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4 21:4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第一篇: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摘 要】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关键词】博物馆;馆校结合;教育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一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而我国2008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其第一章第二条对博物馆的概念所做的界定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虽然在这里教育功能没有被放在首位,但也说明了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以及“终身学校”,很多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此外博物馆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拥有庞大系统的志愿者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讲解。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多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达国家,大多强调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于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由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景观法》规定“博物馆有义务为学校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片、标本和模型等教学参考材料,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博物馆法》就规定了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美国早已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针对中小学生教育,仅据2001年的统计,美国博物馆总计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馆提供“K一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计划。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馆校结合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他的父亲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校,很多年轻人在此学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博物馆的建筑在公元270年被人摧毁了,不过该机构的教育兼研究功能似乎一直持续到5世纪”。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謇1950年创办,当时的办苑宗旨就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近现代的博物馆的发展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之后,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为民众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才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所以,重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重视馆校结合在实践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学校属于正规教育场所,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素质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内完成有计划的重复性的学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难以做到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学校教育多强调传统,强调传统知识的系统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比较注重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观念还可以继续被创新。”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内容和形式都多样的展品和展览;有自由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博物馆既有展览,也有相对应的体验游戏、讲座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索。

博物馆教育具有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它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以一种更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viii,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青少年的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历史类博物馆反映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比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则是关于自然和科学,从人类史,生物史到天体史都囊括其中,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还可以通过馆内实验器具和原理介绍,参与其中,亲自动手演示,体验和学习,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正确的运用博物院的资源,对于新的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在我国的博物馆接待的观众群体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观众都有,学生群体可谓是以学习为目的来博物馆参观的最大一部分群体,很多家长也是陪同孩子来的,所以,博物馆如果能与学校合作,更广泛深入的将博物馆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学生中间去,吸引更多的人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也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博物馆本身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中馆校合作并不被双方重视,我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普遍脱节,可有可无。

博物馆虽然是为大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是可以产生很大影响的,参与教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使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被学校教育所借助,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现在急需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6.[2]《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全文)[N]中国政府网,2008:2(29),转引自新华网,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 008-02/29/content_7692799.htm.[3]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06).[4] 刘婉珍.美术馆教育理念与实务[M]台北:南天书局:2002:98.[5]田明.古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J].阿拉伯世界,2003(01)

[6] 王红媛.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J].国际论坛,2008(10):127-131.[7] 王晓东.“馆校结合”是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论文集[M].2005:87.

第二篇: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作者:赵洁秋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以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

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作为班主任:

一、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家访目的要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懒散,时有旷课行为,经了解,其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极端,从未积极正面的对孩子进行评价,致使该生情绪低落。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与其父母沟通,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家长、老师加强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家、校情况,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有了明显变化。

三、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某学生,顾面子重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并能协助老师工作掌握一手材料。

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适宜。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但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

五、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当然家访学生在场是最好。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总之家访是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目的,就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都可以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家访的形式与内容(网络收集)

家访即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所进行的家庭访问。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工作效率,必须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的采取相应的形式,以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初访:

初访即对学生家庭的初次访问。这种形式多采用于新接收的班级,为了普遍了解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需要普遍进行家访。所以,初访也叫普遍访问,旨在了解基本情况,并无具体的教育目的,但为以后开展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初次沟通。

(二)细访:

“细访”不同于“初访”,是有选择的家访形式。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缺乏了解的一些学生采取的家访形式。所以,细访的内容比较具体,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细访对象、内容和目的。(三)重访:

重访是指对重点对象的家访。一般来说,班主任常常把后进生或班级工作量较大的班级干部作为重点家访的对象。一方面是需要对重点对象做全面、具体、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合作。“重访”往往需要对重点对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走访,是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比较突出的形式。

(四)特访:

特访是指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或班级里发生意外事故时,针对家长可能产生的顾虑或影响进行的家庭访问。“特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家访的内容

家访作为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方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合作的内容决定了该采用何种家访形式。也正因为家访的形式不同,家访的对象及目的不同,才决定了每次家访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家访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了解家长对学生就学、未来就业的态度,对子女实施教育的态度、方法。并求得统一认识,发挥家长与班主任各自的优势,共同调整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及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从而掌握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的家庭表现。这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有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脾气、习性、对学习的想法及其家庭表现等等。以便确切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了解学生平时经常与哪些社会上的人来往及来往活动的内容,以掌握来自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变化。以求班主任和家长双方携手,共同帮助学生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和巩固进步。

