程序化死亡。
3.细胞程序化死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答:细胞程序化死亡与细胞坏死是不同的: 特征程序化死亡坏死 细胞形态凝聚、断裂溶解
膜完整性保持到最后阶段很早消失 线粒体完整肿胀 染色质边缘化固缩
核生化变化
DNA降解,电泳梯形带
DNA弥散降解,电泳拖影 炎症反应周围活组织无炎症反应周围活组织有炎症反应 谷氨酰胺转移酶 活性升高无变化
4.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细胞程序化死亡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存在,这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其一定的生物功能:(1)清除无用的或多余细胞;(2)除去不再起作用的细胞;(3)除去发育不正常的细胞;(4)除去一些有害的细胞。
九、性别决定
1、阐述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及次级性别决定机制
答:Primary sex determination: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gonad)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e.g., 基因型为XXY的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的表型为male,但不具生殖力;基因型为XO的Turner综合症患者为不能产卵的female。
secondary sex determination:指睾丸或卵巢形成后,由它们分泌的激素来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在出现睾丸的胚胎中,中肾旁管(Mullerian duct)退化,而中肾管(Wolffian duct)分化为输精管、附睾、精囊。
在出现卵巢的胚胎中,中肾管退化,中肾旁管分化为输卵管、子宫等。
2、果蝇性别决定是如何控制的?和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比有何不同? 答:.果蝇的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数量:
X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叫分子基因,而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叫分母基因。二者之比(0.5时,个体将发育为雄性。
十、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
1、三大胚层发育的命运? 答:外胚层细胞的命运:背部中线区的细胞将形成脑和脊髓;中线区外侧的细胞将生成皮肤;上述二者相交处的细胞为神经嵴细胞,它们将迁移各处形成外周神经元、色素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
神经胚期中胚层分为5个区:
1)位于胚胎背面中央的脊索中胚层—脊索
2)背部体臂中胚层—体节和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背部许多结缔组织 3)中段中胚层—泌尿系统和生殖器官 4)离脊索稍远的侧板中胚层—心脏、血管、血细胞等 5)头部间质—面部组织和肌肉。内胚层:咽,消化器官,呼吸器官。
2、何为神经胚、神经胚形成?有哪些方式形成神经胚? 答: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称为神经胚形成。而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称为神经胚。
神经胚形成有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两种方式。
初级神经胚形成是指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前部神经管的形成采用此种方式。次级神经胚形成是指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神经管形成的过程如何? 答:神经管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其形成过程可分为初级神经胚形成及次级神经胚形成(见上题)。而初级神经胚形成的过程又可分为彼此独立但在时空上又相互重叠的5个时期:神经板形成、神经底板形成、神经板变形、神经板弯曲成神经沟、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板。
4、皮肤分为哪几层?
答:表皮细胞的起源:胎皮和基底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过渡型细胞-角质层。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5、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混合交换
6、主要性能指标: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bit/s)。
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信号在时间轴上宽度随着带宽增大而变窄。并不是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的快,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的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时延”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第二章
1.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国际标准。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
3.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a.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7.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可以允许IP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8.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第三章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连续变化的。“数字的”——取值是离散数值。
调制是使消息载体的某些特性随消息变化的过程。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
解调是在接收端完成调制的逆过程,还原出原始信号。
3.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
4.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带通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中常叫做宽带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6.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码元/秒,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个码元。
理想带通矩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码元/秒
7.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8.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大宋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屋里通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 和无屏蔽双绞线 UTP ;
同轴电缆——50 欧姆同轴电缆和75 欧姆同轴电缆(双电缆系统和单电缆);光缆
9.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制就是进行波形变换(频谱变换)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10.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1.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inner product)都是 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SDH 解决什么问题?!(1)速率标准不统一
(2)不是同步传输。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没必要配时钟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是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它在 DTE 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要配时钟 14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xDSL 技术就把 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的极限传输距离与数据率以及用户线的线径都有很大的关系(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而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16 ADSL 的特点
(1)上行和下行带宽做成不对称的。(2)上行指从用户到 ISP,而下行指从 ISP 到用户。
(3)ADSL 在用户线(铜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17 基带信号为什么要调到宽带信号?
消除滤波
降低干扰
第四章
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路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
(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路层,否则丢弃这个帧。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简单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活跃度(即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纠错
流量控制
序号
多点线路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1)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2)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
(3)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
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4)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PPP 协议的状态图
功能:鉴别、地址分配 第五章 局域网
1、以太网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第一个以太网的规约。IEEE 的 802.3 标准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子层
2、适配器(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3、CSMA/CD 协议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以太网取 51.2 ms 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无效帧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t与T0之比单程端到端时延t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参数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就使得信道利用率降低 以太网的参数 a 的值应当尽可能小些
以太网是动态随机接入的
5、硬件地址: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6、什么是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1)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其标准是 IEEE 802.1D。“透明”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算法选择一个网桥作为生成树的根,然后以最短路径为依据,找到树上的每一个结点
(2)源路由网桥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3)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可见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7、网桥和集线器(或转发器)不同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由于网桥没有网卡,因此网桥并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8、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①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②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称wifi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802.11a 的物理层工作在 5 GHz频带和802.11b 的物理层使用工作在 2.4 GHz 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9、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 CSMA/CD,而只能使用改进的 CSMA 协议。改进的办法是将 CSMA 增加一个碰撞避免功能。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而在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确认机制。10、802.11 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请求发送 RTS 允许发送 CTS
WiMAX 常用来表示无线城域网 WMAN 第七章
1路由器的作用:
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 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转发”(forwarding)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 IP 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路由选择”(routing)则是按照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得到的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
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的区别,3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 4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分类的 IP 地址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5、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6、IP数据报的格式
生存时间(8 位)记为 TTL(Time To Live),这是为了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其单位最初是秒,但为了方便,现在都用“跳数”作为 TTL 的单位。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值就减 1。
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7、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8、划分子网的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7-2)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9、CIDR 最主要的特点
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10、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的记法是:
IP地址 ::= {<网络前缀>, <主机号>}
见后图
11、路由聚合
一个 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12、ICMP 报文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13、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 :终点不可达 源站抑制 时间超过 参数问题 改变路(重定向)
14、不应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的几种情况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15、ICMP 询问报文有四种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16、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ING 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PING 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 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 TCP 或UDP。
17.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代价可以是: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18、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19、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20、自治系统: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
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个互联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治系统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
21、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是连通的。
22、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 RIP 和 OSPF 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 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BGP-4。
路由器与网关是同义词
23、内部网关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 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2)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 目 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 表示不可达)。(4)返回。
24、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 UDP进行传送(使用 UDP 的端口 520)。
因此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 IP 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
25、RIP 协议的优缺点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内部网关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1.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 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2、OSPF的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27、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 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28、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OSPF 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
OSPF 不用 UDP 而是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可见 OSPF 的位置在网络层。OSPF 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只要丢失一个,就无法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而整个数据报就必须重传。
其他特点
OSPF 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 IP 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 TOS 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因此,OSPF 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
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
所有在 OSPF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
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 CIDR。
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 32 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
29、OSPF 的五种分组类型
类型1,问候(Hello)分组。
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
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组。
30、外部网关协议 BGP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 使用的环境却不同
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此,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
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
31、IP多播的一些特点
(1)多播使用组地址—— 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2)参加多播的源点主机和所有参加多播的路由器都必须能够把多播 IP 地址转换为包含有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清单,然后根据这个网络清单构造出到所有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多播最短路径支撑树。
32、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转发多播分组的路由器需要彼此交换两种信息。
首先,这些路由器需要知道哪些网络包含给定多播组的成员。
其次,这些路由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5、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混合交换
6、主要性能指标: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bit/s)。
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信号在时间轴上宽度随着带宽增大而变窄。并不是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的快,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的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时延”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第二章
1.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国际标准。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
3.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a.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b.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c.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7.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可以允许IP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8.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第三章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连续变化的。
“数字的”——取值是离散数值。
调制是使消息载体的某些特性随消息变化的过程。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
解调是在接收端完成调制的逆过程,还原出原始信号。3.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
4.信道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带通信号(在计算机网络中常叫做宽带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6.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码元/秒,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个码元。
理想带通矩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码元/秒
7.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8.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大宋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屋里通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 和无屏蔽双绞线 UTP ;
同轴电缆——50 欧姆同轴电缆和75 欧姆同轴电缆(双电缆系统和单电缆);光缆
9.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制就是进行波形变换(频谱变换)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10.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11.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inner product)都是 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SDH 解决什么问题?!