家访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同家长合作的过程。当然,为在家访中取得积极的效果,班主任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第三篇: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重要性、优先教育、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要明确优先发展教育要性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

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地球村里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史剧早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模式。因而,只有依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的加快改革和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目前,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年以上。尽管成就巨大,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用世界上很低水平的教育投入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而且质量水平还比较好的教育。由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偏低,特别是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因而,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如不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自主科技创

新能力方面落后于人的现状,就仍然会处于受制于人,甚至更加受制于人的严峻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的基石就很不稳固。因此,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加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力度。

二、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重点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笔者体会,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06年的三方面任务。

一是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高度关注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他强调:“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并明确了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政策措施。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尤其要落实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确保把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实施好。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城镇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努力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统筹规划到位,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水平。

三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差距还很大,总体上我们的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一流大学,就没有一流人才培养能力;没有一流人才,就不可能有自主的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就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地位。“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必须放眼历史长河,着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一步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并以此带动其他高等学校,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推动地方高等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分层办学,办出特色,提升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优

先发展教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这一深刻的变革要求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是关键,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科学发展的范畴,并以战略目标体现优先发展,以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幸福工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更加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满足老百姓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愿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我国也才会发展更快,才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部2008年11期

2陈桂生:略论教育的先行与先行的教育—读《学会生存》札记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3邬志辉:教育先行的决策效益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4于光远;:重视培养人的研究[J];学术研究;1978年03期

5李军: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第四篇:浅谈博物馆讲解员工作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工作重要性

作者:田劲松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3期

摘 要:我国的博物馆陈列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坎坷发展史。如何更好的发挥历史陈列展品对后人的教育作用,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讲解水平,服务态度等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多年的讲解工作实践尝试,对如何做一个优秀讲解员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 讲解员 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45-01

我国博物馆记载几百年来中华民族发展的足迹。那些历史久远、藏品丰富、展览引人、诸如“立体的教科书”、“艺术的殿堂”、“知识的海洋”、“科学的长城”、“终身教育的课堂、“激发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场所”等等。是中华民族回顾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最好课堂,要达到这些历史文物的历史背景在参观者记忆中留下永远不灭的烙印和永久的回味,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讲解艺术水平、服务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精彩的讲解把观众情感与历史的场面融入一体,把观众的思路带回历史的长河,形成历史文物与讲解与观众思想交融,达到理想教育目的。博物馆的讲解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信息拥有者向观众直接输出信息的过程,是很神圣的为观众服务的工作,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讲解是依据陈列展览对观众进行的解说,它既是陈列展览的体现,同时也是展览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它可以帮助观众理解陈列内容、理解展品、掌握重点,还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游览的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正如《博物馆纵横》中所说“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工程师,是文明和美的塑型者。”此评价从充分肯定了讲解员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为我们每一位讲解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业务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分析、理解、评价历史的能力,加强讲解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讲解能力,对观众的答疑能力。通过馆内从严培训,岗位练兵,频频竞赛,外出学习交流等多种手段,加强讲解员的队伍建设。使一支形象好、素质高的讲解员队伍成为活跃在一座座博物馆里的“亮丽风景线”,真正的发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2 熟悉陈列内容是做好讲解工作的基础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讲解员必须深入了解掌握陈列品主题思想和所有展品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就是紧紧围绕被讲解的事物的主题思想进行讲解,正确的处理讲解内容的取舍具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讲解,根据陈列展览的内容和主题,增补、穿插进一些没有表现出来而与展览又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使讲解更加富有逻辑性,抓住以突出陈列展览的主题和内容特色为主线,如:我馆珍藏的一口锅壁上端精美的莲瓣纹图腾和汉、蒙、满、藏等多种民族文字直径130厘米、高70厘米的大铁锅,是清朝光绪30年间(1904年),正值日俄战争爆发,当时以辽河为中立区,其两岸百姓倍遭践踏蹂躏,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后裔四等台吉经一喇嘛大师点劝,出资七十两白银铸造铁锅一口,置于喇嘛寺庙之中,供募捐赈济之用。吴俊升大帅府旧址各展室、碑园、祠堂、铁炮,为博物馆更展览主题更能吸引观众,明确陈列展览的主题,提升对民众的教育效果。自撰讲解词是做好讲解工作的有力保障