(1)速率标准不统一
(2)不是同步传输。13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没必要配时钟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是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它在 DTE 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要配时钟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xDSL 技术就把 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15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的极限传输距离与数据率以及用户线的线径都有很大的关系(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而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16 ADSL 的特点
(1)上行和下行带宽做成不对称的。
(2)上行指从用户到 ISP,而下行指从 ISP 到用户。
(3)ADSL 在用户线(铜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17 基带信号为什么要调到宽带信号?
消除滤波
降低干扰
第四章
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路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
(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路层,否则丢弃这个帧。3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简单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活跃度(即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4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纠错
流量控制
序号
多点线路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1)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2)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4)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PPP 协议的状态图
功能:鉴别、地址分配 第五章 局域网
1、以太网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第一个以太网的规约。IEEE 的 802.3 标准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子层
2、适配器(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3、CSMA/CD 协议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以太网取 51.2 ms 为争用期的长度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无效帧
要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就必须减小t与T0之比单程端到端时延t与帧的发送时间 T0 参数 a 越大,表明争用期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就使得信道利用率降低
以太网的参数 a 的值应当尽可能小些
以太网是动态随机接入的
(3)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
5、硬件地址: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6、什么是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
(1)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其标准是 IEEE 802.1D。“透明”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断地兜圈子。算法选择一个网桥作为生成树的根,然后以最短路径为依据,找到树上的每一个结点
(2)源路由网桥发送帧时将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
(3)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可见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7、网桥和集线器(或转发器)不同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由于网桥没有网卡,因此网桥并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8、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①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②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称wifi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802.11a 的物理层工作在 5 GHz频带和802.11b 的物理层使用工作在 2.4 GHz 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9、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 CSMA/CD,而只能使用改进的 CSMA 协议。改进的办法是将 CSMA 增加一个碰撞避免功能。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而在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确认机制。10、802.11 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请求发送 RTS 允许发送 CTS WiMAX 常用来表示无线城域网 WMAN 第七章
1路由器的作用:
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 A 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转发”(forwarding)就是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 IP 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路由选择”(routing)则是按照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得到的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
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的区别,3因特网的网际协议 IP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 4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我们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分类的 IP 地址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5、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4)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
6、IP数据报的格式
生存时间(8 位)记为 TTL(Time To Live),这是为了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其单位最初是秒,但为了方便,现在都用“跳数”作为 TTL 的单位。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 值就减 1。
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7、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8、划分子网的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这个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7-2)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9、CIDR 最主要的特点
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10、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的记法是:
IP地址 ::= {<网络前缀>, <主机号>}
见后图
11、路由聚合
一个 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
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12、ICMP 报文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13、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 :终点不可达 源站抑制 时间超过 参数问题 改变路(重定向)
14、不应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的几种情况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15、ICMP 询问报文有四种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16、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ING 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PING 是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 的例子,它没有通过运输层的 TCP 或UDP。
17.理想的路由算法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算法应是公平的。
算法应是最佳的。
代价可以是: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
18、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19、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20、自治系统:
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
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个互联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治系统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
21、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是连通的。
22、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 RIP 和 OSPF 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 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BGP-4。
路由器与网关是同义词
23、内部网关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 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RIP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2)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 表示不可达)。(4)返回。
24、RIP 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 UDP进行传送(使用 UDP 的端口 520)。因此 RIP 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 IP 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也应当是不同的。
25、RIP 协议的优缺点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内部网关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1.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 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2、OSPF的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27、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 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28、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
OSPF 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
OSPF 不用 UDP 而是直接用 IP 数据报传送,可见 OSPF 的位置在网络层。OSPF 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只要丢失一个,就无法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而整个数据报就必须重传。
其他特点
OSPF 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 IP 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 TOS 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因此,OSPF 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
目
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所有在 OSPF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 CIDR。
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 32 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
29、OSPF 的五种分组类型
类型1,问候(Hello)分组。
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
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分组。
30、外部网关协议 BGP BGP 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BGP 使用的环境却不同
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此,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
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
31、IP多播的一些特点
(1)多播使用组地址—— 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2)参加多播的源点主机和所有参加多播的路由器都必须能够把多播 IP 地址转换为包含有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清单,然后根据这个网络清单构造出到所有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多播最短路径支撑树。
32、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转发多播分组的路由器需要彼此交换两种信息。
首先,这些路由器需要知道哪些网络包含给定多播组的成员。
其次,这些路由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到达每一个包含多播组成员的网络的最短路径。这就需要有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和计算最短路径的算法
IPv6 所引进的主要变化如下
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 将地址从 IPv4 的 32 位 增大到了 128 位,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
灵活的首部格式。
改进的选项。
允许协议继续扩充。
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动配置)
支持资源的预分配。
IPv6 将首部长度变为固定的 40 字节,称为基本首部(base header)。将不必要的功能取消了,首部的字段数减少到只有 8 个。取消了首部的检验和字段,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速度。在基本首部的后面允许有零个或多个扩展首部。
所有的扩展首部和数据合起来叫做数据报的有效载荷(payload)或净负荷。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1双协议栈技术2隧道技术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第九章
1、因特网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
2、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3、域名的解析过程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优先采用迭代查询,即循 环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也可以采用递归查询
4、文件传送协议 FTP 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5、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是一个很小且易于实现的文件传送协议
6、TELNET 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也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用户用 TELNET 就可在其所在地通过 TCP 连接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机名或 IP 地址)。
7、电子邮件由信封和内容两部分组成。
8、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
连接建立:连接是在发送主机的 SMTP 客户和接收主机的 SMTP 服务器之间建立的。SMTP不使用中间的邮件服务器。
邮件传送
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 应释放 TCP 连接。
9、万维网 WWW 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万维网是分布式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
10、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1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提供了即插即用连网的机制。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
12、并不是每个网络上都有 DHCP 服务器,这样会使 DHCP 服务器的数量太多。现在是每一个网络至少有一个 DHCP 中继代理,它配置了 DHCP 服务器的 IP 地址信息。
当 DHCP 中继代理收到主机发送的发现报文后,就以单播方式向 DHCP 服务器转发此报文,并等待其回答。收到 DHCP 服务器回答的提供报文后,DHCP 中继代理再将此提供报文发回给主机。第八章
1、运输层的主要功能:复用和分用,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 UDP。
2、TCP/IP的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1)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2)传输控制协议 TCP
3、TCP 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 TCP 报文段(segment)UDP 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 UDP 报文或用户数据报。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 UDP 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 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运输层的 UDP 用户数据报与网际层的IP数据报有很大区别。IP 数据报要经过互连网中许多路由器的存储转发,但 UDP 用户数据报是在运输层的端到端抽象的逻辑信道中传送的。TCP 报文段是在运输层抽象的端到端逻辑信道中传送,这种信道是可靠的全双工信道。
4、端口就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 TSAP。端口的作用就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的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5、三类端口(1)熟知端口,其数值一般为 0~1023。当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出现时,必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2)登记端口,其数值为 1024~49151。这类端口是 ICANN 控制的,使用这个范围的端口必须在 ICANN 登记,以防止重复。(3)动态端口,其数值为 49151~65535。这类端口是留给客户进程选择作为临时端口。
6、滑动窗口的概念 TCP 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
在 TCP 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但在通信的过程中,接收方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上限值(可增大或减小)。
7、每一个 TCP 连接需要有以下两个状态变量:接收方窗口 rwnd(receiver window)又称为通知窗口(advertised window)。拥塞窗口 cwnd(congestion window)。(1)接收方窗口 rwnd
这是接收方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方的流量控制。接收方将此窗口值放在 TCP 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方。(2)拥塞窗口 cwnd(congestion window)是发送方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第四篇:翻译学课后习题重点总结
翻译的标准(李玉杰)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lexander Tytler: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Nid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
In the light of linguistic orienta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达、雅 Qian Zhongshu Sublimation 化境 Fu Lei Similarity in spirit 神似
Lu Xun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忠实、通顺