笔者认为:把如何做好讲解工作总结为十二个字,即“头脑灵活、方法恰当、文笔流畅”。讲解词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特别是历史事件,观点要鲜明有力,用词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通俗流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的文字把某一事物的形状、特征、性质、功能和意义,成因过程、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方面的情况解释清楚,将陈列展览中没有完全表现或不容易用直观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出来,这就要求达到讲解词的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灵活性。了解讲解的对象是选择讲解重点的前提

博物馆的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参观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成年观众,目的是回味重温历史,第二类观众是学生,配合教学,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第三类观众是专业爱好者,是本着钻研、探索态度来博物馆参观的。从老年人到儿童,从学者、专家到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群众,年龄、工作、民族、文化程度层次不同,讲解员要掌握各类观众的特点和需要,确定讲解内容的主次详略,保证参观者在欣赏中达到教育的效果,讲解员要加强讲解语言艺术的修养

合理的掌握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和谐、节奏的快慢,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系统性,因被讲解的事物、内容不同,表达形式或场合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格调。对激动人心的场面、事物,可以有较多的抒情色彩,如郑家屯博物馆1999年举办迎接澳门回归图片展,解说词的结束语:“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多少年来,澳门的回归一直牵动着无数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的心。有些自然风光美丽景物的讲解,可以轻松、优美些,可以富于一定的音乐感。而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讲解,则以平实明快为好。利用讲解的画外音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陈列品上来,通过讲解来提高陈列品的观赏性。但不论采用哪种格调,语言都要力求简明扼要,使观众很快地就对被说明的事物有所认识。讲解工作中,讲解员要灵活掌握观众的需求,顺其观众的意愿就地取材,针对观众感兴趣的问题,机动灵活地进行讲解,把参观者的思路、目光凝集的到参观讲解的主题上来,是讲解员讲解语言艺术的体现。礼节礼貌、仪容仪表是做好讲解工作的关键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在对他人尊重之中包含着对自我的尊重。讲解员直接和观众打交道,言语交际中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使观众感到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从而乐于接受。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而讲解员则是博物馆的门面,直接代表本馆的形象,因此,讲解员的仪态既要端庄,略带真诚的微笑,给人以亲切感,举止要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落落大方。服装要整洁、朴实、得体,要符合民族、民俗、时令和年龄的特点,以朴实、文雅的端庄,谦虚礼貌、和蔼可亲的神态去赢得群众的认可。是合格讲解员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因此,讲解员的工作是架起一道从博物馆通向观众的桥梁,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服务质量,影响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声誉,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合格的讲解员队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256,269.[2] 文物工作.国家文物局出版:2003(4)(6)(8)(10)(11),2004(3)

[3] 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商务印刷馆,1957(8).

第五篇:坚持五结合,办好学校教育

坚持“五个坚持” 四个“结合” 党校转变教育培训方式

近年来,乐陵市委党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在圆满完成省市调训任务的同时,在县(市)级党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500余人次。工作中,我们结合乐陵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就县级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教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

一、当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一)培训平台存在“三大不足”问题。目前,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当地各级党校。然而,基层党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党校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同时,由于党员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党校基础设施老化,教育设备落后;党校教师进修机会过少,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形势,教学也难出效益。因此,当前基层党校亟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干训基础条件,打造先进的干训平台,切实提升干训水平。

(二)办学机制存在“三大管理”问题。随着社会形式的快速发展,基层党校的管理模式及办学体制距离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化管理。县级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在具体管理上多是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办法,从事行政事务的多,从事教学业务的少,没有完全打破旧的框框。二是计划性运作。有些基层党校,往往是满足于坐等办班,仍然坚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在自身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等着组织部门送人来,靠着财政拨付保运转,守着培训经费过日子”。三是任务式教学。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教学而教学,纯粹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

(三)培训实效存在“三重三轻”问题。我们认为,基层党校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理论,请实践。基层干部培训机构举办的绝大多数培训班,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二是重抽象,轻实例。教师在教案准备上,往往是就书论书,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举一反三;三是重宣教,轻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枯燥的政治理论灌输,没有重视和关注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过程面临“三大矛盾”问题。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教学矛盾。总体上来看,存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现象,有的干部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学时激动,归来浮动,实际不动”,最终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二是工学矛盾。有的班次与中心工作相冲突,导致培训计划难以落实。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会议应酬较多,很难集中一段较长时间参加培训,这给办班的组织、管理也相对增加了难度。三是供学矛盾。学科设置多年一贯制,缺乏多元培训意识,片面强调政治理论培训,忽视专业知识、新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随着形势发展,干部培训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规模化、前瞻性,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由此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抓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在牵头党校具体抓。有的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与自己无关,纯粹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情。二是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工作中摆不上位置,对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师资力量不足。县级党校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非教学人员多,教学人员少;低职称人员多,高职称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全能型人员多,专业型人员少;骨干教师流失多,高素质人员引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少,往往是关门办学、闭门备课;二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进修及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无法拓展,往往是封闭的教员面对的是开放的学员;三是少数教员不能适应新形势,抱着老方法、老腔调不放,故步自封,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此以来,使得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教学手段不活。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多,注重能力培养少;二是共性化培训多,个性化教学少;三是单向灌输式教学多,双向互动式教学少;四是课堂理论教学多,现场实践教学少;五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

(四)管理机制不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学员的学习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相对松散,教师授课好与不好一个样,学员学与不学一个样。

(五)干部学风不正。有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当作是“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一个好机会,因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动上,如有的热衷于搞层层慰问,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有的相互吃请,迎来送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三主作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我们认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基层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增强服务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基层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因此,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三主二中心一熔炉”的基本定位思路,得到了县委领导和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三主二中心一熔炉”,即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主阵地、农村党员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党员干部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县级党委政策调研中心;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事实证明:抓住了基本定位这一牛鼻子,不仅激活了党校快速发展的整盘棋,而且以其主动奋发有为赢得了有利于党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建立“四项机制”,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为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重点建立以下“四项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建议参照公办学校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以确保各教改、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让基层党校从“办班收费、收费办班”的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忙教学,聚精会神搞教研;二是要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各基层党校要建立健全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对优质课件进行表彰奖励,以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动态考评机制。实行干部学时学分管理制度,以推行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为契机,完善“学用结合”、“不培训、不提拔”以及奖优罚劣制度,激发学员参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岗定期进修制度,把干部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强化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四是要启动后勤改革机制。要深化后勤改革,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实行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服务实体分离、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命令式后勤管理方式,将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的路子实行社会化经营。

(三)满足“四大需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要有效提高各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应重点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因需施教”。干部培训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根据学员的知识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今年,我校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新教学布局,即着眼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和培育执政作风,坚持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原则,着力提升学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谐构建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等。二是要“因时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时段,集中培训的时间和时机都要精心选择,培训时段要因人而异。如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三是要“因地施教”。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题,根据不同班次需求,科学设置不同专题,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现党校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如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中我们设置了“十二五规划”、“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现代传媒”、“提升干部执行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时期社会管理等专题讲座。四是要“因人施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办学要结合实际,分类、分层次实施培训,什么层次的干部需要什么知识,就安排培训什么方面的内容。培训内容要解渴、管用,不能空对空。为有效落实教学新布局,我们采用训前调研、集体备课、课后考评、异地培训、远程教学、基地实践、流动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实践启示我们:作为基层党校,过去干训工作之所以调训难落实难,难就难在理论满堂灌收获实效难。通过教学布局改革,教学方式为之一新,教学资源充分展示,联系实际更加凸现,使学员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大大提高。

(四)运用“四大手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一是构筑联合办学的基地网络。要按照整合资源、借助外力、打造特色的思路,建设新型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要着力建好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稳定的市(县)外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干部“走出去”,起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经验、加强交流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延伸和拓展干部培训基地,起到缓解工学矛盾,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作用。围绕重大时政问题,开设“流动课堂”,及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学校、医院、企业“送课上门”。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与闭路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二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要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课评教等措施,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的来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大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市(县)外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作为客座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构建开放的、高层次、跨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在一定区域内对师资力量实行自由流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封闭式传授模式,把读书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主动思考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讨论——演讲交流——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等,把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总结思考结合起来;开展双休日课堂和干部论坛等,提高干部的参与程度。四是尝试市场化运作。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在培训干部过程中,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培训产业”聚集资金。近几年来,各级党校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顺应党政干部期望素质、能力提高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存在培训对象“一锅煮”,培训内容“一篇稿”,培训模式“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等问题,教育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解决党校培训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符合、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必须加快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本文拟结合国资委委党校实际,就县级党校如何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