Liu Zhongd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信达切 Gu Zhengkun Polyadic complementary standard 多元互补标准 Chen Hongwei 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and similarity in function 意义相符 功能相似
Equivalence 等值 Equivalent effect等效
Chapter1(戴越越)
1.翻译的本质
In the light of linguistic orienta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By signs involved in it,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and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Roman Jakobson)
Translation is in essence dur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textbook)
5.翻译学研究的思维特点
1)Combination o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comprehension
2)Combination of vertical orientation and landscape orientation
3)Combination of accuracy and ambiguity
4)Combination of radiation and convergence
5)Combination of recall and advance
6.翻译学的学科特点
Translatology is also called Science of Translation or Study of Translation.Translatology is a science to study translation.It is a comprehensive science consisting of general translatology, special translatology and applied translatology.It deals with general law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methods to apply theories to practice.8.新老三论的内容
1).Philosophic Method
2).Horizontal Method
3).Discipline Method
9.什么是学科方法 翻译中常用的学科方法有?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the same structural principal:
1).Consonant + vowel
2).Intonation
3).Extending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4).Reasonable word
5).Adj.+N.;Adv.+V.6).Coordination
7).Shift of perspective
8).Subject + predicate
9).Active and passive
10).Negative, interrogative, command
Chapter2(段娟)Association: 4,联想:联想既是译者在接受原文时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也是再传播过程中再创造的基础。联想是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原文文本的一种偏离。但这种偏离又不违背原文文本的整体性意义和底蕴与内涵,往往使译文更生动,形象,更富于创作性。
想象不同于联想,它并不只局限于形象性而是基于原文的总体框架和意蕴,而产生出更大的创造性,它可以使原文的片断变成整体,使部分变成圆满,空缺得到填充,不定得到确定,他是一种创造意识。5,Functions and status of the original text:
①The original text is the medium of the author and translator.②Translation is a rewriting of the original text.8,所谓“权力”,是指一切控制力与支配力
所谓“话语”,这一术语在Foucalt(福柯)那里,早已超出语言学和文艺学中的话语概念。它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所有权力都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原因:译者的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经历与经验,都会形成不同于别人的先在结构,他又是以这种先在结构作为基础参与作者对话的,其对话后生成的意义必然不可能完全与他人相同。
12,Multiplicity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信、达、雅 忠实、通顺 神似 化境 等值 等效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Similarity in spirit
Sublimation Equivalence Equivalent effect 可以说,对于翻译活动而言,企图定出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时不可能的。它必须是多元的,它们之间有各自的侧重,又可以互为补充。
Chapter3(李玢伟)
(1)1.Whatever relation of the two objects is, substitution or association, symbol does not refer to the object itself, hence the meaning comes out;2.Symbol has a material form, otherwise, it can not be aware by the receiver;3.Symbol process includes sender and receiver, that is, a rel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4)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在书上第84-85页。(5)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在书上第86-87页。
(15)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在书上第154,第159-160页。
(这道题我没有勾,但是其他同学勾上了,所以我还是找答案了!)
Chapter 4(黄先群)(这章老师没有给题目,就总结了一下PPT)4.1 Objective Study----Meaning Searching 4.1.1 Mean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Yizhi and Yiwei).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Nida)
Meaning is the tie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It is also the tie of man and the world.Translation is a cross cultural, cross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4.1.2 Original Text – The Decisive As Well As the Open One P168的四点问题
(1)The language the author us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force(2)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language he used(3)The abstract and ambiguity of the language itself
(4)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4.1.3 Heteronomy of the Text----the Main Evidence of Translator
Literal works contain not only authorythmicity but also heteronomy.Language i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4.2 Aspect Features of Literary Text Ingargen put forward: There are five aspects in the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contents:(1)Sound(2)Combination of meaningful units(3)Represented object(4)Schematized aspects(5)Metaphysical quality Prof.Tong Qingbing put forward: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in the literary text:(1)Literal discourse(2)Literary image(3)Literary implication 4.3.2 Text of Law and Its Translation The following rules should be followed: 1.Clear in order 2.Accurate in language 3.Serious in writing 4.Formal in style Text of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 Advertisement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Informative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Expressive function Vocative function Principle : Similarity in function Slogan of Advertisement:Literal translation, shift of perspective and imit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 5(孙晓莉)
1. What is power discourse?(P207)Power discourse theory is put forward by French philosopher Michel Foucault who defined “power” as all the things and concepts that could direct and control people’s ideas and behaviors.And discourse in his theory is far beyond that i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According to him, discourse is the form of power and all power come into effect in the way of discourse, namely, in fact, power refers to the power to deliver a discourse.Restrictions from power discourse: External Control------Society Control/ Ideology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of Languages
2. What functions do context have?
Context has 8 functions:(according to 西桢光正教授 P219)Absolute function Restrictive function Explanatory function Design function Omission and amplification function Generativ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al function Acquisition function
Chapter 6(易三琴)1.翻译主体有哪些责任?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学术责任academic responsibility 道德责任moral responsibility 2.翻译者的主体性在传统翻译研究中为什么不受重视?