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党培养、培训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各项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发挥职能作用。培训干部是党校的重要职责,培训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因此,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目标。近几年来,国资委委党校坚持围绕中心、贴近发展、按需培训的原则,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按照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抓紧培训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为国资委“上项目保卫定出成绩”,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调整干部培训结构为重点

党校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把调整教育培训结构作为重点。一是要调整党校培训班次结构。近几年来,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以主体班次为重点,以国资委入党培训、干部轮训、党统培训班次为补充的四条线的培训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主体班次设置,不断拓展和拉伸主体班次,在开齐办全的前提下,按需设班,进一步突出专题培训。二是调整培训模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内外结合、横向联合的培训模式。所谓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常规班次培训模式与校外宣讲模式相结合,把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党校培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学质量是党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提升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出现,教育培训渠道日趋多元化,党校培训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各级党校只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突出党校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在干部培训、轮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吸引力。特别是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加快转变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提升培训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年”活动,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缺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组织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推进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系统进讲稿,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灌输方式。同时,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我校作为国资委党统教育基地。

三是坚持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到上级党校跟班听课,积极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选聘上级党校、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专业人士、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克服了党校自身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全面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员为本,适应学员在素质、能力、学历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别,加大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交流力度,把学员上讲台作为学员必修课,排入课程表,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夯实党校科研工作这个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作为县级党校要更加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认真研究党校培训规律,研究党校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五是努力提高党校信息化水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党校培训中。六是认真打造示范班,引领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我校把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为示范班次,通过示范引领,努力形成“打造一批、引领一片、带动全面”的局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

四、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党性锻炼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员领导干部净化灵魂的神圣殿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必须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学员在党校培训,党性觉悟是否得到提高,是检验党校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始终把增强学员党性锻炼作为转变培训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内容,在管理上突出党性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安排。一是坚持灌输的原则,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教师教与学员学的全过程。干部进党校培训,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党性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学员党性锻炼的规章制度,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培训管理的全过程。三是严格组织生活,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党性分析和党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制较长的班次,我们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服从管理。学员在党性分析中,做到了敢于“揭短”、“亮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党校开展的党性锻炼活动。四是严格对学员的考核。自2005年以来,我校就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考核办法,会同组织、人事、考审办等部门,把学员在党校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学员党性锻炼不合格的不能结业。如:我校目前正在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以后,我们先后组织学员进行了理论测试、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党性锻炼计划并开办了学习园地、开展了四天的军事训练、组织学员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的党性锻炼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

铁的培训纪律、良好的学风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加快转变党校教育培训方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大力弘扬勤奋好学之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的教学方针,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员学都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紧密结合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和学员的思想实际,带着实践中的问题教,带着实践中问题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培训收获体现到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上,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求学员严守培训纪律,切实做到“十不准”,严格学员调训制度,严格学员请销假制度,严格参训谈话制度,严格参训承诺制度,切实把参加党校培训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党校和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敢抓敢管,实行分管组织部长、干训科长和分管校长、教务教研室主任轮流跟班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员,一律责令其退学,情节严重的还要做出组织处理。

下载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

    谈班主任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谈班主任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郑家小学杨至祥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了经济状况不同、社会地位不一样、教育文化......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重要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要紧密结合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

    浅谈学校教育中智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教育中智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不仅要向抱有求知欲的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向他们讲解产生这些......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浅析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浅析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学生们在家上网课,凸显了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资源重要性。校外教育因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故校外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

    结合我国外交实践

    结合我国外交实践,谈谈“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重申和强调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这一概念是逐代传......

    关于室内装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重要性的调查报告范文

    琼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题目:社会实践论文 作者: 院别:艺术学院 班级:09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2011年 9月1日社会实践论文 艺术学院09级环境艺术设计班 摘要:室内设......

    关于室内装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重要性的调查报告

    琼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 题 目:社会实践论文 作 者: 院 别:艺术学院 班 级:09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2011年 9月1日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