因为对于大多数不懂外文的人来说,它们往往把译文文本当作原文文本来读,以为至理,以为指南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什么?在翻译活动中是如何体现的?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它们互相规定,彼此依存。4.译者的再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Recreation” mainly embodies the following:
Psychological attention and aesthetic expectation before reading;Recre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ext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Text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5.为什么说译者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被动的一面? 因为它受着外界的制约,也受着客体本身的制约
Chapter 7(陈咏梅)语义成分成分分析在翻译活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P302-310)Componential Analysis Word can be divided into sememes which can be called semantic feature or semantic components.This method is called componential analysis. The function of the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to help the translator understand the accurate meaning of words in original text.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lso a good way for checking when translation is done.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way in doing accurate translation, getting the text fully understood and assur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control activity in translation.11.翻译腔的问题应如何看待?(P316-318)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nslationese 13.风格是否可译?在风格翻译中影遵循怎样的原则?(P319-330)Language style refers to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parataxis, topic-prominent language English: hypotaxis,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Parole style is dynamic. Style translation refers to parole style.Generalized Style and Style in Narrow Sense Views of generalized style include factors of language style and factors of non-language style. Views of style in narrow sense include author’s language style and rhetorical style Subjective Style and Objective Style Subjective style is also called individual style. Objective style is a general style.System of Style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Style is a systematical structur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of style: 1.Material feature 2.Entirety 3.Unique 4.Sensible There are five basic principles in system : 1.Entirety 2.Structure 3.Level 4.Environment 5.Optimization
第五篇:流病各章重点总结
流病各章重点总结
红色和加黑均为重点掌握内容,其余为熟悉内容,仅供参考!第一章
一、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流行病学研究重要观点:群体、比较、概率论、社会医学、多病因论
四、流行病学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及其分布特点
2、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3、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的效果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自然史
5、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6、卫生决策和评价 第二章
一、疾病频率常用测量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使用场合。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100%
罹患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100%
(1)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
(2)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病死率增高,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④健康者迁入,⑤病例迁出,⑥治愈率提高。
(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
(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前者为新旧病例总和,横断面研究,静态指标;后者为新发病例、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动态指标。④感染率:
⑤续发率:一个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二代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称续发率。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即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用于家庭、集体单位或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时评价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性大小。⑥死亡率
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100%
对于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其死亡率基本上可以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对于非致死性疾病进行死亡率分析是不合适的。⑦病死率: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100%
⑧生存率: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等的远期疗效。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三、疾病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不同地区(地方性疾病、自然疫源地)、不同时间(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移民流行病学的目的:研究病因中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大小。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理:
(1)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
(2)若遗传因素主要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作用,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地,而与原居地人群的频率相同。第三章
一、病因的概念:指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概率就下降。又称危险因素,指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必要病因:引起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又称充分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疾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除必要病因外,其他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以看成是促成病因。
二、病因研究的方法:
①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提出或建立病因假设(Mill准则); ②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假设; ③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验证假设; ④因果推断标准作出结论.。
1、描述流行病学病因假设建立的准则(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克山病)、排除法
2、因果推断的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
(2)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0R,RR等反映分类资料的关联指标。
关联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重复观察到。(3)关联的特异性:
(4)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5)剂量反应关系:(6)实验证据:提高论证强度
(7)关联生物学的合理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这相当于客观评价。②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8)相似性:已知某种化合物致病,另一种类似化合物与疾病有关联时,两者因果关系可能性大。
三、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
1、随机误差:抽样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
2、系统误差:又称偏倚,包括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
注:有统计学关联不一定有因果关联,有统计学关联可以排除偶然关联,必须要排除虚假关联和间接关联才能判断因果关联。
1、虚假关联:是指本来两事件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没考虑偏倚的存在,造成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虚假关联,有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造成
2、间接关联:通常由混杂偏倚造成
混杂因素的特征: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第四章
一、描述性研究: 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包括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
特点:
1、是因果关系探索过程中的第一步
2、一般事先不设对照组,但是分析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比较
3、揭示的暴露与疾病间的统计学关联仅能作为因果推断的线索,而不能据此下因果关联的结论
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二、现况调查(现况研究或横断面研究)
1、概念: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描述该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特点:(1)属于横断面研究,一般不设对照组;(2)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3)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
目的:
1、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筛检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5、疾病监测;
6、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三、抽样调查
1、概念:通过抽样方法,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人群的调查结果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2、分类:(1)随机抽样方法:
①单纯随机抽样: ②系统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④整群抽样: ⑤多级抽样:
注: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误差由大到小)(2)多阶段抽样:
3、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 点:较普查省时省力;调查范围小调查精度较高
(2)缺点:设计、实施、资料分析较普查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不适用低患病率疾病调查;不适合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3)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1)疾病的患病率;(2)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 允许误差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3)显著性水平(a)第五章
一、1、队列研究的概念: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固定队列;动态队列)
2、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各组之间预期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3、队列研究特点:(1)时间上是前瞻性的(2)属于观察性研究;(3)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或暴露程度分组;(4)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5)要设立对照。
4、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暴露到结局的方向是前瞻性的,而研究工作的性质是回顾性的。)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7、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率的计算:
①累积发病率:CI==观察期内发病人数/观察开始时人口数;(大样本、固定队列)
②发病密度:ID ==观察期内发病人口数/观察人时数(人年数);(动态队列)
③标化死亡比:SMR=研究人群中观察发病数或死亡数/标准人口(全人口)预期发病数或死亡数 ;(适用于研究对象少,结局事件发生率低;)
意义: 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2)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①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意义: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RR=1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暴露与否无关。具有病因学意义 ②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发病率
意义: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换句话说,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的发生。即单纯由于暴露于某一因素而使暴露组的发病率增加了多少。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③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④人群归因危险度: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总人群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⑤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8、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移、混杂偏倚
9、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①不存在回忆偏倚;②可以得到发病/死亡率,计算RR;③病因和疾病的时间顺序合理,检验假说能力较强,可以证实病因联系;④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 :显著性水平越小,样本含量越大。⑤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2)缺点:①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②失访偏倚;③耗时耗力;④难度大,分析复杂。第六章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再选一组健康人或未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比较两组中各因素的暴露差异,以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研究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由果寻因;论证强度:不能验证病因,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和方向
3、病例的选择
(1)选择原则:代表性;诊断明确
(2)病例的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一般选择新发病例
(3)病例来源:医院(易获得,选择偏倚)、社区(代表性强,但难得到、工作量大)
对照的选择
(1)选择原则:代表性、可比性(3)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①成组比较法(病例与对照不匹配)②匹配法:频数匹配(成组匹配);个体匹配
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①省时省力,简单快捷;②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③适合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 ④特别适合对罕见病的研究
(2)缺点:①不能直接得到因果关联;② 容易发生各种偏倚;③ 得不到发病/死亡率,只能计算OR。④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第七章
1、实验流行病学:又称干预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该因素的作用结果,分析和比较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
2、基本特点: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3、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实验
4、临床试验:以已确诊患有某种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治疗措施为研究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来对临床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5、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
6、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对照方法:
1、标准对照(阳性对照);
2、安慰剂对照(阴性对照);
3、交叉对照;
4、互相对照:几种药物之间互为对照。
5、自身对照
7、随机分组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使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8、盲法(单、双、三盲)
9、类实验:是不能做到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的实验,社区实验干预措施分配的单位是群体,而且常常对象多、范围广,较难做到随机分配,属于类实验。
10、优点:
1、混杂偏倚少;
2、肯定性结论,论证程度高;
3、了解疾病自然史。
缺点:
1、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
2、研究对象代表性低;
3、长时随访,依从性无保障;
4、失访影响研究真实性;
5、易存在论理学问题 第八章
1、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概念及其区别
(1)筛检是在大量表面无病的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的人。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
(2)诊断是进一步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区别:①前者受试对象是表面健康者,后者受试对象是可疑病人 ②前者目的是识别可疑病人,后者目的是识别病人; ③前者结果阳性需进一步诊断,后者需进一步治疗; ④前者要求高灵敏度,早期发现更多病人;后者要求高特异度,尽可能排除非病人。
⑤前者要求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无痛苦,能为群众所接受;后者一般费用多,强调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筛检和诊断试验真实性及其评价指标的含义 ①灵敏度(真阳性率)=真阳性人数/病人数
②特异度(真阴性率)=真阴性数/非病人数
③假阳性率(误诊率,第一类错误)=假阳性数/非病人数 ④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假阴性数/病人数
灵敏度和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越低,真实性越好;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就下降。⑤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介于0~1之间,越接近1,真实性越好。⑥似然比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假阳性率 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真阴性率
阳性似然比越大,阴性似然比越小,真实性越好。
3、预测值:应用诊断试验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与不患病可能性大小的指标。阳性预测值=用金标准确定的病人/诊断试验结果阳性数
阴性预测值=用金标准确定无病者/诊断试验结果阴性数,越大越好。
注:患病率相同时,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同时,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大,阴性预测值越小。第九章
1、疾病预后:指预测某种疾病发生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及其频率。结局可以是痊愈、好转、生存、迁延、复发、恶化、伤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及其生存质量等
2、疾病自然史: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自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包括起始期、亚临床期、临床期。
3、影响预后的因素:致病因素特征;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标志物诊疗情况;患者特征;社会、家庭因素
4、常用的评价指标:病死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率
5、生存分析:是对预后进行评价中,不仅要了解疾病的最终结局,还要了解在观察期内不同时间患者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发生的风险及其发生时间2个变量的影响,用以反映疾病在不同时期的预后情况。是目前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适用范围:远期临床疗效的评价;人群卫生保健措施的效果评价
6、生存分析方法:(详见P122)直接法:粗生存率法
间接法:寿命表法、Kaplan-Meier 第十章
1、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内容(P129)
(1)传染源:病人(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动物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的概念)(2)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垂直传播(几种主要传播途径特点P131)(3)易感人群:
(4)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区域。疫源地消灭条件:传染源被移走;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第十一章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也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自发现之日起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学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尚未明确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慢性病。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方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体检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第十二章
1、疾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1)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的数据和资料;
(2)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的信息;
(3)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发布。
2、疾病监测内容及方法(1)传染病监测
WHO将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五种疾病列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共6种),把艾滋病列为国境卫生检疫监测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甲、乙、丙3类共39种(2)非传染性疾病监测(3)行为危险因素监测(4)监测方法:
常规报告:如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哨点监测:根据某些疾病的流行特点,由设在全国各地的监测哨点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监测,这种监测系统为哨点监测。如我国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
症状监测: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疾病暴发的相关资料并做出合理解释,以便据此开展公共卫生调查;
我国最新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类:法定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11种):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第十三章
1、医院感染的定义: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注:病人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病或出院、转院后不久发病;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住院时发病;
对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要根据潜伏期来判断;
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可认为是医院感染;
2、院感的类型:
(1)内源性感染: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的体内或体表,部分是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各种内源性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通过病人间、病人和医务人员间直接感染或通过接触医院的环境、物品而获得的感染。
①医源性感染:医疗器械、设备、卫生材料污染;院内消毒不严格; ②带入感染:住院病人带入,引起其他人感染;
③交叉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从医院职工到病人之间的传播。第十四章
1、循证医学:指临床医生有意识、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证据并结合临床经验,根据病人的意见制定诊治方案的过程。(最佳证据、病人需求、临床医生经验)
2、循证医学的实践步骤(5A"S):提出问题(PICO)、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
3、证据来源(P181)
4、证据质量分级
治疗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诊断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前瞻性比较的研究 病因/危害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预后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预防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 临床检查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前瞻性比较的研究
5、系统评价:1提出问题;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提出纳入文献的信息;6分析资料;7研究结果的报告;8更新系统评价
6、Meta分析定义及其常用的统计模型与模型选择原则(P186)
二、对比
三、概率论
四、社会医学观点
五、多病因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